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1477B - 一种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及电脑横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及电脑横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21477B CN112921477B CN201911236413.9A CN201911236413A CN112921477B CN 112921477 B CN112921477 B CN 112921477B CN 201911236413 A CN201911236413 A CN 201911236413A CN 112921477 B CN112921477 B CN 1129214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needle position
- double
- row
-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7/00—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7/04—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编织衣物的编织方法及电脑横机,衣物为双层结构:包括2X1组织的面层单层,及2X1组织的底层单层,通过过渡织法将该两个单面组织过渡为双层2X1组织。本发明开发出一种在组织间变换时,可以打破一一对应关系;相同循环单位中线圈个数超越目前技术从而弹性更优良的双层编织方法,通过该技术编织出来的衣物,过渡自然,弹性较之前的技术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工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及电脑横机。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中的双层衣物普通制作组织为:单边、1X1、2X2、令士等,在不同组织间变换时,通常是不同组织间的最小单位(线圈),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主要考虑因素是针位的避让考量,这种做法,在衣物的常用部位为:领位、腰位、衫脚等,由于一个循环单位中线圈个数的限制,导致其弹性的上限,可能会达不到要求,特别在领位时表现尤其明显,在套头衫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因弹性的限制,让衣物无法顺利穿过头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及电脑横机,能够编织出较现有技术弹性更优良的衣物。
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层编织衣物,其为双层结构:包括2X1组织的面层单层,及2X1组织的底层单层,通过过渡织法将该两个单面组织过渡为双层2X1组织。
一种上述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用电脑横机织造,具体为:
(1)双层单面组织编织:第1行是双层单面组织面层的单面组织,第2行是双层单面组织底层的单面组织,使用3个面线圈、3个底线圈;
(2)过渡编织:完成第2a-2v行的动作将双层单面组织过渡为双层2X1组织;
(3)双层2X1组织编织:使用面层4个线圈、底层4个线圈,通过3-4e的循环动作使双层互不交叉,制得双层弹性衣物。
在上述面层与底层组织间变换时,各线圈之间非一一对应,相同循环单位中使用的线圈的个数大于实际物理个数,以显著提升双层编织衣物的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的第2a-2v行的过渡动作包括:
(21)第2a+2b行,将底层的B、D针位的线圈移至C和E,B针位空出,第2c行通过将C针位的面线圈移至B针位的底;
(22)第2d、2e行,完成编织,形成第3行的D针位底线圈;
(23)循环第2f、2g行对应的E-K针位的编织至最右;
(24)第2i+2j行,将第3行对应E针位的线圈移至F针位;
(25)第2k+2l行,将第2a+2b行所移动的对应底层的动作,进一步变换为对应底层2X1的相应线圈,第2k+2l行对应C针位动作,形成第4行的B针位的线圈,第2k行对应E针位的动作,形成第4行E针位线圈;
(26)第2o+2p行,形成线圈对应第4行C针位;
(27)第2o-2p行,根据纱嘴的运动方向由右循环对应的B-H针位的动作至左侧;
(28)第2q行,完成双层单面向双层2X1的过渡。
更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第3行编织之前,通过第2r-2v行的动作完成针位的避让以面层与底层的不粘连。
进一步地,第2k+2l行是为了避让第2c行对应C针位的动作,同时是第2a+2b行对应B针位动作的反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2X1组织,有A-F即6个针位,第3行是面层的2X1组织编织,分别有2个面线圈和2个底线圈,第4行是底层的2X1组织编织,分别有2个面线圈和2个底线圈。
