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9248A - 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39248A CN112939248A CN201911263080.9A CN201911263080A CN112939248A CN 112939248 A CN112939248 A CN 112939248A CN 201911263080 A CN201911263080 A CN 201911263080A CN 112939248 A CN112939248 A CN 1129392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pipeline
- cavity
- electric control
- booster pu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过滤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过水管路串接前置滤胆和包括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增压泵构成过滤通道;上置模块和下置滤胆仓接触配合并以活接装置连接构成双层组合机座;围绕滤胆设置U型腔体并作为排浓水储水腔连接在回水电控阀进水端的回水管路中;还设置内置过水电控部件的框架结构并置于设施腔内构成双腔结构;连通过滤通道相关管路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的一端延伸至设施腔底部并设置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与框架结构下部设置向下的过水电控部件相关管路接口密封对接;框架结构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设施腔内并触及下置滤胆仓的腔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
背景技术
设置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净水机具有操控显示、自行更换滤胆及维修便捷的优点,尤其是可以利用作为机器壳体的下置滤胆仓腔壁与内置滤胆之间的空间结构存储排浓水构成排浓水储水腔便于在小尺寸机器环境中采用排浓水再利用技术。然而,由于机器的上操作面、中央核心位置都用于上述基本功能的设置,导致在机器尺寸约为500mm×200mm×460mm的有限空间结构范围中,围绕增压泵的设置位置、连接固定结构模式、相关管路连接、增压泵电路控制,以及排浓水回用系统的管路及储水结构设置和相关过水电控部件的固定结构、管路便捷连接,以及为机器某些特设功能如纯、净水双出水技术、排浓水水质监测及再利用技术、滤胆寿命动态检测提示技术、滤胆反冲清洗技术、机器远程自动控制检测技术、上、下双层结构之间活接装置的应用、机器的便捷移动结构设置,使得机器相关过水电控部件及结构的设置、安装,尤其是围绕体积及重量较大且运行频繁的增压泵的紧固、连接及维修引发了一些列新问题。其次,滤胆腔因既要放置多个滤胆又要存储排浓水,而且腔壁较薄却要承受机器的绝大部分重量,而采用注塑成型的下置滤胆仓为满足壳体外观整体造型的要求不宜采用外侧设置加强筋的模式,而内侧又不宜设置横向加强结构(难以脱膜),致使下置滤胆仓刚性强度较低、易变形甚至损坏。第三,对于下置滤胆仓采用专门设置存水功能的滤胆腔和放置过水控制部件的设施腔构成的连体双腔模式,为满足注塑成型的下置滤胆仓外侧立面尽量垂直采用极小的模具拔模斜度,致使原本就存在的模具脱模难题,因隔离两腔的隔板的存在使滤胆腔和设施腔的脱模更加困难。还有,对于设置朝上滤胆腔和朝下设施腔的下置滤胆仓,虽然有容易脱模优点,但由于受注塑成型过程中脱模的影响,设施腔端口附近难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法设置安装座结构,继而使腔底封盖的连接结构呈悬臂梁结构导致受力不好,尤其是放置较重的增压泵运行过程中易抖动需要另配辅助结构(支点),既存在辅助结构与设施腔侧壁连接(通常采用粘接)是否牢固问题又影响装配效率。另外,对于设置分别放置滤胆和过水电控部件的下置滤胆仓,为了便于插接或脱开更换过水电控部件的导线插头需要在下置滤胆仓的后侧壁对应处设置操作窗口,导致下置滤胆仓的整体强度明显降低。上述缺陷及不足致使得上述排浓水储水腔模式难以在净水机中得到更广泛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
一种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设置放置滤胆和增压泵并且腔口朝上的下置滤胆仓,以及上置模块和活接装置;过水管路串接包括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增压泵构成过滤通道,其中对应前置滤胆的部分为前置过滤通道并设置进水电控阀,增压泵的进、出水管路分别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和反渗透膜滤胆进水口;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管路中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并在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后面的排浓水管路后段中连接回水管路且通过连接的回水电控阀的连通增压泵进水管路,继而通过进水电控阀与回水电控阀的择一切换导通增压泵进水管路并单独供水;上置模块和下置滤胆仓的接触配合并以活接装置连接一体构成内置过滤通道的双层组合机座;另设控制过滤通道所涉及包括相关电控阀和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运行的电控装置并且或置于上置模块上或置于设施腔内,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内置包括竖直的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的框架结构,以及内置滤胆并端口向上的U型腔体;该U型腔体作为排浓水储水腔固定于下置滤胆仓内且连接在回水电控阀进水端的回水管路中;该U型腔体的腔底或设置滤胆固定结构,或设置竖直通孔用于套在下置滤胆仓仓底设置固定结构的周围并以密封件密封配合间隙;该U型腔体与下置滤胆仓之间以内、外侧壁接触配合并预留竖直夹层空间结构作为设施腔放置框架结构构成双腔结构,并且U型腔体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通过常规的连接模式连接构成一体,设置在U型腔体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或是分别设置在两部件上的上、下部管路结构并随U型腔体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的连接而密封连接构成的模式,或是设置在U型腔体腔底的上部管路结构与另设的下部管路结构密封连接构成的模式,或是设置在下置滤胆仓仓底的上部管路结构与另设的下部管路结构密封连接构成的模式,而且连通过滤通道相关管路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的一端延伸至设施腔底部并设置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与框架结构下部设置向下的过水电控部件相关管路接口密封对接;该底层刚性拼装管路至少是分别连通滤胆的向下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相关水口,或分别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进水口,或分别连通U型腔体进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出水口三者之一的管路;多个滤胆固定在滤胆固定结构上并置于可存储排浓水的U型腔体内;框架结构通过作为固定装置的卡扣卡接配合结构或紧固标准件固定在设施腔内并触及下置滤胆仓的腔底;脱开活接装置开启上置模块后再脱开固定装置便可将框架结构提出下置滤胆仓,并且脱开框架结构上过水电控部件连通的相关管路接口与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的密封对接。
