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4963B - 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4963B
CN112954963B CN202110127082.6A CN202110127082A CN112954963B CN 112954963 B CN112954963 B CN 112954963B CN 202110127082 A CN202110127082 A CN 202110127082A CN 112954963 B CN112954963 B CN 1129549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heat
air
groups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70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4963A (zh
Inventor
冯鹤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70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4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4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4963A/zh
Priority to US17/349,477 priority patent/US11576285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4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4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72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能够根据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终端产生的热源位置的不同,对应地形成适应不同热源位置散热的风墙以及由风墙产生的散热流通路径,通过灵活可变的流通路径来适应终端整体的降温的需求,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各个类型的终端上安装显示装置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由此发展出来的各个类型的可视化智能设备正在逐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环境,且为科学技术带来重大变革。
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显示装置在各个类型的可视化智能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不仅能够呈现包括刚性、固定柔性、可变柔性等形态,还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终端,例如折叠式手机、平板电脑、卷曲屏幕等电子设备中,用户在使用不同终端时,不同形态的显示设备可以增强用户的感官体验和使用舒适度。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形态各异、功能多样、大屏显示的显示装置陆续问世,显示装置中的散热问题越来越突出。现有显示装置应用及功能强大,一般都要求长时间工作,在显示装置长时间工作的过程中,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有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使用及用户的观感舒适度。并且随着显示装置所需求的体积和厚度越来越小,显示装置的散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局部热量增高的问题极为突出。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所采用的散热方案一般为贴石墨片、加风扇、添加热管等方式,这显然无法适应显示装置轻薄化的趋势,也不能灵活适应各种类型的终端,其实际应用存在瓶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终端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可变风墙组件,所述可变风墙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热源位置形成多个风墙组,所述风墙组具有用于散热气流流动的流通路径,所述热源位置位于所述流通路径上。
可选地,所述可变风墙组件包括多个阻挡件组,所述多个阻挡件组在一个平面内分别位于不同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阻挡件组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风墙组包括第一风墙和第二风墙,所述第一风墙和所述第二风墙用于限定所述流通路径,不同的所述风墙组中所述第一风墙和/或所述第二风墙的位置和/或形状不同;
所述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多个阻挡件组具有多个第一部分阻挡件组、多个第二部分阻挡件组和多个第三部分阻挡件组,多个所述第一部分阻挡件组沿第一方向连续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部分阻挡件组相互接触封堵所述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一风墙,多个所述第二部分阻挡件组沿第二方向连续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部分阻挡件组相互接触封堵所述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二风墙,所述第一风墙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风墙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三部分阻挡件组排布于所述流通路径内和/或所述第一风墙和/或所述第二风墙外,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部分阻挡件组之间、所述第三部分阻挡件组与所述第一部分阻挡件组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部分阻挡件组与所述第二部分阻挡件组之间不接触并保留所述间隙;
所述第一风墙和所述第二风墙之间具有空隙。
可选地,所述阻挡件组包括阻挡柱和多个阻挡件,所述多个阻挡件安装在所述阻挡柱上,所述多个阻挡件的延伸方向互不相同,所述阻挡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终端所在平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在所述第一部分阻挡件组中,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的阻挡件伸出与相邻的第一部分阻挡件组中伸出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的阻挡件接触;在所述第二部分阻挡件组中,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的阻挡件伸出与相邻的第二部分阻挡件组中伸出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的阻挡件接触。
可选地,所述可变风墙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处理器和驱动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并将感应到的所述温度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预设温度条件得到所述终端中满足所述预设温度条件的热源位置,并根据预设风墙条件得到与所述热源位置和所述热源位置处的温度对应的风墙信息,以及将所述风墙信息发送给所述驱动器;
所述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风墙信息驱动所述阻挡件移动;
其中,所述风墙信息包括待形成的所述风墙组的位置信息和形状信息。
可选地,所述阻挡柱具有多个子阻挡柱,所述多个子阻挡柱绕所述阻挡柱的中轴线周向排布,每个所述子阻挡柱对应安装一个所述阻挡件;
所述驱动器具有多个子驱动器,每个所述子阻挡柱对应安装一个所述子驱动器,每个所述子驱动器对应驱动一个所述阻挡件移动。
可选地,所述阻挡件包括多个沿所述阻挡件的延伸方向依次套设的子阻挡件,相邻两个所述子阻挡件能够在所述驱动器的作用下相对移动。
可选地,所述阻挡件组还包括多个与所述阻挡件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在所述驱动器的作用下沿所述阻挡件的延伸方向发生形变。
可选地,所述可变风墙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收纳件,所述第一收纳件包括空腔以及至少部分包裹所述空腔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多个与所述空腔联通的导引孔,所述阻挡件组位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外壳能够对所述终端进行支撑;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终端的一侧;
