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0855A - 气化炉 - Google Patents
气化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20855A CN112920855A CN201911245200.2A CN201911245200A CN112920855A CN 112920855 A CN112920855 A CN 112920855A CN 201911245200 A CN201911245200 A CN 201911245200A CN 112920855 A CN112920855 A CN 1129208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exhaust pipe
- cooling jacket
- furnace body
- gas dischar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197 pyro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819 refractory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8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2091 carbon mon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nitroge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N]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Sulphur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O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431 hydroge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UBAZGMLMVVQSCD-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molecular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O=C=O UBAZGMLMVVQSC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VUZPPFZMUPKLLV-UHFFFAOYSA-N methane;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C.O VUZPPFZMUPKLL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J—PRODUCTION OF PRODUCER GAS, WATER-GAS, SYNTHESIS GAS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MATERIAL, OR MIXTURES CONTAINING THESE GASES; CARBURETTING AIR OR OTHER GASES
- C10J3/00—Production of combustible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rom solid carbonaceous fuels
- C10J3/72—Other features
- C10J3/82—Gas withdrawal mea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化炉,其包括:炉体,具有内腔;气体排放组件,包括:排气管,气体排放组件通过排气管与内腔相连通;连接管,套设于排气管的外部,连接管的一端与炉体密封连接,连接管远离炉体的另一端与排气管密封连接;隔热部件,设置于排气管和连接管之间,隔热部件对排气管及连接管进行热阻隔。本发明的气化炉,气体排放组件能够承受高温工作环境并且保证自身结构完整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气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化炉。
背景技术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2/3以上。低阶煤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55%以上,由于其具有水分含量高、挥发分含量高、煤活性高等特点,如果直接燃烧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更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推动低阶煤清洁利用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煤气化是在一定压力温度下,采用气化剂(空气、氧气或水蒸气等)与煤炭进行反应,使其转化成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可燃气体,它是煤炭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合成氨等非煤制天然气工艺中,甲烷为有害产物,需在后续工序中脱除。为了减少甲烷的生成,可延长炉内高温区间,使气化炉内部温度整体提高,从而有利于抑制甲烷生成。然而,现有技术中,气化炉内部温度升高后,会使得气体排放组件易于发生损坏,影响气化炉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化炉。气化炉的气体排放组件能够承受高温工作环境并且保证自身结构完整性。
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气化炉,其包括:
炉体,具有内腔;