一种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设置腔口朝上并以隔板分隔成带滤胆固定结构的滤胆腔和设施腔分别放置滤胆和包括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构成双腔结构的下置滤胆仓,以及上置模块和活接装置;过水管路串接包括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增压泵构成过滤通道,其中对应前置滤胆的部分为前置过滤通道并设置进水电控阀,增压泵的进、出水管路分别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和反渗透膜滤胆进水口;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管路中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并在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后面的排浓水管路后段中连接回水管路且通过连接的回水电控阀连通增压泵进水管路,继而通过进水电控阀与回水电控阀的择一切换导通增压泵进水管路并单独供水;上置模块和下置滤胆仓接触配合并以活接装置连接一体构成内置过滤通道的双层组合机座,并将滤胆腔作为存储排浓水的U型腔体连接在回水电控阀进水端的回水管路中;另设控制过滤通道所涉及包括相关电控阀和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运行的电控装置并且或置于上置模块上或置于设施腔内,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内置包括竖直的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通过作为固定装置的卡扣卡接配合结构或紧固标准件固定在设施腔内并触及下置滤胆仓的腔底;下置滤胆仓仓底设置的上部管路结构与另设的下部管路结构密封连接构成底层刚性拼装管路并连通过滤通道的相关管路;该底层刚性拼装管路一端延伸至设施腔底部并设置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与框架结构下部设置向下的过水电控部件相关管路接口密封对接;该底层刚性拼装管路至少是分别连通滤胆的向下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相关水口,或分别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进水口,或分别连通U型腔体进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出水口三者之一的管路;脱开活接装置开启上置模块后再脱开固定装置便可将框架结构提出下置滤胆仓,并且脱开框架结构上过水电控部件连通的相关管路接口与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的密封对接。
所述的前置过滤通道后端位于上置模块上并对应设施腔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所述的框架结构上端面设置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并连接内置增压泵的进水管路;该下对接水口随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接触配合与上置模块上的上对接水口对接。
所述的电控装置置于上置模块上。
当电控装置于设施腔内时将电控装置置于框架结构上。
设置导线插座及插头连接器;分别置于上置模块和框架结构两部件中的部件一上的电控装置与位于两部件中的部件二上的过水电控部件之间的控制导线通过导线插座及插头连接器插接配合;该导线插座及插头连接器两部件中的插件一置于框架结构上,插件二或置于上置模块上或穿过上置模块另设的插件通孔,其中对于插件二置于上置模块上的模式,插件一、二随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之间的接触配合而相互插接配合,并且随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之间的分离而相互分离;对于插件二穿过上置模块另设的插件通孔的模式,先脱开插件二与插件一之间的相互插接配合,再将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分离。
所述的框架结构包括设置下内螺纹孔结构、中孔结构和上孔结构及中部横板和托板的H型支架、设置中孔结构配套结构的压环、设置上孔结构配套结构的上端面结构;套在增压泵上压环的中孔结构配套结构与H型支架中部横板上的中孔结构通过螺钉连接夹紧并固定增压泵的泵头结构;上端面结构与H型支架上部的上孔结构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所述的回水电控阀置于增压泵的下方并固定在H型支架的托板上,其进水管路或直接通过向下的进水管路接口或通过设置在托板上管路接口,与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其出水管路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H型支架下部的下内螺纹孔结构与设置通孔的设施腔腔底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设置带净水出水阀的外接净水管路,其进水端或连接增压泵的进水管路或连接增压泵的出水管路,其中对于外接净水管路进水端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的模式,另外在回水管路中设置与回水电控阀并联连接的排水泵及连接管路结构;借助于增压泵进水管路,由排水泵抽取U型腔体内的排浓水向开启净水出水阀的外接净水管路供水;对于外接净水管路进水端连接增压泵出水管路的模式,由增压泵抽取U型腔体内的排浓水向开启净水出水阀的外接净水管路供水。
所述的外接净水管路进水端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中;所述的排水泵置于托板上且位于增压泵的下方,其进水管路或直接通过向下的进水管路接口或通过设置在托板上管路接口,与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其出水管路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
设置二层减震件或三层减震件,其中对于二层减震件,底层减震件置于框架结构的H型支架与设施腔腔底之间,上层减震件置于框架结构的上端面结构与设施腔腔底之间;对于三层减震件,在二层减震件基础上增设泵头减震件,或置于H型支架的横板与泵头结构之间或置于压环与泵头结构之间,或分别置于H型支架的横板、压环上与泵头结构之间。
