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5150A - 支撑座 - Google Patents

支撑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25150A
CN112925150A CN202011293447.4A CN202011293447A CN112925150A CN 112925150 A CN112925150 A CN 112925150A CN 202011293447 A CN202011293447 A CN 202011293447A CN 112925150 A CN112925150 A CN 112925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liding rail
ball
base
rai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34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25150B (zh
Inventor
游佳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ga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ga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ga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Pega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25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5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25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25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座。支撑座包括底座、限位座、固定座、支撑柱、滑轨件、弹性元件及球轴。固定座连接底座及限位座,并具有内滑轨;支撑柱设置于底座及限位座之间,具有下滑轨部;滑轨件设置于固定座内,滑轨件具有与下滑轨部互相接触或分离的上滑轨部,且上滑轨部通过与内滑轨的结构配合,而能够相对固定座移动、转动或停止;弹性元件抵接底座以及滑轨件;以及球轴具有球部以及轴部,球部限位于限位座内,轴部突出于限位座之外,其中通过上滑轨部、下滑轨部与内滑轨的配合而带动支撑柱抵顶或远离球部,以固定或释放球轴。

Description

支撑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座,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支撑对象的支撑座。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摄影镜头来进行长时间的摄影,例如监视镜头或者是网络镜头(webcam)。这类监视器由于必须长时间保持固定的摄影角度,因此通常都会利用支撑架来支撑并固定镜头的摄影角度。现有的镜头支撑架通常都是在架体上开设长槽或是弧形槽,且利用螺锁的方式固定镜头相对于架体的位置。通常,当要改变镜头的摄影角度时,需要先将螺丝卸下,调整好镜头于架体的位置之后,再利用螺栓将镜头迫紧而定位。
然而,这种架构存在下述问题:
一、使用者需要使用手工具,例如螺丝起子,将螺栓松脱及旋紧才能调整镜头,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镜头的角度调整并不是很方便且可以容易地达成。
二、当使用者旋松螺栓之后,镜头相对于支撑架呈现自由状态,使用者必须一手扶着调整完角度的镜头,另一手试着旋紧螺栓,往往螺栓旋紧后,先前调整好的角度也不一样了。
三、由于定位镜头用的螺栓有可能因长时间未旋动而生锈,导致不容易旋松,提高调整镜头的难度。
四、螺栓也有可能因震动等因素而逐渐松脱,造成镜头的摄影角度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方便调整角度的支撑座。
本发明的支撑座包括底座、限位座、固定座、支撑柱、滑轨件、弹性元件以及球轴。固定座连接底座及限位座,并具有内滑轨;支撑柱设置于底座及限位座之间,具有下滑轨部;滑轨件设置于固定座内,滑轨件具有与下滑轨部互相接触或分离的上滑轨部,且上滑轨部通过与内滑轨的结构配合,而能够相对固定座移动、转动或停止;弹性元件抵接底座以及滑轨件;以及球轴具有球部以及轴部,球部限位于限位座内,轴部突出于限位座之外,其中通过上滑轨部、下滑轨部与内滑轨的配合而带动支撑柱抵顶或远离球部,以固定或释放球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座螺锁于底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轴部远离球部的一端具有外螺纹,用于与对象螺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轨件的外圆周上具有多个凸肋,而内滑轨具有多个第一导轨、多个第二导轨以及多个第三导轨,第二导轨连接在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导轨及第三导轨之间,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及第三导轨具有不同高度,且凸肋分别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或第三导轨的底端接触时,而使各凸肋在内滑轨内具有高度变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沿着固定座的径向方向,第一导轨的深度大于第三导轨的深度,第三导轨的深度大于第二导轨的深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固定状态时,凸肋对应位于第一导轨中,且弹性元件抵顶滑轨件,而滑轨件抵顶支撑柱以使支撑柱与限位座共同夹住球轴,球轴无法相对限位座摆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