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4653A - 空气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4653A
CN112944653A CN202010351366.9A CN202010351366A CN112944653A CN 112944653 A CN112944653 A CN 112944653A CN 202010351366 A CN202010351366 A CN 202010351366A CN 112944653 A CN112944653 A CN 1129446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air
housing
management devi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13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旼奎
金容南
朱懃虎
卢良焕
崔正根
李瑞娟
金素瑛
成宰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944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46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26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appear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管理装置,其中,沿左右较长地延伸的六面体形状的壳体(10)安置在居住空间的地面并使用。所述壳体(10)的背面紧贴于居住空间的墙面,所述壳体(10)的背面和墙面之间形成有背面空间(13')。所述背面空间(13')因所述壳体(10)和墙面而不露出于外部,在所述背面空间(13')设置有与室外机连接用的部件、供电用的构成等。

Description

空气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管理装置,更详细地涉及通过设置在居住空间的地面上来管理居住空间的空气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空气管理装置是将规定空间内的空气保持在理想的状态,以向在该空间的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空调机是空气管理装置的典型的例子。
空调机有很多种。例如构成空调机的室内机和室外机成为一体被设置在窗户等位置的一体型空调机,和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开,室内机设置在室内空间,室外机设置在室外的分离型空调机。分离型空调机有设置在室内适当空间的天花板的天花板式空调机、竖立设置在室内空间的立式空调机、设置在室内空间的墙面上端的壁挂式空调机。
最近,由于客厅、卧室、房间、厨房、书房等居住空间相连通,因此对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居住空间的效率和功能的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随着统合居住空间的趋势和核心家庭出现的趋势互相重叠,对多种家用电子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空调机是典型的家用电子产品,其可以保持居住空间内的温度、湿度、净化度等,有必要针对居住空间的连通和核心家庭出现的趋势来提供产品。
对在居住空间使用的空气管理装置而言,考虑其与居住空间的其他要素之间的协调性是很重要的。但是,对现有的空调机而言,其与居住空间的其他要素之间不协调成为问题。尤其,电源线通过用户能看到的外表面引出到壳体的外表面并与电源连接,因此从外观上不好看。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壁挂式空调机,其中,公开的壁挂式空调机由于凸出设置在墙面的上端,因此存在与周边的要素等难以形成协调,尤其,电源线通过壳体的底面引出来与插座连接,因此美观上不好看。
专利文献2公开了立式空调机。虽然立式空调机通过设计多样的外观形状来试图与周边形成协调,但是由于立式空调机以塔形状从地面向上方高高地凸出,因此存在难以与其他家具形成协调的问题。
专利文献1:韩国实用新型公告,第20-0109777号
专利文献2:韩国专利公告,10-2009-0038555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为了满足如上所述的要求事项而提出的,目的在于在居住空间的地面上安置使用的空气管理装置与周边形成很好的协调。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在空气管理装置中,防止电源线经过壳体的露出外表面而延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壳体和墙面之间设置规定的空间,以便安装各种部件。
为了达到如上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特征在于,本发明中,在壳体的背面形成有背面空间,其与设置壳体的居住空间的墙面面对,利用设置所述背面空间可以省略电源线露出于空气管理装置的外表面的构成,因此使空气管理装置的外观整洁并很好地与周围形成协调。
本发明中,背面空间由构成所述壳体顶面的顶板、构成侧面的侧板、构成底面的底板和构成壳体背面的背板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便于壳体与居住空间的墙面之间形成背面空间。
