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0027U - 工具結構 - Google Patents

工具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0027U
TWM540027U TW105217925U TW105217925U TWM540027U TW M540027 U TWM540027 U TW M540027U TW 105217925 U TW105217925 U TW 105217925U TW 105217925 U TW105217925 U TW 105217925U TW M540027 U TWM540027 U TW M54002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
pivot
assembly
assembly portion
too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7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ia-Li Lin
Original Assignee
Jia-Li L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Li Lin filed Critical Jia-Li Lin
Priority to TW105217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0027U/zh
Publication of TWM540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0027U/zh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Description

工具結構
本創作係與一工具結構有關,尤指一種工具結構係設有該第一磁性件,該第一磁性件係容設於該控制件內,該第一磁性件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上,該第一磁性件係使該控制件相對該第二本體具定位功效;該第二本體係受限於該控制件及該第一磁性件,使該第三組設部係可與該第一組設部或該第二組設部相套設,該第二本體即係與該第一本體呈T桿體狀或直桿狀。
按吾人先前所知,習用之工具結構,如台灣專利案申請案號:098137600,證書號:I403396,專利名稱:可變換多種工作方式之手工具,該專利案結構係在於:一種可變換多種工作方式之手工具,其包含有:一握把10,其包括第一端101與第二端102,該握把10第一端101之端部縱向開設一容室11,該握把10橫向設一容槽12與一限位部13,該容槽12與該限位部13分別連通該容室11;一工具接頭20,其一端設有一連接部21,該工具接頭20相反於該連接部21之一端設有一結合部22,該結合部22位於該容室11,該結合部22相對於該限位部13設一限位件25,該限位件25連接該握把10與該結合部22;一定位裝置30,其設於該工具接頭20之連接部21與結合部22之間,該定位裝置30能夠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移動,該定位裝 置30位於第一位置,該工具接頭20能夠相對於握把10產生滑移與樞擺關係;該定位裝置30位於第二位置,該定位裝置30定位該工具接頭20於握把10。
但此習用工具結構之缺失係在於:
1、該手工具係包含有握把10、工具接頭20及定位裝置30,該握把10係設有第一定位槽14、第二定位槽15及第三定位槽16,該工具接頭20之連接部21與結合部22間係設有容部23可供該定位裝置30相容設,該定位裝置30係能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間移動,使該定位凸部3222對應握把10之第一定位槽14、第二定位槽15及第三定位槽16其中之一,令握把10與工具接頭20的定位效果不會自動滑脫,使該工具接頭20能相對該握把10改變位置而變換成一字型、L字型與T字型之工作方式,但該定位裝置30之結構係較為複雜,該工具接頭20需增設容部23供其容設,使該手工具之製作成本相對較高。
2、結構上該限位件25係可於握把10之限位部13處移位,該限位件25移位後與第一定位槽14、第二定位槽15及第三定位槽16相互距離一定要相等,該定位裝置30才可定位於第一定位槽14、第二定位槽15及第三定位槽16其中之一,設計上該限位件25與第一定位槽14、第二定位槽15及第三定位槽16相互距離一定要相等係會造成設計上較難以解決,增加設計時設計成本。
另一台灣專利申請案號:103209534,證書號:M490380,專利名稱:易於進行直柄與T柄變換之手工具,該專利案結構係在於:一種易於進行直柄與T柄變換之手工具,包括:一手柄10,前述手柄10中段往軸 向設一軸向剖槽11,往徑向設一徑向剖槽12,且前述軸向剖槽11與徑向剖槽12相互導通;一定位套20,前述定位套20軸向貫通設一穿孔21,定位套20設成一大徑端22接一小徑端23;以及一作動桿30,定位套20穿孔21得以穿組於前述作動桿30上,作動桿30末端設有一橫向軸孔31,手柄10於軸向剖槽11與徑向剖槽12交集位置設一貫穿軸孔13,作動桿30穿組於軸向剖槽11並使前述橫向軸孔31對齊前述貫穿軸孔13,再以一軸桿40穿貫樞接,使作動桿30得以前述軸桿40為軸擺轉於前述徑向剖槽12與軸向剖槽11間,手柄10軸向剖槽11前端及徑向剖槽12前端均設有等同定位套20小徑端23的一第一卡扣槽111、與一第二卡扣槽121,作動桿30調好直柄或T柄後以定位套20小徑端23塞入前述第一或第二卡扣槽111、121固定,即可作為直柄或T柄使用,變換時亦只需拔出定位套20即可。
但此習用工具結構之缺失係在於:
