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16766B - 绕线设备及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绕线设备及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16766B
CN112916766B CN202110406073.0A CN202110406073A CN112916766B CN 112916766 B CN112916766 B CN 112916766B CN 202110406073 A CN202110406073 A CN 202110406073A CN 112916766 B CN112916766 B CN 112916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assembly
coil
die assembly
o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060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16766A (zh
Inventor
蒋汝军
吕汉平
梁善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KA Robotic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KA Robotic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KA Robotic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KA Robotic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060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16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16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6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16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16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3/00Coiling wire into particular forms
    • B21F3/02Coiling wire into particular forms helically
    • B21F3/04Coiling wire into particular forms helically externally on a mandrel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绕线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绕线设备用于制作椭圆形线圈,包括:机架;第一模具组件,设置于机架上,包括椭圆形治具,椭圆形治具用于绕线;第二模具组件,设置于机架上,与第一模具组件相对设置,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合模时形成绕线空间,椭圆形治具位于绕线空间内;压轮组件,设置于机架上,压轮组件包括压轮,压轮组件能够相对于机架运动以带动压轮伸入或退出绕线空间,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以对绕线进行压紧;其中,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合模后能够同步转动,压轮在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的带动下跟随转动以对绕线进行压紧。本发明提出的绕线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制作椭圆形线圈的问题。

Description

绕线设备及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绕线设备及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绕线设备生产炉灶线盘时,采用的均是圆形绕线工艺,只需主轴转动,随动压轮每隔一圈后退一个线径厚度即可,绕线难度相对较低,然而采用圆形绕线工艺生产的圆形线盘中心受热严重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设备。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绕线设备,该绕线设备用于制作椭圆形线圈,包括:机架;第一模具组件,设置于机架上,第一模具组件包括椭圆形治具,椭圆形治具用于绕线;第二模具组件,设置于机架上,第二模具组件与第一模具组件相对设置,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合模时形成绕线空间,椭圆形治具位于绕线空间内;压轮组件,设置于机架上,压轮组件包括压轮,压轮组件能够相对于机架运动以带动压轮伸入或退出绕线空间,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以对绕线进行压紧;其中,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在合模后能够同步转动,压轮在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的带动下跟随转动以对绕线进行压紧。
本发明提供的绕线设备,包括机架、第一模具组件、第二模具组件和压轮组件,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均设置与机架上,并且相对设置,其中第一模具组件设置有椭圆形治具,当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合模时,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形成绕线空间,第一模具组件中的椭圆形治具位于绕线空间内,绕线的一端位于绕线空间内的椭圆形治具上。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在合模后同步转动,进而绕线空间内的椭圆形治具也同步转动。由于线体的一端在椭圆形治具上,因此,椭圆形治具转动时,绕线会自动缠绕起来。而设置在机架上的压轮组件能够相对于机架运动,带动压轮进入或退出绕线空间,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随着椭圆形治具转动,线体也开始缠绕,压轮组件可以随时移动位置,以保证在线体缠绕过程中压轮始终与缠绕过程中线体绕成的线圈的最外圈相切并压紧线圈。压轮组件中的压轮在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的带动下,跟随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压轮始终对线圈施加压力,使线圈被压紧,防止线圈松动影响绕线效果,在压紧线圈的同时,压轮跟随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转动,可以有效减小压轮与线体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压轮在压紧线圈时与线体之间摩擦力过大,造成线体的磨损,影响绕制的线圈的质量。本发明通过设置能够相对机架运动并跟随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转动的压轮,使绕线在绕线过程中始终被压紧,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绕制椭圆形线圈的绕线工艺难题,实现了工艺的变革,采用椭圆形绕线工艺生产椭圆形线圈,解决了圆形线盘中心受热严重不均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绕线设备,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压轮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机架上;安装座,压轮与安装座转动连接,第一驱动件与安装座相连接,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安装座相对于机架滑动,以带动压轮伸入或退出绕线空间。