气体排放组件,包括:
排气管,气体排放组件通过排气管与内腔相连通;
连接管,套设于排气管的外部,连接管的一端与炉体密封连接,连接管远离炉体的另一端与排气管密封连接;
隔热部件,设置于排气管和连接管之间,隔热部件对排气管及连接管进行热阻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隔热部件包括套设于排气管外部的中间套管,中间套管与连接管之间密封连接并形成封闭的第一冷却夹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隔热部件还包括分隔管,分隔管套设于中间套管的外部,分隔管设置于第一冷却夹套内并且将第一冷却夹套分隔成相互连通的两个腔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气体排放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块,中间套管与分隔管之间设置第一支撑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气体排放组件还包括设置于炉体外部的进液管和出液管,进液管贯穿连接管和分隔管并且与最内侧的腔室相连通,出液管贯穿连接管并且与最外侧的腔室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间套管与排气管可拆卸连接,或者,中间套管远离炉体的端部与排气管焊接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间套管与排气管之间形成第二冷却夹套,第二冷却夹套与内腔相连通,第二冷却夹套与第一冷却夹套对应设置,第一冷却夹套能够冷却第二冷却夹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气体排放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块,排气管与中间套管之间设置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设置于第二冷却夹套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炉体包括内筒体以及外筒体,外筒体套设于内筒体外部并且与内筒体之间形成第三冷却夹套,内筒体形成内腔,连接管与外筒体密封连接,中间套管与内筒体密封连接;和/或,沿排气管的轴向,排气管超出中间套管的部分伸入内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内筒体的顶壁包括平坦部和凸出平坦部的凸出部,凸出部具有远离平坦部的端面和与平坦部相连接的侧面,平坦部和侧面圆滑过渡,端面与侧面圆滑过渡,气化炉还包括连接于炉体的投料管,投料管贯穿端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炉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干燥段、干馏段、还原段、氧化段和灰渣段,气体排放组件连接于炉体上位于干燥段远离干馏段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排气管包括内管体、套设于内管体外部的外管体以及填充于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的耐火材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化炉包括炉体以及与炉体相连接的气体排放组件。气体排放组件通过排气管与炉体的内腔相连通。气体排放组件通过连接管与炉体相连接。在通过提高炉体内部温度抑制甲烷生成的工况下,炉体内部的待排出的合成气温度也相对较高。在炉体内部的高温合成气通过排气管排出过程中,排气管会被加热而使得自身温度较高。隔热部件对排气管和连接管进行热阻隔,有效阻隔排气管的热量传导至连接管,从而降低连接管被从排气管传导过来的热量加热到较高温度而导致连接管自身发生结构损坏和/或连接管与炉体的连接处发生结构损坏的可能性,保证气化炉工作过程稳定,提高气化炉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气化炉维护成本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气化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气化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气化炉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标记说明:
1、气化炉;
10、炉体;101、内腔;102、炉衬;
10a、干燥段;10b、干馏段;10c、还原段;10d、氧化段;10e、灰渣段;
11、内筒体;111、平坦部;112、凸出部;
12、外筒体;
20、气体排放组件;
21、排气管;21a、中心过流孔;211、内管体;212、外管体;213、耐火物料;
22、连接管;221、第一环形凸缘;
23、中间套管;231、第二环型凸缘;
24、分隔管;
25、第一支撑块;
26、第二支撑块;
30、进液管;
40、出液管;
50、投料管;
60、喷嘴安装口;
100、第一冷却夹套;100a、腔室;100b、过流间隙;
200、第二冷却夹套;
300、第三冷却夹套;
