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6795B - 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6795B
CN112946795B CN202110156446.3A CN202110156446A CN112946795B CN 112946795 B CN112946795 B CN 112946795B CN 202110156446 A CN202110156446 A CN 202110156446A CN 112946795 B CN112946795 B CN 1129467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enhancement film
brightness enhancement
light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564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46795A (zh
Inventor
林友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564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6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6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6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46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6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增光膜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棱镜条,沿垂直增光膜的方向上,棱镜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多个棱镜条排布的方向,至少一个棱镜条的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两个弧面,至少两个相邻的弧面通过端部相连接,且弧面向远离第二表面的一侧弯曲。本发明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一个棱镜条的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两个弧面,可以分散光线使得大视角的光线更多,有利于增加对比度。

Description

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其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可分为侧入式、直下式、中空式光源结构。
现有的背光模组,通常使用扩散片先将导光板射出的光分散后,在使用增光膜进行聚光,最终确保正视的时候具有较高的亮度,但是由于增光膜聚光的特性,背光射出的光最终大多集中在正视较窄的视野范围内,当视角增大时,亮度迅速下降,最终也导致大视角对比度下降,影响显示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通过至少一个所述棱镜条的所述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两个弧面,可以分散光线使得大视角的光线更多,有利于增加对比度。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光膜,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棱镜条,沿垂直所述增光膜的方向上,所述棱镜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多个所述棱镜条排布的方向,至少一个所述棱镜条的所述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两个弧面,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弧面通过端部相连接,且所述弧面向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弯曲。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所述的增光膜。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与所述背光模组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棱镜条,沿垂直增光膜的方向上,棱镜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多个棱镜条排布的方向,至少一个棱镜条的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两个弧面,至少两个相邻的弧面通过端部相连接,且弧面向远离第二表面的一侧弯曲。即本发明通过将增光膜第一表面做分割处理,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弧面,可以分散光线使得大视角的光线更多,有利于增加对比度。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V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V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E1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5中E2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5中E2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5中E1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2中V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2中V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图2中V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K-K’向的一种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结合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增光膜100,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棱镜条01,沿垂直增光膜100的方向Z上,棱镜条0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01a和第二表面01b,第一表面01a向远离第二表面01b的一侧弯曲。
