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65026B - 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65026B
CN106565026B CN201510673331.6A CN201510673331A CN106565026B CN 106565026 B CN106565026 B CN 106565026B CN 201510673331 A CN201510673331 A CN 201510673331A CN 106565026 B CN106565026 B CN 106565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centrated
pump
pipelin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7333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65026A (zh
Inventor
杜也兵
冉伊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67333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65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65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65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65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65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过滤。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过滤通道中依次串接各前置滤胆和设置进、出水口和排浓水口的精细滤胆,并在前置滤胆与精细滤胆之间串接受电控装置控制的增压泵;精细滤胆的排浓水口连通浓水储水器,并通过回水管路与前置过滤通道连接,还包括回水管路中的回水泵;在过滤通道出水过程中电控装置控制回水泵抽取浓水储水器中的排浓水,通过前置过滤通道控制装置,或与前置过滤通道中的过水一同输送,或与前置过滤通道中的过水交替衔接供水;在浓水储水器中排浓水下降至水位控制下限时,电控装置控制关闭回水泵,改由前置过滤通道控制装置控制前置过滤通道供水。

Description

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
背景技术
在净水器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用水量为洗涤用水,约占97%左右,饮水只占3%左右,前者为用量较大但过滤精度相对较低的洗涤用水,后者为过滤精度较高的饮水。现有的单出水净水器不论使用洗涤用水还是饮水都使用经机器过滤通道所有滤胆过滤处理后的水导致大量高等级水处理资源的浪费,并且严重消耗了过滤精度较高的精细滤胆的寿命,同时也浪费了伴随纳滤膜滤胆或反渗透膜滤胆运行过由排浓水口大量排放的排浓水。此外,对于采用单管路水龙头的净水器,当净水器处于关闭状态时,净水器的管路及滤芯承受自来水的管路水压。一旦机器管路或滤芯出现开裂破损,机器管路中的自来水将外流,造成财产损失。对于采用三管路鹅颈水龙头,该龙头的阀芯串接在机器进水管路中;机器出水管路连通龙头出水口。通过控制净水器进水管路的开或关,控制净水器出水管路的开或关,从而避免净水器在无人状态下出现自来水从破损的机器内部管路或滤芯流出的现象发生。但是,三管路鹅颈水龙头带来了一个新情况:当关闭阀芯后,由于机器内的水压作用,水龙头出水口要经过10秒至15秒的时间后才不出水。在这个过程中水珠一滴接一滴的流,使用者非常不习惯,普遍认为净水龙头存在质量问题,而且很难接受这种浪费水的现象。上述缺陷及不足影响了净水器的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
一种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在机座的过滤通道中依次串接各前置滤胆和设置进、出水口和排浓水口的精细滤胆,其中精细滤胆前的过滤通道为前置过滤通道;在前置滤胆出水口与精细滤胆进水口之间串接受电控装置控制的增压泵;精细滤胆的排浓水口通过设置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放管路连通浓水储水器的进水口;该浓水储水器通过回水管路与精细滤胆前的过滤通道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接在回水管路中的回水泵;在过滤通道出水过程中电控装置控制回水泵抽取浓水储水器中储存的排浓水,通过设置在过滤通道与回水管路连接处前的前置过滤通道控制装置,或与前置过滤通道中的过水一同供水,或与前置过滤通道中的过水交替衔接供水;在浓水储水器中排浓水的水位下降至水位控制下限时,电控装置控制回水泵停止抽取浓水储水器中储存的排浓水,改由前置过滤通道控制装置控制前置过滤通道供水。
还包括水位监测装置:当水位监测装置检测到浓水储水器中的排浓水的水位高于水位控制下限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启动回水泵运行;当水位监测装置检测到浓水储水器中的排浓水的水位降至水位控制下限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关闭回水泵。
