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5996A - 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5996A
CN112875996A CN202110118165.9A CN202110118165A CN112875996A CN 112875996 A CN112875996 A CN 112875996A CN 202110118165 A CN202110118165 A CN 202110118165A CN 112875996 A CN112875996 A CN 112875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treatment
conveying
mud
filter screen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81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坚麟
付源
王振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1816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59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5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59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2Biolog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t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0Devices for separating or removing fatty or oily substances or similar floating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removing specified dissolved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06Sludge reduction, e.g. by ly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8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本装置包括用于对污水处理用的污泥脱水装置,污泥脱水装置包括:脱水箱体,第一传送带组,第一传送带组包括第一传送辊和第三传送辊,第一传送辊和第三传送辊上设有第二传送滤网带,第二传送带组,第二传送带组包括第二传送辊和第四传送辊,第二传送辊和第四传送辊上设有第一传送滤网带,第一传送带组设于第二传送带组上方,相邻端的第二传送滤网带和第一传送滤网带间距小于1cm,本案能够实现快速对污泥中的水体脱除,解决污泥中残留油脂可能导致的污泥脱水效率下降问题,所处理的污物减量化达到预定值,污泥中的含水率能够降低至30%以下,并避免污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溢出导致二次污染现象。

Description

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持续增加,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约占一半。易腐垃圾,也可称湿垃圾或餐厨垃圾,一般是指餐饮经营者、单位食堂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餐厨废弃物,以及家庭生活中产生的易腐性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饭、菜梗菜叶、肉食内脏、果壳瓜皮等等。易腐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油脂、植物纤维等,营养极其丰富,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导致病菌、蚊虫等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对人类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目前对于易腐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填埋法、焚烧法、堆肥法及高温厌氧消化法。填埋法,焚烧法和堆肥法虽然处理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容易对土壤、水体和空气造成二次污染。高温厌氧消化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处理方式,但是该方法具有技术门槛高,设备资金投入大以及运行能耗成本过高的缺点,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形。