所述阻挡件的端部能够经所述导引孔移动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或所述空腔的内部。
可选地,多个所述阻挡件在所述第一收纳件的周向上等间距分布。
可选地,所述阻挡件的端部包括软磁材料,所述驱动器还用于向所述阻挡件提供不同的电信号以使所述阻挡件具有不同的磁化方向。
可选地,所述可变风墙组件还包括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阻挡件的端部的压力,并将感应到的所述压力发送给所述驱动器;
所述驱动器还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压力条件使所述阻挡件停止移动。
可选地,所述多个阻挡件组呈阵列排布。
可选地,该散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阻挡件组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阻挡件组远离所述终端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形状记忆材料;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收纳件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支撑板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支撑板展平;
在第二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支撑板卷曲收纳于所述第二收纳件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终端的散热方法,采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方法包括:
感应所述终端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确定热源位置;
根据至少一个所述位置处的所述温度形成至少一个风墙组,具有用于散热气流流动的流通路径,所述热源位置位于所述流通路径上。
可选地,所述可变风墙组件包括多个阻挡件组,所述多个阻挡件组分别对应所述终端的不同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阻挡件组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风墙组包括第一风墙和第二风墙,所述第一风墙和所述第二风墙用于限定散热气流的流通路径;不同的所述风墙组中所述第一风墙和/或所述第二风墙的位置和/或形状不同;
所述多个阻挡件组具有多个第一部分阻挡件组、多个第二部分阻挡件组和多个第三部分阻挡件组,多个所述第一部分阻挡件组沿第一方向连续排布,多个所述第二部分阻挡件组沿第二方向连续排布,多个所述第三部分阻挡件组分别排布于所述流通路径内和/或所述第一风墙外和/或所述第二风墙外;
在所述感应所述终端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以及所述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热源位置处的所述温度形成至少一个风墙组之间,所述散热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温度条件得到所述终端中满足所述预设温度条件的热源位置;
根据预设风墙条件得到与所述热源位置和所述热源位置处的温度对应的风墙信息;
根据所述风墙信息控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部分阻挡件组相互接触封堵所述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一风墙,控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部分阻挡件组相互接触封堵所述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二风墙;所述第一风墙和所述第二风墙之间具有空隙;
其中,所述风墙信息包括待形成的所述风墙组的位置信息和形状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外壳、显示面板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显示面板安装在所述散热装置上。
可选地,所述外壳具有底板和多个边框,所述多个边框设置在所述底板的边缘,所述散热装置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多个边框围绕所述散热装置;所述外壳上设有风口,所述可变风墙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风口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边框上,所述风口分别与所述流通路径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能够根据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终端产生的热源位置的不同,对应地形成适应不同热源位置散热的风墙以及由风墙产生的散热流通路径,通过灵活可变的流通路径来适应终端整体的降温的需求,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当风墙组未形成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当风墙组形成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当风墙组形成时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支撑板的左侧边设置风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外壳的左侧边和右侧边设置风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支撑板的左侧边和下侧边设置风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支撑板的左侧边、右侧边和下侧边设置风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支撑板的左侧边设置风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支撑板的左侧边和右侧边设置风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支撑板的单个侧边上设置多个风扇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当热源位置处于B处时,风墙组及流通路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当热源位置处于C处时,风墙组及流通路径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当同时存在两个热源位置D处和E处时,风墙组及流通路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当热源位置处于F处时,风墙组及流通路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当热源位置处于G处时,风墙组及流通路径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当热源位置处于H处时,风墙组及流通路径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设有四个阻挡件的阻挡件组处于缩回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设有四个阻挡件的阻挡件组处于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设有八个阻挡件的阻挡件组处于缩回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设有八个阻挡件的阻挡件组处于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阻挡件组处于缩回状态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阻挡件组处于伸出状态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阻挡件组中每个阻挡件为可旋转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阻挡件组形成风墙组的状态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阻挡件组中阻挡件为套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阻挡件组中阻挡件采用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阻挡件组容纳在第一收纳件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2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阻挡件组内各个阻挡件采用独立控制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3所提供的散热装置中,支撑板采用卷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4所提供的散热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5所提供的终端的整体示意图;
