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9385A - 一种电芯中转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芯中转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9385A
CN112909385A CN202110056017.9A CN202110056017A CN112909385A CN 112909385 A CN112909385 A CN 112909385A CN 202110056017 A CN202110056017 A CN 202110056017A CN 112909385 A CN112909385 A CN 1129093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ixedly connected
rotating plat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560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洋
吴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zhou Dongsh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zhou Dongsh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zhou Dongsh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zhou Dongsh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560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93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9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938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芯中转模具,包括底板和电芯,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模具,所述移动柱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转板转动的传动机构一,还包括传动机构二、传动机构三和用于所述转板复位的复位机构,通过所述转板的转动,在传动机构二的作用下,自适应的固定不同直径的所述电芯,通过所述转板的转动,在传动机构三的作用下,使所述电芯被锁定。具备了一体式的设计,当电芯插入本装置时,先自适应固定后即可对电芯进行锁定,操作简单且高效,不用浪费多于的人力物力,且当本装置使用结束后,电芯被取出后,即可通过复位弹簧进行弹性复位,具备实用性更佳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芯中转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转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芯中转模具。
背景技术
指单个含有正、负极的电化学电芯,一般不直接使用,区别于电池含有保护电路和外壳,可以直接使用,电芯分为铝壳电芯、软包电芯、圆柱电芯三种,通常手机电池采用的为铝壳电芯,蓝牙等数码产品多采用软包电芯,笔记本电脑的电池采用圆柱电芯的串并联组合,随着清洁能源及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入壳环节是电池组装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是将多个电芯组装在壳体里作为一个整体,电芯的入壳抓取前需要放置在多孔的中转模具上进行定位,由于电芯规格的不同,单一的孔位进行定位的效果较为局限,进而需要一种电芯中转模具。
目前现有的中转模具,通过设有同规格的孔径,此种设置不能满足掉不同直径的电芯定位的效果,直径过大的电芯不能插入至模具内,直径过小的电芯插入至模具内,会发生明显的晃动,使得实用性不佳,如一些中转模具采用固定装置对电芯进行固定,往往固定操作过于复杂,可能采用电机,可能采用弹性板辅以使用者手动操作,浪费了多于的人力物力,且复位时,过于复杂,不能保证多次循环利用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中转模具,本装置具备一体式设计,当电芯插入本装置时,先自适应固定后即可对电芯进行锁定,操作简单且高效,不用浪费多于的人力物力,且当本装置使用结束后,电芯被取出后,即可通过复位弹簧进行弹性复位,具备实用性更佳的效果,解决现有的中转模具,通过设有同规格的孔径,此种设置不能满足掉不同直径的电芯定位的效果,直径过大的电芯不能插入至模具内,直径过小的电芯插入至模具内,会发生明显的晃动,使得实用性不佳,如一些中转模具采用固定装置对电芯进行固定,往往固定操作过于复杂,可能采用电机,可能采用弹性板辅以使用者手动操作,浪费了多于的人力物力,且复位时,过于复杂,不能保证多次循环利用的特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芯中转模具,包括底板和电芯,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模具,所述模具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所述电芯插入的开口一,所述模具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滑槽一,所述底座通过所述滑槽一滑动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表面套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移动柱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转板转动的传动机构一;