所述的水位监测装置设置水位控制范围;当水位监测装置检测到浓水储水器中的排浓水的水位处于水位控制范围内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启动回水泵运行。
在过滤通道出水过程中,水位监测装置检测到浓水储水器中的排浓水的水位介于水位控制范围与水位控制下限之间时,并且位于过滤通道中精细滤胆出水口连接的出水管路处于过水状态下,通过增压泵向精细滤胆供水,直至水位监测装置检测到排浓水的水位升至水位控制范围后,再改由电控装置控制启动回水泵运行。
所述的水位监测装置是具有流量传感器的水位监测装置;当水位监测装置检测到浓水储水器中排浓水处于水量控制范围内时输出相应信号给电控装置启动回水泵运行;当该排浓水的水量介于水量控制范围与水量控制下限之间时,通过增压泵向精细滤胆供水,直至浓水储水器中排浓水的水位升至水量控制范围后,再由电控装置控制启动回水泵运行;当水位监测装置检测到浓水储水器中排浓水的水量降至水量控制下限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关闭回水泵。
所述的前置过滤通道控制装置是进水电控阀;所述回水管路与前置过滤通道管路的连接处或位于串接各前置滤胆的首端进水管路中,或位于两相邻前置滤胆的之间的过水管路中,或位于前置滤胆与增压泵之间的过水管路中。
所述的前置过滤通道控制装置是增压泵;所述回水管路与前置过滤通道管路的连接处位于增压泵与精细滤胆之间的连接管路中。
所述的浓水储水器或与机座连接固定为一体,或与机座分置并通过过水软管与机座的过滤通道连接构成回水管路通道。对于前者,相应的回水泵位于机座上;对于后者,相应的回水泵既可以位于浓水储水器上,也可以位于机座上。
所述的过滤通道设置净水出水控制阀门和纯水出水控制阀门,其中,净水出水阀门进水端通过前置过滤通道控制装置连通前置滤胆的出水管路;纯水出水阀门进水端连通精细滤胆的出水管路;通过开启净水出水控制阀门或纯水出水控制阀门控制过滤通道出水。
所述的回水管路设置逆止阀。
本发明与现有双出水净水器的制水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机器结构简单、排浓水利用率高: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充分利用纳滤膜、反渗透膜滤胆排放的“浓水”,具有显著的节水功能;并且可以将“浓水”不加过滤处理地直接输送至净水管路优先利用,克服将“浓水”输入精细滤胆重复制取纯水导致“浓水”TDS浓度过高影响精细滤胆寿命的缺陷及不足;适用范围大:既可以与单独控制机器出水管路的承压龙头配套使用,又可以与单独控制机器进水管路的鹅颈龙头配套使用,还可以与同时控制机器进、出水管路的双控龙头配套使用,以及既适用于配置储水罐的纳滤膜或反渗透膜机型,也适用于无罐的纳滤膜或反渗透膜机型。对多级前置滤胆进行逐级反冲清洗,并将杂质单独排放,既延长前置滤胆的寿命又减轻后续精细滤胆的过滤负荷。此外,对应入户自来水管压不稳定或较小的用户终端可以获得稳定的洗涤用水。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采用设置串接三个前置滤胆、水路电控阀、增压泵、设置进、出水口和排浓水口的精细滤胆的过滤通道、浓水储水器、设置回水泵的回水管路,以及与双出水承压式龙头连接配合构成的双出水纯净水机切换制水原理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采用设置串接三个前置滤胆、增压泵、设置进、出水口和排浓水口的精细滤胆的过滤通道、浓水储水器、设置回水泵的回水管路,以及与双出水承压式龙头连接配合构成的双出水纯净水机切换制水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案各技术方案中,串接各滤胆2的过滤通道1中精细滤胆前的过滤通道为前置过滤通道。精细滤胆24的排浓水口通过设置的流量控制装置4连通带回水口的浓水储水器7,该回水口通过带回水泵61、电控装置10的回水管路连通增压泵6的进水管路。该回水管路与增压泵6的进水管路的连接处既可以位于串接各前置滤胆的进水端如前置滤胆21的进水管路,也可以位于两前置滤胆之间的管路连接处如前置滤胆22、23之间的过水管路,还可以位于前置滤胆与增压泵之间的管路连接处如前置滤胆23与增压泵6之间的过水管路,三种连接情况对本案各技术方案中的进水电控阀51和净水通道及纯水通道的作用相同,其中优先考虑在前置滤胆与增压泵之间的管路中设置回水管路连接处,以及在两前置滤胆之间的管路中设置回水管路连接处两种模式。
另外,配置储水罐的精细滤胆不支持纯水阀门只控制过滤通道进水端通、断,纯水接口为常通结构的双出水无压式龙头结构,因此,本案各实施例中,凡采用纯水接口为常通结构的双出水无压式龙头结构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精细滤胆24都不配置储水罐,成为“无罐机型”。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用于检测出水龙头动作,以及过滤通道过水流动的过水传感器或电路开关(未标出)既可以是设定控制值的水压力开关如位于增压泵后(包括精细滤胆24后)的高压开关和位于增压泵前的低压开关,也可以是流量传感器,也可以是打开双出水承压式龙头的净水阀门或纯水阀门过程中触及的电路开关,如微动开关、以及包括红外传感器、接近开关、电感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在内的光电开关。过水传感器的作用在于将对应净水阀门或纯水阀门导通状态或关闭状态(对应过滤通道过水流动或静止两种状态)的电信号输送给电控装置10。