现有技术提出对垃圾进行水解技术,使易腐垃圾在垃圾绞碎仓中进行绞碎处理,将绞碎后的垃圾进入至垃圾过滤仓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后的易腐垃圾进入至垃圾生物降解仓进行垃圾生物降解处理,使用专用降解菌剂或专用固定化酶解制水对垃圾进行生物反应将垃圾水解成污水后直接排放,但是直接排放的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或有毒害物等,不适用于直接排放,故现有技术中会采取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污水在净化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污泥,而污泥中含有一定水分,且较难脱除,这对污水处理工作带来难度。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快速对污泥中的水体脱除,解决污泥中残留油脂可能导致的污泥脱水效率下降问题,所处理的污物减量化达到预定值,污泥中的含水率能够降低至30%以下,并避免污泥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溢出导致二次污染现象。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包括用于对污水处理用的污泥脱水装置,污泥脱水装置包括:
脱水箱体,
第一传送带组,第一传送带组包括第一传送辊和第三传送辊,脱水箱体内分布若干第三传送辊,第一传送辊由设置在脱水箱体外的电机驱动旋转,且第一传送辊和第三传送辊上设有第二传送滤网带,
第二传送带组,第二传送带组包括第二传送辊和第四传送辊,脱水箱体内分布若干第四传送辊,第二传送辊由设置在脱水箱体外的电机驱动旋转,且第二传送辊和第四传送辊上设有第一传送滤网带,
第一传送带组设于第二传送带组上方,第一传送带组和第二传送带组相邻端的第二传送滤网带和第一传送滤网带间距小于1cm,
第一传送带组和第二传送带组相邻的进口端为混合料进料口,第一传送带组和第二传送带组相邻的出口端为废弃物出料口,混合料进料口上部的脱水箱体上设有进料斗,废弃物出料口下方设有废弃物收集组件,废弃物收集组件设于脱水箱体内。
对于易腐垃圾而言其采用生物菌剂进行水解后,易腐垃圾减量率能够达到99%以上,这样对于易腐垃圾处理可较好的节省处理能耗以及设备,而生物菌剂对易腐垃圾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水并不能直接排放,所产生的污水中存在一定的杂质、油污等,直接排放将较为容易造成水污染,形成二次污染,故本申请通过提供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对易腐垃圾菌剂水解所产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所获得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实现将污泥中的水体排出以及保证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含水率较低,便于后续使用,如建材用砖等。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脱水箱体并在脱水箱体内设两条传送带组,并设定两相邻的传送带组各传送滤网带之间间距,这样在污泥送入脱水箱体内之后,污泥首先从混合料进料口直接进入到两传送滤网带间距较小端部分,在第一传送滤网带和第二传送滤网带的挤压传送作用下,污泥由较大块状直接被两传送带挤压成扁状,污泥中的液体能够在挤压传送过程中脱离污泥,特别是污泥中毛细管所吸附的水体脱除,污泥中的含水率能够降低至30%以下,并通过传送滤网带上的网口向下排出,限定第二传送滤网带和第一传送滤网带间距小于1cm的方案,能较好的控制对污泥的挤压脱水效果,间距过大污泥脱水率不高,间距过小传送滤网带在挤压过程中张紧及承压强度过高易出现形变以及滤网的孔口扩大等造成污泥脱水效果降低,且混合料进料口为开口向下渐缩,污泥在落入到混合料进料口后,污泥是随着两传送滤网带移动而随传送滤网带移动的,即传送滤网带在传送过程中将混合料进料口部分的污泥逐量带入传送滤网带中,避免直接将大量污泥送入而导致污泥溢出出现二次污染以及污泥脱水效果降低的问题。
在挤压脱水过程,挤压脱除的水体能够向下落到第一传送滤网带上对其起到一定的清洁效果,降低第一传送滤网带网口堵塞几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第二传送带组下方的脱水箱体内设倾斜的废液导流板,废液导流板倾斜底端的脱水箱体箱壁上设有排水管;脱水箱体外底部设有第一支脚。在脱水箱体内下方设有的废液导流板目的在于对挤压脱除的废水快速引导至排水管方向以便于废水的排出,同样的若在排水管未开启的状态,倾斜设置的废液导流板能够较佳的促进废液中可能存在的残留颗粒物向下移动避免废液导流板出现堆积或残留问题。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废弃物收集组件包括上端开口的收集箱体,收集箱体内底部设有倾斜的斜面,斜面底端的收集箱体上连接有排污管体,收集箱体的上部端口设有限位支撑组件,废弃物出料口的第一传送滤网带和第二传送滤网带侧方分别设有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刮泥板,刮泥板与第一传送滤网带和第二传送滤网带表面抵接,限位支撑组件与刮泥板抵接。在废弃物出料口下方设置废弃物收集组件的方式用于对脱水后的污泥进行收集以便于后续处理,废弃物出料口的出口方向的第一传送滤网带和第二传送滤网带间距由上至下渐扩,收集获得的污泥落入到收集箱体内在污泥脱水完成后,直接对收集箱体内部污泥取出即可,在收集箱体内底部设置倾斜的斜面能够较佳的促进污泥在收集箱体底部堆积,降低污泥堆积不均的问题也对污泥取出过程中采用斜面来引导污泥向外排出,第一传送滤网带和第二传送滤网带侧方设置的刮泥板设计目的在于:利用刮泥板来对第一传送滤网带和第二传送滤网带上的污泥刮除,较好的保证通过废弃物出料口后的第一传送滤网带和第二传送滤网带上无污泥残留,有助于污泥脱离第一传送滤网带和第二传送滤网带并掉入到收集箱体内,随着第一传送滤网带和第二传送滤网带工作使用,第一传送滤网带和第二传送滤网带可能出现张紧不足或形变,这将导致刮泥板的刮泥效果下降,故通过设计限位支撑组件来对刮泥板抵接,实现刮泥板时刻保证与第一传送滤网带和第二传送滤网带表面的接触,解决传送滤网带使用出现形变导致传送滤网带表面出现污泥残留问题以及残留可能导致后续污泥脱水效率下降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刮泥板一端部与第一传送滤网带和第二传送滤网带表面抵接,另一端部连接有转轴,转轴与脱水箱体的箱体连接,限位支撑组件与第一传送滤网带或第二传送滤网带之间设置刮泥板。