在该设计中,除压轮外,压轮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安装座,其中压轮与安装座连接,安装座与第一驱动件连接,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安装座运动,安装座相对于机架滑动,带动与安装座连接的压轮也相对于机架滑动,伸入或退出绕线空间,以保证在线体缠绕的过程中,压轮始终与缠绕过程中的线圈相切,进而保证线圈被压紧,使压制的线圈更牢固,不会松动。同时,由于压轮与安装座之间是转动连接,因此,压轮在相对于机架滑动的同时,还可以转动,从而减小压轮与线体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线圈生产过程中损坏线体,影响线圈的质量。在本发明中,通过压轮相对于机架的滑动和压轮自身的转动,既实现了压轮与线圈之间始终相切并压紧线圈,又能避免摩擦力过大导致线体磨损,在绕制椭圆形线圈的同时保证其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椭圆形治具包括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以及在第一绕线部与压轮相对时,压轮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对第一绕线部上的绕线进行压紧,在第二绕线部与压轮相对时,压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对第二绕线部上的绕线进行压紧。
在该设计中,椭圆形治具包括两个绕线部,在第一绕线部与压轮相对时,压轮运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压轮与第一绕线部上的绕线的最外侧相切,通过压轮对绕线施加压力,使第一绕线部上的绕线被压紧,在第二绕线部与压轮相对时,压轮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压轮与第二绕线部上的绕线的最外侧相切,通过压轮对绕线施加压力,使第二绕线部上的绕线被压紧。
进一步地,在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同步转动的过程中,椭圆形治具也随之转动,当椭圆形治具由第一绕线部与压轮相对转动至第二绕线部与压轮相对时,压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相应地,当椭圆形治具由第二绕线部与压轮相对转动至第一绕线部与压轮相对时,压轮在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运动,通过压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往复运动,使压轮始终与绕线的最外侧相切并对绕线施加压力,以保证绕线始终被压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压轮组件还包括:补偿件,补偿件设置于安装座上,补偿件用于补偿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误差。
在该设计中,除压轮、第一驱动件和安装座外,压轮组件还包括补偿件,补偿件设置在安装座上。在椭圆形线盘加工的过程中,随着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同步转动,椭圆形治具也随之转动,压轮需要随时移动以保证其始终与绕线的最外侧相切,因此,对压轮的位置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压轮实际位置与需要移动到的位置出现偏差,会导致压线过松或者过紧,甚至无法压线。而本发明通过补偿件能够实现压轮的位置补偿,使压轮始终处在需要的位置而不会出现偏差,以保证压轮压线的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补偿件包括:滑动座,滑动座与安装座滑动连接;弹簧,弹簧以第一形变量安装于滑动座和安装座之间;其中,在第一驱动件存在驱动误差时,弹簧被压缩至第二形变量,以对压轮的压紧力进行调节。
在该设计中,补偿件包括滑动座和弹簧,其中滑动座与安装座滑动连接,可以在安装座上滑动,以改变滑动座的位置。而弹簧安装于滑动座和安装座之间,在弹簧不同的弹力作用下,滑动座在安装座上的位置也不同。弹簧以第一形变量安装与滑动座和安装座之间,在第一驱动件存在驱动误差时,弹簧被压缩至第二形变量,弹簧形变过程中,滑动座收到的弹力发生变化,滑动座在安装座上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带动压轮的位置也发生变化,以此实现对压轮的压紧力的调节。
进一步地,当压轮对绕线的压紧力过大时,滑动座向远离绕线的方向滑动,以减小压轮的压紧力,反之,当压轮对绕线的压紧力过小时,滑动座向靠近绕线的方向滑动,以增加压轮的压紧力。通过滑动座和弹簧的配合,在驱动件存在驱动误差的情况下,压轮可以相对于安装座移动以补偿该误差,以调节压轮的压紧力至需要的压紧力大小,使生产的椭圆形线盘绕线松紧均匀,质量更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整形组件,设置于机架上,整形组件用于对完成绕线后的线圈的外部轮廓进行整形。
在该设计中,绕线设备还包括整形组件,整形组件设置于机架上,在绕线操作完成后,整形组件对绕线后的线圈的外部轮廓进行整形,固定线圈的外形,使生产的线圈外部轮廓更加规范且不易变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整形组件包括:椭圆仿形件,椭圆仿形件用于对完成的绕线进行整形;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机架上,第二驱动件与椭圆形仿形件相连接,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椭圆形仿形件伸入或退出绕线空间,以对完成绕线后的线圈进行整形得到椭圆形线圈。
在该设计中,整形组件包括椭圆仿形件和第二驱动件,椭圆仿形件能够对绕线完成后的线圈进行整形,而第二驱动件与椭圆仿形件相连接,能够驱动椭圆仿形件。在绕线操作完成后,设置于机架上的第二驱动件驱动椭圆仿形件伸入绕线空间,对绕线空间内的绕线进行整形,使绕线完成的线圈外部轮廓更加规范,线圈的外部轮廓被整理为需要的椭圆形,在整形之后,第二驱动件驱动椭圆仿形件退出绕线空间,便于进行后续操作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模具组件包括:主轴转动件,设置于机架上,椭圆形治具设置于主轴转动件上,主轴转动件用于带动椭圆形治具旋转以实现绕线;连接件,设置于主轴转动件,穿设于椭圆形治具的中心孔内,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二模具组件,以带动第二模具组件与主轴转动件一同转动。因此,在第一模具组件与第二模具组件合模后,第二模具组件能够与第一模具组件同步转动。
在该设计中,第一模具组件包括主轴转动件和连接件。主轴转动件设置于机架上,椭圆形治具设置与主轴转动件上,在主轴转动件转动的过程中,椭圆形治具在主轴转动件的带动下,也随主轴转动件转动,而由于绕线的一端在椭圆形治具上,随着椭圆形治具的转动,绕线开始缠绕,最终形成椭圆形线圈。连接件设置在主轴转动件上,穿设于椭圆形治具的中心孔内,并与第二模具组件相连接。当主轴转动件转动时,连接件带动第二模具组件与主轴转动件一同转动,以实现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同步转动。避免第一模具组件转动时,第二模具组件静止不动,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影响第一模具组件和第二模具组件的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顶出件,套设于主轴转动件的外侧;气缸,设置于机架上,气缸的输出端与顶出件相连接,气缸用于驱动顶出件伸出,以将完成的椭圆形线圈与椭圆形治具进行脱模。
在该设计中,绕线设备还包括顶出件和气缸,其中气缸设置与机架上,气缸的输出端与顶出件相连接,顶出件套设于主轴转动件的外侧,当完成绕线操作后,气缸驱动顶出件,使顶出件伸出,将绕线完成的椭圆形线圈顶出,从而使椭圆形线圈与椭圆形治具分离,实现椭圆形线圈的脱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模具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机架上;第二模具,与第三驱动件相连接,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模具伸出至与主轴转动件进行合模,以形成绕线空间,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模具进行退回。