图33是本申请实施例5所提供的终端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申请实施例5所提供的终端中,在上、下、右三个边框处设置风口的平面示意图;
图35是本申请实施例5所提供的终端中,在上、下两个边框处设置风口的平面示意图;
图36是本申请实施例5所提供的终端中,在右、上两个边框处设置风口的平面示意图;
图37是本申请实施例5所提供的终端中,在上边框处设置风口的平面示意图;
图38是本申请实施例5所提供的终端中,单个边框设置多个风口的平面示意图;
图39是本申请实施例5所提供的终端中,风扇、流通路径和风口连通时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散热装置;200-显示面板;300-终端;
10-可变风墙组件;11-风墙组;12-支撑板;13-风扇;14-间隙;15-进风口;16-阻挡件组;17-第一风墙;18-第二风墙;19-第三风墙;20-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1-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2-第三部分阻挡件组;23-空隙;24-阻挡柱;25-阻挡件;26-中轴线;27-子阻挡件;28-弹性件;29-第一收纳件;30-空腔;31-壳体;32-导引孔;33-温度传感器;34-处理器;35-驱动器;36-压力传感器;37-子阻挡柱;38-子驱动器;39-第二收纳件;40-齿轮;41-转轴;42-外壳;43-底板;44-边框;45-风口;46-连接杆;
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S-流通路径;S1-干流;S2-支流;S3-收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方向、角度、位置及部件等,但这些方向、角度、位置及部件等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方向、角度、位置及部件等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位置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位置,类似地,第二位置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位置。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应用于终端的散热。现有的终端对于性能、轻薄化和用户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终端在运行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会调用不同位置的电子器件进行响应处理。在电子器件的处理过程中就会产生热量形成热源,由于不同位置的电子器件在处理过程中形成的热源位置不同,已有的对终端内部全域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无法针对性地将散热气流集中供给至热源位置散热,使得散热效果不佳且散热效率低下,因此,本申请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能够灵活地针对终端内不同的热源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散热,将散热气流集中导向热源位置,从而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散热功能。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包括可变风墙组件10,该可变风墙组件10设置于支撑板12上,在支撑板12的至少一个侧边设置有风扇13。如图2和图3所示,该可变风墙组件10用于根据终端的热源位置形成多个风墙组11,风墙组11具有用于散热气流流动的流通路径S,热源位置位于流通路径S上。参见图1,从俯视视角看,此时未检测到需要进行散热的热源位置,可变风墙组件10尚未形成风墙组11,也就没有形成流通路径S。参见图2,从俯视视角看,此时已检测到需要进行散热的热源位置,该热源位置处于A处,可变风墙组件10根据该处于A处的热源位置形成对应的风墙组11,形成经过A处热源位置的流通路径S,流通路径S从支撑板12中设置有风扇13的侧边一直延伸至不设置风扇13的侧边,使风扇13产生的散热气流可以在流通路径S中流动并经过热源位置A处实现散热。参见图3,从风墙组11的侧剖面视角看,当检测到需要进行散热的热源位置位于A处时,可变风墙组件10从支撑板12的表面垂直延伸出形成风墙组11,风墙组11将可变风墙组件10内部连续的多个间隙14封堵。
参见图4至图10,本申请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中,风扇13设置于支撑板12的至少一个侧边,风扇1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风扇13可以设置在一个侧边也可以设置在多个侧边。参见图4和图8,风扇13设置在图中支撑板12的左侧边上,参见图5和图9,风扇13设置在图中支撑板12的左侧边和右侧边上,参见图6和图8,风扇13设置在图中支撑板12的左侧边和下侧边上,参见图7和图9,风扇13设置在图中支撑板12的左侧边、右侧边和下侧边上。参见图10,在图4至图7的应用场景中,支撑板12的同一侧边上的风扇13可以设置为多个。下面以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即在支撑板12的左侧边上设置风扇13的情形。
如图11至图16所示,该可变风墙组件10用于根据终端的热源位置形成多个风墙组11,该风墙组11具有用于散热气流流动的流通路径S,热源位置位于该流通路径S上,风扇13与流通路径S连通。通过可变风墙组件10根据不同的热源位置形成不同延伸方向的风墙组11,引导由风扇13产生的散热气流流动至热源位置,从而实现针对性的散热。
参见图11,当热源位置处于B处时,可变风墙组件10所形成的风墙组11的延伸方向为从图中的支撑板12的左侧延伸至右上角,从位于支撑板12的左侧边上的风扇13所产生的散热气流通过流通路径S流动到右上角给位于B处的热源位置散热,最终从位于支撑板12的上侧边流出。如图12所示,当热源位置处于C处时,可变风墙组件10所形成的风墙组11的延伸方向为从图中的支撑板12的左侧延伸至右下角,从位于支撑板12的左侧边上的风扇13所产生的散热气流通过流通路径S流动到右下角给位于C处的热源位置散热,最终从位于支撑板12的下侧边流出。如图13所示,当检测到的热源位置有两处,即分别位于D处和E处时,可变风墙组件10所形成的延伸方向为从图中的支撑板12的左侧分别延伸至右上角和右下角,流通路径S中与风扇13相连接的部分为干流S1,经过D处和E处的分别是流通路径S的两个支流S2,风扇13产生的散热气流从干流S1流入,经过两个支流S2分叉分别流过位于D处和E处的热源位置,能够起到同时局部散热的功能。如图14所示,流通路径S可以从支撑板12的左侧边延伸至右侧边,此时流通路径S为宽口进窄口出的形状,利于增大在热源位置F处散热气流的流速。如图15所示,流通路径S中连接风扇13的部分为进风口15,沿流通路径S的延伸方向,进风口15的口径逐渐收缩,从而将更多的散热气流引入到热源位置G处。如图16所示,在流通路径S的进风口15与热源位置之间具有内径明显小于进风口15和热源位置处流通路径S内径的收窄部分S3,该收窄部分S3可以在散热气流流到散热位置之前提升散热气流的流速,从而增加在热源位置H处的散热效率,当然该收窄部分S3也可以延伸至热源位置,只要该收窄部分S3的内径大于热源位置的尺寸即可。结合图11至图16可知,当热源位置发生改变时,可变风墙组件10所形成的风墙组11的延伸方向也会发生改变,同时连带着风墙组11中供散热气流流动的流通路径S也发生改变,甚至流通路径S会因为在不同位置出现多个热源位置而分叉出多个支流S2以满足各个热源位置的散热需求,且分叉处的支流S2数目以实际应用过程中检测出的热源位置的数量决定,并不限制在图13所示的两条支流S2的实施方式。由此可知,无论热源位置在何处,可变风墙组件10总能够形成合理延伸的风墙组11,产生合适的流通路径S通过热源位置,从而使散热气流能够为热源位置进行散热。本申请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中,利用可变风墙组件10,将常规的全域散热模式转变成局部散热模式,通过风扇13形成的散热气流通过可变风墙组件10形成的风墙组11汇聚起来,通过流通路径S流动至热源位置,有利于散热气流的导向和散热。该散热装置100的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且能够适用于任何应用场景的散热需求,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中,可变风墙组件10包括多个阻挡件组16,阻挡件组16阵列排布在支撑板12上,支撑板12用于承载这些阻挡件组16。
多个阻挡件组16在一个平面内分别位于不同位置,相邻的两个阻挡件组16之间具有间隙14。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终端内部由于电子器件的布局,并不一定在每个位置都适合布置阻挡件组16,但至少要保证阻挡件组16所形成的风墙组11能够给终端中可能产生的各个热源位置提供散热。相邻两个阻挡件组16之间的间隙14则能够使散热气流流过,而不至于被阻挡件组16所阻挡进而影响热源位置的散热。