将刮泥板端部与传送滤网带表面进行抵接并配合限位支撑组件,实现刮泥板时刻保持与传送滤网带表面的接触且限位支撑组件时刻使刮泥板和传送滤网带以及各传送辊接触紧密,保证经过刮泥板的传送滤网带表面的污泥被有效刮除,刮泥板另一端部所连接的转轴用于实现在脱水箱体内对刮泥板位置相对固定以及刮泥板的安装。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限位支撑组件包括圆柱套状的限位支撑壳体,限位支撑壳体上端开口设置,底端封口设置,限位支撑壳体内设与其同轴的第一圆块,第一圆块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圆块上端的第一弹性件上端抵接有限位支撑柱,限位支撑柱与限位支撑壳体同轴设置,限位支撑柱能够相对限位支撑壳体伸缩运动。限位支撑组件提供弹性支撑,使时刻使刮泥板和传送滤网带以及各传送辊接触紧密,具体的通过第一弹性件配合限位支撑柱对刮泥板形成弹性支撑,在传送滤网带在出现张紧降低或形变后,第一弹性件形变使限位支撑柱向上抵接刮泥板,刮泥板能较好贴合设置传送滤网带表面且传送滤网带能够较为紧密的与传送辊表面紧密接触,在传送滤网带传送过程中出现打滑或震动时,刮泥板和传送滤网带以及各传送辊接触紧密均依靠限位支撑组件的部件弹性支撑实现,解决上述现象出现后传送滤网带可能出现遗漏刮除污泥的可能性,且在限位支撑组件的弹性支撑下对传送滤网带表面起到修整作用,矫正传送滤网带表面可能出现的微小形变。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脱水箱体外设有预处理箱,预处理箱上部连接有进料口,预处理箱内设有预处理滤板,预处理滤板上部的预处理箱通过传送管体与预处理箱外的预处理泵体连接,传送管体与进料斗连通。本案通过设计预处理箱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对于脱水污泥在初审状态下,污泥含水率较高,可能达到85%以上,本案通过将污泥送入到预处理箱内利用预处理滤板首先对污泥中的间隙水分脱除,即脱除污泥中能够通过沉降或重力作用快速排出的水体,减小脱水箱体内部处理的污泥初始含水率,这样有利于提升脱水箱体内对污泥挤压脱水工作量,污泥在预处理箱内部分水体脱除后通过预处理泵体和传送管体将污泥送入到进料斗以后进行挤压脱水。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预处理箱为圆筒状,预处理箱内设有预处理组件,预处理箱外设有用于驱动预处理组件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预处理组件设于预处理滤板上方,预处理滤板下方的预处理箱直径渐缩且连接有带阀门的管体。淤泥在预处理箱内进行预处理脱水时,随着污泥的不断堆积,预处理箱内的污泥可能出现较大的团聚结块情况不利于污泥的排出以及污泥中水分的自然脱除,通过在预处理箱内设置预处理组件来对预处理箱内的污泥进行搅拌处理,来对污泥促进污泥粉碎以及分散,这样污泥中的间隙水分能够较佳的排出并通过预处理板向下排出,且污泥能够较为容易的排出预处理箱,预处理箱底部渐缩的设计方案其目的在于对污水聚集排出。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预处理组件包括与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轴同轴连接的第一预处理转轴,第一预处理转轴侧方环绕布设有与其轴线平行的第二预处理转轴和第一连接支撑块,第二预处理转轴和第一连接支撑块交错布设,第二预处理转轴通过连接支架与第一预处理转轴侧面连接,第一连接支撑块通过第二预处理连接杆与第一预处理转轴连接,第一连接支撑块外侧通过第一预处理连接杆连接有预处理叶片,第二预处理转轴轴面与预处理箱内壁接触设置,第二处理转轴表面均设有圆环体。
设有的预处理组件对预处理箱内部的污泥进行搅拌破碎处理,具体的通过第一驱动电机来带动第一预处理转轴旋转,同步带动第一连接支撑块和预处理叶片旋转,这样预处理叶片在旋转过程中能够对预处理箱内的污泥切割破碎,连接支架的旋转直径大于预处理叶片旋转直径,对于团聚或结块的污泥可起到较好的分散作用,污泥被分散后污泥中的间隙水分能够较佳的脱粒污泥,其中设有的第二预处理转轴水第一预处理转轴旋转,同时第二预处理转轴能够相对第一连接支架旋转,并且第二预处理转轴和第二预处理连接杆交错布设,这样在预处理叶片随旋转对污泥切割破碎过程中,第二预处理转轴能够对经过预处理叶片形成推动促进切割后的污泥向相邻侧的预处理叶片方向移动,进而提高预处理叶片的切割效率,第二预处理转轴可减小污泥向预处理箱箱壁方向移动,降低污泥粘附以及污泥被切割的几率下降,且第二预处理转轴其轴面与预处理箱内壁接触用于保证,第一预处理转轴的旋转同轴度,特别是对污泥搅拌破碎的使用情况下,通过第二预处理转轴来保证第一预处理转轴在旋转过程中的同轴度较高以避免搅拌轴弯曲等情况出现,在第二预处理转轴相对预处理箱的内壁滚动过程中也能够适当提高预处理箱内壁表面的温度,这样对于预处理箱内壁表面的物料分离效果得到提升特别是对于含有油脂包覆的污泥在温度适当提高的箱壁表面出现粘附残留的几率降低,且箱壁方向的温度升高对于其附近的污泥中的残留油脂分离效果也具有提升作用。