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2183B - 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2183B
CN112952183B CN202110519445.0A CN202110519445A CN112952183B CN 112952183 B CN112952183 B CN 112952183B CN 202110519445 A CN202110519445 A CN 202110519445A CN 112952183 B CN112952183 B CN 112952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folding
section
ear
flat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94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2183A (zh
Inventor
谭桂仁
古树民
王军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944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21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2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2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2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2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81Compression means other than compression means for stacks of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compressing or compaction
    • H01M4/0433Mo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涉及电池生产的技术领域。折耳系统用于折弯电芯的极耳,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压平机构和压折机构安装于工作台;第一折弯机构用于将极耳向电芯的本体外折弯,以使极耳和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二折弯机构用于将第一折弯机构折弯后的极耳朝向本体侧面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及位于第二弯折部两侧的折叠段和外伸段,折叠段位于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压平机构用于将外伸段压平,以使外伸段沿垂直于本体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本体上;压折机构用于将折叠段压向本体,以使折叠段贴合于本体。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消除极耳翘边的方法效率低、依赖人工、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是一种能够产生电能的装置,如目前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的蓄电池,是一种能够二次使用的电池,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中的锂离子电池正是蓄电池中的一种。在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蓄电池一般包括本体和从本体不同的位置引出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由于从不同的位置引出使得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蓄电池为了方便入壳封装,需要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弯折。
极耳折弯后的形状会影响后续加工,进而导致最终的产品质量,而其中常常会因为极耳被折弯后,极耳回弹形成超过电芯本体的翘边,在后工序进行加工时,不便于封装,会刺破原材料,导致产品质量低下。现有的方法是采用人工进行回弯,以消除极耳高于电芯本体的翘边,但此种方法存在效率低、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消除极耳翘边的方法效率低、依赖人工、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折耳系统,所述折耳系统用于折弯电芯的极耳,所述折耳系统包括工作台、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压平机构和压折机构,所述第一折弯机构、所述第二折弯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和所述压折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
所述第一折弯机构用于将所述极耳向所述电芯的本体外折弯,以使所述极耳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
所述第二折弯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折弯机构折弯后的所述极耳朝向所述本体侧面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两侧的折叠段和外伸段,所述折叠段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
所述压平机构用于将所述外伸段压平,以使所述外伸段沿垂直于所述本体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上;
所述压折机构用于将所述折叠段压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折叠段贴合于所述本体。
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包括驱动模组和折弯夹,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折弯夹连接,以驱动所述折弯夹沿与所述轴线方向呈夹角的方向靠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极耳被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折叠段和所述外伸段。
