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00847A - 支撑组件、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及模板组合 - Google Patents

支撑组件、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及模板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00847A
CN112900847A CN202110122864.0A CN202110122864A CN112900847A CN 112900847 A CN112900847 A CN 112900847A CN 202110122864 A CN202110122864 A CN 202110122864A CN 112900847 A CN112900847 A CN 1129008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plate
end portion
supporting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286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剑纯
袁旺鲜
胡岳根
曾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w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286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008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00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008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14Bracing or strutting arrangements for formwalls; Devices for aligning fo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4Conveying or assembling build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撑杆、副撑杆、底座、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主撑杆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所述副撑杆包括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相对。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于第一平面内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端部于第二平面内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四端部于第三平面内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及所述第三平面共面。本申请提供的支撑组件具有调节灵活且受力稳定的优点。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及模板组合。

Description

支撑组件、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及模板组合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撑组件、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及模板组合。
背景技术
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模板通常采用拉片式铝模板,拉片式铝模板的加固需要采用支撑组件从一侧对模板进行支撑,但是,现有的支撑组件受力不稳定,调节方式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具有调节灵活且受力稳定的优点。
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支撑组件的模板组合。
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上述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
一种支撑组件,包括主撑杆、副撑杆、底座、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主撑杆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所述副撑杆包括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相对。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于第一平面内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端部于第二平面内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四端部于第三平面内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及所述第三平面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撑板、第一固定板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撑板相距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撑板之间,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一撑板及所述第二端部以使所述第二端部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固定板相距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平面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基板、第二撑板、第二固定板及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撑板相距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四端部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撑板之间,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二撑板及所述第四端部以使所述第四端部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二固定板相距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平面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二撑板,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四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翼板、第三转轴及第四转轴,所述翼板相距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相距设置于相邻所述翼板之间,所述第三转轴穿过所述翼板及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四转轴穿过所述翼板及所述第三端部,所述第三转轴及所述第四转轴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撑杆包括第一外套管、第一螺杆及第一紧固螺母,所述第一螺杆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套管的两端,所述第一紧固螺母抵持于所述第一螺杆的螺纹面及所述第一外套管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副撑杆包括第二外套管、第二螺杆及第二紧固螺母,所述第二螺杆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套管的两端,所述第二紧固螺母抵持于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纹面及所述第二外套管的端面。
一种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包括步骤:浇筑形成混凝土基板,所述混凝土基板预埋有套筒及固定杆,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杆相配合。提供墙模板组,并将所述墙模板组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板上,所述墙模板组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内墙板,所述内墙板包括成型板及安装板,相邻两个所述内墙板的所述安装板相对贴合。提供如上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底座并伸入所述套筒内以将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基板。
