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4567B - 一种电气车钩推送装置、车钩及其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气车钩推送装置、车钩及其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74567B CN112874567B CN202110033479.9A CN202110033479A CN112874567B CN 112874567 B CN112874567 B CN 112874567B CN 202110033479 A CN202110033479 A CN 202110033479A CN 112874567 B CN112874567 B CN 1128745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shing
- coupler
- flip
- trigger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5000012149 noodle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7/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5/00—Couplings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G5/06—Couplings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r combined with, couplings or connectors for fluid conduits or electric cables
- B61G5/10—Couplings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r combined with, couplings or connectors for fluid conduits or electric cables for electric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车钩推送装置、车钩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推送触发机构,其一端朝向对侧车钩处延伸;且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对侧车钩能够推动推送触发机构同步运动;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置于电气车钩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推送触发机构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相连接;其中,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在对侧车钩的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推送触发机构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且所述传动机构推动所述推动机构将电气车钩推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向长度较短的自动连挂车钩无法通过机械驱动来实现电气车钩准确连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车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车钩推送装置、车钩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连挂车钩是车辆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主要包括机械车钩和电气车钩。其中,电气车钩按照驱动型式分为气动、电动及机械驱动。相对于气动和电动的驱动型式,机械驱动主要是通过利用车钩连挂时的推力作为驱动力,在此推力的作用下实现电气车钩的推出,从而无需设置驱动和控制零部件,从而使得自动连挂车钩的结构简单、运营维护成本低,同时有效的节省了空间。
为了保证电气车钩的精确连挂,一般通过电气车钩的二次定位销、定位套之间的配合来保证电气车钩内部插针、插孔的精密配合,但是为实现固定于机械车钩上的电气车钩二次定位销、定位套的精确配合,需要机械车钩连挂时有较好的导向,一般通过机械车钩凸凹锥良好导向部分来导向。
然而,目前广泛使用的自动连挂车钩的机械车钩上的连挂导向长度都比较短,如果采用机械驱动型自动连挂电气车钩,两机械车钩开始有良好导向时,两个车钩之间的距离已经非常小,已经不能实现二次定位销、二次定位套之间的连挂配合,从而导致电气车钩无法实现准确连挂,由此导致机械驱动型的车钩无法被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车钩的推送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导向长度较短的自动连挂车钩无法通过机械驱动来实现准确连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气车钩推送装置,包括,
推送触发机构,所述推送触发机构设置于钩体上,且所述推送触发机构的一端朝向对侧车钩处延伸;且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对侧车钩能够推动推送触发机构同步运动;
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置于电气车钩上;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推送触发机构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相连接;
其中,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在对侧车钩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推送触发机构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且所述传动机构推动所述推动机构将电气车钩推出。
优选的,所述推送触发机构包括,
