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1625B -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1625B
CN108761625B CN201810451312.2A CN201810451312A CN108761625B CN 108761625 B CN108761625 B CN 108761625B CN 201810451312 A CN201810451312 A CN 201810451312A CN 108761625 B CN108761625 B CN 1087616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e
light
region
edg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513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61625A (zh
Inventor
程言军
蒋燕红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xi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x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x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x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513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616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61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1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616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16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导光板包括用于供外部光源的光线入射的入光部、用于进行导光的导光部以及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和散射的网点单元,导光部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入光部设于第一导光区的一侧;网点单元包括多个设于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的网点,随着导光部离入光部由近及远,网点由疏到密布设,且网点的尺寸由小到大布设;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的发光均匀性等光学特性各处一致,其使用过程中的光学效果的变化各处也一致,确保了经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出射光线的均匀性,使得其用于仪表盘时,仪表盘的各个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更加均匀,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液晶显示由于其非自身发光的特性而要求由背光模组来显现其亮度,因此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装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而背光模组的发光特性则与导光板息息相关。
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射入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发光光源设置在显示面板后方,通过相应的均光结构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侧入式背光模组则是将发光光源设于显示面板侧后方的背光边缘,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并从出光面射出,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显示面板。
仪表盘是一种常见的显示装置,包括具有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现有的机动车通常设有多个用于显示不同信息的仪表盘,仪表盘之间相互独立设置,难以保证各个仪表盘显示亮度一致,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不同仪表盘的显示效果的变化情况也发生不同的变化,造成显示亮度不均匀,从而显示效果不佳,影响使用体验。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机动车的多个仪表盘显示效果不佳、影响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用于供外部光源的光线入射的入光部、用于进行导光的导光部以及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和散射的网点单元,所述导光部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所述入光部设于所述第一导光区的一侧;
所述网点单元包括多个设于所述第一导光区和所述第二导光区的网点,随着所述导光部离所述入光部由近及远,所述网点由疏到密布设,且所述网点的尺寸由小到大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网点为圆形网点,所述网点的直径范围为0.14毫米~0.77毫米,所述网点的密度范围为3.07%~57.8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光区的上边缘包括上曲线边,所述第一导光区的下边缘包括下曲线边,所述上曲线边和所述下曲线边相对外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光区上边缘还包括与所述上曲线边连接的上直线边,所述上直线边靠近所述入光部,所述上曲线边靠近所述第二导光区;
所述第一导光区下边缘还包括与所述下曲线边连接的下直线边,所述下直线边靠近所述入光部,所述下曲线边靠近所述第二导光区;
所述上直线边和所述下直线边沿着远离所述入光部的方向相对外扩。
进一步地,设于最靠近所述上曲线边的网点的直径为0.279毫米~0.341毫米,设于最靠近所述上曲线边的网点的密度为8.50%~10.38%。
进一步地,设于最靠近所述下曲线边的网点的直径为0.315毫米~0.385毫米,设于最靠近所述下曲线边的网点的密度为16.40%~20.04%。
进一步地,所述下曲线边通过右曲线边与所述第二导光区的下边缘连接,所述右曲线边的曲率与所述下曲线边的曲率方向相反;
设于最靠近所述右曲线边的网点的直径为0.288毫米~0.352毫米,设于最靠近所述右曲线边的网点的密度为5.44%~6.66%。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光区包括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所述第一导光区的上部区域与所述第二导光区连接;
与所述第一导光区的上部区域相对应的光源的密度大于与所述第一导光区的下部区域相对应的光源的密度。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导光板以及对应所述入光端设置的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对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设于所述导光部的出光面上;