实施例1。附图1中,在过滤通道1中依次串接前置滤胆21、22、23和设置进、出水口和排浓水口的精细滤胆24,并在前置滤胆23出水口与精细滤胆24进水口之间串接增压泵6;精细滤胆24的排浓水口通过设置流量控制装置4(如废水比)的排放管路连通带回水口的浓水储水器7,该回水口通过带回水泵61的回水管路连通增压泵6的进水管路,该回水管路连接处具体设置在前置滤胆与增压泵之间的管路中。精细滤胆24的出水口连通双出水承压式龙头的纯水接口1b。
打开双出水承压式龙头的净水阀门9a或纯水阀门9b,净水管路或纯水管路中的水借助于水压作用流出触发相应的过水传感器或电路开关,输出对应净水出水或纯水出水的电信号给电控装置10,驱动回水泵61由导通的回水管路抽取浓水储水器7中储存的排浓水,与通过设置在过滤通道与回水管路连接处前的进水电控阀51控制的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净水交替衔接供水,最终由净水接口1a或纯水接口1b单独流出。此时,当回水泵61抽水时进水电控阀51关闭前过滤通道,当浓水储水器7中储存的排浓水的水位下降至控制水位下限时,电控装置10控制回水泵61停止运行,并输出相应电信号给电控装置10控制处于关闭状态的进水电控阀51导通让前置过滤通道中净化过的自来水通过。此后,回水泵61抽取浓水储水器7中储存的排浓水,及由进水电控阀51控制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净水,或由连通增压泵6进水管路的净水管路、净水接口1a、净水阀门9a流出,或经增压泵6、精细滤胆24进、出水口、纯水接口1b、纯水阀门9b流出。
在开启纯水阀门9b制取纯水的模式下,当回收利用浓水储水器7中的排浓水时,回水泵61与增压泵6呈双泵串接运行模式。此后,在满足精细滤胆24处于较好的运行压力、流量状态前提下,可以对回水泵61与增压泵6的运行参数进行匹配设计,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通过设置的水位监测装置检测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在制取纯水过程中由精细滤胆24排浓水口排出的“浓水”通过流量控制装置4进入浓水储水器7并且不断存积。在过滤通道出水过程中,水位监测装置优先检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当水位监测装置检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高于水位控制下限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给电控装置10启动回水泵61运行。
当水位监测装置8检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降至水位控制下限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给电控装置10,后者关闭回水泵61并输出相应电信号驱动进水电控阀51导通让前置过滤通道中处理过的净水供水。
为了避免回水泵61频繁启动,水位监测装置8设置水位控制范围。只有当水位监测装置8检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处于水位控制范围内时,电控装置10才输出相应控制信号启动回水泵61运行。当该排浓水的水位介于控制水位与水位控制下限之间时,对于开启的净水龙头9a,电控装置10启动进水电控阀51导通将前置过滤通道处理后的净水直接输送至净水接口1a、净水阀门9a流出(回水泵不抽取排浓水);对于开启的纯水龙头9b,电控装置10启动进水电控阀51并驱动增压泵6运行将前置过滤通道处理后的净水输送至精细滤胆24中,直至在精细滤胆出水口输出纯水的过程中,其排浓水口排出的排浓水通过流量控制装置4流入浓水储水器7中使得排浓水的水位升至水位控制范围后,再改由电控装置10控制关闭进水电控阀51并启动回水泵61运行。
作为实施例1的另一种模式,在上述电控装置10驱动回水泵61抽取排浓水,与进水电控阀51控制的前置过滤通道中净水分别前、后交替衔接供水,最终由净水接口1a或纯水接口1b单独流出的制水模式基础上,将回水泵61与进水电控阀51控制的交替衔接输水,改为回水泵61与进水电控阀51一同驱动导通运行,构成进水电控阀51控制前置过滤通道与回水泵61控制取水的回水管路一起供水的双水路并列供水模式。
作为实施例1的改进,回水管路中设置逆止阀,防止前置过滤通道中的水逆向进入浓水储水器7内。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回水管路与前置过滤通道的连接处设置在增压泵6与精细滤胆24之间的连接管路中,并且连通净水管路及净水阀门9a的净水接口1a,如附图2中所示结构。精细滤胆24的排浓水口通过设置流量控制装置4的排放管路连通带回水口的浓水储水器7,该回水口通过带回水泵61的回水管路连通增压泵6的出水管路。精细滤胆24的出水口连通双出水承压式龙头的纯水接口1b。
打开双出水承压式龙头的净水阀门9a或纯水阀门9b,净水管路或纯水管路中的水借助于水压作用流出触发相应的过水传感器或电路开关,输出对应净水出水或纯水出水的电信号给电控装置10,驱动回水泵61由导通的回水管路抽取浓水储水器7中储存的排浓水,与通过设置在过滤通道与回水管路连接处前的增压泵6控制的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净水交替衔接供水,最终由净水接口1a或纯水接口1b单独流出。此时,当回水泵61抽水时增压泵6隔离前过滤通道,当浓水储水器7中储存的排浓水的水位下降至控制水位下限时,电控装置10控制回水泵61停止运行,并输出相应电信号控制处于关闭状态的增压泵6运行将前置过滤通道中净化过的自来水送入精细滤胆24。此后,回水泵61抽取浓水储水器7中储存的排浓水,及由增压泵6控制抽取的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净水,或由连通增压泵6出水管路的净水管路、净水接口1a、净水阀门9a流出,或经精细滤胆24进、出水口、纯水接口1b、纯水阀门9b流出。