推送触发组件,所述推送触发组件可移动的设置于钩体上;且所述推送触发组件的一端朝向对侧车钩处延伸,其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接;且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对侧车钩能够推动推送触发组件运动;
推送调节组件,所述推送调节组件与所述推送触发组件相接;
其中,在所述推送触发组件的推动作用下使得推送调节组件被压缩,实现对车钩连挂间隙的补偿。
优选的,所述推送触发组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小于凸堆导向面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推送触发机构还包括导向筒,所述导向筒设置于钩体上;所述推送触发组件设置于所述导向筒内,且在对侧车钩的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推送触发组件能够沿导向筒滑动。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推送触发机构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相接;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传动件上,且通过所述转动件使得所述传动件与钩体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件包括,
第一传动段,所述第一传动段的一端与所述推送触发机构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转动相接;
第二传动段,所述第二传动段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相接;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段的长度小于第二传动段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
推送组件,所述推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电气车钩相接;
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与机械车钩固定连接;且所述导向组件朝向对侧车钩处延伸;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电气车钩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组件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吊架,所述吊架固定于机械车钩上;
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吊架上;且导向块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朝向对侧车钩处;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导向孔内,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
优选的,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连接件相对设置于电气车钩上;且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限位块滑动连接;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导向块相接。
优选的,所述推送组件包括,
第一推动件,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接;
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与电气车钩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推动件与第一推动件之间存在水平间隙M1;
第三推动件,所述第三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推动件固定连接;
推动压簧,所述推动压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推动件上,其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推动件上;
其中,在所述传动机构的推动作用下,第一推动件沿着第三推动件朝向第二推动件处滑动,使得所述推动压簧逐渐被压缩。
一种车钩,包括钩体,所述钩体上设置有电气车钩推送装置,所述电气车钩推送装置为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车钩推送装置。
优选的,所述钩体包括电气车钩钩体,所述电气车钩钩体上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一侧设置有翻盖装置,所述翻盖装置包括,
翻盖触发机构,所述翻盖触发机构朝向对侧车钩处延伸;且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对侧车钩能够推动翻盖触发机构同步运动;
翻盖推动机构,所述翻盖推动机构的一端与翻盖触发机构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相连接;
其中,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在对侧车钩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翻盖触发机构带动翻盖推动机构推动所述防护盖运动,实现所述防护盖的打开。
优选的,
所述翻盖触发机构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大于所述推送触发机构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在车钩连挂时,翻盖触发机构先于推送触发机构被对侧车钩触发。
一种车钩的工作方法,包括:
S1:两车钩对向连挂时,
当两车钩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1时,凸堆进入凹堆;对侧车钩推动翻盖触发机构运动,翻盖触发机构带动防护盖打开;
S2:当两车钩继续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2时,凸锥外周面最大直径处进入凹锥内,对侧车钩推动推送触发机构,推送触发机构带动所述传动机构推动所述推动机构,使得所述推动机构推动所述电气车钩朝向靠近对侧车钩的方向运动,实现电气车钩的推出。
