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1996A - 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41996A
CN112941996A CN202110150465.5A CN202110150465A CN112941996A CN 112941996 A CN112941996 A CN 112941996A CN 202110150465 A CN202110150465 A CN 202110150465A CN 112941996 A CN112941996 A CN 112941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groups
steel pipes
plates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504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41996B (zh
Inventor
林镇波
林记龙
刘俊杰
陈晓璇
蔡昭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ao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ao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ao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ao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504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419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41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1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41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41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02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street systems, cross-sections ; Design for noise abatement, e.g. sunken roa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1Kerbs or like edging members, e.g. flush kerbs, shoulder retaining means ; Joint members, connecting or load-transfer means specially for kerb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5/00Safety arrangements for slowing, redirecting or stopping errant vehicles, e.g. guard posts or bollards;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damage to roadside structures due to vehicular impact
    • E01F15/02Continuous barriers extending along roads or between traffic lan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及施工方法,包括架设在堤口位置上的支撑结构及若干组支撑板,支撑结构包括若干组钢管,各组钢管竖直插接在堤口位置,各组钢管的上端面共面设置;支撑板为钢筋混凝土材质或钢板结构,支撑板的下端面凹设有若干组插孔,各组钢管的上端部与各组插孔插接配合;支撑板的一侧端面凸设有凸块,相邻的另一组支撑板的一侧端面上凹设有与凸块形状配合的壁槽,相邻两组支撑板通过将凸块插接入壁槽内部实现拼装固定;各组一体拼装的支撑板的两侧均架设有若干组沿道路延伸的护栏。本申请能够对发生冲毁的市政道路进行迅速的抢险救助,使运输救灾物资的车辆及过往行人能够顺利、安全的通过堤口位置,整体的安全性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道路抢险救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洪涝灾害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当今世界,洪涝灾害的损失占各类灾害损失的40%,并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洪涝灾害都对世界各国的也日益严重。我国近年来洪涝灾害的发生情况来看,山洪灾害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我国山洪灾害的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强降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在雨季时节多发,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是呈多发态势。