在开启纯水阀门9a制取净水并利用浓水储水器7中的排浓水时,回水泵61将浓水储水器7中的排浓水直接输送至净水接口1a、净水阀门9a流出。
在开启纯水阀门9b制取纯水并利用浓水储水器7中的排浓水时,回水泵61将浓水储水器7中的排浓水直接压入精细滤胆中,再经纯水接口1b、纯水阀门9b流出。
与实施例1的原理相同,电控装置10设置水位监测装置。在制取纯水过程中由精细滤胆24排浓水口排出的“浓水”通过流量控制装置4进入浓水储水器7并且不断存积。在过滤通道出水过程中,水位监测装置8先检测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当水位监测装置8检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高于水位控制下限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给电控装置10启动回水泵61运行。
当水位监测装置8检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降至水位控制下限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给电控装置10输出关闭回水泵61的电信号,改由输出相应电信号驱动增压泵6运行使用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净水供水。
作为改进,
为了避免回水泵61频繁启动,水位监测装置8设置水位控制范围。只有当水位监测装置8检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处于水位控制范围内时,电控装置10才输出相应控制信号启动回水泵61运行。当该排浓水的水位介于控制水位与水位控制下限之间时,对于开启的净水龙头9a,电控装置10驱动增压泵6运行将前置过滤通道处理后的净水直接输送至净水接口1a、净水阀门9a流出(回水泵不抽取排浓水);对于开启的纯水龙头9b,电控装置10驱动增压泵6运行将前置过滤通道处理后的净水输送至精细滤胆24中,直至在精细滤胆出水口输出纯水的过程中,其排浓水口排出的排浓水通过流量控制装置4流入浓水储水器7中使得排浓水的水位升至水位控制范围后,再改由电控装置10控制关闭增压泵6并启动回水泵61运行。
作为改进,在附图2所示的结构基础上,在增压泵6前的前置过滤通道中设置进水电控阀。该进水电控阀为常闭电控阀。电控装置10控制该进水电控阀与增压泵6或一同运行或一同关闭。该进水电控阀既可以位于串接各前置滤胆的进水端如前置滤胆21的进水管路,也可以位于两前置滤胆之间的管路连接处如前置滤胆22、23之间的过水管路,还可以位于前置滤胆与增压泵之间的管路连接处如前置滤胆23与增压泵6之间的过水管路。
该进水电控阀优选常闭型电控阀。当机器未运行时位于该进水电控阀后的过滤通道不承受外接自来水管路的水压。
作为实施例2的另一种模式,在上述电控装置10驱动回水泵61抽取排浓水,与增压泵6控制的前置过滤通道中的净水分别前、后交替衔接供水,最终由净水接口1a或纯水接口1b单独流出的制水模式基础上,将回水泵61与赠他崩6控制的交替衔接输水供水模式,改为回水泵61与增压泵6一同驱动运行,构成增压泵6控制前置过滤通道与回水泵61控制取水的回水管路一起供水的双水路并列供水模式。
作为实施例2的改进,回水管路中设置逆止阀,防止前置过滤通道中的水逆向进入浓水储水器7内。
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将浓水储水器7设置在机器的机座上,并将相应的回水泵61和增压泵6都设置在机座上。
作为实施例3的第二种模式,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将浓水储水器7与机座分置并通过过水软管与机座过滤通道中精细滤胆的排放管路,以及前置过滤通道连接处分别连接构成存储排浓水的浓水储水器7及回水管路通道的完整回路。相应的回水泵61既可以位于浓水储水器7上,也可以位于机座上。
实施例4。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采用单出水承压式龙头、NF纳滤膜或RO反渗透膜精细滤胆及后配储水罐的纯水机结构模式。
由于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不设置净水龙头及相应的净水管路,因此,实施例1中有关制取纯水的内容都适用。不再重复叙述。
作为实施例4的另一种模式,在实施例2、3的基础上,采用单出水承压式龙头、NF纳滤膜或RO反渗透膜精细滤胆及后配储水罐的纯水机结构模式。同理,由于实施例4的第二种模式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不设置净水龙头及相应的净水管路,因此,实施例2中有关制取纯水的内容都适用。不再重复叙述。
实施例5。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实施例5分别给出相应两个采用“双出水无压式龙头”的净水器结构模式。其中,“双出水无压式龙头”的结构在后面说明。在实施例5两种结构模式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取消净水龙头及相应的净水管路,派生出两种单出水纯水机结构模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实施例3所示的两种浓水储水器7结构模式构成相应的新结构模式。