优选的,还包括,
S3:当两车钩继续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3时,推送触发组件推动推送调节组件,使得推送调节组件被压缩,实现对车钩连挂间隙的补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气车钩的推送装置,通过在钩体上设置推送触发机构、推动机构、传动机构,且推动触发机构与传动机构的一端相接,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推动机构相接,推动机构与电气车钩相接。随着两车钩进一步靠近,此时机械车钩通过凸凹锥的配合已经有良好的导向,对侧车钩开始推动推送触发机构,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推动机构带动电气车钩朝向靠近对侧车钩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了电气车钩的推出,由于电气车钩是在机械车钩有良好导向后才被推出,此时电气车钩可以有良好的导向,进而通过电气车钩二次定位销与定位套的配合,能够实现短导向长度机械车钩的电气车钩的精确连挂。
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电气车钩能够在机械驱动力的作用下被推出,由于采用传动机构,增大了连挂电气车钩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将推送触发机构推送距离转化为电气车钩较长的推出距离,从而有利于电气车钩二次定位销与定位套之间的配合,最终实现了电气车钩的精确连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向长度较短的自动连挂车钩无法通过机械驱动来实现电气车钩准确连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自动连挂车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发明中自动连挂车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发明中自动连挂车钩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电气车钩的推送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翻盖装置的翻盖触发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翻盖装置的翻盖推动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车钩;2、电气车钩推送装置;
21、推送触发机构;211、第一推送触发件;2111、第一推送触发部;2112、第二推送触发部;212、第二推送触发件;2121、第三推送触发部;2122、第四推送触发部;213、第一推送调节件;2131、第一压缩件;2132、第二压缩件;2133、第一推送弹性件;2134、压缩腔室;214、第二推送调节件;215、推送调节壳体;2151、推送调节壳本体;2152、壳盖底板;2153、卡接凸缘;2154、限位凸缘;216、第一安装件;217、导向筒;
22、传动机构;221、传动件、222、转动件;
23、推动机构;231、第一推动件;232、第二推动件;233、第三推动件;234、推动压簧;24、吊架;25、导向块;26、导向杆;27、连接件;271、第一连接部;272、第二连接部;273、限位块;28、第二安装件;
3、翻盖装置;31、翻盖触发机构;32、翻盖推动机构;
311、翻盖触发弹性壳体;3111、容纳腔室;3112、弹性壳本体;3113、弹性壳体盖;312、翻盖触发弹性件;
313、第一翻盖触发组件;3131、第一翻盖触发件;3132、第二翻盖触发件;
314、第二翻盖触发组件;3141、第三翻盖触发件;3142、第四翻盖触发件;
321、翻盖推动件;3211、第一翻盖推动部;3212、第二翻盖推动部;3213、第一导向槽;3214、第二导向槽;322、翻盖导向件;323、旋转件;
4、防护盖;5、凸堆;6、凹堆;7、二次定位销;8、二次定位套;9、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时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向长度较短的自动连挂车钩无法通过机械驱动来实现电气车钩准确连挂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气车钩的推送装置,通过在钩体上设置推送触发机构、推动机构、传动机构,且推动触发机构与传动机构的一端相接,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推动机构相接,推动机构与电气车钩相接。随着两车钩进一步靠近,此时机械车钩通过凸凹锥的配合已经有良好的导向,对侧车钩开始推动推送触发机构,在传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推动机构带动电气车钩朝向靠近对侧车钩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了电气车钩的推出,由于电气车钩是在机械车钩有良好导向后才被推出,此时电气车钩可以有良好的导向,进而通过电气车钩二次定位销与定位套的配合,能够实现短导向长度机械车钩的电气车钩的精确连挂。
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电气车钩能够在机械驱动力的作用下被推出,由于采用传动机构,增大了连挂电气车钩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将推送触发机构较短的推送距离转化为电气车钩较长的推送距离,从而有利于电气车钩二次定位销与定位套之间的配合,最终实现了电气车钩的精确连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向长度较短的自动连挂车钩无法通过机械驱动来实现电气车钩准确连挂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气车钩推送装置,包括,
推送触发机构21,所述推送触发机构21设置于钩体上,且所述推送触发机构21的一端朝向对侧车钩1处延伸;且在车钩1自动连挂时,对侧车钩1能够推动推送触发机构21同向运动;
推动机构23,所述推动机构23设置于电气车钩上;
传动机构22,所述传动机构22的一端与所述推送触发机构21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23相连接;
