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7060A -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37060A
CN112937060A CN202110326208.2A CN202110326208A CN112937060A CN 112937060 A CN112937060 A CN 112937060A CN 202110326208 A CN202110326208 A CN 202110326208A CN 112937060 A CN112937060 A CN 112937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deformation
state
sub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62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37060B (zh
Inventor
张帅
古春笑
袁亚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2620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370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37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70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370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70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07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 B32B37/003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to avoid air inclu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8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 B32B38/1866Handling of layers or the laminate conforming the layers or laminate to a convex or concave profi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其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所述贴合装置包括:贴合治具,以及与所述贴合治具配合的柔性垫;所述贴合治具,包括形变承载件,所述形变承载件包括形变部,以及与所述形变部连接的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承载部,多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形成预设图形;柔性垫,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的支撑面,以及与所述形变承载件配合的配合面;其中,所述形变承载件在沿所述贴合装置的第一方向上的力的作用下能够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以通过所述形变承载件的平面面积来改变所述柔性垫的形状;形变部的平面面积逐渐增大,曲面盖板和柔性屏逐渐贴合。

Description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屏贴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泛在屏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全面屏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提高屏占比,双曲贴合技术及四曲贴合技术应运而生。
现有技术中主要利用柔性屏的柔性特性来实现全面屏。目前柔性屏的贴合方法主要是使用硅胶垫,将柔性屏压合到曲面盖板的内侧。在贴合过程中。因为曲面盖板平面区的贴合压力要大于其弯折区域的贴合压力,导致弯折区域贴合压力小,极易出现气泡,因此会导致曲面盖板和柔性屏之间贴合不良。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装置、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旨在解决柔性屏和盖板的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其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所述贴合装置包括:贴合治具,以及与所述贴合治具配合的柔性垫;所述贴合治具,包括形变承载件,所述形变承载件包括形变部,以及与所述形变部连接的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承载部,多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形成预设图形;柔性垫,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的支撑面,以及与所述形变承载件配合的配合面;其中,所述形变承载件在沿所述贴合装置的第一方向上的力的作用下能够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以通过所述形变承载件的变形改变所述柔性垫的形状;在所述第一状态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的垂直距离。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形变部为一个,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分别位于所述形变部的各端部;
或者,所述形变部为两个,每个所述形变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为四个,所述形变部为一个时,所述形变部包括第一承载面,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面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承载面相交的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一承载面与所述第二承载面之间设有变形孔,所述第一承载面的两端以及第二承载面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子承载部;
或者,所述形变部为两个时,包括第一形变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形变部相交的第二形变部,所述第一形变部包括第一承载面,所述第二形变部包括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一承载面与所述第二承载面之间设有变形孔。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变形孔的平面面积大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变形孔的平面面积。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预设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形变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横截面可以呈弧形或者V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端部可分离设置,在所述第一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端部接触;在所述第二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端部分离。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承载部还包括: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活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配合的第二安装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中部;
在所述第一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第一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部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在所述第二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第一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部的距离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弧形连接部或直角连接部,所述中部为弧形弯角,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面为弧形面,所述中部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外径,所述第一安装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外部;