所述扩散层上对应所述第一导光区和所述第二导光区之间的位置还设有隔离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与现有的采用多个仪表盘相比,该导光板由于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一体成型,且入光部设置在第一导光区一侧,光源产生的光线会入射至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的发光均匀性等光学特性各处一致,在使用过程中,其光学效果的变化也是各处一致,有效确保了经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出射光线的均匀性,使得其用于具有多个显示区的仪表盘时,仪表盘的各个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更加均匀,因而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2)随着导光部离入光部的距离从小到大,网点的密度和尺寸均从小到大布设,保证了经导光部上不同位置的网点反射和散射后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从而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改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背光模组; 10-光源;
11-导光板; 111-入光部;
1110-入光槽; 112-导光部;
1121-第一导光区; 11210-左圆弧段;
11211-中圆弧段; 1122-第二导光区;
11230-右圆弧段; 113-网点单元;
1131-网点; 12-扩散层;
121-隔离带; 13-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导光板11,包括用于供外部光源10的光线入射的入光部111、用于进行导光的导光部112以及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和散射的网点单元113,导光部11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入光部111设于第一导光区1121的一侧;网点单元113包括多个设于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的网点1131,随着导光部112离入光部111由近及远,网点1131由疏到密布设,且网点1131的尺寸由小到大布设。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入光部111、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依次连接,因此第二导光区1122与入光部111的距离大于第一导光区1121与入光部111的距离,设于第二导光区1122上的网点1131的尺寸大于设于第一导光区1121上的网点1131的尺寸,设于第二导光区1122上的网点1131的密度也大于设于第一导光区1121上的网点1131的密度;且整体上随着导光部112离入光部111由近及远,网点1131的尺寸逐渐增大,网点1131密度逐渐增大,从而整体上网点1131的分布过渡更加平滑,没有尺寸和密度上的突变,有利于出光更加均匀。在本实施例中,网点1131的密度指的是网点1131在导光板11上的疏密程度,网点1131的布设密度越大,则网点1131的布设越密集,网点1131的布设密度越小,则网点1131的布设越稀疏。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11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光源10与入光部111相对应,光源10产生的光线经入光部111进入导光部112中,并依次传输至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经网点1131反射和散射后形成面光源出射,且出射光线分布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光板11可用于需要分区显示的仪表盘(例如仪表盘包括两个显示区)中,第一导光区1121为第一显示区提供背光,第二导光区1122为第二显示区提供背光。现有的机动车通常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仪表盘显示不同的信息,每个仪表盘采用相互独立的导光板为相应的仪表安的显示模组提供背光,每个导光板对应的光源不同,在实际使用时很难保证每个仪表盘的亮度一致,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不同仪表盘的显示效果也会发生变化,且每个仪表盘发生的变化不尽相同,从而会进一步造成显示亮度不均匀,显示不均匀,显示效果不佳。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11中,由于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一体成型,入光部设置在第一导光区1121一侧,采用同一光源10提供光线,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的发光均匀性等光学特性各处一致,因此经过导光部112后出射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导光板11各处的光学效果的变化一致,从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经导光板11的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出射的光线依然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其用于为具有多个显示区的仪表盘提供背光时,仪表盘的各个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更加均匀,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应当理解的是,导光板11不仅可用于仪表盘,还可用于其他需要提供背光的显示装置中,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11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与现有的采用多个仪表盘相比,该导光板11由于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一体成型,且入光部111设置在第一导光区1121一侧,光源10产生的光线会入射至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的发光均匀性等光学特性各处一致,在使用过程中,其光学效果的变化也是各处一致,有效确保了经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出射光线的均匀性,使得其用于具有多个显示区的仪表盘时,仪表盘的各个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更加均匀,因而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2)随着导光部112离入光部111的距离从小到大,网点1131的密度和尺寸均从小到大布设,保证了经导光部112上不同位置的网点1131反射和散射后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从而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改善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网点1131的形状优选为圆形,网点1131的直径范围为0.14毫米~0.77毫米,网点1131的密度范围为3.07%~57.88%。