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8411U - 活动式组装座 - Google Patents

活动式组装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8411U
CN209688411U CN201920244975.7U CN201920244975U CN209688411U CN 209688411 U CN209688411 U CN 209688411U CN 201920244975 U CN201920244975 U CN 201920244975U CN 209688411 U CN209688411 U CN 209688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ortion
movable
neck
piece
assembl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449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心帅
陈威廷
陈飞达
杨成璞
王佳勋
江荣钦
曾一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8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8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活动式组装座。该活动式组装座包括一壳体、一活动件以及一紧迫件;该壳体具有一夹持部,该夹持部具有一内壁面,该内壁面围绕出一容置空间;该活动件具有一球体部,该球体部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并抵靠于该内壁面;该紧迫件设置于该壳体,并用以对该球体部施加往该内壁面的压力。本实用新型藉由紧迫件可对球体部施加往夹持部的内壁面的压力让使用者仅需要施力抵抗或移除该压力即可执行角度调整的动作,使用上直觉且便利。

Description

活动式组装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座,特别涉及一种活动式组装座。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个人或商家可随着使用需求在载具或室内外等各种场域装设如安全监控系统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等具有显示屏幕的电子装置。
通常,这类的电子装置会设置于架体上,且为了便于观看或将其调整至所需的角度,该架体上还设置有万向旋转接头,让使用者可以多角度调整架体上的电子装置。此外,为了同时达到可调整角度且支撑电子装置重量的需求,传统万向旋转接头的球形轴外常额外设置有松紧调整机构,主要是通过一环形体螺锁于球形轴外的包覆结构,以间接使包覆结构夹紧或放松球形轴的方式来达到固定球形轴的位置或使球形轴可轻易转动的效果。然而,通过旋转环形体来调整角度的操作繁琐复杂也不直觉,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活动式组装座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动式组装座,藉以能直觉地调整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公开一种活动式组装座,该活动式组装座包括一壳体、一活动件以及一紧迫件;该壳体具有一夹持部,该夹持部具有一内壁面,该内壁面围绕出一容置空间;该活动件具有一球体部,该球体部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并抵靠于该内壁面;该紧迫件设置于该壳体,并用以对该球体部施加往该内壁面的压力。
由前述所公开的活动式组装座,由于紧迫件可对球体部施加往夹持部的内壁面的压力,因而使用者可仅需要施力抵抗或移除该压力即可执行角度调整的动作,使用上直觉且便利。
以上的关在本公开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活动式组装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3~4为第一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的操作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5的活动式组装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7A~7B为第二实施例的衔接件的组装操作示意图。
图8A~8B为第二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的操作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活动式组装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11~12为第三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的操作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活动式组装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15~16为第四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在不同视角的剖示意图。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活动式组装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19~20为第五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的操作示意图。
图2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活动式组装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23~24为第六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的操作示意图。
图2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6为图25的活动式组装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27~28为第七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的操作示意图。
图2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0为图29的活动式组装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31~33为第八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的操作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a、1b、1c、1d、1e、1f、1g、1h 活动式组装座
10a、10b、10c、10d、10e、10f、10g、10h 壳体
20a、20b、20c、20d、20e、20f、20g、20h 活动件
30a、30b、30c、30d、30e、30f、30g、31g、30h 紧迫件
40b、40e、40g 推抵件
41b 凹槽
50e、50f、50g、50h 致动件
60e 操作件
60f 操作部
61f 啮合件
70b 衔接件
71b 定位凸块
72b 定位柱
80f 弹性件
90h 啮合件
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110h 基座部
110b1 组装槽
110b2、701b 组装斜面
111c 内表面
122h 止挡块
120e、120f、120g、120f 颈部
130a、130b、130c、130d、130e、130f、130g、130h 夹持部
131a、131b、131c、131d、131e、131f、131g、131h 内壁面
132b 组装导引槽
132b1 开口段
132b2 中间段
132b3 卡合段
140a 定位柱
210a、210b、210c、210d、210e、210f、210g、210h 球体部
230a、230b、230c、230d、230e、230f、230g、230h 组装杆部
231a、231b、231e、231f、231g、231h 电子装置组装结构
310d 第一磁性件
320d 第二磁性件
1102f、1102h、430g、1104h 第一柱状部
1103f、1103h、420g、1103h 凸缘部
1104f、1104h、410g、1102h 第二柱状部
1101f、1101h、401e、401g、1101h 第一齿条
61e、510h 齿轮
520h 棘轮
601e 第二齿条
1300a、1300b、1300c、1300f、1300g、1300h 夹爪
1301a、1301b、1301c、1301f、1301g、1301h 定位槽
2101c 螺纹穿孔
2102e 微结构
De1、De2、De3、Df1、Df2、Df3、Dg1 方向
G1 第一间距
G2 第二间距