所述的U型腔体靠近设施腔的侧壁设置用于水位检测装置的配合结构;该配合结构至少或是在该侧壁外侧设置用于固定水位检测传感器的固定支架,或在竖直滤胆腔内侧设置竖直导轨结构用于浮子上、下移动导向二者之一的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净水机的水路切换装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克服下置滤胆仓部件设置空间不足,管路布设复杂,以及增压泵为代表的过水电控部件安装受管路牵连用户难以自行装卸的问题;在设置上、下双层结构并通过活接装置连接构成一体的净水机满足机器小型化、外观结构简洁美观、制造简便要求的前提下,增压泵设置及连接固定结构简便可靠、相关过水电控部件和结构设置及管路连接兼顾了背景技术中所列的所有新技术、功能,实现了水电隔离设计,并且包括增压泵在内的所有过水电控部件都可以在显示窗口的“异常”提示下,由用户自行拆卸更换新部件,继而摆脱“净水机作为半成品始终离不开售后维修服务网络”的窘境。其次,既可以在小尺寸机器环境中利用滤胆腔腔壁与内置滤胆之间的空间结构存储排浓水构成排浓水储水腔的模式回用排浓水,又确保下置滤胆仓的刚性强度,并且使与前置过滤通道后端和U型腔体连接的水路,以及置于设施腔内包括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及相关结构的设置具备管路对接简单合理、便于维修的特点。第三,设施腔腔底受力结构较理想,框架结构内置过水电控部件连通的管路接口与底层刚性拼装管路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的受力状况,好于采用“悬臂梁”结构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的受力状况。第四,在不改变框架结构的框架尺寸前提下,适用于多种尺寸的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连接各滤胆和过水控制部件的过水通道分别连接机座进、出水管路构成过滤通道,并选择相关的过水控制部件,对机座过滤通道中涉及的相关过水管路进行控制。过水控制部件至少是水路切换器或过水控制阀或水压力控制开关或流量传感器或水泵或膜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或紫外线杀菌装置或TDS检测传感器或漏水传感器或水位监控装置十者之一的部件。
上述过水控制部件中,除废水比装置外均为电控过水部件。
上述各过水控制部件均是本领域常规的配置属于现有技术,并不说明净水机一定要全部采用上述各过水控制部件。至于设置微滤膜或超滤膜或反渗透膜滤胆或纳滤膜滤胆的净水机需要配置哪些过水检测部件需要考虑控制项目内容,尤其是针对设置承压式纯水龙头(出水阀),或者设置不承压式龙头(鹅颈龙头)的单龙头净水机,或同时设置前置出水阀和纯水龙头的双出水净水机,或是否设置排浓水箱,或是否设置冷、热水的净水机等功能各异的机型,相应的检测控制过水状态所需要配置的过水检测部件则需要根据各种机型的具体需要进行选择配置,以及设置位置。在针对一处检测控制点的过水状态通过单一过水检测控制部件进行检测控制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多个过水检测部件的组合检测进行检测控制,以区分该处检测控制点的不同过水状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不同位置处的多个过水检测部件的组合检测进行检测控制,以确定或区分特定位置处检测控制点的不同过水状态,如判定在过滤通道有进水的情况下,前置出水阀或纯水龙头(出水阀)的出水状态。上述过水检测部件及相应的检测控制手段均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
实施例1。一种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设置放置滤胆和增压泵并且腔口朝上的下置滤胆仓,以及上置模块和活接装置;过水管路串接包括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增压泵构成过滤通道,其中对应前置滤胆的部分为前置过滤通道并设置进水电控阀,增压泵的进、出水管路分别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和反渗透膜滤胆进水口;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管路中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并在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后面的排浓水管路后段中连接回水管路且通过连接的回水电控阀的连通增压泵进水管路,继而通过进水电控阀与回水电控阀的择一切换导通增压泵进水管路并单独供水。
上置模块和下置滤胆仓的接触配合并以活接装置连接一体构成内置过滤通道的双层组合机座;另设控制过滤通道所涉及包括相关电控阀和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运行的电控装置并且或置于上置模块上或置于设施腔内。
该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还在于还设置内置包括竖直的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的框架结构,以及内置滤胆并端口向上的U型腔体;该U型腔体作为排浓水储水腔固定于下置滤胆仓内且连接在回水电控阀进水端的回水管路中。
该U型腔体的腔底或设置滤胆固定结构,滤胆直接固定在该滤胆固定结构上。
该U型腔体的腔底或设置竖直通孔套在下置滤胆仓仓底设置固定结构的周围并以密封件密封配合间隙;滤胆直接固定在下置滤胆仓仓底设置的固定结构上。
作为U型腔体的腔底设置竖直通孔的另一种模式,竖直滤胆腔的腔底设置竖直通孔并在其外围设置倒置的凹型结构套在下置滤胆仓仓底设置固定结构上且露出固定结构与滤胆连接固定,再以密封件密封配合间隙。
通常,滤胆固定结构为旋接结构,如或为插接旋卡结构或为螺纹旋接结构,当滤胆的下端面设置向下的水口时,滤胆的下端面向下的水口置于旋接结构内侧,在滤胆固定结构通过旋接结构固定在竖直滤胆腔上时,滤胆的水口也与底层过水管路密封对接。另外,对于采用紧固标准件固定结构作为滤胆固定结构的滤胆(包含设置筒盖和内胆的开放式滤胆的滤筒),设置在端面上的水口同样在滤胆固定结构固定在竖直滤胆腔上时也与底层过水管路密封对接。上述滤胆固定结构均为本领域常规设置结构。
该U型腔体与下置滤胆仓之间以内、外侧壁接触配合并预留竖直夹层空间结构作为设施腔放置框架结构构成双腔结构,并且U型腔体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通过常规的连接模式连接构成一体。该常规的连接模式或是塑料焊接(包含热熔、超声)模式或是粘结剂粘接模式或是卡扣卡接配合结构连接模式或是紧固标准件连接模式。
设置在U型腔体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既可以是分别设置在两部件上的上、下部管路结构并随U型腔体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的连接而密封连接构成的模式。
设置在U型腔体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或是设置在U型腔体腔底的上部管路结构与另设的下部管路结构密封连接构成的模式,或是设置在下置滤胆仓仓底的上部管路结构与另设的下部管路结构密封连接构成的模式。
而且连通过滤通道相关管路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的一端延伸至设施腔底部并设置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与框架结构下部设置向下的过水电控部件相关管路接口密封对接。
该底层刚性拼装管路至少是分别连通滤胆的向下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相关水口,或分别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进水口,或分别连通U型腔体进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出水口三者之一的管路。
多个滤胆固定在滤胆固定结构上并置于可存储排浓水的U型腔体内;框架结构通过作为固定装置的卡扣卡接配合结构或紧固标准件固定在设施腔内并触及下置滤胆仓的腔底。
脱开活接装置开启上置模块后再脱开固定装置便可将框架结构提出下置滤胆仓,并且脱开框架结构上过水电控部件连通的相关管路接口与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的密封对接。
