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4972U - 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 - Google Patents
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84972U CN214784972U CN202120133872.0U CN202120133872U CN214784972U CN 214784972 U CN214784972 U CN 214784972U CN 202120133872 U CN202120133872 U CN 202120133872U CN 214784972 U CN214784972 U CN 2147849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axis
- wall panel
- wallboard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本实用新型的墙板连接节点包括墙板连接件、梁顶支承件、X轴调节组件、Y轴调节组件、Z轴调节组件和梁底连接组件。梁顶支承件与墙板连接件之间通过X轴调节组件与Y轴调节组件连接。在墙板初步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X轴调节组件调节墙板在X轴上的位置;可以通过Y轴调节组件调节墙板在Y轴上的位置。墙板连接件上连接有Z轴调节组件,通过Z轴调节组件可以调节板在Z轴上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墙板连接节点能够通过后期调节消除墙板在安装过程中的施工误差,使墙板最终精确定位在设定的安装位置,提升了墙板施工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建筑得到大力推广,其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因其质轻、高强、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建筑空间布置灵活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外挂墙板为墙体材料包覆在主体钢结构外侧,通过安装结构与外围钢梁连接。外挂墙板体系主要包括混凝土系和轻钢系两大类。混凝土系墙板主要通过自身的重量或者钢筋混凝土来抵抗传递到墙板上的风荷载或地震荷载,保证墙板稳定,但是这种墙板自身重量大、构造复杂、造价高。而轻钢系墙板是通过嵌于墙板内部的轻钢龙骨框架来抵抗外荷载,由于相对于钢筋混凝土,轻钢龙骨材料强度要高得多,因此墙板可以做得很轻盈,不但降低了墙板对外围钢梁的荷载,而且具有构造简单以及安装方便的优点。
轻钢系墙板通过安装结构与外围钢梁连接时,外围钢梁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安装误差,而墙板的尺寸以及墙板中的预埋件在工厂生产过程中会存在制作和定位误差,在现场吊装过程中也会存在施工误差,然而现有的安装方式中墙板与外围钢梁连接时不能进行误差调节,从而导致墙板安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墙板连接节点,能够调节墙板在安装过程中的误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墙板连接节点的建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墙板连接节点,包括:
墙板连接件,所述墙板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龙骨连接;
梁顶支承件,所述梁顶支承件与所述钢梁连接,所述梁顶支承件位于所述钢梁的上方;
X轴调节组件,所述X轴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墙板连接件与所述梁顶支承件之间,所述X轴调节组件用于沿X轴方向调节所述墙板连接件相对所述梁顶支承件的位置;
Y轴调节组件,所述Y轴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墙板连接件与所述梁顶支承件之间,所述Y轴调节组件用于沿Y轴方向调节所述墙板连接件相对所述梁顶支承件的位置;
Z轴调节组件,所述Z轴调节组件与所述墙板连接件连接,所述Z轴调节组件位于所述梁顶支承件的顶部,所述Z轴调节组件用于沿Z轴方向调节所述墙板连接件相对所述梁顶支承件的位置;
梁底连接组件,所述梁底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系杆与所述钢梁之间,所述梁底连接组件位于所述钢梁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板连接节点,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梁顶支承件与墙板连接件之间通过X轴调节组件与Y轴调节组件连接。