在该设计中,第二模具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和第二模具,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机架上,并与第二模具相连接,第三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二模具伸出或退回。在开始绕线时,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二模具伸出,第二模具在第三驱动件的带动下,伸出至与主轴转动件合模,此时第二模具组件与第一模具组件合模,第二模具组件和第一模具组件形成绕线空间,绕线能够在绕线空间内缠绕成为椭圆形线圈。当完成绕线后,可以通过第三驱动件驱动第二模具,使第二模具退回,此时第二模具组件与第一模具组件分开,露出绕线完成的椭圆形线圈,以便于对绕线完成的椭圆形线圈进行后续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压线组件,设置于机架上,用于对待绕线的线体进行压扁。
在该设计中,绕线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压线组件。线体在进行绕线操作之前需要经过压线组件,在压线组件处被压扁。线体在绕线操作之间被压扁,可以减小压轮的受力,在绕线时更容易被压轮组件压紧,使绕线完成后的线圈更加紧密,更加牢固。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设计的绕线设备以制作椭圆形线圈,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启动请求,控制第二模具组件动作以与第一模具组件进行合模;在完成合模的情况下,控制压轮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使压轮伸入绕线空间并对待绕线的线圈进行压紧;控制第一模具组件转动以进行绕线,并获取第一模具组件的转动角度;根据转动角度确定第二位置,控制压轮组件以第二位置为目标进行运动,直至绕线完成。
在该设计中,在接收到启动请求后,第二模具组件运动至与第一模具组件合模,此时线体在第二模具组件与第一模具组件合模后得到的绕线空间内,等待被绕制成为椭圆形线圈。控制压轮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使压轮伸入绕线空间并且压紧待绕线的线圈,控制第一模具组件转动,第二模具组件与第一模具组件同步转动,绕线空间内的椭圆形绕线治具也同步转动,由于绕线的一端在椭圆形治具上,因此,椭圆形治具转动时,绕线会自动缠绕起来,缠绕成为椭圆形线圈。在绕线的过程中,随着椭圆形线圈的转动,压轮需要实时移动才能确保始终压紧待绕线的线圈,因此,可以获取第一模具组件的转动角度,根据转动角度确定第二位置,压轮组件以第二位置为目标进行运动,压轮始终与待绕线的线圈相切并压紧线圈,可以保证绕线效果。在该设计中,通过使第二模具组件与第一模具组件合模,并控制第一模具组件转动,实现线体的缠绕,而在第一模具组件转动的过程中,压轮可以根据第一模具组件不同的转动角度而自动跟随移动,使线体在绕线过程中始终被压紧,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绕制椭圆形线盘的绕线工艺难题,实现了工艺的变革,采用椭圆形绕线工艺生产椭圆形线盘,解决了圆形线盘中心受热严重不均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转动角度确定第二位置,具体包括:记录第一模具组件已转动的圈数,根据圈数确定线圈的已绕线匝数;确定转动角度对应的角度范围,获取角度范围对应的预设公式;获取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坐标;通过预设公式、转动角度、已绕线匝数、线圈的线径和第一模具组件的尺寸数据计算第二坐标;根据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确定第二位置。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根据转动角度确定第二位置的具体步骤,具体地,第二位置由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确定,其中第一坐标与第一位置相对应,在确定第二坐标时,首先记录第一模具组件已转动的圈数,根据第一模具组件已转动的圈数能够确定线圈的已绕线匝数,根据转动角度对应的角度范围能够获取角度范围对应的预设公式,进而根据得到的预设公式、转动角度、已绕线匝数、线圈的线径和第一模具组件的尺寸数据能够计算得到第二坐标。根据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能够确定第二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绕线完成的情况下,控制绕线设备的整形组件伸入绕线空间,对完成绕线的线圈的外形轮廓进行整形。
在该设计中,在绕线操作完成后,控制绕线设备的整形组件伸入绕线空间,对绕线后的线圈的外部轮廓进行整形,使绕线完成的线圈外部轮廓更加规范,线圈的外部轮廓被整理为需要的椭圆形,固定线圈的外形,使生产的线圈外部轮廓更加规范且不易变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对完成绕线的线圈的外形轮廓进行整形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整形组件和压轮组件伸出绕线空间;以及响应于压合请求,控制第二模具组件朝向第一模具组件运动,以与第一模具组件相配合进行压合,以得到椭圆形线圈;执行脱模操作。
在该设计中,在对绕线后的线圈的外部轮廓进行整形,得到外形符合需求的椭圆形线圈后,控制整形组件和压轮组件伸出绕线空间,此时可以相应压合请求,控制第二模具组件向第一模具组件的方向运动,直至与第一模具组件相配合实现压合动作,得到压合后的椭圆形线圈,最后执行脱模操作,使椭圆形线圈与椭圆形治具分离。
进一步地,在控制整形组件和压轮组件伸出绕线空间后,在线圈上黏贴云母片,之后再控制第二模具组件与第一模具组件相配合进行压合,以通过压合操作将云母片固定至线圈上,再执行脱模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脱模操作具体包括:控制绕线设备的气缸驱动顶出件伸出,以将椭圆形线圈与椭圆形治具进行分离,进行脱模。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脱模操作的具体步骤。控制绕线设备的气缸驱动顶出件,使顶出件伸出,将绕线完成的椭圆形线圈顶出,从而使椭圆形线圈与椭圆形治具分离,实现椭圆形线圈的脱模。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压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四;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五。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绕线设备,10第一模具组件,12主轴转动件,14顶出件,16气缸,20第二模具组件,22第三驱动件,24第二模具,30压轮组件,31压轮,33第一驱动件,35安装座,37滑动座,39弹簧,40整形组件,50压线组件,6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绕线设备1,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1和图2所示,该绕线设备1用于制作椭圆形线圈,包括:机架60;第一模具组件10,设置于机架60上,第一模具组件10包括椭圆形治具,椭圆形治具用于绕线;第二模具组件20,设置于机架60上,第二模具组件20与第一模具组件10相对设置,第一模具组件10与第二模具组件20合模时形成绕线空间,椭圆形治具位于绕线空间内;压轮组件30,设置于机架60上,压轮组件30包括压轮31,压轮组件30能够相对于机架60运动以带动压轮31伸入或退出绕线空间,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以对绕线进行压紧;其中,第一模具组件10与第二模具组件20在合模后能够同步转动,压轮31在第一模具组件10与第二模具组件20的带动下跟随转动以对绕线进行压紧。