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平机构包括压块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压块连接,以驱动所述压块压平所述外伸段;所述压平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压块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以使所述压块能够分别压在所述本体和所述外伸段上。
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旋转台和夹具,所述旋转台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旋转台,所述夹具用于夹持所述本体;通过所述旋转台的转动以能够将所述夹具及所述夹具夹持的所述本体传送至所述第二折弯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和所述压折机构。
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台将所述压平机构处理后的所述电芯传送至所述压折机构;所述压折机构包括压折件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压折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压折件沿垂直所述本体方向移动,将所述折叠段压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折叠段贴合于所述本体。
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热压机构,所述热压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热压机构用于对所述电芯热压,经所述热压机构热压后的电芯由所述旋转台传送至所述第二折弯机构。
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电芯的短路检测组件,所述短路检测组件与所述压折机构分别设于所述旋转台两侧。
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夹持机构和传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本体,以供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向所述本体外折弯所述极耳,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夹持组件翻转至所述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被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加工后的所述本体由所述夹持组件传送至所述夹具。
在所述折耳系统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转动元件、吸附件和移动元件,所述转动元件与所述吸附件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吸附件转动,所述移动元件与所述转动元件和所述吸附件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转动元件和所述吸附件移动,使所述吸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夹持机构,及靠近或远离所述旋转台,所述吸附件能够吸附所述本体。
一种折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芯本体伸出的极耳向所述本体外折弯,使所述极耳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
将折弯后的所述极耳朝向所述本体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两侧的折叠段和外伸段,所述折叠段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
将所述外伸段压平,使所述外伸段沿垂直于所述本体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上;
将所述折叠段压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折叠段贴合于所述本体。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折耳系统,包括工作台、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压平机构和压折机构,通过第一折弯机构将极耳向本体外折弯,再通过第二折弯机构将第一折弯机构折弯后的极耳向本体侧面折弯,形成折叠段和外伸段,再通过压平机构将外伸段压平,及压折机构将折叠段压向本体,使外伸段垂直于本体侧面,及折叠段贴合于本体,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成品电芯。通过上述方式,保证了外伸段向本体中心轴的投影位于本体上,且折叠段能够贴合在本体上,从而能够得到为L或Z字形形状的极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消除极耳翘边的方法效率低、依赖人工、且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和传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旋转台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热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折弯机构及压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压折机构和短路检测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电芯上的极耳结构变化示意图。
