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3040A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3040A
CN112953040A CN202110172242.9A CN202110172242A CN112953040A CN 112953040 A CN112953040 A CN 112953040A CN 202110172242 A CN202110172242 A CN 202110172242A CN 112953040 A CN112953040 A CN 112953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electro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722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3040B (zh
Inventor
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7224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30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3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3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3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30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4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an electronic device, i.e. telephone, whose internal battery is under 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系统,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电磁铁模组、识别模组、检测模组和控制模组;识别模组设于设备主体,用于识别耦合设备,并在识别到无线充电底座时输出第一信号;检测模组设于设备主体,用于响应第一信号而检测电子设备的状态;电磁铁模组设于设备主体;控制模组分别连接第一检测模组和电磁铁模组,当检测模组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一磁场,当检测模组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二磁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不同。解决了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时不能移动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无线充电技术在各类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线充电通常通过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的发射线圈发射电磁信号,通过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的接收线圈接收电磁信号。在充电时电子设备置于充电底座上,以实现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耦合。但是,充电时为了保持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耦合,电子设备在充电时只能静置于无线充电底座,不利于在无线充电时使用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系统,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充电时电子设备不能移动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耦合设备能够进行无线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识别模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用于识别与所述电子设备耦合的耦合设备,并在识别到所述耦合设备时输出第一信号;
检测模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用于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而检测电子设备的状态;
电磁铁模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
控制模组,分别连接所述检测模组和所述电磁铁模组,当所述检测模组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一磁场,当所述检测模组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二磁场,所述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不同。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设备的状态;
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一磁场;
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二磁场,所述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不同。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系统,所述电子设备系统包括:
上述的电子设备;
耦合设备,所述耦合设备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电磁铁模组配合的磁性件或者可磁化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识别模组检测耦合设备,识别模组检测到无线充电底座后输出第一信号,检测模组响应第一信号检测电子设备的状态,当检测模组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控制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一磁场,当检测模组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二磁场,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于第一磁场的强度,从而能够在第一状态时通过第一磁场实现电子设备和耦合设备的对位,在第二状态时通过第二磁场吸附耦合设备,使得耦合设备在电子设备移动时能够一起移动,解决了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时不能移动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铁单元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系统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系统可以包括电子设备和耦合设备,电子设备能够和耦合设备耦合,以进行无线充电。比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终端,耦合设备可以是无线充底座或者移动电源;或者电子设备可以是无线充电底座,耦合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或者移动电源;或者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电源,耦合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或者无线充电底座。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设备主体110、识别模组130、检测模组140、电磁铁模组120和控制模组150;识别模组130设于设备主体110,用于识别耦合设备,并在识别到耦合设备时输出第一信号;检测模组140设于设备主体110,用于响应第一信号而检测电子设备的状态;电磁铁模组120设于设备主体110;控制模组150分别连接检测模组140和电磁铁模组120,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第一磁场,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第二磁场,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于第一磁场的强度,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不同。