本发明中,为了形成背面空间使背板从壳体的背面向内部方向移动,并与顶板、侧板和底板结合。因此防止背面空间向壳体的外部露出。
本发明中,壳体的内部形成有供居中空间的空气和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流动空间,与所述空气流动空间分隔形成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因此壳体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区域为空气管理装置提供多种功能。
本发明中,为了连通第二空间和所述背面空间,所述壳体的背板形成有多个通孔,由此连通第二空间和背面空间与室外机侧的连接变顺利。
本发明中,所述通孔是电源线通过的电源通孔、软管通过的软管通孔、工作流体管道通过的管道通孔中的至少一种。因此能防止电源线、软管、管道等露出于外部。
本发明中,所述电源通孔在开闭所述第二空间的第二移动板开放时,露出于外部。因此使壳体的移动最小化的同时,将电源线连接于插座。
本发明的空气管理装置至少具有一个以上的如下效果。
本发明中,壳体的后端与居住空间的墙面之间形成不会向壳体的外部露出的背面空间,在这背面空间设置有连接空气管理装置的壳体内部的构成和室外机的构成之间的软管、管道等。这样,在壳体的后端设置有背面空间用于设置各种部件的空间的同时,不会露出外部,因此壳体的外观变得很整洁,将壳体的外表面设计为家具形状,所以具有与周边的家具等形成很好协调的效果。
尤其,本发明中,使在壳体的后端和墙面之间与没有露出壳体外部的背面空间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墙体插座,并通过在壳体的内部形成的第一空间或者第二空间,使用户接近所述插座将在机械室等设置的控制部延伸的电源线连接于插座。因此,防止电源线露出壳体的外部的同时,用户连接空气管理装置的电源的操作变容易。
本发明中,在壳体的后端的背面空间可以设置有连接壳体内部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部件。因此,在空气管理装置的壳体中,使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连接并能够使用,所以具有更多样地发挥空气管理装置的各种功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管理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空气管理装置中省略顶板而露出内部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在背面看图1所示的空气管理装置的背面立体图。
图4是表示形成本发明实施例的空气管理装置骨骼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D5-D5的剖视图。
图6是图1的D6-D6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使用的导风部构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导风部内设置有驱动风扇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1所示的空气管理装置中使用的第二空间框架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居住空间的空气在空气管理装置中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叶片排出的动作状态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空气通过第一到第三排出口同时排出的动作状态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作追加排出部的动作状态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居住空间的墙面的插座上连接电源线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1:底板
11′:吸入口 12:侧板
13:背板 14:顶板
15:前板 15′-1:第一排出口
15′-2:第二排出口 15′-3:第三排出口
16:第一移动板 16′:第二移动板
18:支腿 19:第一分隔壁
19′:第二分隔壁 20:空气流动空间
22:第一空间 24:第二空间
26:电源通孔 27:管道通孔
28、28′:软管通孔 29:软管通孔
100:热交换装置 102:空气流路
104:热交换器 108:排水盘
110:入口导向件 110′:引导倾斜面
112:上部导向件 120:导风部
122:导风部主体 124:第一风扇空间
124′:第二风扇空间 124″:第三风扇空间
126:流入部 128:流出口
129:分支流路 130:第一驱动风扇
130′:第二驱动风扇 130″:第三驱动风扇
132:风扇马达 141:第一叶片
142:第二叶片 143:第三叶片
200:追加排出部 202、202′:空间框架
203:框架空间 204:连接管
205:连接流路 226:框架电源通孔
227:框架管道通孔 228、228′:框架软管通孔
300:过滤器单元 400:加湿装置
500:机械室 510:控制部
512:电源线 514:插座
