CN112960367A - 一种双侧分拣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侧分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60367A
CN112960367A CN202110296121.5A CN202110296121A CN112960367A CN 112960367 A CN112960367 A CN 112960367A CN 202110296121 A CN202110296121 A CN 202110296121A CN 112960367 A CN112960367 A CN 112960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blanking track
linkage structure
gui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961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海磊
孟令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sheng Intellig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sheng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sheng Intellig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sheng Intellig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961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603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60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603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22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 B65G47/24Devices influenc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the attitude of articles during transit by conveyors orientating the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8Separating or stopping elements, e.g. fing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包括支撑轨道、输送装置和下料装置;输送装置能够在支撑轨道上移动,输送装置包括传送带、支撑架和联动结构;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下料轨道、第二下料轨道和拨动结构;第一下料轨道和第二下料轨道相互交叉且相互连通,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出端和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均位于第一侧,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和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出端均位于第二侧;拨动结构设于第一下料轨道和第二下料轨道之间的交叉口处,其包括连接基座、第一阻挡部件、第二阻挡部件和第三阻挡部件,连接基座可转动设置,第一阻挡部件、第二阻挡部件和第三阻挡部件均设于连接基座上。该双侧分拣系统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双侧分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拣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侧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双侧分拣系统为利用总驱动装置驱动输送装置做轨迹为封闭环形运动的设备,分拣时,由总驱动装置驱动输送装置沿设定方向运动,运动到对应的分拣口后,使输送装置上的传送带朝与输送装置的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运动,而实现将其上的待分拣物品从分拣系统的左侧或右侧流出,由于传送带能够沿靠近分拣系统的左侧或右侧方向运动,因此,能够使其上的待分拣物品能够从分拣系统的左右两侧流出,能够极大的提高分拣效率,同时,还可有效节省占地面积。
具体而言,为实现双侧分拣,分拣系统上部设有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基座以及拨动结构,导向基座设有交叉设置并相连通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均用于与传动带输送装置上的驱动杆配合,以驱动传送带靠近分拣系统的左侧或右侧运动,其中,拨动结构包括第一阻挡块、第二阻挡块以及传动机构,第一阻挡块和第二阻挡块均可转动地设于导向基座顶部,第一阻挡块和第二阻挡块之间相对设置,且第一阻挡块和第二阻挡块之间通过传动机构联动,当驱动杆从第一导槽靠近第一阻挡块的一端滑入时,驱动杆驱动第一阻挡块摆动,使第一阻挡块摆动至封闭第二导槽位于交叉口处的一个导口的位置,与此同时,第一阻挡块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二阻挡块,使第二阻挡块摆动至封闭第二导槽的位于交叉口的另一个导口的位置,从而使驱动杆在第一导槽的路径上没有阻挡块阻挡,同时封闭第二导槽的两个导口,使驱动杆沿第一导槽的方向滑入,避免驱动杆进入第二导槽,从而使传动带上的待分拣物品能够分拣至分拣系统的左侧或右侧。
然而,目前应用于双侧分拣系统中的导向结构因需设置传动机构联动第一阻挡块和第二阻挡块,传动机构往往为结构复杂的齿轮机构或连杆机构,导致其存在结构复杂以及成本较高的缺陷,为此,亟需对现有的双侧分拣系统进行结构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且成本更低的双侧分拣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包括支撑轨道、输送装置和下料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能够在所述支撑轨道上移动,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联动结构和用于承载待分拣物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活动绕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联动结构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与所述传送带连接;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下料轨道、第二下料轨道以及拨动结构;