其中:1、夹持机构;11、夹持组件;12、转动组件;2、传送机构;21、吸附件;22、转动元件;23、移动元件;3、第一折弯机构;31、折弯件;32、驱动件;4、转台机构;41、旋转台;42、安装槽;43、转动电机;5、热压机构;51、上热压件;52、下热压件;53、第一热压气缸;54、第二热压气缸;6、第二折弯机构;61、线性模组;62、驱动模组;63、折弯夹;7、压平机构;71、压块;72、第一驱动组件;73、第二驱动组件;8、压折机构;81、第三驱动组件;82、压折件;9、夹具;100、电芯;101、本体;102、正极极耳;103、负极极耳;104、外伸段;105、折叠段;106、第一弯折部;107、第二弯折部;200、检测机构;201、检测驱动元件;202、短路检测件;203、电芯检测组件;300、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其他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极耳折弯后的形状会影响后续加工,进而导致最终的产品质量,而其中常常会因为极耳被折弯后,极耳回弹形成超过电芯本体的翘边,在后工序进行加工时,不便于封装,会刺破原材料,导致产品质量低下。现有的方法是采用人工进行回弯,以消除极耳高于电芯本体的翘边,但此种方法存在效率低、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折耳系统的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折耳系统用于折弯电芯100的极耳,折耳系统包括工作台300、第一折弯机构3、第二折弯机构6、压平机构7和压折机构8;第一折弯机构3、第二折弯机构6、压平机构7和压折机构8安装于工作台300;第一折弯机构3用于将极耳向电芯100的本体101外折弯,以使极耳和本体101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106;第二折弯机构6用于将第一折弯机构3折弯后极耳朝向本体101侧面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107,及位于第二弯折部107两侧的折叠段105和外伸段104,折叠段105位于第一弯折部106和第二弯折部107之间;压平机构7用于将外伸段104压平,以使外伸段104沿垂直于本体101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本体101上;压折机构8用于将折叠段105压向本体101,以使折叠段105贴合于本体101。
在本实施例中,极耳分为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通过第一折弯机构3将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向本体101外折弯,再通过第二折弯机构6将第一折弯机构3折弯后的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部分向本体101侧面折弯,形成第一弯折部106、第二弯折部107、折叠段105和外伸段104,通过压平机构7将外伸段104压平,及压折机构8将折叠段105压向本体101,优选地使外伸段104垂直于本体101侧面,及折叠段105完全贴合于本体101,电芯100的极耳变化示意图如图6所示,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成品电芯100。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得到二次弯折成横卧L形或Z字形的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消除极耳翘边的方法效率低、依赖人工、且一致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折耳系统的实施例中,折耳系统还包括旋转台41和夹具9,旋转台41转动连接于工作台300,夹具9安装于旋转台41,夹具9用于夹持本体101;通过旋转台41的转动以能够将夹具9夹持的本体101传送至第二折弯机构6、压平机构7和压折机构8。
在本实施例中,折耳系统还包括转台机构4,转台机构4包括旋转台41,旋转台41安装于工作台300上,并能够在转动电机43的驱动下,相对工作台300转动,旋转台41为圆形台,在旋转台41上呈圆形矩阵设有用于安装若干夹具9的安装槽42,夹具9固定安装于安装槽42的槽底和槽壁上,用于接收并夹持固定本体101,通过旋转台41的转动,能够带动接收了电芯100的夹具9转动,起到传送的作用,能够将本体101传送到第二折弯机构6、压平机构7或压折机构8相对应的位置处,通过将第二折弯机构6、压平机构7和压折机构8设置在靠近旋转台41位置处,然后通过旋转台41的转动,以此来实现电芯100的传递,能够缩小整体折耳系统的体积,且使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加工效率。
具体地,旋转台41上表面上沿其周向矩阵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夹具9的安装槽42,安装槽42的槽体形状与夹具9相匹配,夹具9接收的电芯100上的极耳是朝向本体101外翻折的,因此在夹具9上对应极耳的位置处,设有通孔,以方便第二折弯机构6对极耳进行折弯,安装槽42对应通孔的位置处设有与通孔相通的孔,以方便短路检测组件检测电芯100。
在一种折耳系统的实施例中,第二折弯机构6包括驱动模组62和折弯夹63,驱动模组62与折弯夹63连接,以驱动折弯夹63沿与轴线方向呈夹角的方向靠向本体101,以使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被折弯形成第二弯折部107、折叠段105和外伸段104。
具体地,第二折弯机构6包括线性模组61、驱动模组62和折弯夹63,驱动模组62与折弯夹63连接,以能够驱动折弯夹63移动,线性模组61与驱动模组62和折弯夹63连接,用于驱动驱动模组62和折弯夹63整体移动,以调整折弯夹63的位置,使折弯夹63能够到达折弯位置处,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夹具9上可夹持多个本体101,通过线性模组61的驱动,使折弯夹63到达相应的本体101侧面。驱动模组62驱动折弯夹63斜向靠近本体101,从而将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由与折弯夹63相接触位置处形成第二弯折部107,进而将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形成折叠段105和外伸段104,并且与折叠段105和外伸段104同时还形成有折叠段105和外伸段104伸出本体101高度范围的翘边。
通过折弯夹63将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斜压向本体101,使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在通孔中被折弯呈Z字形,进一步缩小了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占用的体积,且将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的一部分压向了本体101侧面,并使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的高度低于本体101的端面,从而解决了外伸段104翘曲高于本体101端面的问题。
在一种折耳系统的实施例中,压平机构7包括压块71和第一驱动组件72,第一驱动组件72与压块71连接,以驱动压块71压平外伸段104;压平机构7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73,第二驱动组件73用于驱动压块71和第一驱动组件72移动,以使压块71能够分别压在本体101和外伸段104上。