其中,无线充电时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检测模组140向控制模组150发送第一状态信号,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检测模组140向控制模组150发送第二状态信号。控制模组150根据第一状态信号和第二状态信号控制电磁铁模组12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识别模组130检测无线充电底座,识别模组130检测到无线充电底座后输出第一信号,检测模组140响应第一信号检测电子设备的状态,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第一磁场,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第二磁场,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于第一磁场的强度,从而能够在第一状态时通过第一磁场实现电子设备和耦合设备的对位,在第二状态时通过第二磁场吸附耦合设备,使得耦合设备在电子设备移动时能够一起移动,解决了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时不能移动的问题。
下面将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时,电子设备主体110可以包括终端主体,终端主体可以可以包括显示屏、中框、主板、电池以及后盖。其中,显示屏安装在中框上,以形成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显示屏作为终端的前壳。后盖通过双面胶粘贴在边框上,显示屏、中框与后盖形成一收容空间,用于容纳终端中的其他电子元件或功能模块。电磁铁模组120可以设于该收容空间。
比如,电磁铁模组120可以安装于显示屏的背面,电磁铁模组120可以粘贴在显示屏的背面。
或者,电磁铁模组120可以设于中框,中框可以为中空的框体结构。其中,中框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或塑胶。主板安装在上述收容空间内部。例如,主板可以安装在中框上,并随中框一同收容在上述收容空间中。中框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安装电磁铁模组120的突出部,该突出部可以从中框边缘向中框内部延伸,电磁铁模组120可以通过胶连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和突出部连接。当中框为导体中框时,电磁铁模组120和中框之间可以设置绝缘层。
或者,电磁铁模组120可以设于主板,比如通过胶连接的方式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于主板。
或者,电磁铁模组120可以设于后盖,后盖用于形成电子设备的外部轮廓。后盖可以一体成型。在后盖的成型过程中,可以在后盖上形成后置摄像头孔、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孔等结构。
电池安装在上述收容空间内部。例如,电池可以安装在中框上,并随中框一同收容在上述收容空间中。电池可以电连接至主板,以实现电池为终端供电。其中,主板上可以设置有电源管理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用于将电池提供的电压分配到终端中的各个电子元件。
识别模组130可以设置于主板、中框或者后盖。识别模组130可以是蓝牙识别单元、NFC识别单元或者霍尔传感器等。在此基础上设置于无线充电底座的识别模组130也可以是蓝牙识别单元、NFC卡或者磁铁等。也即是第一蓝牙识别单元和第二蓝牙识别单元配合,NFC识别单元和NFC卡配合,霍尔传感器和磁铁配合。
当电子设备为无线充电底座时,设备主体110可以包括座体,座体310可以包括壳体、显示屏和电路板等,壳体上设置有容置部,电路板可以设于该容置部,电磁铁模组120、识别模组130、检测模组140和控制模组150设于电路板。或者电磁铁模组120可以设于容置部的的内壁。显示屏可以嵌于壳体,电路板上设置有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电路和显示屏连接,用于驱动显示屏显示。
其中,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在内部形成容置部。第一壳体可以是底壳,其在充电时可以和桌面等支撑物接触,第二壳体可以是上壳,第二壳体上可以设置有接触面,该接触面用于在无线充电时和电子设备接触。充电线圈160为发射线圈,发射线圈可以贴附于该接触面的内壁。电磁铁模组120可以设于发射线圈的侧部,并和接触面的内壁连接。
识别模组130可以设置于电路板或者壳体。识别模组130可以是蓝牙识别单元、NFC卡或者磁铁等。在此基础上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识别模组130也可以是蓝牙识别单元、NFC识别单元或者霍尔传感器等。也即是第一蓝牙识别单元和第二蓝牙识别单元配合,NFC识别单元和NFC卡配合,霍尔传感器和磁铁配合。
当电子设备为移动电源时,设备主体110可以包括电源主体,电源主体可以包括壳体和电池,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置部,电池、电磁铁模组120、识别模组130、检测模组140和控制模组150设于容置部。示例的,壳体内部可以设置有电路板,电磁铁模组120、识别模组130、检测模组140和控制模组150可以设置于电路板。
如图2所示,电磁铁模组120包括电磁铁单元121和供电单元122,电磁铁单元121设于设备主体110;供电单元122分别连接控制模组150和电磁铁单元121,控制模组150控制供电单元122向电磁铁单元121供电,以使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第一磁场,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第二磁场。
其中,控制模组150在接收到第一状态信号时,控制电磁铁单元121产生第一磁场,控制模组150在接收到第二状态信号时,控制电磁铁单元121产生第二磁场,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于第一磁场的强度。在第一状态下,第一磁场实现电子设备和耦合设备的对位。在第二状态下,第二磁场实现电子设备和耦合设备的吸附,使得使用时电子设备和耦合设备能够一起运动。
在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供电单元122包括:电源和电流调节电路1222,电流调节电路1222分别连接单元、控制模组150和电磁铁单元121,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流调节电路1222输出第一电流信号,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流调节电路1222输出第二电流信号,第二电流信号的电流值大于第一电流信号的电流值。