将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将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以获得所述模板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贴合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二基板贴合所述安装板。
进一步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安装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安装板平行于所述第三平面。
一种模板组合,用于设置于混凝土基板上,包括墙模板组及如上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墙模板组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板,所述墙模板组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内墙板,所述内墙板包括成型板及安装板,相邻两个所述内墙板的所述安装板相对贴合。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基板。
本申请提供的支撑组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转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转动面以及第一端部和第三端部的转动面共面,不仅调节的灵活性高,而且有利于使得所述支撑组件的整体受力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内,提高所述支撑组件受力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组件沿II-II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支撑组件的第一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支撑组件的第二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支撑组件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板组合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支撑组件 100
主撑杆 10
第一端部 11
第二端部 12
第一外套管 13
第一螺杆 14
第一紧固螺母 15
副撑杆 20
第三端部 21
第四端部 22
第二外套管 23
第二螺杆 24
第二紧固螺母 25
底座 30
底板 31
翼板 32
第三转轴 33
第四转轴 34
第一连接件 40
第一基板 41
第一撑板 42
第一固定板 43
第一转轴 44
第二连接件 50
第二基板 51
第二撑板 52
第二固定板 53
第二转轴 54
弹性件 55
模板组合 200
墙模板组 201
内墙板 202
成型板 2021
安装板 2022
混凝土基板 300
固定杆 302
第一平面 A
第二平面 B
第三平面 C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说明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见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支撑组件100,所述支撑组件100包括主撑杆10、副撑杆20、底座30、第一连接件40及第二连接件50。
所述主撑杆10的长度大于所述副撑杆20的长度,所述主撑杆10包括第一端部11及第二端部12,所述第一端部11与所述第二端部12相对,所述副撑杆20包括第三端部21及第四端部22,所述第三端部21与所述第四端部22相对,所述第一端部11及所述第三端部21于第一平面A内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30,所述第二端部12于第二平面B内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40,所述第四端部22于第三平面C内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0,所述第一平面A、所述第二平面B及所述第三平面C共面。本申请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40的转动面(即,第二平面B)、所述第二连接件50的转动面(即,第三平面C)以及第一端部11及第三端部21的转动面(即,第一平面A)相同,有利于使得所述支撑组件100的整体受力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提高所述支撑组件100受力的均匀性,可以理解地,若所述第一平面A与所述第二平面B错开,则所述支撑组件100容易受到多个不同面的力,多个不同面的力不易相互平衡抵消,容易导致受力不稳,需要额外的钢索对拉抵消。
请参见图1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0包括第一基板41、第一撑板42、第一固定板43及第一转轴44,两个所述第一撑板42相距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41的一侧,所述第二端部12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撑板42之间,所述第一转轴44穿过所述第一撑板42及所述第二端部12以使所述第二端部12绕所述第一转轴44转动。具体地,所述第一撑板42贯穿设置固定孔(图未示),所述第一转轴44通过所述固定孔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撑板42之间,所述第二端部12开设贯穿有通孔(图未示),所述第二端部12通过所述通孔可转动地套设与所述第一转轴44外。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43相距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4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43用于夹持内墙板202的安装板2022,具体地,销钉穿过一所述第一固定板43、所述安装板2022及另一所述第一固定板43,且所述销钉的一端抵持于一个所述第一固定板43,销片楔入所述销钉的另一端并抵持于另一所述第一固定板43。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销钉可以替换为螺钉,所述销片可以替换为螺母。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43可以替换为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可以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41背离所述第一撑板42的一侧,所述卡扣件用于连接所述内墙板202的安装板2022。
请参见图1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50包括第二基板51、第二撑板52、第二固定板53及第二转轴54。两个所述第二撑板52相距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51的一侧,所述第四端部22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撑板52之间,所述第二转轴54穿过所述第二撑板52及所述第四端部22以使所述第四端部22绕所述第二转轴54转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53相距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51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平面C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固定板5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50还包括弹性件55,所述弹性件55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54的外侧,所述弹性件55的一端抵持于一个所述第二撑板52,所述弹性件55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四端部22。所述弹性件55为压缩弹簧,所述弹性件55用于阻碍所述第四端部22发生转动,增强所述副撑杆2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50连接的刚度,有利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0的受力方向与所述副撑杆20的轴向方向E相同,从而进一步增加所述支撑组件100支撑时的稳固性。
请参见图1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30包括底板31、翼板32、第三转轴33及第四转轴34,两块所述翼板32相距设置于所述底板31的一侧,所述第一端部11及所述第三端部21相距设置于相邻所述翼板32之间,所述第三转轴33穿过所述翼板32及所述第一端部11,使得所述第一端部11可以绕所述第三转轴33转动,所述第四转轴34穿过所述翼板32及所述第三端部21,使得所述第三端部21可以绕所述第四转轴34转动。两块所述翼板32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31上,所述第三转轴33及所述第四转轴34平行设置,从而保证所述第一端部11的旋转面与所述第三端部21的旋转面共面(即,第一平面A)。