施力使球轴向底座移动,球轴推移支撑柱,而支撑柱的下滑轨部推移滑轨件的上滑轨部,滑轨件的凸肋与固定座的内滑轨的互相配合而相对固定座同时移动及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滑轨件相对固定座同时移动及转动为凸肋自第一导轨脱离并受第二导轨导引,以使滑轨件相对固定座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凸肋受第二导轨导引时,滑轨件持续施加压力于弹性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在凸肋脱离第二导轨之后进入第三导轨,滑轨件持续施加压力于弹性元件,使支撑柱与限位座之间的距离大于球部的直径,而球部能够相对限位座摆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固定座具有多个卡勾,而限位座具有内环圈,而卡勾伸入限位座中与内环圈扣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架构新颖,球轴与限位座之间的固定并不需要使用到螺丝及螺帽,可以减少零件的使用,同时避免拆卸下来的螺丝及螺帽遗失。
二、因为球轴相对于限位座的固定并非使用螺丝及螺帽,使用者可以在不使用手工具的情况下,经由按压动作将球轴从被紧紧夹住的状态改变为具有转动自由度的状态,而能够容易地调整球轴相对于限位座的角度。
三、经由按压动作就能改变球轴与限位座彼此间的状态,对于使用者来说具有操作简单便利等优势。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支撑座可以简便的方式调整架设在支撑座上的对象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支撑座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固定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按压支撑架的球轴的示意图。
图4A为滑轨件沿着固定座的内滑轨旋转的示意图。
图4B为支撑柱相对限位座下降的示意图。
图4C为沿着图3的A-A剖面线的示意图。
图5是球轴相对限位座摆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支撑座
110:底座
120:限位座
120a:凹槽
122:内环圈
130:固定座
132:卡勾
134:内滑轨
134a:第一导轨
134b:第二导轨
134c:第三导轨
140:支撑柱
142:柱状部
144:下滑轨部
150:滑轨件
152:上滑轨部
154:凸肋
160:弹性元件
170:球轴
172:球部
174:轴部
174a: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座的分解示意图,而图2为图1的支撑座的组装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支撑座100用来支撑对象,其中此对象可以是监视镜头或者是网络镜头,但并不以此为限。
支撑座100包括底座110、限位座120、固定座130、支撑柱140、滑轨件150、弹性元件160以及球轴170。底座110可以是由金属或是塑胶制作而成,其中底座110用来固定至一基准面(未图示),此基准面可以是桌面或是墙面,依照实际需求而选择。
限位座120及固定座130的材质可依照需求而选用塑胶或金属,其中固定座130连接底座110以及限位座120,并位在底座110以及限位座120之间。固定座130可以是以螺锁的方式连接至底座110,而固定座130具有多个卡勾132,而限位座120具有内环圈122,而卡勾132可以伸入限位座120中并与内环圈122扣合。固定座130呈套管状,其具有内滑轨134(如图3示),其中在固定座130是由塑胶制作而成的情况下,内滑轨134可以是利用射出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而当固定座130是由金属制作而成的情况下,可以是利用后加工的方式,例如刮擦,以在固定座130内形成内滑轨13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能使用双料射出的方式形成固定座130,其中以金属形成固定座130本体,然后以塑胶形成位在固定座130本体内的内滑轨结构。
支撑柱140设置于底座110及限位座120之间,且支撑柱140具有柱状部142以及环绕在柱状部142之外的下滑轨部144。支撑柱140的材质也可以是选自于塑胶或金属中的其中一种。须说明的是,下滑轨部144位在柱状部142的中间处,并非是设置在柱状部142的末端处。
滑轨件150设置在固定座130内,且通过与内滑轨134的结构配合而能够相对固定座130移动、转动或停止。滑轨件150具有上滑轨部152,且上滑轨部152与下滑轨部144互相接触。滑轨件150通常选用与固定座130(或内滑轨结构)相同的材质,这是因为滑轨件150会与固定座130的内滑轨134接触并产生相对的移动或转动,选用相同的材质可以防止作动时因为材质相异而造成较大的磨损。
弹性元件160可为弹簧,其是由金属制作而成,其抵接底座110以及滑轨件150。确切地说,弹性元件160的一末端抵靠在底座110,且另一端抵靠在滑轨件150。
球轴170可以选用金属或塑胶制作而成。球轴170具有球部172以及轴部174,其中球部172限位于限位座120内,且支撑柱140抵顶球部172,而轴部174突出于限位座120之外。此外,轴部174远离球部172的一端具有外螺纹174a,用于与对象螺锁。
图3为固定座130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滑轨件150的外圆周上具有多个凸肋154,而内滑轨134具有第一导轨134a、第二导轨134b以及第三导轨134c,第二导轨134b连接在第一导轨134a及第三导轨134c之间,而在滑轨件150相对固定座130移动及转动的时候,凸肋154卡入于第一导轨134a或第三导轨134c中,当凸肋154在第一导轨134a或第三导轨134c间移动会受第二导轨134b导引。
从图3可以看出,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导轨134a及第三导轨134c之间由第二导轨134b连接,其中沿着固定座130的径向方向,第一导轨134a的深度大于第三导轨134c的深度,第三导轨134c的深度大于第二导轨134b的深度。换句话说,固定座130在设置有第一导轨134a处的壁厚小于固定座130在设置有第三导轨134c处的壁厚小于固定座130在设置有第二导轨134b处的壁厚。