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时,电源可以包括电池1221,电流调节电路1222分别连接电池1221、控制模组150和电磁铁单元121,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流调节电路1222输出第一电流信号,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流调节电路1222输出第二电流信号,第二电流信号的电流值大于第一电流信号的电流值。
其中,电池1221可以是终端中的电池1221,电流调节电路1222可以包括限流器(DCDC限流器),限流器分别连接电池1221、控制模组150和电磁铁单元121,当识别模组130检测到终端置于无线充电底座时,并且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的状态,控制模组150控制限流器向电磁铁单元121供电,以通过限流器调节传输至电磁铁单元121的电流。
限流器和电池1221连接,限流器响应控制模组150的控制信号导通或者关断。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时,限流器可以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电池1221中的电能通过限流器传输至电磁铁单元121,电磁铁单元121在电流驱动下产生磁场,吸附无线充电底座。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当检测到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限流器输出第一电流至电磁铁单元121。当检测到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限流器输出第二电流至电磁铁单元121。
当电子设备为无线充电底座时,电源可以是通过外部电源提供,比如电源可以通过适配器提供,无线充电底座上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流调节电路1222的输入端可以和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接口连接,该充电接口用于输入电源信号。充电接口可以和适配器或者移动电源连接。电流调节电路1222包括限流器,限流器分别连接电源接口(适配器或者充电宝等)、控制模组150和电磁铁单元121,当识别模组130检测到终端置于无线充电底座时,控制模组150控制限流器向电磁铁单元121供电。限流器能够向电磁铁单元121提供不同的电流,比如,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
当电子设备为移动电源时,移动电源向终端充电时,电源可以通过移动电源中的电池1221提供。无线充电底座向移动电源充电时,电源可以通过移动电源内的电池1221供电,或者通过外部电源(比如适配器)供电。电流调节电路1222的输入端和电池1221或者移动电源的充电接口连接。电流调节电路1222包括限流器,限流器输入端连接电源接口(适配器)或者电池1221。限流器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组150,限流器的输出端连接电磁铁单元121,当识别模组130检测到终端置于无线充电底座时,控制模组150控制限流器向电磁铁单元121供电。限流器能够向电磁铁单元121提供不同的电流,比如,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
在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电磁铁单元121包括至少两个电磁铁1221,至少两个电磁铁1221分别设于设备主体110。供电单元122包括电源和切换电路1223,切换电路1223分别连接电池1221、控制模组150和电磁铁单元121,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时,控制模组150控制切换电路1223向至少两个电磁铁1221中的第一数量的电磁铁1221供电,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时,控制模组150控制切换电路1223向至少两个电磁铁2121中的第二数量的电磁铁1221供电,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
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时,当电源可以包括电池1221,切换电路1223分别连接电池1221、控制模组150和电磁铁单元121,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切换电路1223向至少两个电磁铁1221中的部分电磁铁1221供电,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切换电路1223向所有电磁铁1221供电。切换电路1223可以包括多个开关,比如多个MOS管。多个开关的输入端可以和充电接口连接,多个开关中每个开关的输出端连接一电磁铁1221。
当电子设备为无线充电底座时,电源可以是通过外部电源提供,比如电源可以通过适配器提供,无线充电底座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切换电路1223的输入端可以和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接口连接,通过充电接口接入电源信号,比如充电接口可以和适配器或者移动电源等连接。切换电路1223可以包括多个开关,比如多个MOS管。多个开关的输入端可以和充电接口连接,多个开关中每个开关的输出端连接一电磁铁1221。
当电子设备为移动电源时,移动电源向终端充电时,电源可以通过移动电源中的电池1221提供。无线充电底座向移动电源充电时,电源可以通过移动电源内的电池1221供电,或者通过外部电源(比如适配器)供电。电流调节电路1222的输入端和电池1221或者移动电源的充电接口连接。切换电路1223的输入端可以和移动电源的充电接口或者电池1221连接,通过充电接口接入电源信号,比如充电接口可以和适配器或者移动电源等连接。切换电路1223可以包括多个开关,比如多个MOS管。多个开关的输入端可以和充电接口或者电池1221连接,多个开关中每个开关的输出端连接一电磁铁1221。
如图5所示,电磁铁可以包括芯棒21和围绕芯棒的线圈22。线圈21和供电单元连接,供电单元输出驱动电流至线圈22,电流流过线圈22后产生磁场,也即是电磁铁具有了磁性。
电子设备还包括充电线圈160,充电线圈160设于设备主体110,多个电磁铁环绕充电线圈160。示例的,如图6所示,电磁铁单元121可以包括多个电磁铁,多个电磁铁环绕充电线圈160(无线接收电路)。通常充电线圈160为环状结构,此时多个电磁铁可以围绕在环状充电线圈160的外侧。多个电磁铁可以均匀分布在该环状充电线圈160的外侧,或者多个电磁铁也可以是非均匀的分布方式,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多个电磁铁可以并联,当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至少两个个电磁铁中的部分电磁铁通过切换电路1223通电,产生第一磁场。当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切换电路1223导通所有电磁铁,产生第二磁场。第一磁场的强度小于第二磁场的强度。在第一磁场下实现终端和无线充电底座的对位,在第二磁场下实现终端和无线充电底座的吸附。
检测模组140设于设备主体110,用于响应第一信号而检测电子设备的状态。检测模组140和控制模组150连接,无线充电时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向控制模组150发送第一状态信号,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向控制模组150发送第二状态信号;其中,控制模组150接收到第一状态信号时控制供电单元122向电磁铁单元121供电,以形成第一磁场,控制模组接收到第二状态信号时控制供电单元122向电磁铁单元121供电,以形成第二磁场。