其中,在车钩1自动连挂时,在对侧车钩1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推送触发机构21带动所述传动机构22运动,且所述传动机构22推动所述推动机构23将电气车钩推出。
如图2所示,推送触发机构21包括推送触发组件、推送调节组件。
推送触发组件朝向对侧车钩1处延伸;且在车钩1自动连挂时,对侧车钩1能够推动推送触发组件同向运动。通过利用车钩1连挂的机械力来驱动推送触发组件,通过推送触发组件将推力进一步传递至传动机构22,同时传动机构22将力传递至推动机构23上,从而使得推动机构23在此推力的作用下将电气车钩推出。需要说明的是,对侧车钩1是指与本车钩钩体进行连挂的钩体。
具体地说,推送触发组件设置于钩体上,且推送触发组件朝向对侧车钩1处延伸;且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对侧车钩1能够推动推送触发组件同向运动;推送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推送调节件,第一推送调节件的一端与推送触发组件相接。其中,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在所述推送触发组件的推动作用下使得推送调节组件被压缩,列车运行过程中,实现对连挂后车钩之间间隙的补偿。
如图4所示,推送触发组件包括第一推送触发件211和第二推送触发件212;推送调节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推送调节件213、第二推送调节件214。
具体地说,第一推送触发件211的一端朝向对侧车钩1处延伸,其另一端与第一推送调节件213相接;第二推送触发件21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推送调节件213和第二推送调节件214之间,其另一端穿过第二推送调节件214,且与传动机构22相接。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在车钩1自动连挂时,在推送触发组件的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一推送调节件213和第二推送调节件214受到压缩。进一步,第一推送触发件211伸出钩体连挂面的长度小于凸堆5导向面9的长度,此导向面9长度是指凸堆最大直径处伸出连挂面的长度,从而使得凸堆5先进入凹堆6后,对侧车钩1才能够与第一推送触发件211相接,并推动第一推送触发件211进行触发动作,并将电气车钩推出。此时,由于凸堆已进入凹堆,由此使得车钩连挂具备较好的导向,所以电气车钩在推出时能够被准确的推出,从而实现精密连挂。
续参照图4,第一推送触发件211包括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和第二推送触发部2112。本实施例中,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优选为柱状结构,且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的一端朝向对侧车钩1处延伸,其另一端朝向第一推送调节件213处延伸。由于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朝向对侧车钩1处延伸,所以在车钩1进行连挂时,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能够与对侧车钩1相接触,从而使得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受到一定的推力。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第二推送触发部2112优选为板状结构,且第二推送触发部2112固定于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上,且第二推送触发部2112与第一推送调节件213相接。由此,当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受到推力时,第二推送触发部2112能够随着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同向运动,从而对第一推送调节件213产生挤压,使得第一推送调节件213被压缩。
继续参照图4,第二推送触发件212包括第三推送触发部2121和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本实施例中,第三推送触发部2121优选为柱状结构,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优选为板状结构。进一步,第三推送触发部2121的一端穿过第二推送调节件214且与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传送机构相接。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固定设置于第三推送触发部2121上,同时,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设置于第一推送调节件213和第二推送调节件214之间,且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推送调节件213和第二推送调节件214相接。由此,当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受到推力时,第二推送触发部2112能够随着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同向运动,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也受到推力,在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推送调节件214被压缩。当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与第一推送调节件213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大时,此时第一推送调节件213会被挤压,从而使得第一推送调节件213被压缩。