1、該作動桿30係可以軸桿40為軸心擺轉於徑向剖槽12與軸向剖槽11間,該手柄10之軸向剖槽11前端及徑向剖槽12前端均設有等同定位套20之小徑端23的第一卡扣槽111與第二卡扣槽121,該作動桿30調好直柄或T柄後以定位套20之小徑端23塞入第一卡扣槽111或第二卡扣槽121處固定,即可作為直柄或T柄使用,變換時只需拔出定位套20即可,該定位套20與作動桿30間係套設有複數阻尼墊圈50,以阻擋定位套20不會瞬間滑脫,但當使用者欲變換直柄或T柄使用時,重覆拔出該定位套20係會使該阻尼墊圈50與作動桿30磨擦,該阻尼墊圈50會因磨擦而造成磨損,使其無法防止定位套20滑脫。
2、該定位套20於作動桿30上移位時,該阻尼墊圈50係會與作動桿30 表面相磨擦,於操作一段時間後,阻尼墊圈50會疲乏而使該定位套20會於作動桿30上自動滑移,作動桿30即難以再定位於第一卡扣槽111或第二卡扣槽121處。
3、基本上該作動桿30朝下旋動螺合件之動作機率係相當高,若以阻尼墊圈50和作動桿30表面之磨擦力為定位阻力時,該定位套20若為小規格時應可因阻尼墊圈50為定位阻力,但若定位套20為大規格時,該阻尼墊圈50之磨擦阻力係可能會小於定位套20之重量而造成定位套20於作動桿30上自動滑移。
4、該作動桿30斷面係為六角狀,亦即作動桿30係有六個角端,該阻尼墊圈50於作動桿30上滑移,阻尼墊圈50於作動桿30之六角端處係容易有斷裂情況。
有鑑於上述習用工具結構之缺失,本創作人藉多年從事相關行業之製造、生產及設計經驗,終於有一能解決習用弊端之工具結構之產品問世。
習用可變換直桿及T桿之工具結構中 係具有元件較多之缺失,本創作係與一工具結構有關,該工具結構之該第一磁性件係容設於該控制件內,該第一磁性件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上,該第一磁性件係使該控制件相對該第二本體具定位功效;該第二本體係受限於該控制件及該第一磁性件,使該控制件之該第三組設部係可與該第一組設部或該第二組設部相套設,該第二本體即係與該第一本體呈T桿體狀或直 桿狀。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工具結構,其係包 括:一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容槽、第一樞部、第一組設部及第二組設部;一第二本體係設有第二樞部;一樞設件係將該第一樞部與該第二樞部相樞設;一控制件係設有第三樞部,該第三樞部係樞設於該第二本體上,使該控制件係可於該第二本體上位移,該控制件係設有第三組設部,該第三組設部係可與該第一組設部或該第二組設部相套設,該控制件上係設有第四容槽;一第一磁性件係容設於該第四容槽內,該第一磁性件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上,該第一磁性件係使該控制件相對該第二本體具定位功效,該第二本體係受限於該控制件及該第一磁性件,使該第三組設部係可與該第一組設部或該第二組設部相套設,該第二本體即係與該第一本體呈T桿體狀或直桿狀。
該第一磁性件係容設於該第四容槽 內,該第一磁性件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上,該第一磁性件係使該控制件相對該第二本體具定位功效;該第二本體係受限於該控制件及該第一磁性件,使該第三組設部係可與該第一組設部或該第二組設部相套設,該第二本體即係與該第一本體呈T桿體狀或直桿狀。該第一磁性件係容設於該第四容槽內,該第一磁性件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上,移位該控制件,使該第三組設部與該第一組設部相脫開,該控制件即可於該第二本體上位移,該第一磁性件仍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上,使該控制件係可吸附於該第二本體之任一位置上,即該第一磁性件係使該控制件相對該第二本體具定位之功效。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係以該樞設件相樞設,使該第二本體係以該 樞設件為軸心轉動,使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間係可呈直桿體狀或呈T桿體狀。
為使 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創作之功效完全瞭解,茲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創作之結構、組成說明於後,惟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創作之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創作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飾變更皆仍應屬於本創作之保護範圍。
10‧‧‧第一本體
11‧‧‧第一容槽
12‧‧‧第一樞部
13‧‧‧第一組設部
14‧‧‧第二組設部
15‧‧‧第二容槽
16‧‧‧第三容槽
161‧‧‧第一螺合部
17‧‧‧第一容置部
18‧‧‧第二容置部
20‧‧‧第二本體
21‧‧‧第二樞部
22‧‧‧第一卡制部
23‧‧‧套接部
30‧‧‧樞設件
31‧‧‧第二螺合部
40‧‧‧控制件
41‧‧‧第三樞部
42‧‧‧第三組設部
43‧‧‧第四容槽
50‧‧‧第一磁性件
51‧‧‧鎖固件
60‧‧‧卡制組
61‧‧‧珠體
62‧‧‧彈性元件
70‧‧‧工具組
71‧‧‧容置座
72‧‧‧第一工具
73‧‧‧蓋體
80‧‧‧第二磁性件
81‧‧‧第三磁性件
第一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第二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一本體之側視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二本體之前視圖。