本案各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通道包含机器的所有水路。通常,当所述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不止一条时,构成涉及平铺的多条管路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层结构。
内置于框架结构并竖直的增压泵或正置或倒置:竖直的增压泵设置进、出水口的泵头结构位于该泵上部的放置模式为正置;竖直的增压泵设置进、出水口的泵头结构位于该泵下部的放置模式为倒置。
所述的上置模块既可以是遮盖下置滤胆仓的上盖,也可以是设置上盖和中间层的组合盖结构。对于组合盖结构,既可以采用将中间层全部或部分置于下置滤胆仓内,而以上盖遮盖下置滤胆仓的配合模式,也可以采用与上盖接触配合的中间层与下置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并遮盖下置滤胆仓的配合模式。
框架结构既可以将增压泵设置为座式运行模式增加增压泵及机器的运行稳定性,又便于将增压泵提出下置滤胆仓维修更换。
实施例2。一种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设置腔口朝上并以隔板分隔成带滤胆固定结构的滤胆腔和设施腔分别放置滤胆和包括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构成双腔结构的下置滤胆仓,以及上置模块和活接装置;过水管路串接包括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增压泵构成过滤通道,其中对应前置滤胆的部分为前置过滤通道并设置进水电控阀,增压泵的进、出水管路分别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和反渗透膜滤胆进水口;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管路中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并在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后面的排浓水管路后段中连接回水管路且通过连接的回水电控阀连通增压泵进水管路,继而通过进水电控阀与回水电控阀的择一切换导通增压泵进水管路并单独供水。
上置模块和下置滤胆仓接触配合并以活接装置连接一体构成内置过滤通道的双层组合机座,并将滤胆腔作为存储排浓水的U型腔体连接在回水电控阀进水端的回水管路中;另设控制过滤通道所涉及包括相关电控阀和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运行的电控装置并且或置于上置模块上或置于设施腔内。
该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还在于还设置内置包括竖直的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通过作为固定装置的卡扣卡接配合结构或紧固标准件固定在设施腔内并触及下置滤胆仓的腔底。
下置滤胆仓仓底设置的上部管路结构与另设的下部管路结构密封连接构成底层刚性拼装管路并连通过滤通道的相关管路;该底层刚性拼装管路一端延伸至设施腔底部并设置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与框架结构下部设置向下的过水电控部件相关管路接口密封对接。
该底层刚性拼装管路至少是分别连通滤胆的向下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相关水口,或分别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进水口,或分别连通U型腔体进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出水口三者之一的管路;脱开活接装置开启上置模块后再脱开固定装置便可将框架结构提出下置滤胆仓,并且脱开框架结构上过水电控部件连通的相关管路接口与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的密封对接。
在实施例1、2中,当通过作为固定装置的卡扣卡接配合结构或紧固标准件固定在设施腔内并触及下置滤胆仓的腔底时,框架结构上的过水电控部件直接或间接连通的向下管路接口也随之与设施腔及U型腔体(也可以是下置滤胆仓仓底)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
所述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可以是下列三种结构连接模式中的一种;
底层刚性拼装管路之一是U型腔体腔底设置上部管路结构,下置滤胆仓仓底设置下部管路结构;两部件各自设置的上、下部管路结构对应配合并随U型腔体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的连接而密封连接构成的模式。
底层刚性拼装管路之二是下置滤胆仓的腔底设置的上部管路结构与另设的下部管路结构之间密封连接构成的模式。
底层刚性拼装管路之三是作为上部管路结构的刚性管路通过其端口与另配作为下部管路结构的闷头之间密封连接构成的模式。
用于U型腔体的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的刚性拼装管路可以是上述三种底层刚性拼装管路中的一种。在此基础上,当需要设置多条刚性拼装管路时,相应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为平铺的多条管路构成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层结构。
该底层刚性拼装管路之上、下部管路结构密封连接的模式或是塑料焊接(包含热熔、超声)模式或是粘结剂粘接模式或是卡扣卡接配合结构连接模式或是螺纹连接或是插入旋卡连接或是紧固标准件连接模式。通常,除了塑料焊接模式及粘结剂粘接模式外,需要考虑密封配合间隙。
当框架结构与设施腔上、下分离时,内置于框架结构的过水电控部件,如增压泵或回水电控阀或排水泵或TDS传感器或漏水传感器等部件随框架结构一通移出。总之,设置在设施腔内的过水电控部件尽可能设在框架结构上。
作为U型腔体作为排浓水储水腔连接在回水电控阀进水端的回水管路中的另一种模式,将U型腔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合二为一,即U型腔体设置一个共用水口连接回水电控阀进水端的回水管路中。
作为实施例1、2的改进,框架结构与设施腔腔底之间设置竖直移动导向结构,确保框架结构上向下的管路接口与设施腔腔底上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
另外,与两个滤胆的向下水口密封对接的底层过水管路也可以设置成位于U型腔体与下置滤胆仓两部件上的上、下部管路结构,随U型腔体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的连接而密封接触配合构成底层刚性拼装管路,并作为平铺的多条管路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层结构中的一条刚性拼装管路。
作为实施例1、2的改进,所述的排浓水管路后段在位于回水管路连接处的后面另设控制直排排浓水至机外的排放电控阀。
当因排浓水多次经回水管路反复利用导致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出水浓度(如TDS数值)过高不适宜再利用时,通过控制排放电控阀导通将排浓水直接排出机外直至排浓水口出水浓度(如TDS数值)降低至一般状态可以再利用为止关闭排放电控阀,启用回水管路。
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所述的前置过滤通道后端位于上置模块上并对应设施腔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所述的框架结构上端面设置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并连接内置增压泵的进水管路;该下对接水口随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接触配合与上置模块上的上对接水口对接。