所述第一下料轨道和所述第二下料轨道相互交叉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出端和所述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均位于第一侧,所述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和所述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出端均位于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侧向间隔一距离;
所述第一下料轨道用于与所述联动结构配合,以在所述输送装置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而将所述联动结构自第二侧引导至第一侧,所述传送带随所述联动结构移动而使传送带将其自身承载的待分拣物卸下;
所述第二下料轨道用于与所述联动结构配合,以在所述输送装置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而将所述联动结构自第一侧引导至第二侧,所述传送带随所述联动结构移动而使传送带将其自身承载的待分拣物卸下;
所述拨动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下料轨道和第二下料轨道之间的交叉口处,所述拨动结构包括连接基座、第一阻挡部件、第二阻挡部件以及第三阻挡部件,所述连接基座可转动设置,所述第一阻挡部件、第二阻挡部件和所述第三阻挡部件均设于所述连接基座上;
所述拨动结构能够随所述连接基座转动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拨动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二下料轨道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一导口,所述第三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二下料轨道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二导口,所述第二阻挡部件摆动至与所述第一下料轨道错开而使第一下料轨道导通,使所述联动结构能够在所述第一下料轨道上移动;
当所述拨动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一下料轨道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一导口,所述第三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一下料轨道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二导口,所述第一阻挡部件摆动至与所述第二下料轨道错开而使第二下料轨道导通,使所述联动结构能够在所述第二下料轨道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装置设有多个,多个下料装置沿输送装置的移动方向依序分布,且属于相邻不同下料装置上的第一下料轨道和第二下料轨道相互衔接;
各所述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均设有第一变道机构,所述第一变道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联动结构的移动方向,以将所述联动结构引导至所述第一下料轨道上或使所述联动结构随所述输送装置移动的过程中维持在第二侧;
各所述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均设有第二变道机构,所述第二变道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联动结构的移动方向,以将所述联动结构引导至所述第二下料轨道上或使所述联动结构随所述输送装置移动的过程中维持在第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导向基座,所述导向基座设于所述第一下料轨道和所述第二下料轨道之间的交叉口处,所述导向基座上设有相互交叉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的两端均连接有一第一下料导轨,设于所述第一导槽的两端的所述第一下料导轨和所述第一导槽形成所述第一下料轨道,所述第二导槽的两端均连接有一第二下料导轨,设于所述第二导槽的两端的所述第二下料导轨和所述第二导槽形成所述第二下料轨道;
所述连接基座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导向基座上,当所述拨动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二导槽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一导口,所述第三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二导槽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二导口,所述第二阻挡部件摆动至与所述第一导槽错开而使第一导槽导通;
当所述拨动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一导槽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一导口,所述第三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一导槽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二导口,所述第一阻挡部件摆动至与所述第二导槽错开而使第二导槽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基座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缺口和第二定位缺口,所述第一定位缺口位于所述第一导槽的侧壁并靠近所述第一导槽的第二导口,所述第二定位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导槽的侧壁并靠近所述第二导槽的第二导口;
所述第三阻挡部件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伸至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的交叉口位置处;
导通所述第一导槽时,所述定位部的第一侧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定位缺口配合,导通所述第二导槽时,所述定位部的第二侧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缺口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基座上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设于所述第一导槽的第二导口和所述第二导槽的第二导口之间,所述第三阻挡部件上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导向面可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基座上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设于所述第一导槽的第二导口和所述第二导槽的第二导口之间,所述第三阻挡部件上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导向面可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拨动结构设于所述导向基座的底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件的顶面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件的顶面均与所述导向基座的底面相对。