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时,如图7和8所示,检测模组140可以包括:运动检测单元141和屏幕检测单元142,运动检测单元141设于终端主体,并且运动检测单元141和控制模组150连接,用于检测终端的运动状态,当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终端运动时,控制模组150确定终端处于第二状态;屏幕检测单元142设于终端主体,屏幕检测单元142和控制模组150连接,用于检测终端的屏幕是否点亮,当屏幕检测单元142检测到终端处于息屏状态,并且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终端静止时,控制模组150确定终端处于第一状态。
其中,当终端当前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终端的状态一致时,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终端静止,当终端当前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终端的状态不一致时,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终端运动。
当终端当前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终端的状态一致时,终端处于静止状态,当终端当前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终端的状态不一致时,终端处于运动状态。终端的状态可以包括终端的空间位置、角度、速度和加速度等。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是指电子设备相对于大地静止并且终端屏幕处于非点亮状态。终端的第二状态是指终端相对于大地处于运动状态,或者终端处于点亮屏幕状态。其中,当终端当前相对于大地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终端的状态一致时,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终端静止,当终端当前相对于大地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终端的状态不一致时,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终端运动。预设时间可以是0.1秒、0.2秒等。
运动检测单元141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速度传感器等,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终端的加速度,陀螺仪用于检测终端的角度,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终端的速度。控制模组150可以根据终端的角速度、角度和速度确认终端的状态。比如,终端在加速度为零、速度为零且角度处于预设角度时,确定终端为第一状态,其余状态为第二状态。
屏幕检测单元142用于检测屏幕的点亮状态,当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则认为终端处于第二状态;当屏幕处于黑屏状态时可以通过运动检测单元141271检测终端是否处于第一状态。比如可以通过终端的屏幕的驱动电流确定终端的点亮状态,当显示屏驱动电路中的电流大于预设阈值时认为屏幕出于点亮状态,否则屏幕处于黑屏状态。可以通过电流传感器检测屏幕的驱动电流。
当电子设备为无线充电底座时,检测模组140可以设于座体的底部。比如,检测模组140可以包括接触传感器或者光电传感器,接触传感器设于座体的底面,当座体放置于桌面上时,接触触感器被触发,此时控制模组150确定无线充电底座处于第一状态。当座体离开桌面接触传感器不触发,此时控制模组150确定无线充电底座处于第二状态。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检测模组140也可以包括其他传感器等器件,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当电子设备为移动电源时,检测模组140可以包括运动检测单元141,运动检测单元141设于电源主体,并且运动检测单元141和控制模组150连接,用于检测移动电源的运动状态,当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移动电源运动时,控制模组150确定移动单元处于第二状态;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移动电源静止时,控制模组150确定移动电源处于第一状态。
其中,当移动电源当前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移动电源的状态一致时,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移动电源静止,当移动电源当前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移动电源的状态不一致时,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移动电源运动。移动电源的状态可以包括移动电源的空间位置、角度、速度和加速度等。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电源处于第一状态是指电子设备相对于大地静止,移动电源的第二状态是指移动电源相对于大地处于运动状态。其中,当移动电源当前相对于大地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移动电源的状态一致时,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移动电源静止,当移动电源当前相对于大地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移动电源的状态不一致时,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移动电源运动。预设时间可以是0.1秒、0.2秒等。
运动检测单元141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速度传感器等,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加速度,陀螺仪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角度,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速度。控制单元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角速度、角度和速度确认电子设备的状态。比如,电子设备在加速度为零、速度为零且角度处于预设角度时,确定电子设备为第一状态,其余状态为第二状态。
控制模组150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处理器(CPU)或者设置于电子设备内部的微处理器(MCU)。控制模组150分别连接识别模组130、运动检测单元141、屏幕检测单元142和供电单元122。控制模组150根据第一识别模组130、运动检测单元141和屏幕检测单元142的检测结果控制供电单元122。
本公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底座可以卧式充电底座或者立式充电底座。卧式充电底座在充电时,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面处于水平状态,充电的电子设备也处于水平状态。立式充电底座在充电时,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面和水平面呈预设角度。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识别模组130检测无线充电底座,识别模组130检测到无线充电底座后输出第一信号,检测模组140响应第一信号检测电子设备的状态,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第一磁场,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第二磁场,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于第一磁场的强度,从而能够在第一状态时通过第一磁场实现电子设备和耦合设备的对位,在第二状态时通过第二磁场吸附耦合设备,使得耦合设备在电子设备移动时能够一起移动,解决了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时不能移动的问题,实现了在无线充电时使用电子设备。并且通过电磁铁模组120对无线充电底座在充电时进行吸附,在非无线充电阶段断开电源能够避免电子设备的磁场对磁性物体造成影响,比如磁卡等。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电子设备的状态;