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增光膜100进行聚光时,最终可以确保正视的时候具有较高的亮度,但是由于增光膜100聚光的特性,通过增光膜100射出的光最终大多集中在正视较窄的视野范围内。然而当视角增大时,亮度迅速下降,最终也导致大视角对比度下降,影响显示质量。现增光膜100材厂商开发圆角增光膜100,即增光膜100的第一表面01a包括一个圆角顶角02,当前顶角02的角度α可做到7~15°,进而可提升视角对比度5~6%,若继续增加顶角02的角度α,还能进一步增加对比度,但若顶角02的角度α大于15°,增光膜100本身聚光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正视亮度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关于本发明提供的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的实施例,下文将详述。
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V的一种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的增光膜200,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棱镜条1,沿垂直增光膜200的方向Z上,棱镜条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a和第二表面1b;沿多个棱镜条排布的方向X,至少一个棱镜条1的第一表面1a至少包括两个弧面Q,至少两个相邻的弧面Q通过端部相连接,且弧面Q向远离第二表面1b的一侧弯曲。
其中,本发明可以仅设置部分棱镜条1的第一表面1a至少包括两个弧面Q,即在需要增大对比度相应的位置处设置该棱镜条1。图3仅示意出每个棱镜条1的第一表面1a包括三个弧面Q,以及两个相邻的弧面Q通过端部相连接。此外,本发明对棱镜条1的第一表面1a包括的弧面Q的数量,以及相邻的弧面Q通过端部相连接的数量不做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继续结合图3所示,虚线弧面P为现有技术中第一表面1a仅包括一个弧面,即将棱镜条1远离第二表面1b的棱角设置有圆角,当该圆角可做到7~15°,当该增光膜用于显示装置时,可提升视角对比度5~6%,若继续增加该圆角角度,还能进一步增加对比度,但若该圆角角度大于15°,增光膜200本身聚光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正视亮度不足。由此,本申请设置至少一个棱镜条1的第一表面1a至少包括两个弧面Q,以及两个相邻的弧面Q通过端部相连接,使得光线经过多个弧面Q进行分散,使得大视角的光线更多,提高大视角下的光线的亮度以及对比度。即可以理解为将现有技术中的一个圆角划分为多个圆角,结合图3所示,光线经过现有技术中一个圆角的增光膜分散之后得到光线L’,光线经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圆角的增光膜200分散之后得到光线L,显而易见,光线L相对于光线L’可以跟进一步的分散,进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200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增光膜,可以使得经过增光膜200的所有光线均可以被弧面Q进一步分散,提高大视角下的光线的亮度以及对比度。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无需改变弧面Q的角度β,利用将现有技术中的一个圆角划分为多个圆角实现提高大视角下的光线的亮度以及对比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虚线弧面P角度α实现提高大视角下的光线的亮度以及对比度,可以避免由于增加虚线弧面P角度α而导致降低经过增光膜200的光线的对比度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3和图4所示,图4为为图2中V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200:沿多个棱镜条1排布的方向X,增光膜200中每个棱镜条1的第一表面1a均包括多个弧面Q。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图4所示,图4仅示意出多个棱镜条1排布的方向X,增光膜200中部分棱镜条1的第一表面1a均包括多个弧面Q。但本发明对每个棱镜条1中包括的弧面Q的数量,以及每个棱镜条1中包括的弧面Q的数量是否相同不做限定。本发明可以仅设置部分棱镜条1的第一表面1a至少包括两个弧面Q,即在需要增大对比度相应的位置处设置该棱镜条1,当该增光膜200用于显示装置时,进一步的分散该位置处的光线,使得大视角的光线更多,同时可以避免降低正视角的对比度。同时结合图3所示,图3中仅示意出沿多个棱镜条1排布的方向X,增光膜200中每个棱镜条1的第一表面1a均包括多个弧面Q。由于图4所示的增光膜200中的部分光线并未经过弧面Q,所以当该增光膜200用于显示装置时,该部分光线未被分散出射,进而图3所示的增光膜200相对于图4所示的增光膜200,可以使得经过增光膜200的所有光线均可以被弧面Q进一步分散,使得大视角的光线更多,提高大视角下的光线的亮度以及对比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200:增光膜200包括第一子增光膜10和第二子增光膜20;第一子增光膜10的棱镜条1为第一棱镜条11,第二子增光膜20的棱镜条1为第二棱镜条21,其中,第一棱镜条1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棱镜条21的延伸方向垂直,i和j均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其中,第一棱镜条11的延伸方向为X1,第二棱镜条21的延伸方向为X2。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当该增光膜200用于背光模组时,可选的,背光模组300还包括导光板303,导光板303位于增光膜200远离背光模组300的出光面C的一侧,光线经过导光板303后,光线是朝着各个方向出射,不是规律的朝着一个方向,即在光线未经过增光膜200之前,光线的传播方向是混乱无序的,光线经过增光膜200时,大部分光被整合从正视方向出射,进而可以实现将无序的光聚集到正视方向,起到聚光作用。进一步的,设置第一子增光膜10中的第一棱镜条11和第二子增光膜20中的第二棱镜条21正交配合使用,使得经过第一棱镜条11和第二棱镜条21后使光束法线方向集中射出,这样由正交的两块棱镜片,将光面上的各光线向法线方向集中,从而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亮度,第一棱镜条21的延伸方向X1与第二棱镜条22的延伸方向X2垂直,有利于提高光线亮度。其中,本发明对增光膜200中包括的子增光膜的数量不做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下文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5至图8所示,图7为图5中E1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5中E2的一种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200:沿多个第一棱镜条11排布的方向X2,第一棱镜条11的第一表面1a包括i个弧面Q;沿多个第二棱镜条21排布的方向X1,第二棱镜条21的第一表面1a包括j个弧面Q;其中,i=j。
其中,第一棱镜条21的延伸方向X1与第二棱镜条22的延伸方向X2垂直,第一棱镜条21的延伸方向X1为第二棱镜条22的排布方向,第二棱镜条22的延伸方向X2为第一棱镜条21的排布方向。