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提供的绕线设备1,包括机架60、第一模具组件10、第二模具组件20和压轮组件30,第一模具组件10和第二模具组件20均设置与机架60上,并且相对设置,其中第一模具组件10设置有椭圆形治具,当第一模具组件10和第二模具组件20合模时,第一模具组件10和第二模具组件20形成绕线空间,第一模具组件10中的椭圆形治具位于绕线空间内,绕线的一端位于绕线空间内的椭圆形治具上。第一模具组件10和第二模具组件20在合模后同步转动,进而绕线空间内的椭圆形治具也同步转动。由于线体的一端在椭圆形治具上,因此,椭圆形治具转动时,绕线会自动缠绕起来。而设置在机架60上的压轮组件30能够相对于机架60运动,带动压轮31进入或退出绕线空间,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随着椭圆形治具转动,线体也开始缠绕,压轮组件30可以随时移动位置,以保证在线体缠绕过程中压轮31始终与缠绕过程中线体绕成的线圈的最外圈相切并压紧线圈。压轮组件30中的压轮31在第一模具组件10与第二模具组件20的带动下,跟随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压轮31始终对线圈施加压力,使线圈被压紧,防止线圈松动影响绕线效果,在压紧线圈的同时,压轮31跟随第一模具组件10和第二模具组件20转动,可以有效减小压轮31与线体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压轮31在压紧线圈时与线体之间摩擦力过大,造成线体的磨损,影响绕制的线圈的质量。本发明通过设置能够相对机架60运动并跟随第一模具组件10和第二模具组件20转动的压轮31,使绕线在绕线过程中始终被压紧,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绕制椭圆形线圈的绕线工艺难题,实现了工艺的变革,采用椭圆形绕线工艺生产椭圆形线圈,解决了圆形线盘中心受热严重不均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轮组件3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33,设置于机架60上;安装座35,压轮31与安装座35转动连接,第一驱动件33与安装座35相连接,第一驱动件33用于驱动安装座35相对于机架60滑动,以带动压轮31伸入或退出绕线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除压轮31外,压轮组件3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33和安装座35,其中压轮31与安装座35连接,安装座35与第一驱动件33连接,第一驱动件33能够驱动安装座35运动,安装座35相对于机架60滑动,带动与安装座35连接的压轮31也相对于机架60滑动,伸入或退出绕线空间,以保证在线体缠绕的过程中,压轮31始终与缠绕过程中的线圈相切,进而保证线圈被压紧,使压制的线圈更牢固,不会松动。同时,由于压轮31与安装座35之间是转动连接,因此,压轮31在相对于机架60滑动的同时,还可以转动,从而减小压轮31与线体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线圈生产过程中损坏线体,影响线圈的质量。在本发明中,通过压轮31相对于机架60的滑动和压轮31自身的转动,既实现了压轮31与线圈之间始终相切并压紧线圈,又能避免摩擦力过大导致线体磨损,在绕制椭圆形线圈的同时保证其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椭圆形治具包括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以及在第一绕线部与压轮31相对时,压轮31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对第一绕线部上的绕线进行压紧,在第二绕线部与压轮31相对时,压轮31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对第二绕线部上的绕线进行压紧。
在该实施例中,椭圆形治具包括两个绕线部,在第一绕线部与压轮31相对时,压轮31运动至第一位置,此时,压轮31与第一绕线部上的绕线的最外侧相切,通过压轮31对绕线施加压力,使第一绕线部上的绕线被压紧,在第二绕线部与压轮31相对时,压轮31运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压轮31与第二绕线部上的绕线的最外侧相切,通过压轮31对绕线施加压力,使第二绕线部上的绕线被压紧。
进一步地,在第一模具组件10和第二模具组件20同步转动的过程中,椭圆形治具也随之转动,当椭圆形治具由第一绕线部与压轮31相对转动至第二绕线部与压轮31相对时,压轮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相应地,当椭圆形治具由第二绕线部与压轮31相对转动至第一绕线部与压轮31相对时,压轮31在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运动,通过压轮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往复运动,使压轮31始终与绕线的最外侧相切并对绕线施加压力,以保证绕线始终被压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轮组件30还包括:补偿件,补偿件设置于安装座35上,补偿件用于补偿第一驱动件33的驱动误差。
在该实施例中,除压轮31、第一驱动件33和安装座35外,压轮组件30还包括补偿件,补偿件设置在安装座35上。在椭圆形线盘加工的过程中,随着第一模具组件10和第二模具组件20同步转动,椭圆形治具也随之转动,压轮31需要随时移动以保证其始终与绕线的最外侧相切,因此,对压轮31的位置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压轮31实际位置与需要移动到的位置出现偏差,会导致压线过松或者过紧,甚至无法压线。而本发明通过补偿件能够实现压轮31的位置补偿,使压轮31始终处在需要的位置而不会出现偏差,以保证压轮31压线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偿件包括:滑动座37,滑动座37与安装座35滑动连接;弹簧39,弹簧39以第一形变量安装于滑动座37和安装座35之间;其中,在第一驱动件33存在驱动误差时,弹簧39被压缩至第二形变量,以对压轮31的压紧力进行调节。
在该实施例中,补偿件包括滑动座37和弹簧39,其中滑动座37与安装座35滑动连接,可以在安装座35上滑动,以改变滑动座37的位置。而弹簧39安装于滑动座37和安装座35之间,在弹簧39不同的弹力作用下,滑动座37在安装座35上的位置也不同。弹簧39以第一形变量安装与滑动座37和安装座35之间,在第一驱动件33存在驱动误差时,弹簧39被压缩至第二形变量,弹簧39形变过程中,滑动座37收到的弹力发生变化,滑动座37在安装座35上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带动压轮31的位置也发生变化,以此实现对压轮31的压紧力的调节。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压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当压轮31对绕线的压紧力过大时,滑动座37向远离绕线的方向滑动,以减小压轮31的压紧力,反之,当压轮31对绕线的压紧力过小时,滑动座37向靠近绕线的方向滑动,以增加压轮31的压紧力。通过滑动座37和弹簧39的配合,在驱动件存在驱动误差的情况下,压轮31可以相对于安装座35移动以补偿该误差,以调节压轮31的压紧力至需要的压紧力大小,使生产的椭圆形线盘绕线松紧均匀,质量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整形组件40,设置于机架60上,整形组件40用于对完成绕线后的线圈的外部轮廓进行整形。
在该实施例中,绕线设备1还包括整形组件40,整形组件40设置于机架60上,在绕线操作完成后,整形组件40对绕线后的线圈的外部轮廓进行整形,固定线圈的外形,使生产的线圈外部轮廓更加规范且不易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整形组件40包括:椭圆仿形件,椭圆仿形件用于对完成的绕线进行整形;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机架60上,第二驱动件与椭圆形仿形件相连接,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椭圆形仿形件伸入或退出绕线空间,以对完成绕线后的线圈进行整形得到椭圆形线圈。