520:排水泵 522:排水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示例性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赋予参照标记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虽然标记在不同的附图上,但尽可能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在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妨碍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在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成要素时,可以使用第一、第二、A、B、(a)、(b)等术语。上述术语仅用于区别所述构成要素与其它构成要素,不会因上述术语而限定相应构成要素的本质、次序或顺序等。当记载为某一构成要素“连结”、“结合”或“连接”于其它构成要素时,应该理解为上述构成要素可以直接连结或连接于上述其它构成要素,但也可以理解为各个构成要素之间“连结”、“结合”或“连接”另一构成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空气管理装置的外观由壳体10形成。所述壳体10是左右较长地延伸的六面体形状。所述壳体10的底面与居住空间的地面面对,所述壳体10的背面与居住空间的墙面面对。所述壳体10的整体顶面是具有规定面积的长方形平面。所述壳体10的顶面的高度是成年人站着能够俯视的高度。
如上所述,所述壳体10是左右较长地延伸的六面体形状,左右长度在高度的2倍以上,高度稍大于前后宽度,顶面为平整的平面。更详细的壳体10的尺寸为例如左右长度2000mm,前后宽度450mm,高度600mm。
所述壳体10的底板由底板11形成。所述底板11为长方形的板,与居住空间的地面具有规定的距离。所述底板11的两侧配置有侧板12,这些侧板12构成壳体10的两个侧面。所述壳体10的背面由背板13形成,所述背板13在所述底板11的后端以及所述侧板12的对应的端部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与底板11以及侧板12结合。因此,所述壳体10设置在居住空间内时,墙面和所述背板13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隔,由此,由所述底板11、侧板12、背板13以及墙面形成规定的背面空间13'。下面说明与所述背面空间13'相关的构成。
所述壳体10的上面由顶板14形成。所述顶板14为平整的平面,是长方形的平面。为所述顶板14表面即壳体10的顶面上可以放置各种物品。当然,物品应当放在与下面说明的追加排出部200不干涉的位置。
所述壳体10的正面由前板15形成。所述前板15并不是形成所述壳体10的整个正面,所述前板15形成在与下面说明的空气流动空间20对应的位置。在所述前板15左右并排形成第一到第三排出口15'-1、15'-2、15'-3。所述排出口15'-1、15'-2、15'-3起到连通所述壳体10的空气流动空间20和居住空间的作用。所述排出口15'-1、15'-2、15'-3是与所述壳体10的形状对应地沿左右较长地延伸的长方形。
所述壳体10中除所述前板15之外的其他区域的正面由第一移动板16和第二移动板16'形成。所述第一移动板16和第二移动板16'为一种门,用于开闭下面说明的第一空间22和第二空间24。
所述壳体10的底面与居住空间的地面具有规定的间距。为此,在所述壳体10的至少四个角部具有支腿18。所述支腿18具有规定的高度,起到在居住空间的地面上支撑所述壳体10的作用,并且,形成空气向底板11形成的吸入口11′顺畅地吸入的空间。也就是说,所述支腿18起到居住空间的地面和壳体10的底面之间确保空间的作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支腿18设置在壳体10的底板11的四个角部,但是,也可以形成在底板11的与角部分开的位置;也可以设置更多的支腿18。
使所述壳体10的外表面具有家具形状。例如,构成所述壳体10外观的材料可以使用木材或者具有木材外观的材料。也就是说,构成所述壳体10外观的构成要素中至少侧板12、顶板14、前板15、第一移动板16、第二移动板16'的外观由木材或者具有木材外观的材料制成。
从前方或者上方看所述壳体10时,所述壳体10的内部由第一分隔壁19和第二分隔壁19'分隔为三个空间。从图2和图4可以看到,由第一分隔壁19划分出空气流动空间20和第一空间22,由第二分隔壁19'划分出空气流动空间20和第二空间24。
在所述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空气流动空间20。所述空气流动空间20是通过所述吸入口11′吸入的居住空间内的空气一边进行热交换一边流动的场所,热交换之后成为理想状态的空气通过所述排出口15′-1、15′-2、15′-3向居住空间排出。
由第一分隔壁19划分形成与所述空气流动空间20隔开的第一空间22。所述第一空间22是设置下面说明的加湿装置400和追加排出部200中的一个追加排出部200的部分。所述第一空间22中设置加湿装置400的部分被所述第一移动板16开闭。
由第二分隔壁19′划分形成与所述空气流动空间20隔开的第二空间24。所述第二空间24是设置下面说明的设有控制部等的机械室500和追加排出部200中的一个追加排出部200的部分。设置所述机械室500的部分被所述第二移动板16′开闭。
如图4所示,在形成所述第二空间24的背面的所述背板13形成有多种大小的通孔。这些通孔连接所述第二空间24和所述背面空间13'。首先,相应于所述第二空间24背面的背板13的上端形成有电源通孔26。所述电源通孔26是电源线512经过的部分。并且,所述电源通孔26使用户靠近墙面的插座514能够进行所述电源线512和插座514的连接和分离操作。优选地,所述电源通孔26的大小至少要大于插座514的正面面积。优选地,所述电源通孔26的大小是用户通过所述背面空间13'容易看到插座514,并把手伸进去可以连接电源线512的程度。