或者,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内径,所述第二安装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的销轴,连接有所述销轴的安装部通过所述销轴在未安装所述销轴的安装部内位移实现所述形变承载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或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设于所述销轴的外部,所述销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或第一连接部的长度,部分所述销轴暴露出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或所述第一连接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还包括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伸缩杆处于伸出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承载部还包括:框体结构,所述框体结构可伸缩运动;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框体结构处于收缩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框体结构处于伸出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框体结构包括多个第二子承载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子承载部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形变部与所述框体结构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承载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之间;
或者,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每个所述第二子承载部共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分别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承载部外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子承载部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弧形连接部或直角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部的为弧形弯角,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形变承载件;所述柔性垫包括覆盖所述形变部的主体部,以及连接所述主体部并覆盖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支撑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支撑面的平面面积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支撑面的平面面积。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面包括对应所述主体部的第一支撑面,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面连接且对应所述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面为平面或曲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支撑面自所述第一支撑面向靠近所述支撑件的方向倾斜的面,在第二状态,所述第二支撑面的倾斜角度小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倾斜角度。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贴合方法,使用所述的贴合装置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柔性屏放置于柔性垫上,并使得所述形变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
将所述曲面盖板盖设于所述柔性屏上;
向所述贴合装置施加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使得所述形变部由所述第一状态变形至所述第二状态,使得在所述第一状态支撑面的平面面积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支撑面的平面面积。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贴合装置,贴合装置其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所述贴合装置包括:贴合治具,以及与所述贴合治具配合的柔性垫;所述贴合治具,包括形变承载件,所述形变承载件包括形变部,以及与所述形变部连接的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承载部,多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形成预设图形;柔性垫,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的支撑面,以及与所述形变承载件配合的配合面;其中,所述形变承载件在沿所述贴合装置的第一方向上的力的作用下能够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以通过所述形变承载件的变形改变所述柔性垫的形状;在所述第一状态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的垂直距离。
形变部在沿贴合装置的第一方向上的力的作用下能够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被支撑于形变部上的柔性垫的支撑面能够随着形变部的变形而变形。
在第一状态,曲面盖板和柔性屏在此状态下与柔性屏从中间部位开始贴合。在形变部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形变部的平面面积逐渐增大,曲面盖板和柔性屏逐渐贴合。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中,能够令柔性屏与曲面盖板从中间部位开始接触,并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压合,能够有效改善曲面盖板和柔性屏之间的贴合气泡,提高产品良率。本发明能够有效均衡屏体各处受到的接触压力,改善四曲盖板和柔性屏之间的气泡,提高产品良率。本发明的第一子承载部可以为任意图形,实现多种形状的曲面贴合,适用广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在第一状态下、第二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的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在第一状态下、第二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在第一状态下、第二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在第一状态下、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框体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治具在第一状态下、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曲面盖板;11、平面部;12、弯曲部;20、柔性屏;30、基底;
1、贴合治具;
100、形变承载件;101、形变部;102、第一承载部;1010、第一承载面;1011第二承载面;103、变形孔;104、第一连接部;1020、第一安装部;1040、第二装部;1041、中部;105、销轴;106、伸缩杆;107、框体结构;1070、第二子承载部;1071、第二连接部;
2、贴合装置;200、支撑件;210、柔性垫;211、主体部;212、支撑部;3、柔性屏;4、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泛在屏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全面屏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为提高屏占比,双曲贴合技术及四曲贴合技术应运而生。但是目前曲面贴合存在良率较低的问题。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柔性硅胶基底30来实现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的相互贴合。曲面盖板10包括弯曲部12及平面部11,通常的曲面盖板10包括在其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弯曲部12,平面部11连接于两个弯曲部12之间。弯曲部12具有较大的曲率,平面部11通常呈平面状。