在该实施例中,整形组件40包括椭圆仿形件和第二驱动件,椭圆仿形件能够对绕线完成后的线圈进行整形,而第二驱动件与椭圆仿形件相连接,能够驱动椭圆仿形件。在绕线操作完成后,设置于机架60上的第二驱动件驱动椭圆仿形件伸入绕线空间,对绕线空间内的绕线进行整形,使绕线完成的线圈外部轮廓更加规范,线圈的外部轮廓被整理为需要的椭圆形,在整形之后,第二驱动件驱动椭圆仿形件退出绕线空间,便于进行后续操作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0包括:主轴转动件12,设置于机架60上,椭圆形治具设置于主轴转动件12上,主轴转动件12用于带动椭圆形治具旋转以实现绕线;连接件,设置于主轴转动件12,穿设于椭圆形治具的中心孔内,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二模具组件20,以带动第二模具组件20与主轴转动件12一同转动。因此,在第一模具组件10与第二模具组件20合模后,第二模具组件20能够与第一模具组件10同步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组件10包括主轴转动件12和连接件。主轴转动件12设置于机架60上,椭圆形治具设置与主轴转动件12上,在主轴转动件12转动的过程中,椭圆形治具在主轴转动件12的带动下,也随主轴转动件12转动,而由于绕线的一端在椭圆形治具上,随着椭圆形治具的转动,绕线开始缠绕,最终形成椭圆形线圈。连接件设置在主轴转动件12上,穿设于椭圆形治具的中心孔内,并与第二模具组件20相连接。当主轴转动件12转动时,连接件带动第二模具组件20与主轴转动件12一同转动,以实现第一模具组件10和第二模具组件20的同步转动。避免第一模具组件10转动时,第二模具组件20静止不动,第一模具组件10和第二模具组件20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影响第一模具组件10和第二模具组件20的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顶出件14,套设于主轴转动件12的外侧;气缸16,设置于机架60上,气缸16的输出端与顶出件14相连接,气缸16用于驱动顶出件14伸出,以将完成的椭圆形线圈与椭圆形治具进行脱模。
在该实施例中,绕线设备1还包括顶出件14和气缸16,其中气缸16设置与机架60上,气缸16的输出端与顶出件14相连接,顶出件14套设于主轴转动件12的外侧,当完成绕线操作后,气缸16驱动顶出件14,使顶出件14伸出,将绕线完成的椭圆形线圈顶出,从而使椭圆形线圈与椭圆形治具分离,实现椭圆形线圈的脱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组件20包括:第三驱动件22,设置于机架60上;第二模具24,与第三驱动件22相连接,第三驱动件22用于驱动第二模具24伸出至与主轴转动件12进行合模,以形成绕线空间,以及用于驱动第二模具24进行退回。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组件20包括第三驱动件22和第二模具24,第三驱动件22设置于机架60上,并与第二模具24相连接,第三驱动件22能够驱动第二模具24伸出或退回。在开始绕线时,第三驱动件22驱动第二模具24伸出,第二模具24在第三驱动件22的带动下,伸出至与主轴转动件12合模,此时第二模具组件20与第一模具组件10合模,第二模具组件20和第一模具组件10形成绕线空间,绕线能够在绕线空间内缠绕成为椭圆形线圈。当完成绕线后,可以通过第三驱动件22驱动第二模具24,使第二模具24退回,此时第二模具组件20与第一模具组件10分开,露出绕线完成的椭圆形线圈,以便于对绕线完成的椭圆形线圈进行后续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压线组件50,设置于机架60上,用于对待绕线的线体进行压扁。
在该实施例中,绕线设备1还包括设置于机架60上的压线组件50。线体在进行绕线操作之前需要经过压线组件50,在压线组件50处被压扁。线体在绕线操作之间被压扁,可以减小压轮31的受力,在绕线时更容易被压轮组件30压紧,使绕线完成后的线圈更加紧密,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绕线设备1是包括一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个触摸屏、两个伺服控制器、两个伺服电机和若干个气缸16的椭圆绕线机设备系统,其中PLC作为主控,控制伺服电机的启停、气缸16的动作,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供用户手动操作伺服运动、气缸16动作及参数设置等。其中,主轴伺服运动方式是旋转运动,随动轴伺服运动方式是直线运动。主轴在旋转时,模具也随之转动,随动轴上安装的压轮31一直紧贴着模具边缘跟随主轴的位置发生前后实时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绕线设备1包括PLC、触摸屏、伺服控制器、伺服电机和若干个气缸16,其中两个伺服电机分别控制第一模具组件10和压轮组件30,第一模具组件10的运动方式是旋转运动,压轮组件30的运动方式是直线运动,绕线通过PLC控制伺服控制器,进而控制伺服电机,使第一模具组件10转动过程中,压轮31始终压紧线圈。触摸屏提供了人机交互的控制方式,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控制绕线设备1,完成绕线操作。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本发明第一方面任一设计的绕线设备以制作椭圆形线圈,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启动请求,控制第二模具组件动作以与第一模具组件进行合模;在完成合模的情况下,控制压轮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使压轮伸入绕线空间并对待绕线的线圈进行压紧;控制第一模具组件转动以进行绕线,并获取第一模具组件的转动角度;根据转动角度确定第二位置,控制压轮组件以第二位置为目标进行运动,直至绕线完成。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
S402,响应于启动请求,控制第二模具组件动作以与第一模具组件进行合模;
S404,在完成合模的情况下,控制压轮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使压轮伸入绕线空间并对待绕线的线圈进行压紧;
S406,控制第一模具组件转动以进行绕线,并获取第一模具组件的转动角度;
S408,根据转动角度确定第二位置,控制压轮组件以第二位置为目标进行运动,直至绕线完成。
在该实施例中,在接收到启动请求后,第二模具组件运动至与第一模具组件合模,此时线体在第二模具组件与第一模具组件合模后得到的绕线空间内,等待被绕制成为椭圆形线圈。控制压轮组件移动至第一位置,使压轮伸入绕线空间并且压紧待绕线的线圈,控制第一模具组件转动,第二模具组件与第一模具组件同步转动,绕线空间内的椭圆形绕线治具也同步转动,由于绕线的一端在椭圆形治具上,因此,椭圆形治具转动时,绕线会自动缠绕起来,缠绕成为椭圆形线圈。在绕线的过程中,随着椭圆形线圈的转动,压轮需要实时移动才能确保始终压紧待绕线的线圈,因此,可以获取第一模具组件的转动角度,根据转动角度确定第二位置,压轮组件以第二位置为目标进行运动,压轮始终与待绕线的线圈相切并压紧线圈,可以保证绕线效果。在该设计中,通过使第二模具组件与第一模具组件合模,并控制第一模具组件转动,实现线体的缠绕,而在第一模具组件转动的过程中,压轮可以根据第一模具组件不同的转动角度而自动跟随移动,使线体在绕线过程中始终被压紧,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绕制椭圆形线盘的绕线工艺难题,实现了工艺的变革,采用椭圆形绕线工艺生产椭圆形线盘,解决了圆形线盘中心受热严重不均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转动角度确定第二位置,具体包括:记录第一模具组件已转动的圈数,根据圈数确定线圈的已绕线匝数;确定转动角度对应的角度范围,获取角度范围对应的预设公式;获取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坐标;通过预设公式、转动角度、已绕线匝数、线圈的线径和第一模具组件的尺寸数据计算第二坐标;根据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确定第二位置。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二,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2,记录第一模具组件已转动的圈数,根据圈数确定线圈的已绕线匝数;