更进一步地,所述双层2X1组织的编织动作,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3a行B和D针位位置的底线圈翻回面层,第3b行E针位的面线圈移至D针位的底层,第3c行再由D针位移至F针位的面层;
循环编织第3c行的A针位与第3d行的C针位的移针;
第4行编织2个面圈、2个底线圈,编织前将对应的第3e行C与E的针位的线圈翻回面层;
第4a行,将编织的线圈翻回底层;
第4b行对应B针位和第4c行对应C针位通过移针动作将第4行的B针位的线圈移至A针位。
更进一步地,第3c行的A针位与第3d行的C针位循环的移针动作,是第4b行对应B针位、第4c行对应C针位动作的反过程;
第4c行对应F针位、第4d行对应D针位动作,是第3b行对应E针位、第3c行对应D针位动作的反过程;
第4e行是第3a行动作的反过程。
一种实施权利要求2-8之一所述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的电脑横机,其内置有控制电脑横机工作,以实现该双层衣物编织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进一步地,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包括:
第一编织模块:用于控制电脑横机编织双层单面组织,第1行是双层单面组织面层的单面组织,第2行是双层单面组织底层的单面组织,调用3个面线圈、3个底线圈;
过渡模块:用于控制电脑横机完成第2a-2v行的动作将双层单面组织过渡为双层2X1组织;
第二编织模块:用于控制电脑横机编织双层2X1组织,调用面层4个线圈、底层4个线圈,通过3-4e的循环动作使双层互不交叉。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通过在限定A-F针位的基础上,将原来面层组织的3个线圈和底层组织的3个线圈,过渡至面层组织的4个线圈和底层组织的4个线圈,完成双层单面组织过渡为双层2X1组织的动作,使得组织间在变换时,可以打破线圈一一对应关系且相同循环单位中线圈个数超越目前技术从而编织出弹性更优良的衣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编织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编织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编织方法步骤图;
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过渡编织动作步骤图;
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双层2X1组织的编织步骤图;
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一种双层编织衣物,其为双层结构:包括2X1组织的面层单层,及2X1组织的底层单层,通过过渡织法将该两个单面组织过渡为双层2X1组织。
结合图1和图2,一种上述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选用电脑横机织造,具体为:
S1、双层单面组织编织:第1行是双层单面组织面层的单面组织,第2行是双层单面组织底层的单面组织,使用3个面线圈、3个底线圈;
S2、过渡编织:完成第2a-2v行的动作将双层单面组织过渡为双层2X1组织;
S3、双层2X1组织编织:使用面层4个线圈、底层4个线圈,通过3-4e的循环动作使双层互不交叉,制得双层弹性衣物。
一般情况下,双层衣物普通制作组织为:单边、1X1、2X2、令士等,在不同组织间变换时,通常是不同组织间的最小单位(线圈),线圈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主要考虑因素是针位的避让考量,这种做法,在衣物的常用部位为:领位、腰位、衫脚等,由于一个循环单位中线圈个数的限制,导致其弹性的上限,可能会达不到要求,特别在领位时表现尤其明显,在套头衫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因弹性的限制,让衣物无法顺利穿过头部。
在上述面层与底层组织间变换时,各线圈之间非一一对应,相同循环单位中使用的线圈的个数大于实际物理个数,以显著提升双层编织衣物的弹性。
由于现有的技术方案,均是线圈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本发明的技术方法,在原3个线圈的基础上变化为4个线圈,所以其过渡方法亦为关健之所在。所述步骤S2中的第2a-2v行的过渡动作包括:
S21、第2a+2b行,将底层的B、D针位的线圈移至C和E,使得B针位空出,第2c行通过将C针位的面线圈移至B针位的底,用以完成第3行的A与B针位的对应,2h与2v行B针位的动作,亦是避让的考量;
S22、第2d、2e行,完成编织,形成第3行的D针位无中生有的底线圈;
S23、循环第2f、2g行对应的E-K针位的编织至最右,完成面层由单面组织向2X1组织的过渡;
S24、第2i+2j行,将第3行对应E针位的线圈移至F针位;
S25、第2k+2l行,将第2a+2b行所移动的对应底层的动作,进一步变换为对应底层2X1的相应线圈,第2k+2l行对应C针位动作,形成第4行的B针位的线圈,第2k行对应E针位的动作,形成第4行E针位线圈;
S26、第2o+2p行,形成无中生有的对应第4行C针位的线圈;
S27、第2o-2p行,根据纱嘴的运动方向由右循环对应的B-H针位的动作至左侧;