第四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控制件之側視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之立體組合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之前視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第六圖B-B處之剖視圖。
第八圖、係本創作第六圖B-B處第二操作狀態之剖視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第六圖B-B處第三操作狀態之剖視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一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二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第十三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五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十四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六實施例之立體圖。
第十五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七實施例之立體圖。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第一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之立體分解圖,第二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一本體10之側視圖,第三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二本體20之前視圖,第四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控制件40之側視圖,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工具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10,請輔以第二圖所示,該第一本體10係設有第一容槽11,該第一容槽11之長度係略為該第一本體10長度之一半,該第一本體10係設有第一樞部12,該第一樞部12係與該第一容槽11呈相通狀,該第一樞部12係呈樞孔狀,該第一容槽11係設有第一組設部13及第二組設部14,該第一組設部13及該第二組設部14之軸心係呈相互垂直狀,該第一組設部13及該第二組設部14係呈圓槽狀,該第一組設部13及該第二組設部14係呈錐形槽狀,該第二組設部14係設於該第一本體10端部處,該第二組設部14之結構係與該第一組設部13相同,該第一容槽11內底部係設有至少一第二容槽15,該第二容槽15係與該第一容槽11呈相通狀,該第二容槽15係呈圓槽狀,該第一樞部12係設於該第一容槽11及該第二容槽15間,該第二容槽15之數目係為二個且互呈相垂直狀,該第一本體10另端係設有第三容槽16,該第三容槽16係與該第二組設部14相遠離,該第三容槽16係呈圓槽狀,該第三容槽16近開口處係設有第一螺合部161,該第一螺合部161係呈內螺紋狀; 一第二本體20,請輔以第三圖所示,該第二本體20一端係設有第二樞部21,該第二樞部21係與該第一樞部12相對正,該第二樞部21係呈圓孔狀,該第二本體20係設有至少一第一卡制部22,該第一卡制部22係對正該第二容槽15,該第一卡制部22係呈凹緣狀,該第一卡制部22係設有複數個,該複數第一卡制部22係以該第二樞部21為軸心環狀排列,該第一卡制部22係為三個,該第二本體20另端係設有套接部23,該套接部23係呈規格之六角槽狀,該套接部23係可套設規格之起子頭,該第二本體20係呈桿體狀;一樞設件30,該樞設件30係將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一樞部12與該第二本體20之該第二樞部21相樞設,使該第二本體20係以該第一樞部12及該樞設件30為軸心轉動,使該第一本體10及該第二本體20間係呈直桿體狀或呈T桿體狀,該樞設件30係呈圓桿體狀,該樞設件30一端係設有第二螺合部31,該第二螺合部31係與該第一樞部12相螺合,該第二螺合部31係呈外螺紋狀;一控制件40,請輔以第四圖所示,該控制件40係與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一組設部13或該第二組設部14相套設,該控制件40係可於該第一組設部13或該第二組設部14處轉動,該控制件40內係設有第三樞部41,該第三樞部41係呈貫穿狀,該第三樞部41係樞設於該第二本體20上,使該控制件40係可於該第二本體20上位移且該控制件40係可於該第二本體20上轉動,該第三樞部41係呈圓樞孔狀,該控制件40係設有第三組設部42,該第三組設部42係可與該第一組設部13或該第二組設部14相套設,該第三組設部42係呈圓錐體狀,該控制件40上係設有第四容槽43,該第四容槽43係 