进一步地,
所述双侧分拣系统还包括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用于将在进入所述下料装置前的输送装置的联动结构的位置调整至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以使联动结构随所述输送装置进入所述下料装置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下料轨道或所述第二下料轨道上移动;
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沿所述输送装置的移动方向依序分布的变道导轨、定向导轨、第三变道机构和分道结构;
所述变道导轨的导入端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变道导轨的导出端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定向导轨沿第二侧设置;所述分道结构包括第一分道导轨和第二分道导轨;
所述变道导轨用于与联动结构抵接,以在联动结构随所述输送装置向前移动过程中而将联动结构自所述第一侧引导至位于第二侧的定向导轨;
所述定向导轨用于与联动结构抵接,以在联动结构向前移动并在经过所述定向导轨的过程中使联动结构维持在所述第二侧;
所述第三变道机构用于调整自所述定向导轨的导出端移出的联动结构的移动方向,以使联动结构移动至所述第一分道导轨或所述第二分道导轨上;
所述第一分道导轨与所述定向导轨共线,所述第一分道导轨用于与联动结构抵接,以在联动结构向前移动并经过所述第一分道导轨的过程中将联动结构维持在所述第二侧;
所述第二分道导轨用于与联动结构抵接,以在联动结构向前移动过程中将联动结构自所述第二侧引导至所述第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变道导轨与所述第二分道导轨呈八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轨道包括在侧向相隔一距离的第一支撑导轨和第二支撑导轨,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二支撑导轨在竖直平面上的外轮廓均呈圆角矩形,所述下料装置和所述调整装置均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二支撑导轨之间,且所述下料装置位于所述调整装置的上方。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因该双侧分拣系统中所使用的拨动结构上的第一阻挡部件、第二阻挡部件和第三阻挡部件均集成在一连接基座上,因此,第一阻挡部件、第二阻挡部件和第三阻挡部件中的任意一者被拨动,整个拨动结构相对转动点摆动,从而使两下料轨道中的任意一者被导通,而另一者处于交叉口处的两导口被关闭,从而使在被导通的下料轨道上运行的联动结构能够按照该下料轨道的方向运行到位,该双侧分拣系统无需结构复杂的传动机构联动第一阻挡部件、第二阻挡部件和第三阻挡部件,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双侧分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双侧分拣系统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双侧分拣系统中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双侧分拣系统中的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导槽处于导通状态;
图5为图4所示的导向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二导槽处于导通状态;
图7为图6所示的导向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的导向装置的分解图;
图9为图4所示的导向装置中的导向基座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导向基座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4所示的导向装置中的拨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双侧分拣系统中的调整装置的仰视结构图(也即从安装于图1所示的双侧分拣系统中的调整装置从下往上投影得到);
图13为图12所示的调整装置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调整装置中的第三变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所示的双侧分拣系统中的机架的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机架;11、支撑轨道;12、第三支撑导轨;13、滑槽;20、驱动装置;21、电机;22、链轮;23、链条;24、传动轴;30、输送装置;31、传送带;32、支撑架;33、滑块;34、导向杆;35、导向轮;40、下料装置;41、第一下料导轨;42、第二下料导轨;43、导向装置;431、导向基座;4311、第一导槽;4312、第二导槽;4313、第一定位缺口;4314、第二定位缺口;4315、第一导向面;4316、第一连接孔;4317、容纳槽;432、拨动结构;4321、连接基座;43211、第二连接孔;4322、第一阻挡部件;4323、第二阻挡部件;4324、第三阻挡部件;43241、上底面;43242、下底面;43243、第一腰面;43244、第二腰面;433、第一承托板;434、第二承托板;4341、通孔;435、连接柱;44、第一变道机构;45、第二变道机构;50、调整装置;51、变道导轨;52、定向导轨;53、第三变道机构;531、变道基座;5311、第一导向槽;5312、第二导向槽;532、挡块;533、枢转轴;54、分道结构;541、第一分道导轨;542、第二分道导轨;60、张紧装置;61、支撑座;62、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包括机架10、驱动装置20、输送装置30、下料装置40、调整装置50以及张紧装置60。
其中,机架10上设置有供输送装置30平稳运行的支撑轨道11,在本实施方式当中,支撑轨道11包括在侧向相隔一距离的第一支撑导轨和第二支撑导轨,该第一支撑导轨和第二支撑导轨在竖直平面上的外轮廓均呈圆角矩形(也称跑道形),使输送装置30能够在该支撑轨道11上做轨迹为封闭环形的循环运动。
参见图1以及图2,驱动装置20作为驱动输送装置30的动力源,用于驱动输送装置30在支撑轨道11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当中,该驱动装置20包括电机21、两对链轮22以及两条链条23,电机21固定设置在机架10上,每对链轮22中的两链轮22分别位于机架10的两端,不同的每对链轮22中的相邻两链轮22之间在机架10的侧向间隔设置,而不同的每对链轮22中的相邻两链轮22均通过一传动轴24而可转动地安装于机架10上,其中一传动轴24与电机21驱动连接,每一链条23均绕设在一对链轮22上,并且链条23与输送装置30连接,如此,通过驱动电机21转动,即可实现带动链条23转动,从而带动输送装置30循环运行。