Sa、Sb、Sc、Sd、Se、Sf、Sg、Sh 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此外,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的是,这些实务上的细节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并且,在本申请的附图中,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可能会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以保持图面整洁。另外,本申请的附图中部分的特征可能会略为放大或改变其比例或尺寸,以达到便于理解与观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的目的,但这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所制造的产品的实际尺寸与规格应是可依据生产时的需求、产品本身的特性、及搭配本实用新型如下所公开的内容据以调整,在此先声明之。同时,为便于观看附图,附图中还附有参考坐标轴。
另外,以下文中可能会使用“端”、“部”、“部分”、“区域”、“处”等术语来描述特定元件与结构或是其上或其之间的特定技术特征,但这些元件与结构并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在下文中,也可能会使用“和/或(and/or)”的术语,其是指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所列相关元件或结构的其中一者或全部的组合。以下文中也可能使用“实质上”、“基本上”及“大约”等术语,其与尺寸、浓度、温度或其他物理或化学性质或特性的范围结合使用时,为意欲涵盖可能存在于该等性质或特性的范围的上限和/或下限中的偏差、或表示容许制造公差或分析过程中所造成的可接受偏离,但仍可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再者,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等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能够被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的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实用新型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别明确的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过于理想化的或正式的意涵。
首先,请参照图1~2,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1a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a包含一壳体10a、一活动件20a以及一紧迫件30a。壳体10a具有一夹持部130a,夹持部130a具有一内壁面131a,内壁面131a围绕出一容置空间Sa。活动件20a具有一球体部210a,球体部210a可活动地容置于容置空间Sa中并抵靠于内壁面131a。紧迫件30a设置于壳体10a,并常态地对球体部210a施加往内壁面131a的压力。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a还具有一基座部110a,夹持部130a可以但不限于是以可拆卸的方式组装于基座部110a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基座部的结构设计为限。此外,基座部110a背向夹持部130a的一侧可具有螺孔、破孔或卡扣结构等设计,使得基座部110a可被锁固、悬挂或卡扣于桌面或墙面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
另一方面,夹持部130a具有多个夹爪1300a,这些夹爪1300a彼此相间隔设置,使得相邻的夹爪1300a之间形成定位槽1301a。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夹爪、定位槽以及其数量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部上夹爪与定位槽的数量可依据需求进行增减,或是也可改为没有夹爪与定位槽。
球体部210a的表面(未标号)的材质可具有高摩擦系数,从而可增加其与夹持部130a的内壁面131a接触时的摩擦力。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20a还具有与球体部210a相连的一组装杆部230a,且球体部210a与组装杆部230a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体成形的结构。组装杆部230a突出于夹持部130a而位于容置空间Sa之外,是为活动式组装座1a上用以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相组装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组装杆部230a远离球体部210a的一端上具有电子装置组装结构231a,电子装置组装结构231a例如是可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的组装螺孔相匹配的外螺纹,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外螺纹也可以改为其他可匹配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的组装孔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紧迫件30a设置于基座部110a中,且例如是一压缩弹簧,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紧迫件30a也可以是涡卷螺旋弹簧、锥形弹簧等其他种类的弹簧或其组合、或是如橡胶、泡棉等其他具有可压缩性的弹性体。
在本实施例中,紧迫件30a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球体部210a与基座部110a,从而常态地对球体部210a施加往内壁面131a的压力。就设计上,紧迫件30a施加于球体部210a的压力而使球体部210a与夹持部130a的内壁面131a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足以将固定有特定重量范围内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杆部230a维持定位,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该摩擦力的值为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a还具有一定位柱140a,突设于基座部110a,具体来说,定位柱140a自基座部110a朝夹持部130a的容置空间Sa突出,紧迫件30a可套设于定位柱140a上而维持于固定的位置。但定位柱140a可为选用,且其尺寸也可依需求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a也可不具有定位柱140a;或在另一实施例中,定位柱140a的高度可致使定位柱140a接触球体部210a的程度,在此情况下,定位柱140a朝向球体部210a的表面可相应具有配合球体部210a的表面形状的凹槽。
接着,请参阅图3~4,图3~4为第一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a的操作示意图。组装杆部230a可以球体部210a为旋转中心相对壳体10a做各种方向的摆动或旋转运动;或者,如图4所示,还可将组装杆部230a相对壳体10a旋转而卡入其中一定位槽1301a中。
在操作上,使用者仅需直接操作活动件20a,即可通过活动件20a稍微施加抵抗紧迫件30a的推力而降低球体部210a与夹持部130a的内壁面131a之间的摩擦力,即得以轻易地转动球体部210a而改变组装杆部230a的角度。且在操作过程中,紧迫件30a随时且自动地迫使球体部210a抵靠夹持部130a的内壁面131a,因而使用者放手后组装杆部230a仍可维持于最后调整的位置。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a在操作上直觉且便利,使用者只需要单手即可完成改变角度。
然而,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式组装座的其中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请接着参阅图5~6,图5~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1b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需声明的是,为保持图面简洁,以下实施例将不再绘示电子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b包含一壳体10b、一活动件20b以及一紧迫件30b。壳体10b具有一夹持部130b,夹持部130b具有一内壁面131b,内壁面131b围绕出一容置空间Sb。活动件20b具有一球体部210b,球体部210b可活动地容置于容置空间Sb中并抵靠于内壁面131b。紧迫件30b设置于壳体10b,并常态地对球体部210b施加往内壁面131b的压力。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130b可具有多个夹爪1300b,这些夹爪1300b彼此相间隔设置,使得相邻的夹爪1300b之间形成定位槽1301b。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夹爪、定位槽以及其数量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部上夹爪与定位槽的数量可依据需求进行增减,或是也可改为没有夹爪与定位槽。
此外,壳体10b还具有一基座部110b。基座部110b上可具有螺孔、破孔或卡扣结构等设计,使得基座部110b可被锁固、悬挂或卡扣于桌面或墙面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更进一步来看,基座部110b上还具有一组装槽110b1,其中基座部110b还具有至少二组装斜面110b2,位于组装槽110b1中且位于基座部110b上背向夹持部130b的一侧。