请继续参考图1、图2及图3,在如图2所示的球轴170的固定状态,此时凸肋154对应位于第一导轨134a中,且弹性元件160抵顶滑轨件150,而滑轨件150抵顶支撑柱140以使支撑柱140与限位座120共同紧密地夹住球轴170,球轴170被固定住,因此无法相对限位座120摆动。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固定座130的内滑轨134、滑轨件150的凸肋154、滑轨件150的上滑轨部152及支撑柱140的下滑轨部144的结构的互相配合如此一来,使用者可以施力于球轴170,通过简单的按压动作,使弹性元件160被压缩,而支撑柱140朝向底座110移动,进而让支撑柱140与限位座120之间的距离大于球轴170的球部172的直径,因此球部172具备转动自由度,而能够相对于限位座120转动。
图4为按压支撑架的球轴170的示意图。当欲调整球轴170相对于限位座120的角度时,可以经由按压球轴170,让球轴170朝向底座110移动。
图4A为滑轨件150沿着固定座130的内滑轨134旋转的示意图、图4B为支撑柱140相对限位座120下降的示意图,而图4C为沿着图3的A-A剖面线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4A、图4B及图4C,在使用者施力按压球轴170,使球轴170向底座110移动后,随着球轴170受力朝向底座110移动,球轴170的球部172推移支撑柱140,而支撑柱140的下滑轨部144推移滑轨件150的上滑轨部152,滑轨件150同时通过凸肋154与固定座130的内滑轨134的干涉而相对固定座130转动后,使用者即不再施力。因此,滑轨件150相对支撑柱140同时具备移动及转动两个动作。随着滑轨件150也朝向底座110移动,滑轨件150按压弹性元件160,弹性元件160受力变形而储存弹性恢复力。
更进一步而言,滑轨件150的凸肋154一开始是受弹性元件160的弹性恢复力而抵顶于第三导轨134c内,当使用者施力而使滑轨件150相对支撑柱140同时移动及转动时,滑轨件150的凸肋154自固定座130的内滑轨134的第三导轨134c脱离后即顺着第二导轨134b的底端滑动,须注意的是,由于第二导轨134b及第三导轨134c的底端是斜面,即在图4C中的视角是左低右高的斜面,故凸肋154顺着第二导轨134b或第三导轨134c的底端滑动时会带动滑轨件150做逆时针的转动。而由于第一导轨134a、第二导轨134b及第三导轨134c的底端在高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或高度),因此凸肋154被第二导轨134b限位住而停在第一导轨134a的底端,此时滑轨件150无法再旋转。在此同时,上滑轨部152的顶端停留在相对应的第一导轨134a的底斜面,滑轨件150被限位住而固定在某一高度。
接着,再次按压球轴170,上滑轨部152的顶端顺着第二导轨134b的轮廓而被进而进入第三导轨134c中。随着凸肋154自第一导轨134a经过第二导轨134b而卡入第三导轨134c中的历程,滑轨件150相对固定座130同时具有转动及高度上的移动。
图5是球轴170相对限位座120摆动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特别的是,当凸肋154在经受第二导轨134b导引或卡入第三导轨134c时,滑轨件150皆会持续施加压力于弹性元件160,而此时支撑柱140与限位座120之间的距离大于球部172的直径,因此球轴170的球部172具有转动自由度,而能够相对限位座120摆动。
附带一提,由于固定座130与限位座120是通过设置在固定座130的卡勾132勾合到限位座120的内环圈122而连接在一起,当滑轨件150的凸肋154卡入固定座130的内滑轨134的第三导轨134c中,使支撑柱140不受滑轨件150支撑,导致球轴170、限位座120与支撑柱140只受重力朝向底座110移动,因此限位座120的内环圈122不受固定座130的卡勾132牵制,故限位座120此时也能够相对固定座130转动。如此一来,支撑座100能够提供设置在球轴170的轴部174的末端的镜头大幅度的调整角度。
当需要将球轴170固定住时,仅需要再施力按压球轴170,使滑轨件150再次相对固定座130转动,让滑轨件150的凸肋154再次卡入固定座130的内滑轨134的第一导轨134a中,而此时滑轨件150停止施压于弹性元件160,被压缩的弹性元件160获得释放并提供弹性恢复力,推移支撑柱140将球轴170往限位座120抵顶,支撑柱140与限位座120紧紧夹住球轴170的球部172,因此球轴170也难以相对限位座120转动。
同时,支撑柱140被弹性元件160推移抵顶球轴170,会促使限位座120往相对远离底座110的方向移动,因此限位座120的内环圈122与固定座130的卡勾132形成紧密的勾合,使得限位座120也相对固定座130固定住,难以相对固定座130转动。
附带一提,限位座120用来容纳球轴170的球部172的凹槽120a适形于球部172,且凹槽120a的口径可等于或大于球部172的直径,如此球轴170可容易地相对固定座130转动。而当滑轨件150的凸肋154对应位在第一导轨134a中时,弹性元件160施加的弹力使得支撑柱140的柱状部142的顶端与限位座120牢固地夹持助球轴170的球部172,因此球轴170并无法相对固定座130随意转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支撑座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一、架构新颖,球轴与限位座之间的固定并不需要使用到螺丝及螺帽,可以减少零件的使用,同时避免拆卸下来的螺丝及螺帽遗失。
二、因为球轴相对于限位座的固定并非使用螺丝及螺帽,使用者可以在不使用手工具的情况下,经由按压动作将球轴从被紧紧夹住的状态改变为具有转动自由度的状态,而能够容易地调整球轴相对于限位座的角度。
三、经由按压动作就能改变球轴与限位座彼此间的状态,对于使用者来说具有操作简单便利等优势。

Claims (11)

1.一种支撑座,包括:
一底座;
一限位座;
一固定座,连接该底座及该限位座,该固定座具有一内滑轨;
一支撑柱,设置于该底座及该限位座之间,该支撑柱具有一下滑轨部;