與該第三樞部41呈相通狀,該第四容槽43係呈圓孔槽狀,該第四容槽43係呈內螺紋狀;一第一磁性件50,該第一磁性件50係容設於該第四容槽43內,該第一磁性件50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20上,該第一磁性件50係使該控制件40相對該第二本體20具定位功效,該第一磁性件50係為磁鐵;該第二本體20係受限於該控制件40及該第一磁性件50,使該第三組設部42係可與該第一組設部13或該第二組設部14相套設,該第二本體20即係與該第一本體10呈T桿體狀或直桿狀;一鎖固件51,該鎖固件51係固設於該控制件40之該第四容槽43內,該鎖固件51係與該第四容槽43相螺合,該鎖固件51係使該第一磁性件50容設於該控制件40之該第四容槽43內而不脫出,該鎖固件51係呈外螺紋狀;至少一卡制組60,該卡制組60之數量係配合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二容槽15之數量,該卡制組60係包括珠體61及彈性元件62,該珠體61及該彈性元件62係容設於該第二容槽15處,該珠體61係受該彈性元件62之彈力而頂抵於該第一卡制部22處,使該第二本體20相對該第一本體10轉動至該第一組設部13或該第二組設部14處時具有定位功效,該彈性元件62係為彈簧;一工具組70,該工具組70係容設於該第三容槽16處,該工具組70係包括一容置座71、複數第一工具72及蓋體73,該容置座71係呈圓體狀,該容置座71係設有複數容置部,該容置部係呈六角槽狀,該複數第一工具72係容置於該容置座71之每一容置部處,該第一工具72係為各式規格 之六角起子頭可供使用者替換螺合於該第二本體20之該套接部23處,該蓋體73係蓋合於該第三容槽16之該第一螺合部161處,使該第三容槽16呈封閉狀。
請參閱第五圖所示,第五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之立體組合圖,該第一本體10及該第二本體20係以該樞設件30相樞設,該控制件40係套設於該第二本體20上,該控制件40係可於該第二本體20上移位,該第三組設部42係套設於該第一組設部13處,該第一磁性件50及該鎖固件51係容設於該第四容槽43內,該工具組70係容設於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三容槽16處,該蓋體73係蓋合於該第三容槽16之該第一螺合部161處,使該第三容槽16呈封閉狀。
請參閱第六圖及第七圖所示,第六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之前視圖,第七圖係本創作第六圖B-B處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一磁性件50係容設於該第四容槽43內,該第一磁性件50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20上,該第二本體20係受限於該控制件40及該第一磁性件50而與該第一本體10呈固定位置狀,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間即呈T桿體狀,該卡制組60係容設於該第二容槽15處,該彈性元件62係彈抵於該第二容槽15之壁面及該珠體61上,使該珠體61係受該彈性元件62之彈力而頂抵於該第一卡制部22處。
請繼續參閱第八圖所示,第八圖係本創作第六圖B-B處第二操作狀態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移位該控制件40,使該第三組設部42係與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一組設部13相脫開,該第一磁性件50仍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20上,使該控制件40係可吸附於該第二本體20之任一位置 上,即該第一磁性件50係使該控制件40相對該第二本體20具任一位置之定位功效。
請繼續參閱第九圖所示,第九圖係本創作第六圖B-B處第三操作狀態之剖視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當該控制件40之該第三組設部42與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一組設部13相脫離後,該第二本體20即可以該樞設件30為軸心調整九十度,即該第一本體10及該第二本體20係呈直桿體狀,該控制件40之該第三組設部42係與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二組設部14相套設。
請參閱第十圖所示,第十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該第四容槽43係設於該第三組設部42範圍處,係無設有該鎖固件51,該第一磁性件50係固設於該第四容槽43內,該第一磁性件50與該第四容槽43間係呈緊配合狀態。
請參閱第十一圖所示,第十一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該第四容槽43係呈圓環槽狀,該第一磁性件50係呈圓環體狀,該第一磁性件50係可吸附於該第一組設部13或該第二組設部14之端部處。
請繼續參閱第十二圖所示,第十二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一組設部13端部處係設有第一容置部17,該第一容置部17係呈圓槽狀,該第二組設部14端部處係設有第二容置部18,該第二容置部18係呈圓槽狀,該第四容槽43係呈圓環槽狀,該第一磁性件50係呈圓環體狀,設有第二磁性件80及第三磁性件81,該第二磁性件80係固設於該第一容置部17內,該第三磁性件81係固設於該 第二容置部18內,該第二磁性件80及該第三磁性件81係可與該第一磁性件50相吸附。
請繼續參閱第十三圖及第十四圖所示,第十三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五實施例之立體圖,第十四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六實施例之立體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套接部23相對於該第二本體20係可三百六十度轉動。