球体部210b的表面(未标号)的材质可具有高摩擦系数,从而可增加其与夹持部130b的内壁面131b接触时的摩擦力。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20b还可具有与球体部210b相连的一组装杆部230b,且球体部210b与组装杆部230b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体成形的结构。组装杆部230b突出于夹持部130b而位于容置空间Sb之外,是为活动式组装座1b上用以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相组装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组装杆部230b远离球体部210b的一端上具有电子装置组装结构231b,电子装置组装结构231b例如是可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的组装螺孔相匹配的外螺纹,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外螺纹也可以改为其他可匹配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的组装孔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紧迫件30b例如是一压缩弹簧,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紧迫件30b也可以是涡卷螺旋弹簧、锥形弹簧等其他种类的弹簧或其组合、或是如橡胶、泡棉等其他具有可压缩性的弹性体。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b还可包含一推抵件40b以及一衔接件70b。衔接件70b可以但不限于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基座部110b上。在此,请先并同图6再参阅图7A~7B,图7A~7B为第二实施例的衔接件70b的组装操作示意图。具体来说,衔接件70b上具有至少二组装斜面701b,若欲将衔接件70b组装于基座部110b,可先如图7A箭头所指示将衔接件70b的部分插入基座部110b的组装槽110b1中;接着,如图7B箭头所指示旋转衔接件70b,可使得衔接件70b上的组装斜面701b与基座部110b的组装斜面110b2相抵接而产生轴向紧迫力,届时,衔接件70b即可以一个快速组装/拆卸的方式组装固定于基座部110b上。
推抵件40b略呈一杯状或碗状,位于衔接件70b远离基座部110b(或靠近球体部210b)的一侧以及球体部210b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推抵件40b朝向球体部210b的一侧可相应具有匹配球体部210b的表面形状的凹槽41b而可托住球体部210b。紧迫件30b设置于夹持部130b中,且紧迫件30b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于衔接件70b朝向球体部210b的表面以及推抵件40b背向球体部210b的表面,而得以常态地经由推抵件40b传递弹性力给球体部210b,而常态地对球体部210b施加往内壁面131b的压力。就相对位置来看,也可以说紧迫件30b被夹设于球体部210b与衔接件70b之间。
夹持部130b可活动地套设于推抵件40b、紧迫件30b以及衔接件70b所构成的堆叠结构外,以与基座部110b共同围绕推抵件40b、紧迫件30b以及衔接件70b。此外,衔接件70b还具有至少一滑块71b,在本实施例中,滑块71b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是二个,滑块71b突出于衔接件70b的侧缘,而夹持部130b靠近基座部110b的一侧上具有至少一组装导引槽132b,滑块71b分别可滑移地位于这些组装导引槽132b中,从而将夹持部130b可活动地固定于基座部110b上。
更具体来说,夹持部130b的组装导引槽132b可具有依序相连通的一开口段132b1、一中间段132b2以及一卡合段132b3。开口段132b1自夹持部130b的底缘(未标号)往远离基座部110b的方向延伸,滑块71b可经由开口段132b1进入组装导引槽132b。中间段132b2衔接于开口段132b1与卡合段132b3之间,可以但不限于呈倾斜,也就是说,中间段132b2的相对两端至夹持部130b的底缘(未标号)或夹持部130b朝向基座部110b的一侧的距离不相等。滑块71b可从开口段132b1依序滑至中间段132b2与卡合段132b3。其中,卡合段132b3的宽度大于中间段132b2,因而当滑块71b进入卡合段132b3时,尚可沿靠近或远离球体部210b的方向移动。
另需补充说明的是,推抵件40b可为选用,例如于另一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b可省略推抵件40b,而直接让紧迫件30b推抵球体部210b。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衔接件70b还可具有一定位柱72b,朝夹持部130b的容置空间Sb突出,紧迫件30b可套设于定位柱72b上而维持于固定的位置。但定位柱72b可为选用,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
就设计上,紧迫件30b施加于球体部210b的压力而使球体部210b与夹持部130b的内壁面131b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足以将固定有特定重量范围内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杆部230b维持定位,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该摩擦力的值为限。
接着,请接续参阅图8A~8B,图8A~8B为第二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b的操作示意图。在未调整角度前,紧迫件30b常态地产生使推抵件40b、球体部210b以及夹持部130b相对远离衔接件70b以及基座部110b的弹性力,从而将衔接件70b的滑块71b维持于夹持部130b的组装导引槽132b的卡合段132b3中,此时,衔接件70b与球体部210b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G1。
为了调整组装杆部230b的角度,在操作上,使用者可施力于夹持部130b上,例如可以拳眼朝向球体部210b的方式单手握住夹持部130b,以经由夹持部130b与球体部210b压缩紧迫件30b,使得夹持部130b先往基座部110b靠近而让衔接件70b的滑块71b从卡合段132b3进入中间段132b2。在操作过程中,由于中间段132b2为倾斜状的导引槽,搭配紧迫件30b所累积的弹性势能,使用者只需要些微地减轻对夹持部130b的压力,夹持部130b即可自动地被推离基座部110b,且通过滑块71b与中间段132b2的配合,夹持部130b可自动地旋转以将滑块71b移至中间段132b2衔接开口段132b1的一端,使得衔接件70b与球体部210b之间的距离增加为第二间距G2(大于第一间距G1),从而降低紧迫件30b施加于球体部210b的压力。届时,使用者即可轻易地改变组装杆部230b的角度(如图8B中虚线所示),例如可用拇指和/或食指去推动组装杆部230b的方式来调整其角度,操作上省力、快速、直觉、且为单手可完成。
调整定位后,只需要沿相反于前述的步骤,再次将夹持部130b压向基座部110b,可理解的是,由于倾斜状的中间段132b2搭配滑块71b的设计,下压夹持部130b的过程中可一并驱使夹持部130b相对基座部110b转动并再次压缩紧迫件30b,而滑块71b可依序滑入组装导引槽132b的开口段132b1、中间段132b2以及卡合段132b3而将夹持部130b固定定位。
当然,可理解的是,由于在前述使用者旋转夹持部130b以将滑块71b移至中间段132b2的过程中,紧迫件30b施加于球体部210b上的压力即逐渐下降而使得使用者可开始调整组装杆部230b的角度,因此,使用者在此阶段也可选择不放开夹持部130b而保持握持着夹持部130b的状态,即,滑块71b可在无需移至开口段132b1或完全离开组装导引槽132b的情况下进行角度的调整,因此,使用者可待组装杆部230b的角度调整完毕后再顺势将夹持部130b下压而旋转定位即可,操作上可以单手实现,且手甚至不需要离开夹持部130b,从而有快速、直觉、且流程简单等优点。
另外,还需补充说明的是,夹持部130b的组装导引槽132b的中间段132b2并非限定于为倾斜状的导引槽;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中间段132b2也可改为平行于夹持部130b的底缘的水平导引槽,也就是说,中间段132b2的两端至夹持部130b的底缘或夹持部130b朝向基座部110b的一侧的距离实质上相同。且可理解的是,在此情况中,当使用者将夹持部130b旋转而使滑块71b移至该中间段132b2时,使用者即使松开夹持部130b,滑块71b仍可保持于中间段132b2中而可防止夹持部130b随意地向上弹出。
以上可知,本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b在操作上直觉且便利,使用者只需单手旋转夹持部130b即可开始调整角度的动作。