请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撑杆10包括第一外套管13、第一螺杆14及第一紧固螺母15,所述第一螺杆14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套管13的两端,所述第一紧固螺母15抵持于所述第一螺杆14的螺纹面及所述第一外套管13的端面。具体地,所述第一螺杆14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外套管13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以实现所述第一螺杆14相对所述第一外套管13可伸缩,所述第一外套管13设置有旋转孔(图未示),通过工具(例如,改锥)插入所述旋转孔内,然后扳动所述工具朝向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一外套管13,即可使得所述第一螺杆14慢慢伸出所述第一外套管13,若扳动所述工具朝向另一方向旋转所述第一外套管13,即可使得所述第一螺杆14慢慢收回所述第一外套管13,从而使得所述主撑杆10的长度可调。所述第一紧固螺母15套设于所述第一螺杆14的外侧,通过螺纹配合,所述第一紧固螺母15朝向所述第一外套管13的端面旋进,从而抵持于所述第一外套管13的端面,从而保证所述主撑杆10的笔直度,可以理解,由于所述第一螺杆14与所述第一外套管13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的存在会导致该第一螺杆14与第一外套管13之间发生微量的弯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撑杆20包括第二外套管23、第二螺杆24及第二紧固螺母25,所述第二螺杆24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套管23的两端,所述第二紧固螺母25抵持于所述第二螺杆24的螺纹面及所述第二外套管23的端面。其中所述第二外套管23、所述第二螺杆24及所述第二紧固螺母25的连接关系与所述第一外套管13、第一螺杆14及第一紧固螺母15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将结合上述支撑组件100对本申请一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模板组合200的组装方法进行具体说明。根据不同需求,所述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的步骤顺序可以改变,某些步骤可以省略或合并。请参见图6,所述模板组合200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浇筑形成混凝土基板300,所述混凝土基板300预埋有套筒(图未示)及固定杆302,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杆302相配合。具体地,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杆302通过螺纹相配合,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杆30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相配合,例如,卡扣等。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中,预埋的所述套筒为塑胶材质,从而避免浇筑混凝土基板300过程中对所套筒造成腐蚀渗水。
S2:提供墙模板组201,并将所述墙模板组201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板300上,所述墙模板组201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内墙板202,所述内墙板202包括成型板2021及安装板2022,相邻两个所述内墙板202的所述安装板2022相对贴合。具体地,销钉穿过贴合的两个所述安装板2022,然后通过销片楔入所述销钉即可将两个所述安装板2022夹紧。
S3:提供如上所述的支撑组件100,所述固定杆302穿过所述底座30并伸入所述套筒内以将所述底座30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基板300。
S4:将所述第一连接件40连接于所述安装板2022,将所述第二连接件50连接于所述安装板2022以获得模板组合200。具体地,相互贴合的两个所述安装板2022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43或两个第二固定板53之间,螺杆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43及所述安装板2022,螺母连接所述螺杆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件40与所述内墙板202的连接,或螺杆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53及所述安装板2022,螺母连接所述螺杆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件50与所述内墙板202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4中,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0的安装板2022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B,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0的安装板2022平行于所述第三平面C。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4中,所述第一基板41贴合所述安装板2022,所述第二基板51贴合所述安装板2022,从而提高所述安装板202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0及所述第二连接件50的定位准确度,减少调节过程导致的误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模板组合200的组装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一)通过预埋套筒及固定杆302,有利于实现后续固定所述支撑组件100。(二)支撑组件100各个可转动的节点(例如,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端部12)的转动面与安装板2022平行,从而提高所述支撑组件100受力的均匀性。(三)安装板2022贴合第一基板41及第二基板51,提高定位准确度,减少调节误差。
请参见图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模板组合200,所述模板组合200设置于混凝土基板300,所述模板组合200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内墙板202,所述内墙板202包括成型板2021及安装板2022,相邻两个所述内墙板202的所述安装板2022相对贴合。所述第一连接件40及所述第二连接件50连接于所述安装板2022,所述底座30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基板300。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撑杆、副撑杆、底座、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
所述主撑杆包括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对,所述副撑杆包括第三端部及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与所述第四端部相对,
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于第一平面内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端部于第二平面内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四端部于第三平面内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及所述第三平面共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撑板、第一固定板及第一转轴,
两个所述第一撑板相距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撑板之间,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一撑板及所述第二端部以使所述第二端部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相距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平面平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基板、第二撑板、第二固定板及第二转轴,
两个所述第二撑板相距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四端部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撑板之间,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二撑板及所述第四端部以使所述第四端部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