还包括传动机构二、传动机构三和用于所述转板复位的复位机构,通过所述转板的转动,在传动机构二的作用下,自适应的固定不同直径的所述电芯,通过所述转板的转动,在传动机构三的作用下,使所述电芯被锁定。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一包括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与所述转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柱的表面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的槽壁与所述卡块的另一端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二包括两个滑柱,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两个横向槽,所述转板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弧形槽一,所述横向槽和所述弧形槽一的内壁均与所述滑柱的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柱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侧面均开设有滑槽二,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滑槽二滑动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相对侧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电芯的下表面相贴合,还包括两个限位部件一和两个抵压部件。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件一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侧面与所述连接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模具模具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块,所述环形块的内部开设有横向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表面与所述横向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抵压部件包括复位弹簧一,所述复位弹簧一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压块。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三包括两个弧形槽二,两个所述弧形槽二均开设在所述底座的表面,两个所述弧形槽二分别与两个所述横向槽相连通,两个所述弧形槽二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柱的下端滑动连接,还包括限位部件二。
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件二包括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限位槽开设在所述环形块的内部,所述环形限位槽与两个所述横向限位槽相连通,所述环形限位槽的内壁与所述限位杆的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两个复位弹簧二,两个所述复位弹簧二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具的数量不少于二十五个,多个所述模具呈矩形阵列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发明通过电芯的重力和使用者的按压作用力,进而给予支撑板和移动柱向下的作用下,且由于滑槽一对移动柱位移方向的限制,进而使移动柱竖直向下移动,通过移动柱的竖直向下移动,如图3所示,且卡块与螺旋槽始终处于滑动配合关系,进而使螺旋槽抵压着卡块,且由于转板限制了转块的竖向移动,进而使得卡块沿着螺旋槽的内壁发生转动,带动转块转动,进而带动转板转动;通过转板的转动,此时转板带动弧形槽一转动,且弧形槽一与滑柱的滑动配合,以及横向槽与滑柱的滑动配合,进而使滑柱以靠近移动柱的方向作横向移动,且由于设置了两个滑柱与两个弧形槽一和两个横向槽,进而使两个滑柱以靠近移动柱的方向作横向径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连接板作径向移动,进而通过两个复位弹簧一带动抵压块,对电芯起夹持固定的效果,此时复位弹簧一收缩形成弹性势能,使得固定电芯的稳定性更佳。
二、本发明通过移动柱带动转块继续转动,进而使得滑柱11如图5所示进入弧形槽二时,如图7所示状态开始,至如图6所示状态,此时两侧的滑柱不会作径向移动,两侧的滑柱均与两个弧形槽二相滑动配合,进而两个滑柱发生旋转,此时因滑柱脱离横向槽进入弧形槽二,滑柱的横向移动趋势被锁定,进而使得两个抵压块固定住电芯,且直接锁定,不用使用者持续施加压力,使得电芯被锁定。
三、本发明通过复位弹簧二给予支撑杆向上的力,进而带动移动柱竖直向上移动,进而由于上述陈述的螺旋槽与卡块的滑动关系,进而带动转板反向转动,进而如图6所示状态开始,至如图所示状态结束,此时滑柱正对横向槽,此时状态如图5所示,此时通过复位弹簧一释放弹性势能,进而给予滑柱反向的作用力,使得滑柱作远离移动柱的径向移动,使得滑柱进入横向槽,进而达到了复位的效果,本装置相较于一般的中转模具,本装置更具实用性,通过使用者将电芯插入模具内时,给予支撑板的竖向压力,进而使两个抵压块同步作靠近电芯的径向移动,以达到自适应电芯直径以及使得电芯矫正至模具的中心部的效果,且通过使用者插入电芯的力,在电芯被固定后,电芯即可被锁定,不用多余的复杂操作,本装置具备一体式设计,当电芯插入本装置时,先自适应固定后即可对电芯进行锁定,操作简单且高效,不用浪费多于的人力物力,且当本装置使用结束后,电芯被取出后,即可通过复位弹簧进行弹性复位,实用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的第一状态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第二状态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转块、卡块、移动柱、螺旋槽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对应图1所示状态滑柱、横向槽、弧形槽一、移动柱、转块、底座、转板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对应图2所示状态滑柱、横向槽、弧形槽一、移动柱、转块、底座、转板、弧形槽二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横向槽、弧形槽二、滑柱、底座、移动柱的第一状态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横向槽、弧形槽二、滑柱、底座、移动柱的第二状态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横向限位槽、限位杆、环形限位槽、环形块的俯视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支撑板、滑槽二、支撑杆、连接板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底板、模具、电芯的俯视图。