又例如请接着参阅图9~10,图9~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1c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c包含一壳体10c、一活动件20c以及一紧迫件30c。壳体10c具有一夹持部130c,夹持部130c具有一内壁面131c,内壁面131c围绕出一容置空间Sc。活动件20c具有一球体部210c,球体部210c可活动地容置于容置空间Sc中并抵靠于内壁面131c。紧迫件30c设置于壳体10c中,并可对球体部210c施加往内壁面131c的压力。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130c可仅具有一个定位槽1301c。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定位槽以及其数量为限。此外,壳体10c还具有一基座部110c,夹持部130c可以但不限于是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基座部110c上,以与基座部110c共同围绕球体部210c,但本实用新型也非以基座部的结构设计为限。此外,基座部110c背向夹持部130c的一侧可具有螺孔、破孔或卡扣结构等设计,使得基座部110c可被锁固、悬挂或卡扣于桌面或墙面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
球体部210c的表面(未标号)的材质可具有高摩擦系数,从而可增加其与夹持部130c的内壁面131c接触时的摩擦力。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20c还可具有一组装杆部230c,组装杆部230c突出于夹持部130c而位于容置空间Sc之外,是为活动式组装座1c上用以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相组装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球体部210c与组装杆部230c非为一体成形的结构,而是通过紧迫件30c相连接。详细来说,紧迫件30c例如是一具有外螺纹的螺柱,组装杆部230c连接于紧迫件30c,球体部210c具有一螺纹穿孔2101c,紧迫件30c可活动地螺锁于螺纹穿孔2101c,使得组装杆部230c可经由紧迫件30c固定于球体部210c。换句话说,使用者可藉由转动组装杆部230c的方式来迫使紧迫件30c沿着球体部210c的螺纹穿孔2101c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紧迫件30c的一端得以穿出球体部210c而抵接于基座部110c上朝向球体部210c的一内表面111c,藉以将球体部210c推向内壁面131c,即如前述实施例,紧迫件30c可常态地对球体部210c施加往内壁面131c的压力。
就设计上,组装杆部230c驱使紧迫件30c相对球体部210c旋转时所产生的旋转力可小于球体部210c与内壁面131c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因此可确保紧迫件30c相对球体部210c转动的动作不至于导致球体部210c相对夹持部130c旋转。
接着,请参阅图11~12,图11~12为第三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c的操作示意图。在未调整角度前,紧迫件30c的末端抵紧基座部110c的内表面111c,从而可驱使球体部210c往内壁面131c的方向紧靠,从而增加球体部210c抵接内壁面131c的正向力。
为了调整组装杆部230c的角度,在操作上,使用者仅需稍微地施力旋转组装杆部230c,即可通过组装杆部230c转动紧迫件30c而降低紧迫件30c的末端对基座部110c的内表面111c的推抵力,甚至使紧迫件30c的末端远离基座部110c的内表面111c,即降低或取消紧迫件30c驱使球体部210c抵接内壁面131c的正向力。据此,使用者可轻易地改变组装杆部230c的角度。
调整定位后,只需要沿相反于前述的步骤,通过稍微地旋转组装杆部230c的方式即可再度使紧迫件30c的末端抵紧基座部110c的内表面111c。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c在操作上直觉且便利,使用者只需要单手即可完成改变角度。
又例如请接着参阅图13~16,图13~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1d的立体示意图、分解示意图以及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d包含一壳体10d、一活动件20d以及一紧迫件30d。壳体10d具有一夹持部130d,夹持部130d具有一内壁面131d,内壁面131d围绕出一容置空间Sd。活动件20d具有一球体部210d,球体部210d可活动地容置于容置空间Sd中并抵靠于内壁面131d。紧迫件30d设置于壳体10d中,并可对球体部210d施加往内壁面131d的压力。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d还具有一基座部110d,夹持部130d可以但不限于是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基座部110d上,以与基座部110d共同围绕球体部210d,但本实用新型也非以基座部的结构设计为限。此外,基座部110d背向夹持部130d的一侧可具有螺孔、破孔或卡扣结构等设计,使得基座部110d可被锁固、悬挂或卡扣于桌面或墙面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130d可不具有如前述实施例的定位槽,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夹持部130d也可如前述实施例而改为具有至少一个夹爪与定位槽。
球体部210d的表面(未标号)的材质可具有高摩擦系数,从而可增加其与夹持部130d的内壁面131d接触时的摩擦力。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20d还可具有与球体部210d相连的一组装杆部230d。组装杆部230d突出于夹持部130d而位于容置空间Sd之外,是为活动式组装座1d上用以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相组装的部分。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球体部210d与组装杆部230d非为一体成形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紧迫件30d例如是由两组磁性件所组成。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中,紧迫件30d包含三个第一磁性件310d以及三个第二磁性件320d,该些第一磁性件310d设置于球体部210d靠近基座部130d的一侧,该些第二磁性件320d设置于基座部130d朝向球体部210d的一侧。更进一步来看,在球体部210d上,该些第一磁性件310d交错排列而略呈十字形;在基座部130d上,该些第二磁性件320d同样也交错排列而略呈十字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些第一磁性件310d以及该些第二磁性件320d例如均为瓦形磁铁,且该些第一磁性件310d以及该些第二磁性件320d均以同极相向,如图所示,例如均以N极相向,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磁性件相向的磁极为限,也不以磁性件的数量与种类为限,只要在球体部上以及靠近球体部的结构(如基座部)上分别设置磁力相斥的磁性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欲涵盖的范围。
在此情况下,组装杆部230d可以球体部210d为旋转中心相对壳体10d做各种方向的摆动或旋转运动,且在组装杆部230d摆动或旋转运动的过程中,第一磁性件310d与第二磁性件320d之间都可提供磁性相斥力以对球体部210d施加抵紧夹持部130d的内壁面131d的压力。
就设计上,第一磁性件310d与第二磁性件320d之间的磁力相斥力搭配球体部210d与夹持部130d的内壁面131d之间的摩擦力足以将固定有特定重量范围内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杆部230d维持定位,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该摩擦力的值为限。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d在操作上直觉且便利,使用者只需要单手即可完成改变角度。
又例如请参照图17~18,图17~1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1e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e包含一壳体10e、一活动件20e以及一紧迫件30e。壳体10e具有一夹持部130e,夹持部130e具有一内壁面131e,内壁面131e围绕出一容置空间Se。活动件20e具有一球体部210e,球体部210e可活动地容置于容置空间Se中并抵靠于内壁面131e。紧迫件30e设置于壳体10e,并常态地对球体部210e施加往内壁面131e的压力。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e还具有一基座部110e,夹持部130e可以但不限于是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基座部110e上。夹持部130e可不具有如前述实施例的定位槽,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夹持部130e也可如前述实施例而改为具有至少一个夹爪与定位槽。此外,基座部110e背向夹持部130e的一侧可具有螺孔、破孔或卡扣结构等设计,使得基座部110e可被锁固、悬挂或卡扣于桌面或墙面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