S504,确定转动角度对应的角度范围,获取角度范围对应的预设公式;
S506,获取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坐标;
S508,通过预设公式、转动角度、已绕线匝数、线圈的线径和第一模具组件的尺寸数据计算第二坐标;
S510,根据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确定第二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根据转动角度确定第二位置的具体步骤,具体地,第二位置由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确定,其中第一坐标与第一位置相对应,在确定第二坐标时,首先记录第一模具组件已转动的圈数,根据第一模具组件已转动的圈数能够确定线圈的已绕线匝数,根据转动角度对应的角度范围能够获取角度范围对应的预设公式,进而根据得到的预设公式、转动角度、已绕线匝数、线圈的线径和第一模具组件的尺寸数据能够计算得到第二坐标。根据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能够确定第二位置。
具体地,不同的角度范围所对应的预设公式也不同,设转动角度为A1,压轮半径为r1,第二模具半圆部分的半径为r2,那么第二坐标x1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A1=1或A1=360时,x1=0;
设定
Figure BDA0003022330870000171
则:
Figure BDA0003022330870000172
时,
Figure BDA0003022330870000173
Figure BDA0003022330870000174
时,
Figure BDA0003022330870000175
Figure BDA0003022330870000176
时,
Figure BDA0003022330870000177
Figure BDA0003022330870000178
时,
Figure BDA0003022330870000179
Figure BDA00030223308700001710
时,
Figure BDA00030223308700001711
在得到第二坐标后,根据第二坐标以及与第一位置相对于的第一坐标,即可确定第二位置,进而控制压轮组件以第二位置为目标进行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绕线完成的情况下,控制绕线设备的整形组件伸入绕线空间,对完成绕线的线圈的外形轮廓进行整形。
在该实施例中,在绕线操作完成后,控制绕线设备的整形组件伸入绕线空间,对绕线后的线圈的外部轮廓进行整形,使绕线完成的线圈外部轮廓更加规范,线圈的外部轮廓被整理为需要的椭圆形,固定线圈的外形,使生产的线圈外部轮廓更加规范且不易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完成绕线的线圈的外形轮廓进行整形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整形组件和压轮组件伸出绕线空间;以及响应于压合请求,控制第二模具组件朝向第一模具组件运动,以与第一模具组件相配合进行压合,以得到椭圆形线圈;执行脱模操作。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三,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S602,控制整形组件和压轮组件伸出绕线空间;
S604,以及响应于压合请求,控制第二模具组件朝向第一模具组件运动,以与第一模具组件相配合进行压合,以得到椭圆形线圈;
S606,执行脱模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在对绕线后的线圈的外部轮廓进行整形,得到外形符合需求的椭圆形线圈后,控制整形组件和压轮组件伸出绕线空间,此时可以相应压合请求,控制第二模具组件向第一模具组件的方向运动,直至与第一模具组件相配合实现压合动作,得到压合后的椭圆形线圈,最后执行脱模操作,使椭圆形线圈与椭圆形治具分离。
进一步地,在控制整形组件和压轮组件伸出绕线空间后,在线圈上黏贴云母片,之后再控制第二模具组件与第一模具组件相配合进行压合,以通过压合操作将云母片固定至线圈上,再执行脱模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脱模操作具体包括:控制绕线设备的气缸驱动顶出件伸出,以将椭圆形线圈与椭圆形治具进行分离,进行脱模。
在该设计中,限定了脱模操作的具体步骤。控制绕线设备的气缸驱动顶出件,使顶出件伸出,将绕线完成的椭圆形线圈顶出,从而使椭圆形线圈与椭圆形治具分离,实现椭圆形线圈的脱模。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之四,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S702,绕线设备处于初始状态;
S704,穿线卡线;
S706,按压启动按钮,第二模具组件下压;
S708,压轮进入绕线空间内,第二模具组件增压;
S710,第一模具组件旋转,压轮紧贴椭圆形治具边缘随动;
S712,产品绕线完成;
S714,产品整形组件伸出;
S716,压轮组件撤回,第二模具组件上升;
S718,贴云母片;
S720,按压启动按钮,第二模具组件下降增压;
S722,增压结束,第二模具组件上升;
S724,取出产品,绕线设备还原至初始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在开始绕线之前,绕线设备处于初始状态,首先将线体的一端拉出一端距离后,穿入椭圆形治具中,并双手按压启动按钮,使第二模具组件下降,直至第二模具组件与第一模具组件合模,形成绕线空间。之后压轮组件伸出,使压轮进入绕线空间内,压轮压紧线体,第二模具继续向下增加压力,使线体更稳定不易移位。第一模具组件开始旋转,带动线体开始绕线,同时压轮始终紧贴椭圆形治具边缘随动,在对绕成的线圈施加压力的同时,也避免压轮与线体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力,导致线体损坏。完成绕线操作后,整形组件伸出,伸入至绕线空间,对绕线空间内的绕线进行整形,使绕线完成的线圈外部轮廓更加规范,线圈的外部轮廓被整理为需要的椭圆形。之后压轮组件撤回,第二模具组件也上升,离开第一模具组件,露出完成绕线的线圈。为完成绕线的线圈贴上云母片,再次按压启动按钮,使第二模具组件向下运动至与第一模具组件处并继续增压,通过第二模具组件施加的压力,使云母片被固定在线圈上,之后控制第二模具组件上升,离开第一模具组件,露出固定有云母片的线圈,最后取出该线圈,控制绕线设备还原至初始状态。
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S802,压轮组件从原点出发,到达第一位置;
S804,启动跟随使能;
S806,第一模具组件从原点开始旋转指定圈数;
S808,根据轨迹算法算出第二坐标;
S810,压轮组件实时前往第二坐标,实现跟随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限定了在第一模具组件转动过程中,压轮组件跟随的方法。首先压轮组件从原点出发,到达第一位置,启动跟随使能,之后第一模具组件开始旋转,根据轨迹算法计算得到第二坐标,其中第二坐标是相对坐标,由第一位置所对应的第一坐标移动第二坐标,到达第二位置,压轮组件始终压紧线圈,实现压轮组件的跟随功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绕线设备,用于制作椭圆形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第一模具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包括椭圆形治具,所述椭圆形治具用于绕线;
第二模具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合模时形成绕线空间,所述椭圆形治具位于所述绕线空间内;
压轮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压轮组件包括压轮,所述压轮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机架运动以带动所述压轮伸入或退出所述绕线空间,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以对绕线进行压紧;