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预处理叶片叶面与第一预处理转轴轴线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预处理叶片能够较佳的对污泥进行破碎且旋转破碎阻力较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对于易腐垃圾而言其采用生物菌剂进行水解后,易腐垃圾减量率能够达到99%以上,这样对于易腐垃圾处理可较好的节省处理能耗以及设备,而生物菌剂对易腐垃圾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水并不能直接排放,所产生的污水中存在一定的杂质、油污等,直接排放将较为容易造成水污染,形成二次污染,故本申请通过提供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对易腐垃圾菌剂水解所产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所获得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实现将污泥中的水体排出以及保证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含水率较低,便于后续使用,如建材用砖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对处理垃圾产生污水处理工艺过程;
图2为污泥脱水装置内部示意图;
图3为废弃物出料口与废弃物收集组件配设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限位支撑组件内部示意图;
图6为缓流组件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预处理箱内部示意图;
图9为预处理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预处理组件俯视图。
附图标号:10-预处理箱;11-预处理滤板;12-预处理泵体;13-第一驱动电机;14-传送管体;15-第二支脚;20预处理组件;21-第一预处理转轴;22-第二预处理转轴;23-连接支架;24-第一预处理连接杆;25-第一连接支撑块;26-第二预处理连接杆;27-预处理叶片;30-脱水箱体;31-进料斗;32-排水管;33-废液导流板;34-第一支脚;40-废弃物收集组件;41-收集箱体;42-排污管体;43-刮泥板;50-第一传送辊;51-第二传送辊;52-第一传送滤网带;53-混合料进料口;54-第二传送滤网带;55-第三传送辊;56-废弃物出料口;57-第四传送辊;60-缓流组件;61-缓流板体;62-缓流转轴;63-缓流槽体;70-限位支撑组件;71-限位支撑柱;72-限位支撑壳体;73-第一弹性件;74-第一圆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10所示,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包括用于对污水处理用的污泥脱水装置,污泥脱水装置包括:
脱水箱体30,
第一传送带组,第一传送带组包括第一传送辊50和第三传送辊55,脱水箱体30内分布若干第三传送辊55,第一传送辊50由设置在脱水箱体30外的电机驱动旋转,且第一传送辊50和第三传送辊55上设有第二传送滤网带54,
第二传送带组,第二传送带组包括第二传送辊51和第四传送辊57,脱水箱体30内分布若干第四传送辊57,第二传送辊51由设置在脱水箱体30外的电机驱动旋转,且第二传送辊51和第四传送辊57上设有第一传送滤网带52,
第一传送带组设于第二传送带组上方,第一传送带组和第二传送带组相邻端的第二传送滤网带54和第一传送滤网带52间距小于1cm,
第一传送带组和第二传送带组相邻的进口端为混合料进料口53,第一传送带组和第二传送带组相邻的出口端为废弃物出料口56,混合料进料口53上部的脱水箱体30上设有进料斗31,废弃物出料口56下方设有废弃物收集组件40,废弃物收集组件40设于脱水箱体30内。
对于易腐垃圾而言其采用生物菌剂进行水解后,易腐垃圾减量率能够达到99%以上,这样对于易腐垃圾处理可较好的节省处理能耗以及设备,而生物菌剂对易腐垃圾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水并不能直接排放,所产生的污水中存在一定的杂质、油污等,直接排放将较为容易造成水污染,形成二次污染,故本申请通过提供污水净化处理装置对易腐垃圾菌剂水解所产生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所获得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实现将污泥中的水体排出以及保证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含水率较低,便于后续使用,如建材用砖等。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脱水箱体30并在脱水箱体30内设两条传送带组,并设定两相邻的传送带组各传送滤网带54之间间距,这样在污泥送入脱水箱体30内之后,污泥首先从混合料进料口53直接进入到两传送滤网带52间距较小端部分,在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的挤压传送作用下,污泥由较大块状直接被两传送带挤压成扁状,污泥中的液体能够在挤压传送过程中脱离污泥,特别是污泥中毛细管所吸附的水体脱除,污泥中的含水率能够降低至30%以下,并通过传送滤网带上的网口向下排出,限定第二传送滤网带54和第一传送滤网带52间距小于1cm的方案,能较好的控制对污泥的挤压脱水效果,间距过大污泥脱水率不高,间距过小传送滤网带在挤压过程中张紧及承压强度过高易出现形变以及滤网的孔口扩大等造成污泥脱水效果降低,且混合料进料口53为开口向下渐缩,污泥在落入到混合料进料口53后,污泥是随着两传送滤网带移动而随传送滤网带移动的,即传送滤网带在传送过程中将混合料进料口53部分的污泥逐量带入传送滤网带中,避免直接将大量污泥送入而导致污泥溢出出现二次污染以及污泥脱水效果降低的问题。
在挤压脱水过程,挤压脱除的水体能够向下落到第一传送滤网带52上对其起到一定的清洁效果,降低第一传送滤网带52网口堵塞几率。