在墙板初步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X轴调节组件调节墙板连接件与梁顶支承件在X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Y轴调节组件调节墙板连接件与梁顶支承件在Y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墙板连接件上连接有Z轴调节组件,通过Z轴调节组件可以调节墙板连接件与梁顶支承件在Z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墙板连接件与墙板连接,梁顶支承件与钢梁连接,因此墙板与钢梁的相对位置也能够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作出相应变化,以消除墙板的施工误差,使墙板最终精确定位在设定的安装位置,提升了墙板施工的灵活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X轴调节组件包括X向连接件和多个X向紧固件,所述墙板连接件沿所述X轴方向开设有X向连接孔,所述梁顶支承件沿所述X轴方向开设有X向支承孔,所述X向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X向连接孔和所述X向支承孔,所述X向紧固件能够沿所述X向连接件的延伸方向移动,且能够将所述墙板连接件和所述梁顶支承件固定于所述X向连接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X轴调节组件包括X向垫板,所述X向垫板位于所述梁顶支承件、所述墙板连接件与X向紧固件之间,所述梁顶支承件与所述X向垫板的接触面上、所述墙板连接件与所述X向垫板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X向垫板上设置有第二锯齿,所述第一锯齿与所述第二锯齿能够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Y轴调节组件包括Y向连接件和多个Y向紧固件,所述墙板连接件沿所述Y轴方向开设有Y向连接孔,所述梁顶支承件沿所述Y轴方向开设有Y向支承孔,所述Y向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Y向连接孔和所述Y向支承孔,所述Y向紧固件能够沿所述Y向连接件的延伸方向移动,且能够将所述墙板连接件和所述梁顶支承件固定于所述Y向连接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Y轴调节组件包括Y向垫板,所述Y向垫板位于所述梁顶支承件、所述墙板连接件与Y向紧固件之间,所述梁顶支承件与所述Y向垫板的接触面上、所述墙板连接件与所述Y向垫板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第三锯齿,所述Y向垫板上设置有第四锯齿,所述第三锯齿与所述第四锯齿能够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Z轴调节组件包括Z向连接件、上Z向紧固件和下Z向紧固件,所述Z向连接件的底部放置于所述梁顶支承件的顶部上,所述墙板连接件沿所述Z轴方向开设有Z向孔,所述Z向连接件穿过所述Z向孔,所述上Z向紧固件、所述下Z连接件能够沿所述Z轴方向移动,所述Z向连接件能够通过所述上Z向紧固件和所述下Z向紧固件固定于墙板连接件上,所述上Z向紧固件位于Z向孔上方,所述下Z向紧固件位于所述Z向孔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Z向连接件的底部呈圆弧形,所述梁顶支承件的顶部与所述Z向连接件的底部接触,并能够抵持住所述Z向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墙板连接件包括连接槽部、墙板X向安装部和墙板Y向安装部,所述连接槽部具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部与所述支撑龙骨连接,所述连接槽部与所述Z轴调节组件连接,所述墙板X向安装部与所述X轴调节组件连接,所述墙板Y向安装部与所述Y轴调节组件连接,所述连接槽部与所述墙板Y向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墙板X向安装部的两侧,所述连接槽部与所述墙板X向安装部呈L形连接,所述墙板Y向安装部与所述墙板X向安装部呈L形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梁顶支承件包括承重部、支承件X向安装部和支承件Y向安装部,所述支承件X向安装部与所述X轴调节组件连接,所述支承件Y向安装部与所述Y轴调节组件连接,所述承重部位于所述支承件X向安装部的上方,所述支承件Y向安装部位于所述支承件X向安装部的一侧,所述支承件Y向安装部与所述支承件X向安装部呈L形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梁底连接组件包括梁底支承件与梁底固定件,所述梁底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梁底支承件与所述系杆之间,所述梁底支承件与所述梁底固定件沿Z轴方向的连接位置可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梁底连接组件还包括梁底连接件,所述梁底支承件沿X轴方向开设有竖向腰型孔,所述梁底固定件沿X轴方向开设有水平腰型孔,所述水平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所述竖向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为Z轴方向,所述梁底连接件穿过所述水平腰型孔与所述竖向腰型孔,并与所述梁底支承件和所述梁底固定件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梁底支承件与所述梁底固定件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建筑,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墙板和钢梁,所述墙板连接节点连接于所述墙板与所述钢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墙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墙板连接节点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墙板连接件与梁顶支承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梁底