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硅胶基底30包括承载面,承载面和曲面盖板10的形状相适配。在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的贴合过程中,首先将柔性屏20放置于承载面,然后将曲面盖板10压合于柔性屏20上。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曲面盖板10的平面部11的贴合压力要大于其弯曲部12的贴合压力,导致弯曲部12极易出现贴合气泡,且容易出现贴合反弹风险,导致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贴合不良。且当两个弯曲部12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曲面盖板10的宽度,即曲面盖板10的开口较小时,会导致曲面盖板10和柔性屏20无法贴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本发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2至图13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贴合装置、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2-图5,并结合图10-12所示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5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装置2结构示意图。
一种贴合装置2其用于贴合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所述贴合装置2包括:贴合治具1,以及与所述贴合治具1配合的柔性垫210;所述贴合治具1,包括形变承载件100,所述形变承载件100包括形变部101,以及与所述形变部101连接的第一承载部102;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承载部,多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形成预设图形。柔性垫210,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3的支撑面,以及与所述形变承载件100配合的配合面(图中未标记)。其中,所述形变承载件100在沿所述贴合装置2的第一方向上的力的作用下能够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以通过所述形变承载件100的变形改变所述柔性垫210的形状;在所述第一状态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的垂直距离。
形变部101在沿贴合装置的第一方向(高度方向)上的力的作用下能够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与所述形变部101连接的多个第一子承载面分别向四周扩张,以增大所述第一承载部102的平面面积;同时被支撑于形变部101上的柔性垫210的支撑面能够随着形变部101的变形而变形,以逐渐增大所述支撑面的平面面积,可以实现四周的边缘贴合。
在第一状态,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在此状态下与柔性屏3从中间部位开始贴合。在形变部101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形变部101的平面面积逐渐增大,使得所述柔性垫210的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3的支撑面的平面面积逐渐增大,完成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的逐渐贴合。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2中,能够令柔性屏3与曲面盖板4从中间部位开始接触,并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压合,能够有效改善曲面盖板和柔性屏之间的贴合气泡,提高产品良率。本发明能够有效均衡屏体各处受到的接触压力,改善四曲盖板和柔性屏之间的气泡,提高产品良率。本发明的第一子承载部可以为任意图形,实现多种形状的曲面贴合,适用广泛。
可选的,所述配合面与所述支撑面相对的面,所述支撑面为所述柔性垫210远离所述形变承载件100的一侧表面,所述配合面为所述柔性垫210靠近所述形变承载件100的一侧表面。
可选的,上述预设图形还可以由多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形成,上述预设图形还可以由多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和第一连接部或框体结构一起形成;所述预设图形包括三所述预设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可用于不同规格的曲面盖板贴合,如四曲贴合、圆形贴合、椭圆形贴合等其他形态的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可以适用于,两面曲面贴合、三面曲面贴合、圆形手表贴合、四曲面贴合等。
可选的,所述预设图形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平面面积大于其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的平面面积。
可选的,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为在所述形变承载件100第一状态下的图形的平面中心。所述形变承载件在沿所述贴合装置的第一方向上的力的作用下能够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第一承载部形成的变形后的预设图形与原先未变形的预设图形的平面中心进行比较。
可选的,第一方向上的作用力为高度方向上的力;在贴合装置的使用过程中,柔性屏3和曲面盖板4相互贴合时,曲面盖板4向位于柔性垫210的柔性屏3提供在高度方向上的压合力,或者由所述贴合组件1提供向曲面盖板4的力。
可选的,形变承载件100的材料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形变承载件100为弹性钢板,利用弹性钢板的结构弹性使得形变部101能够发生形变。形变承载件100的材料可以包括合金弹簧钢,例如形变承载件101的材料包括60Si2MnA。
形变部10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形变部101由第一承载部102沿高度方向下凹陷成型或向上凸起成型。本实施例以形变部101由第一承载部102沿高度方向凹陷成型为例;形变部101包括容纳空间,使得至少部分柔性垫210能够容纳于容纳空间内,并覆盖于所述形变部101和第一承载部102的一侧,形变部101能够向柔性垫210提供更好的支撑。
此外,当向贴合装置2施加第一方向的作用力时,形变部101在第一方向压力的挤压作用下变形,以使第一承载部102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即所述第一承载部整体发生横向拉伸变形。以带动覆盖在所述形变部101和所述第一承载部102上的柔性垫的支撑面发生变形。
具体的,所述形变部与第一承载部的连接关系如下:
所述形变部101为一个,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分别位于所述形变部的各端部;或者,所述形变部101为两个,每个所述形变部10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为四个,所述形变部101为一个时,所述形变部101包括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面1010,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承载面1010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承载面1010相交的第二承载面1011,所述第二承载面1011沿着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承载面1010与所述第二承载面1011之间连接处设有变形孔103,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面1010的两端、第二承载面1011的两端;使得四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围设形成四边形结构,可以用于四面曲面的贴合。
上述,两个第一子承载部之间相对设置。所述形变部101可由一整块钣金件折弯形成,即所述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由一块钣金件构成,两者之间无需额外的工艺固定,工艺、结构简单。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形变部101也可以由第一承载面和第二承载面拼接组装而成,通过焊接工艺完成焊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没有变形孔103的方案。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形变部101为两个时,包括第一形变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形变部相交的第二形变部,所述第一形变部包括第一承载面1010,所述第二形变部包括第二承载面1011,所述第一承载面1010与所述第二承载面1011之间相交设置,且两者之间设有变形孔103。每个承载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子承载部,两个第一子承载部之间相对设置,使得四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围设形成四边形结构,可以用于四面曲面的贴合。具体的,两个形变部与所述支撑件200的连接关系,可以是两个形变部的中心分别固定安装于支撑件200上,或者,第二形变部固定安装于第一形变部的两侧。