其中,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在合模后能够同步转动,所述压轮在所述第一模具组件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的带动下跟随转动以对所述绕线进行压紧;
所述压轮组件还包括:
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安装座,所述压轮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安装座相连接;
所述压轮组件还包括:
补偿件,所述补偿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补偿件用于补偿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误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安装座相对于所述机架滑动,以带动所述压轮伸入或退出所述绕线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形治具包括第一绕线部和第二绕线部;以及
在所述第一绕线部与所述压轮相对时,所述压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对所述第一绕线部上的绕线进行压紧,在所述第二绕线部与所述压轮相对时,所述压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对所述第二绕线部上的绕线进行压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件包括:
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
弹簧,所述弹簧以第一形变量安装于所述滑动座和所述安装座之间;
其中,在所述第一驱动件存在驱动误差时,所述弹簧被压缩至第二形变量,以对所述压轮的压紧力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整形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整形组件用于对完成绕线后的线圈的外部轮廓进行整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组件包括:
椭圆仿形件,所述椭圆仿形件用于对完成的所述绕线进行整形;
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椭圆形仿形件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椭圆形仿形件伸入或退出所述绕线空间,以对完成绕线后的线圈进行整形得到所述椭圆形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包括:
主轴转动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椭圆形治具设置于所述主轴转动件上,所述主轴转动件用于带动所述椭圆形治具旋转以实现绕线;
连接件,设置于所述主轴转动件,穿设于所述椭圆形治具的中心孔内,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以带动所述第二模具组件与所述主轴转动件同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顶出件,套设于所述主轴转动件的外侧;
气缸,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顶出件相连接,所述气缸用于驱动所述顶出件伸出,以将完成的所述椭圆形线圈与所述椭圆形治具进行脱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包括:
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第二模具,与所述第三驱动件相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模具伸出至与所述主轴转动件进行合模,以形成所述绕线空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模具进行退回。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用于对待绕线的线体进行压扁。
11.一种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设备以制作椭圆形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启动请求,控制所述第二模具组件动作以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进行合模;
在完成合模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压轮组件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以使压轮伸入所述绕线空间并对待绕线的线圈进行压紧;
控制所述第一模具组件转动以进行绕线,并获取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转动角度;
根据所述转动角度确定所述第二位置,控制所述压轮组件以所述第二位置为目标进行运动,直至绕线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转动角度确定第二位置,具体包括:
记录所述第一模具组件已转动的圈数,根据所述圈数确定所述线圈的已绕线匝数;
确定所述转动角度对应的角度范围,获取所述角度范围对应的预设公式;
获取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坐标;
通过所述预设公式、所述转动角度、所述已绕线匝数、所述线圈的线径和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的尺寸数据计算第二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坐标和所述第二坐标确定所述第二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绕线完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绕线设备的整形组件伸入所述绕线空间,对完成绕线的所述线圈的外形轮廓进行整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完成绕线的线圈的外形轮廓进行整形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整形组件和所述压轮组件伸出所述绕线空间;以及
响应于压合请求,控制所述第二模具组件朝向所述第一模具组件运动,以与所述第一模具组件相配合进行压合,以得到所述椭圆形线圈;
执行脱模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操作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绕线设备的气缸驱动顶出件伸出,以将所述椭圆形线圈与所述椭圆形治具进行分离,进行脱模。
CN202110406073.0A 2021-04-15 2021-04-15 绕线设备及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916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6073.0A CN112916766B (zh) 2021-04-15 2021-04-15 绕线设备及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06073.0A CN112916766B (zh) 2021-04-15 2021-04-15 绕线设备及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6766A CN112916766A (zh) 2021-06-08
CN112916766B true CN112916766B (zh) 2023-02-24

Family