在发生洪涝灾害时,伴随洪涝灾害的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也极易发生,造成当地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坏及环境资源破坏等。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铺设的市政道路多环绕山体不断盘旋,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土块、岩块或者斜坡上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不断沿滑动面发生整体的滑动,山区沟谷中暴雨汇集形成洪水、夹带大量泥沙石块形成泥石流,滑坡及泥石流顺地势运动,其对于市政道路不断冲刷,危害极为广泛及严重。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随着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对道路的巨大冲击作用,铺设的市政道路易被冲毁而形成堤口,冲毁的道路造成路经此处的车辆发生拥堵,对于部分运输救急物资的车辆,滞留在事故现场的车辆造成救灾物资难以及时运抵,现有的处理方式多借助装载机及挖掘机等设备,直接将石块倾倒在道路冲毁的位置上,由于市政道路决堤的堤口位置多持续流动有奔涌的洪水,故倾倒的石块易随着洪水不断被冲走,进而致使道路的应急抢险施工过程存在难度大,易被再次冲垮等困难,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对发生冲毁的市政道路进行迅速的抢险救助,使运输救灾物资的车辆及过往行人能够顺利、安全的通过堤口位置,本申请提供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及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及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包括架设在堤口位置上的支撑结构及若干组预制的支撑板,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组钢管,各组所述钢管竖直插接在堤口位置,各组所述钢管的上端面共面设置;所述支撑板为钢筋混凝土材质或钢板结构,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凹设有若干组插孔,各组所述钢管的上端部与各组所述插孔插接配合;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端面凸设有凸块,相邻的另一组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端面上凹设有与所述凸块形状配合的壁槽,相邻两组所述支撑板通过将所述凸块插接入所述壁槽内部实现拼装固定;各组一体拼装的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均架设有若干组沿道路延伸的护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市政道路的应急抢险过程中,需要对发生决堤的堤口位置进行市政道路的快速复建,在市政道路的复建过程中,在发生决堤的堤口位置架设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若干组竖直设置的钢管,各组钢管为预制件,将各组预制的钢管运输至堤口的位置上,借助打桩机将各组钢管进行夹持并不断靠近堤口的位置,将各组钢管进行锤击,使各组钢管不断竖直插接在堤口的位置上,各组钢管的上端面共面,使各组钢管形成支撑面;之后将各组支撑板再次进行吊装,支撑板水平设置,支撑板的下端面凹设有若干组插孔,当支撑板水平铺设在各组钢管的上端部时,此时钢管的上端部分别插接入各组插孔内部,使插孔形成对各组钢管的限位作用,各组钢管形成对支撑板的支撑,使支撑板能够水平架设在堤口的位置上,支撑板的上端面与市政道路的路面共面,进而实现了各组支撑板在堤口位置的铺设,使各组支撑板构成堤口位置的路面结构;相邻两组支撑板上的凸块插接入相邻支撑板上的壁槽内部,相邻两组支撑板拼接固定,使相邻两组支撑板在拼接的边沿位置实现共面,进而使该种应急铺设的市政道路能够保证平整;支撑板的两侧架设有护栏,护栏对该种应急铺设的道路两侧进行隔离,使道路的两侧形成防护车辆及行人落入两侧的屏障,护栏的设置使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堤口的位置进行应急道路的施工,各组钢管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使各组支撑板将堤口两侧的道路进行连接,同时在凸块与壁槽的配合下,各组支撑板实现一体拼接成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对发生冲毁的市政道路进行迅速的抢险救助,使运输救灾物资的车辆及过往行人能够顺利、安全的通过堤口位置,整体的安全性较高。
优选的,所述堤口两侧的道路上开挖有深度尺寸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尺寸相同的基坑,靠近两侧道路的各组所述支撑板铺设在所述基坑位置上,所述支撑板上端面在靠近所述基坑一侧贯通开设有若干组通孔,各组所述通孔内部插接有地脚螺栓,各组所述地脚螺栓的下端部与所述基坑位置的路基插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堤口两侧的道路上开挖有基坑,当进行各组支撑板在各组钢管上端部的铺设时,靠近两侧道路的支撑板的端部铺设在基坑内部,基坑的设置使支撑板与堤口两侧的道路实现共面,降低了车辆及行人驶入支撑板上时颠簸感;支撑板端部的通孔内部插接有与基坑坑底的路基固定连接的地脚螺栓,地脚螺栓插接入路基内部,地脚螺栓的设置使支撑板的端部与堤口两侧的道路实现固定连接,上述设置不仅提升了该种应急道路与原有道路的平整度,同时使其与原有道路的连接强度提升,使该种应急道路的承重能力提升。