請繼續參閱第十五圖所示,第十五圖係本創作工具結構第七實施例之立體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套接部23係為可切換正逆轉之起子組。
本創作另一實施例,該第一本體10係不設有該第三容槽16,亦不設有該工具組70,該第一本體10係不設有該第二容槽15,亦不設有該卡制組60。
本創作之工具結構係具有下述之優點:
1、該第一磁性件50係容設於該第一本體10之該第四容槽43內,該第一磁性件50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20上,該第一磁性件50係使該控制件40相對該第二本體20具定位功效,該第一磁性件50係為磁鐵;該第二本體20係受限於該控制件40及該第一磁性件50,使該第三組設部42係可與該第一組設部13或該第二組設部14相套設,該第二本體20即係與該第一本體10呈T桿體狀或直桿狀。
2、該第一磁性件50係容設於該控制件40之該第四容槽43內,該第一磁性件50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20上,移位該控制件40,使該第三組設部42與該第一組設部13相脫開,該控制件40即可於該第二本體20上位移,該第一 磁性件50仍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20上,使該控制件40係可吸附於該第二本體20之任一位置上,即該第一磁性件50係使該控制件40相對該第二本體20具定位之功效。
3、該第一本體10及該第二本體20係以該樞設件30相樞設,使該第二本體20係可以該第一樞部12及該樞設件30為軸心轉動,使該第一本體10及該第二本體20間係可呈直桿體狀或呈T桿體狀。
因此本創作之工具結構深具產業利用價值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誠能符合新型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第一本體
11‧‧‧第一容槽
12‧‧‧第一樞部
13‧‧‧第一組設部
14‧‧‧第二組設部
20‧‧‧第二本體
21‧‧‧第二樞部
22‧‧‧第一卡制部
23‧‧‧套接部
30‧‧‧樞設件
31‧‧‧第二螺合部
40‧‧‧控制件
41‧‧‧第三樞部
42‧‧‧第三組設部
43‧‧‧第四容槽
50‧‧‧第一磁性件
51‧‧‧鎖固件
60‧‧‧卡制組
61‧‧‧珠體
62‧‧‧彈性元件
70‧‧‧工具組
71‧‧‧容置座
72‧‧‧第一工具
73‧‧‧蓋體

Claims (15)

  1. 一種工具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容槽,該第一容槽之長度係略為該第一本體長度之一半,該第一本體係設有第一樞部,該第一樞部係與該第一容槽呈相通狀,該第一樞部係呈樞孔狀,該第一容槽係設有第一組設部及第二組設部,該第一組設部及該第二組設部之軸心係呈相互垂直狀,該第一組設部及該第二組設部係呈圓槽狀,該第二組設部係設於該第一本體端部處;一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一端係設有第二樞部,該第二樞部係與該第一樞部相對正,該第二樞部係呈圓孔狀;一樞設件,該樞設件係將該第一本體之該第一樞部與該第二本體之該第二樞部相樞設,使該第二本體係以該第一樞部及該樞設件為軸心轉動,使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間係呈直桿體狀或呈T桿體狀,該樞設件係呈圓桿體狀;一控制件,該控制件係與該第一本體之該第一組設部或該第二組設部相套設,該控制件內係設有第三樞部,該第三樞部係呈貫穿狀,該第三樞部係樞設於該第二本體上,使該控制件係可於該第二本體上位移,該第三樞部係呈圓樞孔狀,該控制件係設有第三組設部,該第三組設部係可與該第一組設部或該第二組設部相套設,該控制件上係設有第四容槽,該第四容槽係與該第三樞部呈相通狀;一第一磁性件,該第一磁性件係容設於該第四容槽內,該第一磁性件係吸附於該第二本體上,該第一磁性件係使該控制件相對該第二本體具定 位功效,該第二本體係受限於該控制件及該第一磁性件,使該第三組設部係可與該第一組設部或該第二組設部相套設,該第二本體即係與該第一本體呈T桿體狀或直桿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組設部及該第二組設部係呈錐形槽狀,該第三組設部係呈圓錐體狀。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二組設部之結構係與該第一組設部相同。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該第一容槽內底部係設有至少一第二容槽,該第二容槽係與該第一容槽呈相通狀,該第二容槽係呈圓槽狀,該第一樞部係設於該第一容槽及該第二容槽間,該第二容槽之數目係為二個且互呈相垂直狀,該第二本體係設有至少一第一卡制部,該第一卡制部係對正該第二容槽,該第一卡制部係呈凹緣狀,該第一卡制部係設有複數個,該複數第一卡制部係以該第二樞部為軸心環狀排列,該第一卡制部係為三個,設有至少一卡制組,該卡制組之數量係配合該第一本體之該第二容槽之數量,該卡制組係包括珠體及彈性元件,該珠體及該彈性元件係容設於該第二容槽處,該珠體係受該彈性元件之彈力而頂抵於該第一卡制部處,使該第二本體相對該第一本體轉動至該第一組設部或該第二組設部處時具有定位功效,該彈性元件係為彈簧。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另端係設有第三容槽,該第三容槽係與該第二組設部相遠離,該第三容槽係呈圓槽狀,該第三容槽近開口處係設有第一螺合部,該第一螺合部係呈內螺紋狀;設有一工具組,該工具組係容設於該第三容槽處,該工具組係包括一容置座、複 數第一工具及蓋體,該容置座係呈圓體狀,該容置座係設有複數容置部,該容置部係呈六角槽狀,該複數第一工具係容置於該容置座之每一容置部處,該第一工具係為各式規格之六角起子頭可供使用者替換於該第二本體上,該蓋體係蓋合於該第三容槽之該第一螺合部處,使該第三容槽呈封閉狀。