S28、第2q行,完成双层单面向双层2X1的过渡。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在第3行开始双层2X1组织的编织动作之前,需要通过第2r-2v行的动作完成针位的避让,以使得面层与底层之间不粘连。
在步骤S25当中,第2k+2l行是为了避让第2c行对应C针位的动作,同时是第2a+2b行对应B针位动作的反过程。
如图1和图2,所述的双层2X1组织,有A-F即6个针位,第3行是面层的2X1组织编织,分别有2个面线圈和2个底线圈,第4行是底层的2X1组织编织,分别有2个面线圈和2个底线圈,由双层单面组织过渡而来。
所述完成过渡动作过后的双层2X1组织的编织动作,包括如下步骤:
S31、将第3a行B和D针位位置的底线圈翻回面层,第3b+3c行D、E针位的动作,是将E针位的面线圈移至D针位的底层,再由D针位移至F针位的面层,因为最终需要将E位的面线圈移至F针位,但由于E针位位置在第4行需要编织面线圈后且翻回底层,所以需要先将E针位的面线圈移至F针位的底层;
S32、循环第3c行的A针位与第3d行的C针位的移针;
S33、第4行编织2个面圈、2个底线圈,由于编织完后要翻回底层,所以需要先将对应的第3e行C与E的针位的线圈翻回面层;
S34、第4a行,和步骤S33相同的原理,需要将编织的线圈翻回底层;
S35、第4b行对应B针位和第4c行对应C针位通过移针动作将第4行的B针位的线圈移至A针位。
该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2中第3c行的A针位与第3d行的C针位循环的移针动作,是第4b行对应B针位、第4c行对应C针位动作的反过程;
双层2X1组织的编织动作中第4c行对应F针位、第4d行对应D针位动作,是第3b行对应E针位、第3c行对应D针位动作的反过程;第4e行是第3a行动作的反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在限定A-F针位的基础上,由原来的面层组织有3个线圈,底层组织有3个线圈,过渡至面层组织有4个线圈,底层组织有4个线圈,但所述限定的针位,并非编织横机的设定,只是为了说明位置而做的标记。
该实施例化提供一种实施所述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的电脑横机,其内置有控制电脑横机工作,以实现该双层衣物编织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包括:
第一编织模块:用于控制电脑横机编织双层单面组织,第1行是双层单面组织面层的单面组织,第2行是双层单面组织底层的单面组织,调用3个面线圈、3个底线圈;
过渡模块:用于控制电脑横机完成第2a-2v行的动作将双层单面组织过渡为双层2X1组织;
第二编织模块:用于控制电脑横机编织双层2X1组织,调用面层4个线圈、底层4个线圈,通过3-4e的循环动作使双层互不交叉。
该实施例中完成所有模块任务使用相同的纱线且编织密度相同,使得过渡自然,编织所得衣物弹性更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衣物包括2X1组织的面层单层,及2X1组织的底层单层,通过过渡织法将该两个单面组织过渡为双层2X1组织;
所述双层衣物选用电脑横机织造,其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双层单面组织编织:第1行是双层单面组织面层的单面组织,第2行是双层单面组织底层的单面组织,使用3个面线圈、3个底线圈;
(2)过渡编织:完成第2a-2v行的动作将双层单面组织过渡为双层2X1组织;
所述第2a-2v行的过渡动作包括:
(21)第2a+2b行,将底层的B、D针位的线圈移至C和E,B针位空出,第2c行通过将C针位的面线圈移至B针位的底;
(22)第2d、2e行,完成编织,形成第3行的D针位底线圈;
(23)循环第2f、2g行对应的E-K针位的编织至最右;将第2h行B针位和D针位的底线圈翻至面层;
(24)第2i+2j行,将对应E针位的线圈移至F针位;
(25)第2k+2l行,将第2a+2b行所移动的对应底层的动作,进一步变换为对应底层2X1的相应线圈,第2k+2l行对应C针位动作,形成第4行的B针位的线圈,第2k行对应E针位的动作,形成第4行E针位线圈;
(26)第2m+2n行,根据纱嘴的运动方向由右循环对应的H-L针位的动作至左侧,形成线圈对应第4行I针位;
(27)第2o+2p行,根据纱嘴的运动方向由右循环对应的B-H针位的动作至左侧,形成线圈对应第4行C针位;
(28)第2q行,完成双层单面向双层2X1的过渡;
在第3行编织之前,通过第2r-2v行的动作完成针位的避让以面层与底层的不粘连,所述第2r-2v行的动作包括:
将第2r行C针位和E针位的面线圈翻至底层;
将第2s+2t行B针位的底线圈移至C针位的面层,再由C针位移至A针位的底层;
将第2t+2u行F针位的面线圈移至D针位的底层,再由D针位移至E针位的面层;
将第2v行B针位和D针位的面线圈翻至底层;
(3)双层2X1组织编织:使用面层4个线圈、底层4个线圈,通过3-4e的循环动作使双层互不交叉,制得双层弹性衣物;
所述双层2X1组织,有A-F即6个针位,第3行是面层的2X1组织编织,分别有2个面线圈和2个底线圈,第4行是底层的2X1组织编织,分别有2个面线圈和2个底线圈;
所述双层2X1组织的编织动作,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3a行B针位和D针位位置的底线圈翻回面层,第3b+3c行E针位的面线圈移至D针位的底层,再由D针位移至F针位的面层;