进一步,推送调节组件还包括推送调节壳体215,推送调节壳体215内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推送触发件211的推动方向一致,且第一推送调节件213与第二推送调节件214并排滑动设置于该第一空腔内。本实施例中,推送调节壳体215包括推送调节壳本体2151和推送调节壳盖。推送调节壳本体2151的一端设置有通孔,通过通孔使得第一推送触发件211伸入第一空腔内且与第一推送调节件213相接。具体地说,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的一端穿入推送调节壳体内,第二推送触发部2112固定于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上,且第二推送触发部2112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并与第一推送调节件213相接。
推送调节壳本体215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朝向第二推送调节件214。推送调节壳盖卡接于推送调节壳本体2151的第一开口处,且推送调节壳盖上设置有通孔,通过通孔使得第二推送调节件214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具体地说,第三推送触发部2121的一端穿入所述推送调节壳体215的第一空腔内,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推送调节壳体215外部;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推送触发部2121上,且所述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位于所述第一推送调节件213和第二推送调节件214之间。
本实施例中,推送调节壳本体2151优选为圆筒形结构,且第一空腔为圆筒形结构。进一步,推送调节壳盖包括壳盖底板2152、卡接凸缘2153、限位凸缘2154。
具体地说,壳盖底板2152固定于第一开口的外侧,使得推送调节壳体215形成封闭结构;即壳盖底板2152的尺寸大于第一开口的尺寸,从而使得壳盖底板2152能够封闭第一开口。卡接凸缘2153固定设置于壳盖底板2152上,且卡接凸缘2153的结构与第一开口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卡接凸缘2153能够插入第一开口处。限位凸缘2154固定设置于卡接凸缘2153上,且限位凸缘2154的结构与第二推送调节件214的结构相配合,使得第二推送调节件214的一端套于限位凸缘2154上。由此,推送调节壳盖形成阶梯结构,且此结构卡接于第一开口处,即卡接凸缘2153与限位凸缘2154位于第一空腔内,从而将第一开口封闭。同时,限位凸缘2154与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二推送调节件214能够被有效的进行压缩。由于,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与第二推送调节件214的一端相接,限位凸缘2154插入第二推送调节件214的另一端,当第二推送调节件214被压缩至一定程度,即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与限位凸缘2154相接时,第二推送调节件214将不再继续被压缩。
第一推送调节件213包括第一压缩件2131、第二压缩件2132、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
具体地说,第一压缩件2131滑动设置于推送调节壳体215内,且第一压缩件2131与第一推送触发件211相接。进一步,第一压缩件213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与推送调节壳体215的内壁相接,从而使得第一压缩件2131能够更加稳定的在推送调节壳体215内滑动,而不会出现晃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缩件2131优选为圆柱盒状结构。第一压缩件2131内设置有第二空腔,第二空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朝向第二压缩件2132,且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卡接部。
第二压缩件2132滑动设置于推送调节壳体215内,第二压缩件2132与第一压缩件2131相卡接;且第二压缩件2132与第二推送触发件212相接;第一压缩件2131与第二压缩件2132之间形成压缩腔室2134,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设置于所述压缩腔室2134内。具体的,第二压缩件2132内设置有第三空腔,第三空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且第三开口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缩件2132的尺寸小于第一压缩件2131的尺寸;同时,第二卡接部插入第二空腔内,且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相卡接,从而使得第一压缩件2131与第二压缩件2132卡接在一起。进一步,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相结合形成推送调节壳体215的压缩腔室2134。本实施例中,第三空腔的尺寸与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的尺寸相配合,即第三空腔的尺寸略大于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的尺寸,从而使得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的一端能够稳定的设置于第三空腔内,即第二压缩件2132对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起到导向和稳固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能够被稳定的压缩。
进一步,第二空腔的内壁与第二卡接部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一定的距离,此距离为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能够被压缩的最大距离,即当第二空腔的内壁与第二卡接部相接时,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被压缩至最大程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优选为碟簧结构。