球体部210e的表面(未标号)的材质可具有高摩擦系数,且在本实施例中,球体部210e的表面还可具有微结构2102e,微结构2102e例如是尺寸相对小的浅槽或是微小凸点,可增加球体部210e的表面粗糙度而增加其与夹持部130e的内壁面131e接触时的摩擦力。可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的球体部的表面也可依据需求设置如本实施例所示的微结构2102e,但微结构2102e应为选用,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20e还具有与球体部210e相连的一组装杆部230e,且球体部210e与组装杆部230e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体成形的结构。组装杆部230e突出于夹持部130e而位于容置空间Se之外,是为活动式组装座1e上用以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相组装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组装杆部230e远离球体部210e的一端上具有电子装置组装结构231e,电子装置组装结构231e例如是可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的组装螺孔相匹配的外螺纹,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外螺纹也可以改为其他可匹配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的组装孔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紧迫件30e设置于基座部110e上,且例如是一压缩弹簧,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紧迫件30e也可以是涡卷螺旋弹簧、锥形弹簧等其他种类的弹簧或其组合、或是如橡胶、泡棉等其他具有可压缩性的弹性体。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e还包含一推抵件40e以及一致动件50e,而壳体10e还具有一颈部120e。夹持部130e连通于颈部120e,且经由颈部120e设置于基座部110e上。推抵件40e可滑移地位于颈部120e中,且被夹持于球体部210e与紧迫件30e之间,换句话说,紧迫件30e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基座部110e与推抵件40e,因此紧迫件30e可常态地通过推抵件40e对球体部210e施加往内壁面131e的压力。
就设计上,紧迫件30e通过推抵件40e施加于球体部210e的压力而使球体部210e与夹持部130e的内壁面131e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足以将固定有特定重量范围内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杆部230e维持定位,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该摩擦力的值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致动件50e可活动地设置于颈部120e且可连动地连接于推抵件40e,以让使用者可经由操作致动件50e而驱使推抵件40e远离球体部210e。
详细来说,在本实施例中,致动件50e包含一操作件60e以及一齿轮61e。推抵件40e的一侧具有第一齿条401e,沿推抵件40e可滑移的方向延伸设置于推抵件40e上。齿轮61e可枢转地固定于颈部120e上且啮合于推抵件40e的第一齿条401e,因此,当齿轮61e转动时,可经由啮合第一齿条401e而带动推抵件40e相对颈部120e滑动,或者说,当推抵件40e相对颈部120e滑动时,可经由啮合齿轮61e而驱使齿轮61e相对颈部120e旋转。操作件60e可活动地设置于颈部120e上,具体来说,操作件60e可滑移地插设于颈部120e的一侧,且操作件60e具有一第二齿条601e啮合于齿轮61e。也就是说,齿轮61e同时啮合推抵件40e的第一齿条401e以及操作件60e的第二齿条601e。因此,当操作件60e相对基座部110e滑动时,可经由啮合齿轮61e而驱使齿轮61e转动,进而通过齿轮61e带动推抵件40e相对基座部110e滑动,从而驱使推抵件40e相对远离球体部210e,从而取消紧迫件30e通过推抵件40e施加于球体部210e的压力。
接着,请参阅图19~20,图19~20为第五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e的操作示意图。在未调整角度前,紧迫件30e可经由推抵推抵件40e而使推抵件40e抵紧球体部210e,从而增加球体部210e抵接内壁面131e的正向力。
为了调整组装杆部230e的角度,在操作上,使用者可先沿方向De1推抵操作件60e,以通过操作件60e的滑动来驱使齿轮61e往方向De2转动,进而使推抵件40e往方向De3的方向滑移,其中,推抵件40e与操作件60e的活动方向不相平行,但可通过齿轮61e将使用者的推力转向。结果,可使得推抵件40e相对远离球体部210e而更压缩紧迫件30e,届时,球体部210e即不再受到紧迫件30e的压力而降低其与内壁面131e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使用者可轻易地改变组装杆部230e的角度。
调整定位后,使用者放手操作件60e即可让紧迫件30e自动地迫使推抵件40e复位而抵接球体部210e。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e在操作上直觉且便利,使用者只需单手操作致动件50e即可开始调整角度的动作。
又或者,请参阅图21~22,图21~2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1f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f包含一壳体10f、一活动件20f以及一紧迫件30f。壳体10f具有一夹持部130f,夹持部130f具有一内壁面131f,内壁面131f围绕出一容置空间Sf。活动件20f具有一球体部210f,球体部210f可活动地容置于容置空间Sf中并抵靠于内壁面131f。紧迫件30f设置于壳体10f,并常态地对球体部210f施加往内壁面131f的压力。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130f具有多个夹爪1300f,这些夹爪1300f彼此相间隔设置,使得相邻的夹爪1300f之间形成定位槽1301f。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夹爪、定位槽以及其数量为限。
此外,壳体10f还具有一基座部110f以及一颈部120f,夹持部130f连通于颈部120f,且可以但不限于与颈部120f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基座部110f可活动地插设于颈部120f中。也可以说,夹持部130f与颈部120f可活动地套设于基座部110f上,以与基座部110f共同围绕紧迫件30f。
球体部210f的表面(未标号)的材质可具有高摩擦系数,从而可增加其与夹持部130f的内壁面131f接触时的摩擦力。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20f还具有与球体部210f相连的一组装杆部230f,且球体部210f与组装杆部230f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体成形的结构。组装杆部230f突出于夹持部130f而位于容置空间Sf之外,是为活动式组装座1f上用以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相组装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组装杆部230f远离球体部210f的一端上具有电子装置组装结构231f,电子装置组装结构231f例如是可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的组装螺孔相匹配的外螺纹,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该外螺纹也可以改为其他可匹配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的组装孔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紧迫件30f设置于颈部120f中,且例如是一压缩弹簧,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紧迫件30f也可以是涡卷螺旋弹簧、锥形弹簧等其他种类的弹簧或其组合、或是如橡胶、泡棉等其他具有可压缩性的弹性体。基座部110f可滑移地位于颈部120f中,紧迫件30f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球体部210f与基座部110f,从而常态地对球体部210f施加往内壁面131f的压力。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f还包含一致动件50f以及一弹性件80f。致动件50f包含彼此相连的一操作部60f以及一啮合件61f,而基座部110f的一侧具有第一齿条1101f。第一齿条1101f沿基座部110f可滑移的方向延伸设置于基座部110f上。啮合件61f的末端例如可以但不限于具有类似于棘爪的结构,啮合件61f可枢转地固定于颈部120f上且单向啮合于基座部110f的第一齿条1101f。操作部60f连接于啮合件61f而位于颈部120f之外,而弹性件80f例如为一压缩弹簧,被夹设于操作部60f与颈部120f的外壁面之间,可经由操作部60f驱使啮合件61f相对靠近基座部110f的第一齿条1101f。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啮合件61f单向啮合于基座部110f的第一齿条1101f,因此当啮合件61f啮合于基座部110f时,可阻止基座部110f朝远离紧迫件30f的方向滑动,从而可维持基座部110f与球体部210f之间的距离,即维持基座部110f对紧迫件30f的压缩量,亦即维持紧迫件30f对球体部210f施加的压力。