图中:1、底板;2、模具;3、电芯;4、底座;5、滑槽一;6、移动柱;7、转块;8、转板;9、卡块;10、螺旋槽;11、滑柱;12、横向槽;13、弧形槽一;14、滑槽二;15、支撑杆;16、支撑板;17、限位杆;18、环形块;19、横向限位槽;20、复位弹簧一;21、抵压块;22、弧形槽二;23、环形限位槽;24、复位弹簧二;2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芯中转模具,包括底板1和电芯3,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模具2,所述模具2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所述电芯3插入的开口一,所述模具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表面开设有滑槽一5,所述底座4通过所述滑槽一5滑动连接有移动柱6,所述移动柱6的表面套接有转块7,所述转块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板8,所述移动柱6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转板8转动的传动机构一,
还包括传动机构二、传动机构三和用于所述转板8复位的复位机构,通过所述转板8的转动,在传动机构二的作用下,自适应的固定不同直径的所述电芯3,通过所述转板8的转动,在传动机构三的作用下,使所述电芯3被锁定,在使用时,随着清洁能源及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入壳环节是电池组装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是将多个电芯组装在壳体里作为一个整体,电芯的入壳抓取前需要放置在多孔的中转模具上进行定位,由于电芯规格的不同,单一的孔位进行定位的效果较为局限,进而需要一种电芯中转模具,将电芯3由模具2上的开口一插入进模具中,此时电芯3如图1所示状态,与支撑板16相接触,通过传动机构一的作用下,使所述转板8转动,通过所述转板8的转动,在传动机构二的作用下,自适应的固定不同直径的所述电芯3,通过所述转板8的转动,在传动机构三的作用下,使所述电芯3被锁定,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使所述转板8复位,本装置相较于一般的中转模具,本装置更具实用性,一般的中转模具,在模具内设有同规格的孔径,此种设置,不能满足不同直径的电芯3的情况,直径过大的电芯3不能插入至模具内,直径过小的电芯3插入至模具2内,会发生明显的晃动,使得实用性不佳,如采用固定装置对电芯3进行固定,往往固定操作过于复杂,可能采用电机,可能采用弹性板辅以使用者手动操作,浪费了多于的人力物力,且复位时,过于复杂,不能保证多次循环利用的特点,本装置,仅通过使用者将电芯3插入模具2内时,给予支撑板16的竖向压力,进而使两个抵压块21同步作靠近电芯3的径向移动,以达到自适应电芯3直径以及使得电芯3矫正至模具2的中心部的效果,且通过使用者插入电芯3的力,在电芯3被固定后,电芯3即可被锁定,不用多于的复杂操作,本装置具备一体式设计,当电芯3插入本装置时,先自适应固定后即可对电芯3进行锁定,操作简单且高效,不用浪费多于的人力物力,且当本装置使用结束后,电芯3被取出后,即可通过复位弹簧二24进行弹性复位,实用性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一包括卡块9,所述卡块9的一端与所述转块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柱6的表面开设有螺旋槽10,所述螺旋槽10的槽壁与所述卡块9的另一端滑动连接,通过电芯3的重力和使用者的按压作用力,进而给予支撑板16和移动柱6向下的作用下,且由于滑槽一5对移动柱6位移方向的限制,进而使移动柱6竖直向下移动,通过移动柱6的竖直向下移动,如图3所示,且卡块9与螺旋槽10始终处于滑动配合关系,进而使螺旋槽10抵压着卡块9,且由于转板8限制了转块7的竖向移动,进而使得卡块9沿着螺旋槽的内壁发生转动,带动转块7转动,进而带动转板8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二包括两个滑柱11,所述底座4的表面开设有两个横向槽12,所述转板8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弧形槽一13,所述横向槽12和所述弧形槽一13的内壁均与所述滑柱11的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柱11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5,两个所述连接板25的侧面均开设有滑槽二14,所述连接板25通过所述滑槽二14滑动连接有支撑杆15,两个所述支撑杆15的相对侧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的上表面与所述电芯3的下表面相贴合,还包括两个限位部件一和两个抵压部件,通过转板8的转动,如图4所示状态至如图5所示状态,此时转板8带动弧形槽一13转动,且弧形槽一13与滑柱11的滑动配合,以及横向槽12与滑柱11的滑动配合,进而使滑柱11以靠近移动柱6的方向作横向移动,且由于设置了两个滑柱11与两个弧形槽一13和两个横向槽12,进而使两个滑柱11以靠近移动柱6的方向作横向径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件一包括限位杆17,所述限位杆17的侧面与所述连接板25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模具模具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块18,所述环形块18的内部开设有横向限位槽19,所述限位杆17的表面与所述横向限位槽19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连接板25的横向移动带动限位杆17横向移动,进而由于限位杆17的位移方向被横向限位槽19所限制,进而使得限位杆17在横向移动时,不会发生转动,避免了滑柱11与弧形槽一13滑动配合时,而发生的偏转的情况,如图1所示至如图2所示。