优选的,所述凸块的上端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组第一圆孔,所述支撑板上端面在所述壁槽的一侧边沿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与所述壁槽连通的第二圆孔;所述凸块插接入所述壁槽时,各组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二圆孔连通且正对设置,各组所述第二圆孔)内部插接有贯穿所述第一圆孔(的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所述紧固螺栓的下端部凸出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并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插接入壁槽内部,使相邻两组支撑板之间实现连接,凸块上贯通开设的第一圆孔与相邻支撑板上的第二圆孔正对设置,第一圆孔及第二圆孔内部共同插接的紧固螺栓实现了凸块在壁槽内部的固定,避免了凸块从壁槽内部滑出;紧固螺栓的长度大于支撑板的厚度,紧固螺栓的下端部拧紧有紧固螺母,紧固螺母与支撑板的下端面抵紧,使紧固螺栓稳定地插接在第一圆孔及第二圆孔内部,进而使相邻两组支撑板的一体性进一步提升,相邻两组支撑板的拼合强度进一步提升。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所在平面水平设置的平板,各组所述钢管的外周面上一体固定有限位环,各组所述限位环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平板的上端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限位口,各组所述限位口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平板,各组所述限位口与各组所述钢管正对设置,各组所述钢管与所述限位口插接配合,所述平板的下端面与各组所述限位环的上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结构中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平板,当完成各组钢管的竖直架设后,将平板进行安装,各组钢管的外周面上固定有限位环,各组限位环位于同一竖直高度上;平板贯通开设有若干组限位口,进行平板的安装时,各组钢管与平板上的各组限位口插接配合,支撑板的下端面与各组限位环抵接,各组限位环起到对平板的支撑作用,平板的设置使各组钢管能够保持竖直状态,当堤口的水流较为湍急时,平板对各组独立分布的钢管起到连接作用,使各组钢管的稳定性提升,进而使各组钢管对支撑板的支撑得到保障。
优选的,相邻两组所述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边沿的水平两端均扣接有槽钢,所述槽钢的槽口宽度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相同,所述槽钢共同扣接在相邻两组所述支撑板的边沿上,所述槽钢插接有贯穿所述支撑板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下端部凸出所述槽钢下端部的一侧翼板并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钢管对支撑板进行支撑,对于较为宽的堤口,需要进行多组支撑板的铺设,各组钢管对支撑板进行支撑,对于相邻两组支撑板的连接处,各组槽钢扣接在相邻两组支撑板的相互靠近的位置上,槽钢的槽口宽度与支撑板的厚度相同,进而使一组槽钢形成对相邻两组支撑板的卡接,槽钢的设置避免了相邻两组支撑板在边沿位置的错位,第一螺栓插接在槽钢上并贯穿支撑板,第一螺母与槽钢的下端部翼板抵紧,上述设置实现了槽钢与相邻两组支撑板的固定连接,使相邻两组支撑板之间的一体性提升,使该种应急道路的承重能力提升。
优选的,所述护栏的下端部边框固定有两组水平设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槽钢的上端面抵接,各组所述第一螺栓贯穿所述定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栏架设在各组支撑板的两侧,各组护栏下端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定位板,定位板位于槽钢的上端面,第一螺栓贯穿定位板,定位板的设置使护栏与槽钢实现一体连接,进而使护栏的结构刚度提升。
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的头部呈外六角结构,所述第一圆孔的入口位置为外六角状结构,所述紧固螺栓的头部沉入所述第一圆孔的入口位置;所述地脚螺栓及所述紧固螺栓两者的头部的上端面均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共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紧固螺栓插接入第一圆孔内部,第一圆孔的内六角状结构与紧固螺栓的头部形状配合,当进行紧固螺栓的安装时,上述设置使第一圆孔起到对紧固螺栓的限位作用,当转动紧固螺母时,紧固螺栓卡接在第一圆孔内部,进而避免了紧固螺栓的转动,便于安装人员对紧固螺母的拧紧;地脚螺栓与紧固螺栓的头部的上端面均与支撑板的上端面共面,进而使支撑板在各组地脚螺栓及紧固螺栓的位置保持平整,避免了车辆及行人行走在应急道路上的颠簸感。
优选的,在完成各组平板与各组钢管的安装前,向所述堤口位置进行抛落石块,抛落的石块散落在各组所述钢管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钢管竖直架设堤口位置上,堤口的位置进行抛石,抛落的石块散落在各组钢管之间,石块对钢管之间的位置进行填充,各组石块的设置形成对各组钢管的抵紧、支撑,使堤口位置的各组钢管的位置稳定性提升。
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a.将各组预制的钢管、支撑板及护栏向堤口的位置进行运输,并向堤口的位置调集打桩机及吊装设备;