第二推送调节件214包括第二推送弹性件,其优选为弹簧结构。第二推送调节件214设置于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与卡接凸缘2153之间,且第二推送调节件214的一端套设于卡接凸缘2153上,从而使得第二推送调节件214能够稳定的设置于第一空腔内。
进一步,推送触发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件216,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件216与第二推送触发件212相接。并且,第一安装件216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上相对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处设置有销轴,传动机构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长圆孔,且该销轴穿过此第一长圆孔,使得传动机构22与销轴转动连接,从而使得传动机构22与第一安装件216转动相接。同时,通过设置此第一长圆孔使得传动机构22的此端部能够沿纵向更加自由的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推送触发件212能够更加有效的推动传动机构22。
进一步,推送触发机构21还包括导向筒217,导向筒217设置于钩体上,且导向筒217朝向靠近对侧车钩1处延伸,其中推送触发组件设置于导向筒217内,且在对侧车钩1的推动作用下,使得推送触发组件能够沿导向筒217滑动。通过设置此导向筒217,防止推送触发机构21在运动的过程出现摆动,而导致推送过程不稳定。同时,第一推送触发部2111穿过导向筒217,从而使得导向筒217在第一推送触发件211运动的过程中起到导向的作用。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车钩1两侧对称设置有推送触发机构21,即推送触发机构21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车钩1的两侧。当车钩1进行连挂时,两车钩1上的推送触发机构21之间相接触,从而使得两个车钩1上的推送触发机构21之间能够相互推动而实现触发。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当车钩1上端出现连挂间隙后,可通过第一推送调节件213释放来缩短此间隙,同时,第二推送调节件214对推送触发组件的推力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使得推送触发机构21能够稳定的将机械力传递至相应的机构,使得电气车钩能够被稳定的推出。进一步,由于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采用碟簧结构,且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设置于第一压缩件2131和第二压缩件2132之间的压缩腔室2134内,从而使得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处于预压缩的状态。由此,当车钩进行连挂时,在机械推动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推送弹性件首先被压缩,当第二压缩件2132被压缩至最大程度,即第四推送触发部2122与限位凸缘2154相接时,第二压缩件2132不再被继续压缩。此时,电气车钩的推动力保持不变,两车钩1能够继续相对运动,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开始受力被压缩,使得车钩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所以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在保持电气车钩压缩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推送调节组件能够补偿车钩1之间的连挂间隙。从而解决了因间隙过大,而导致两机械车钩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会带动电气车钩相对运动,最终可能造成电气车钩导通、密封性不好,进而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问题。
同时,由于对侧车钩1能够推动第一推送触发件211,在第一推送触发件211的作用下,使得第二推送触发件212与第一推送触发件211同向运动,即均朝向远离对侧车钩1的方向移动。由于传动机构22的一端与第二推送触发件212相接,从而使得传动机构22的此端部随着第二推送触发件212同向运动;进一步通过传动机构22将推力传递至推动机构23处,通过推动机构23将电气车钩推出,从而实现了将车钩1自动连挂时的机械驱动力转化为电气车钩的推送力。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车钩1上无需设置驱动和控制零部件,从而使得车钩1的结构简单、运营维护成本低,同时有效的节省了空间。
如图2所示,传动机构22包括传动件221和转动件222。传动件221的一端与推送触发组件连接,其另一端与推动机构23相接。转动件222设置于传动件221上,且通过所述转动件222使得传动件221与钩体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传动件221优选为杆状结构,转动件222优选为转动轴。由此,当第一推送触发件211受到对侧车钩1的推动时,使得第二推送触发件212和第一推送触发件211同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二推送触发件212进一步推动传动件221的一端同向运动;由于第二推送触发件212与钩体之间通过转动件222相接,从而使得传动件221的另一端推动推动机构23朝向靠近对侧车钩1的方向移动,且在推动机构23的作用下,使得电气车钩被推出。
进一步,传动件221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段和第二传动段,且第一传动段的长度小于第二传动段的长度。第一传动段的一端与推送触发机构件相接,其另一端与转动件222相接;第二传动段的一端与转动件222相接,其另一端与推动机构相接。换言之,通过转动件222将传动杆分成两段,即第一传动段和第二传动段,第一传动段位于第二传动段的上方,即在保证传动件能够实现传动的前提下,根据电气车钩二次定位销长度将第二传动段的长度设计合理长度,第二传动段长度长于第一传动段长度。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电气车钩的行程被放大至合理长度,从而增大了车钩1之间的导向长度;换言之,实现了将推送触发机构21较短的推送距离转化为电气车钩较长的推送距离,由此能够进一步保证电气车钩实现精确的连挂。