参见图2以及图3,在本实施方式当中,输送装置30包括传送带31、支撑架32以及联动结构,传送带31活动绕设在支撑架32上,使其能够相对支撑架32朝机架10的相对两侧往复移动(也即朝机架10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该传送带31用于承载待分拣物,支撑架32的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对行走轮(图中未示出),设于支撑架32的底部的两端的行走轮分别与第一支撑导轨、第二支撑导轨配合,以使该输送装置30能够在支撑轨道11上平稳移动,联动结构可滑动地设于支撑架32的底部上且与传送带31固定,以能够带动传送带31朝机架10的相对两侧往复移动。
继续参见图3,在本实施方式当中,联动结构包括滑块33、导向杆34以及导向轮35,滑块33与传送带31固定连接,该滑块33与支撑架32的底部上的滑轨可滑动配合,使滑块33能够在支撑架32的底部的两端之间往复移动,导向杆34的第一端与滑块33固定,导向杆34的第二端穿过导向轮35,且导向轮35可转动地安装于导向杆34上。
继续参见图1以及图2,下料装置40设置在机架10的顶部上,并位于第一支撑导轨的上部和第二支撑导轨的上部之间,下料装置40用于使输送装置30沿与其行走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的相对两侧进行卸载待分拣物(也即沿机架10的宽度方向进行卸载待分拣物),该下料装置40包括第一下料轨道、第二下料轨道以及拨动结构432。
其中,为实现双侧分拣,第一下料轨道和第二下料轨道相互交叉且相互连通,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出端和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均位于第一侧(该第一侧对应图1所示参考方向的右侧),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和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出端均位于第二侧(该第二侧对应图1所示参考方向的左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侧向间隔一距离。
具体而言,第一下料轨道用于与联动结构配合,以在输送装置30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而将联动结构自第二侧引导至第一侧,在该过程中,传送带31随联动结构移动而使传送带31将其自身承载的待分拣物卸载至位于机架10右侧的第一分拣口。
第二下料轨道用于与联动结构配合,以在输送装置30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而将联动结构自第一侧引导至第二侧,在该过程当中,传送带31随联动结构移动而使传送带31将其自身承载的待分拣物卸载至位于机架10左侧的第二分拣口。
继续参见图1以及图2,拨动结构432设于第一下料轨道和第二下料轨道之间的交叉口处,拨动结构432包括连接基座4321、第一阻挡部件4322、第二阻挡部件4323以及第三阻挡部件4324,连接基座4321可转动设置,第一阻挡部件4322、第二阻挡部件4323和第三阻挡部件4324均设于连接基座4321上。
拨动结构432能够随连接基座4321转动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拨动结构43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阻挡部件4322摆动至封闭第二下料轨道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一导口,第三阻挡部件4324摆动至封闭第二下料轨道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二导口,第二阻挡部件4323摆动至与第一下料轨道错开而使第一下料轨道导通,使第一下料轨道无阻挡部件阻挡的同时,封闭第二下料轨道的第一导口和第二导口,防止在第一下料轨道上运行的联动结构进入到第二下料轨道内,从而确保联动结构能够在第一下料轨道上移动到位,以确保将待分拣物卸载至位于机架10右侧的第一分拣口。
当拨动结构43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阻挡部件4323摆动至封闭第一下料轨道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一导口,第三阻挡部件4324摆动至封闭第一下料轨道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二导口,第一阻挡部件4322摆动至与第二下料轨道错开而使第二下料轨道导通,使第二下料轨道无阻挡部件阻挡的同时,封闭第一下料轨道的第一导口和第二导口,防止在第二下料轨道上运行的联动结构进入到第一下料轨道内,从而确保联动结构能够在第二下料轨道上移动到位,以确保将待分拣物卸载至位于机架10左侧的第二分拣口。
因该双侧分拣系统中所使用的拨动结构432上的第一阻挡部件4322、第二阻挡部件4323和第三阻挡部件4324均集成在一连接基座4321上,因此,第一阻挡部件4322、第二阻挡部件4323和第三阻挡部件4324中的任意一者被拨动,整个拨动结构432相对转动点摆动,从而使两下料轨道中的任意一者被导通,而另一者处于交叉口处的两导口被关闭,从而使在被导通的下料轨道上运行的联动结构能够按照该下料轨道的方向运行到位,该双侧分拣系统无需结构复杂的传动机构联动第一阻挡部件4322、第二阻挡部件4323和第三阻挡部件4324,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参见图1以及图2,在本实施方式当中,下料装置40设有多个,多个下料装置40沿输送装置30的移动方向依序分布,在本实施方式当中,属于相邻不同下料装置40上的第一下料轨道和第二下料轨道相互衔接。
继续参见图2,在本实施方式当中,各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均设有第一变道机构44,该第一变道机构44用于调整联动结构的移动方向,以将联动结构引导至第一下料轨道上或使联动结构随输送装置30移动的过程中维持在第二侧;各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均设有第二变道机构45,该第二变道机构45用于调整联动结构的移动方向,以将联动结构引导至第二下料轨道上或使联动结构随输送装置30移动的过程中维持在第一侧。如此,可使输送装置30将其上所承载的待分拣物运送至对应的分拣口。
图4-图8,在本实施方式当中,下料装置40还包括导向基座431,其中,该导向基座431和拨动结构432组成导向装置43,导向基座431设于第一下料轨道和第二下料轨道之间的交叉口处,该导向基座431上设有相互交叉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导槽4311和第二导槽4312,参见图2,第一导槽4311的两端均连接有一第一下料导轨41,设于第一导槽4311的两端的第一下料导轨41和第一导槽4311形成上述第一下料轨道,第二导槽4312的两端均连接有一第二下料导轨42,设于第二导槽4312的两端的第二下料导轨42和第二导槽4312形成上述第二下料轨道。
具体而言,连接基座4321可转动地设于导向基座431上,当拨动结构43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阻挡部件4322摆动至封闭第二导槽4312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一导口,第三阻挡部件4324摆动至封闭第二导槽4312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二导口,第二阻挡部件4323摆动至与第一导槽4311错开而使第一导槽4311导通;当拨动结构43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阻挡部件4323摆动至封闭第一导槽4311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一导口,第三阻挡部件4324摆动至封闭第一导槽4311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二导口,第一阻挡部件4322摆动至与第二导槽4312错开而使第二导槽4312导通。