实施例4。在实施例1、2、3的基础上,所述的电控装置或置于上置模块上。因受下置滤胆仓的尺寸限制,以及出于机器操控显示界面和用户自行维修及导线跨越等方面综合考虑,优先将电控装置和多数过水电控部件设置在上置模块上,尤其是设置电控滤胆反冲装置的机型,将大量的过水电控阀设置在上置模块上。
实施例5。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当电控装置于设施腔内时将电控装置置于框架结构上。当电控装置于设施腔内时优先考虑将电控装置置于框架结构,以便于通过提取框架结构将电控装置与过水电控部件一同移出,既便于维修又避免因电控装置与过水电控部件分置于设施腔和框架结构,在提起框架结构过程中受两部件连接导线牵制。
实施例6。在实施例1、2、3、4、5的基础上,设置导线插座及插头连接器;分别置于上置模块和框架结构两部件中的部件一上的电控装置与位于两部件中的部件二上的过水电控部件之间的控制导线通过导线插座及插头连接器插接配合;该导线插座及插头连接器两部件中的插件一置于框架结构上,插件二或置于上置模块上或穿过上置模块另设的插件通孔,其中:
对于插件二置于上置模块上的模式,插件一、二随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之间的接触配合而相互插接配合,并且随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之间的分离而相互分离。
对于插件二穿过上置模块另设的插件通孔的模式,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配合时,先将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再将活动的插件二下穿上置模块与固定在框架结构上的插件一相互插接配合;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分离时,先脱开插件二与固定在框架结构上的插件一之间的相互插接配合,再将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分离。
当实施例6与实施例3结合实施时,作为改进,将导线插座及插头连接器的相互插接位置,即置于框架结构上插件一的插接端口的高度设置成高于框架结构上端面向上的下对接水口,避免水进入插件一的插接端口内。
实施例7。在实施例1、2、3、4、5、6的基础上,所述的框架结构包括设置下内螺纹孔结构、中孔结构和上孔结构及中部横板和托板的H型支架、设置中孔结构配套结构的压环、设置上孔结构配套结构的上端面结构;套在增压泵上的压环的中孔结构配套结构与H型支架中部横板上的中孔结构通过螺钉连接夹紧并固定增压泵的泵头结构;上端面结构与H型支架上部的上孔结构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所述的回水电控阀置于增压泵的下方并固定在H型支架的托板上,其进水管路或直接通过向下的进水管路接口或通过设置在托板上管路接口,与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其出水管路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H型支架下部的下内螺纹孔结构与设置通孔的设施腔腔底(也是下置滤胆仓仓底)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通常400G反渗透膜滤胆配套增压泵的泵头直径尺寸范围为95mm-130mm;长度范围为150mm-230mm。上端面结构及H型支架决定了框架结构与设施腔侧壁端口的配合位置,不受增压泵长度变化影响。H型支架的下部高度确保稳定的下部空间用于放置回水电控阀或排水泵等过水电控部件。通过按不同径向尺寸或等同于“不同径向尺寸”的尺寸设置H型支架中部横板上的中孔结构与设置不同径向尺寸之中孔结构配套结构的压环通过螺钉连接夹紧并固定增压泵的泵头结构。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方案可以在不改变框架结构的框架尺寸前提下,适用于多种尺寸的的增压泵。
位于H型支架中部横板上的中孔结构既可以是通孔结构,相应压环设置的中孔结构配套结构是内螺纹孔结构。位于H型支架中部横板上的中孔结构也可以是内螺纹孔结构,相应压环设置的中孔结构配套结构是通孔结构。优选模式:中孔结构设置通孔结构,相应压环设置内螺纹孔结构。
同理,位于H型支架上部的上孔结构既可以是通孔结构,相应上端面结构设置的上孔结构配套结构是内螺纹孔结构。位于H型支架上部的上孔结构既可以也可以是内螺纹孔结构,相应上端面结构设置的上孔结构配套结构是通孔结构。优选模式:上孔结构设置通孔结构,相应上端面结构设置内螺纹孔结构。
所述的托板既可以与H型支架连体设置,也可以与H型支架分立并通过螺钉连接为一体。固定在托板上的回水电控阀的进水管路接口在框架结构上有固定的位置。当框架结构与设置通孔的设施腔腔底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后,无论回水电控阀的进水口采用通过进水管路接口直接与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或者采用进水管路或连接设置在托板上管路接口的后端,再通过托板上管路接口与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两部件的刚性管路接口的对接位置都可以得到保证。
当实施例7与实施例3结合实施时,上端面结构上设置竖直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并且下对接水口的下端连通增压泵进水管路。
作为实施例7的改进,上端面结构设置提手用于将框架结构提出下置滤胆仓。另外,上端面结构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将落水导入U型腔体内的落水导向结构。其中二种落水导向结构为上端面倾斜的结构,以及围绕下下对接水口设置围挡结构。
作为实施例7的进一步改进,优选可以在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之间转动的U型提手。该U型提手左右摆臂的外侧设置摆轴,并且上端面结构设置与该U型提手水平位置对应的凹结构,以及在该凹结构两侧壁设置摆轴或用于放置U型提手摆轴的n型摆槽,以便于上端面结构注塑成型时脱模。
实施例8。在实施例7管路或连接增压泵的出水管路,其中对于外接净水管路进水端连接增压泵的进水管路,另外在回水管路中设置与回水电控阀并联连接的排水泵及连接管路结构;借助于增压泵进水管路,由排水泵抽取U型腔体内的排浓水向开启净水出水阀的外接净水管路供水;对于外接净水管路进水端连接增压泵的出水管路,由增压泵抽取U型腔体内的排浓水向开启净水出水阀的外接净水管路供水。
作为改进,对于设置纯净水双出水净水机型,所述置于下置滤胆仓内的回水管路中增设与回水电控阀并联连接的排水泵及连接管路结构。上置模块增设并设置净水出水阀的外接净水管路并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借助于已有的增压泵进水管路,由排水泵抽取竖直滤胆腔内的排浓水向外接净水管路输水用于粗过滤的洗涤用水。增压泵仍通过回水电控阀抽取竖直滤胆腔内的排浓水。
作为进一步改进,并联的回水电控阀和排水泵在框架结构上设置两个向下的管路接口各自与连接与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相应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两部件各自的出水管路均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采用设置一条共用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而在其上部管路结构设置两个向上的管路接口,分别与回水电控阀和排水泵各自的进水管路接口对接。