循环第3c行的A针位与第3d行的C针位的移针;
第4行编织2个面圈、2个底线圈,编织前将对应的第3e行C与E的针位的线圈翻回面层;
第4a行,将编织的线圈翻回底层;
第4b行对应B针位和第4c行对应C针位通过移针动作将第4行的B针位的线圈移至A针位;
第3c行的A针位与第3d行的C针位循环的移针动作,是第4b行对应B针位、第4c行对应C针位动作的反过程;
第4c行对应F针位、第4d行对应D针位动作,是第3b行对应E针位、第3c行对应D针位动作的反过程;
第4e行是第3a行动作的反过程;
在上述面层与底层组织间变换时,各线圈之间非一一对应,相同循环单位中使用的线圈的个数大于实际物理个数,以显著提升双层编织衣物的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2k+2l行是为了避让第2c行对应C针位的动作,同时是第2a+2b行对应B针位动作的反过程。
3.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的电脑横机,其特征在于,其内置有控制电脑横机工作以实现该双层衣物编织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包括:
第一编织模块:用于控制电脑横机编织双层单面组织,第1行是双层单面组织面层的单面组织,第2行是双层单面组织底层的单面组织,调用3个面线圈、3个底线圈;
过渡模块:用于控制电脑横机完成第2a-2v行的动作将双层单面组织过渡为双层2X1组织;
第二编织模块:用于控制电脑横机编织双层2X1组织,调用面层4个线圈、底层4个线圈,通过3-4e的循环动作使双层互不交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36413.9A CN112921477B (zh) | 2019-12-05 | 2019-12-05 | 一种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及电脑横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36413.9A CN112921477B (zh) | 2019-12-05 | 2019-12-05 | 一种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及电脑横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21477A CN112921477A (zh) | 2021-06-08 |
CN112921477B true CN112921477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6162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36413.9A Active CN112921477B (zh) | 2019-12-05 | 2019-12-05 | 一种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及电脑横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214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43996A (zh) * | 2021-10-29 | 2022-01-18 |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由双针床横编织机编织圆筒双层提花的方法 |
CN115045030A (zh) * | 2022-06-27 | 2022-09-13 | 智能针织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仿手勾盘扣扣眼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 |
CN115125651B (zh) * | 2022-07-29 | 2024-10-01 | 智能针织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层v领v嘴的电脑横机编织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9671A (en) * | 1979-11-19 | 1983-08-23 | Ludvig Svensson (Holland) B.V. | Green-house curtain |
EP0446583A1 (de) * | 1990-03-14 | 1991-09-18 | H. Stoll GmbH & Co. | Gestrickgebilde |
CN1062386A (zh) * | 1990-09-19 | 1992-07-01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筒状织品连续编织法及用该法编成的端部呈连结状之筒状织品 |
CN1961105A (zh) * | 2004-02-13 | 2007-05-09 | 桑托尼股份公司 | 生产针织品的方法和机器及用针织品制得的产品 |
CN108532104A (zh) * | 2018-04-16 | 2018-09-14 | 惠州学院 | 一种单面与1×1罗纹叠层的3d针织物编织方法 |