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墙板连接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梁顶支承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梁底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梁底支承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墙板10,支撑龙骨11,系杆12,钢梁20,墙板连接件100,连接槽部110,连接槽111,加劲板112,Z向孔113,墙板X向安装部120,X向连接孔121,墙板Y向安装部130,Y向连接孔131,梁顶支承件200,承重部210,支承件X向安装部220,X向支承孔221,支承件Y向安装部230,Y向支承孔231,X轴调节组件300,X向连接件310,X向紧固件320,X向垫板330,第一锯齿331,第二锯齿332,Y轴调节组件400,Y向连接件410,Y向紧固件420,Y向垫板430,第三锯齿431,第四锯齿432,Z轴调节组件500,Z向连接件510,上Z向紧固件520,下Z向紧固件530,梁底连接组件600,梁底支承件610,竖向腰型孔611,梁底固定件620,水平腰型孔621,梁底连接件6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图1至图9中,为便于说明,以X-Y-Z坐标系作为墙板连接节点的参考坐标系,X轴、Y轴、Z轴相互垂直。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板连接节点,用于将墙板10安装于钢梁20上。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墙板10的结构如图1所示,墙板10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两块面板、设于面板内的支撑龙骨11、连接于支撑龙骨11之间的系杆12以及填充于两块面板间隙之间的填充物,其中系杆12连接于支撑龙骨11之间以增加支撑龙骨11之间的稳固性。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墙板连接节点包括墙板连接件100、梁顶支承件200、X轴调节组件300、Y轴调节组件400、Z轴调节组件500和梁底连接组件600。墙板连接件100与支撑龙骨11连接,梁顶支承件200与钢梁20连接,梁顶支承件200位于钢梁20的上方。X轴调节组件300连接于墙板连接件100与梁顶支承件200之间,X轴调节组件300用于沿X轴方向调节墙板连接件100相对梁顶支承件200的位置。Y轴调节组件400连接于墙板连接件100与梁顶支承件200之间,Y轴调节组件400用于沿Y轴方向调节墙板连接件100相对梁顶支承件200的位置。Z轴调节组件500与墙板连接件100连接,并位于梁顶支承件200的顶部,Z轴调节组件500用于沿Z轴方向调节墙板连接件100相对梁顶支承件200的位置。梁底连接组件600连接于系杆12与钢梁20之间,梁底连接组件600位于钢梁20的下方。
X轴调节组件300、Y轴调节组件400和Z轴调节组件500可以是通过螺栓、丝杠、齿轮等零件实现位置移动的各类机械机构,调节方式可以是人工手动调节,也可以采用驱动件驱动调节。驱动件包括但不限于液压缸、气缸、电机等元件。
墙板10安装过程中,X轴调节组件300、Y轴调节组件400均连接于墙板连接件100与梁顶支承件200之间,因此,通过X轴调节组件300、Y轴调节组件400,可以分别调节墙板10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施工误差。
梁顶支承件200为墙板10的承重件,Z轴调节组件500位于梁顶支承件200的顶部,可以将墙板10的重力传递至梁顶支承件200上,可以通过Z轴调节组件500来调节墙板10沿Z轴方向上的施工误差。其中,Z轴调节组件500可以与梁顶支承件200连接为一体,也可以是Z轴调节组件500放置于梁顶支承件200的顶部。
梁底连接组件600连接位于钢梁20下方,并连接于钢梁20与墙板10之间,以将墙板10稳固地安装在钢梁20上。墙板连接件100与支撑龙骨11连接方式、梁底连接组件600与系杆1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螺纹连接等方式。
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墙板连接节点安装墙板10的过程如下:
先将墙板连接件100和支撑龙骨11连接,以及将梁顶支承件200和钢梁20连接;
再将墙板10吊起,安装Z轴调节组件500使梁顶支承件200支承住墙板10;
再安装X轴调节组件300与Y轴调节组件400使墙板连接件100与梁顶支承件200连接为一体;
再使梁底连接组件600分别连接系杆12与钢梁20,墙板10初步安装完成;
墙板10初步安装完成后,分别调节X轴调节组件300、Y轴调节组件400、Z轴调节组件500,以消除墙板10在X轴、Y轴及Z轴方向上的施工误差,使墙板10准确安装于设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墙板连接节点,梁顶支承件200与墙板连接件100之间通过X轴调节组件300与Y轴调节组件400连接。在墙板10初步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X轴调节组件300调节墙板连接件100与梁顶支承件200在X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Y轴调节组件400调节墙板连接件100与梁顶支承件200在Y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墙板连接件100上连接有Z轴调节组件500,通过Z轴调节组件500可以调节墙板连接件100与梁顶支承件200在Z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墙板连接件100与墙板10连接,梁顶支承件200与钢梁20连接,因此墙板10与钢梁20的相对位置也能够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作出相应变化,以消除墙板10的施工误差,使墙板10最终精确定位在设定的安装位置。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X轴调节组件300包括X向连接件310和多个X向紧固件320,墙板连接件100沿X轴方向开设有X向连接孔121,梁顶支承件200沿X轴方向开设有X向支承孔221,X向连接件310依次穿过X向连接孔121和X向支承孔221,X向紧固件320能够沿X向连接件310的延伸方向移动,且能够将墙板连接件100和梁顶支承件200固定于X向连接件310上。