应当理解的是,网点1131也可以为方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圆形,只要保证经网点1131反射和散射后出射的光线分布均匀即可,此处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于靠近入光部111的第一导光区1121上的网点1131的直径为0.14毫米,设于第二导光区1122尾部(即第二导光区1122上远离第一导光区1121的一端)的网点1131的直径为0.77毫米,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网点1131的直径则位于0.14毫米和0.77毫米之间,且网点1131的直径从近入光部111向远入光部111逐渐增大(例如网点1131的直径可以是依次呈等差数列的方式逐渐变化,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变化,只要保证经网点1131反射和散射后出射的光线分布均匀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于靠近入光部111的第一导光区1121上的网点1131的密度为3.07%,设于第二导光区1122尾部(即第二导光区1122上远离第一导光区1121的一端)的网点1131的密度为57.88%,位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网点1131的密度则位于3.07%和57.88%之间,且网点1131的密度从近入光部111向远入光部111逐渐增大(例如网点1131的密度可以是依次呈等差数列的方式逐渐变化,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变化,只要保证经网点1131反射和散射后出射的光线分布均匀即可)。密度越大,则意味着网点1131分布更加密集,光线就越容易被网点1131反射和散射。
进一步地,第一导光区1121的上边缘包括上曲线边11210,第一导光区1121的下边缘包括下曲线边11211,上曲线边11210和下曲线边11211相对外扩,有利于扩大第一导光区1121的面积,从而可以有效扩大第一导光区1121对应的仪表盘部分的显示面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靠近曲率较大的曲线边的光源的密度大于靠近曲率较小的曲线边的光源的密度,当曲线边(上曲线边11210或下曲线边11211)的曲率越大时,为了保证整体出光的均匀性,需要更多的光线入射至曲率较大的导光区域,而光源的密度越大,则可以提供更大的光照强度,从而可有效确保出光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光区1121上边缘还包括与上曲线边11210连接的上直线边,上直线边靠近入光部111,上曲线边11210靠近第二导光区1122,上直线边与上曲线边11210平滑连接,从而当光线入射至第一导光区1121上边缘的网点1131处反射或散射后不会出现光线分布的突然变化,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上曲线边11210与第二导光区1122的上边缘平滑连接,从而当光线入射至上曲线边11210与第二导光区1122连接处的网点1131发生反射或散射后不会出现光线分布的突然变化,光线分布更加均匀。第一导光区1121下边缘还包括与下曲线边11211连接的下直线边,下直线边靠近入光部111,下曲线边11211靠近第二导光区1122,下直线边与下曲线边11211平滑连接,从而当光线入射至第一导光区1121下边缘的网点1131处反射或散射后不会出现光线分布的突然变化,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下曲线边11211与第二导光区1122的下边缘平滑连接,从而当光线入射至下曲线边11211与第二导光区1122连接处的网点1131发生反射或散射后不会出现光线分布的突然变化,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上直线边和下直线边沿着远离入光部111的方向相对外扩,有利于扩大第一导光区1121的面积,从而可以有效扩大第一导光区1121对应的仪表盘部分的显示面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从导光部112的整体结构上而言,第一导光区1121与第二导光区1122平滑过渡,即第一导光区1121的上曲线边11210与第二导光区1122的上边缘平滑连接,第一导光区1121的下曲线边11211与第二导光区1122的下边缘平滑连接,从而保证光线从第一导光区1121进入第二导光区1122中后在网点处发生反射或散射后不会出现光线分布的突然变化,有效保证光线分布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光区1122的上边缘为直线边,第二导光区1122的下边缘也为直线边,且第二导光区1122的上边缘及其下边缘相互平行。第二导光区1122的右边缘则为曲线边,右边缘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导光区1122的上边缘和第二导光区1122的下边缘平滑连接,确保了出射光线分布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出射光线的分布均匀性,需要对边缘处的网点分布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设计。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设于最靠近上曲线边11210的网点1131的直径为0.279毫米~0.341毫米,优选为0.31毫米,设于最靠近上曲线边11210的网点1131的密度为8.50%~10.38%,优选为9.44%,且网点1131的直径和布设密度从第一导光区1121的中心区域向上边缘区域逐渐变化,防止出射光线的分布发生突然变化,从而出射光线的分布更加连贯和均匀。
请参阅图2和图4,设于最靠近下曲线边11211的网点的直径为0.315毫米~0.385毫米,优选为0.35毫米,设于最靠近下曲线边11211的网点的密度为16.40%~20.04%,优选为18.22%,且网点1131的直径和布设密度从第一导光区1121的中心区域向下边缘区域逐渐变化,防止出射光线的分布发生突然变化,从而出射光线的分布更加连贯和均匀。
请参阅图2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下曲线边11211通过右曲线边11230与第二导光区1122平滑连接,右曲线边11230与下曲线边11211的曲率方向相反且平滑连接,一方面确保了出射光线分布的均匀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第二导光区1122的面积进一步收缩,满足实际使用过程中仪表盘上与第二导光区1122相对应的第二显示区的使用要求。右曲线边11230与下曲线边11211的曲率方向相反指的是右曲线边11230与下曲线边11211弯曲的方向不同,右曲线边11230与下曲线边11211的曲率绝对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且两者平滑连接。设于最靠近右曲线边11230的网点1131的直径为0.288毫米~0.352毫米,优选为0.32毫米,设于最靠近右曲线边11230的网点131的密度为5.44%~6.66%,优选为6.05%。网点1131的直径和布设密度从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连接处的中心区域向右曲线边区域逐渐变化,防止出射光线的分布发生突然变化,从而出射光线的分布更加连贯和均匀。