参见图9,在本实施方式当中,导向基座431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缺口4313和第二定位缺口4314,第一定位缺口4313位于第一导槽4311的侧壁并靠近第一导槽4311的第二导口,第二定位缺口4314位于第二导槽4312的侧壁并靠近第二导槽4312的第二导口;第三阻挡部件4324上设有定位部,定位部伸至第一导槽4311和第二导槽4312的交叉口位置处;导通第一导槽4311时,定位部的第一侧部能够与第二定位缺口4314配合,导通第二导槽4312时,定位部的第二侧部能够与第一定位缺口4313配合,如此,以对第三阻挡部件4324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从而对拨动结构432起到可靠定位的作用。
继续参见图9,在本实施方式当中,第一定位缺口4313和第二定位缺口4314均呈L型,定位部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形状分别与第一定位缺口4313、第二定位缺口4314的形状相适配,导通第一导槽4311时,定位部的第一侧部与第二定位缺口4314配合,导通第二导槽4312时,定位部的第二侧部与第一定位缺口4313配合,如此,实现对拨动结构432进行可靠定位。
当然,在另一实施方式当中,导向基座431可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第一定位面位于第一导槽4311的侧壁并靠近第一导槽4311的第二导口,第二定位面位于第二导槽4312的侧壁并靠近第二导槽4312的第二导口;而第三阻挡部件4324上设有定位部,该定位部伸至第一导槽4311和第二导槽4312的交叉口位置处;导通第一导槽4311时,定位部的第一侧面能够与第二定位面相抵,导通第二导槽4312时,定位部的第二侧面能够与第一定位面相抵,如此,以对第三阻挡部件4324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从而对拨动结构432起到定位的作用。
继续参见图9,导向基座431上设有第一导向面4315,第一导向面4315设于第一导槽4311的第二导口和第二导槽4312的第二导口之间,第三阻挡部件4324上设有第二导向面(该第二导向面为第三阻挡部件4324的下底面43242),第二导向面与第一导向面4315可滑动配合,以对该第三阻挡部件4324的摆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使拨动结构432的转动更为顺畅。
在本实施方式当中,第一导向面4315和第二导向面均为弧形面,以使拨动结构432的转动更为顺畅。
参见图10,导向基座431的底部设有容纳槽4317,第一导槽4311和第二导槽4312均与该容纳槽4317连通,拨动结构432设于容纳槽4317中并能够在容纳槽4317中摆动,以使对应的阻挡部件能够封闭相应的导口,同时,还可使该导向装置43的整体结构更紧凑。
参见图4-图8以及图11,连接基座4321的转动点设于其第一端,第一阻挡部件4322和第二阻挡部件4323分别设于连接基座4321顶部的第二端的相对两侧,第一阻挡部件4322的顶面和第二阻挡部件4323的顶面均与导向基座431的底面相对,第三阻挡部件4324设于连接基座4321的顶部并位于第一阻挡部件4322和转动点之间。
具体而言,连接基座4321的第一端通过连接柱435可转动地安装于导向基座431上,具有限位头部的连接柱435的尾部从导向基座431的顶面依次穿过导向基座431上的第一连接孔4316、连接基座4321上的第二连接孔43211,而与位于导向基座431的底面的锁紧螺母或锁扣连接,利用连接柱435的限位头部与导向基座431的顶面相抵,同时,利用锁紧螺母或锁扣与连接基座4321的底面相抵,实现对拨动结构432进行上下方向的限位,从而使拨动结构432可转动地安装于导向基座431的底面上。
具体参见图11,在本实施方式当中,第三阻挡部件4324为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结构,该第三阻挡部件4324的上底面43241靠近第一阻挡部件4322和第二阻挡部件4323,该第三阻挡部件4324的下底面43242靠近连接基座4321的转动点,该第三阻挡部件4324的第一腰面43243和其上底面43241形成第一定位结构,该第一定位结构的形状与第二定位缺口4314的形状适配,并能够与该第二定位缺口4314配合,该第三阻挡部件4324的第二腰面43244和其上底面43241形成第二定位结构,该第二定位结构的形状与第一定位缺口4313的形状适配,并能够与该第一定位缺口4313配合。
参见图4-图8,该导向装置43还包括第一承托板433,该第一承托板433可通过螺钉设于导向基座431的底部并封闭容纳槽4317的底部开口,拨动结构432设于第一承托板433上,以对拨动结构432进行支撑。
在本实施方式当中,该导向装置43还包括第二承托板434,该第二承托板434开设有与容纳槽4317的形状相适配的通孔4341,该第二承托板434可通过螺钉固设于导向基座431的底部上,通孔4341与容纳槽4317的底部开口对准,且第二承托板434的边缘相对于导向基座431的边缘凸出并形成连接部,该连接部用于与机架10连接,以方便将该导向装置43安装在机架10上,而第一承托板433设于该第二承托板434的底部上。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当中,当输送装置30需在与一下料装置40位置对应的第一分拣口卸下待分拣物时,输送装置30按照图1所示的箭头指示方向移动,输送装置30上的导向轮35首先进入靠近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入端的第一下料导轨41上,且该导向轮35与该第一下料导轨41抵接,随后导向轮35脱离第一下料导轨41,且导向杆34的第二端与第一导槽4311配合,随后导向杆34与第一导槽4311脱离,且导向轮35与靠近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出端的第一下料导轨41抵接,从而在输送装置30移动的过程中将联动结构的位置自第二侧调整至第一侧,使传送带31随联动结构移动而实现将该传送带31上所承载的待分拣物输送至位于机架10右侧的第一分拣口。
当输送装置30需在与一下料装置40位置对应的第二分拣口卸下待分拣物时,输送装置30按照图1所示的箭头指示方向移动,输送装置30上的导向轮35首先进入靠近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入端的第二下料导轨42上,且该导向轮35与该第二下料导轨42抵接,随后导向轮35脱离第二下料导轨42,且导向杆34的第二端与第二导槽4312配合,导向杆34的第二端在第二导槽4312移动的过程中推动第一阻挡部件4322,使第一阻挡部件4322与第二导槽4312错开而导通该第二导槽4312,同时,第二阻挡部件4323和第三阻挡部件4324随第一阻挡部件4322联动而被带动至封闭第一导槽4311位于交叉口处的两导口,从而使第一导槽4311位于交叉口处的两导口封闭,使导向杆34能够沿第二导槽4312移动,随后导向杆34与第二导槽4312脱离,且导向轮35与靠近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出端的第二下料导轨42抵接,从而在输送装置30移动的过程中将联动结构的位置自第二侧调整至第一侧,使传送带31随联动结构移动而实现将该传送带31上所承载的待分拣物输送至位于机架10左侧的第二分拣口。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当中,上述第一下料轨道和第二下料轨道的具体结构还可采用如下方式,第一下料轨道和第二下料轨道均开设有导向槽,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向槽的导入端和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向槽的导出端均位于第二侧,而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向槽的导出端和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向槽的导入端均位于第一侧,如此,同样能够实现对联动结构进行导向,最终实现双侧分拣。