进一步的,抵压部件包括复位弹簧一20,所述复位弹簧一2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5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一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压块21,滑柱11以靠近移动柱6的方向作横向径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连接板25作径向移动,进而通过两个复位弹簧一20带动抵压块21,对电芯3起夹持固定的效果,此时复位弹簧一20收缩形成弹性势能,使得固定电芯3的稳定性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三包括两个弧形槽二22,两个所述弧形槽二22均开设在所述底座4的表面,两个所述弧形槽二22分别与两个所述横向槽12相连通,两个所述弧形槽二22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柱11的下端滑动连接,还包括限位部件二,通过移动柱6带动转块7继续转动,进而使得滑柱11如图5所示进入弧形槽二22时,如图7所示状态开始,至如图6所示状态,此时两侧的滑柱11不会作径向移动,两侧的滑柱11均与两个弧形槽二22相滑动配合,进而两个滑柱11发生旋转,此时因滑柱11脱离横向槽12进入弧形槽二22,滑柱11的横向移动趋势被锁定,进而使得两个抵压块21固定住电芯3,且直接锁定,不用使用者持续施加压力,使得电芯3被锁定。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件二包括环形限位槽23,所述环形限位槽23开设在所述环形块18的内部,所述环形限位槽23与两个所述横向限位槽19相连通,所述环形限位槽23的内壁与所述限位杆17的表面滑动连接,如图8所示状态状态,此时限位杆17脱离横向限位槽19进入环形限位槽23内,通过此时设置保证了当滑柱11进入弧形槽二22时,会发生转动,此时转动如不对滑柱11进行限制,可能是的滑柱11掉出本装置,进而使得装置失效的不利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两个复位弹簧二24,两个所述复位弹簧二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16的下表面和所述底座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当需要对本装置进行复位时,如图2所示状态,此时限制复位弹簧二24的弹性恢复力的大小在电芯3取出后时才能作用,此时复位弹簧二24给予支撑杆15向上的力,进而带动移动柱6竖直向上移动,进而由于上述陈述的螺旋槽10与卡块9的滑动关系,进而带动转板8反向转动,进而如图6所示状态开始,至如图7所示状态结束,此时滑柱11正对横向槽12,此时状态如图5所示,此时通过复位弹簧一20释放弹性势能,进而给予滑柱11反向的作用力,使得滑柱11作远离移动柱6的径向移动,使得滑柱11进入横向槽12,进而达到了复位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2的数量不少于二十五个,多个所述模具2呈矩形阵列分布,通过设置多个模具2,便于多个电芯3进行插入进行中转,使得实用性更佳。
工作原理:该电芯中转模具在使用时,随着清洁能源及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入壳环节是电池组装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是将多个电芯组装在壳体里作为一个整体,电芯的入壳抓取前需要放置在多孔的中转模具上进行定位,由于电芯规格的不同,单一的孔位进行定位的效果较为局限,进而需要一种电芯中转模具,将电芯3由模具2上的开口一插入进模具中,此时电芯3如图1所示状态,与支撑板16相接触,通过电芯3的重力和使用者的按压作用力,进而给予支撑板16和移动柱6向下的作用下,且由于滑槽一5对移动柱6位移方向的限制,进而使移动柱6竖直向下移动,通过移动柱6的竖直向下移动,如图3所示,且卡块9与螺旋槽10始终处于滑动配合关系,进而使螺旋槽10抵压着卡块9,且由于转板8限制了转块7的竖向移动,进而使得卡块9沿着螺旋槽的内壁发生转动,带动转块7转动,进而带动转板8转动;通过转板8的转动,如图4所示状态至如图5所示状态,此时转板8带动弧形槽一13转动,且弧形槽一13与滑柱11的滑动配合,以及横向槽12与滑柱11的滑动配合,进而使滑柱11以靠近移动柱6的方向作横向移动,且由于设置了两个滑柱11与两个弧形槽一13和两个横向槽12,进而使两个滑柱11以靠近移动柱6的方向作横向径向移动,进而带动两个连接板25作径向移动,进而通过两个复位弹簧一20带动抵压块21,对电芯3起夹持固定的效果,此时复位弹簧一20收缩形成弹性势能,使得固定电芯3的稳定性更佳,通过两侧的抵压块21对电芯的同步夹持,起到了矫正的效果,当使用者将电芯3放入模具2内时,如电芯3不是处在模具2的中心处,通过两个抵压块21的径向移动,使得模具的位置被矫正,使得模具处在模具2的中心部,便于后续的入壳抓取的准确性以及电芯3受力的平衡性,同时起到自适应不同电芯3直径的效果,一般的装置不具备自适应的效果,就是的电芯3的固定效果松散或不能固定,且如采用自适应的效果,往往操作过于复杂,通过多个驱动方式,进行自适应固定,效果不佳,本自适应方式,仅通过使用者按压,进而带动两侧的抵压块21作同步的靠近移动柱6的横向径向移动,起到了高效自适应固定的效果;通过连接板25的横向移动带动限位杆17横向移动,进而由于限位杆17的位移方向被横向限位槽19所限制,进而使得限位杆17在横向移动时,不会发生转动,避免了滑柱11与弧形槽一13滑动配合时,而发生的偏转的情况,如图1所示至如图2所示;