b.驾驶打桩机将各组钢管在堤口的位置进行打桩,控制各组钢管的打桩深度,保持各组钢管的上端面共面设置;完成各组钢管的打桩固定后,进行抛石作业,石块散落在各组钢管之间;借助吊装设备将各组平板进行吊装,使各组钢管与平板上的各组限位口插接配合,平板的下端面与各组限位环抵接;
c.进行各组支撑板的安装,在道路的一侧开挖基坑;支撑板的安装从靠近吊装设备的一侧开设铺设;吊装设备栓结住支撑板,缓慢移动支撑板,使支撑板下端面的各组插孔与各组钢管的上端面正对设置,将支撑板缓慢下降,使各组钢管插接入各组插孔内部,同时支撑板与基坑贴合,向各组通孔内部插接地脚螺栓,实现支撑板与道路的固定连接;
d.完成第一组支撑板的铺设后,驾驶打桩机并行驶至第一组支撑板上,再进行各组钢管的打桩作业,各组钢管竖直固定在堤口位置后,将打桩机退出第一组支撑板并驾驶吊装设备,吊装设备行驶至第一组支撑板上,进行第二组平板的安装,各组钢管与第二组平板上的限位口插接,第二组平板的下端面与各组限位环抵接,第二组平板与第一组平板抵接;
e.进行第二组支撑板的安装,堤口另一侧的道路进行基坑的开挖;借助吊装设备起吊第二组支撑板,先保证第二组支撑板上的凸块与第一组支撑板上的壁槽正对,第二组支撑板在吊装时,先保证凸块与壁槽插接配合,之后缓慢降落第二组支撑板的另一侧,使各组钢管上端部与第二组支撑板下端面的各组插孔插接配合;
f.凸块插接入壁槽内部,各组第一圆孔与各组第二圆孔正对,进行紧固螺栓的安装,将紧固螺栓插接入各组第一圆孔及第二圆孔内部,安装人员再借助绳索进入支撑板下端面的平板上,进行各组紧固螺母的安装;实现相邻两组支撑板的一体连接;
g.参照b-f的步骤完成对各组支撑板的铺设,最后一组支撑板与抵扣另一侧的基坑卡接固定;进行各组槽钢及护栏的安装,将槽钢扣接在两组支撑板的边沿位置,第一螺栓插入护栏的定位板及各组槽钢,支撑板借助开孔机进行开孔,第一螺栓进一步贯穿支撑板并拧紧第一螺栓,完成对槽钢及护栏的安装,实现对该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的全部施工过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过程实现了对该种应急道路施工过程,各组平板、支撑板及钢管均为预制件,当发生道路冲毁时,将各组平板、钢管及支撑板向堤口的位置运输,并进行打桩机及吊装设备等工程设备的调集,打桩机将各组钢管向堤口的位置进行打桩作业,使各组钢管竖直插接在堤口的位置;向各组钢管之间进行抛石,抛落的石块与各组钢管抵紧,形成对钢管的支撑,再将各组支撑板铺设在各组钢管的上端部,钢管与支撑板下端面的各组插孔插接配合,相邻两组支撑板在凸块与壁槽的插接配合下,实现了相邻两组支撑板的一体连接;同时靠近堤口两侧路面的支撑板的边沿与基坑卡接并借助地脚螺栓进行固定,使支撑板与两组道路实现连接;槽钢扣接在相邻两组支撑板的边沿位置上,第一螺栓贯穿护栏的定位板及支撑板后拧紧第一螺母,上述设置实现了护栏与槽钢的一体连接,使护栏的结构强度提升,护栏实现对道路两侧的安全隔离。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堤口的位置进行应急道路的施工,各组钢管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使各组支撑板将堤口两侧的道路进行连接,同时在凸块与壁槽的配合下,第一圆孔及第二圆孔内部共同插接的紧固螺栓实现了凸块在壁槽内部的固定,避免了凸块从壁槽内部滑出,各组支撑板实现一体拼接成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对发生冲毁的市政道路进行迅速的抢险救助,使运输救灾物资的车辆及过往行人能够顺利、安全的通过堤口位置,整体的安全性较高;
2.各组钢管的外周面上固定有限位环,各组限位环位于同一竖直高度上;平板贯通开设有若干组限位口,进行平板的安装时,各组钢管与平板上的各组限位口插接配合,支撑板的下端面与各组限位环抵接,各组限位环起到对平板的支撑作用,平板的设置使各组钢管能够保持竖直状态,当堤口的水流较为湍急时,平板对各组独立分布的钢管起到连接作用,使各组钢管的稳定性提升,进而使各组钢管对支撑板的支撑得到保障;堤口的位置进行抛石,抛落的石块散落在各组钢管之间,石块对钢管之间的位置进行填充,各组石块的设置形成对各组钢管的抵紧、支撑,使堤口位置的各组钢管的位置稳定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及支撑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堤口一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D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E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堤口;2、支撑结构;21、钢管;211、限位环;22、平板;221、限位口;3、支撑板;31、插孔;32、凸块;321、第一圆孔;322、第二圆孔;323、紧固螺栓;324、紧固螺母;33、壁槽;34、通孔;341、地脚螺栓;35、槽钢;351、第一螺栓;352、第一螺母;4、护栏;41、定位板;5、道路;51、基坑;52、路沿;6、石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参照图1,山区铺设有市政道路5,由于山区的道路5多紧邻山体或河道等建设,当发生集中的降雨时,易发生地质灾害,例如山洪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道路5易被洪水冲毁,使道路5出现堤口1;洪水不断从堤口1的位置流下,堤口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道路5的方向。