一滑轨件,设置于该固定座内,该滑轨件具有一上滑轨部,且该上滑轨部与该下滑轨部能够互相接触或分离,其中该滑轨件通过该上滑轨部与该内滑轨的结构配合而能够相对该固定座移动、转动或停止;
一弹性元件,抵接该底座以及该滑轨件;以及
一球轴,具有一球部以及一轴部,该球部限位于该限位座内,而该轴部突出于该限位座之外,其中通过该上滑轨部、该下滑轨部与该内滑轨的配合而带动该支撑柱抵顶或远离该球部,以固定或释放该球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座,其中该固定座螺锁于该底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座,其中该轴部远离该球部的一端具有外螺纹,用于与一对象螺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座,其中该滑轨件的外圆周上具有多个凸肋,而该内滑轨具有多个第一导轨、多个第二导轨以及多个第三导轨,该第二导轨连接在任意两个相邻的该第一导轨及该第三导轨之间,多个所述第一导轨、多个所述第二导轨及多个所述第三导轨的底端具有不同高度,且多个所述凸肋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导轨、多个所述第二导轨或多个所述第三导轨的底端接触而使多个所述个凸肋在该内滑轨内具有高度变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座,其中沿着该固定座的径向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导轨的深度大于多个所述第三导轨的深度,多个所述第三导轨的深度大于多个所述第二导轨的深度。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座,其中在一固定状态时,多个所述凸肋对应位于该第一导轨中,且该弹性元件抵顶该滑轨件,而该滑轨件抵顶该支撑柱以使该支撑柱与该限位座共同夹住该球轴,该球轴无法相对该限位座摆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座,其中施力使该球轴向该底座移动,该球轴推移该支撑柱,而该支撑柱的下滑轨部推移该滑轨件的该上滑轨部,该滑轨件的多个所述凸肋与该固定座的内滑轨的互相配合而相对该固定座同时移动及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座,其中该滑轨件相对该固定座同时移动及转动为多个所述凸肋自该第一导轨脱离并受该第二导轨导引,以使该滑轨件相对该固定座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座,其中当多个所述凸肋受该第二导轨导引时,该滑轨件持续施加压力于该弹性元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座,其中在多个所述凸肋脱离该第二导轨之后进入该第三导轨,该滑轨件持续施加压力于该弹性元件,使该支撑柱与该限位座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球部的直径,而该球部能够相对该限位座摆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座,其中该固定座具有多个卡勾,而该限位座具有一内环圈,而多个所述卡勾伸入该限位座中与该内环圈扣合。
CN202011293447.4A 2019-12-05 2020-11-18 支撑座 Active CN1129251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4559A TWI717132B (zh) 2019-12-05 2019-12-05 支撐座
TW108144559 2019-1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25150A true CN112925150A (zh) 2021-06-08
CN112925150B CN112925150B (zh) 2022-05-10

Family

ID=75237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3447.4A Active CN112925150B (zh) 2019-12-05 2020-11-18 支撑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25150B (zh)
TW (1) TWI717132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19484Y (zh) * 1997-12-22 1999-05-19 沈伟宏 脚架本体与底座固定装置
CN101886730A (zh) * 2009-05-12 2010-11-17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
CN202120022U (zh) * 2011-03-14 2012-01-18 中山市思锐摄影器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摄影云台锁紧装置
CN202252674U (zh) * 2011-08-29 2012-05-30 宁波意美捷影视设备有限公司 球形云台微调预紧机构
CN204044478U (zh) * 2011-12-09 2014-12-24 赛普有限公司 用于摄像机的运动控制装置
CN104423026A (zh) * 2013-08-21 2015-03-18 Miruc光学株式会社 显微镜用便携式终端适配器和显微镜拍摄方法
CN205745915U (zh) * 2016-06-07 2016-11-30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固定支撑装置
CN107990101A (zh) * 2017-11-24 2018-05-04 重庆布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倾斜角度可调节的会议平板
CN208719800U (zh) * 2018-07-18 2019-04-09 深圳市仁清卓越投资有限公司 可旋转翻折的夹持组件
CN209370723U (zh) * 2018-11-23 2019-09-10 中山市科曼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