进一步地,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整体上构成一个口哨型,第一导光区1121可分为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上部区域靠近第一导光区1121的上边缘且与第二导光区1122连接,下部区域靠近第一导光区1121的下边缘。与第一导光区1121的上部区域相对应的光源发射的光线主要入射至第一导光区1121的上部区域和第二导光区1122,与第一导光区1121的下部区域相对应的光源发射的光线则主要入射至第一导光区1121的下部区域而不会到达第二导光区,因此与第一导光区1121的上部区域相对应的光源需要照射更长以及更大面积的导光板。设置与第一导光区1121的上部区域相对应的光源的密度大于与第一导光区1121的下部区域相对应的光源的密度,从而可以使得整体上经各处的网点1131反射和散射后出射的光线分布均匀,保证了出射光线的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下曲线边11211的曲率绝对值大于上曲线边11210的曲率绝对值,第一导光区1121的面积大于第二导光区1122的面积,第一导光区1121的上部区域与第二导光区1122连接,与第一导光区1121的上部区域相对应的光源的密度大于与第一导光区1121的下部区域相对应的光源的密度,通过对光源分布进行调整,一方面保证了出射光线的分布均匀性,另一方面使得光源的光线分布得到优化。
请参阅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1,包括上述的导光板11以及对应入光端111设置的光源10,从而保证光源10产生的光线可经入光端111入射至导光部112中。背光模组1可用于为仪表盘提供背光。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1还包括用于对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层12,扩散层12设于导光部112的出光面上,经导光部112上的网点单元13反射和散射后出射的光线经过扩散层12扩散后出射,进一步对光线的分布进行调整,使得光线分布更加均匀。为了降低经第一导光区1121出射的光线和第二导光区1122出射的光线相互影响,使得用户在使用时能够区分仪表盘的两个显示区,扩散层12上对应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之间的位置还设有隔离带121,隔离带121可由吸光材料制成,当经第一导光区1121和/或第二导光区1122出射的光线照射到隔离带1123处时能够被吸收,从而实现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的隔离。应当理解的是,隔离带121的具体形式(例如形状、宽度、长度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隔离带121也可由其他材料制成。扩散层12可为扩散膜,也可为扩散板,此处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背光模组1还包括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的反射层13,反射层13设于导光部112的底面上,光线经导光部112上的网点单元13反射和散射后会有部分光线会从导光部112的底面出射,通过设置反射层13,可以将该部分光线重新反射回导光部112中,并最终使得光线均通过导光部112的出光面出射,有效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有助于提高背光亮度。反射层13可为反射膜,也可为反射板,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1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与现有的采用多个仪表盘相比,该导光板11由于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一体成型,且入光部111设置在第一导光区1121一侧,光源10产生的光线会入射至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的发光均匀性等光学特性各处一致,在使用过程中,其光学效果的变化也是各处一致,有效确保了经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出射光线的均匀性,使得其用于具有多个显示区的仪表盘时,仪表盘的各个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更加均匀,因而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2)随着导光部112离入光部111的距离从小到大,网点1131的密度和尺寸均从小到大布设,保证了经导光部112上不同位置的网点1131反射和散射后出射的光线更加均匀。
(3)通过在扩散层12表面设置隔离带121,降低了经第一导光区1121出射光线和第二导光区1122出射光线的相互影响,实现了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的相互隔离,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改善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和上述的背光模组1,显示模组设于背光模组1的出光面,背光模组1出射的光线经显示模组后出射,通过对显示模组进行控制,从而可以显示相应的信息。
现有的机动车通常采用多个相互独立的仪表盘显示不同的信息,每个仪表盘采用相互独立的导光板为相应的仪表安的显示模组提供背光,每个导光板对应的光源不同,在实际使用时很难保证每个仪表盘的亮度一致,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不同仪表盘的显示效果也会发生变化,且每个仪表盘发生的变化不尽相同,从而会进一步造成显示亮度不均匀,显示不均匀,显示效果不佳。本实施例提供的仪表盘中,由于导光板11的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一体成型,入光部设置在第一导光区1121一侧,采用同一光源10提供光线,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的发光均匀性等光学特性各处一致,因此经过导光部112后出射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导光板11各处的光学效果的变化一致,从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经导光板11的第一导光区1121和第二导光区1122出射的光线依然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其用于为具有多个显示区的仪表盘提供背光时,仪表盘的各个显示区的显示效果更加均匀,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供外部光源的光线入射的入光部、用于进行导光的导光部以及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和散射的网点单元,所述导光部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所述入光部设于所述第一导光区的一侧;
所述网点单元包括多个设于所述第一导光区和所述第二导光区的网点,随着所述导光部离所述入光部由近及远,所述网点由疏到密布设,且所述网点的尺寸由小到大布设;
所述第一导光区和第二导光区整体构成一个口哨型,所述第一导光区的上边缘包括上曲线边,所述第一导光区的下边缘包括下曲线边,所述上曲线边和所述下曲线边相对外扩;所述第一导光区上边缘还包括与所述上曲线边连接的上直线边,所述上直线边靠近所述入光部,所述上曲线边靠近所述第二导光区;
所述第一导光区下边缘还包括与所述下曲线边连接的下直线边,所述下直线边靠近所述入光部,所述下曲线边靠近所述第二导光区;