上述两个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变形孔103的平面面积不变,在所述贴合治具1受到第一方向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形变部101发生变形至第二状态,所述变形孔103受力向外扩张而变大,使得所述变形孔103的平面面积大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变形孔103的平面面积。所述变形孔103可在形变部受第一方向作用力后变形时,缓解所述形变部101的压应力,防止形变部101发生断裂;还可以在变形过程中利于形变部的弹性释放。
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外侧面为弧形面,用于曲面盖板的四周曲面贴合。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当形变部101由第一承载部102沿高度方向凹陷成型时,所述承载面为凹面。形变部101在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例如是沿贴合装置2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例如,第一承载部102沿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形变部101连接于四个第一承载部220之间,形变部101的横截面为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在的平面。所述形变部的横截面可以呈弧形或者V形。例如形变部101的横截面呈弧形,使得形变部101受力更易发生变形,不易发生褶皱。例如形变部101的横截面呈V形,使得形变部101受力更易发生变形,所述形变部与所述支撑件200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
本申请为了实现所述形变承载件100在沿所述贴合装置2的第一方向上的力的作用下能够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以通过所述形变承载件100的变形改变所述柔性垫210的形状;在所述第一状态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的垂直距离。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论述,参考图2-5所示的贴合治具的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贴合治具1的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包括4个第一子承载部,以形成四边形结构,可适用于四曲屏幕贴合。当然若改变第一子承载不的个数、或预设图形的形状即可改变不同曲面形态的屏幕贴合,如两曲面贴合、圆形、椭圆形等。
所述第一承载部102还包括: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104,即,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子承载部之间分别设置一个第一连接部104,以使得所述预设图形,即四边形的各个拐角在第二状态下还保持完整的图形,防止出现缺口导致角度四曲角部无法贴合。
所述第一连接部10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活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第一安装部1020,所述第一连接部104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020配合的第二安装部1040,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040的中部1041。在第一状态下,部分所述中部1041暴露出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之间;在第二状态下,所述中部和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部1020暴露出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之间,可以保障,四曲贴合时的四个角部实现贴合。
在所述第一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第一安装部102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4的中部1041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在所述第二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第一安装部102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部1041的距离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使得在所述第一状态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在所述贴合治具1受到第一方向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承载部102逐渐变形至第二状态,使得所述柔性垫210的支撑面发生变形,以实现四周的曲面贴合。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04为弧形连接部或直角连接部,所述中部1041为弧形弯角。通过弯角过渡以适用于四曲贴合的治具中,便于四角的曲面贴合更加服帖。
较佳地,所述第一安装部1020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040的外径,所述第一安装部1020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040的外部,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10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活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承载部由第一状态变形为第二状态时,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部1040可慢慢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1020的方向发生位移,以实现在第二状态下的变形。
较佳地,当所述第一安装部1020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040的内径,所述第二安装部1040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020的外部,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10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活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承载部由第一状态变形为第二状态时,部分所述第一安装部1020可慢慢向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1040的方向发生位移,以实现在第二状态下的变形。
上述两种方式中的,第一安装部内设有凹槽或贯穿孔,第二安装部内设有凹槽或贯穿孔,以便在两者相互套设时实现活动连接。当第一安装部的内径大于第二安装部的外径,此时第二安装部可在第一安装部的内径内实现位移。另外,为了防止第一承载部在第二变形状态下因变形过大导致第一子承载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相互脱离,还可以在第一安装部和/或第二安装部内设置由止位部,通过止位部限制变形失效。
参考图6所示的贴合治具的又一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下的俯视图。与上一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子承载部之间未设置第一连接部。
四个第一子承载部形成四边形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端部可分离设置,在所述第一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端部接触;在所述第二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端部分离,本方案可实现四曲面贴合中对四曲角度贴合要求不高的方案中。
如图7所示之又一实施例的贴合治具的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子承载部之间设置有一第一连接部4,区别仅在于第一连接部4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子承载部之间的具体连接关系。
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4个第一子承载部,形成四边形结构,可适用于四曲以及四角的屏幕贴合。
所述第一承载部102还包括: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104,即,每两个第一子承载部之间分别设置一个第一连接部,以使得所述四边形的各个拐角在第二状态下还保持完整的图形,以便于实现四曲的完全贴合。所述第一连接部104为弧形连接部或直角连接部,所述中部1041为弧形弯角。通过弯角过渡以适用于四曲贴合的治具中,便于四角的曲面贴合更加服帖。