X、轴向;Y、径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化炉1包括炉体10、气体排放组件20以及投料管50。炉体10具有用于容纳煤炭物料的内腔101。炉体10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干燥段10a、干馏段10b、还原段10c、氧化段10d和灰渣段10e。投料管50设置于炉体10的顶部并与炉体10的内腔101相连通。通过投料管50向炉体10的内腔101内投入煤炭物料。与炉体10相对应地,物料可以分为自上而下设置的干燥层、干馏层、还原层、氧化层和灰渣层。在气化炉1正常工作时,处于干燥段10a的物料主要产生焦油和水蒸气。处于干馏段10b的物料主要产生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处于还原段10c的物料主要产生氢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处于氧化段10d的物料主要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处于灰渣段10e的物料形成灰渣,最终从炉体10的底部排出气化炉1。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会通过气体排放组件20排出气化炉1。合成气(包括氢气和一氧化碳等气体)主要产生于还原层以及干馏层,而甲烷主要产生于干馏层。干馏层的温度约为500℃至800℃,是产品气中甲烷的主要来源。由于甲烷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提高炉体10内部温度以延长炉体10内的高温区,可以有利于抑制甲烷的生成。在一个示例中,高温区的核心温度可以达到1200℃左右。由于气化炉1内部整体温度升高,因此气化炉1的气体排放组件20需要具有更高的抗高温性能。气化炉1还包括设置于炉体10内的炉衬102。炉衬102具有抗高温性能,以对炉体10起到防护作用。可选地,炉衬102可以使用耐火砖堆砌形成。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气体排放组件20连接于炉体10,炉体10内产生的合成气通过气体排放组件20排出。气体排放组件20包括排气管21、连接管22和隔热部件。排气管21与炉体10的内腔101相连通。排气管21具有中心过流孔21a。连接管22套设于排气管21的外部。连接管22具有沿排气管21的轴向X相对的两个端部。连接管22的一端与炉体10密封连接。连接管22远离炉体10的另一端与排气管21密封连接,从而排气管21通过连接管22连接固定于炉体10。可选地,连接管22的一端与炉体10焊接连接。连接管22与排气管2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可选地,连接管22远离炉体10的另一端具有多个螺纹孔。多个螺纹孔沿排气管21的周向均匀分布,从而连接管22与外部管件通过螺钉螺纹连接。由于炉体10内的合成气处于高温状态,因此合成气从排气管21排出过程中会加热排气管21,导致排气管21温度较高。隔热部件设置于排气管21和连接管22之间。隔热部件对排气管21及连接管22进行热阻隔,从而能够有效阻隔排气管21的热量传导至连接管22,降低连接管22吸收过多热量而出现温度过高的可能性。连接管22温度过高时,一方面,会导致连接管22存在自身结构发生损坏的可能性,例如断裂或变形等;另一方面,会导致连接管22与炉体10的连接处存在发生损坏的可能性,例如断裂或变形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化炉1包括炉体10以及与炉体10相连接的气体排放组件20。气体排放组件20通过排气管21与炉体10的内腔101相连通。气体排放组件20通过连接管22与炉体10相连接。在通过提高炉体10内部温度抑制甲烷生成的工况下,炉体10内部的待排出的合成气温度也相对较高。在炉体10内部的高温合成气通过排气管21排出过程中,排气管21会被加热而使得自身温度较高。隔热部件对排气管21和连接管22进行热阻隔,有效阻隔排气管21的热量传导至连接管22,从而降低连接管22被从排气管21传导过来的热量加热到较高温度而导致连接管22自身发生结构损坏和/或连接管22与炉体10的连接处发生结构损坏的可能性,保证气化炉1工作过程稳定,提高气化炉1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气化炉1维护成本和生产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隔热部件包括套设于排气管21外部的中间套管23。中间套管23与连接管22之间密封连接并形成封闭的第一冷却夹套100。第一冷却夹套100为能够容纳冷却介质的容纳腔室。在排气管21的周向上,第一冷却夹套100为环形空间并环绕排气管21设置,从而在整个周向上对排气管21和连接管22进行热阻隔。冷却介质可以是水或油液等冷却液。通过第一冷却夹套100可以将排气管21扩散出的热量带走,以冷却排气管21和连接管22,有效降低连接管22的温度,使得连接管22的温度低于排气管21的温度,从而提高隔热部件的隔热性能。在一个示例中,连接管22靠近炉体10的端部具有朝向中间套管23凸出的第一环形凸缘221。连接管22的第一环形凸缘221与中间套管23密封连接。可选地,第一环形凸缘221与中间套管23焊接连接。中间套管23远离炉体10的端部具有朝向连接管22凸出的第二环形凸缘231。中间套管23的第二环形凸缘231与连接管22密封连接。可选地,第二环形凸缘231与连接管22焊接连接。第一环形凸缘221、第二环形凸缘231、连接管22的局部内表面以及中间套管23的局部外表面共同围合形成第一冷却夹套100。在另一个示例中,中间套管23的外表面具有凹槽,而连接管22的内表面与凹槽共同形成第一冷却夹套100。或者,连接管22的内表面具有凹槽,而中间套管23的外表面与凹槽共同形成第一冷却夹套100。气化炉1包括进液管30和出液管40。进液管30和出液管40均与第一冷却夹套100相连通,便于外部冷却液供应设备与气体排放组件20对接,并通过进液管30从外部向第一冷却夹套100内供应冷却介质。进液管30和出液管40在炉体1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于连接管22的两侧,并且进液管30处于出液管40的下方。在一个示例中,排气管21的径向Y与炉体10的高度方向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隔热部件还包括分隔管24。分隔管24套设于中间套管23的外部。分隔管24设置于第一冷却夹套100内并且将第一冷却夹套100分隔成相互连通的两个腔室100a,从而可以有效延长冷却介质的流动路径。进入第一冷却夹套100的冷却介质会通过两个腔室100a,然后再排出第一冷却夹套100,从而冷却介质的流动路径变长,提高冷却效率。沿排气管21的径向Y,两个腔室100a分别位于分隔管24的两侧。在一个示例中,分隔管24靠近炉体10的端部与连接管22密封连接,而远离炉体10的端部与中间套管23之间具有过流间隙100b。两个腔室100a通过过流间隙100b相互连通。进液管30和出液管40均靠近炉体10并远离过流间隙100b设置。