通过移动柱6带动转块7继续转动,进而使得滑柱11如图5所示进入弧形槽二22时,如图7所示状态开始,至如图6所示状态,此时两侧的滑柱11不会作径向移动,两侧的滑柱11均与两个弧形槽二22相滑动配合,进而两个滑柱11发生旋转,此时因滑柱11脱离横向槽12进入弧形槽二22,滑柱11的横向移动趋势被锁定,进而使得两个抵压块21固定住电芯3,且直接锁定,不用使用者持续施加压力,使得电芯3被锁定,此时如图8所示状态状态,此时限位杆17脱离横向限位槽19进入环形限位槽23内,通过此时设置保证了当滑柱11进入弧形槽二22时,会发生转动,此时转动如不对滑柱11进行限制,可能是的滑柱11掉出本装置,进而使得装置失效的不利情况,当使用完本中转模具时,需要对本装置进行复位,如图2所示状态,此时限制复位弹簧二24的弹性恢复力的大小在电芯3取出后时才能作用,此时复位弹簧二24给予支撑杆15向上的力,进而带动移动柱6竖直向上移动,进而由于上述陈述的螺旋槽10与卡块9的滑动关系,进而带动转板8反向转动,进而如图6所示状态开始,至如图7所示状态结束,此时滑柱11正对横向槽12,此时状态如图5所示,此时通过复位弹簧一20释放弹性势能,进而给予滑柱11反向的作用力,使得滑柱11作远离移动柱6的径向移动,使得滑柱11进入横向槽12,进而达到了复位的效果,本装置相较于一般的中转模具,本装置更具实用性,一般的中转模具,在模具内设有同规格的孔径,此种设置,不能满足不同直径的电芯3的情况,直径过大的电芯3不能插入至模具内,直径过小的电芯3插入至模具2内,会发生明显的晃动,使得实用性不佳,如采用固定装置对电芯3进行固定,往往固定操作过于复杂,可能采用电机,可能采用弹性板辅以使用者手动操作,浪费了多于的人力物力,且复位时,过于复杂,不能保证多次循环利用的特点,本装置,仅通过使用者将电芯3插入模具2内时,给予支撑板16的竖向压力,进而使两个抵压块21同步作靠近电芯3的径向移动,以达到自适应电芯3直径以及使得电芯3矫正至模具2的中心部的效果,且通过使用者插入电芯3的力,在电芯3被固定后,电芯3即可被锁定,不用多于的复杂操作,本装置具备一体式设计,当电芯3插入本装置时,先自适应固定后即可对电芯3进行锁定,操作简单且高效,不用浪费多于的人力物力,且当本装置使用结束后,电芯3被取出后,即可通过复位弹簧二24进行弹性复位,实用性更佳。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电芯中转模具,包括底板(1)和电芯(3),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模具(2),所述模具(2)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所述电芯(3)插入的开口一,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表面开设有滑槽一(5),所述底座(4)通过所述滑槽一(5)滑动连接有移动柱(6),所述移动柱(6)的表面套接有转块(7),所述转块(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板(8),所述移动柱(6)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转板(8)转动的传动机构一;
还包括传动机构二、传动机构三和用于所述转板(8)复位的复位机构,通过所述转板(8)的转动,在传动机构二的作用下,自适应的固定不同直径的所述电芯(3),通过所述转板(8)的转动,在传动机构三的作用下,使所述电芯(3)被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中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一包括卡块(9),所述卡块(9)的一端与所述转块(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柱(6)的表面开设有螺旋槽(10),所述螺旋槽(10)的槽壁与所述卡块(9)的另一端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中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二包括两个滑柱(11),所述底座(4)的表面开设有两个横向槽(12),所述转板(8)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弧形槽一(13),所述横向槽(12)和所述弧形槽一(13)的内壁均与所述滑柱(11)的表面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柱(11)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5),两个所述连接板(25)的侧面均开设有滑槽二(14),所述连接板(25)通过所述滑槽二(14)滑动连接有支撑杆(15),两个所述支撑杆(15)的相对侧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的上表面与所述电芯(3)的下表面相贴合,还包括两个限位部件一和两个抵压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中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一包括限位杆(17),所述限位杆(17)的侧面与所述连接板(25)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模具模具(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块(18),所述环形块(18)的内部开设有横向限位槽(19),所述限位杆(17)的表面与所述横向限位槽(19)的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中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件包括复位弹簧一(20),所述复位弹簧一(2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5)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一(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压块(2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中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三包括两个弧形槽二(22),两个所述弧形槽二(22)均开设在所述底座(4)的表面,两个所述弧形槽二(22)分别与两个所述横向槽(12)相连通,两个所述弧形槽二(22)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