参见图1,在本实施方式当中,调整装置50安装于机架10上并位于下料装置40的下方,该调整装置50位于第一支撑导轨的下部和第二支撑导轨的下部之间,该调整装置50用于将在进入下料装置40前的输送装置30的联动结构的位置调整至第一侧或第二侧,以使联动结构随输送装置30进入下料装置40后而能够在第一下料轨道或第二下料轨道上移动,从而实现将待分拣物输送至位于机架10右侧的第一分拣口或位于机架10左侧的第二分拣口。
图12为图1所示的双侧分拣系统中的调整装置50的仰视结构图(也即从安装于图1所示的双侧分拣系统中的调整装置50从下往上投影得到),参见图12,该调整装置50包括沿输送装置30的移动方向依序分布的变道导轨51、定向导轨52、第三变道机构53和分道结构54;其中,变道导轨51的导入端位于第一侧,变道导轨51的导出端位于第二侧,定向导轨52沿第二侧设置;分道结构54包括第一分道导轨541和第二分道导轨542;变道导轨51用于与联动结构抵接,以在联动结构随输送装置30向前移动过程中将联动结构自第一侧引导至位于第二侧的定向导轨52;定向导轨52用于与联动结构抵接,以在联动结构随输送装置30向前移动并在经过定向导轨52的过程中使联动结构维持在第二侧;第三变道机构53用于调整自定向导轨52的导出端移出的联动结构的移动方向,以使联动结构移动至第一分道导轨541或第二分道导轨542上;第一分道导轨541与定向导轨52共线,第一分道导轨541用于与联动结构抵接,以在联动结构随输送装置30向前移动并经过第一分道导轨541的过程中而使联动结构维持在第二侧;第二分道导轨542的导出端位于第一侧,第二分道导轨542用于与联动结构抵接,以在联动结构随输送装置30向前移动过程中将联动结构自第二侧引导至第一侧。
参见图12,该调整装置50的工作原理如下:
定义输送装置30上的联动结构在导入调整装置50前的位置为初始位置,而输送装置30上的联动结构在导出调整装置50后的位置为设定位置;
当联动结构的初始位置和设定位置均为第二侧时,该联动结构依次经过定向导轨52和第一分道导轨541并始终维持在第二侧,无需变道;
当联动结构的初始位置为第二侧,而该联动结构的设定位置为第一侧时,该联动结构首先在定向导轨52的引导下沿定向导轨52移动,经过第三变道机构53后,联动结构被引导至第二分道导轨542,经第二分道导轨542引导而改变移动方向,以达到将联动结构的位置调整至第一侧的目的;
当联动结构的初始位置为第一侧,而该联动结构的设定位置为第二侧时,该联动结构首先在变道导轨51上移动,在变道导轨51的引导下而变道至定向导轨52,并依次沿定向导轨52、第一分道导轨541移动而将其位置调整至第二侧;
当联动结构的初始位置和设定位置均为第一侧时,该联动结构首先在变道导轨51上移动,在变道导轨51的引导下而变道至定向导轨52,后经变道机构而被引导至第二分道导轨542,以达到将联动结构的位置调整至第一侧的目的。
因定向导轨52和第一分道导轨541共线设置,使该调整装置50能够在当联动结构的设定位置与定向导轨52以及第一分道导轨541所处位置同侧时,可使联动结构能够保持初始位置不变,避免了变道,以能够实现减少联动结构的运行次数,从而实现延长联动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当中,变道导轨51、定向导轨52、第一分道导轨541和第二分道导轨542位于同一水平面。
继续参见图12,在本实施方式当中,变道导轨51与第二分道导轨542呈八字形。
参见图13-图14,第三变道机构53上设有第一导向槽5311和第二导向槽5312,第一导向槽5311与第二导向槽5312相互连通,第一导向槽5311与第二导向槽5312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导向槽5311的两端之间;第一导向槽5311的两端分别连接定向导轨52和第一分道导轨541,第二导向槽5312上远离第一导向槽5311的一端与第二分道导轨542连接。
继续参见图13-图14,第三变道机构53上还设有变道基座531、安装在变道基座531上的驱动机构、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的挡块532,挡块532容置在第一导向槽5311与第二导向槽5312的连接处,挡块532的一端通过枢转轴533与变道基座531枢转连接,以使驱动机构能够驱使挡块532摆动,从而使挡块532的另一端在封堵第一导向槽5311和封堵第二导向槽5312之间切换,以将被调整物引导至第二分道导轨542或第一分道导轨541。
参见图5,在本实施方式当中,上述驱动机构为固定于变道基座531上的气缸,该气缸的活动端与挡块532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当中,第一变道机构44和第二变道机构45的具体结构可参照第三变道机构53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15,机架10上与每一链轮22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安装有一张紧装置60,该张紧装置60用于调整链轮22的位置,以调整在机架10长度方向上布置的一对链轮22之间的间距,使链条23能够保持张紧,从而确保该双侧分拣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具体而言,张紧装置60包括支撑座61以及调节螺杆62,支撑座61可滑动地安装于机架10内侧上,以使支撑座61能够沿机架10的长度方向移动,与链轮22连接的传动轴2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沿机架10宽度方向布置的两支撑座61之间,调节螺杆62螺接于机架10外侧,该调节螺杆62沿机架10的长度方向布置,且该调节螺杆62与支撑座61螺接,如此,通过转动一调节螺杆62,即可带动对应的支撑座61沿机架10长度方向前后移动,从而改变在机架10长度方向布置的一对链轮22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链条23的张紧。
继续参见图15,机架10上设置有沿机架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13,支撑座61上设有导向柱,导向柱的端部穿过滑槽13且通过锁紧螺母限位,该锁紧螺母与机架10相抵。
继续参见图15,在本实施方式当中,在机架10的内侧设有第三支撑导轨12,该第三支撑导轨12位于支撑座61的底部,为支撑座61提供支撑,以承受链轮22、传动轴24以及输送装置30的重量,可保证输送装置30在转弯过程中运行更稳定,同时,为支撑座61前后移动的张紧过程提供轨道,使支撑座61的移动更顺畅、平稳。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轨道、输送装置和下料装置;
所述输送装置能够在所述支撑轨道上移动,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架、联动结构和用于承载待分拣物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活动绕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联动结构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与所述传送带连接;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第一下料轨道、第二下料轨道以及拨动结构;