在堤口1的位置进行该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5的施工,以使堤口1两侧的道路5实现连通,进而使堤口1两侧道路5上滞留的车辆及行人能够顺利通过堤口1的位置。该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5包括架设在堤口1位置上的支撑结构2及若干组预制的支撑板3,支撑结构2包括若干组钢管21及平板22,各组钢管21竖直插接在堤口1位置,各组钢管21的上端面共面设置;由于堤口1位置的深度不同,堤口1在远离两侧道路5的中间位置相对于两侧更深,故插接在堤口1中间位置上的各组钢管21的长度较长,此处插接在中间位置的各组钢管21的长度大于其他钢管21长度值为1米,通过控制打桩机的锤击次数及力度,使各组钢管2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支撑板3为钢板结构,杆子上端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限位口221,限位口221呈圆形,限位口221的口径与钢管21的管径相同;各组限位口221的轴线垂直于平板22的所在平面。各组钢管21与相对应位置上的限位口221插接配合。
支撑板3为钢筋混凝土材质或钢板结构,各组支撑板3铺设在各组钢管21的竖直上端,支撑板3的宽度与道路5的宽度相同,靠近堤口1两侧道路5的两组支撑板3分别与道路5抵接,各组支撑板3沿道路5的延伸方向两两一体拼接成型。
参照图2及图3,堤口1两侧的道路5上均开挖有朝向堤口1的基坑51,基坑51的深度与支撑板3的厚度相同,基坑51的坑底水平设置;靠近堤口1两侧道路5的支撑板3的端部与基坑51卡接配合,支撑板3的上端面与道路5的路面共面。靠近两侧道路5的轮组支撑板3的边沿上贯通开设有通孔34,通孔34的入口呈阶梯状,通孔34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板3的所在平面,通孔34内部插接有地脚螺栓341,地脚螺栓341的下端部插接入基坑51位置的路基内部,地脚螺栓341的头部呈外圆内六角结构,头部沉入通孔34上端部的阶梯段内部,地脚螺栓341的上端面与支撑板3的上端面共面。
参照图2及图4,支撑板3的下端面凹设有若干组插孔31,各组插孔31的深度小于支撑板3的厚度,各组插孔31呈圆形,插孔31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板3的所在平面,各组插孔31的孔径与钢管21的外径相同。各组钢管21的上端面与各组插孔31插接配合。
参照图2及图5,各组支撑板3一体拼接成型,两组相邻设置的支撑板3的相互靠近端面抵紧。支撑板3的一侧端面凸设有凸块32,凸块32的所在平面平行于支撑板3的所在平面,凸块32呈长方体,凸块32的上端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组等间距分布的第一圆孔321,各组第一圆孔321的轴线垂直于凸块32的所在平面。另一组相邻设置的支撑板3的一侧端面上凹设有与凸块32形状配合的壁槽33,相邻两组支撑板3通过将凸块32插接入壁槽33内部实现拼装,支撑板3的上端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组与壁槽33连通的第二圆孔322,各组第二圆孔322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各组第二圆孔322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板3的所在平面,当凸块32插接入壁槽33内部时,各组第二圆孔322与第一圆孔321正对且连通,第二圆孔322内部插接有贯穿第一圆孔321的紧固螺栓323,紧固螺栓323上端部的头部呈外六角结构,各组第二圆孔322的入口呈阶梯状,第二圆孔322的阶梯段与紧固螺栓323的头部形状配合;紧固螺栓323的长度大于支撑板3的厚度,紧固螺栓323的下端部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324,紧固螺母324与支撑板3的下端面抵紧。
参照图6及图7,相邻两组支撑板3的相互靠近的一侧端面的两端均扣接有槽钢35,槽钢35的槽口朝向两组支撑板3的一侧,槽钢35的槽口宽度与支撑板3的厚度相同,相邻两组支撑板3拼接成型,槽钢35对相邻两组支撑板3进行连接,相邻两组支撑板3的拼接缝与槽钢35槽口延伸方向的中垂面共面。
各组支撑板3的两侧架设有竖直设置的护栏4,堤口1两侧的道路5上均其砌筑有分列道路5两侧的路沿52,各组护栏4与路沿52的竖直端面抵接。护栏4为钢结构件,护栏4呈长方体的框体,护栏4下端部的两侧端面上凸设有一体固定的定位板41,定位板41的下端面与槽钢35的上端面贴合,护栏4上的两组定位板41正对设置;定位板41、槽钢35及支撑板3均开孔设置,定位板41上插接有贯穿槽钢35及支撑板3的第一螺栓351,第一螺栓351的头部与定位板41的上端面抵紧,第一螺栓351的下端部凸出槽钢35的下端部一侧翼板并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352(参照图6)。相邻两组护栏4的竖直边框相互抵接;靠近道路5的各组护栏4的竖直边框与路沿52的竖直端面抵紧。
参照图6及图8,平板22与各组钢管21配合安装,各组钢管21插接入平板22上的各组限位口221内部,各组钢管21的外周面上均套接固定有限位环211,限位环211为圆环,各组钢管21上的限位环211距离钢管21上端部的轴向距离均相同平板22的下端面与各组限位环211的上端面抵紧,使平板22在各组限位环211的支撑下实现与各组钢管21的固定连接。
堤口1位置进行抛石作业,当完成各组钢管21的打桩作业后,站立在堤口1两侧的道路5上向堤口1位置抛落各组尺寸大小的石块6,石块6不断对各组钢管21之间的空间进行填充,石块6使各组钢管21的稳定性提升。
各组一体拼装的支撑板3在道路5的两侧均架设有若干组独立设置的护栏4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
a.将各组预制的钢管21、支撑板3及护栏4向堤口1的位置进行运输,并向堤口1的位置调集打桩机及吊装设备;
b.驾驶打桩机将各组钢管21在堤口1的位置进行打桩,控制各组钢管21的打桩深度,保持各组钢管21的上端面共面设置;完成各组钢管21的打桩固定后,进行抛石作业,石块6散落在各组钢管21之间;借助吊装设备将各组平板22进行吊装,使各组钢管21与平板22上的各组限位口221插接配合,平板22的下端面与各组限位环211抵接;