作为上述实施例2-5的改进,所述的水位监测装置8监测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并当水位监测装置8监测到该水位降至运行下限位置f处时,输出相应的电信号给电控装置10切换至过滤通道制水系统,利用进入进水电控阀51的净水。机器在通过精细滤胆24制取纯水过程中,精细滤胆24排浓口排出的大量排浓水经流量控制装置4流入浓水储水器7中。流量控制装置4既可以是限制流量的“废水比”也可以是浓水电控阀,还可以是冲洗组合阀。
作为上述各实施例的改进,为了便于实际运行控制并避免电控装置10和增压泵6、回水泵61,以及进水电控阀51在利用排浓水和过滤通道前段的净水之间频繁切换导致损坏,水位监测装置8设置运行监测位置e处对应浓水储水器7中的排浓水储存到一定量可以利用的状态。电控装置通过水位监测装置8只要监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的排浓水水位处于运行下限位置f处与运行监测位置e之间的范围内就切换利用排浓水;浓水储水器7中的排浓水水位处于运行下限位置f处与运行监测位置e之间的范围外则切换利用净水。
作为上述各实施例的更进一步的改进,水位监测装置8增设保安监控措施。水位监测装置8在运行监测位置e处的上方设置保安位置d处。当水位监测装置8监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的排浓水水位处于保安位置d处,输出异常报警信号给电控装置10。电控装置10控制另设置的排水电控阀52导通排水,直至浓水储水器7中的水位下降到运行低位位置f处与运行监测位置e之间的范围内,水位监测装置8给出关闭信号,电控装置10控制排水电控阀52关闭。该排水通道为常闭状态,避免机器外界下水管路中的细菌沿常通的排水通道进入浓水储水器7中。
水位监测装置8在运行监测位置e处的上方设置上位保安位置d处,表示排浓水回收利用系统异常,或水位监测装置8失灵没有输出启动信号电控装置10,或相关电控阀损坏,水位监测装置8向电控装置10输出报警信号,电控装置10控制排水电控阀52导通排水。
在运行下限位置f处的下方开可以设置下位保安位置g处。水位监测装置8监测到下位保安位置g处输出浓水储水器7缺水信号,避免增压泵因抽不到排浓水而损坏。
为了避免水位监测装置损坏无法输出报警信号,电控装置10还可以另外单独设置一套保安备用的水位监测装置和排水电控阀,用于上位保安位置d处,以及下位保安位置g处的水位监控,以便于在水位监控器8损坏后,电控装置10及时处置,减少损失。
另外,浓水储水器7还可以还设置人工控制排水阀门,以及在上位保安位置d处的上方溢流位置c处设置溢流口,以防止细菌沿溢流管路进入浓水储水器7中的封闭装置53。
在确保增压泵不会在缺水状况下运转的前提下,也可以将运行下限位置f处与下位保安位置g处合并为一个位置。此外,在需要排水的时候,电控装置10单独启动排水电控阀52导通进行排水。
实施例6。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将水位监测装置检测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模式改为检测流入浓水储水器7的排浓水流量模式。两者的检测控制核心都是检测排浓水量只是手段不同,区别在于将原来检测水位的器件如浮子开关改为流量传感器。水位监测装置8是具有流量传感器的水位监测装置;当水位监测装置检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处于水量控制范围内时输出相应信号给电控装置10启动回水泵61运行;当该排浓水的水量介于水量控制范围与水量控制下限之间时,通过增压泵6向精细滤胆24供水,直至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升至水量控制范围后,再由电控装置10控制启动回水泵61运行;当水位监测装置8检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量降至水量控制下限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关闭回水泵61。
作为改进,水位监测装置8设置双流量传感器分别检测排放管路和回水管路的过水流量,其差值就是浓水储水器7中的排浓水余量,对应水量控制下限。
采用具有流量传感器的水位监测装置,可以不考虑浓水储水器7的结构对水位的影响,从而使浓水储水器7的结构模式更加多样化,如采用不便设置浮子开关的浓水储水器结构,以及采用与机器分置且具有变化形状的浓水储水装置(如储水囊),并且无论浓水储水器7与过滤主机之间采用连体或分置结构模式都不影响具有流量传感器的水位监测装置检测运行。
具有流量传感器的水位监测装置是具有流量传感器的水位监测装置;当具有流量传感器的水位监测装置检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处于水量控制范围内时输出相应信号给电控装置10启动回水泵61运行;当具有流量传感器的水位监测装置检测到该排浓水的水量介于水量控制范围与水量控制下限之间时,通过增压泵6向精细滤胆24供水,直至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升至水量控制范围后,再由电控装置10控制启动回水泵61运行;当具有流量传感器的水位监测装置检测到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量降至水量控制下限时输出相应控制信号关闭回水泵61。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浓水储水器7水量控制下限以上,乃至溢出浓水储水器7的水量范围内,还可以对应上述c、d、e、f、g五处水位检测控制原理,设置相应的水量控制参数。当水位监测装置8检测到的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余量达到某个水量控制参数,就意味对应五处检测水位中的某一处,继而进行相应的处置。