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二本體另端係設有套接部,該套接部係呈規格之六角槽狀,該套接部係可套設規格之起子頭。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樞設件一端係設有第二螺合部,該第二螺合部係與該第一樞部相螺合,該第二螺合部係呈外螺紋狀。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控制件係可於該第一組設部或該第二組設部處轉動。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控制件係可於該第二本體上轉動。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第四容槽係呈內螺紋狀,設有一鎖固件,該鎖固件係與該第四容槽相螺合,該鎖固件係使該第一磁性件容設於該控制件之該第四容槽內而不脫出,該鎖固件係呈外螺紋狀。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第四容槽係設於該第三組設部範圍處。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第四容槽係呈圓環槽狀,該第一磁性件係呈圓環體狀。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一組設部端部處係設有第一容置部,該第一容置部係呈圓槽狀,該第二組設部端部處係設有第二容 置部,該第二容置部係呈圓槽狀,該第四容槽係呈圓環槽狀,該第一磁性件係呈圓環體狀,設有第二磁性件及第三磁性件,該第二磁性件係固設於該第一容置部內,該第三磁性件係固設於該第二容置部內,該第二磁性件及該第三磁性件係可與該第一磁性件相吸附。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二本體另端係設有套接部,該套接部相對於該第二本體係可三百六十度轉動。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具結構,其中,該第二本體另端係設有套接部,該套接部係為可切換正逆轉之起子組。
TW105217925U 2016-11-24 2016-11-24 工具結構 TWM540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7925U TWM540027U (zh) 2016-11-24 2016-11-24 工具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7925U TWM540027U (zh) 2016-11-24 2016-11-24 工具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0027U true TWM540027U (zh) 2017-04-21

Family

ID=59254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7925U TWM540027U (zh) 2016-11-24 2016-11-24 工具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400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2124B (zh) * 2019-07-26 2020-08-21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緊固收摺型輕量化工具扳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2124B (zh) * 2019-07-26 2020-08-21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緊固收摺型輕量化工具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094157A1 (en) Rotational connector device
TW202108314A (zh) 扭力結構
TWM449882U (zh) 萬向接頭結構
TWM540027U (zh) 工具結構
TWI551408B (zh) Tool structure
TWI714302B (zh) 扭力結構
TWM522824U (zh) 工具結構
US20170106508A1 (en) Hand tool assembly
TWI624333B (zh) 可調扭力起子
TWM449665U (zh) 萬向接頭結構
TWI624339B (zh) Tool structure
TWM523557U (zh) 工具結構
TWI623389B (zh) Slider structure
TWI526283B (zh) Wrench structure
TWI702124B (zh) 緊固收摺型輕量化工具扳手
TWM522810U (zh) 拆裝工具
TWM559223U (zh) 工具結構
TW202108306A (zh) 傳動工具結構
TWM521519U (zh) 棘輪扳手結構
TWM487177U (zh) 旋動扳手結構
TWI694898B (zh) 扳手結構
TW202132056A (zh) 棘輪套筒扳手裝置
TW201307002A (zh) 萬向扳手結構
TW201600264A (zh) 起子
TWM514385U (zh) 扳手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