在一个示例中,进液管30贯穿连接管22和分隔管24并且与最内侧的腔室100a相连通,而出液管40贯穿连接管22并且与最外侧的腔室100a相连通。通过进液管30将温度较低的冷却介质输送至最内侧的腔室100a,有利于充分吸收排气管21扩散出的热量,提高冷却效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气体排放组件20还包括第一支撑块25。中间套管23与分隔管24之间设置第一支撑块25。第一支撑块25可以为分隔管24提供支承力,降低分隔管24发生下垂倾斜而使得分隔管24的上部与中间套管23接触,相对的下部远离中间套管23的可能性。由于分隔管24发生下垂倾斜,最内侧的腔室100a位于中间套管23上方的部分会变窄,冷却介质的量会相对变少,从而冷却效能会相对变差,而最内侧的腔室100a位于中间套管23下方的部分会变宽,冷却介质的量会变多,从而冷却效能会相对变强。这样,在排气管21的周向上会出现冷却程度不一致的情况,降低第一冷却夹套100的均衡冷却效果。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支撑块2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支撑块25沿排气管21的轴向X间隔设置,从而为分隔管24提供更多的支撑点,提高分隔管24的位置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排气管21长期工作于高温环境中,因此在排气管21使用预定时间后,排气管21自身抗高温性能会发生衰减,从而需要定期更换排气管21。在一个示例中,中间套管23远离炉体10的端部与排气管21可拆卸连接,从而在排气管21达到使用寿命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炉体10上的人孔进入炉体10内部并快速便捷地更换排气管21,以实现在不需要拆卸连接管22的情况下对排气管21进行拆除和更换。可选地,中间套管23与排气管21通过卡接或螺纹连接方式可拆卸连接。在另一个示例中,中间套管23远离炉体10的端部与排气管21焊接连接。在需要拆除和更换排气管21时,预先将焊缝熔化开,以拆除排气管21,然后再将待更换的排气管21重新与连接管22焊接连接,从而完成排气管21拆除和更换工作。这样,便于在排气管21达到使用寿命时,快速便捷地更换排气管21,同时可以不需要拆卸连接管22的情况下对排气管21进行拆除和更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或图3所示,沿排气管21的径向Y,中间套管23与排气管21彼此间隔设置。中间套管23与排气管21之间形成第二冷却夹套200。第二冷却夹套200与内腔101相连通。沿排气管21的径向Y,第二冷却夹套200与第一冷却夹套100对应设置。第一冷却夹套100能够冷却第二冷却夹套200。第二冷却夹套200为环形空间并环绕排气管21设置,从而在整个周向上对排气管21和连接管22进行热阻隔。第二冷却夹套200延伸至中间套管23远离炉体10的端部。第二冷却夹套200为开放式空间,其具有与炉体10的内腔101相连通的开口。炉体10的内腔101中的气体可以进入第二冷却夹套200。第一冷却夹套100可以对第二冷却夹套200的气体进行冷却,从而降低第二冷却夹套200内的气体温度,进而能够使得第二冷却夹套200内的气体形成气体隔热层。气体隔热层可以对排气管21和中间套管23进行热阻隔,从而有效阻隔排气管21的热量传导至中间套管23,进而可以阻隔排气管21的热量通过中间套管23传导至连接管22。第一冷却夹套100和第二冷却夹套200彼此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有效阻隔排气管21的热量传导至连接管22,从而对连接管22形成有效防护,降低连接管22自身吸收大量热量而导致自身温度过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气体排放组件20还包括第二支撑块26。排气管21与中间套管23之间设置第二支撑块26。第二支撑块26设置于第二冷却夹套200内。第二支撑块26可以为中间套管23提供支承力,降低中间套管23发生下垂倾斜使得中间套管23的上部与排气管21接触,从而排气管21的热量直接传导至中间套管23的可能性,导致第二冷却夹套200失效。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支撑块2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支撑块26沿排气管21的轴向X间隔设置,从而为中间套管23提供更多的支撑点,提高中间套管23的位置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或图2所示,炉体10包括内筒体11以及外筒体12。外筒体12套设于内筒体11外部并且与内筒体11之间形成第三冷却夹套300。内筒体11形成内腔101。外筒体1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和内筒体11相互焊接。第三冷却夹套300为用于容纳冷却介质的容纳腔室。在内筒体11的周向上,第三冷却夹套300为环形空间并环绕内筒体11设置,从而在内筒体11的整个周向上对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进行热阻隔。冷却介质可以是水或油液等冷却液。通过第三冷却夹套300可以冷却内筒体11,有效降低内筒体11的温度,从而降低内筒体11在高温环境中发生损坏的可能性。中间套管23与内筒体11密封连接。连接管22与外筒体12密封连接。由于在外筒体12和内筒体11之间设置有第三冷却夹套300,因此,一方面,第三冷却夹套300也可以冷却中间套管23与内筒体11的连接处,降低中间套管23与内筒体11的连接处温度过高而发生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第三冷却夹套300也可以阻隔热量直接传导至连接管22与外筒体12的连接处,有效降低中间套管23与内筒体11的连接处温度过高而发生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冷却夹套100、第二冷却夹套200和第三冷却夹套300共同配合使用对连接管22进行冷却,或者,阻隔热量传导至连接管22或连接管22与炉体10的连接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沿排气管21的轴向X,排气管21超出中间套管23的部分伸入内腔101内。