所述第一连接部10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活动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第一安装部1020,所述第一连接部104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020配合的第二安装部1040,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040的中部1041。
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104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子承载部之间的连接关系,来实现所述形变承载件100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一连接部104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子承载部之间的连接关系具体如下:
方式一(设置销轴的方案):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020或所述第二安装部1040固定连接的销轴105,连接有所述销轴的安装部通过所述第一销轴105在未安装销轴105的安装部内位移实现所述形变承载件100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具体的,未安装销轴105的安装部内设有安装槽,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销轴105在沿着远离所述未安装第一销轴105的安装部内位移。另外,为了防止第二状态变形过大导致变形失效,还可以在未设置第一销轴的安装部内设置止位部,以防止销轴与安装部之间脱离。
方式二(设置销轴的方案),与方式一的销轴方案区别在于销轴与第一子承载部或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关系不同,具体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或所述第一连接部104套设于所述销轴105的外部,所述销轴105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或第一连接部104的长度,部分所述销轴105暴露出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或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部分暴露出的所述销轴在未设置所述销轴的安装部内位移实现所述形变承载件100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方式三(设置伸缩杆的方案),与方式一、方式二的销轴方案区别在于利用伸缩杆与第一子承载部或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关系,具体的,伸缩杆106的一端与第一子承载部固定连接,伸缩杆106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04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伸缩杆106的两端分别用于固定连接,中间部分可以实现拉伸和收缩两种状态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伸缩杆106处于收缩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伸缩杆106处于伸出状态,实现所述形变承载件100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上述三种方式均可实现第一连接部104和相邻的两个第一子承载部之间的连接,使得所述形变承载件100更容易发生变形,保障柔性垫的支撑面发生变形。
如图8所示之又一实施例的贴合治具的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一连接部的结构不同,且与第一承载部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同。
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4个第一子承载部,形成四边形结构,可适用于四曲四角屏幕贴合。
所述第一承载部102还包括:框体结构107,所述框体结构107可实现伸缩运动;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框体结构107处于收缩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框体结构107处于伸出状态。通过改变所述形变部101的形态以带动所述框体结构107的形态变形,通过将所述形变部101与所述框体结构固定连接,即,所述形变部101套设固定于所述框体结构107的外部,当所述形变部101发生变形时,所述框体结构107随着所述框体结构同步发生变形。
所述框体结构107包括多个第二子承载部1070,以及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子承载部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071,以形成所述框体结构107。所述形变部与所述框体结构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承载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之间;以使得所述四边形的各个拐角在第二状态下还保持完整的图形,以便于实现四曲的完全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子承载部1070为四个,所述第二连接部107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子承载部1070,所述第二连接部1071为弧形连接部或直角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1071的中部的外侧面为弧形弯角。通过弯角过渡以适用于四曲四角贴合的治具中,便于四角的曲面贴合更加服帖。
所述框体结构107与所述形变部的连接关系可以是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承载部,即,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分别套设于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承载部外部。也可以是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第二子承载部共用,具体连接方式不再具体限定,只要可以实现所述形变部与所述框体结构一体变形即可。
可选的,当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第二子承载部共用时,所述第二子承载部的外侧面为弧形面,用于曲面盖板的四周的弧形贴合。
如图9所示之又一实施例的贴合治具的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形变承载件100的形态发生变化,所述形变部101由第一承载部102沿高度方向上凸起成型。
具体的,所述贴合治具1,包括形变承载件100,包括形变部101,以及与所述形变部101连接的第一承载部102;所述第一承载部10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承载部,多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形成预设图形。
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4个第一子承载部,形成四边形结构,可适用于四曲屏幕贴合。所述形变部101与所述柔性垫210贴合的一侧面为凸起的表面,形变部101能够向柔性垫210提供更好的支撑。
贴合装置2还包括支撑件200,所述支撑件200用于支撑所述形变承载件100;所述柔性垫210包括覆盖所述形变部101的主体部211,以及连接所述主体部211并覆盖所述第一承载部102的支撑部212,所述支撑面包括对应所述主体部211的第一支撑面,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面连接且对应所述支撑部102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件20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件200的高度;可以使得在第一状态,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在此状态下与柔性屏3从中间部位开始贴合。在形变部101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形变部101的平面面积逐渐增大,使得所述柔性垫210的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3的支撑面的平面面积逐渐增大,完成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的逐渐贴合。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2中,能够令柔性屏3与曲面盖板4从中间部位开始接触,并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压合,能够有效改善曲面盖板和柔性屏之间的贴合气泡,提高产品良率。本发明能够有效均衡屏体各处受到的接触压力,改善四曲盖板和柔性屏之间的气泡,提高产品良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面为平面或曲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支撑面自所述第一支撑面向靠近所述支撑件的方向倾斜的面。在形变部101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形变部101的平面面积逐渐增大,使得所述第二支撑面的倾斜角度逐渐变小,趋于平面。所述柔性垫210的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3的支撑面的平面面积逐渐增大,完成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的逐渐贴合。所述第一支撑面可以是曲面(凸起面、球形),例如,若第一支撑面为曲面时,有利于在柔性屏上贴合光学胶时,曲面利于在贴合时OCA光学胶与曲面盖板4的接合部分从曲面盖板4的中心向四周扩散,将空气排出,减少贴合气泡。