进一步来看,在本实施例中,基座部110f包含一第一柱状部1102f、一凸缘部1103f以及一第二柱状部1104f,凸缘部1103f衔接于第一柱状部1102f与第二柱状部1104f之间,紧迫件30f套设于第二柱状部1104f并抵接于凸缘部1103f。第一齿条1101f设置于第一柱状部1102f。
就设计上,紧迫件30f施加于球体部210f的压力而使球体部210f与夹持部130f的内壁面131f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足以将固定有特定重量范围内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杆部230f维持定位,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该摩擦力的值为限。
接着,请参阅图23~24,图23~24为第六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f的操作示意图。在未调整角度前,致动件50f的啮合件61f固定基座部110f的位置而使基座部110f与球体部210f之间的距离维持不变。为了调整组装杆部230f的角度,在操作上,使用者可先沿方向Df1按压致动件50f的操作部60f,以驱使啮合件61f往方向Df2转动,由于啮合件61f单向啮合基座部110f的第一齿条1101f,因而啮合件61f可先迫使基座部110f往球体部210f的方向滑移而稍微压缩紧迫件30f,但随着啮合件61f的转动而脱离基座部110f的第一齿条1101f,基座部110f则不再受啮合件61f的拘束从而可受紧迫件30f的推抵而沿方向Df3相对远离球体部210f,反过来说,即夹持部130f会受紧迫件30f驱使而得以相对远离基座部110f。届时,紧迫件30f对于球体部210f的压力下降,使得使用者可轻易地改变组装杆部230f的角度。
调整定位后,使用者可例如通过单手握持夹持部130f并将夹持部130f朝向基座部110f的方向移动以再次压缩紧迫件30f,从而使球体部210f与夹持部130f的内壁面131f之间回复到所需的摩擦力。在操作过程中,致动件50f的啮合件61f可依序滑过基座部110f的第一齿条1101f上的齿部而发出声音响应。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f在操作上直觉且便利,使用者只需单手握持壳体10f并利用手指触发致动件50f即可开始调整角度的动作。
又例如请参阅图25~26,图25~2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1g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g包含一壳体10g、一活动件20g以及紧迫件30g与31g。壳体10g具有一夹持部130g,夹持部130g具有一内壁面131g,内壁面131g围绕出一容置空间Sg。活动件20g具有一球体部210g,球体部210g可活动地容置于容置空间Sg中并抵靠于内壁面131g。紧迫件30g与31g设置于壳体10g,并常态地对球体部210g施加往内壁面131g的压力。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130g具有多个夹爪1300g,这些夹爪1300g彼此相间隔设置,使得相邻的夹爪1300g之间形成定位槽1301g。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夹爪、定位槽以及其数量为限。
此外,壳体10g还具有一基座部110g以及一颈部120g,夹持部130g连通于颈部120g,且可以但不限于与颈部120g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夹持部130g经由颈部120g设置于基座部110g上。此外,基座部110g背向夹持部130g的一侧可具有螺孔、破孔或卡扣结构等设计,使得颈部120g可被锁固、悬挂或卡扣于桌面或墙面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
球体部210g的表面(未标号)的材质可具有高摩擦系数,从而可增加其与夹持部130g的内壁面131g接触时的摩擦力。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20g还具有与球体部210g相连的一组装杆部230g,且球体部210g与组装杆部230g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体成形的结构。组装杆部230g突出于夹持部130g而位于容置空间Sg之外,是为活动式组装座1g上用以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相组装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组装杆部230g远离球体部210g的一端上具有电子装置组装结构231g,电子装置组装结构231g例如是可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的组装螺孔相匹配的外螺纹,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外螺纹也可以改为其他可匹配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的组装孔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紧迫件30g设置于颈部120g中,而紧迫件31g设置于基座部110g中,紧迫件30g与31g例如均是压缩弹簧,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紧迫件30g与31g也可以是涡卷螺旋弹簧、锥形弹簧等其他种类的弹簧或其组合、或是如橡胶、泡棉等其他具有可压缩性的弹性体。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g还包含一推抵件40g以及一致动件50g。推抵件40g可滑移地位于颈部120g中,紧迫件30g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球体部210g与推抵件40g,从而常态地对球体部210g施加往内壁面131g的压力,而紧迫件31g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推抵件40g与基座部110g,从而常态地经由推抵件40g而对球体部210g施加往内壁面131g的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推抵件40g的一侧具有第一齿条401g,沿推抵件40g可滑移的方向延伸设置于推抵件40g上。致动件50g例如是一齿轮,可枢转地固定于颈部120g上且啮合于推抵件40g的第一齿条401g。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致动件50g啮合于推抵件40g的第一齿条401g,因此当致动件50g相对颈部120g转动时,可驱使推抵件40g相对颈部120g滑动,从而改变对紧迫件30g与31g的压缩量,亦即改变紧迫件30g与31g对球体部210g施加的推力。
进一步来看,在本实施例中,推抵件40g包含一第一柱状部410g、一凸缘部420g以及一第二柱状部430g,凸缘部420g衔接于第一柱状部410g与第二柱状部430g之间,紧迫件30g套设于第二柱状部430g并抵接于凸缘部420g。第一齿条401g设置于第一柱状部410g。
就设计上,紧迫件30g与31g施加于球体部210g的压力而使球体部210g与夹持部130g的内壁面131g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足以将固定有特定重量范围内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杆部230g维持定位,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该摩擦力的值为限。
接着,请参阅图27~28,图27~28为第七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g的操作示意图。在操作上,使用者可先沿方向Dg1转动致动件50g,以通过致动件50g来驱使推抵件40g往方向Dg2的方向滑移,此时,推抵件40g会减少对紧迫件30g的压缩量而增加压缩紧迫件31g,届时,紧迫件30g对于球体部210g的压力下降,使得使用者可轻易地改变组装杆部230g的角度。
调整定位后,使用者放开致动件50g即可让紧迫件31g驱使推抵件40g复位而压迫紧迫件30g,使球体部210g与夹持部130g的内壁面131g之间回复到所需的摩擦力。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g在操作上直觉且便利,使用者只需单指拨动致动件50g即可开始调整角度的动作。
又例如请参阅图29~30,图29~3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所绘示的活动式组装座1h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h包含一壳体10h、一活动件20h以及一紧迫件30h。壳体10h具有一夹持部130h,夹持部130h具有一内壁面131h,内壁面131h围绕出一容置空间Sh。活动件20h具有一球体部210h,球体部210h可活动地容置于容置空间Sh中并抵靠于内壁面131h。紧迫件30h设置于壳体10h,并常态地对球体部210h施加往内壁面131h的压力。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部130h具有多个夹爪1300h,这些夹爪1300h彼此相间隔设置,使得相邻的夹爪1300h之间形成定位槽1301h。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夹爪、定位槽以及其数量为限。