上述实施例1-6中所述的前置过滤通道控制装置既可以采用进水电控阀51模式,也可以采用增压泵6模式,还可以采用进水电控阀51与增压泵6的组合模式,相应的运行原理在相关的实施例中已有说明,不再重复。
在实施例1-6的基础上,为了防止进入前置过滤通道的自来水由回水管路进入浓水储水器7,在于在回水管路中设置逆止阀。
本案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回水管路与前过滤通道的连接处,不限于附图1、2中所示的位置。回水管路与前过滤通道的连接既可以是前过水通道的进水处,也可以是两个前置滤胆之间的连接处,还可以是前置滤胆与增压泵的连接处。相应前过滤通道中设置的进水电控阀位置处于该连接处的前面。
本案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浓水储水器7既可以是与机器分离的单独储水容器,也可以是与机器串接各滤胆的过滤通道组合置于同一壳体内的容器,还可以是将滤胆置于其中的U形容器并将排浓水置于滤胆的外侧,即置于U形容器与内置滤胆之间形成的空间里。位于该U形容器内的滤胆或是具有封闭滤壳的滤胆或是具有带筒盖的开放式滤筒的滤胆(滤筒内的内胆可更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位于三水口精细滤胆出水管路(纯水管路)中还可以设置改善水质口感的后置活性炭滤胆。该后置活性炭滤胆是否存在不影响本案中各实施例的实施。
针对上述各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
实施例1、2采用的双出水承压式龙头包括以下三种双出水承压式龙头结构;实施例3则采用对应第三种龙头结构的单出水龙头。
1、采用共用水嘴及两套各设置导通、关闭的两切换位控制阀门组合构成的双出水承压式龙头;每个单控阀门控制一个过水接口如净水接口1a或纯水接口1b。
2、采用共用水嘴及一套设置关闭、净水导通、纯水导通的三切换位控制阀门的双出水承压式龙头。
3、采用两个独立分开并各设置导通、关闭两切换位及一个水嘴的控制阀门组合构成的双出水承压式龙头(双出水龙头包括两个独立的单出水龙头)。
实施例4采用的双出水无压式龙头则包括以下三种结构;
4、采用共用水嘴及共用进水接口和中间出水接口(共用进水管路及共用中间出水管路)的两套各设置两组切换水口和相应切换位的同时控制阀门构成的双出水无压式龙头,其中一组进水接口和净水接口分别与中间出水接口和水嘴同时导通或关闭,另一组进水接口和纯水接口分别与中间出水接口和水嘴同时导通或关闭,通过两个切换部件分别进行对应净水导通或关闭的切换,以及对应纯水导通或关闭的切换。
5、采用共用水嘴及共用进水接口和中间出水接口(共用进水管路及共用中间出水管路)的一套设置两组三切换位的控制阀门构成双出水无压式龙头,净水接口与水嘴导通或纯水与水嘴导通的切换位置都对应进水接口与中间出水口的导通切换位置;净水接口与水嘴关闭或纯水与水嘴关闭的切换位置都对应进水接口与中间出水口的关闭切换位置;通过一个切换部件在对应关闭、净水导通、纯水导通三个切换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6、采用两个独立分开并各设置两组切换水口导通或关闭两切换位和一个水嘴的控制阀门组合构成的双出水承压式龙头:净水接口与水嘴一导通对应进水接口与中间出水口的导通切换位置;净水接口与水嘴一关闭对应进水接口与中间出水口的关闭切换位置。纯水与水嘴二导通的切换位置对应进水接口与中间出水口的导通切换位置;纯水与水嘴二关闭的切换位置也对应进水接口与中间出水口的关闭切换位置。此时,每个控制阀门的进水接口和中间出水接口各自通过相应的管路连接自来水管路和机器过滤通道进水端。在此基础上,为了简化结构,将两组管路合并为一组管路连接自来水管路和机器过滤通道进水端。
上述双出水承压式龙头及双出水无压式龙头结构中,第1、4款结构为两种双控制阀门结构;除此之外,第2、5款结构均采用单控制阀门二次切换结构(三个切换位),其中包括设定开启顺序的双出水龙头,如先开启净水阀门,再开启纯水阀门的双出水龙头。第3、6款结构则采用分体两控制阀的组合结构。
此外,所述连接在净水器过滤通道中的双出水无压式龙头在净水阀门及纯水阀门可以采用以下二种控制结构:
1、净水阀门及纯水阀门分别对应控制过滤通道进水端与净水接口或纯水接口同时通、断;
2、净水阀门同时控制过滤通道进水端与净水接口通、断,纯水阀门只控制过滤通道进水端通、断,纯水接口为常通结构;
另外,与本案技术方案相关的下列各实施例中:
所述的前置滤胆21、22、23是指位于精细滤胆前面的滤胆,即可以是包括筛网型滤胆在内的多个串接滤胆构成的初过滤器,也可以是单个筛网型滤胆,通常将位于过滤通通道中精细滤胆前面的滤胆都称为前置滤胆。通常前置滤胆以筛网型滤胆为主,其作用在于对水质进行初过滤,延长精细滤胆的寿命。前置滤胆个数的多少不影响本实施例的运行。附图1-2中的前置滤胆21、22、23分别为前、后两个熔喷纤维滤胆,以及中间活性炭滤胆;此外,前置滤胆23后还可以增加一个超滤膜滤胆,均属于净水器的常规配置。
所述的精细滤胆24为设置三水口的纳滤膜滤胆或反渗透膜滤胆装置,既可以是配置储水罐的精细滤胆(精细滤胆的出水管路连接该储水罐),也可以是两个精细滤胆组合构成的三水口精细滤胆,如两个并联的纳滤膜滤胆或反渗透膜滤胆构成的三水口精细滤胆,或为采用“一级两段式”(第一个精细滤胆的排浓水口连接第二个精细滤胆的进水口,第一、二精细滤胆的出水口并接)构成的三水口精细滤胆。通常情况下,采用两个精细滤胆组合构成的三水口精细滤胆可以增加制水流量,因此可以省略储水罐构成”无罐纯水机型”此外,精细滤胆24还可以是大制水容量的纳滤膜滤胆或反渗透膜滤胆构成的三水口精细滤胆单体装置。