如图11至图16所示,风墙组11包括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用于限定流通路径S,以供散热气流流动至热源位置提供散热。不同的风墙组11中第一风墙17和/或第二风墙18的位置和/或形状不同。对比图11和图12可知,图11中第一风墙17(位于图中支撑板12的上部)的位置、形状、延伸方向与图12中第一风墙17(位于图中支撑板12的中部)的位置、形状、延伸方向均不同,图11中第二风墙18(位于图中支撑板12的中下部)的位置、形状、延伸方向与图12中第二风墙18(位于图中支撑板12的左下部)的位置、形状、延伸方向均不同,这是由于热源位置从图11中的B处变成了图12中的C处,此时流通路径S需要大转向才能满足图12中热源位置C处的散热需求。而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中,不同的热源位置可能处于同一个流通路径S中,此时在这些应用场景中,不同的风墙组11的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的位置和形状可以相同。而在另一些应用场景中,不同的热源位置可能距离较近,不同的风墙组11中可能仅第一风墙17或者仅第二风墙18的位置和形状不同。当然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不同风墙组11中第一风墙17或第二风墙18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具有相同的形状,比如都是直线形状,也可以在相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形状,比如都位于支撑板12的上部,但其中一个第一风墙17呈V型,另一个第一风墙17呈U型。图13中,风墙组11还包括第三风墙19,干流S1被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靠近进风口15的一侧限定,两条支流S2则分别被第一风墙17和第三风墙19以及第二风墙18和第三风墙19所限定。当热源位置从一个变成两个时,此时将第一风墙17或者第二风墙18中的部分在接近新检测出的热源位置附近重新形成,同时在两个热源位置之间形成新的第三风墙19以分开两条支流S2。图14、图15和图16中,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的位置、形状、延伸方向也各不相同,其中图14中的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的结构较为简单,图16中的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的结构较为复杂,图15中的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的结构复杂程度则介于图14和图16之间。
散热装置100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当检测到热源位置,选取需要组成风墙组11的阻挡件组16,这些阻挡件组16形成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时,散热装置100就准备进入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多个阻挡件组16具有多个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内有右斜纹的圆圈)、多个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内有左斜纹的圆圈)和多个第三部分阻挡件组22(没有斜纹的圆圈),由于部分阻挡件组16形成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则支撑板12上被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划分出三个区域,位于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之间的区域为流通路径S,在第一风墙17外和第二风墙18外的区域则为不需要进行散热的区域。在支撑板12上分布的多个阻挡件组16中,形成第一风墙17的阻挡件组16为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形成第二风墙18的阻挡件组16为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而位于这三个区域中至少任意一个区域内的阻挡件组16为第三部分阻挡件组22。多个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沿第一方向D1连续排布,相邻的两个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相互接触封堵间隙14以形成第一风墙17,多个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沿第二方向D2连续排布,相邻的两个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相互接触封堵间隙14以形成第二风墙18,第一风墙17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风墙18沿第二方向D2延伸,多个第三部分阻挡件组22的分布存在七种情况,分别为排布于流通路径S内和/或第一风墙17和/或第二风墙18外,相邻的两个第三部分阻挡件组22之间、第三部分阻挡件组22与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之间以及第三部分阻挡件组22与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之间不接触并保留间隙14。也就是说,此时的第三部分阻挡件组22是不工作的,仅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相互之间连接形成第一风墙17,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相互之间连接形成第二风墙18。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之间具有空隙23,该空隙23至少有一个间隙14的大小,以保证流通路径S能够正常流通散热气流。当用户使用终端时,散热装置100即开始开始检测热源位置。当检测到热源位置时,散热装置100进入第一状态,根据热源位置选出组成第一风墙17的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和组成第二风墙18的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后,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互相连接形成第一风墙17,以及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互相连接形成第二风墙18。当检测到热源位置的散热工作完成时,则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和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分别脱离,使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消失,散热装置100回到原始状态。此时继续检测热源位置,当检测到另一个热源位置后,散热装置100再次进入第一状态,形成另一组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对热源位置进行散热。本申请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的上述工作流程,对常规的全域散热进行了改进,利用部分阻挡件组16相互接触和分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根据热源位置形成临时的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实现局部散热的功能,能够适应任何需要进行散热的应用场景,且散热效果好、散热效率高。
参见图1至图16,本申请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中,在支撑板12上具有多个以阵列式排布的阻挡件组16。如图17所示,这些阻挡件组16包括阻挡柱24和多个阻挡件25。参见图21,在每个阻挡件组16中,阻挡柱24固定在支撑板12上,每个阻挡柱24的中轴线26均垂直于支撑板12,多个阻挡件25安装在阻挡柱24上,多个阻挡件25的延伸方向互不相同,阻挡件2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终端所在平面。
关于相邻两个阻挡件组16中阻挡柱24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相邻两个阻挡柱24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相邻两个阻挡柱24之间的距离均相同。但是,无论阻挡柱24之间的距离如何布置,都不会少于相邻两个阻挡件组16之间的间隙14,即相邻两个阻挡柱24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相邻两个阻挡件组16之间的间隙14。