第二传送带组下方的脱水箱体30内设倾斜的废液导流板33,废液导流板33倾斜底端的脱水箱体30箱壁上设有排水管32;脱水箱体30外底部设有第一支脚34。在脱水箱体30内下方设有的废液导流板33目的在于对挤压脱除的废水快速引导至排水管32方向以便于废水的排出,同样的若在排水管32未开启的状态,倾斜设置的废液导流板33能够较佳的促进废液中可能存在的残留颗粒物向下移动避免废液导流板33出现堆积或残留问题。
废弃物收集组件40包括上端开口的收集箱体41,收集箱体41内底部设有倾斜的斜面,斜面底端的收集箱体41上连接有排污管体42,收集箱体41的上部端口设有限位支撑组件70,废弃物出料口56的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侧方分别设有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刮泥板43,刮泥板43与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表面抵接,限位支撑组件70与刮泥板43抵接。在废弃物出料口56下方设置废弃物收集组件40的方式用于对脱水后的污泥进行收集以便于后续处理,废弃物出料口56的出口方向的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间距由上至下渐扩,收集获得的污泥落入到收集箱体41内在污泥脱水完成后,直接对收集箱体41内部污泥取出即可,在收集箱体41内底部设置倾斜的斜面能够较佳的促进污泥在收集箱体41底部堆积,降低污泥堆积不均的问题也对污泥取出过程中采用斜面来引导污泥向外排出,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侧方设置的刮泥板43设计目的在于:利用刮泥板43来对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上的污泥刮除,较好的保证通过废弃物出料口56后的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上无污泥残留,有助于污泥脱离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并掉入到收集箱体41内,随着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工作使用,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可能出现张紧不足或形变,这将导致刮泥板43的刮泥效果下降,故通过设计限位支撑组件70来对刮泥板43抵接,实现刮泥板43时刻保证与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表面的接触,解决传送滤网带使用出现形变导致传送滤网带表面出现污泥残留问题以及残留可能导致后续污泥脱水效率下降的问题。
刮泥板43一端部与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表面抵接,另一端部连接有转轴,转轴与脱水箱体30的箱体连接,限位支撑组件70与第一传送滤网带52或第二传送滤网带54之间设置刮泥板43。将刮泥板43端部与传送滤网带52表面进行抵接并配合限位支撑组件70,实现刮泥板43时刻保持与传送滤网带表面的接触且限位支撑组件70时刻使刮泥板43和传送滤网带以及各传送辊接触紧密,保证经过刮泥板43的传送滤网带表面的污泥被有效刮除,刮泥板43另一端部所连接的转轴用于实现在脱水箱体30内对刮泥板43位置相对固定以及刮泥板43的安装。
限位支撑组件70包括圆柱套状的限位支撑壳体72,限位支撑壳体72上端开口设置,底端封口设置,限位支撑壳体72内设与其同轴的第一圆块74,第一圆块74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弹性件73,第一圆块74上端的第一弹性件73上端抵接有限位支撑柱71,限位支撑柱71与限位支撑壳体72同轴设置,限位支撑柱71能够相对限位支撑壳体72伸缩运动。限位支撑组件70提供弹性支撑,使时刻使刮泥板43和传送滤网带以及各传送辊接触紧密,具体的通过第一弹性件73配合限位支撑柱71对刮泥板43形成弹性支撑,在传送滤网带在出现张紧降低或形变后,第一弹性件73形变使限位支撑柱71向上抵接刮泥板43,刮泥板43能较好贴合设置传送滤网带表面且传送滤网带能够较为紧密的与传送辊表面紧密接触,在传送滤网带传送过程中出现打滑或震动时,刮泥板43和传送滤网带以及各传送辊接触紧密均依靠限位支撑组件70的部件弹性支撑实现,解决上述现象出现后传送滤网带可能出现遗漏刮除污泥的可能性,且在限位支撑组件70的弹性支撑下对传送滤网带表面起到修整作用,矫正传送滤网带表面可能出现的微小形变。
脱水箱体30外设有预处理箱10,预处理箱10上部连接有进料口,预处理箱10内设有预处理滤板11,预处理滤板11上部的预处理箱10通过传送管体14与预处理箱10外的预处理泵体12连接,传送管体14与进料斗31连通。本案通过设计预处理箱10对污泥进行预处理,对于脱水污泥在初审状态下,污泥含水率较高,可能达到85%以上,本案通过将污泥送入到预处理箱10内利用预处理滤板11首先对污泥中的间隙水分脱除,即脱除污泥中能够通过沉降或重力作用快速排出的水体,减小脱水箱体30内部处理的污泥初始含水率,这样有利于提升脱水箱体30内对污泥挤压脱水工作量,污泥在预处理箱10内部分水体脱除后通过预处理泵体12和传送管体14将污泥送入到进料斗31以后进行挤压脱水。
预处理箱10为圆筒状,预处理箱10内设有预处理组件20,预处理箱10外设有用于驱动预处理组件20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13,预处理组件20设于预处理滤板11上方,预处理滤板11下方的预处理箱10直径渐缩且连接有带阀门的管体。淤泥在预处理箱10内进行预处理脱水时,随着污泥的不断堆积,预处理箱10内的污泥可能出现较大的团聚结块情况不利于污泥的排出以及污泥中水分的自然脱除,通过在预处理箱10内设置预处理组件20来对预处理箱10内的污泥进行搅拌处理,来对污泥促进污泥粉碎以及分散,这样污泥中的间隙水分能够较佳的排出并通过预处理板11向下排出,且污泥能够较为容易的排出预处理箱10,预处理箱10底部渐缩的设计方案其目的在于对污水聚集排出。