柱(11)的下端滑动连接,还包括限位部件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中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二包括环形限位槽(23),所述环形限位槽(23)开设在所述环形块(18)的内部,所述环形限位槽(23)与两个所述横向限位槽(19)相连通,所述环形限位槽(23)的内壁与所述限位杆(17)的表面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中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两个复位弹簧二(24),两个所述复位弹簧二(2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16)的下表面和所述底座(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中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2)的数量不少于二十五个,多个所述模具(2)呈矩形阵列分布。
CN202110056017.9A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电芯中转模具 Withdrawn CN1129093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6017.9A CN112909385A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电芯中转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56017.9A CN112909385A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电芯中转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9385A true CN112909385A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13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56017.9A Withdrawn CN112909385A (zh) 2021-01-15 2021-01-15 一种电芯中转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938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1588A (zh) * 2021-07-02 2021-11-05 江苏籽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增加等离子密度的icp等离子体刻蚀设备
CN113770695A (zh) * 2021-08-11 2021-12-10 农成康 智慧公安用摄像头组装镜头盖防过度拧紧设备
CN114516394A (zh) * 2022-03-23 2022-05-20 北京天必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动力布局模式的八推进器遥控无人潜水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1588A (zh) * 2021-07-02 2021-11-05 江苏籽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增加等离子密度的icp等离子体刻蚀设备
CN113770695A (zh) * 2021-08-11 2021-12-10 农成康 智慧公安用摄像头组装镜头盖防过度拧紧设备
CN114516394A (zh) * 2022-03-23 2022-05-20 北京天必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动力布局模式的八推进器遥控无人潜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09385A (zh) 一种电芯中转模具
CN207834508U (zh) 一种软包电池的化成夹具
CN210723142U (zh) 一种锂电池组支架
CN111731644A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生产转运用封装箱
CN210866293U (zh) 一种双层防护结构的高密封性锂电池
CN2772043Y (zh) 卷绕组合式锂离子二次动力电池
CN210200843U (zh) 一种锂电池中心管结构
CN210866398U (zh) 蓄电池生产用装配成型装置
CN212380307U (zh) 用于电容芯子加工传送的转盘
CN209447723U (zh) 一种键盘平衡杆组装机构
CN112421096A (zh) 一种锂电池生产组装方法
CN206685448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电池组件安装支架
CN110797563B (zh) 一种多用途圆柱形锂电池盖帽智能封装机
CN210129538U (zh) 一种电芯支架
CN216720162U (zh) 空间利用率高的电动工具电池座
CN219401885U (zh) 一种镍氢电池外壳冲压机
CN215644768U (zh) 一种便于拆装具有固定结构的镍氢电池组
CN219004128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聚晶模具固定机构
CN213546380U (zh) 一种电芯组合整理装置
CN215149232U (zh) 一种电池塑壳流水线的机械手吸盘装置
CN217086776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安装固定支架
CN218385312U (zh) 一种用于电池壳体插装的中转篮
CN220628182U (zh) 一种用于蓝牙电池注液的夹具
CN221047615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接点焊接设备
CN216638146U (zh) 一种锂电池固定夹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