结合图7和图8所示,图7仅示意出沿多个第一棱镜条11排布的方向X2,第一棱镜条11的第一表面1a包括3个弧面Q,图8仅示意出沿多个第二棱镜条21排布的方向X1,第二棱镜条21的第一表面1a包括3个弧面Q,即i=j=3。本发明对i和j的数量不做限定,只要保证i=j即可,下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增光膜10中的第一棱镜条11和第二子增光膜20中的第二棱镜条21均包括至少两个弧面Q,即第一棱镜条11和第二棱镜条21均做了多个圆角的处理,使得视角在第一棱镜条11排布的方向X2和第二棱镜条21排布的方向X1都有扩展,且由于第一子增光膜10中的第一棱镜条11和第二子增光膜20中的第二棱镜条21均包括相同数量的弧面Q,即第一棱镜条11的第一表面1a弧面Q的数量等于第二棱镜条21的第一表面1a弧面Q的数量,当该增光膜200用于显示装置时,使得视角在方向X2和方向X1的扩展程度相同,可以使得经过增光膜200的所有光线均可以被弧面Q进一步分散,使得大视角的光线更多,提高大视角下的光线的亮度以及对比度,同时由于视角在方向X2和方向X1的扩展程度相同,还有利于提高经过增光膜200的光线的均一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5、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图9为图5中E2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5中E1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200:沿多个第一棱镜条11排布的方向X2,第一棱镜条11的第一表面1a包括i个弧面Q;沿多个第二棱镜条21排布的方向X1,第二棱镜条21的第一表面1a包括j个弧面Q;其中,i≠j。
其中,i≠j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i>j,第二种,i<j。
结合图7和图9所示,图7仅示意出沿多个第一棱镜条11排布的方向X2,第一棱镜条11的第一表面1a包括3个弧面Q,图9仅示意出沿多个第二棱镜条21排布的方向X1,第二棱镜条21的第一表面1a包括2个弧面Q,即i=3>j=2。本发明对i和j的数量不做限定,只要保证i>j即可,下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增光膜10中的第一棱镜条11和第二子增光膜20中的第二棱镜条21均包括至少两个弧面Q,即第一棱镜条11和第二棱镜条21均做了多个圆角的处理,使得视角在第一棱镜条11排布的方向X2和第二棱镜条21排布的方向X1都有扩展。但是由于第一子增光膜10中的第一棱镜条11的弧面Q的数量大于第二子增光膜20中的第二棱镜条21中弧面Q的数量,当该增光膜200用于显示装置时,使得视角在第一棱镜条11排布的方向X2的扩展程度大于第二棱镜条21排布的方向X1上的扩展程度,进而增光膜200在第一棱镜条11排布的方向X2分散的光线相对多一些,使得增光膜200在第一棱镜条11排布的方向X2的视角相对更好一些。
结合图8和图10所示,图10仅示意出沿多个第一棱镜条11排布的方向X2,第一棱镜条11的第一表面1a包括2个弧面Q,图8仅示意出沿多个第二棱镜条21排布的方向X1,第二棱镜条21的第一表面1a包括3个弧面Q,即i=2<j=3。本发明对i和j的数量不做限定,只要保证i<j即可,下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增光膜10中的第一棱镜条11和第二子增光膜20中的第二棱镜条21均包括至少两个弧面Q,即第一棱镜条11和第二棱镜条21均做了多个圆角的处理,使得视角在第一棱镜条11排布的方向X2和第二棱镜条21排布的方向X1都有扩展。但是由于第一子增光膜10中的第一棱镜条11的弧面Q的数量小于第二子增光膜20中的第二棱镜条21中弧面Q的数量,当该增光膜200用于显示装置时,使得视角在第二棱镜条21排布的方向X1上的扩展程度大于第一棱镜条11排布的方向X的扩展程度,进而增光膜200在第二棱镜条21排布的方向X1上分散的光线相对多一些,使得在第二棱镜条21排布的方向X1上的视角相对更好一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200:沿垂直增光膜200的方向Z,弧面Q包括最高点U和最低点D,最高点U为弧面Q最远离第二表面1b的点,最低点D为弧面Q最靠近第二表面1b的点;最高点U和最低点D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7/nμm≤d≤15/nμm。
可以理解的是,当最高点U和最低点D之间的垂直距离d<7/nμm时,会导致经过增光膜200光线的对比度较低,影响显示效果,以及工艺难度太高,难以生产。当最高点U和最低点D之间的垂直距离d>15/nμm时,会导致增光膜对光线的聚光能力降低,导致经过增光膜光线的亮度较低,以及视角提升不明显。
可选的,d=R/n,其中,棱镜条1的第一表面1a包括n个弧面Q,n≥2,最高点U和最低点D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虚线P所示意的弧面的曲率半径为R,R的范围在7至15μm(包括两个端点),进而设置7/nμm≤d≤15/nμm。可以保证增光膜200进一步分散光线,提高大视角下的亮度,同时提高该光线的对比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3和图11所示,图11为图2中V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200:对增光膜200取第一截面T,第一截面T与多个所述棱镜条排布的方向X平行,且第一截面T垂直增光膜200;同一个棱镜条1中弧面Q在第一截面T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
可选的,同一个棱镜条1中弧面Q在第一截面T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和/或大小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图11所示,图11仅示意出同一个棱镜条1中至少两个弧面Q在第一截面T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不同。当在制作棱镜条1上的弧面时,可以存在误差等其他原因,导致弧面Q在第一截面T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不同,只要将现有技术中的一个圆角划分为多个,即设置至少一个棱镜条1的第一表面1a至少包括两个弧面Q,当该增光膜200用于显示装置时,无需增加该弧面的角度,可以更进一步的分散光线,使得大视角的光线更多,同时可以避免降低经过增光膜200的光线的对比度,即本发明提供的增光膜200可以在进一步分散光线的情况下增加对比度即可。结合图3所示,图3仅示意出同一个棱镜条1中弧面Q在第一截面T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相对于图11所示的增光膜,同一个棱镜条1中弧面Q在第一截面T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的这种设计工艺上确实更容易管控,降低工艺难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结合图3和图12所示,图12为图2中V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200:弧面Q为轴对称图形。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图3所示,图3仅示意出弧面Q为轴对称图形。由于当前增光膜200上的棱镜条1一般采用模具滚压而成,对称图形的模具相对简单一些,有利于降低工艺难度,提高增光膜200的质量。