由于X向连接孔121与X向支承孔221都是沿X轴方向开设的,因此依次穿过X向连接孔121和X向支承孔221的X向连接件310的延伸方向为X轴方向,X向紧固件320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动。墙板连接件100和梁顶支承件200均通过X向紧固件320固定于所述X向连接件310上,因此通过调节X向紧固件320在X向连接件310上的位置,可以调节墙板连接件100和梁顶支承件200在X向连接件310上的固定位置,以改变墙板连接件100和梁顶支承件200之间沿X轴方向的相对位置。其中,X向连接件310可以是螺栓、螺钉、螺柱等螺纹连接件,X向紧固件320可以是各类螺母。X向连接件310和X向紧固件320也可以是其他连接形式的配合件,例如各类通过夹持方式紧固的配合件。
X向紧固件320的数量为多个,以使墙板连接件100和梁顶支承件200稳固地连接在X向连接件310上。例如:X向连接件310为螺栓,X向紧固件320为螺母,则应至少设置4个X向紧固件320,X向紧固件320分别位于X向连接孔121的两侧和X向支承孔221的两侧,以分别固定墙板连接件100和梁顶支承件200。为了增强固定效果,也可以在X向连接孔121的两侧和X向支承孔22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以上的X向紧固件320。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X轴调节组件300包括X向垫板330,X向垫板330位于梁顶支承件200、墙板连接件100与X向紧固件320之间,梁顶支承件200与X向垫板330接触面上、墙板连接件100与X向垫板330接触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锯齿331,X向垫板330上设置有第二锯齿332,第一锯齿331与第二锯齿332能够啮合。X向垫板330能够增大受力面积,使连接紧固更加稳定。第一锯齿331与第二锯齿332的啮合作用使墙板连接件100、梁顶支承件200与X向垫板330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滑移,保证墙板10调节过程的精确度。相关技术中采用焊接的方法使垫板不发生滑移,但焊接所需要的操作空间大,不利于现场施工,且焊接增加了墙板连接节点的占用空间。相互啮合的第一锯齿331和第二锯齿332可以有效防止X向垫板330发生滑移,并减少施工所需的操作空间,并减小墙板连接节点的占用空间。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Y轴调节组件400包括Y向连接件410和Y向紧固件420,墙板连接件100沿Y轴方向开设有Y向连接孔131,梁顶支承件200沿Y轴方向开设有Y向支承孔231,Y向连接件410依次穿过Y向连接孔131和Y向支承孔231,Y向紧固件420能够沿Y向连接件410的延伸方向移动,且能够将墙板连接件100和梁顶支承件200固定于Y向连接件410上。由于Y向连接孔131与Y向支承孔231都是沿Y轴方向开设的,因此依次穿过Y向连接孔131和Y向支承孔231的Y向连接件410的延伸方向为Y轴方向,Y向紧固件420能够在Y轴方向上移动。墙板连接件100和梁顶支承件200均通过Y向紧固件420固定于所述Y向连接件410上,因此通过调节Y向紧固件420在Y向连接件410上的位置,可以调节二者在Y向连接件410上的固定位置,以改变墙板连接件100和梁顶支承件200之间沿Y轴方向的相对位置。其中,Y向连接件410可以是螺栓、螺钉、螺柱等螺纹连接件,Y向紧固件420可以是各类螺母。Y向连接件410和Y向紧固件420也可以是其他连接形式的配合件,例如各类通过夹持方式紧固的配合件。
Y向紧固件420的数量为多个,以使墙板连接件100和梁顶支承件200稳固地固定在Y向连接件410上。例如:Y向连接件410为螺栓,Y向紧固件420为螺母,则应至少设置4个Y向紧固件420,Y向紧固件420分别位于Y向连接孔131的两侧和Y向支承孔231的两侧,以分别固定墙板连接件100和梁顶支承件200。为了增强固定效果,也可以在Y向连接孔131的两侧和Y向支承孔231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以上的Y向紧固件420。
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Y轴调节组件400包括Y向垫板430,Y向垫板430位于梁顶支承件200、墙板连接件100与Y向紧固件420之间,梁顶支承件200与Y向垫板430接触面上、墙板连接件100与Y向垫板430接触面上均设置有第三锯齿431,Y向垫板430上设置有第四锯齿432,第三锯齿431与第四锯齿432能够啮合。Y向垫板430能够增大受力面积,使连接紧固更加稳定。第三锯齿431与第四锯齿432的啮合作用使墙板连接件100、梁顶支承件200与Y向垫板430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滑移,保证墙板10调节过程的精确度。此外,Y向垫板430能够减少施工所需的操作空间,并减小墙板连接节点的占用空间。