控制机器过滤通道出水的开关装置至少是低压控制开关或是高压控制开关或是流量传感器或电路开关四者之一的控制元件;无论采用对应承压式出水龙头(位于该龙头前的过滤通道承受自来水管压)的高压控制开关,或是对应位于机器进水管路的无压式出水龙头(位于该龙头后的过滤通道不承受自来水管压)的低压开关,和由过滤通道过水触发的流量传感器,还有开关出水龙头过程中触发的电路开关,以及针对双出水龙头采用的由上述四个控制元件中的两个组合构成的控制模式,其目的在于提供“用水”信号,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故在本申请案中不详细展开叙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案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将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相关技术手段及原理进行重新组合派生出“具有水位监控器的浓水储水器,以及设置回水泵的回水管路”核心技术特征的新实施方案,并且同样处于本申请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在机座的过滤通道(1)中依次串接各前置滤胆和设置进、出水口和排浓水口的精细滤胆(24),其中精细滤胆前的过滤通道(1)为前置过滤通道;在前置滤胆出水口与精细滤胆进水口之间串接受电控装置(10)控制的增压泵(6);精细滤胆(24)的排浓水口通过设置流量控制装置(4)的排放管路连通浓水储水器(7)的进水口;该浓水储水器(7)通过回水管路与前置过滤通道管路连接,并且回水管路与前置过滤通道管路的连接处或位于串接各前置滤胆的首端进水管路中,或位于两相邻前置滤胆的之间的过水管路中,或位于前置滤胆与增压泵(6)之间的过水管路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接在回水管路中的回水泵(61);在过滤通道出水过程中电控装置(10)控制回水泵(61)抽取浓水储水器(7)中储存的排浓水,通过设置在前置过滤通道与回水管路连接处前的进水电控阀(51),或与前置过滤通道中的过水一同供水,或与前置过滤通道中的过水交替衔接供水;在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下降至水位控制下限时,电控装置控制回水泵(61)停止抽取浓水储水器(7)中储存的排浓水,改由进水电控阀(51)控制前置过滤通道供水。
2.一种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在机座的过滤通道(1)中依次串接各前置滤胆和设置进、出水口和排浓水口的精细滤胆(24),其中精细滤胆前的过滤通道(1)为前置过滤通道;在前置滤胆出水口与精细滤胆进水口之间串接受电控装置(10)控制的增压泵(6);精细滤胆(24)的排浓水口通过设置流量控制装置(4)的排放管路连通浓水储水器(7)的进水口;该浓水储水器(7)通过回水管路与精细滤胆(24)前的过滤通道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接在回水管路中的回水泵(61),并且回水管路与前置过滤通道管路的连接处位于增压泵(6)与精细滤胆之间的连接管路中;在过滤通道出水过程中电控装置(10)控制回水泵(61)抽取浓水储水器(7)中储存的排浓水,通过设置在前置过滤通道与回水管路连接处前的增压泵(6),或与前置过滤通道中的过水一同供水,或与前置过滤通道中的过水交替衔接供水;在浓水储水器(7)中排浓水的水位下降至水位控制下限时,电控装置控制回水泵(61)停止抽取浓水储水器(7)中储存的排浓水,改由增压泵(6)控制前置过滤通道供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通道(1)设置净水出水控制阀门和纯水出水控制阀门,其中,净水出水阀门进水端通过进水电控阀(51)或增压泵(6)或进水电控阀(51)和增压泵(6)连通前置滤胆的出水管路;纯水出水阀门进水端连通精细滤胆(24)的出水管路;通过开启净水出水控制阀门或纯水出水控制阀门控制过滤通道出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回水泵(61)抽取浓水储水器(7)中储存的排浓水,并通过进水电控阀(51)或增压泵(6)或进水电控阀(51)和增压泵(6)与前置过滤通道中过水一同输送的模式中,回水管路设置逆止阀。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水储水器(7)或与机座连接固定为一体,或与机座分置并通过过水软管与机座的过滤通道连接构成回水管路通道。
CN201510673331.6A 2015-10-10 2015-10-10 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 Active CN106565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3331.6A CN106565026B (zh) 2015-10-10 2015-10-10 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73331.6A CN106565026B (zh) 2015-10-10 2015-10-10 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65026A CN106565026A (zh) 2017-04-19