步骤S120,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一磁场;
步骤S130,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二磁场,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于第一磁场的强度,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时获取电子设备的状态,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第一磁场,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第二磁场,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于第一磁场的强度,从而实现了在静置时通过第一磁场产生的小磁力实现对位,在使用时通过第二磁场产生的大磁力吸附无线充电底座,实现边充电边使用电子设备。
在步骤S110中,可以获取电子设备的状态。
其中,可以通过检测模组140检测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检测模组140和控制模组150连接,无线充电时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向控制模组150发送第一状态信号,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向控制模组150发送第二状态信号;其中,控制模组150接收到第一状态信号时控制供电单元122向电磁铁单元121供电,以形成第一磁场,控制模组150接收到第二状态信号时控制供电单元122向电磁铁单元121供电,以形成第二磁场。
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时,检测模组140可以包括:运动检测单元141和屏幕检测单元142,运动检测单元141设于终端主体,并且运动检测单元141和控制模组150连接,用于检测终端的运动状态,当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终端运动时,控制模组150确定终端处于第二状态;屏幕检测单元142设于终端主体,屏幕检测单元142和控制模组150连接,用于检测终端的屏幕是否点亮,当屏幕检测单元142检测到终端处于息屏状态,并且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终端静止时,控制模组150确定终端处于第一状态。
其中,当终端当前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终端的状态一致时,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终端静止,当终端当前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终端的状态不一致时,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终端运动。
当电子设备为无线充电底座时,检测模组140可以设于座体的底部。比如,检测模组140可以包括接触传感器或者光电传感器,接触传感器设于座体的底面,当座体放置于桌面上时,接触触感器被触发,此时控制模组150确定无线充电底座处于第一状态。当座体离开桌面接触传感器不触发,此时控制模组150确定无线充电底座处于第二状态。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检测模组140也可以包括其他传感器等器件,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当电子设备为移动电源时,检测模组140可以包括运动检测单元141,运动检测单元141设于电源主体,并且运动检测单元141和控制模组150连接,用于检测移动电源的运动状态,当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移动电源运动时,控制模组150确定移动单元处于第二状态;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移动电源静止时,控制模组150确定移动电源处于第一状态。
其中,当移动电源当前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移动电源的状态一致时,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移动电源静止,当移动电源当前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移动电源的状态不一致时,运动检测单元141确定移动电源运动。移动电源的状态可以包括移动电源的空间位置、角度、速度和加速度等。
在本公开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控制传输至电磁铁模组120的电流的大小,控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的磁场的强度。在此基础上,步骤S120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向设于电子设备主体110上的电磁铁模组120提供第一电流信号,以使电磁铁模组120响应第一电流信号工作;步骤S130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向设于电子设备主体110上的电磁铁模组120提供第二电流信号,以使电磁铁模组120响应第二电流信号工作,第二电流信号的电流值大于第一电流信号的电流值。
可以通过电流调节电路1222向电磁铁模组120供电,从而调节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的磁场。电源调节电路分别连接单元、控制模组150和电磁铁单元121,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流调节电路1222输出第一电流信号,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流调节电路1222输出第二电流信号,第二电流信号的电流值大于第一电流信号的电流值。
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时,电源可以包括电池1221,电流调节电路1222分别连接电池1221、控制模组150和电磁铁单元121,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流调节电路1222输出第一电流信号,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流调节电路1222输出第二电流信号,第二电流信号的电流值大于第一电流信号的电流值。
其中,电池1221可以是终端中的电池1221,电流调节电路1222可以包括限流器,限流器分别连接电池1221、控制模组150和电磁铁单元121,当识别模组130检测到终端置于无线充电底座时,并且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的状态,控制模组150控制限流器向电磁铁单元121供电,以通过限流器调节传输至电磁铁单元121的电流。
限流器和电池1221连接,限流器响应控制模组150的控制信号导通或者关断。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时,限流器可以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电池1221中的电能通过限流器传输至电磁铁单元121,电磁铁单元121在电流驱动下产生磁场,吸附无线充电底座。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当检测到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限流器输出第一电流至电磁铁单元121。当检测到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限流器输出第二电流至电磁铁单元121。