关于每个阻挡柱24上所安装的阻挡件25的数量,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每个阻挡柱24上所安装的阻挡件25的数量相同。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每个阻挡柱24上所安装的阻挡件25的数量不同。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同一个阻挡柱24上的阻挡件25之间夹角相同。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同一个阻挡柱24上的阻挡件25之间夹角不同。通常来说,在绕阻挡柱24的中轴线26的周向方向上,阻挡件25是不会发生转动的,也即阻挡件25通常的移动方式是沿着穿过阻挡柱24的中轴线26的径向方向上移动,可以是伸缩也可以是位移。而在一些应用场景中,阻挡件25可绕阻挡柱24的中轴线26转动,如图23所示,此时阻挡柱24紧挨着设置,相邻两个阻挡柱24上阻挡件25之间的夹角是可变的,阻挡件25可以沿箭头方向转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热源位置来,将阻挡件25转动至合适的角度,从而形成合适的风墙组。但是,无论应用场景怎么变化,无论阻挡件25在阻挡柱24上是以何种方式排布,相邻的两个阻挡件组16中必定会有两个阻挡件25能够通过转动、伸缩、滑动等方式相互接触并封堵住间隙14,多个连续被封堵的间隙14就能够形成第一风墙17或第二风墙18。
参见图17和图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阻挡件25的数量为四个,相邻两个阻挡件25之间的夹角为90°,等间距地环绕在阻挡柱24上,其平面视图为十字型。参见图19和图2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阻挡件25的数量为八个,相邻两个阻挡件25之间的夹角为45°,等间距地环绕在阻挡柱24上,其平面视图为米字型。图17至图18和图19至图20的两种实施方式中,阻挡件25的运动方式为沿其延伸方向运动,可以为伸缩运动也可以为滑动运动。在不需要形成风墙的阻挡件组16中,阻挡件25就处于完全收缩状态,如图17、图19和图21所示。在需要形成风墙的阻挡件组16中,阻挡件25就处于完全伸出状态,并通过连接杆46与阻挡柱24相连,如图18、图20和图22所示。在形成风墙组11后,在需要形成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的阻挡件组16中,部分阻挡件25伸出并与相邻的阻挡件25接触,其他阻挡件25则处于收缩状态,如图24所示。在一些应用场景中,阻挡件25可以为套筒结构,如图25所示,阻挡件25包括多个沿阻挡件25的延伸方向依次套设的子阻挡件27,相邻两个子阻挡件27能够相对移动,套筒结构的好处是可以将图1中阻挡件组16之间的间隙14设置地较大,这样支撑板12上排布的阻挡件组16数量可以降低,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有更多的空间供散热气体流动。在一些应用场景中,阻挡件25可以通过弹性件28进行滑动运动,如图26所示,设置多个与阻挡件25连接的弹性件28,弹性件28能够沿阻挡件25的延伸方向发生形变,再结合图1和图24,在阻挡件25伸出互相接触封堵间隙14时,其所组成的风墙组11由于弹性件28在阻挡件25的接触面施加的弹性力而更稳定、更牢固,而当需要阻挡件25分离时,弹性件28又能够将阻挡件25快速拉回,从而便于快速形成新的风墙组11,提高散热效率。
当散热装置100工作在上文所述的第一状态下,支撑板12上的阻挡件组16就划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是形成第一风墙17的阻挡件组16,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是形成第二风墙18的阻挡件组16,第三部分阻挡件组22是不形成风墙的阻挡件组16。在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中,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1相同的阻挡件25伸出与相邻的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中伸出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D1相同的阻挡件25接触。在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中,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D2相同的阻挡件25伸出与相邻的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中伸出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D2相同的阻挡件25接触。而第三部分阻挡件组22中,阻挡件25保持不动且与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中的阻挡件25以及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中的阻挡件25均不接触,避免阻挡散热气流的流动。
参见图27,针对图1中的每个阻挡件组16设置的第一收纳件29,包括空腔30以及至少部分包裹空腔30的壳体31,壳体31包括多个与空腔30联通的导引孔32,阻挡件组16位于空腔30内。壳体31能够对终端进行支撑。阻挡件25的端部能够经导引孔32移动至壳体31的外部或空腔30的内部。相比于图17至图26,图27中阻挡件组16不是裸露在外,而是被第一收纳件29收纳在其中的空腔30内,通过第一收纳件29对阻挡件组16起到防尘、保护的作用。在第一收纳件29中,壳体31在保护阻挡件组16的同时还能够对终端起到支撑作用,壳体31内的导引孔32能够给阻挡件25提供容纳的空间和移动的通道,使得阻挡件25能够在导引孔32内实现伸缩运动或滑动运动,该导引孔32大小应当与阻挡件25的大小相匹配,使得阻挡件25在组成风墙时不会发生位移从而影响散热。结合图17至图26,在图27中所示的第一收纳件29中的阻挡件25在第一收纳件29的周向方向上也是等间距分布的,对应地,导引孔32在第一收纳件29的周向方向上也应当是等间距分布。第一收纳件29的形状可以为立方体,可以为圆柱体,也可以是其他任何能够实现上文所述的结构且不影响散热装置100的散热功能的形状。
参见图28,在本申请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中,可变风墙组件10包括温度传感器33、处理器34和驱动器35。在图17至图20中,温度传感器33位于阻挡柱24的端面。在图27中,温度传感器33位于壳体31的端面。温度传感器33用于感应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并将感应到的温度发送给处理器34。处理器34用于根据预设温度条件得到终端中满足预设温度条件的热源位置,并根据预设风墙条件得到与热源位置和热源位置处的温度对应的风墙信息,以及将风墙信息发送给驱动器35;驱动器35用于根据风墙信息驱动阻挡件25移动;其中,风墙信息包括待形成的风墙组11(参见图11至图16)的位置信息和形状信息。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中,可变风墙组件10还包括压力传感器36,如图28所示,通过温度传感器33、压力传感器36、处理器34和驱动器35来实现阻挡件25的电气控制,以实现智能形成风墙组11的功能。温度传感器33安装在第一收纳件29的壳体31靠近终端的一侧(即远离支撑板12的一侧),压力传感器36安装在阻挡件25上,处理器34和驱动器35则集成在支撑板12内,温度传感器33及压力传感器36分别与处理器34通信连接,处理器34和驱动器35通信连接。温度传感器33用于感应终端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并将感应到的温度发送给处理器34。压力传感器36用于感应阻挡件25的端部的压力,并将感应到的压力发送给驱动器35。处理器34用于根据预设温度条件得到终端中满足预设温度条件的热源位置,并根据预设风墙条件得到与热源位置和热源位置处的温度对应的风墙信息,以及将风墙信息发送给驱动器35。驱动器35用于根据风墙信息驱动阻挡件25移动以及用于根据预设压力条件使阻挡件25停止移动。其中,预设温度条件和预设压力条件是根据终端的用途和性能在预先设定并存储在处理器34中的条件,预设温度条件具体是指一个临界温度,当检测到某个位置的温度大于该临界温度时,该位置就被界定为热源位置,或者通过定时收集各个位置的温度数据,将其中最高温度所处的位置定义为热源位置,预设压力条件具体是指一个临界压力值,当感应到阻挡件25的端部的压力大于该临界压力值时,驱动器35即不再驱动阻挡件25继续移动。预设风墙条件是根据终端中各个可能的热源位置预先设定并存储在处理器34中的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的风墙信息,风墙信息包括待形成的风墙组11的位置信息和形状信息,位置信息指的是形成各个风墙组11所需要驱动的阻挡件组16所对应的位置信息,形状信息指的是预设的单个风墙组11中被选中可能需要驱动的阻挡件组16中用于形成第一风墙17的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以及用于形成第二风墙18的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
本申请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在工作时,温度传感器33实时感测终端上的每个元器件所对应的位置的温度变化,并反馈给支撑板12内的处理器34(通常是中央处理器CPU),处理器34分析计算各个位置的温度,得出存在高热量风险的热源位置,该热源位置可以是温度最高点,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确定。处理器34将热源位置的信息输出给支撑板12里的驱动器35(通常是电机),驱动器35输出一定的力给的阻挡件组16,这些阻挡件组16推动对应阻挡件25从导引孔32伸出,形成对应风墙组11,进而形成散热气流的流通路径S,最终实现终端的局部散热目的。当温度传感器33检测到终端的其他区域存在温度升高的现象,则处理器34控制驱动器35将现有的风墙组11收回,产生新的风墙组11,以可变的流通路径S灵活适应终端的降温需求,最终实现用户的最佳体验。