在一个示例中,气化炉1包括设置于炉体10内的炉衬102。排气管21超出中间套管23的部分插入炉衬102上设置的预留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内筒体11的顶壁包括平坦部111和凸出平坦部111的凸出部112。凸出部112从平坦部111向外筒体12凸出。凸出部112具有远离平坦部111的端面以及与平坦部111相连接的侧面。平坦部111和侧面圆滑过渡。凸出部112的端面与凸出部112的侧面圆滑过渡。这样,内筒体11的顶壁具有膨胀变形能力和应力释放能力。由于内筒体11内侧处于高温环境,而外侧为冷却介质,因此内筒体11的内侧和外侧温差大,从而内筒体11会发生膨胀变形。内筒体11的顶壁具有膨胀变形能力和应力释放能力,从而可以缓冲内筒体11膨胀变形量,降低内筒体11因膨胀变形而发生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气化炉1还包括连接于炉体10的投料管50。投料管50贯穿凸出部112的端面并与内腔101相连通。煤炭物料通过投料管50投入气化炉1的内腔10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炉体10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干燥段10a、干馏段10b、还原段10c、氧化段10d和灰渣段10e。气体排放组件20连接于炉体10上位于干燥段10a远离干馏段10b的一侧。煤炭气化反应生成的大部分合成气在经过干燥段10a后从气体排放组件20排出。另外,炉体10上位于干燥段10a远离干馏段10b的一侧的温度相对较低,从而气体排放组件20所处的环境温度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高温对气体排放组件20产生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气化炉1还包括两个以上的喷嘴安装口60。两个以上的喷嘴安装口60沿炉体10的周向呈环形分布。两个以上的喷嘴安装口60各自处于相同的水平位置。在气化炉1用于煤气化工作时,喷嘴可以安装于喷嘴安装口60。通过喷嘴可以向炉体10的内腔101喷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或混合气体等气化剂,以调节从气体排放组件20排出的合成气成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或图3所示,排气管21包括内管体211、套设于内管体211外部的外管体212以及填充于内管体211和外管体212之间的耐火物料213。内管体211具有中心过流孔21a。合成气通过中心过流孔21a排出。可选地,内管体211的材料可以是具有耐高温性能的金属材料。外管体212靠近内腔101的端部和内管体211密封连接。连接管22套设于外管体212的外部。隔热部件设置于外管体212和连接管22之间。可选地,外管体212的材料可以是具有耐高温性能的金属材料。耐火物料213具有良好的抗高温性能,有效阻隔热量扩散。排气管21设置耐火物料213后,可以阻隔合成气的热量通过内管体211传导至外管体212,从而进一步地阻隔热量从排气管21向连接管22扩散。可选地,耐火物料213可以是耐火砖或耐火纤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煤气化系统,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气化炉1、与气化炉1的顶部相连接的物料投放装置、与气化炉1的底部相连接的排渣装置、向气化炉1的内部补充气化剂的气化剂供应设备以及与气体排放组件20相连通的气体处理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气化炉1,可以用于煤炭物料气化反应以获得所需要的合成气体。气化炉1包括炉体10和连接于炉体10上的气体排放组件20。气体排放组件20包括排气管21、连接管22以及隔热部件。排气管21通过连接管22连接固定于炉体10。炉体10内产生的高温合成气会从排气管21排出。隔热部件对排气管21即连接管22进行热阻隔,降低排气管21的热量直接传导至连接管22而导致连接管22自身温度过高的可能性,从而降低连接管22因自身温度过高而导致自身结构发生损坏或者连接管22与炉体10的连接处发生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保证气化炉1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气化炉1工作效率。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3)
1.一种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具有内腔;
气体排放组件,包括:
排气管,所述气体排放组件通过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内腔相连通;
连接管,套设于所述排气管的外部,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炉体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炉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管密封连接;