形成所述第二空间24背面的背板13的一侧形成有管道通孔27。通过所述管道通孔27贯通工作流体流动的入口管和出口管(未图示)。所述管道通孔27的面积是入口管和出口管能同时贯通的面积,且小于所述电源通孔26的面积。
在所述背板13还形成有软管通孔28、28'。所述软管通孔28、28'是排出冷凝水的排水软管522和供给氧气的供给软管530贯通的部分。附图标记29是在第二分隔板19'形成的软管通孔。这些软管通孔28、28'、29'的直径比对应的软管522、530的直径形成稍微大一些。
所述空气流动空间20的左右长度在所述第一空间22和第二空间24的左右长度的2倍以上。所述空气流动空间20的左右长度以能够确保在所述壳体10的前板15形成的排出口15′-1、15′-2、15′-3的数量的长度来设定。
如图5所示,在所述空气流动空间20设置有热交换装置100,其热交换装置包括与经过所述吸入口11′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构成和通过所述排出口15′-1、15′-2、15′-3排出空气的构成等。
经过所述吸入口11′的位置上设置有过滤器单元300。经过所述过滤器单元300的空气流动在所述空气流动空间20形成的空气流路102。在所述空气流路102设置有热交换器104。所述热交换器104与在空气流路102流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例如,在制冷运转时,热交换器104的工作流体从空气接受热量并传递到室外机后向外部排出。在制热运转时,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104的同时接受热量并传递到居住空间。当然,在制热运转中,可以不使用所述热交换器104而从另行设置的构成接受供热。从室外机传递过来的工作流体通过入口管向所述热交换器104传递,通过了热交换器104的工作流体通过出口管向室外机传递。
在所述热交换器104的下部具有排水盘108。所述排水盘108收集并排出从通过所述热交换器104的空气中冷凝的冷凝水。
为了形成所述空气流路102,所述空气流动空间20具有引导空气流动的结构。首先,具有与所述过滤器单元300面对的入口导向件110。所述入口导向件110位于与所述吸入口11′对应的区域。所述入口导向件110与所述吸入口11′的大部分区域面对。所述入口导向件110形成有引导倾斜面110′,使得通过了靠近壳体10前端的吸入口11′区域的空气顺畅地流向背板13。所述引导倾斜面110′越接近所述背板13越远离所述吸入口11′。
所述入口导向件110的前端向所述背板13延伸,所述入口导向件110的前端以壳体10的前后方向为基准位于所述吸入口11′的2/3左右的位置。这样设定所述入口导向件110的前端的目的是使空气最大限度地传递到壳体10内部的空气流路102的后方。所述入口导向件110的顶面可以设置有所述排水盘108和下面说明的导风部120。
所述空气流路102具有上部导向件112。所述上部导向件112形成空气流路102的天花板。所述上部导向件112从所述背板13延伸到下面说明的导风部120。所述上部导向件112与背板13相交的部分形成为曲面以免发生涡流。优选的是,避免所述背板13与上部导向件112正交。
虽然未图示,但是所述背板13的内面中与空气流路102对应的部分可以形成为曲面。也就是说,所述背板13与所述上部导向件112可以形成为连续的曲面。为此,所述背板13的背面可以形成为向外部伸出。
所述入口导向件110和上部导向件112优选使用绝热性好的材料制成。如果所述入口导向件110和上部导向件112自身不是绝缘性好的材料,有必要在表面上形成绝热性好的材料以防止与周边发生热交换。所述上部导向件112紧贴于所述热交换器104的上端并延伸至所述导风部120。
在所述热交换器104的前方设置有导风部120。图7示出所述导风部120。所述导风部120的内部设置有提供原动力的驱动风扇130、130′、130″,其用于使空气向所述空气流路102内吸入并流动,通过排出口15′-1、15′-2、15′-3向室内空间排出。所述导风部120使通过了所述热交换器104的空气分支流动。本实施例中,空气分为三个路径流动。
所述导风部120使用绝热性好的材料制成。这是为了通过所述热交换器104的同时被热交换的空气保持其状态并传递到室内空间。
所述导风部120的框架由使用绝热性好的材料制成的导风部主体122形成。所述导风部主体122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厚度,在内部形成有多个风扇空间124、124′、124″。在所述风扇空间124、124′、124″是分别设置下面说明的驱动风扇130、130′、130″的部分。所述风扇空间124、124′、124″形成为圆筒形,使得在其内部能够使驱动风扇130、130′、130″旋转。所述风扇空间124、124′、124″中与所述热交换器104面对的一侧都开放而形成流入口126。但是,所述风扇空间124、124′、124″中与排出口15′-1、15′-2、15′-3对应的一侧只有一部分开放。也就是说,在所述风扇空间124、124′、124″中相对靠近上部的位置形成有流出口128。所述流出口128形成在所述前板15中与第一到第三排出口15′-1、15′-2、15′-3对应的位置。所述流出口128的流动截面积小于所述风扇空间124、124′、124″的流动截面积。所述流出口128形成在所述风扇空间124、124′、124″的相对靠近上端的位置。
一方面,在所述第一风扇空间124和第三风扇空间124″的内面一侧分别形成有分支流路129。所述分支流路129是所述第一风扇空间124和第三风扇空间124″的空气流动,并且向下面说明的追加排出部200传递空气的部分。所述分支流路129分别向所述导风部120的两个侧面开放,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空间22和第二空间24连接。