当电子设备为无线充电底座时,电源可以是通过外部电源提供,比如电源可以通过适配器提供,无线充电底座上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流调节电路1222的输入端可以和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接口连接,该充电接口用于输入电源信号。充电接口可以和适配器或者移动电源连接。电流调节电路1222包括限流器,限流器分别连接电源接口(适配器或者充电宝等)、控制模组150和电磁铁单元121,当识别模组130检测到终端置于无线充电底座时,控制模组150控制限流器向电磁铁单元121供电。限流器能够向电磁铁单元121提供不同的电流,比如,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
当电子设备为移动电源时,移动电源向终端充电时,电源可以通过移动电源中的电池1221提供。无线充电底座向移动电源充电时,电源可以通过移动电源内的电池1221供电,或者通过外部电源(比如适配器)供电。电流调节电路1222的输入端和电池1221或者移动电源的充电接口连接。电流调节电路1222包括限流器,限流器输入端连接电源接口(适配器)或者电池1221。限流器的控制端连接控制模组150,限流器的输出端连接电磁铁单元121,当识别模组130检测到终端置于无线充电底座时,控制模组150控制限流器向电磁铁单元121供电。限流器能够向电磁铁单元121提供不同的电流,比如,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
在本公开另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控制通电的电磁铁的数量控制电磁铁模组120的磁场强度。在此基础上,步骤S120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向电磁铁模组120中的第一数量的电磁铁提供电源信号,以使部分电磁铁响应电源信号工作。步骤S130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向电磁铁模组120中的第二数量的电磁铁提供电源信号,以使所有电磁铁响应电源信号工作,第二数量大于第一数量。
其中,当电子设备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时,当电源可以包括电池1221,切换电路1223分别连接电池1221、控制模组150和电磁铁单元121,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终端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切换电路1223向至少两个电磁铁中的部分电磁铁供电,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终端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切换电路1223向所有电磁铁供电。切换电路1223可以包括多个开关,比如多个MOS管。多个开关的输入端可以和充电接口连接,多个开关中每个开关的输出端连接一电磁铁。
当电子设备为无线充电底座时,电源可以是通过外部电源提供,比如电源可以通过适配器提供,无线充电底座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切换电路1223的输入端可以和无线充电底座的充电接口连接,通过充电接口接入电源信号,比如充电接口可以和适配器或者移动电源等连接。切换电路1223可以包括多个开关,比如多个MOS管。多个开关的输入端可以和充电接口连接,多个开关中每个开关的输出端连接一电磁铁。
当电子设备为移动电源时,移动电源向终端充电时,电源可以通过移动电源中的电池1221提供。无线充电底座向移动电源充电时,电源可以通过移动电源内的电池1221供电,或者通过外部电源(比如适配器)供电。电流调节电路1222的输入端和电池1221或者移动电源的充电接口连接。切换电路1223的输入端可以和移动电源的充电接口或者电池1221连接,通过充电接口接入电源信号,比如充电接口可以和适配器或者移动电源等连接。切换电路1223可以包括多个开关,比如多个MOS管。多个开关的输入端可以和充电接口或者电池1221连接,多个开关中每个开关的输出端连接一电磁铁。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系统,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系统包括:上述的电子设备100和耦合设备200;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设备主体110、识别模组130、检测模组140、电磁铁模组120和控制模组150;识别模组130设于设备主体110,用于识别耦合设备,并在识别到耦合设备时输出第一信号;检测模组140设于设备主体110,用于响应第一信号而检测电子设备的状态;电磁铁模组120设于设备主体110;控制模组150分别连接检测模组140和电磁铁模组120,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第一磁场,当检测模组140检测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模组150控制电磁铁模组120产生第二磁场,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于第一磁场的强度,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不同。
耦合设备200上设置有用于和电磁铁模组120配合的磁性件220或者可磁化件。磁性件220可以是永磁铁或者电磁铁,可磁化件可以是铁制件或者銣制件。当耦合设备上设置有电磁铁时,无线充电时耦合设备中的电磁铁上朝向电子设备的一端的极性和电磁铁模组的极性相反。
进一步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耦合设备上还可以设置有识别模组230,识别模组230可以和电子设备中的识别模组130耦合。
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是终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耦合设备200可以是无线充电底座。无线充电底座用于向终端充电,无线充电底座可以发射电磁波(电磁信号),终端接收电磁波,并将电磁波转换为电能,以为终端中的电池1221充电。或者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无线充电底座,耦合设备200为终端。
或者电子设备100可以是移动电源,耦合设备200可以是无线充电底座,无线充电底座用于向移动电源充电。无线充电底座可以发射电磁波(电磁信号),移动电源接收电磁波,并将电磁波转换为电能,以为移动电源中的电池1221充电。或者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无线充电底座,耦合设备200为移动电源。
或者电子设备100可以是终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耦合设备200可以是移动电源。移动电源用于向终端充电,移动电源可以发射电磁波(电磁信号),终端接收电磁波,并将电磁波转换为电能,以为终端中的电池1221充电。或者电子设备可以是移动电源100,耦合设备200为终端。
如图11所示,无线充电底座中还可以设置有逆变电路,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260连接,其中,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260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电容等器件和发射线圈260连接。无线充电底座电源接口输入的为直流信号,通过逆变电路将直流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该交流信号能够激励发射线圈260发射电磁信号。