可选的,结合图12所示,图12仅示意出弧面Q为非轴对称图形,图3所示的增光膜相对于图12所示的增光膜200,可以降低工艺难度,由于图12弧面Q为非轴对称图形,工艺难度会相对增高,但本发明对弧面Q的形状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下文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3所示,图13为图2中V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200:同一个棱镜条1中相邻的弧面Q通过端部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图13中仅示意出同一个棱镜条1中相邻的弧面Q通过端部相连接,当该增光膜200用于显示装置时,该增光膜200的任意位置处均为可以起到分散光线效果,从而可以提高大视角下的亮度,同时提高该光线的对比度。进一步,由于在第一表面1a设置一个凹部形成一个倾斜角度的增光膜200,凹部形成聚光,提高了垂直正视的光量,使单个棱镜区域发光趋向均匀,但是视角亮度以及对比度会下降。图3所示的增光膜200,其并非同一个棱镜条1中相邻的弧面Q通过端部相连接,存在相邻的弧面Q通过水平面连接,但该水平区域,没有发散光线效果。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200相对于在第一表面1a设置一个凹部形成一个倾斜角度的增光膜200,或者如图3所示的增光膜200,可以细化第一表面1a的圆角,将其分为多个相互连接的圆角,在保持均匀度的同时提高了视角亮度以及对比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300,结合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3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200;还包括依次设置在铁框底板301上的光源组件302、导光板303、扩散片304,增光膜200位于所述扩散片304远离导光板303的一侧。光源组件302位于导光板303的至少一侧,且光源组件302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303的入光面,光源组件302例如可以为LED灯条,包括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与安装并电连接于该印刷电路板上的多个LED,该多个LED的出光面可以正对导光板303的入光面,导光板303上设置有导光点,当入射光线照射到导光板303上的各个导光点后朝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303出光面(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在导光板303的出光面实现均匀出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3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2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增光膜2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500,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300,以及与背光模组300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400,显示面板400位于背光模组300的出光面的一侧。请参考图15和图16,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K-K’向的一种剖面图。图16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5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面板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增光膜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棱镜条,沿垂直增光膜的方向上,棱镜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沿多个棱镜条排布的方向,至少一个棱镜条的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两个弧面,至少两个相邻的弧面通过端部相连接,且弧面向远离第二表面的一侧弯曲。即本发明通过将增光膜第一表面做分割处理,将其划分为至少两个弧面,可以分散光线使得大视角的光线更多,有利于增加对比度。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增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棱镜条,沿垂直所述增光膜的方向上,所述棱镜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沿多个所述棱镜条排布的方向,至少一个所述棱镜条的所述第一表面至少包括两个弧面,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弧面通过端部相连接,且所述弧面向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沿多个所述棱镜条排布的方向,所述增光膜中每个所述棱镜条的所述第一表面均包括多个所述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包括第一子增光膜和第二子增光膜;
所述第一子增光膜的所述棱镜条为第一棱镜条,
所述第二子增光膜的所述棱镜条为第二棱镜条,
其中,所述第一棱镜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棱镜条的延伸方向垂直,i和j均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沿多个所述第一棱镜条排布的方向,所述第一棱镜条的所述第一表面包括i个所述弧面;
沿多个所述第二棱镜条排布的方向,所述第二棱镜条的所述第一表面包括j个所述弧面;
其中,i=j。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沿多个所述第一棱镜条排布的方向,所述第一棱镜条的所述第一表面包括i个所述弧面;
沿多个所述第二棱镜条排布的方向,所述第二棱镜条的所述第一表面包括j个所述弧面;
其中,i≠j。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沿垂直所述增光膜的方向,所述弧面包括最高点和最低点,所述最高点为所述弧面最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点,所述最低点为所述弧面最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点;
所述最高点和所述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7/nμm≤d≤15/nμm;
其中,沿多个所述棱镜条排布的方向,所述棱镜条的所述第一表面包括n个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增光膜取第一截面,所述第一截面与多个所述棱镜条排布的方向平行,且所述第一截面垂直所述增光膜;
同一个所述棱镜条中所述弧面在所述第一截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为轴对称图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光膜,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棱镜条中相邻的所述弧面通过端部相连接。