在本实施例中,压平机构7通过压块71的作用将经第二折弯机构6折弯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后形成的外伸段104压平,从而使外伸段104朝向本体101中心轴的投影位于本体101上,优选地可使外伸段104垂直于本体101侧面。另外压平机构7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73,第二驱动组件73可为气缸,通过第二驱动组件73以能够调整压块71相对于旋转台41的正投影位置处,使压块71能够靠向本体101,并在第二折弯机构6对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做第二次折弯加工时,协助夹具9固定本体101,通过第一驱动组件72使压块71压在本体101上,以防止本体101发生晃动,而在第二折弯机构6加工完成后,通过第二驱动组件73驱动压块71和第一驱动组件72移动至对应外伸段104的位置处,再通过第一驱动组件72驱动压块71下压使外伸段104被压平,从而使外伸段104垂直于本体101的侧面。
本实施例通过压平机构7,能够将第二折弯机构6折弯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后形成的外伸段104压平,从而保证了外伸段104的一致性,并且使外伸段104翘曲不超过本体101的高度范围,避免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刺破原材料。
在一种折耳系统的实施例中,旋转台41将压平机构7处理后的电芯100传送至压折机构8;压折机构8包括压折件82和第三驱动组件81,第三驱动组件81与压折件82连接,以驱动压折件82沿垂直本体101方向移动,将折叠段105压向本体101,以使折叠段105贴合于本体101。
在本实施例中,在压平机构7使外伸段104被压平后,通过旋转台41的转动使夹具9带着本体101传送至压折机构8位置处,压折机构8包括能够驱动压折件82沿垂直本体101方向往复运动的第三驱动组件81,第三驱动组件81可为气缸、直线电机等线性的驱动用模组。第三驱动组件81和压折件82之间可通过连接板连接,压折件82安装在连接板朝向本体101的表面上,且压折件82的正投影对应设置在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位置处,压折件82可为横卧的L形块,通过第三驱动组件81带动压折件82下移,使压折件82的压在折叠段105伸出于本体101的翘边上,并继续下压,使翘边能够被压折件82修整成圆弧形或直角形,以能够使折叠段105贴合于本体101侧面,能够避免在后面工序中刺破原材料。
在一种折耳系统的实施例中,折耳系统还包括热压机构5,热压机构5安装于工作台300,热压机构5用于对电芯100热压,经热压机构5热压后的电芯100由旋转台41传送至第二折弯机构6。
在本实施例中,热压机构5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热压件51和第二热压气缸54安装在旋转台41的上方,下热压件52和第一热压气缸53安装于旋转台41的下方,还包括用于安装上热压件51、下热压件52、第一热压气缸53和第二热压气缸54的连接块,连接块沿垂直旋转台41方向竖直安装在工作台300上,在使用时,通过第一热压气缸53驱动下热压件52托住贴合于本体101,再通过第二热压气缸54驱动上热压件51压在本体101上,以完成热压加工,来消除电芯100的内部残余空气,下热压件52主要起到对本体101提供支撑的作用,避免上热压件51下压的过程中,损坏夹具9和旋转台41。
在一种折耳系统的实施例中,折耳系统还包括检测机构200,检测机构200安装于工作台300,检测机构200包括用于检测电芯100的短路检测组件,短路检测组件与压折机构8分别设于旋转台41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短路检测组件包括检测驱动元件201和短路检测件202,检测驱动元件201能够驱动短路检测件202通过凹槽上设置的孔伸入到夹具9的通孔内对电芯100进行检测,以确认是否有短路问题,从而确定电芯100处理后是否合格。
另外,检测机构200还包括电芯100检测组件203,由于旋转台41是旋转的,在旋转台41安装有多个夹具9,电芯100被传送到接料位置处的夹具9上,旋转台41转动,带动夹具9转动,在接料位置处的夹具9相反旋转台41转动方向的夹具9位置处,设有电芯100检测组件203,电芯100检测组件203用于检测夹具9上的电芯100是否被完全卸载掉,如还有未被卸载的电芯100,则报警。
在一种折耳系统的实施例中,折耳系统还包括夹持机构1和传送机构2,夹持机构1包括夹持组件11和转动组件12,夹持组件11用于夹持本体101,以供第一折弯机构3向本体101外折弯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转动组件12与夹持组件11连接,以驱动夹持组件11翻转至传送机构2,传送机构2用于将被第一折弯机构3折弯后的本体101由夹持组件11传送至夹具9。
具体地,第一折弯机构3包括折弯件31和驱动件32,驱动件32可为气缸,驱动件32的输出端上安装有三角块,且三角块的尖端背离驱动件32,在尖端远离驱动件32的位置处设有两个折弯件31,折弯件31可为矩形杆状、T形块状等结构,驱动件32驱动三角块靠近两个折弯夹63,使两个折弯夹63在导轨导向的作用下分离,导轨的导向方向垂直于驱动件32的运动方向,从而将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分别向本体101外弯折,优选地,将正极极耳102和负极极耳103折弯成180度。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代替人工进行弯折极耳,能够提高加工效率。
另外通过转动组件12能够将两个相对180度安装的夹持组件11调换位置,从而能够保证传送机构2和第一折弯机构3同时工作,提高了加工效率。
在一种折耳系统的实施例中,传送机构2包括转动元件22、吸附件21和移动元件23,转动元件22与吸附件21连接,以能够驱动吸附件21转动,移动元件23与转动元件22和吸附件21连接,以能够驱动转动元件22和吸附件21移动,使吸附件21靠近或远离夹持机构1,及靠近或远离旋转台41,吸附件21能够吸附本体101。
在本实施例中,传送机构2用于将转动组件12翻转过来的经过第一折弯机构3加工完成的电芯100由夹持机构1传送至旋转台41上,吸附件21为真空吸嘴,可通过电机启闭,转动元件22为转动气缸,也可为电机,优选为转动气缸,将移动元件23设置成具有双轴运动功能的模组,在吸附件21将本体101从夹持组件11上吸附过来后,转动元件22将吸附件21及吸附件21吸附的本体101沿竖直方向转动90度,使本体101朝向工作台300,再然后通过移动元件23的驱动作用下,将吸附件21传送至对应的夹具9上,通过传送机构2,能够自动化地将夹持组件11上的夹持的本体101传送到夹具9上,相比于通过夹持组件11传送的方式,本实施例的方式效率更高,且通过吸附的方式,能够一一对准放置在夹具9的对应接收位置处。