如图8所示,所述风扇空间124、124′、124″分别设置有驱动风扇130、130′、130″。所述驱动风扇130、130′、130″利用各自对应的风扇马达132旋转,从而提供流动空气的原动力。本实施例中一共使用三个驱动风扇130、130′、130″。当然,所述驱动风扇130、130′、130″的数量只要在至少两个以上,多少也没关系。例如,可以使用四个驱动风扇或者五个驱动风扇,其中,在两端的驱动风扇130、130″可以设置成分别也向下面说明的追加排出部200传递空气,整个驱动风扇130、130′、130″可以设置成向壳体10的前方传递空气。将这些驱动风扇130、130′、130″分别称为第一驱动风扇130、第二驱动风扇130′、第三驱动风扇130″。
本实施例中,在与三个驱动风扇130、130′、130″分别对应的位置,即所述第一到第三排出口15′-1、15′-2、15′-3分别设置有叶片141、142、143。在第一排出口15′-1设置有第一叶片141,在第二排出口15′-2设置有第二叶片142,在第三排出口15′-3设置有第三叶片143。这些叶片141、142、143分别被另行设置的驱动源驱动而开闭所述排出口15′-1、15′-2、15′-3并设定空气的排出方向。
所述驱动风扇130、130′、130″可以同时驱动,或者可以选择性地组合而驱动。也就是说,根据空气管理装置的运转模式,可以以多种组合驱动风扇130、130′、130″。
首先,所有驱动风扇130、130′、130″运转,所有叶片141、142、143开放,向壳体10的前方排出已热交换的空气。此时,使用风门闭合所述导风部120的分支流路129,防止从分支流路129向其他部分供给空气。
然后,三个驱动风扇130、130′、130″中仅驱动一个,并开放与其对应的叶片141、142、143,向前方排出已热交换的空气。此时,也利用风门闭合所述导风部120的分支流路129,防止向分支流路129供给空气。
然后,在关闭所有叶片141、142、143的状态下,向下面说明的追加排出部200供给空气。此时,驱动第一驱动风扇130和第三驱动风扇130″,通过所述分支流路129使空气传递到追加排出部200并向室内空间排出。当然,需要开放风门以使空气通过所述分支流路129流动。
一方面,在空气通过所述第一驱动风扇130和第三驱动风扇130″向分支流路129供给的状态下,也驱动所述第二驱动风扇130′,并开放所述第二叶片142,向壳体10的前方排出已热交换的空气。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壳体10的顶面两侧分别具有追加排出部200。所述追加排出部200能够使弹出管从壳体10的顶面上升,将已热交换的空气传递到更远更广的区域。
其次,参照图9说明位于所述第一空间22和第二空间24的空间框架202、202′。所述空间框架202、202′划分并使用所述第一空间22和第二空间24。在此,基于在所述第二空间24设置的空间框架202′进行说明。
所述空间框架202′划分第二空间24为追加排出部200和机械室500提供空间。所述空间框架202′的一侧形成有框架空间203。所述框架空间203成为机械室500。所述框架空间203通过所述第二移动板16′进行开闭。所述第二移动板16′相对所述壳体10向左右移动并开闭所述框架空间203。
相当于所述框架空间203的内面的部分中,紧贴于所述背板13的区域形成有与所述电源通孔26、管道通孔27和软管通孔28、28′对应的通孔。当然,由于没有与所述背板13对应的空间框架202′的墙体,可以使所述背板13形成所述框架空间203的一侧内壁。
在所述框架空间203中紧贴于所述背板13的墙体上,在与所述电源通孔26对应的位置以对应的大小形成有框架电源通孔226。在与所述管道通孔27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框架管道通孔227,与所述软管通孔28、28′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框架软管通孔228、228′。附图标记229是与所述软管通孔29对应的另一个框架软管通孔。
另外,图6中未说明的附图标记204是连接所述导风部120的分支流路129和追加排出部200之间的连接管,205是在所述连接管204内部的连接流路。
在所述壳体10的前板15的下部设置有以抽屉形式出入的过滤器单元300。所述过滤器单元300起到净化对通过所述吸入口11′吸入的居住空间空气的作用。
在所述第一空间22设置有加湿装置400。所述加湿装置400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板16的开放位于与外部连通的第一空间22的空间框架202,从而产生加湿的空气。
在所述第二空间24形成有机械室500。本发明中,所述机械室500形成在空间框架202′的框架空间203和其周边。在所述机械室50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部510。所述控制部510处理与空气管理装置的动作相关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部510的一侧设置有电源线512。所述电源线512连接于居住空间墙面上的插座514并向空气管理装置供电。在图13示出了这样的结构。
在所述机械室500设置有将汇集在所述排水盘108的冷凝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泵520。为了从所述排水泵520延伸至所述背面空间13′,排水软管522被延伸。
另外,具有贯通所述机械室500的供给软管530。所述供给软管530,例如:向所述空气流路102供给氧气,使其与热交换的空气一同向居住空间排出。所述供给软管530通过所述空气流路102、机械室500、背面空间13′向室外机侧延伸。