所述第一下料轨道和所述第二下料轨道相互交叉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出端和所述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均位于第一侧,所述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和所述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出端均位于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侧向间隔一距离;
所述第一下料轨道用于与所述联动结构配合,以在所述输送装置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而将所述联动结构自第二侧引导至第一侧,所述传送带随所述联动结构移动而使传送带将其自身承载的待分拣物卸下;
所述第二下料轨道用于与所述联动结构配合,以在所述输送装置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而将所述联动结构自第一侧引导至第二侧,所述传送带随所述联动结构移动而使传送带将其自身承载的待分拣物卸下;
所述拨动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下料轨道和第二下料轨道之间的交叉口处,所述拨动结构包括连接基座、第一阻挡部件、第二阻挡部件以及第三阻挡部件,所述连接基座可转动设置,所述第一阻挡部件、第二阻挡部件和所述第三阻挡部件均设于所述连接基座上;
所述拨动结构能够随所述连接基座转动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拨动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二下料轨道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一导口,所述第三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二下料轨道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二导口,所述第二阻挡部件摆动至与所述第一下料轨道错开而使第一下料轨道导通,使所述联动结构能够在所述第一下料轨道上移动;
当所述拨动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一下料轨道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一导口,所述第三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一下料轨道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二导口,所述第一阻挡部件摆动至与所述第二下料轨道错开而使第二下料轨道导通,使所述联动结构能够在所述第二下料轨道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设有多个,多个下料装置沿输送装置的移动方向依序分布;
各所述第一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均设有第一变道机构,所述第一变道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联动结构的移动方向,以将所述联动结构引导至所述第一下料轨道上或使所述联动结构随所述输送装置移动的过程中维持在第二侧;
各所述第二下料轨道的导入端均设有第二变道机构,所述第二变道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联动结构的移动方向,以将所述联动结构引导至所述第二下料轨道上或使所述联动结构随所述输送装置移动的过程中维持在第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导向基座,所述导向基座设于所述第一下料轨道和所述第二下料轨道之间的交叉口处,所述导向基座上设有相互交叉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的两端均连接有一第一下料导轨,设于所述第一导槽的两端的所述第一下料导轨和所述第一导槽形成所述第一下料轨道,所述第二导槽的两端均连接有一第二下料导轨,设于所述第二导槽的两端的所述第二下料导轨和所述第二导槽形成所述第二下料轨道;
所述连接基座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导向基座上,当所述拨动结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二导槽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一导口,所述第三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二导槽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二导口,所述第二阻挡部件摆动至与所述第一导槽错开而使第一导槽导通;
当所述拨动结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一导槽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一导口,所述第三阻挡部件摆动至封闭所述第一导槽位于交叉口处的第二导口,所述第一阻挡部件摆动至与所述第二导槽错开而使第二导槽导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基座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缺口和第二定位缺口,所述第一定位缺口位于所述第一导槽的侧壁并靠近所述第一导槽的第二导口,所述第二定位缺口位于所述第二导槽的侧壁并靠近所述第二导槽的第二导口;
所述第三阻挡部件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伸至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的交叉口位置处;
导通所述第一导槽时,所述定位部的第一侧部能够与所述第二定位缺口配合,导通所述第二导槽时,所述定位部的第二侧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定位缺口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基座上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第一导向面设于所述第一导槽的第二导口和所述第二导槽的第二导口之间,所述第三阻挡部件上设有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二导向面与所述第一导向面可滑动配合。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基座的底部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均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拨动结构设于所述容纳槽中并能够在所述容纳槽中摆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结构设于所述导向基座的底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件的顶面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件的顶面均与所述导向基座的底面相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分拣系统还包括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用于将在进入所述下料装置前的输送装置的联动结构的位置调整至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以使联动结构随所述输送装置进入所述下料装置后而能够在所述第一下料轨道或所述第二下料轨道上移动;