逆变电路可以包括逆变控制单元272和逆整流桥单元273,逆整流桥单元272输入端可以和电源接口单元271连接,输出端和发射线圈260连接。逆变控制单元272分别连接第二控制模组250和逆整流桥单元,用于控制逆整流桥单元273将直流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电源接口单元271可以包括直流调压电路,逆整流桥单元273和直流调压电路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
识别模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用于识别与所述电子设备耦合的耦合设备,并在识别到所述耦合设备时输出第一信号;
检测模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用于响应所述第一信号而检测电子设备的状态;
电磁铁模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
控制模组,分别连接所述检测模组和所述电磁铁模组,当所述检测模组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一磁场,当所述检测模组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二磁场,所述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模组包括:
电磁铁单元,设于所述设备主体;
供电单元,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模组和所述电磁铁单元,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供电单元向所述电磁铁单元供电,以使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电磁铁单元产生第一磁场,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电磁铁单元产生第二磁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包括:
电源;
电流调节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所述控制模组和所述电磁铁单元,当所述检测模组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电流调节电路输出第一电流信号,当所述检测模组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电流调节电路输出第二电流信号,所述第二电流信号的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一电流信号的电流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单元包括:
至少两个电磁铁,分别设于所述设备主体;
所述供电单元包括:
电源;
切换电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所述控制模组和所述电磁铁单元,当所述检测模组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切换电路向至少两个电磁铁中的第一数量的电磁铁供电,当所述检测模组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模组控制所述切换电路向至少两个电磁铁中的第二数量的电磁铁供电,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充电线圈,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多个所述电磁铁环绕所述充电线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组包括:
运动检测单元,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和所述控制模组连接,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当所述运动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电子设备运动时,所述控制模组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
屏幕检测单元,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和所述控制模组连接,用于检测电子设备的屏幕是否点亮,当所述屏幕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息屏状态,并且所述运动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电子设备静止时,所述控制模组确定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电子设备的状态一致时,所述运动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电子设备静止,当所述电子设备当前的状态和预设时间之前电子设备的状态不一致时,所述运动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电子设备运动。
8.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设备的状态;
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一磁场;
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二磁场,所述第二磁场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一磁场的强度,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不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一磁场,包括:
向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提供第一电流信号,以使所述电磁铁模组响应所述第一电流信号工作;
所述控制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二磁场,包括:
向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提供第二电流信号,以使所述电磁铁模组响应所述第二电流信号工作,所述第二电流信号的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一电流信号的电流值。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一磁场,包括:
向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中第一数量的电磁铁提供电源信号,以使部分所述电磁铁响应所述电源信号工作;
所述控制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产生第二磁场,包括:
向设于电子设备主体上的电磁铁模组中第二数量的电磁铁提供电源信号,以使所有电磁铁响应所述电源信号工作,所述第二数量大于所述第一数量。
11.一种电子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
耦合设备,所述耦合设备上设置有用于和电磁铁模组配合的磁性件或者可磁化件。
CN202110172242.9A 2021-02-08 2021-02-08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系统 Active CN1129530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2242.9A CN112953040B (zh) 2021-02-08 2021-02-08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72242.9A CN112953040B (zh) 2021-02-08 2021-02-08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3040A true CN112953040A (zh) 2021-06-11