1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所述的增光膜。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与所述背光模组相对设置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
CN202110156446.3A 2021-02-04 2021-02-04 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946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6446.3A CN112946795B (zh) 2021-02-04 2021-02-04 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6446.3A CN112946795B (zh) 2021-02-04 2021-02-04 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6795A CN112946795A (zh) 2021-06-11
CN112946795B true CN112946795B (zh) 2022-05-17

Family

ID=76244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56446.3A Active CN112946795B (zh) 2021-02-04 2021-02-04 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679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8892A (ja) * 1999-05-31 2000-12-08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表示装置
TW200827851A (en) * 2006-12-29 2008-07-01 Prodisc Technology Inc Optical film of backlight module
CN204129378U (zh) * 2014-08-04 2015-01-28 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增光膜和背光模组
CN106405938A (zh) * 2016-11-18 2017-0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设备
CN211236921U (zh) * 2019-11-29 2020-08-11 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和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8892A (ja) * 1999-05-31 2000-12-08 Harness Syst Tech Res Ltd 表示装置
TW200827851A (en) * 2006-12-29 2008-07-01 Prodisc Technology Inc Optical film of backlight module
CN204129378U (zh) * 2014-08-04 2015-01-28 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增光膜和背光模组
CN106405938A (zh) * 2016-11-18 2017-0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背光模组、液晶显示设备
CN211236921U (zh) * 2019-11-29 2020-08-11 深圳市聚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增光膜、背光模组和显示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6795A (zh) 2021-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6489B (zh) 导光板、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JP4035998B2 (ja) 面光源装置、拡散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A2165406C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7008099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CN101097349A (zh) 背光组件及采用其的液晶显示器件
JP2008009369A (ja)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の拡散板の製造方法
EP2738452B1 (en) Backlight un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6339458B1 (en)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of side light typ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15219313A (ja) 面光源装置
CN103727493A (zh) 一种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H07159607A (ja) 光制御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面状発光装置
US7766532B2 (en) Light guide for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US11500144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946795B (zh) 增光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JPWO2004016985A1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導光体
JPH10214035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209946437U (zh) 解决灯前黑白纹的导光板以及逆棱镜背光模组
JPH11329039A (ja) 面光源装置
CN112485859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04265646A (ja) 光学素子用バックライト
JP3067149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器
JPH0981049A (ja)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
CN108761625B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JPH09329712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21026079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