另外,所述第一支撑面可以是平面所述柔性垫210也可以为等厚的膜层,可缓解第一子承载部与柔性屏之间接触的局部作用力,防止压力过大,导致屏体碎片。所述第一支撑面为平面时,与柔性屏的接触面增大,以增加柔性屏与盖板之间贴合可靠性。由于形变承载件100的形状为凸起结构,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件20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件200的高度;可以使得在第一状态,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在此状态下与柔性屏3从中间部位开始贴合。使得柔性屏3的受力均匀,力从中间向四周扩散可有效防止气泡的产生。
如图10-12所示的一种贴合装置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柔性垫210包括覆盖所述形变部的主体部211,以及连接所述主体部211并覆盖所述第一承载部102的支撑部212,所述柔性垫210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位于所述柔性垫背离所述支撑件的一侧面;以及与所述形变部101相配合的配合面(附图未进行标记),即所述柔性垫靠近所述形变部的一侧表面。通过光学胶等进行粘贴使得所述配合面与所述形变部固定。在所述形变部101从第一状态变形至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下的支撑面的平面面积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所述支撑面的平面面积,以实现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多曲面的边缘贴合,且贴合力度均匀减少贴合过程中的气泡产生。
可选的,柔性垫210的所述支撑部212用于包裹第一承载部102的外侧面,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部21能够向柔性屏3提供更好的支撑,避免柔性屏3被形变承载件100划伤。
优选的,所述支撑面包括对应所述主体部211的第一支撑面,和对应所述支撑部212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件20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高度,即所述支撑面整体为相对于所述支撑件200呈凸起的形状。在形变部101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支撑面的倾斜度逐渐减小,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逐渐贴合。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中,能够令柔性屏3与曲面盖板4从中间部位开始接触,并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压合,能够有效改善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之间的贴合气泡,提高产品良率。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面为平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为弧形面,在形变部101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能够令柔性屏3与曲面盖板4从中间的平面部位开始接触,并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压合,能够有效改善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之间的贴合气泡,提高产品良率。
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形变承载件100的形变部101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参考如图11-12,第一状态例如为形变部101在自然状态,即形变承载件100处于自然状态下,形变部101处于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为形变部101受力发生变形的状态,即形变承载件100受力时,形变部101变形处于第二状态。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形变部101处于自然状态下时,可以将柔性屏3设置于形变部101,柔性屏3和曲面盖板4由中间部位开始贴合。
贴合过程中,形变部101变形至第二状态,令柔性屏3和曲面盖板4从中间向两边逐渐贴合。
在其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状态还可以为形变部101的受力状态,第二状态为形变部101的自然状态,或者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均为形变部101的受力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200支撑件200设置于多个第一子承载部的中间部位。例如当形变部101的横截面呈弧形时,以及所述形变部为一个时,所述支撑件200设置于形变部101背离柔性垫210的顶端,使得形变部101的受力更加平衡;当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数量为四个时,可以由一个形变部连接四个子承载部;也可以由两个形变部分别连接两个第一子承载部。具体的,当形变部为两个时,第一形变部包括第一承载面,第二形变部包括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一承载面、第二承载面分别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或第一承载面与所述支撑件固定,第二承载面与第一承载面固定连接。
曲面盖板4包括平面部,以及连接所述平面部的弯曲部,本申请以四曲盖板为例,弯曲部为四个,分别位于所述平面部的四周。当曲面盖板4上位于边缘的弯曲部的弯折角度较大,使得曲面盖板4上两个弯曲部之间的最小尺寸小于其平面部的尺寸时,即曲面盖板4的开口尺寸小于其宽度时,曲面盖板4依然能够扣合于柔性垫210的支撑面上,并使得柔性屏3和曲面盖板4由中间向外逐渐压合。
结合上述所有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的贴合装置,在压合的起始阶段,形变部101处于第一状态下,曲面盖板4首先和柔性垫210上的中间部位的柔性屏3相互贴合。向曲面盖板4施加压力,或者调整支撑件200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形变部101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使得所述形变部由所述第一状态变形至所述第二状态,使得在所述第一状态支撑面的平面面积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支撑面的平面面积。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的接触为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压合。最后,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完全贴合。
柔性垫210的材料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柔性垫210的材料包括硅胶,或者柔性垫210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薄膜、聚酯薄膜、氟化镁薄膜、硫化锌薄膜、有机无机层叠薄膜中的一种或几种。使用这些材料能够保证柔性垫210具有良好的柔性。
请一并参阅图13,图13是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用于贴合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该方法可以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贴合装置完成,贴合方法包括:
步骤S1:将柔性屏3放置于柔性垫210上,并使得形变部101处于第一状态下。
如上所述,当形变部101处于第一状态下时,柔性垫210的支撑面呈凸面,当贴合装置包括支撑件200时,所述支撑面包括对应所述主体部的第一支撑面,和对应所述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高度。
当形变承载件100在自然状态下呈如图11所示的状态时,使用时直接将柔性屏3设置于柔性垫210上。或者在将柔性屏3设置于形变承载件100上后,驱使形变部101处于第一状态。
步骤S2:将曲面盖板4盖设于柔性屏3上。
由于当形变部210处于第一状态下时柔柔性垫210的支撑面呈凸面,因此曲面盖板4首先与凸面支撑的部分柔性屏3相互贴合。