参见图11,处理器34根据温度传感器33所检测出的终端各个位置的温度分析判断出图11中B处的温度最高,控制驱动器35根据预先存储在处理器34中的预设风墙信息给对应的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和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传输相应的力,使得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驱动阻挡件25穿过导引孔32形成第一风墙17,使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驱动阻挡件25穿过导引孔32形成第二风墙18,第一风墙17和第二风墙18组成的风墙组11配合风扇13达到给热源位置降温的目的。而当处理器34判断出温度最高的热源位置发生变化时,如图12所示,热源位置转移到了C处,此时驱动器35给形成原风墙组11的阻挡件组16撤销相应的力,原风墙组11撤销,驱动器35再根据预先存储在处理器34中的预设风墙信息给新的风墙组11对应的第一部分阻挡件组20和第二部分阻挡件组21传输相应的力,从而形成新的风墙组11,以实现新的热源位置C处的降温需求。
在本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中,为了使相邻的阻挡件组16中互相接触的阻挡件25的连接更稳定,阻挡件25的端部包括软磁材料,此时驱动器35还能用于向阻挡件25提供不同的电信号以使阻挡件25具有不同的磁化方向,从而完成阻挡件25的接触和分离。例如,当需要阻挡件25伸出互相接触时,驱动器35分别给两个阻挡件25电信号使得两个阻挡件25的磁化方向相反,从而使阻挡件25接触。当需要将分离阻挡件25时,驱动器35分别给互相接触的两个阻挡件25电信号使得两个阻挡件25的磁化方向相同,从而将阻挡件25分离。
上文所述的根据热源位置形成风墙组11,是针对局部散热的功能,当检测到各个位置都需要散热时,可以保持所有的阻挡件25处于缩回状态,通过风扇13产生散热气流穿过每个阻挡件组16之间的间隙14,实现整体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能够实现局部降温、实现同量风力输入以及最高效率输出,从而达到降低局部区域温度的目的。通过智能控制形成和撤销风墙组11使得散热气流的流通路径S可变,使得终端各个可能产生高热量的热源位置均能够得到散热,从而终端中各个元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均能得到及时排除,延长了终端的各个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100,本实施例2所公开的散热装置100的结构和原理基本与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100相同,仅阻挡件组16的结构有所区别。相比于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的阻挡件组16中多个阻挡件25安装在一个阻挡柱24上且由一个驱动器35驱动的结构,本实施例2的散热装置100的阻挡件组16中各个阻挡件25被独立驱动。
参见图29,在本实施例2的散热装置100中,阻挡柱24具有多个子阻挡柱37,多个子阻挡柱37绕阻挡柱24的中轴线26周向排布,每个子阻挡柱37对应安装一个阻挡件25。图28中的驱动器35具有多个子驱动器38,每个子阻挡柱37对应安装一个子驱动器38,每个子驱动器38对应驱动一个阻挡件25移动。本实施例2的散热装置100中所采用的独立驱动阻挡件组16形成风墙组11的方式也能够达到实施例1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散热装置100,本实施例3所公开的散热装置100的结构和原理基本与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100相同。相比于实施例1的散热装置100,本实施例2的散热装置100能够适用于可弯曲的应用场合,例如柔性显示装置。
参见图30,本实施例3的散热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收纳件39和控制器,控制器与支撑板12电连接。支撑板12包括形状记忆材料,记忆材料能够使支撑板12自动卷曲成同一个形状。当散热装置100工作在第一状态下,具有柔性的终端随着转轴41旋转拉出,终端的工作面积变大,例如显示面板200的显示面积变大,同时控制器通过控制与该转轴41相接的齿轮40咬合旋转,控制支撑板12展平,使散热装置100展开形成箱式散热空间,有利于设备散热。当散热装置100工作在第二状态下,由于记忆材料的作用,控制器控制支撑板12卷曲回展平前的原始状态,并收纳于第二收纳件39内。
实施例4
参见图31,本申请实施例4公开了一种用于终端的散热方法,该散热方法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所公开的散热装置对终端的各个元器件进行散热,该散热方法包括:
Step1:感应终端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确定热源位置。
Step2:根据至少一个位置处的温度形成至少一个风墙组,具有用于散热气流流动的流通路径,热源位置位于流通路径上。
在本实施例4的散热方法中,一旦终端启动,散热装置即进入工作状态,通过对终端的不同位置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检测出在不同时期产生的位于不同位置的热源位置,从而针对性地形成风墙组对热源位置进行散热,并且能够通过撤销旧风墙组、形成新风墙组,实现散热气流的流通路径的变化,从而满足终端的全域全时期散热的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5
参见图32,本申请实施例5公开了一种终端300,该终端300包括外壳42、显示面板200及本申请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所公开的散热装置100。该显示面板200安装在散热装置100上,在散热装置100运行时,采用本申请实施例4所公开的散热方法对显示面板200进行散热。显示面板200既可以是实施例3中所描述的可卷曲的屏幕,也可以是不可变形的平板显示装置。参见图33,该外壳42具有底板43和多个边框44,多个边框44位于底板43的边缘,底板43和多个边框44在显示面板200和散热装置100之间共同形成散热空间,使得散热装置100运行时,散热气流能够在该空间中流动,散热装置100中相邻阻挡件15之间的间隙14可以作为散热气流流通的空间(参见图1)。其中,外壳42上设有风口45,可变风墙组件10、支撑板12和风扇13设置在外壳42内,支撑板12设置在底板43上,多个边框44围绕支撑板12,支撑板12的每个侧边对应一个边框44,风口45设置于至少一个边框44,在不设置风口45的边框44所对应的支撑板12的侧边上设置风扇13,风扇13和风口45分别对应不同边框44。其中支撑板12与底板43可以紧贴设置,从而在支撑板12、边框44与显示面板200之间形成散热空间;支撑板12与底板43也可以不紧贴设置,支撑板12和底板43之间可以安装其他电子部件,例如电池、电路板等等,此时还是在支撑板12、边框44与显示面板200之间形成散热空间。风扇1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风扇13可以对应一个边框44也可以对应多个边框44,风口4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风口45可以设置在一个边框44也可以设置在多个边框44。外壳42优选为长方体形状,底板43为长方形,边框44的数量为四个。参见图34,风扇13对应图中外壳42的左侧的边框44上,风口45设置在图中外壳42的右侧、上侧和下侧的边框44上。参见图35,风扇13对应图中外壳42的左侧和右侧的边框44上,风口45设置在图中外壳42的上侧和下侧的边框44上。参见图36,风扇13对应图中外壳42的左侧和下侧的边框44上,风口45设置在图中外壳42的上侧和右侧的边框44上。参见图37,风扇13对应图中外壳42的左侧、右侧和下侧的边框44上,风口45设置在图中外壳42的上侧的边框44上。参见图38,从设置有风口45的边框44的视角看,多个风口45依次排布在边框44上靠近上端的部分,以便与外壳42内的散热空间连通。在其他一些应用场景中,单个边框44上的风口45可以设置为仅有一个。参见图39,风口45与流通路径S连通,风扇13、流通路径S和风口45依次连通,引导由风扇13产生的散热气流流动至热源位置,最终从风口45流出。当热源位置位于I处时,散热气流从位于支撑板12的上侧的边框44上的风口45流出。通过外壳42将可变风墙组件10和支撑板12包围在外壳42形成的散热空间内,通过风扇13形成散热气流并通过流通路径S吹向热源位置,最终从风口45流出,既有利于散热气流的导向和散热,又有利于内部器件的保护。
热源位置可以根据显示画面内容的亮度和持续工作时间来判断,通过处理器检测显示面板上各处的发光亮度并比对预设亮度条件来判断热源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能够根据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终端产生的热源位置的不同,对应地形成适应不同热源位置散热的风墙以及由风墙产生的散热流通路径,通过灵活可变的流通路径来适应终端整体的降温的需求,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终端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可变风墙组件,所述可变风墙组件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热源位置形成多个风墙组,所述风墙组具有用于散热气流流动的流通路径,所述热源位置位于所述流通路径上;