在一种折耳方法的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芯100本体101伸出的极耳向本体101外折弯,使极耳和本体101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106;
将折弯后的极耳朝向本体101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107,及位于第二弯折部107两侧的折叠段105和外伸段104,折叠段105位于第一弯折部106和第二弯折部107之间;
将外伸段104压平,使外伸段104沿垂直于本体101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本体101上;
将折叠段105压向本体101,以使折叠段105贴合于本体101。
本实施例给出了一种折耳方法,通过应用本发明的折耳方法,能够避免翘边影响后面工序产生刺破原材料的技术问题。
在一种折耳方法的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芯100本体101伸出的极耳向本体101外折弯,使极耳和本体101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106;
将折弯后的本体101作热压处理;
将折弯后的极耳朝向本体101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107,及位于第二弯折部107两侧的折叠段105和外伸段104,折叠段105位于第一弯折部106和第二弯折部107之间;
将外伸段104压平,使外伸段104沿垂直于本体101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本体101上;
将折叠段105压向本体101,以使折叠段105贴合于本体101。
本实施例中,在两次折弯的加工的过程中增加了一道电芯100的热压处理工序,通过热压处理能够消除本体101内的空气,热压处理工序设置在第二次折弯前,能够避免热压处理影响第二次折弯的效果。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耳系统用于折弯电芯的极耳,所述折耳系统包括工作台、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压平机构和压折机构,所述第一折弯机构、所述第二折弯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和所述压折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
所述第一折弯机构用于将所述极耳向所述电芯的本体外折弯,以使所述极耳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
所述第二折弯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折弯机构折弯后的所述极耳朝向所述本体侧面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两侧的折叠段和外伸段,所述折叠段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
所述压平机构用于将所述外伸段压平,以使所述外伸段沿垂直于所述本体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上;
所述压折机构用于将所述折叠段压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折叠段贴合于所述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包括驱动模组和折弯夹,所述驱动模组与所述折弯夹连接,以驱动所述折弯夹沿与所述轴线方向呈夹角的方向靠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极耳被折弯形成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折叠段和所述外伸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机构包括压块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压块连接,以驱动所述压块压平所述外伸段;所述压平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压块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移动,以使所述压块能够分别压在所述本体和所述外伸段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旋转台和夹具,所述旋转台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夹具安装于所述旋转台,所述夹具用于夹持所述本体;通过所述旋转台的转动以能够将所述夹具及所述夹具夹持的所述本体传送至所述第二折弯机构、所述压平机构和所述压折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台将所述压平机构处理后的所述电芯传送至所述压折机构;所述压折机构包括压折件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压折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压折件沿垂直所述本体方向移动,将所述折叠段压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折叠段贴合于所述本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热压机构,所述热压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热压机构用于对所述电芯热压,经所述热压机构热压后的电芯由所述旋转台传送至所述第二折弯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电芯的短路检测组件,所述短路检测组件与所述压折机构分别设于所述旋转台两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耳系统还包括夹持机构和传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本体,以供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向所述本体外折弯所述极耳,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夹持组件翻转至所述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被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加工后的所述本体由所述夹持组件传送至所述夹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转动元件、吸附件和移动元件,所述转动元件与所述吸附件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吸附件转动,所述移动元件与所述转动元件和所述吸附件连接,以能够驱动所述转动元件和所述吸附件移动,使所述吸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夹持机构,及靠近或远离所述旋转台,所述吸附件能够吸附所述本体。