隔热部件,设置于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连接管之间,所述隔热部件对所述排气管及所述连接管进行热阻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件包括套设于所述排气管外部的中间套管,所述中间套管与所述连接管之间密封连接并形成封闭的第一冷却夹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件还包括分隔管,所述分隔管套设于所述中间套管的外部,所述分隔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夹套内并且将所述第一冷却夹套分隔成相互连通的两个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排放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块,所述中间套管与所述分隔管之间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排放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炉体外部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贯穿所述连接管和所述分隔管并且与最内侧的所述腔室相连通,所述出液管贯穿所述连接管并且与最外侧的所述腔室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管与所述排气管可拆卸连接,或者,所述中间套管远离所述炉体的端部与所述排气管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管与所述排气管之间形成第二冷却夹套,所述第二冷却夹套与所述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冷却夹套与所述第一冷却夹套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冷却夹套能够冷却所述第二冷却夹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排放组件还包括第二支撑块,所述排气管与所述中间套管之间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夹套内。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内筒体以及外筒体,所述外筒体套设于所述内筒体外部并且与所述内筒体之间形成第三冷却夹套,所述内筒体形成所述内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外筒体密封连接,所述中间套管与所述内筒体密封连接;和/或,沿所述排气管的轴向,所述排气管超出所述中间套管的部分伸入所述内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顶壁包括平坦部和凸出所述平坦部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具有远离所述平坦部的端面和与所述平坦部相连接的侧面,所述平坦部和所述侧面圆滑过渡,所述端面与所述侧面圆滑过渡,所述气化炉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炉体的投料管,所述投料管贯穿所述端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干燥段、干馏段、还原段、氧化段和灰渣段,所述气体排放组件连接于所述炉体上位于所述干燥段远离所述干馏段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还包括两个以上的喷嘴安装口,两个以上的所述喷嘴安装口沿所述炉体的周向呈环形分布。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包括内管体、套设于所述内管体外部的外管体以及填充于所述内管体和所述外管体之间的耐火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45200.2A CN112920855A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气化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45200.2A CN112920855A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气化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20855A true CN112920855A (zh) | 2021-06-08 |
Family
ID=76162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45200.2A Pending CN112920855A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气化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20855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87794Y (zh) * | 2008-01-14 | 2009-01-28 | 胡文平 | 柴草气化炉 |
CN102134513A (zh) * | 2010-11-29 | 2011-07-27 | 周开根 | 等离子体热解水制氢和煤气化联产造气的装置 |
CN104285102A (zh) * | 2012-05-11 | 2015-01-14 | 乔治洛德方法研究和开发液化空气有限公司 | 用于气化反应器的抽气口 |
CN204385145U (zh) * | 2014-12-11 | 2015-06-10 |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化炉中部引出煤气的装置 |
CN207047172U (zh) * | 2017-08-14 | 2018-02-27 | 新能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气化炉高温煤气出口连接结构 |
DE102016217412A1 (de) * | 2016-09-13 | 2018-03-15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Flugstromvergaser mit einer reduzierten Anzahl von Kühlwasserdurchführungen durch den Druckmantel für die Baugruppen Rohgas- und Schlackeabgang sowie Leitrohr |