所述上直线边和所述下直线边沿着远离所述入光部的方向相对外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为圆形网点,所述网点的直径范围为0.14毫米~0.77毫米,所述网点的密度范围为3.07%~57.8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设于最靠近所述上曲线边的网点的直径为0.279毫米~0.341毫米,设于最靠近所述上曲线边的网点的密度为8.50%~10.3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设于最靠近所述下曲线边的网点的直径为0.315毫米~0.385毫米,设于最靠近所述下曲线边的网点的密度为16.40%~20.0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曲线边通过右曲线边与所述第二导光区的下边缘连接,所述右曲线边的曲率与所述下曲线边的曲率方向相反;
设于最靠近所述右曲线边的网点的直径为0.288毫米~0.352毫米,设于最靠近所述右曲线边的网点的密度为5.44%~6.66%。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区包括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所述第一导光区的上部区域与所述第二导光区连接;
与所述第一导光区的上部区域相对应的光源的密度大于与所述第一导光区的下部区域相对应的光源的密度。
7.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以及对应所述入光端设置的光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用于对光线进行扩散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设于所述导光部的出光面上;
所述扩散层上对应所述第一导光区和所述第二导光区之间的位置还设有隔离带。
CN201810451312.2A 2018-05-11 2018-05-11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Active CN1087616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1312.2A CN108761625B (zh) 2018-05-11 2018-05-11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51312.2A CN108761625B (zh) 2018-05-11 2018-05-11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1625A CN108761625A (zh) 2018-11-06
CN108761625B true CN108761625B (zh) 2020-08-11

Family

ID=64010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1312.2A Active CN108761625B (zh) 2018-05-11 2018-05-11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616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1626B (zh) * 2018-05-11 2020-02-07 深圳市帝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结构及背光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83208C (zh) * 2005-07-06 2009-04-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和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US7931396B2 (en) * 2008-12-10 2011-04-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and display
US10101519B2 (en) * 2013-09-30 2018-10-1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Lighting assembly for display illumination
CN204129250U (zh) * 2014-09-24 2015-01-28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导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1702589B1 (ko) * 2015-11-30 2017-02-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홀을 구비한 이형 디스플레이
CN206400225U (zh) * 2016-12-23 2017-08-11 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盘单色显示屏用可调色的背光结构
CN208444040U (zh) * 2018-05-11 2019-01-29 深圳市帝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1625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2380B2 (ja) 表示装置
JP3543911B2 (ja)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
TWI282445B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047754B1 (ko) 측면 조광형 백라이트 장치
JP200910394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053203A (ja) 面光源装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339458B1 (en) Light guide plate,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of side light typ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172008B2 (ja) 面光源装置
JP2002296425A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4140710B2 (ja) 表示装置
KR20050110651A (ko) 광 편향 소자 및 광원 장치
JP2005285702A (ja) 導光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CN108761625B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JP2009176512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485026B2 (ja) 導光ユニット
CN108761626B (zh) 一种导光结构及背光模组
CN101930095B (zh) 用于转向膜系统的光导板
CN103900033A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KR20000011594A (ko) 면상조명장치
CN108802891B (zh) 一种仪表盘
CN208444040U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08614320B (zh) 一种车载显示器
JP2004265646A (ja) 光学素子用バックライト
JP2010282908A (ja) 照明装置
CN108594357B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