c.进行各组支撑板3的安装,在道路5的一侧开挖基坑51;支撑板3的安装从靠近吊装设备的一侧开设铺设;吊装设备栓结住支撑板3,缓慢移动支撑板3,使支撑板3下端面的各组插孔31与各组钢管21的上端面正对设置,将支撑板3缓慢下降,使各组钢管21插接入各组插孔31内部,同时支撑板3与基坑51贴合,向各组通孔34内部插接地脚螺栓341,实现支撑板3与道路5的固定连接;
d.完成第一组支撑板3的铺设后,驾驶打桩机并行驶至第一组支撑板3上,再进行各组钢管21的打桩作业,各组钢管21竖直固定在堤口1位置后,将打桩机退出第一组支撑板3并驾驶吊装设备,吊装设备行驶至第一组支撑板3上,进行第二组平板22的安装,各组钢管21与第二组平板22上的限位口221插接,第二组平板22的下端面与各组限位环211抵接,第二组平板22与第一组平板22抵接;
e.进行第二组支撑板3的安装,堤口1另一侧的道路5进行基坑51的开挖;借助吊装设备起吊第二组支撑板3,先保证第二组支撑板3上的凸块32与第一组支撑板3上的壁槽33正对,第二组支撑板3在吊装时,先保证凸块32与壁槽33插接配合,之后缓慢降落第二组支撑板3的另一侧,使各组钢管21上端部与第二组支撑板3下端面的各组插孔31插接配合;
f.凸块32插接入壁槽33内部,各组第一圆孔321与各组第二圆孔322正对,进行紧固螺栓323的安装,将紧固螺栓323插接入各组第一圆孔321及第二圆孔322内部,安装人员再借助绳索进入支撑板3下端面的平板22上,进行各组紧固螺母324的安装;实现相邻两组支撑板3的一体连接;
g.参照上述b-f的步骤完成对各组支撑板3的铺设,最后一组支撑板3与抵扣另一侧的基坑51卡接固定;进行各组槽钢35及护栏4的安装,将槽钢35扣接在两组支撑板3的边沿位置,第一螺栓351插入护栏4的定位板41及各组槽钢35,支撑板3借助开孔机进行开孔,第一螺栓351进一步贯穿支撑板3并拧紧第一螺栓351,完成对槽钢35及护栏4的安装,实现对该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5的全部施工过程。
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堤口1的位置进行应急道路5的施工,各组钢管21对支撑板3进行支撑,使各组支撑板3将堤口1两侧的道路5进行连接,同时在凸块32与壁槽33的配合下,第一圆孔321及第二圆孔322内部共同插接的紧固螺栓323实现了凸块32在壁槽33内部的固定,避免了凸块32从壁槽33内部滑出,各组支撑板3实现一体拼接成型,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对发生冲毁的市政道路5进行迅速的抢险救助,使运输救灾物资的车辆及过往行人能够顺利、安全的通过堤口1位置,整体的安全性较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包括架设在堤口(1)位置上的支撑结构(2)及若干组预制的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若干组钢管(21),各组所述钢管(21)竖直插接在堤口(1)位置,各组所述钢管(21)的上端面共面设置;所述支撑板(3)为钢筋混凝土材质或钢板结构,所述支撑板(3)的下端面凹设有若干组插孔(31),各组所述钢管(21)的上端部与各组所述插孔(31)插接配合;所述支撑板(3)的一侧端面凸设有凸块(32),相邻的另一组所述支撑板(3)的一侧端面上凹设有与所述凸块(32)形状配合的壁槽(33),相邻两组所述支撑板(3)通过将所述凸块(32)插接入所述壁槽(33)内部实现拼装固定;各组一体拼装的所述支撑板(3)的两侧均架设有若干组沿道路(5)延伸的护栏(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口(1)两侧的道路(5)上开挖有深度尺寸与所述支撑板(3)的厚度尺寸相同的基坑(51),靠近两侧道路(5)的各组所述支撑板(3)铺设在所述基坑(51)位置上,所述支撑板(3)上端面在靠近所述基坑(51)一侧贯通开设有若干组通孔(34),各组所述通孔(34)内部插接有地脚螺栓(341),各组所述地脚螺栓(341)的下端部与所述基坑(51)位置的路基插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32)的上端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组第一圆孔(321),所述支撑板(3)上端面在所述壁槽(33)的一侧边沿上贯通开设有若干组与所述壁槽(33)连通的第二圆孔(322);所述凸块(32)插接入所述壁槽(33)时,各组所述第一圆孔(321)与所述第二圆孔(322)连通且正对设置,各组所述第二圆孔(322))内部插接有贯穿所述第一圆孔(321的紧固螺栓(323),所述紧固螺栓(323)的长度大于所述支撑板(3)的厚度,所述紧固螺栓(323)的下端部凸出所述支撑板(3)的下端面并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3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还包括所在平面水平设置的平板(22),各组所述钢管(21)的外周面上一体固定有限位环(211),各组所述限位环(21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平板(22)的上端面贯通开设有若干组均匀分布的限位口(221),各组所述限位口(221)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平板(22),各组所述限位口(221)与各组所述钢管(21)正对设置,各组所述钢管(21)与所述限位口(221)插接配合,所述平板(22)的下端面与各组所述限位环(211)的上端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支撑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边沿的水平两端均扣接有槽钢(35),所述槽钢(35)的槽口宽度与所述支撑板(3)的厚度相同,所述槽钢(35)共同扣接在相邻两组所述支撑板(3)的边沿上,所述槽钢(35)插接有贯穿所述支