CN209524258U (zh) * 2019-01-28 2019-10-22 铜仁学院 一种摄影摄像器材的多用适配接口连接架
CN209604814U (zh) * 2019-01-28 2019-11-08 广东富图宝影像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锁定的云台
CN209688411U (zh) * 2019-01-18 2019-11-2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活动式组装座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19484Y (zh) * 1997-12-22 1999-05-19 沈伟宏 脚架本体与底座固定装置
CN101886730A (zh) * 2009-05-12 2010-11-17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
CN202120022U (zh) * 2011-03-14 2012-01-18 中山市思锐摄影器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摄影云台锁紧装置
CN202252674U (zh) * 2011-08-29 2012-05-30 宁波意美捷影视设备有限公司 球形云台微调预紧机构
CN204044478U (zh) * 2011-12-09 2014-12-24 赛普有限公司 用于摄像机的运动控制装置
CN104423026A (zh) * 2013-08-21 2015-03-18 Miruc光学株式会社 显微镜用便携式终端适配器和显微镜拍摄方法
CN205745915U (zh) * 2016-06-07 2016-11-30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固定支撑装置
CN107990101A (zh) * 2017-11-24 2018-05-04 重庆布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倾斜角度可调节的会议平板
CN208719800U (zh) * 2018-07-18 2019-04-09 深圳市仁清卓越投资有限公司 可旋转翻折的夹持组件
CN209370723U (zh) * 2018-11-23 2019-09-10 中山市科曼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
CN209688411U (zh) * 2019-01-18 2019-11-2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活动式组装座
CN209524258U (zh) * 2019-01-28 2019-10-22 铜仁学院 一种摄影摄像器材的多用适配接口连接架
CN209604814U (zh) * 2019-01-28 2019-11-08 广东富图宝影像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锁定的云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7132B (zh) 2021-01-21
TW202122706A (zh) 2021-06-16
CN112925150B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32616B2 (en) Wrench locking and positioning device
US8827614B2 (en) Floating fastener allowing a high pre-positioning tolerance
US6442906B1 (en) Elevation-adjustable rod member locking structure
US7331157B2 (en) Capping device with force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US4620695A (en) Power clamping apparatus
RU2683332C2 (ru) Палец для зажатия прилегающих друг к другу элементов
US8322699B2 (en) Vise assembly
JPH07508089A (ja) ネジ部材を係合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314845B1 (en) Clamp for screwed fastening member
CN112925150B (zh) 支撑座
US8424879B2 (en) Connection between two tool parts
US7290968B1 (en) Extension fixture for turning tool
US20080168875A1 (en) Splitting knife adjustment structure for table saw
US4953840A (en) Vice jig
JP2006517020A (ja) 調整脚及び調整具の組合せ
KR20070079116A (ko) 산업 및 삼각대용 다용도 볼 헤드
US6742777B2 (en) Clamping device
CN209818494U (zh) 快拆式定扭矩螺母组件
KR101520479B1 (ko) 방전가공용 전극을 고정하는 지그결합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전가공용 전극과 방전가공장치용 지그의 결합구조
EP2992999A1 (en) Movable spanner structure
US10800125B2 (en) Writing instrument compressing device
JP6188901B1 (ja) フリーロックジョイント
KR200282018Y1 (ko) 핀 고정장치
KR102126950B1 (ko) 마네킹 헤드 고정장치
CN217422847U (zh) 摄影固定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