10.一种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折耳系统的折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电芯本体伸出的极耳向所述本体外折弯,使所述极耳和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
将折弯后的所述极耳朝向所述本体折弯,以形成第二弯折部,及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两侧的折叠段和外伸段,所述折叠段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之间;
将所述外伸段压平,使所述外伸段沿垂直于所述本体轴线方向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本体上;
将所述折叠段压向所述本体,以使所述折叠段贴合于所述本体。
CN202110519445.0A 2021-05-13 2021-05-13 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 Active CN112952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9445.0A CN112952183B (zh) 2021-05-13 2021-05-13 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9445.0A CN112952183B (zh) 2021-05-13 2021-05-13 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2183A CN112952183A (zh) 2021-06-11
CN112952183B true CN112952183B (zh) 2021-09-17

Family

ID=76233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9445.0A Active CN112952183B (zh) 2021-05-13 2021-05-13 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218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7622A (zh) * 2017-11-06 2018-04-06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二硫化亚铁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CN208622851U (zh) * 2018-09-12 2019-03-19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折弯装置及卷绕机
CN209607830U (zh) * 2019-05-05 2019-11-08 无锡奥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折弯机及电芯封装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03827B1 (ko) * 2014-10-06 2021-09-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수의 전극조립체를 구비하는 복합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7622A (zh) * 2017-11-06 2018-04-06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二硫化亚铁电池及其组装方法
CN208622851U (zh) * 2018-09-12 2019-03-19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极耳折弯装置及卷绕机
CN209607830U (zh) * 2019-05-05 2019-11-08 无锡奥特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极耳折弯机及电芯封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2183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2244B (zh) 电芯全自动入壳机
CN208543157U (zh) 一种电芯翻转焊接夹具
CN212639317U (zh) 一种编织袋生产加工用收卷装置
CN114122485B (zh) 一种电芯组装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210984870U (zh) 合芯装置
CN205050942U (zh) 一种电芯贴胶及折极耳自动机
CN206948623U (zh) 音膜划引线胶机
CN112952183B (zh) 折耳系统及折耳方法
CN102773379A (zh) 一种折弯机
CN109450186A (zh) 一种稀土永磁电机转子冲片装配设备
CN209608981U (zh) 一种用于手机主板的工装夹具
CN206820070U (zh) 锂离子电池折边夹具及锂离子电池折边装置
CN217497848U (zh) 电芯上下料机构
CN203726894U (zh) 纸袋机的纸袋封边机构
CN214397437U (zh) 一种覆膜机构
CN215475900U (zh) 双玻组件封装装置
CN212350154U (zh) 一种房车天窗包边型材便捷弯型装置
CN106784578A (zh) 动力电池折极耳夹具及机构
CN208835196U (zh) 一种电芯头部收胶设备
CN208723970U (zh) 一种移动设备夹持支架
CN208905248U (zh) 一种柔性pcb板自动贴片装置
CN214625317U (zh) 一种全自动锂电池接触片的压合设备
CN112864446B (zh) 折边装置及软包电池加工设备
CN217084628U (zh) 一种测试锂离子电池电极粘结性的装置
CN211700036U (zh) 一种具有辅助片的电容器组立封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