以下,详细地说明具有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空气管理装置的动作。
本发明的空气管理装置设置在居住空间的地面上,壳体10的背面即背板13不直接与居住空间的墙面接触。更正确地,构成壳体10的底板11的后端、两侧的侧板12的后端、顶板14的后端与居住空间的墙面接触。这是因为,所述背板13没有与所述底板11、侧板12和顶板14的后端结合,而从这些后端部分向前端移动规定距离的位置与底板11、侧板12、顶板14结合。
基于这样的构成形成所述背面空间13′。由于所述壳体10的背面紧贴于居住空间的墙面,所以从外部无法看到所述背面空间13′。也就是说,所述底板11、侧板12和顶板14的后端紧贴于居住空间的墙面,因此可以防止在所述壳体10的背面形成的背面空间13′露出外部。
为了向本发明的空气管理装置供电,开放所述第二移动板16′将在所述机械室500的控制部510的电源线512与墙面的插座514连接。
所述电源线512通过在构成所述机械室500的空间框架202′的后面形成的框架电源通孔226和在壳体10的背板13形成的电源通孔26,向所述背面空间13′拉出,并连接于通过所述背面空间13′能看到的墙面的插座514。
如上所述,由于所述插座514位于所述背面空间13′不会露出外部,所以,连接于所述插座514的电源线512不会露出壳体10的外部。参照,如果所述插座514的位置在所述框架电源通孔226和电源通孔26的位置偏离某种程度时,向左右方向移动壳体10进行电源线512和插座514的连接。
另外,虽然未图示,除所述第二空间24之外,在所述第一空间22的背面和在其的空间框架202也可以形成电源通孔26和所述框架电源通孔226,进行在插座514连接电源线512的动作。此时,所述电源线512可以拉长所述机械室500的长度从而使用。
所述背面空间13′位于壳体10和墙面之间起到多种作用。为了通过所述排水软管522向室外机侧传递冷凝水,作为排水软管522延伸至所述墙面上形成的孔位置的空间使用所述背面空间13′。在所述背面空间13′还设置有应与室外机侧连接的入口管、出口管、供给软管530等,使这些向特定的位置延伸的同时,防止露出于壳体10的外部。
在所述背面空间13′还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空间22和第二空间24之间的各种部件。例如,将在第一空间22的加湿装置400产生的加湿空气向第二空间22的连接管204传递的加湿连接管400′(参照图3)可以位于所述背面空间13′。
以下说明,如上所述壳体10安装有支腿18之后设置在居住空间的地面的状态下,使背面的底板11、侧板12、顶板14的后端紧贴于墙面之后空气管理装置动作的过程。
参照图10说明居住空间的空气通过所述热交换器104的同时进行热交换的过程。通过驱动所述驱动风扇130、130′、130″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驱动风扇,来经由所述吸入口11′吸入室内空气。室内空气向室内地面和所述壳体10的底板11之间的空间移动,并且,通过所述吸入口11′向壳体10的空气流路102流动。
在此过程中,空气通过所述过滤器单元300的同时,去除空气中的灰尘和异物以及异味等。通过了所述过滤器单元300的空气,沿着所述空气流路102流动之后通过所述热交换器104。从所述吸入口11′吸入的空气利用所述入口导向件110来实现向所述空气流路102中相对靠近后端的位置的流动。由于所述入口导向件110的引导倾斜面110′向所述背板13向上倾斜,因此,通过了所述过滤器单元300的空气主要向背板13引导。这是因为所述引导倾斜面110′和过滤器单元300之间的空间越靠近所述背板13变得越宽。
向空气流路102中位于所述背板13附近的后端流动的空气,通过所述驱动风扇130、130′、130″的运转流过所述热交换器104之后,进入设置有正在驱动的驱动风扇130、130′、130″的导风部120的风扇空间124、124′、124″。
此时,所述上部导向件112引导在空气流路102流动的空气,向所述热交换器104传递。尤其,所述上部导向件112防止空气越过所述热交换器104的上部流动,由此使在空气流路102流动的所有空气通过热交换器104。
通过了所述热交换器104的空气在各个驱动风扇130,130′,130″的驱动下进入特定的风扇空间124、124′、124″而流动路径被分支。空气从所述风扇空间124、124′、124″的所述流出口128流出后,向对应的排出口15′-1、15′-2、15′-3流动。如果相应的排出口15′-1、15′-2、15′-3的叶片141、142、143以规定的角度开放,空气被叶片141、142、143引导而向室内空间排出。
本发明中,空气通过所述驱动风扇130、130′、130″的动作,从所述排出口15′-1、15′-2、15′-3排出。此时,根据特定驱动风扇是否驱动,来能够独立设定通过所述排出口15′-1、15′-2、15′-3的空气的排出。
例如,可以仅驱动所述第一驱动风扇130,开放第一叶片141,仅通过第一排出口15′-1排出热交换的空气。或者,可以仅驱动第二驱动风扇130′,开放第二叶片142,仅通过第二排出口15′-2排出热交换的空气。或者,可以仅驱动第三驱动风扇130″,开放第三叶片143,仅通过第三排出口15′-3排出热交换的空气。
当然,可以至少组合两个以上的所述驱动风扇130、130′、130″驱动。此时,通过使分别与驱动的驱动风扇130、130′、130″对应的叶片141、142、143运转而排出空气。
一方面,通过使所述叶片141、142、143的旋转角度不同,来可以独立地控制从所述排出口15′-1、15′-2、15′-3排出的空气传递的距离。这样,根据所述驱动风扇130、130′、130″是否运转和所述叶片141、142、143的旋转角度,可以对所述壳体10的前方区域进行多种空气管理。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叶片141、142、143上下方向的角度来控制空气的排出,但从正面看每个排出口15′-1、15′-2、15′-3时,可以额外设置调节翼来向左右方向排出空气。