撑板(3)的第一螺栓(351),所述第一螺栓(351)的下端部凸出所述槽钢(35)下端部的一侧翼板并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3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4)的下端部边框固定有两组水平设置的定位板(41),所述定位板(41)与所述槽钢(35)的上端面抵接,各组所述第一螺栓(351)贯穿所述定位板(4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323)的头部呈外六角结构,所述第一圆孔(321)的入口位置为外六角状结构,所述紧固螺栓(323)的头部沉入所述第一圆孔(321)的入口位置;所述地脚螺栓(341)及所述紧固螺栓(323)两者的头部的上端面均与所述支撑板(3)的上端面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在完成各组平板(22)与各组钢管(21)的安装前,向所述堤口(1)位置进行抛落石块(6),抛落的石块(6)散落在各组所述钢管(21)之间。
9.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a.将各组预制的钢管(21)、支撑板(3)及护栏(4)向堤口(1)的位置进行运输,并向堤口(1)的位置调集打桩机及吊装设备;
b.驾驶打桩机将各组钢管(21)在堤口(1)的位置进行打桩,控制各组钢管(21)的打桩深度,保持各组钢管(21)的上端面共面设置;完成各组钢管(21)的打桩固定后,进行抛石作业,石块(6)散落在各组钢管(21)之间;借助吊装设备将各组平板(22)进行吊装,使各组钢管(21)与平板(22)上的各组限位口(221)插接配合,平板(22)的下端面与各组限位环(211)抵接;
c.进行各组支撑板(3)的安装,在道路(5)的一侧开挖基坑(51);支撑板(3)的安装从靠近吊装设备的一侧开设铺设;吊装设备栓结住支撑板(3),缓慢移动支撑板(3),使支撑板(3)下端面的各组插孔(31)与各组钢管(21)的上端面正对设置,将支撑板(3)缓慢下降,使各组钢管(21)插接入各组插孔(31)内部,同时支撑板(3)与基坑(51)贴合,向各组通孔(34)内部插接地脚螺栓(341),实现支撑板(3)与道路(5)的固定连接;
d.完成第一组支撑板(3)的铺设后,驾驶打桩机并行驶至第一组支撑板(3)上,再进行各组钢管(21)的打桩作业,各组钢管(21)竖直固定在堤口(1)位置后,将打桩机退出第一组支撑板(3)并驾驶吊装设备,吊装设备行驶至第一组支撑板(3)上,进行第二组平板(22)的安装,各组钢管(21)与第二组平板(22)上的限位口(221)插接,第二组平板(22)的下端面与各组限位环(211)抵接,第二组平板(22)与第一组平板(22)抵接;
e.进行第二组支撑板(3)的安装,堤口(1)另一侧的道路(5)进行基坑(51)的开挖;借助吊装设备起吊第二组支撑板(3),先保证第二组支撑板(3)上的凸块(32)与第一组支撑板(3)上的壁槽(33)正对,第二组支撑板(3)在吊装时,先保证凸块(32)与壁槽(33)插接配合,之后缓慢降落第二组支撑板(3)的另一侧,使各组钢管(21)上端部与第二组支撑板(3)下端面的各组插孔(31)插接配合;
f.凸块(32)插接入壁槽(33)内部,各组第一圆孔(321)与各组第二圆孔(322)正对,进行紧固螺栓(323)的安装,将紧固螺栓(323)插接入各组第一圆孔(321)及第二圆孔(322)内部,安装人员再借助绳索进入支撑板(3)下端面的平板(22)上,进行各组紧固螺母(324)的安装;实现相邻两组支撑板(3)的一体连接;
g.参照b-f的步骤完成对各组支撑板的铺设,最后一组支撑板(3)与抵扣另一侧的基坑(51)卡接固定;进行各组槽钢(35)及护栏(4)的安装,将槽钢(35)扣接在两组支撑板(3)的边沿位置,第一螺栓(351)插入护栏(4)的定位板(41)及各组槽钢(35),支撑板(3)借助开孔机进行开孔,第一螺栓(351)进一步贯穿支撑板(3)并拧紧第一螺栓(351),完成对槽钢(35)及护栏(4)的安装,实现对该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5)的全部施工过程。
CN202110150465.5A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129419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0465.5A CN112941996B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50465.5A CN112941996B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1996A true CN112941996A (zh) 2021-06-11
CN112941996B CN112941996B (zh) 2022-05-27

Family

ID=7624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50465.5A Active CN112941996B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4199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2597A (zh) * 2018-08-01 2018-11-20 四川兴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施工临时混凝土钢结构桥梁及其安装方法
CN109235291A (zh) * 2018-10-18 2019-01-18 石家庄铁道大学 铁路桥梁换梁系统、组装工艺及换梁工艺
CN110373969A (zh) * 2019-07-19 2019-10-25 郭斯羽 一种用于道路铁轨交叉区域的防跳车过渡板
KR102155782B1 (ko) * 2020-03-24 2020-09-14 권숙희 지주대 내부를 통해 연결되는 난간살대가 구비되는 데크로드