CN112953040B CN112953040B (zh) 2023-06-13

Family

ID=76244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72242.9A Active CN112953040B (zh) 2021-02-08 2021-02-08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304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4007A (zh) * 2022-11-09 2023-04-04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子商务信息快速检索系统及其检索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18838A1 (en) * 2014-10-22 2016-04-28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Wuhan)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with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105826957A (zh) * 2015-01-09 2016-08-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6712178A (zh) * 2016-12-26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1262350A (zh) * 2020-03-30 2020-06-09 深圳市熙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CN111983361A (zh) * 2020-08-24 2020-11-2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治具及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和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18838A1 (en) * 2014-10-22 2016-04-28 Hong Fu Jin Precision Industry (Wuhan) Co., Lt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with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105826957A (zh) * 2015-01-09 2016-08-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6712178A (zh) * 2016-12-26 2017-05-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1262350A (zh) * 2020-03-30 2020-06-09 深圳市熙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CN111983361A (zh) * 2020-08-24 2020-11-2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测试治具及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和测试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4007A (zh) * 2022-11-09 2023-04-04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子商务信息快速检索系统及其检索方法
CN115904007B (zh) * 2022-11-09 2023-09-08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子商务信息快速检索系统及其检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3040B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83828B2 (en) Charging apparatus
US8432129B2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EP1770606A1 (en) Charging apparatus and charging system
CN110829616B (zh) 用于控制与输入设备的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20190054334A (ko) 전력의 경로를 조정하는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20100327802A1 (en) Charging device and charging system having same
US981921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method in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208820501U (zh) 无线充电系统
US8098049B2 (en) Techniques for charging a wireless device
KR20120092455A (ko) 마그네트를 이용한 차량용 충전 장치
CN110994739A (zh) 电子设备、充电器及充电控制方法
US2018021244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electroni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95304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系统
JP5677640B2 (ja) 充電装置、電子機器、充電状況通知方法
WO2020032708A1 (ko) 배터리를 충전하는 디지털 펜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20190019692A (ko) 무선 충전용 중계 코일을 포함하는 커버 또는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10067129A (ko) 직렬로 연결되는 다수 개의 배터리를 관리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US1034072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 battery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JP2022099740A (ja) アクティブスタイラス、電子機器、及びワイヤレス給電システム
JPH11318951A (ja) 電動歯ブラシ
JP2003018757A (ja) 無接点型充電装置
CN114977391A (zh) 无线充电器和充电方法
JP2015106982A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KR102653362B1 (ko) 전자 장치 및 무선 충전을 위한 전력 제어 방법
KR102347219B1 (ko) 확장형 무선 전력 충전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휴대 단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