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相距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平面平行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持于所述第二撑板,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四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板、翼板、第三转轴及第四转轴,所述翼板相距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三端部相距设置于相邻所述翼板之间,所述第三转轴穿过所述翼板及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四转轴穿过所述翼板及所述第三端部,所述第三转轴及所述第四转轴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撑杆包括第一外套管、第一螺杆及第一紧固螺母,所述第一螺杆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外套管的两端,所述第一紧固螺母抵持于所述第一螺杆的螺纹面及所述第一外套管的端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撑杆包括第二外套管、第二螺杆及第二紧固螺母,所述第二螺杆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套管的两端,所述第二紧固螺母抵持于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纹面及所述第二外套管的端面。
8.一种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浇筑形成混凝土基板,所述混凝土基板预埋有套筒及固定杆,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杆相配合;
提供墙模板组,并将所述墙模板组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板上,所述墙模板组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内墙板,所述内墙板包括成型板及安装板,相邻两个所述内墙板的所述安装板相对贴合;
提供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底座并伸入所述套筒内以将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基板;
将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将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以获得所述模板组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安装板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安装板平行于所述第三平面。
10.一种模板组合,用于设置于混凝土基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模板组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
所述墙模板组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板,所述墙模板组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内墙板,所述内墙板包括成型板及安装板,相邻两个所述内墙板的所述安装板相对贴合;
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基板。
CN202110122864.0A 2021-01-29 2021-01-29 支撑组件、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及模板组合 Pending CN1129008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2864.0A CN112900847A (zh) 2021-01-29 2021-01-29 支撑组件、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及模板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2864.0A CN112900847A (zh) 2021-01-29 2021-01-29 支撑组件、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及模板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00847A true CN112900847A (zh) 2021-06-04

Family

ID=76120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2864.0A Pending CN112900847A (zh) 2021-01-29 2021-01-29 支撑组件、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及模板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008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3264A (zh) * 2021-09-08 2021-12-24 王成 一种方便安装的用于房屋建筑结构的梁底加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347929U (zh) * 2017-07-24 2018-05-11 中交二航局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防撞护栏模板结构以及防撞护栏浇筑系统
CN207568182U (zh) * 2017-11-06 2018-07-03 邱红星 模板快速夹头
CN209585623U (zh) * 2019-01-31 2019-11-05 武汉志华台禾铝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形缝施工模板结构
CN211818028U (zh) * 2020-01-07 2020-10-30 河南祥中科技有限公司 拉片式铝模板支撑加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347929U (zh) * 2017-07-24 2018-05-11 中交二航局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防撞护栏模板结构以及防撞护栏浇筑系统
CN207568182U (zh) * 2017-11-06 2018-07-03 邱红星 模板快速夹头
CN209585623U (zh) * 2019-01-31 2019-11-05 武汉志华台禾铝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形缝施工模板结构
CN211818028U (zh) * 2020-01-07 2020-10-30 河南祥中科技有限公司 拉片式铝模板支撑加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3264A (zh) * 2021-09-08 2021-12-24 王成 一种方便安装的用于房屋建筑结构的梁底加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04779B1 (ko) 리브홈 형강 및 그의 연결부재
CN107989366B (zh) 一种用于梁模板支撑结构组件
CN112900847A (zh) 支撑组件、模板组合的组装方法及模板组合
CN109586005B (zh) 基站天线及天线姿态监控器的安装结构
CN220434029U (zh) 一种装配式板式集成吊顶系统
CN113605691A (zh) 模板连接件及模板系统
CN220848164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转角连接机构
CN221093312U (zh) 一种电梯轿厢侧支架
CN219825963U (zh) 一种新型隐藏式铝格栅安装夹
CN214220615U (zh) 一种改善受力情况的拉片结构
CN219875044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雷装置
CN112483570B (zh) 一种橡胶减振系统及橡胶减振系统的水平刚度调节方法
CN214784972U (zh) 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
CN219138030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墙体的装配式构件
CN21832321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楼层板与剪力墙的连接结构
CN218670125U (zh) 一种板材连接件
CN211173630U (zh) 一种闭门器的安装支架
CN22095383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CN214531398U (zh) 外挂墙板连接组件
CN216810508U (zh) 一种玻璃幕墙阳角通用安装节点
CN21308706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节点连接组件
CN114809398B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铝单板幕墙结构
CN218990977U (zh) 一种墙板构件固定卡具
CN22008042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幕墙
CN21235863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连接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