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Z轴调节组件500包括Z向连接件510、上Z向紧固件520和下Z向紧固件530,Z向连接件510的底部放置于梁顶支承件200的顶部上,墙板连接件100沿Z轴方向开设有Z向孔113,Z向连接件510穿过Z向孔113,上Z向紧固件520、下Z连接件能够沿Z轴方向移动,Z向连接件510能够通过上Z向紧固件520和下Z向紧固件530固定于墙板连接件100上,上Z向紧固件520位于Z向孔113上方,下Z向紧固件530位于Z向孔113下方。由于下Z连接件位于Z向孔113下方,所以在调节过程中,墙板连接件100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与下Z向紧固件530贴合。因此在墙板10需要沿Z轴向下调节时,可以先使下Z向紧固件530向下移动到设定的位置,再使上Z向紧固件520向下移动,并将Z向连接件510紧固于墙板连接件100上。在墙板10需要沿Z轴向上调节时,先使上Z向紧固件520向上移动到设定的位置,再使下Z向紧固件530向上移动,并将Z向连接件510紧固于墙板连接件100上。其中,Z向连接件510可以是螺栓、螺柱、螺钉等螺纹连接件,上Z向紧固件520和下Z向紧固件530可以是螺母。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Z向连接件510的底部呈圆弧形,梁顶支承件200的顶部与Z向连接件510的底部接触,并能够抵持住Z向连接件510。墙板10在沿X轴或Y轴发生调节时,Z向连接件510会随在相应的方向上作出相同的移动,Z向连接件510的底部呈圆弧形,能够使减小Z向连接件510的底部在梁顶支承件200的顶部移动时的摩擦力,使调节更省力,同时避免Z向连接件510发生磨损断裂。
参照图2、图3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墙板连接件100包括连接槽部110与安装部,墙板连接件100包括连接槽部110、墙板X向安装部120和墙板Y向安装部130,连接槽部110具设置有连接槽111,连接槽部110与支撑龙骨11连接,连接槽部110与Z轴调节组件500连接,墙板X向安装部120与X轴调节组件300连接,墙板Y向安装部130与Y轴调节组件400连接,连接槽部110与墙板Y向安装部130分别位于墙板X向安装部120的两侧,连接槽部110与墙板X向安装部120呈L形连接,墙板Y向安装部130与墙板X向安装部120呈L形连接。墙板连接件100整体呈“L”形,墙板连接件100拥有三个受力面,并可以同时调节三个方向的误差。此外,墙板连接件100呈敞开式的形状,能为现场采用扳手等工具进行手工调节提供更便利的操作空间,避免操作时出现视觉盲区。连接槽111的设置减轻了墙板连接件100的重量。连接槽部110中可以设置加劲板112,以增加墙板连接件100的强度。
参照图2、图3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梁顶支承件200包括承重部210、支承件X向安装部220和支承件Y向安装部230,支承件X向安装部220与X轴调节组件300连接,支承件Y向安装部230与Y轴调节组件400连接,承重部210位于支承件X向安装部220的上方。支承件Y向安装部230位于支承件X向安装部220的一侧,支承件Y向安装部230与支承件X向安装部220呈L形连接。支承件Y向安装部230与支承件X向安装部220呈“L”形结构,方便施工人员实行操作,避免操作时出现视觉盲区。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梁底连接组件600包括梁底支承件610与梁底固定件620,梁底支承件610与钢梁20的底部连接,梁底固定件620连接于梁底支承件610与系杆12之间,梁底支承件610与梁底固定件620沿Z轴方向的连接位置可调节。当墙板10的位置在Z轴方向上作出调整时,通过对梁底支承件610与梁底固定件620沿Z轴方向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以使梁底固定件620适应墙板10的位置变化。其中,梁底支承件610与梁底固定件620沿Z轴方向的连接位置的调节方式可以是梁底支承件610,和/或,梁底固定件620上设置有多处连接孔,梁底支承件610和梁底固定件620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于不同位置的连接孔中。例如,梁底支承件610和梁底固定件620都为连接角码。
参照图8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梁底连接组件600还包括梁底连接件630,梁底支承件610沿X轴方向开设有竖向腰型孔611,梁底固定件620沿X轴方向开设有水平腰型孔621,水平腰型孔621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竖向腰型孔611的长度方向为Z轴方向,梁底连接件630穿过水平腰型孔621与竖向腰型孔611,并与梁底支承件610和梁底固定件620固定。梁底连接件630在水平腰型孔621中能够沿X轴方向进行位置微调,梁底连接件630在竖向腰型孔611中能够沿Y轴方向进行位置微调。由于墙板10在后续使用的过程中,会在水平方向产生热胀冷缩,通过设置水平腰型孔621,提供墙板10的变形的空间,以避免墙板10发生开裂的情况发生,此外,能够适应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作用时上下层钢梁20之间的层间变形。