CN108978007A (zh) * | 2018-07-27 | 2018-12-11 | 苏州闰博尔服饰有限公司 | 一种无缝局部双层组织横机编织方法及其在制作智能服装中的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619350B1 (en) * | 2017-05-05 | 2021-09-01 | NIKE Innovate C.V. | Upper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first and second knitted portions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2019
- 2019-12-05 CN CN201911236413.9A patent/CN1129214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399671A (en) * | 1979-11-19 | 1983-08-23 | Ludvig Svensson (Holland) B.V. | Green-house curtain |
EP0446583A1 (de) * | 1990-03-14 | 1991-09-18 | H. Stoll GmbH & Co. | Gestrickgebilde |
CN1062386A (zh) * | 1990-09-19 | 1992-07-01 |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 筒状织品连续编织法及用该法编成的端部呈连结状之筒状织品 |
CN1961105A (zh) * | 2004-02-13 | 2007-05-09 | 桑托尼股份公司 | 生产针织品的方法和机器及用针织品制得的产品 |
CN108532104A (zh) * | 2018-04-16 | 2018-09-14 | 惠州学院 | 一种单面与1×1罗纹叠层的3d针织物编织方法 |
CN108978007A (zh) * | 2018-07-27 | 2018-12-11 | 苏州闰博尔服饰有限公司 | 一种无缝局部双层组织横机编织方法及其在制作智能服装中的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21477A (zh) | 2021-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21477B (zh) | 一种双层衣物的编织方法及电脑横机 | |
CN108532104B (zh) | 一种单面与1×1罗纹叠层的3d针织物编织方法 | |
CN100554551C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12962204B (zh) | 用于提高全成型服装夹位强度的编织方法及其加固结构 | |
CN112760796B (zh) | 一种两个双层片的套针拼合方法和装置 | |
CN101184879B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编织产品 | |
CN104514074B (zh) |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12831901A (zh) | 一种双针床横机编织筒状三层结构两色袋提花的方法 | |
CN104109931A (zh) | 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
CN112831902A (zh) | 一种在双针床横机上编织圆筒状令士的方法 | |
CN102742942A (zh) | 一体成型的超薄无缝裤袜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0415972C (zh) |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10791865B (zh) | 一种编织波浪形凸条的方法 | |
CN102783717A (zh) | 一体成型的无缝裤袜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032476B (zh) | 一体成型的重经组织包边镂空提花无缝裤袜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4370121U (zh) | 一种针织物 | |
CN110565248B (zh) | 一种两色浮线提花的编织方法 | |
CN111020842B (zh) | 一种带有口袋的c字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01849053B (zh) | 二重筒状编织物的端部连接方法 | |
CN115161859B (zh) | 双面电脑提花针织机编织多色提花立体面料工艺 | |
CN114293309B (zh) | 一种无锯齿纵向曲线线条编织工艺、织物及鞋面 | |
CN100544621C (zh) | 无缝制针织衣服 | |
KR102080798B1 (ko) | 기능성 원단용 환편기의 편성방법 및 장치 | |
CN220703959U (zh) | 一种编织物及手套 | |
CN202755175U (zh) | 一种针织衫及其编织用针织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