步骤S3:向曲面盖板4施加压力,或对所述贴合装置施加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使得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相互贴合。
向曲面盖板4施加压力,或对所述贴合装置施加第一方向的作用力,四个第一承载部102沿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使得形变部210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使得在所述第一状态支撑面的平面面积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支撑面的平面面积。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由所述凸面对应的位置逐渐贴合。由于柔性屏3与曲面盖板4的接触为从中间向两边逐渐压合,因此可有效排除曲面盖板4和柔性屏3之间的贴合气泡,提高产品的良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均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同实施例中出现的不同技术特征可以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研究附图、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应能理解并实现所揭示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装置或步骤;物品没有使用数量词修饰时旨在包括一个/种或多个/种物品,并可以与“一个/种或多个/种物品”互换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用于标示名称而非用于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均不应被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制。权利要求中出现的多个部分的功能可以由一个单独的硬件或软件模块来实现。某些技术特征出现在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并不意味着不能将这些技术特征进行组合以取得有益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所述贴合装置包括:
贴合治具,以及与所述贴合治具配合的柔性垫;
所述贴合治具,包括形变承载件,所述形变承载件包括形变部,以及与所述形变部连接的第一承载部;
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承载部,多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形成预设图形;
柔性垫,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的支撑面,以及与所述形变承载件配合的配合面;
其中,所述形变承载件在沿所述贴合装置的第一方向上的力的作用下能够由第一状态变形至第二状态,以通过所述形变承载件的变形改变所述柔性垫的形状;
在所述第一状态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的垂直距离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所述预设图形的中心的垂直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为一个,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分别位于所述形变部的各端部;
或者,所述形变部为两个,每个所述形变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为四个,所述形变部为一个时,所述形变部包括第一承载面,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面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承载面相交的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一承载面与所述第二承载面之间设有变形孔,所述第一承载面的两端以及第二承载面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子承载部;
或者,所述形变部为两个时,包括第一形变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形变部相交的第二形变部,所述第一形变部包括第一承载面,所述第二形变部包括第二承载面,所述第一承载面与所述第二承载面之间设有变形孔;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变形孔的平面面积大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变形孔的平面面积;
优选的,所述预设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形、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形变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横截面可以呈弧形或者V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端部可分离设置,在所述第一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端部接触;在所述第二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端部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还包括: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之间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活动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配合的第二安装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中部;
在所述第一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第一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部的距离为第一间距,在所述第二状态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的第一安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中部的距离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小于第二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弧形连接部或直角连接部,所述中部为弧形弯角,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外径,所述第一安装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外部;
或者,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内径,所述第二安装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的销轴,连接有所述销轴的安装部通过所述销轴在未安装所述销轴的安装部内位移实现所述形变承载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的,所述销轴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或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设于所述销轴的外部,所述销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或第一连接部的长度,部分所述销轴暴露出所述第一子承载部或所述第一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伸缩杆处于收缩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伸缩杆处于伸出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还包括:框体结构,所述框体结构可伸缩运动;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框体结构处于收缩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框体结构处于伸出状态;
优选的,所述框体结构包括多个第二子承载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子承载部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形变部与所述框体结构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承载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之间;