预处理组件20包括与第一驱动电机13驱动转轴同轴连接的第一预处理转轴21,第一预处理转轴21侧方环绕布设有与其轴线平行的第二预处理转轴22和第一连接支撑块25,第二预处理转轴22和第一连接支撑块25交错布设,第二预处理转轴22通过连接支架23与第一预处理转轴21侧面连接,第一连接支撑块25通过第二预处理连接杆26与第一预处理转轴21连接,第一连接支撑块25外侧通过第一预处理连接杆24连接有预处理叶片27,第二预处理转轴22轴面与预处理箱10内壁接触设置,第二处理转轴22表面均设有圆环体。
设有的预处理组件20对预处理箱10内部的污泥进行搅拌破碎处理,具体的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3来带动第一预处理转轴21旋转,同步带动第一连接支撑块25和预处理叶片27旋转,这样预处理叶片27在旋转过程中能够对预处理箱10内的污泥切割破碎,连接支架23的旋转直径大于预处理叶片27旋转直径,对于团聚或结块的污泥可起到较好的分散作用,污泥被分散后污泥中的间隙水分能够较佳的脱粒污泥,其中设有的第二预处理转轴22水第一预处理转轴21旋转,同时第二预处理转轴22能够相对第一连接支架23旋转,并且第二预处理转轴22和第二预处理连接杆26交错布设,这样在预处理叶片27随旋转对污泥切割破碎过程中,第二预处理转轴22能够对经过预处理叶片27形成推动促进切割后的污泥向相邻侧的预处理叶片27方向移动,进而提高预处理叶片27的切割效率,第二预处理转轴22可减小污泥向预处理箱10箱壁方向移动,降低污泥粘附以及污泥被切割的几率下降,且第二预处理转轴22其轴面与预处理箱10内壁接触用于保证,第一预处理转轴21的旋转同轴度,特别是对污泥搅拌破碎的使用情况下,通过第二预处理转轴22来保证第一预处理转轴21在旋转过程中的同轴度较高以避免搅拌轴弯曲等情况出现,在第二预处理转轴22相对预处理箱10的内壁滚动过程中也能够适当提高预处理箱10内壁表面的温度,这样对于预处理箱10内壁表面的物料分离效果得到提升特别是对于含有油脂包覆的污泥在温度适当提高的箱壁表面出现粘附残留的几率降低,且箱壁方向的温度升高对于其附近的污泥中的残留油脂分离效果也具有提升作用。
预处理叶片27叶面与第一预处理转轴21轴线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预处理叶片27能够较佳的对污泥进行破碎且旋转破碎阻力较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方案为:所述第二传送带组的第二传送滤网带54内侧或第二传送带组下方设有缓流组件60,缓流组件60直线阵列排布设置,所述缓流组件60包括轴线水平设置的缓流转轴62,所述缓流转轴62侧面设有弧形的缓流板体61,所述缓流板体61端部开设有缓流槽体63,所述缓流转轴62由设置在脱水箱体30外的电机驱动旋转,设有的缓流组件60用于对传送带组挤压脱除的水体起到向下导流作用,经过传送带组挤压脱除的水体由于下落位置和水量不确定,对于下方滴落的传送滤网带长时间使用会造成部分位置的形变,本案通过设计缓流组件60对传送带组上部滴落的液体进行导流使其沿设定的缓流板61表面流动,这样消耗了污水滴落的能量且污水滴落的流速下降,解决污水对传送滤网带可能造成的形变问题,且在缓流板体61上部开设缓流槽体63适当的收集部分污水,直接避免污水的滴落,使其在缓流槽体63内暂留并在缓流板体61旋转向下后污水直接落下,省略了污水沿缓流板体61表面流动的路径。
实施例3:
对处理垃圾产生污水处理工艺过程如下:
-将污水送入调节池内进行初级调节沉淀,经初级调节沉淀的水体送入隔油池,对隔油池内的水体进行浮油收集并将收集的浮油采用生物处理获得生物柴油;
-经隔油池排出的水体送入气浮沉淀一体机,将处理获得的污泥或浮渣送入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并将脱水产物进行堆肥处理,而气浮沉淀一体机排出水体送入UASB进一步处理;
-经UASB处理获得的水体送入除磷池内添加除磷剂处理,排出的水体再经水解及MBR处理,最终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后进行排放或回用,其中经MBR处理后获得的污泥送入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并将脱水产物进行堆肥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油脂、臭味等不良成分。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而并非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范畴,本发明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8)

1.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包括用于对污水处理用的污泥脱水装置,所述污泥脱水装置包括:
脱水箱体(30),
第一传送带组,所述第一传送带组包括第一传送辊(50)和第三传送辊(55),所述脱水箱体(30)内分布若干第三传送辊(55),所述第一传送辊(50)由设置在脱水箱体(30)外的电机驱动旋转,且所述第一传送辊(50)和第三传送辊(55)上设有第二传送滤网带(54),
第二传送带组,所述第二传送带组包括第二传送辊(51)和第四传送辊(57),所述脱水箱体(30)内分布若干第四传送辊(57),所述第二传送辊(51)由设置在脱水箱体(30)外的电机驱动旋转,且所述第二传送辊(51)和第四传送辊(57)上设有第一传送滤网带(52),
所述第一传送带组设于第二传送带组上方,所述第一传送带组和第二传送带组相邻端的第二传送滤网带(54)和第一传送滤网带(52)间距小于1cm,