参照图2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梁底支承件610与梁底固定件620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以调节墙板10的底部在X轴方向上的施工误差,并适应墙板10的顶部在X轴方向作出的位置调整。梁底支承件610与梁底固定件620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方式,可以是滑动、伸缩或螺纹转动等方式。例如,梁底支承件610与梁底固定件620通过一根螺栓连接,通过转动该螺栓可以调节二者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的墙板连接节点、墙板10和钢梁20,墙板连接节点连接于墙板10与钢梁20之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建筑中的墙板10,能够通过墙板连接节点沿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调节其相对钢梁20的位置,以消除墙板10在安装过程中的施工误差,使墙板10精确安装于设定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建筑包括但不限于各类楼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3)
1.墙板连接节点,用于将墙板安装至钢梁上,所述墙板内设有支撑龙骨,所述支撑龙骨之间连接有系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墙板连接件,所述墙板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龙骨连接;
梁顶支承件,所述梁顶支承件与所述钢梁连接,所述梁顶支承件位于所述钢梁的上方;
X轴调节组件,所述X轴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墙板连接件与所述梁顶支承件之间,所述X轴调节组件用于沿X轴方向调节所述墙板连接件相对所述梁顶支承件的位置;
Y轴调节组件,所述Y轴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墙板连接件与所述梁顶支承件之间,所述Y轴调节组件用于沿Y轴方向调节所述墙板连接件相对所述梁顶支承件的位置;
Z轴调节组件,所述Z轴调节组件与所述墙板连接件连接,所述Z轴调节组件位于所述梁顶支承件的顶部,所述Z轴调节组件用于沿Z轴方向调节所述墙板连接件相对所述梁顶支承件的位置;
梁底连接组件,所述梁底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系杆与所述钢梁之间,所述梁底连接组件位于所述钢梁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调节组件包括X向连接件和多个X向紧固件,所述墙板连接件沿所述X轴方向开设有X向连接孔,所述梁顶支承件沿所述X轴方向开设有X向支承孔,所述X向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X向连接孔和所述X向支承孔,所述X向紧固件能够沿所述X向连接件的延伸方向移动,且能够将所述墙板连接件和所述梁顶支承件固定于所述X向连接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调节组件包括X向垫板,所述X向垫板位于所述梁顶支承件、所述墙板连接件与X向紧固件之间,所述梁顶支承件与所述X向垫板的接触面上、所述墙板连接件与所述X向垫板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第一锯齿,所述X向垫板上设置有第二锯齿,所述第一锯齿与所述第二锯齿能够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调节组件包括Y向连接件和多个Y向紧固件,所述墙板连接件沿所述Y轴方向开设有Y向连接孔,所述梁顶支承件沿所述Y轴方向开设有Y向支承孔,所述Y向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Y向连接孔和所述Y向支承孔,所述Y向紧固件能够沿所述Y向连接件的延伸方向移动,且能够将所述墙板连接件和所述梁顶支承件固定于所述Y向连接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调节组件包括Y向垫板,所述Y向垫板位于所述梁顶支承件、所述墙板连接件与Y向紧固件之间,所述梁顶支承件与所述Y向垫板的接触面上、所述墙板连接件与所述Y向垫板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第三锯齿,所述Y向垫板上设置有第四锯齿,所述第三锯齿与所述第四锯齿能够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调节组件包括Z向连接件、上Z向紧固件和下Z向紧固件,所述Z向连接件的底部放置于所述梁顶支承件的顶部上,所述墙板连接件沿所述Z轴方向开设有Z向孔,所述Z向连接件穿过所述Z向孔,所述上Z向紧固件、所述下Z连接件能够沿所述Z轴方向移动,所述Z向连接件能够通过所述上Z向紧固件和所述下Z向紧固件固定于墙板连接件上,所述上Z向紧固件位于Z向孔上方,所述下Z向紧固件位于所述Z向孔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连接件的底部呈圆弧形,所述梁顶支承件的顶部与所述Z向连接件的底部接触,并能够抵持住所述Z向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连接件包括连接槽部、墙板X向安装部和墙板Y向安装部,所述连接槽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部与所述支撑龙骨连接,所述连接槽部与所述Z轴调节组件连接,所述墙板X向安装部与所述X轴调节组件连接,所述墙板Y向安装部与所述Y轴调节组件连接,所述连接槽部与所述墙板Y向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墙板X向安装部的两侧,所述连接槽部与所述墙板X向安装部呈L形连接,所述墙板Y向安装部与所述墙板X向安装部呈L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顶支承件包括承重部、支承件X向安装部和支承件Y向安装部,所述支承件X向安装部与所述X轴调节组件连接,所述支承件Y向