CN212294367U (zh) * 2020-04-16 2021-01-05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现浇梁施工的装配式钢管支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2597A (zh) * 2018-08-01 2018-11-20 四川兴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施工临时混凝土钢结构桥梁及其安装方法
CN109235291A (zh) * 2018-10-18 2019-01-18 石家庄铁道大学 铁路桥梁换梁系统、组装工艺及换梁工艺
CN110373969A (zh) * 2019-07-19 2019-10-25 郭斯羽 一种用于道路铁轨交叉区域的防跳车过渡板
KR102155782B1 (ko) * 2020-03-24 2020-09-14 권숙희 지주대 내부를 통해 연결되는 난간살대가 구비되는 데크로드
CN212294367U (zh) * 2020-04-16 2021-01-05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现浇梁施工的装配式钢管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41996B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A037484B1 (ru) Способ подпорно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блочного типа для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обвала и оползня
CN110735436A (zh) 一种路堑岩质边坡加固结构
CN112554218A (zh) 一种装配式沉井的施工方法
O'rourke et al. Field behavior of excavation stabilized by deep soil mixing
CN101768960B (zh) 永冻土层的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08179759B (zh) 导向井水下钻芯掏槽无封底方法
KR100901886B1 (ko) 조립식블록 사방댐의 블록 고정 기초
CN112941996B (zh) 一种应急抢险的市政道路及施工方法
KR102511387B1 (ko) 보강토 옹벽의 연결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0790759B1 (ko) 피암터널의 기능을 가진 한쪽 측면이 개방된 사면붕괴안전구조물
CN105804085A (zh) 多单元井筒式地下立体车库分区施工方法
CN115506382A (zh) 一种用于筑岛平台桩板墙的施工方法
CN210482328U (zh) 滑坡的支挡单元及支挡结构
CN113718847A (zh) 新型桩基托梁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KR100343970B1 (ko) 지상고정용 철주 받침대의 지하 매설 방법
KR102511386B1 (ko) 보강토 블록을 이용한 옹벽의 연결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KR200435404Y1 (ko) 피암터널의 기능을 가진 한쪽 측면이 개방된 사면붕괴안전구조물
Bailey The Antonine frontier in Callendar Park, Falkirk: its form and structural sequence
RU2453650C1 (ru)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автодороги на сваях
CN217078771U (zh) 一种临时基坑支护结构
Measor et al. FEATURES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HELL CENTRE, LONDON.
CN219992261U (zh) 一种山区冲沟拦挡机构
CN214245794U (zh) 一种装配式沉井
CN215948218U (zh) 一种用于狭小空间的施工支护架
JPH0627402B2 (ja) 路板付き護岸擁壁ブロック体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道路拡幅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8000 shop 337, block a, South China electric light source lighting City, Luocun, Shishan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declaration)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GAO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room 2-70, 2nd floor, tuming "2nd section" office building, Xiebian liangbian village, Guangfo road, Dali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residence declaration)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GAOD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