作为设置纯净水双出水净水机型利用排浓水的另一种模式,也可以将设置净水出水阀的外接净水管路设置在增压泵的出水管路中,从而由增压泵通过回水电控阀抽取竖直滤胆腔内的排浓水,向外接净水管路输水用于粗过滤的洗涤用水,从而无需另设与回水电控阀并联连接的排水泵及连接管路结构
实施例9。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所述的外接净水管路进水端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中;所述的排水泵置于托板上且位于增压泵的下方,其进水管路或直接通过向下的进水管路接口或通过设置在托板上管路接口,与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其出水管路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2、3、4、5、6、7、8、9的基础上,设置二层减震件或三层减震件,其中对于二层减震件,底层减震件置于框架结构的H型支架与设施腔腔底(也是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上层减震件置于框架结构的上端面结构与设施腔侧壁(也是下置滤胆仓侧壁)之间;对于三层减震件,在二层减震件基础上增设泵头减震件;该泵头减震件或置于H型支架的横板或压环与泵头结构之间,或分别置于H型支架的横板、压环上与泵头结构之间。
通过设置上述二层减震件或三层减震件,减小增压泵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影响。另外,上端面结构设置上层减震件还有防水作用:防止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分离后,置于上置模块上的上对接水口流出的水沿框架结构与设施腔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设施腔。
实施例11。在实施例1、2、3、4、5、6、7、8、9、10的基础上,所述的U型腔体靠近设施腔的侧壁设置用于水位检测装置的配合结构;该配合结构至少或是在该侧壁外侧设置用于固定水位检测传感器的固定支架,或在竖直滤胆腔内侧设置竖直导轨结构用于浮子上、下移动导向二者之一的结构。
本案中,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过水管路与滤胆之间的连接模式可以是下列三种过水管路连接结构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种过水管路连接结构模式:
净水机的上置模块放置过水控制部件并设置连通过水控制部件的过水管路及向下的上对接水口;所述的二水口滤胆为设置两个向上的下对接水口的滤胆;在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时,该滤胆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模块向下的上对接水口相互密封对接。即:
滤胆壳体上部设置“两向上水口”结构的滤胆,并通过滤胆壳体下部设置滤胆固定结构与下置滤胆仓连接固定构成一体。滤胆两个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模块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及过水管路密封连接构成过滤通道的活接过水管路。
第二种过水管路连接结构模式:
净水机的上置模块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及过水管路;所述的下置滤胆仓底面上设置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及过水管路;所述的滤胆分别设置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和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即异向水口);在滤胆通过滤胆固定结构固定在下置滤胆仓底面上后,该滤胆向下的上对接水口与下置滤胆仓底面向上的下插接水口及过水管路相互密封对接;在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时,该滤胆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模块向下的上插接水口相互密封对接构成过滤通道的活接过水管路。
本实施例中,将上述两种滤胆水口结构模式(“两向上水口”和“异向水口”)都视为“所述过滤通道中的滤胆或部分或全部通过上部设置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上置模块的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及连接过水控制部件的过水管路密封连接构成过滤通道的活接过水管路”的结构模式所覆盖的滤胆水口结构模式。
第三种过水管路连接结构模式:
连接在过滤通道中的滤胆包括设置二水口同向结构的滤胆,并通过设置在二同向水口附近的滤胆固定结构与下置滤胆仓连接固定构成一体。该滤胆的二同向水口属于两个向下的上对接水口,与下置滤胆仓底面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通过下置滤胆仓底面的过水管路连接构成过滤通道。
另外,过水管路也可以参照上述三种过水管路连接结构模式(将滤胆视为过水管路),或设置在上置模块上,或分别设置在上置模块和下置滤胆仓底面上,或设置在下置滤胆仓底面上。采用第一、二种过水管路连接结构模式时,连接上、下对接水口的过水管路是活接过水管路。
过水控制部件则可以根据各部件的实际控制需要,或设置在上置模块上,或设置在下置滤胆仓底面上,或分别设置在上置模块和下置滤胆仓底面上。
对于三水口滤胆,如反渗透膜,既可视为在第一、二种过水管路连接结构模式中的“两向上水口”或者“异向水口”的基础上增设一个水口,也可视为在第三种过水管路连接结构模式中的二同向水口的基础上增设一个水口。
上述三种过水管路连接结构模式均为本领域的常规设置。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置模块既可以是设置过水管路和上对接水口的机座结构,也可以是不设置过水管路和上对接水口的机座结构。
鉴于纳滤膜滤胆属于反渗透膜滤胆的一个分支。本案中,反渗透膜滤胆既可以是反渗透膜滤胆也可以是纳滤膜滤胆。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膜滤胆既可以是单个反渗透膜滤胆,也可以是两个反渗透膜滤胆的组合体。作为两个反渗透膜滤胆的组合体,既可以是两个反渗透膜滤胆的并联组合体,也可以是“一级两段式”连接组合体:前一反渗透膜滤胆的排浓水端连接后一反渗透膜滤胆的进水端;前一反渗透膜滤胆的出水端连接后一反渗透膜滤胆的出水端;后一反渗透膜滤胆的排浓水端连接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浓水管路。
当增压泵进水口高于U型腔体的腔底导致回水电控阀关闭时有可能存在误差回水电控阀导通时可能产生排浓水回流。既可以通过控制增压泵和回水电控阀的启动时间配合的方法防止排浓水回流,也可以在U型腔体出水口连接的回水管路中设置逆止阀的方法防止排浓水回流。
因放置滤胆的U型腔体兼做为排浓水储水腔。为避免纸张或油墨或粘结剂带入杂质将滤胆相关文字及图标信息的标贴粘贴在滤胆的上端面上。作为改进,可以将滤胆相关文字及图标的信息通过注塑成型的模式凹凸标注在滤胆上。