ID=76174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06073.0A Active CN112916766B (zh) 2021-04-15 2021-04-15 绕线设备及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16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54638A (zh) * 2021-11-15 2022-02-18 深圳市飞象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绕线设备整机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78233A (en) * 1929-10-29 1932-09-20 Griscom Russell Co Coil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winding coils
CN102208284A (zh) * 2011-03-22 2011-10-05 唐德红 异型线圈绕线机
CN102570741A (zh) * 2011-12-31 2012-07-11 深圳市金岷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多股线定子绕线机
CN202523551U (zh) * 2012-03-28 2012-11-07 深圳市道元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线盘自动绕线机
CN204489377U (zh) * 2015-02-10 2015-07-22 深圳市联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高速绕扎线机
CN105761927A (zh) * 2014-12-15 2016-07-13 深圳市有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绕线机及绕线方法
CN205926926U (zh) * 2016-08-15 2017-02-08 永高股份有限公司 热线盘绕线机
CN108405759A (zh) * 2018-03-02 2018-08-17 韩世全 绕线机及绕线方法
CN109450196A (zh) * 2018-12-21 2019-03-08 株洲南方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端部为圆弧与直线成斜角的线圈成型方法及系统装置
CN208696183U (zh) * 2018-07-11 2019-04-05 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石棉线上弹簧成形设备
CN208848751U (zh) * 2018-11-10 2019-05-10 佛山市顺德区铭都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电磁饭煲绕线机
CN208848752U (zh) * 2018-11-10 2019-05-10 佛山市顺德区铭都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椭圆绕线装置
CN110164682A (zh) * 2019-04-17 2019-08-23 惠州学院 一种绕线装置及其绕线方法
CN212519431U (zh) * 2020-06-24 2021-02-09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单轴音圈绕线机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78233A (en) * 1929-10-29 1932-09-20 Griscom Russell Co Coiling machine and method of winding coils
CN102208284A (zh) * 2011-03-22 2011-10-05 唐德红 异型线圈绕线机
CN102570741A (zh) * 2011-12-31 2012-07-11 深圳市金岷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多股线定子绕线机
CN202523551U (zh) * 2012-03-28 2012-11-07 深圳市道元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炉线盘自动绕线机
CN105761927A (zh) * 2014-12-15 2016-07-13 深圳市有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绕线机及绕线方法
CN204489377U (zh) * 2015-02-10 2015-07-22 深圳市联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高速绕扎线机
CN205926926U (zh) * 2016-08-15 2017-02-08 永高股份有限公司 热线盘绕线机
CN108405759A (zh) * 2018-03-02 2018-08-17 韩世全 绕线机及绕线方法
CN208696183U (zh) * 2018-07-11 2019-04-05 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石棉线上弹簧成形设备
CN208848751U (zh) * 2018-11-10 2019-05-10 佛山市顺德区铭都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电磁饭煲绕线机
CN208848752U (zh) * 2018-11-10 2019-05-10 佛山市顺德区铭都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椭圆绕线装置
CN109450196A (zh) * 2018-12-21 2019-03-08 株洲南方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端部为圆弧与直线成斜角的线圈成型方法及系统装置
CN110164682A (zh) * 2019-04-17 2019-08-23 惠州学院 一种绕线装置及其绕线方法
CN212519431U (zh) * 2020-06-24 2021-02-09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单轴音圈绕线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16766A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16766B (zh) 绕线设备及绕线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048303B (zh) 微型扁平漆包线线圈的绕线方法
CN104723574B (zh)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弯管自动数控缠绕机
CN103943353B (zh) 一种全自动热固式绕线机
CN107042899B (zh) 全自动胶带缠绕装置及其工艺
CN113141094A (zh) 一种一体式嵌线机
CN107795558B (zh) Esl精确切边覆膜设备及工艺
CN218809374U (zh) 一种卷纸机构
TWI692785B (zh) 微型扁平漆包線線圈的繞線方法
CN108655213A (zh) 一种钣金件弯曲成形方法
CN109511076B (zh) 自动化音圈生产设备
CN214055579U (zh) 一种超声波冲孔机
CN202701086U (zh) 一种极坐标数控冲床
CN211376402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绕线治具
CN109511055B (zh) 自动化音圈生产设备
CN209465509U (zh) 一种提升材料利用率的冲压设备
CN208527855U (zh) 一种弯曲成型时消除产品回弹力的压型装置
CN102211129B (zh) 一种线材成型机
CN116811220A (zh) 一种模压装置及其工艺
CN209238772U (zh) 一种卷簧卷绕机构
CN211101226U (zh) 一种自动成型卷圆设备
TWI704586B (zh) 微型扁平漆包線線圈的繞線機
CN109909351A (zh) 一种提升材料利用率的冲压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219724419U (zh) 一种可以调节弹簧间隙的螺旋弹簧成型机
CN221756646U (zh) 一种玩具塑料壳体冲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