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沿所述输送装置的移动方向依序分布的变道导轨、定向导轨、第三变道机构和分道结构;
所述变道导轨的导入端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变道导轨的导出端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定向导轨沿第二侧设置;所述分道结构包括第一分道导轨和第二分道导轨;
所述变道导轨用于与联动结构抵接,以在联动结构随所述输送装置向前移动过程中而将联动结构自所述第一侧引导至位于第二侧的定向导轨;
所述定向导轨用于与联动结构抵接,以在联动结构向前移动并在经过所述定向导轨的过程中使联动结构维持在所述第二侧;
所述第三变道机构用于调整自所述定向导轨的导出端移出的联动结构的移动方向,以使联动结构移动至所述第一分道导轨或所述第二分道导轨上;
所述第一分道导轨与所述定向导轨共线,所述第一分道导轨用于与联动结构抵接,以在联动结构向前移动并经过所述第一分道导轨的过程中将联动结构维持在所述第二侧;
所述第二分道导轨用于与联动结构抵接,以在联动结构向前移动过程中将联动结构自所述第二侧引导至所述第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道导轨与所述第二分道导轨呈八字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侧分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轨道包括在侧向相隔一距离的第一支撑导轨和第二支撑导轨,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二支撑导轨在竖直平面上的外轮廓均呈圆角矩形,所述下料装置和所述调整装置均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导轨和所述第二支撑导轨之间,且所述下料装置位于所述调整装置的上方。
CN202110296121.5A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双侧分拣系统 Pending CN1129603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6121.5A CN112960367A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双侧分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96121.5A CN112960367A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双侧分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60367A true CN112960367A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7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96121.5A Pending CN112960367A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双侧分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603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3375A (zh) * 2021-07-02 2021-09-28 佛山市金佳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分拣设备导向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3375A (zh) * 2021-07-02 2021-09-28 佛山市金佳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分拣设备导向装置
CN113443375B (zh) * 2021-07-02 2023-02-14 佛山市金佳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分拣设备导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59624B1 (en) A conveying system
US4732259A (en) Sorting conveyor with cross-over
US7117988B2 (en) Positive displacement sorter
EP1828033B1 (en) Device for selectively diverting products sideways from a conveyor
US4717011A (en) Sorting conveyor with cross-over
US6854584B2 (en) Linear belt sorter and methods of using linear belt sorter
CN112960367A (zh) 一种双侧分拣系统
JP2004503449A5 (zh)
CZ298841B6 (cs) Zpusob a zarízení pro kontrolu nádob dopravovaných ve sledu za sebou na prímém dopravníku
CN113788257B (zh) 翻盘分拣车、变轨装置和分拣机
EP0144355B1 (en) A belt-conveyor frame
JP3106141B2 (ja) トラック交差点におけるピン案内装置、及び、コンベヤ装置
CN215100353U (zh) 一种双侧分拣系统
US3219166A (en) Roller conveyor
US7690496B1 (en) High speed switch for a diverter conveyor, related article diverter, and related methods
CA2086559A1 (en) Apparatus for turning workpieces moved forward in a flat position
KR20090098483A (ko) 화물 분류 컨베이어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물분류 장치와 화물분류방법
US10717610B1 (en) Mechanically locking diverter
JPH05138130A (ja) 偏移装置
CN115009825A (zh) 一种等间距调节后高速分道装置
CN215100400U (zh) 一种调整装置
JP2004010304A (ja) 垂直循環型トレイ式仕分け装置
CN215088929U (zh) 一种导向装置
JPS6048420B2 (ja) 仕分装置
CN217190978U (zh) 一种滑动分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