所述第一传送带组和第二传送带组相邻的进口端为混合料进料口(53),所述第一传送带组和第二传送带组相邻的出口端为废弃物出料口(56),所述混合料进料口(53)上部的脱水箱体(30)上设有进料斗(31),所述废弃物出料口(56)下方设有废弃物收集组件(40),所述废弃物收集组件(40)设于脱水箱体(3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传送带组下方的脱水箱体(30)内设倾斜的废液导流板(33),所述废液导流板(33)倾斜底端的脱水箱体(30)箱壁上设有排水管(32);
优选的,所述脱水箱体(30)外底部设有第一支脚(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废弃物收集组件(40)包括上端开口的收集箱体(41),所述收集箱体(41)内底部设有倾斜的斜面,斜面底端的收集箱体(41)上连接有排污管体(42),所述收集箱体(41)的上部端口设有限位支撑组件(70),所述废弃物出料口(56)的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侧方分别设有与其位置相对应的刮泥板(43),所述刮泥板(43)与第一传送滤网带(52)和第二传送滤网带(54)表面抵接,所述限位支撑组件(70)与刮泥板(43)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支撑组件(70)包括圆柱套状的限位支撑壳体(72),所述限位支撑壳体(72)上端开口设置,底端封口设置,所述限位支撑壳体(72)内设与其同轴的第一圆块(74),所述第一圆块(74)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弹性件(73),所述第一圆块(74)上端的第一弹性件(73)上端抵接有限位支撑柱(71),所述限位支撑柱(71)与限位支撑壳体(72)同轴设置,所述限位支撑柱(71)能够相对限位支撑壳体(72)伸缩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脱水箱体(30)外设有预处理箱(10),所述预处理箱(10)上部连接有进料口,所述预处理箱(10)内设有预处理滤板(11),所述预处理滤板(11)上部的预处理箱(10)通过传送管体(14)与预处理箱(10)外的预处理泵体(12)连接,所述传送管体(14)与进料斗(3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预处理箱(10)为圆筒状,所述预处理箱(10)内设有预处理组件(20),所述预处理箱(10)外设有用于驱动预处理组件(20)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13),所述预处理组件(20)设于预处理滤板(11)上方,所述预处理滤板(11)下方的预处理箱(10)直径渐缩且连接有带阀门的管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预处理组件(20)包括与第一驱动电机(13)驱动转轴同轴连接的第一预处理转轴(21),所述第一预处理转轴(21)侧方环绕布设有与其轴线平行的第二预处理转轴(22)和第一连接支撑块(25),所述第二预处理转轴(22)和第一连接支撑块(25)交错布设,所述第二预处理转轴(22)通过连接支架(22)与第一预处理转轴(21)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支撑块(25)通过第二预处理连接杆(26)与第一预处理转轴(2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支撑块(25)外侧通过第一预处理连接杆(24)连接有预处理叶片(27),所述第二预处理转轴(22)轴面与预处理箱(10)内壁接触设置,所述第二处理转轴(22)表面均设有圆环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预处理叶片(27)叶面与第一预处理转轴(21)轴线倾斜设置。
CN202110118165.9A 2021-01-28 2021-01-28 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 Pending CN1128759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8165.9A CN112875996A (zh) 2021-01-28 2021-01-28 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8165.9A CN112875996A (zh) 2021-01-28 2021-01-28 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5996A true CN112875996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53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8165.9A Pending CN112875996A (zh) 2021-01-28 2021-01-28 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59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9864A (zh) * 2021-12-13 2022-03-11 清远市志豪兴工程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打磨后废水杂质过滤循环利用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0715U (zh) * 2011-08-19 2012-07-04 城市建设研究院 有机垃圾破碎脱水装置