在图11中,作为示例示出了驱动所有驱动风扇130、130′、130″的同时,使所有的所述叶片141、142、143运转而全部开放三个排出口15′-1、15′-2、15′-3,由此向室内空间排出空气。此时,空气通过在所述导风部120形成的分支流路129向弹出管234流出是,通过关闭所述风门206来防止空气向连接管204流动。因此,由第一驱动风扇130和第三驱动风扇130″形成的气流不会向所述分支流路129流动,分别通过对应的流出口128向第一排出口15′-1或第三排出口15′-3流动。
另外,说明通过所述追加排出部200排出空气的过程。相比已热交换的空气通过所述排出口15′-1、15′-2、15′-3传递到室内空间,所述追加排出部200使已热交换的空气传递得相对更远。这是因为追加排出部200向所述壳体10的上部凸出并旋转,与此同时,向理想的位置传递空气。因此,可以向更远且更广的区域传递空气。例如,在客厅使用本发明的空气管理装置,从所述追加排出部200流出的空气可以传递到相邻的厨房。
如图12所示,空气从所述追加排出部200排出。为了使空气通过所述追加排出部200向室内空间排出,应当通过所述分支流路219向追加排出部200供给空气。为此,应当所述风门开放所述分支流路219,使所述分支流路219和连接管204互相连通。
并且,所述第一驱动风扇130和第三驱动风扇130″中至少一个运转。也就是说,通过两侧的追加排出部200排出已热交换的空气,但也可以只通过一个追加排出部200排出空气。如图12所示,两侧的追加排出部200向壳体10的上部凸出并排出空气。当然,图12也示出了第二排出口15′-2的第二叶片142运转而在第二驱动风扇130′的驱动下排出空气。但是,所述第二叶片142也与第一叶片141或者第三叶片143同样被闭合,两侧追加排出部200中的至少一个以上被驱动来可以排出空气。
如图12所示,追加排出部200可以向箭头A方向升降,向箭头B方向旋转。也就是说,使所述追加排出部200上升而凸出,上升后进行旋转,使所述追加排出部200朝向理想的方向。
在以上,说明了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所有构成要素结合成一个整体或者通过结合而进行运转的情况,但本发明不一定限制于这些实施例。也就是说,只要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所有构成要素也可以有选择地结合为一个以上来进行运转。此外,在上面记载的“包括”、“构成”或者“具有”等术语,如果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意味着相应构成要素包括在其中,应解释为不排除其他构成要素而是进一步包括其他构成要素。如果没有其他的定义,包括技术性或者科学性术语的所有术语与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的具有普通知识的人的通常理解具有相同的含义。应解释为通常使用的术语与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一样,与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只要在本发明中没有明确定义,不应解释为理想化或者过度形式化的含义。
以上的说明只是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多样的修改和变形。因此,在本发明中公开的实施例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不被这些实施例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根据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在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都应被解释为落在本发明权利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气管理装置,其中,包括:
沿着一方向延长的壳体,所述壳体安置在居住空间的地面,背面与居住空间的墙面面对设置,在内部设置有用于热交换的部件;以及
背面空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后端,在所述壳体与居住空间的墙面之间提供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背面空间由构成所述壳体的顶面的顶板、构成侧面的侧板、构成底面的底板和构成所述壳体的背面的背板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的背板在所述顶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的后端向前端分离规定距离的位置,与所述顶板、所述侧板和所述底板结合形成所述背面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居住空间的空气和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空气流动空间,与所述空气流动空间隔开形成有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任一空间形成有机械室,在所述机械室设置有对所述空气管理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背板形成有多个通孔,用于连通所述任一空间和所述背面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通孔是电源线穿过的电源通孔、软管穿过的软管通孔、工作流体管穿过的管通孔中的至少任一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开闭所述任一空间的移动面板开放时,所述电源通孔露出于外部。