CN106565026B true CN106565026B (zh) 2021-04-20

Family

ID=58508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73331.6A Active CN106565026B (zh) 2015-10-10 2015-10-10 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650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1109A (zh) * 2017-11-30 2019-06-07 杜也兵 具有上置控制模块与下置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
CN109847439B (zh) * 2017-11-30 2021-12-31 杜也兵 具有带内、外卡位结构旋轴的净水机
CN110980878A (zh) * 2018-10-03 2020-04-10 杜也兵 具有上置模块和u型滤胆仓及排浓水泵的净水机
CN112390300A (zh) * 2019-08-18 2021-02-23 杜宁峻 带电控反冲切换装置的净水器之双通道单层刚性管路结构
CN115367894A (zh) * 2020-09-08 2022-11-22 杜宁峻 具有排浓水切换输水装置的反渗透净水机
CN115367895A (zh) * 2020-09-08 2022-11-22 杜宁峻 具有排浓水切换输水装置的双出水反渗透净水机
CN115367893A (zh) * 2020-09-08 2022-11-22 杜宁峻 带储水箱及排浓水切换输水装置的净水机及其排气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3156A (zh) * 2009-08-16 2011-03-30 杜也兵 纯净水机排浓水再利用的回水保安方法
CN201864606U (zh) * 2010-10-22 2011-06-15 江苏正本净化节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无废水反渗透净水器
CN204588853U (zh) * 2015-03-10 2015-08-26 广东汇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废水净水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3156A (zh) * 2009-08-16 2011-03-30 杜也兵 纯净水机排浓水再利用的回水保安方法
CN201864606U (zh) * 2010-10-22 2011-06-15 江苏正本净化节水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无废水反渗透净水器
CN204588853U (zh) * 2015-03-10 2015-08-26 广东汇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废水净水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65026A (zh) 2017-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65026B (zh) 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泵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
CN104030475B (zh) 一种具有浓水制水和反冲洗功能的净水系统及方法
CN106186391B (zh) 具有排浓水回收装置的双出水纯净水机切换制水方法
CN102390895B (zh) 一种反渗透净水机
CN102134114A (zh) 节水型反渗透纯水机
US10392265B2 (en) Water filtration system
CN105036400A (zh) 净水机
CN108423760A (zh) 设置排浓水回用控制装置的反渗透净水机
CN105036391B (zh) 净水设备
CN209173746U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设备
CN202279759U (zh) 一种反渗透净水机
CN107673499A (zh) 一种智能判断更换滤芯的ro纯水机
CN210528597U (zh) 智能废水再利用净水机
US10500543B2 (en) Water filtration system
US10370269B2 (en) Water filtration system
CN215539848U (zh) 净水机
CN206886818U (zh) 智能节水三水质净水机
CN204999725U (zh) 净水机
CN211367057U (zh) 一种净水系统
CN210163221U (zh) 生态环保无废水净水机
CN211595249U (zh) 一种水处理中水回用设备
CN210127145U (zh) 双模双出水大水量净水机
US10414672B2 (en) Water filtration system
US10549240B2 (en) Water filtration system
CN210419366U (zh) 防漏变频节能双水反渗透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