此外,壳体10h还具有一基座部110h以及一颈部120g,夹持部130h连通于颈部120h,且可以但不限于与颈部120h为一体成形的结构。基座部110h可活动地插设于颈部120h中。也可以说,夹持部130h与颈部120h可活动地套设于基座部110h上,以与基座部110h共同围绕紧迫件30h。基座部110h可滑移地位于颈部120h中,紧迫件30h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球体部210h与基座部110h,从而常态地对球体部210h施加往内壁面131h的压力。
球体部210h的表面(未标号)的材质可具有高摩擦系数,从而可增加其与夹持部130h的内壁面131h接触时的摩擦力。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件20h还具有与球体部210h相连的一组装杆部230h,且球体部210h与组装杆部230h可以但不限于是一体成形的结构。组装杆部230h突出于夹持部130h而位于容置空间Sh之外,是为活动式组装座1h上用以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相组装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组装杆部230h远离球体部210h的一端上具有电子装置组装结构231h,电子装置组装结构231h例如是可与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的组装螺孔相匹配的外螺纹,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外螺纹也可以改为其他可匹配电子装置或电子装置架体的组装孔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紧迫件30h设置于颈部120h中,且例如是压缩弹簧,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紧迫件30h也可以是涡卷螺旋弹簧、锥形弹簧等其他种类的弹簧或其组合、或是如橡胶、泡棉等其他具有可压缩性的弹性体。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式组装座1h还包含一致动件50h以及一啮合件90h。基座部110h的一侧具有第一齿条1101h,沿基座部110h可滑移的方向延伸设置于基座部110h上。致动件50h可枢转地固定于颈部120h上,具体来说,致动件50h是由一棘轮510h与一齿轮520h相叠所构成的结构。齿轮520h可分离地啮合于基座部110h的第一齿条1101h。啮合件90h的末端例如可以但不限于具有类似于棘爪的结构,啮合件90h可枢转地固定于颈部120h上而可分离地单向啮合棘轮510h。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致动件50h的棘轮510h单向啮合于啮合件90h,因此当棘轮510h啮合于啮合件90h且齿轮520h啮合于基座部110h的第一齿条1101h时,可阻止基座部110h朝远离紧迫件30h的方向滑动,从而可维持基座部110h与球体部210h之间的距离,即维持对紧迫件30h的压缩量,亦即维持紧迫件30h对球体部210h施加的压力。
进一步来看,在本实施例中,基座部110h包含一第一柱状部1102h、一凸缘部1103h以及一第二柱状部1104h,凸缘部1103h衔接于第一柱状部1102h与第二柱状部1104h之间,紧迫件30h套设于第二柱状部1104h并抵接于凸缘部1103h。第一齿条1101h设置于第一柱状部1102h。此外,颈部120h还具有一止挡块122h,突设于颈部120h的内表面,且位于凸缘部1103h朝向第一柱状部1102h的一侧。
就设计上,紧迫件30h的弹性系数搭配球体部210h推向夹持部130h的内壁面131h之间的摩擦力足以将固定有特定重量范围内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杆部230h维持定位,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该摩擦力的值为限。
接着,请参阅图31~33,图31~33为第八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h的操作示意图。在操作上,使用者可先沿方向Dh1转动壳体10h,以使壳体10h的颈部120h上的致动件50h脱离基座部110h的第一齿条1101h,或者也可反过来说,也可理解为可沿相反于方向Dh1的方向转动基座部110h以使第一齿条1101h脱离致动件50h。如此,基座部110h不再受致动件50h以及啮合件90h的拘束从而可受紧迫件30h的推抵而沿着方向Dh2相对远离球体部210h,或者说,夹持部130h会受紧迫件30h驱使而沿相反于方向Dh2远离基座部110h,但在此过程中,壳体10h的止挡块122h会抵接基座部110h的凸缘部1103h而停止两者的相对运动。届时,紧迫件30h对于球体部210h的压力下降,使得使用者可轻易地改变组装杆部230h的角度。
调整定位后,使用者可例如通过单手握持并沿相反于方向Dh1的方向转动壳体10h,以使基座部110h的第一齿条1101h啮合致动件50h,而再次受到致动件50h以及啮合件90h的拘束。接着可再将壳体10h沿方向Dh2移动以再次压缩紧迫件30h,从而使球体部210h与夹持部130h的内壁面131h之间回复到所需的摩擦力。过程中,基座部110h的第一齿条1101h可驱使致动件50h转动,进而使得致动件50h上的棘轮510h不断地拨动啮合件90h而与啮合件90h之间产生撞击而发出声音响应。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活动式组装座1h在操作上直觉且便利,使用者只需单手握持以及转动壳体10h即可开始调整角度的动作。
最后,需补充说明的是,依据实际需求,前述实施例之间应具有可适度相互套用的特征。举例来说,前述第五实施例中所提到球体部上的微结构,应可依据需求轻易地套用至其他实施例的球体部以达到增加球体部表面粗糙度的目的;或者,前述实施例中具有定位槽的夹持部也可参照第五实施例的设计而改为无定位槽,或是第五实施例的无定位槽的夹持部也可参照其他实施例而改为具有定位槽;或者,依据紧迫件的压力输出的需求选用其他种类的弹簧,例如涡卷螺旋弹簧、锥形弹簧或其组合。上述修改与套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欲盖的范畴。
综前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由于紧迫件可用以对球体部施加往夹持部的内壁面的压力,因而使用者可仅需要施力抵抗或移除该压力即可执行角度调整的动作,使用上直觉且便利。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Claims (22)

1.一种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活动式组装座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夹持部,该夹持部具有一内壁面,该内壁面围绕出一容置空间;
一活动件,该活动件具有一球体部,该球体部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并抵靠于该内壁面;以及
一紧迫件,该紧迫件设置于该壳体,并用以对该球体部施加往该内壁面的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基座部,该夹持部位于该基座部上以与该基座部共同围绕该球体部,该紧迫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该球体部与该基座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定位柱,该定位柱突设于该基座部,且该紧迫件套设于该定位柱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活动式组装座还包括一衔接件,该壳体还具有一基座部,该衔接件固定于该基座部上且具有一滑块,该紧迫件被夹设于该球体部与该衔接件之间,该夹持部具有一组装导引槽,该夹持部可活动地套设于该衔接件,且该滑块可滑移地位于该组装导引槽中,使得该夹持部可活动地固定于该基座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组装导引槽具有彼此相连的一开口段与一卡合段;当该滑块在该卡合段时,该衔接件与该球体部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当该滑块在该开口段时,该衔接件与该球体部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而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活动式组装座还包括一推抵件,介于该球体部与该衔接件之间,该紧迫件被夹设于该推抵件与该衔接件之间,且该推抵件朝向该球体部的一侧具有匹配该球体部的表面形状的一凹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衔接件还具有一定位柱,该紧迫件套设于该定位柱。