CN207958268U (zh) * | 2018-02-12 | 2018-10-12 | 玉溪市圣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加压回流式有机垃圾气化炉 |
CN208844002U (zh) * | 2018-07-03 | 2019-05-10 | 天津辰创环境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 |
-
2019
- 2019-12-06 CN CN201911245200.2A patent/CN11292085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187794Y (zh) * | 2008-01-14 | 2009-01-28 | 胡文平 | 柴草气化炉 |
CN102134513A (zh) * | 2010-11-29 | 2011-07-27 | 周开根 | 等离子体热解水制氢和煤气化联产造气的装置 |
CN104285102A (zh) * | 2012-05-11 | 2015-01-14 | 乔治洛德方法研究和开发液化空气有限公司 | 用于气化反应器的抽气口 |
CN204385145U (zh) * | 2014-12-11 | 2015-06-10 | 赛鼎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气化炉中部引出煤气的装置 |
DE102016217412A1 (de) * | 2016-09-13 | 2018-03-15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Flugstromvergaser mit einer reduzierten Anzahl von Kühlwasserdurchführungen durch den Druckmantel für die Baugruppen Rohgas- und Schlackeabgang sowie Leitrohr |
CN207047172U (zh) * | 2017-08-14 | 2018-02-27 | 新能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气化炉高温煤气出口连接结构 |
CN207958268U (zh) * | 2018-02-12 | 2018-10-12 | 玉溪市圣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加压回流式有机垃圾气化炉 |
CN208844002U (zh) * | 2018-07-03 | 2019-05-10 | 天津辰创环境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生物质流化床气化炉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兴平化肥厂: "《重油气化工艺与操作》", 30 November 1982,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赵育祥: "《合成氨生产工艺 (第2版)》", 31 March 1998,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韩凤麟: "《钢铁粉末生产》", 31 May 1981, 冶金工业出版社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34040B1 (ko) | 내부 다중관 벽과 다수의 버너를 갖는 가스화 반응기 용기 | |
KR100794914B1 (ko) | Igcc 시스템에서 석탄가스화 방법과 장치 | |
US20010020346A1 (en) | Gasification reactor vessel | |
WO2017121248A1 (zh) | 一种部分氧化工艺烧嘴及其应用 | |
JP5738867B2 (ja) | シールを有するガス化冷却システム | |
KR20000015802A (ko) | 석탄 가스화 장치, 석탄 가스화 방법 및 석탄 가스화 복합 발전시스템 | |
WO2017141798A1 (ja) | ガス化炉壁、これを有するガス化複合発電設備及びガス化炉壁の製造方法 | |
CN112920855A (zh) | 气化炉 | |
CN111117709A (zh) | 降低气化炉炉膛温度的气化系统 | |
JP2011113918A (ja) |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 |
CN204589099U (zh) | 气流床煤气发生炉 | |
JP2018162903A (ja) | バー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1328801A (ja) | 燃料改質器 | |
JP4871005B2 (ja) | 熱改質装置及び熱分解ガス化改質設備 | |
JP6824685B2 (ja) | バーナ装置、バーナ装置の冷却媒体制御方法 | |
JP5552157B2 (ja) | 石炭ガス化炉 | |
CN107216918B (zh) | 煤气发生炉 | |
JP3790495B2 (ja) | 高温反応装置用バーナ | |
CN212404039U (zh) | 两段出气式气化炉和煤气化系统 | |
CN218787735U (zh) | 新型转化烧嘴 | |
CN217377793U (zh) | 一种高效半废锅气化装置 | |
CN210154323U (zh) | 一种制氢转化炉炉膛密封结构 | |
CN216039442U (zh) | 一种碳气联产的生物质气化炉 | |
CN214571741U (zh) | 一种气化炉 | |
CN215365614U (zh) | 一种气化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8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