或者,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与每个所述第二子承载部共用;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一子承载部分别套设固定于所述第二子承载部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子承载部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弧形连接部或直角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部的为弧形弯角,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面为弧形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形变承载件;所述柔性垫包括覆盖所述形变部的主体部,以及连接所述主体部并覆盖所述第一承载部的支撑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支撑面的平面面积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支撑面的平面面积;
优选的,所述支撑面包括对应所述主体部的第一支撑面,和与所述第一支撑面连接且对应所述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相对于所述支撑件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面为平面或曲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支撑面自所述第一支撑面向靠近所述支撑件的方向倾斜的面。
10.一种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柔性屏放置于柔性垫上,并使得所述形变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
将所述曲面盖板盖设于所述柔性屏上;
向所述贴合装置施加所述第一方向的作用力,使得所述形变部由所述第一状态变形至所述第二状态,使得在第一状态下所述支撑面的平面面积小于在第二状态下所述支撑面的平面面积。
CN202110326208.2A 2021-03-26 2021-03-26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Active CN1129370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6208.2A CN112937060B (zh) 2021-03-26 2021-03-26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6208.2A CN112937060B (zh) 2021-03-26 2021-03-26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7060A true CN112937060A (zh) 2021-06-11
CN112937060B CN112937060B (zh) 2022-08-16

Family

ID=76226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6208.2A Active CN112937060B (zh) 2021-03-26 2021-03-26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370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002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00922A1 (en) * 2015-10-13 2017-04-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aminating device and lamina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WO2019119366A1 (zh) * 2017-12-21 2019-06-27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1497411A (zh) * 2020-04-27 2020-08-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1640371A (zh) * 2018-04-20 2020-09-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2248607A (zh) * 2020-09-30 2021-01-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2497879A (zh) * 2020-11-25 2021-03-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面板治具、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00922A1 (en) * 2015-10-13 2017-04-1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Laminating device and lamina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WO2019119366A1 (zh) * 2017-12-21 2019-06-27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1640371A (zh) * 2018-04-20 2020-09-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1497411A (zh) * 2020-04-27 2020-08-0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2248607A (zh) * 2020-09-30 2021-01-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2497879A (zh) * 2020-11-25 2021-03-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面板治具、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002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7060B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87165B2 (en) Laminating device and laminating method
CN110588132B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1063262B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12497879B (zh) 曲面显示面板治具、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KR102494018B1 (ko)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션 방법
CN112606525B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2937060B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1816083A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柔性显示装置以及制作方法
CN210461309U (zh) 贴合用治具和贴合装置
CN111710246A (zh) 一种曲面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4897341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1604082A (zh) 具面板定位功效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P1953819A1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electronic part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539109A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1667768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4360381B (zh) 柔性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2201154B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6412557U (zh) 用于显示屏的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256771U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3597368B (zh) 结合垫及结合制造设备
CN114399960A (zh) 一种曲面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12135827U (zh) 可穿戴显示设备用支撑件及可穿戴显示设备
CN112606526A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4120814B (zh) 一种显示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EP4152123B1 (en) Foldabl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