所述可变风墙组件包括多个阻挡件组,所述多个阻挡件组在一个平面内分别位于不同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阻挡件组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风墙组包括第一风墙和第二风墙,所述第一风墙和所述第二风墙之间具有空隙;
所述第一风墙和所述第二风墙用于限定所述流通路径,不同的所述风墙组中所述第一风墙和/或所述第二风墙的位置和/或形状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装置的工作状态包括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多个阻挡件组具有多个第一部分阻挡件组、多个第二部分阻挡件组和多个第三部分阻挡件组,多个所述第一部分阻挡件组沿第一方向连续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部分阻挡件组相互接触封堵所述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一风墙,多个所述第二部分阻挡件组沿第二方向连续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部分阻挡件组相互接触封堵所述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二风墙,所述第一风墙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风墙沿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三部分阻挡件组排布于所述流通路径内和/或所述第一风墙和/或所述第二风墙外,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部分阻挡件组之间、所述第三部分阻挡件组与所述第一部分阻挡件组之间以及所述第三部分阻挡件组与所述第二部分阻挡件组之间不接触并保留所述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组包括阻挡柱和多个阻挡件,所述多个阻挡件安装在所述阻挡柱上,所述多个阻挡件的延伸方向互不相同,所述阻挡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终端所在平面;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在所述第一部分阻挡件组中,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的阻挡件伸出与相邻的第一部分阻挡件组中伸出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同的阻挡件接触;在所述第二部分阻挡件组中,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的阻挡件伸出与相邻的第二部分阻挡件组中伸出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同的阻挡件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风墙组件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处理器和驱动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并将感应到的所述温度发送给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预设温度条件得到所述终端中满足所述预设温度条件的热源位置,并根据预设风墙条件得到与所述热源位置和所述热源位置处的温度对应的风墙信息,以及将所述风墙信息发送给所述驱动器;
所述驱动器用于根据所述风墙信息驱动所述阻挡件移动;
其中,所述风墙信息包括待形成的所述风墙组的位置信息和形状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柱具有多个子阻挡柱,所述多个子阻挡柱绕所述阻挡柱的中轴线周向排布,每个所述子阻挡柱对应安装一个所述阻挡件;
所述驱动器具有多个子驱动器,每个所述子阻挡柱对应安装一个所述子驱动器,每个所述子驱动器对应驱动一个所述阻挡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包括多个沿所述阻挡件的延伸方向依次套设的子阻挡件,相邻两个所述子阻挡件能够在所述驱动器的作用下相对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组还包括多个与所述阻挡件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在所述驱动器的作用下沿所述阻挡件的延伸方向发生形变。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风墙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收纳件,所述第一收纳件包括空腔以及至少部分包裹所述空腔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多个与所述空腔联通的导引孔,所述阻挡件组位于所述空腔内;
所述外壳能够对所述终端进行支撑;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终端的一侧;
所述阻挡件的端部能够经所述导引孔移动至所述外壳的外部或所述空腔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阻挡件在所述第一收纳件的周向上等间距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件的端部包括软磁材料,所述驱动器还用于向所述阻挡件提供不同的电信号以使所述阻挡件具有不同的磁化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风墙组件还包括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阻挡件的端部的压力,并将感应到的所述压力发送给所述驱动器;
所述驱动器还用于根据预设压力条件使所述阻挡件停止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阻挡件组呈阵列排布。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承载所述阻挡件组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阻挡件组远离所述终端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包括形状记忆材料;
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收纳件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支撑板电连接;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支撑板展平;
在第二状态下,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支撑板卷曲收纳于所述第二收纳件内。
15.一种用于终端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方法包括:
感应所述终端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确定热源位置;
根据至少一个所述位置处的所述温度形成至少一个风墙组,具有用于散热气流流动的流通路径,所述热源位置位于所述流通路径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风墙组件包括多个阻挡件组,所述多个阻挡件组分别对应所述终端的不同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阻挡件组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风墙组包括第一风墙和第二风墙,所述第一风墙和所述第二风墙用于限定散热气流的流通路径;不同的所述风墙组中所述第一风墙和/或所述第二风墙的位置和/或形状不同;
所述多个阻挡件组具有多个第一部分阻挡件组、多个第二部分阻挡件组和多个第三部分阻挡件组,多个所述第一部分阻挡件组沿第一方向连续排布,多个所述第二部分阻挡件组沿第二方向连续排布,多个所述第三部分阻挡件组分别排布于所述流通路径内和/或所述第一风墙外和/或所述第二风墙外;
在所述感应所述终端的不同位置处的温度,以及所述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热源位置处的所述温度形成至少一个风墙组之间,所述散热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温度条件得到所述终端中满足所述预设温度条件的热源位置;
根据预设风墙条件得到与所述热源位置和所述热源位置处的温度对应的风墙信息;
根据所述风墙信息控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部分阻挡件组相互接触封堵所述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一风墙,控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部分阻挡件组相互接触封堵所述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二风墙;所述第一风墙和所述第二风墙之间具有空隙;
其中,所述风墙信息包括待形成的所述风墙组的位置信息和形状信息。