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基座部,该夹持部设置于该基座部上以与该基座部共同围绕该球体部,该紧迫件为一螺柱,该紧迫件可活动地螺锁于该球体部的一螺纹穿孔,使得该紧迫件的一端得以穿出该球体部而抵接于该基座部朝向该球体部的一内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基座部,该夹持部组装于该基座部以与该基座部共同围绕该球体部,该紧迫件包括至少一第一磁性件与至少一第二磁性件,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设置于该球体部上,该至少一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基座部上,且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与该至少一第二磁性件同极相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磁性件与该至少一第二磁性件至少其中一者为瓦形磁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颈部以及一基座部,该夹持部连通该颈部且经由该颈部设置于该基座部上,该紧迫件设置于该基座部上,该活动式组装座还包括一推抵件以及一致动件,该推抵件可滑移地位于该颈部中且被夹持于该球体部与该紧迫件之间,使得该紧迫件可经由该推抵件对该球体部施加往该内壁面的压力,其中该致动件用以驱使该推抵件相对该颈部滑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致动件包括一齿轮以及一操作件,该推抵件具有一第一齿条,该操作件具有一第二齿条,该齿轮同时啮合该第一齿条与该第二齿条。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推抵件与该操作件的活动方向不相平行。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颈部以及一基座部,该夹持部连通该颈部,该基座部可活动地插设于该颈部中,该紧迫件位于该颈部中,该紧迫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该球体部与该基座部,该基座部具有一第一齿条,该活动式组装座还包括一啮合件,该啮合件可枢转地设置于该颈部上且单向啮合该第一齿条。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活动式组装座还包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壳体,用以驱使该啮合件相对靠近该第一齿条。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颈部以及一基座部,该夹持部连通该颈部,且经由该颈部固定于该基座部,该活动式组装座还包括一推抵件、一致动件以及另一紧迫件,该推抵件可滑移地位于该颈部中,该紧迫件位于该颈部中,该紧迫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该球体部与该推抵件,该另一紧迫件被夹设于该推抵件与该基座部之间,该推抵件具有一第一齿条,该致动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基座部上且啮合于该第一齿条。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颈部以及一基座部,该夹持部连通该颈部,该基座部可活动地插设于该颈部中,该紧迫件位于该颈部中,该紧迫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该球体部与该基座部,该活动式组装座还包括一致动件以及一啮合件,该基座部具有一第一齿条,该啮合件可枢转地设置于该颈部上,该致动件可枢转地设置于该颈部上且包括彼此相叠设的一齿轮与一棘轮,该齿轮可分离地啮合于该第一齿条,该棘轮可分离地单向啮合于该啮合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颈部具有一止挡块,突设于该颈部的内表面,该基座部包括彼此相连接的一第一柱状部与一凸缘部,该紧迫件的相对两端分别抵接该球体部与该基座部的该凸缘部,该第一齿条位于该第一柱状部上,该止挡块位于该凸缘部朝向该第一柱状部的一侧。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部具有多个夹爪,用以将该球体部维持于该容置空间。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活动件还具有连接于该球体部的一组装杆部,该夹持部具有至少一定位槽,用以供该组装杆部承靠。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紧迫件为一压缩弹簧、一涡卷螺旋弹簧、一锥形弹簧、一磁性件组、一橡胶、一泡棉或其组合。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式组装座,其特征在于,该球体部的表面具有至少一微结构,用以增加该球体部与该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
CN201920244975.7U 2019-01-18 2019-02-26 活动式组装座 Active CN20968841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200925U TWM579241U (zh) 2019-01-18 2019-01-18 Mobile assembly
TW108200925 2019-01-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8411U true CN209688411U (zh) 2019-11-26

Family

ID=67703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44975.7U Active CN209688411U (zh) 2019-01-18 2019-02-26 活动式组装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8411U (zh)
TW (1) TWM57924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9428A (zh) * 2020-09-08 2020-12-04 泉州泉港博洋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用高效散热结构
CN112925150A (zh) * 2019-12-05 2021-06-08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座
TWI795174B (zh) * 2022-01-17 2023-03-01 香港商冠捷投資有限公司 支架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1780B (zh) * 2020-02-12 2021-03-1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卸裝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5150A (zh) * 2019-12-05 2021-06-08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座
CN112039428A (zh) * 2020-09-08 2020-12-04 泉州泉港博洋机械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逆变器用高效散热结构
TWI795174B (zh) * 2022-01-17 2023-03-01 香港商冠捷投資有限公司 支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9241U (zh)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88411U (zh) 活动式组装座
CN107191747B (zh) 锁紧装置及其使用的云台
US20180243896A1 (en) Handheld Drive Device
US9816317B2 (en) Spring-assisted cordless roller shade without clutch system
US8230992B2 (en) Tablet computer case for multiple viewing orientations
US8967561B2 (en) Hold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9195264B2 (en)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0357870B2 (en) Torque socket
CN107278247B (zh) 手持云台、拍摄设备及其连接座以及定位结构
CN108710213B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205785008U (zh) 多点等距简易调节器
US9114511B1 (en) Ratchet connector
US9226580B2 (en) Rotation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50417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product
CN108591792A (zh)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CN205750550U (zh) 一种遥控器
US6733005B2 (en) Two-part device
CN204704254U (zh) 摩擦转轴铰链和移动电子产品终端
CN209420705U (zh) 纺车渔轮的往复运动结构
CN110149773A (zh) 终端设备
CN215240781U (zh) 一种建筑预算用便携式工具箱
CN220587600U (zh) 一种头盔上的角度调节机构
TWM540027U (zh) 工具結構
US10856628B2 (en) Secure attachment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utilizing attachment device
CN109994877A (zh) 多功能数据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