CN209548879U (zh) * 2018-12-28 2019-10-29 广东美邦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滤机污泥均布机构
CN210206000U (zh) * 2019-07-03 2020-03-31 中科智水环境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自动排泥装置
CN212104284U (zh) * 2020-05-07 2020-12-08 刘文举 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用清淤装置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0715U (zh) * 2011-08-19 2012-07-04 城市建设研究院 有机垃圾破碎脱水装置
CN209548879U (zh) * 2018-12-28 2019-10-29 广东美邦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滤机污泥均布机构
CN210206000U (zh) * 2019-07-03 2020-03-31 中科智水环境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自动排泥装置
CN212104284U (zh) * 2020-05-07 2020-12-08 刘文举 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用清淤装置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佟玉衡: "《实用废水处理技术》", 30 November 1998,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9864A (zh) * 2021-12-13 2022-03-11 清远市志豪兴工程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打磨后废水杂质过滤循环利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38856U (zh) 组合式模块化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
CN109759417A (zh) 一种环保型微生物法垃圾处理装置及垃圾处理方法
CN103074381A (zh) 餐厨垃圾高效分选厌氧发酵资源化处理的方法
CN110538861A (zh) 一种餐厨垃圾与污泥协同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3351622A (zh) 一种用于垃圾处理的分类排料装置
CN109761658A (zh) 一种微生物法垃圾二次分类处理装置及垃圾处理方法
CN102861762B (zh) 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方法
CN211330683U (zh)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体化系统
CN112875996A (zh) 易腐垃圾处理污水净化装置
CN103998138A (zh) 分离方法和装置
CN112479755A (zh) 一种湿垃圾处理分解成有机化合物的工艺
CN113477673A (zh) 一种商用厨余垃圾处理系统
CN109761652A (zh) 一种微生物法高效垃圾堆肥装置及垃圾处理方法
CN210261487U (zh) 一种市政污泥处理装置
CN111170585A (zh) 一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工程发酵系统及发酵方法
CN107673570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11515223A (zh) 一种连续式湿垃圾生化减量装置
CN216918829U (zh) 一种用于养殖行业的固液分离设备
CN212833520U (zh) 一种餐厨垃圾生物消纳法自动化处理系统
CN212703647U (zh) 一种基于污水污泥与垃圾、粪渣的协同处理系统
CN212770497U (zh) 家用易腐有机垃圾处理机
CN211914951U (zh) 一种用于牛羊屠宰加工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装置
CN211100735U (zh) 一种餐厨垃圾与污泥协同处理系统
CN208341343U (zh) 一种湿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处置系统
CN111774415A (zh) 一种基于污水污泥与垃圾、粪渣的协同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00 floor 2, building 2, No. 16, 18th Street, Qiant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Hangzhou N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155, building a, Hangzhou creative design center, No. 102, Gen Xi'an Road, Jiangg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NAN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