1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外壳、显示面板及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显示面板安装在所述散热装置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底板和多个边框,所述多个边框设置在所述底板的边缘,所述散热装置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多个边框围绕所述散热装置;
所述外壳上设有风口,所述可变风墙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风口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边框上,所述风口与所述流通路径连通。
CN202110127082.6A 2021-01-29 2021-01-29 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 Active CN112954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7082.6A CN112954963B (zh) 2021-01-29 2021-01-29 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
US17/349,477 US11576285B2 (en) 2021-01-29 2021-06-16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heat dissip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7082.6A CN112954963B (zh) 2021-01-29 2021-01-29 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4963A CN112954963A (zh) 2021-06-11
CN112954963B true CN112954963B (zh) 2022-08-19

Family

ID=76239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7082.6A Active CN112954963B (zh) 2021-01-29 2021-01-29 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6285B2 (zh)
CN (1) CN1129549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0651B (zh) * 2021-06-29 2022-10-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散热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4708795A (zh) * 2022-03-25 2022-07-0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屏显示设备
CN115586824B (zh) * 2022-12-02 2023-05-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6057A (zh) * 2008-08-22 2009-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设备实现温控的装置和方法
CN105682415A (zh) * 2014-11-20 2016-06-15 深圳万讯自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驱动器以及所述驱动器的散热方法
CN110462982A (zh) * 2017-03-21 2019-11-15 西门子股份公司 同步磁阻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7917B1 (en) * 2000-10-30 2002-06-1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luid flow management system
TW484721U (en) * 2000-11-06 2002-04-21 Giga Byte Tech Co Ltd Improved airflow guiding structure of server
US20090126914A1 (en) * 2007-11-16 2009-05-21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Inc. Isolated Gas Cooling System for Cooling Electrical Components of an Electronic Display
JP5491063B2 (ja) 2009-04-27 2014-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調整機構
CN103049045B (zh) * 2011-10-17 2015-11-18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主机板模块及应用该主机板模块的电子装置
JP2015041668A (ja) * 2013-08-21 2015-03-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導風構造、基板及び電子装置
KR102101742B1 (ko) * 2013-11-06 2020-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장치
CN106502340B (zh) * 2016-11-02 2019-06-2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
US10888028B2 (en) * 2018-06-19 2021-01-05 Quanta Computer Inc. Chassis intelligent airflow control and cooling regulation mechanism
US11076510B2 (en) * 2018-08-13 2021-07-27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Heat mana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6057A (zh) * 2008-08-22 2009-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设备实现温控的装置和方法
CN105682415A (zh) * 2014-11-20 2016-06-15 深圳万讯自控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驱动器以及所述驱动器的散热方法
CN110462982A (zh) * 2017-03-21 2019-11-15 西门子股份公司 同步磁阻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4963A (zh) 2021-06-11
US11576285B2 (en) 2023-02-07
US20210315134A1 (en)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54963B (zh) 散热装置、散热方法及终端
CN108594951B (zh) 计算机内部体系结构
US9157536B2 (en) Backflow prevention device and fan assembly
CN102999129B (zh) 风扇单元总成
US7214088B1 (en) Removable computer host housing assembly
US20040114328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CN209748006U (zh) 一种安全性能更高的电控柜
US7123484B2 (en) Multi-layer and multi-direction fan device
CN101300455A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US6744630B2 (en) Variable length and directional cooling duct
CN210294790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投影仪
CN102368135A (zh) 防烟尘装置及投影机
CN205227536U (zh) 一种机房空调
US7066809B2 (en) Inlet airflow guiding structure for computers
CN214708514U (zh) 穿戴设备
CN212160321U (zh) 色轮散热装置及其投影设备
CN111587038B (zh) 一种基站通信机房通风智能监测及控制系统
CN210402253U (zh) 电脑用风扇调整装置
EP4318854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210579003U (zh) 一种带散热结构交换机
US11353033B2 (en) Ceiling fan
CN216048257U (zh) 一种基于ai功能的空调节能智控装置
CN214174816U (zh) 一种投影设备的散热体
CN214589432U (zh) 连接器和终端设备
CN202675483U (zh) 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及包括该电器盒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