安装部与所述Y轴调节组件连接,所述承重部位于所述支承件X向安装部的上方,所述支承件Y向安装部位于所述支承件X向安装部的一侧,所述支承件Y向安装部与所述支承件X向安装部呈L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连接组件包括梁底支承件与梁底固定件,所述梁底固定件连接于所述梁底支承件与所述系杆之间,所述梁底支承件与所述梁底固定件沿Z轴方向的连接位置可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连接组件还包括梁底连接件,所述梁底支承件沿X轴方向开设有竖向腰型孔,所述梁底固定件沿X轴方向开设有水平腰型孔,所述水平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所述竖向腰型孔的长度方向为Z轴方向,所述梁底连接件穿过所述水平腰型孔与所述竖向腰型孔,并与所述梁底支承件和所述梁底固定件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底支承件与所述梁底固定件之间的距离可调节。
13.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墙板连接节点、墙板和钢梁,所述墙板连接节点连接于所述墙板与所述钢梁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33872.0U CN214784972U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33872.0U CN214784972U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84972U true CN214784972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746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33872.0U Active CN214784972U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8497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46693A (zh) * | 2021-01-18 | 2021-05-04 |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 |
-
2021
- 2021-01-18 CN CN202120133872.0U patent/CN21478497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46693A (zh) * | 2021-01-18 | 2021-05-04 |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901615B2 (ja) | カーテンウォール固定用可変型ファスナー | |
KR101711614B1 (ko) | 철골기둥과 철골 보의 접합구조 | |
CN107989366B (zh) | 一种用于梁模板支撑结构组件 | |
CN214784972U (zh) | 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 | |
CN210342732U (zh) | 一种用于定位预制墙板的支撑装置 | |
CN111779141B (zh) | 一种轻质外挂墙板连接节点 | |
CN113020870A (zh) | 一种钢柱定位装置及钢柱安装施工方法 | |
CN210002670U (zh) | 一种装配式吊顶结构 | |
FI130480B (fi) | Järjestely aurinkopaneelien kiinnittämiseksi | |
CN112746693A (zh) | 墙板连接节点及建筑 | |
CN214784971U (zh) | 墙板与钢梁的安装结构 | |
CN209780318U (zh) | 预制构件安装支撑结构 | |
KR20150016009A (ko) | 건물 외장재 설치용 구조물 | |
KR200255532Y1 (ko) | 높낮이 조절이 용이한 커튼월 고정용 화스너 | |
CN112746692A (zh) | 墙板与钢梁的安装结构 | |
CN212104936U (zh) | 一种连接托件及墙体连接结构 | |
CN209129226U (zh) | 一种新型角码结构 | |
RU89149U1 (ru) | Каркас несуще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для крепления облицовочных покрытий сооружений, его несущий и опорные кронштейны и узел соединения | |
CN219794705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悬挑阳台板安装的拼装式支架 | |
CN217759511U (zh) | 一种吊顶连接结构 | |
CN111173176B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外挂墙板的连接节点及安装方法 | |
CN215802424U (zh) | 装配化外墙系统及其组装机构 | |
CN219068106U (zh) | 一种坡屋面光伏支架用导轨及支架 | |
WO2023084804A1 (ja) | 屋根の補強構造とその補強部材、及び太陽光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 |
CN219138230U (zh) | 一种墙面装配式龙骨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