9.一种空气管理装置,其中,包括:
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家具的外观,由底板、两侧的侧板、背板、前板和顶板形成为六面体形状;以及
背面空间,所述背板在从所述底板、所述侧板、所述顶板的后端向前端分离的位置,与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和所述顶板结合而形成,与安置有所述壳体的居住空间的墙面面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所述背板的一侧形成有电源通孔,所述电源通孔使所述壳体内部和所述背面空间连通,由此在所述居住空间的墙面设置的插座与电源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管理装置,其中,
在开放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的第一移动板或者第二移
动板时,所述电源通孔露出于外部。
CN202010351366.9A 2019-12-10 2020-04-28 空气管理装置 Pending CN1129446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63425 2019-12-10
KR1020190163425A KR20210073007A (ko) 2019-12-10 2019-12-10 공기관리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4653A true CN112944653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34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1366.9A Pending CN112944653A (zh) 2019-12-10 2020-04-28 空气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10073007A (zh)
CN (1) CN11294465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38555A (ko) 2007-10-16 2009-04-21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토출풍향 제어장치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73007A (ko)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85066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US11566796B2 (en) Air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KR20170061137A (ko) 스탠드형 에어컨
CN108413500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KR20170129484A (ko) 욕실 환기팬을 이용한 환기시스템
CN101839525A (zh) 一种兼有移动空调功能的除湿机
EP3835670A1 (en) Air management apparatus or device
CN107327909B (zh) 一种新风、净化一体机
CN205425287U (zh) 新风机
CN112944653A (zh) 空气管理装置
KR20200111061A (ko) 모듈공조기, 및 공조시스템
EP3835669A1 (en) Air management apparatus or device
KR20210105544A (ko) 공기관리장치
KR20210073015A (ko) 공기관리장치
KR20210073017A (ko) 공기관리장치
KR100743300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KR20210073009A (ko) 공기관리장치
CN211822748U (zh) 风管式空调
CN215260237U (zh) 厨房空调系统
CN215675717U (zh) 风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厨房空调系统
CN221005264U (zh) 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
EP4368910A2 (en) Air management apparatus or device
EP3835672B1 (en) Air management apparatus or device
EP3835675A1 (en) Air management apparatus or device
CN201129803Y (zh)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