作为上述各实施例的改进,当反渗透膜滤胆出水口连接纯水管路(无论是否串接后续功能化滤胆都属于纯水管路)及纯水外接水口,以及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管路连接外接水口及外接管路也可以设置在上置模块上,并连接置于上置模块上的相关过水控置部件,如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连接排浓水管路连接的外接管路及外接水口的排放电控阀,以及控制排浓水进入排浓水储水腔的进腔电控阀。还有,过滤通道的进水管路、带净水出水阀的外接净水管路,以及进腔电控阀出水管路也可以设置在上置模块上时,框架结构还可以设置分别与上置模块上相关水口,以及下置滤胆仓仓底上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向上的管路接口对接(竖直贯通)的竖直刚性管路。与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相关管路对接的竖直刚性管路至少是连接上置模块上过滤通道进水管路与底层刚性拼装管路连通的滤胆向下的进水口,或是连接进腔电控阀出水端与作为排浓水储水腔的U型腔体或滤胆腔内腔的进水口,或是连接上置模块上纯水管路与底层刚性拼装管路连通的滤胆向下的出水口三者之一的竖直贯通管路。
本案中,所述的活接装置至少是摆动锁扣装置或是锁勾装置或是弹性卡扣装置或是旋卡结构或是螺纹结构五者之一的装置,并且均为现有技术。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设置放置滤胆和增压泵并且腔口朝上的下置滤胆仓,以及上置模块和活接装置;过水管路串接包括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增压泵构成过滤通道,其中对应前置滤胆的部分为前置过滤通道并设置进水电控阀,增压泵的进、出水管路分别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和反渗透膜滤胆进水口;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管路中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并在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后面的排浓水管路后段中连接回水管路且通过连接的回水电控阀的连通增压泵进水管路,继而通过进水电控阀与回水电控阀的择一切换导通增压泵进水管路并单独供水;上置模块和下置滤胆仓的接触配合并以活接装置连接一体构成内置过滤通道的双层组合机座;另设控制过滤通道所涉及包括相关电控阀和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运行的电控装置并且或置于上置模块上或置于设施腔内,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内置包括竖直的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的框架结构,以及内置滤胆并端口向上的U型腔体;该U型腔体作为排浓水储水腔固定于下置滤胆仓内且连接在回水电控阀进水端的回水管路中;该U型腔体的腔底或设置滤胆固定结构,或设置竖直通孔用于套在下置滤胆仓仓底设置固定结构的周围并以密封件密封配合间隙;该U型腔体与下置滤胆仓之间以内、外侧壁接触配合并预留竖直夹层空间结构作为设施腔放置框架结构构成双腔结构,并且U型腔体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通过常规的连接模式连接构成一体,设置在U型腔体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或是分别设置在两部件上的上、下部管路结构并随U型腔体腔底与下置滤胆仓仓底之间的连接而密封连接构成的模式,或是设置在U型腔体腔底的上部管路结构与另设的下部管路结构密封连接构成的模式,或是设置在下置滤胆仓仓底的上部管路结构与另设的下部管路结构密封连接构成的模式,而且连通过滤通道相关管路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的一端延伸至设施腔底部并设置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与框架结构下部设置向下的过水电控部件相关管路接口密封对接;该底层刚性拼装管路至少是分别连通滤胆的向下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相关水口,或分别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进水口,或分别连通U型腔体进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出水口三者之一的管路;多个滤胆固定在滤胆固定结构上并置于可存储排浓水的U型腔体内;框架结构通过作为固定装置的卡扣卡接配合结构或紧固标准件固定在设施腔内并触及下置滤胆仓的腔底;脱开活接装置开启上置模块后再脱开周定装置便可将框架结构提出下置滤胆仓,并且脱开框架结构上相关管路接口与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的密封对接。
2.一种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设置腔口朝上并以隔板分隔成带滤胆固定结构的滤胆腔和设施腔分别放置滤胆和包括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构成双腔结构的下置滤胆仓,以及上置模块和活接装置;过水管路串接包括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增压泵构成过滤通道,其中对应前置滤胆的部分为前置过滤通道并设置进水电控阀,增压泵的进、出水管路分别连接前置过滤通道后端和反渗透膜滤胆进水口;反渗透膜滤胆纯水口连接纯水管路,反渗透膜滤胆排浓水口连接的排浓水管路中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并在位于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后面的排浓水管路后段中连接回水管路且通过连接的回水电控阀连通增压泵进水管路,继而通过进水电控阀与回水电控阀的择一切换导通增压泵进水管路并单独供水;上置模块和下置滤胆仓接触配合并以活接装置连接一体构成内置过滤通道的双层组合机座,并将滤胆腔作为存储排浓水的U型腔体连接在回水电控阀进水端的回水管路中;另设控制过滤通道所涉及包括相关电控阀和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运行的电控装置并且或置于上置模块上或置于设施腔内,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内置包括竖直的增压泵在内的过水电控部件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通过作为固定装置的卡扣卡接配合结构或紧固标准件固定在设施腔内并触及下置滤胆仓的腔底;下置滤胆仓仓底设置的上部管路结构与另设的下部管路结构密封连接构成底层刚性拼装管路并连通过滤通道的相关管路;该底层刚性拼装管路一端延伸至设施腔底部并设置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与框架结构下部设置向下的过水电控部件相关管路接口密封对接;该底层刚性拼装管路至少是分别连通滤胆的向下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相关水口,或分别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进水口,或分别连通U型腔体进水口与置于框架结构内过水电控部件的出水口三者之一的管路;脱开活接装置开启上置模块后再脱开固定装置便可将框架结构提出下置滤胆仓,并且脱开框架结构上的相关管路接口与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的密封对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置过滤通道后端位于上置模块上并对应设施腔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所述的框架结构上端面设置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并连接内置增压泵的进水管路;该下对接水口随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接触配合与上置模块上的上对接水口对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装置置于上置模块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控装置于设施腔内时将电控装置置于框架结构上。
6.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导线插座及插头连接器;分别置于上置模块和框架结构两部件中的部件一上的电控装置与位于两部件中的部件二上的过水电控部件之间的控制导线通过导线插座及插头连接器插接配合;该导线插座及插头连接器两部件中的插件一置于框架结构上,插件二或置于上置模块上或穿过上置模块另设的插件通孔,其中对于插件二置于上置模块上的模式,插件一、二随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之间的接触配合而相互插接配合,并且随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之间的分离而相互分离;对于插件二穿过上置模块另设的插件通孔的模式,先脱开插件二与插件一之间的相互插接配合,再将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分离。
7.如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结构包括设置下内螺纹孔结构、中孔结构和上孔结构及中部横板和托板的H型支架、设置中孔结构配套结构的压环、设置上孔结构配套结构的上端面结构;套在增压泵上压环的中孔结构配套结构与H型支架中部横板上的中孔结构通过螺钉连接夹紧并固定增压泵的泵头结构;上端面结构与H型支架上部的上孔结构通过螺钉连接固定;所述的回水电控阀置于增压泵的下方并固定在H型支架的托板上,其进水管路或直接通过向下的进水管路接口或通过设置在托板上管路接口,与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其出水管路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H型支架下部的下内螺纹孔结构与设置通孔的设施腔腔底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带净水出水阀的外接净水管路,其进水端或连接增压泵的进水管路或连接增压泵的出水管路,其中对于外接净水管路进水端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的模式,另外在回水管路中设置与回水电控阀并联连接的排水泵及连接管路结构;借助于增压泵进水管路,由排水泵抽取U型腔体内的排浓水向开启净水出水阀的外接净水管路供水;对于外接净水管路进水端连接增压泵出水管路的模式,由增压泵抽取U型腔体内的排浓水向开启净水出水阀的外接净水管路供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接净水管路进水端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中;所述的排水泵置于托板上且位于增压泵的下方,其进水管路或直接通过向下的进水管路接口或通过设置在托板上管路接口,与连通U型腔体出水口的底层刚性拼装管路竖直向上的管路接口密封对接,其出水管路连接增压泵进水管路。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二层减震件或三层减震件,其中对于二层减震件,底层减震件置于框架结构的H型支架与设施腔腔底之间,上层减震件置于框架结构的上端面结构与设施腔腔底之间;对于三层减震件,在二层减震件基础上增设泵头减震件,或置于H型支架的横板与泵头结构之间或置于压环与泵头结构之间,或分别置于H型支架的横板、压环上与泵头结构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63080.9A CN112939248A (zh) | 2019-11-26 | 2019-11-26 | 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63080.9A CN112939248A (zh) | 2019-11-26 | 2019-11-26 | 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39248A true CN112939248A (zh) | 2021-06-11 |
Family
ID=76225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63080.9A Withdrawn CN112939248A (zh) | 2019-11-26 | 2019-11-26 | 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39248A (zh) |
-
2019
- 2019-11-26 CN CN201911263080.9A patent/CN112939248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660698U (zh) | 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 |
CN203269679U (zh) | 一种纯水机 | |
CN106565026B (zh) | 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 | |
CN103253781B (zh) | 一种纯水机 | |
CN209522671U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111115869A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215102326U (zh) | 集成水路板及带有该集成水路板的净水器 | |
CN112939248A (zh) | 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 | |
CN209307049U (zh) | 复合滤芯组件 | |
CN108905364A (zh) | 一种净水器的五级集成水路 | |
CN110422911A (zh) | 一种具有分离式泄压阀增压泵的集成式净水机及其集成方法 | |
CN202465437U (zh) | 一种纯水机 | |
CN106927517B (zh) | 净水机之设置侧壁管路结构的u形壳体装置 | |
CN112939247A (zh) | 具有u型腔体的净水机之竖直管路机座的管路连接方法 | |
CN213171511U (zh) | 净水壶 | |
CN212309331U (zh) | 组合式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系统 | |
CN112607880A (zh) | 设置上、下双层结构的净水器之增压泵紧固及连接方法 | |
CN112939249A (zh) | 具有双层组合机座的净水机之排浓水储水腔的设置方法 | |
CN106145475B (zh) | 净水器之设置滤胆上机座与维修下机座的活接方法 | |
CN111689535A (zh) | 净水机滤胆水路的电控反冲切换方法及其集成电控阀装置 | |
CN109850994B (zh) | 在控制模块与u型滤胆仓之间设置导电触头装置的净水机 | |
CN112390390A (zh) | 设置上置模块与下置滤胆仓的净水器之双层刚性管路结构 | |
CN106315892A (zh) | 一种净水器 | |
CN106145405B (zh) | 用于净水器控制部件的维修模块与过滤通道的连接方法 | |
CN106927610B (zh) | 具有上置滤胆腔结构和下置屉式控制装置的净水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