如图2所示,推动机构23包括推动组件、导向组件、连接件27。推动组件的一端与传动机构22相接;其另一端与电气车钩相接。导向组件与机械车钩1固定连接,且导向组件朝向对侧车钩1处延伸。连接件27的一端与电气车钩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导向组件滑动连接。
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推动组件包括第一推动件231、第二推动件232、第三推动件233、推动压簧234。第一推动件231的一端与传动机构22相接;第二推动件232的一端与电气车钩相接,其另一端与第一推动件231相对设置,且第二推动件232与第一推动件231之间存在水平间隙M1;第三推动件233的一端与第一推动件231滑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推动件232固定连接;推动压簧234的一端套设于第一推动件231上,其另一端套设于第二推动件232上。其中,在传动机构22的推动作用下,使得第一推动件231沿着第三推动件233朝向第二推动件232处滑动,且随着第一推动件231与第二推动件232之间的水平间隙M1逐渐减小,使得推动压簧234逐渐被压缩。
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23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件28,第二安装件28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上也相对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处也设置有销轴,传动机构2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长圆孔,且销轴穿过此第二长圆孔,使得传动机构22此端部与销轴转动连接,从而使得传动机构22与第二安装件28转动相接。同时,通过设置此第二长圆孔使得传动机构22的此端部能够沿纵向更加自由的转动。由此,使得传动件221能够更加有效的将推动力传递至推动机构23上,使得推动机构23将电气车钩推出。进一步,第一推动件231包括第一推送座和第一推送杆,第一推送座外周尺寸大于推动压簧234,用于限制推动压簧234;第一推送杆的外径略小于推动压簧234的空腔,从而使得推动压簧234的一端套设于第一推送杆上。
需要说明的是,传动机构22上的第一长圆孔和第二长圆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可以只设置第一长圆孔或第二长圆孔,也可以两者并存。
第二推动件232的一端与电气车钩相接,其另一端与第一推动件231相对设置。进一步,第二推动件232包括第二推送座和第二推送杆;第二推送座与电气车钩相接固定相接,用于限制推动压簧234,第二推送杆与第一推送杆相对设置,且第二推送杆朝向第一推送杆处延伸。本实施例中,第二推送杆与第一推送杆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存在间隙M1,且第二推送杆的外径略小于推动压簧234的空腔,使得推动压簧234的另一端能够套设于第二推送杆上。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推动压簧234在推力的作用下,能够被压缩,且其压缩最大距离为M1。
第三推动件233的一端与第一推动件231滑动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推动件23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推动件233为杆状结构,在第一推动件231受到推力时,第一推动件231能够沿着第三推动件233朝向第二推动件232处滑动,从而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推动压簧234在压缩的过程中能够更稳定。
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在传动机构22将推动力传递至推动机构23处,使得推动机构23推动电气车钩朝向靠近对侧车钩1处运动,从而实现电气车钩的推出。然而,连挂后的车钩1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间隙,由于设置了推动压簧234,推动压簧234能够处于压缩的状态,从而能够补偿车钩1之间的连挂间隙,保证了电气车钩良好的密封性和导通性能。
导向组件包括吊架24、导向块25、导向杆26。
吊架24固定于机械车钩1上,导向块25固定设置于吊架24上;且导向块25上设置有导向孔,导向孔朝向对侧另一钩体。导向杆26固定设置于导向孔内,且导向杆26与连接件27滑动连接,连接件27固定设置于电气车钩上。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7包括第一连接部271和第二连接部272,第一连接部271与第二连接部272相垂直。第一连接部271竖直且紧贴固定于电气车钩的侧端面上,从而使得连接件27能够稳定的设置于电气车钩上。第二连接部272水平且紧贴于电气车钩的上端面上,且第二连接部272设置有连接通孔,导向杆26穿过此连接通孔并与第二连接部272滑动连接。
进一步,电气车钩的上端面上还设置有限位块29,所述限位块29与第二连接部272相对设置,且限位块29上设置有通孔,且导向杆26穿过此通过并与限位块29滑动连接。换言之,限位块29设置于靠近对侧车钩1的一端且与导向块25相接,即限位块29设置于电气车钩的前边缘端;导向杆26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滑动连接,其另一端与限位块29滑动连接。由于限位块29与导向块25相接,所以使得限位块29能够防止电气车钩在机械推动力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同时,通过采用以上结构,电气车钩在推出的过程中沿着导向杆26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从而使得导向杆26对电气车钩起到了导向作用,由此保证了电气车钩推出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推出过程中出现摆动。
如图2所示,为保证未连挂时电气车钩的良好防护,电气车钩一般有防护盖结构,在电气车钩连挂之前,应打开护盖才能实现两电气车钩导通。为了使得电气车钩能够更加有效且稳定的实现自动连挂,还设置了用于电气车钩的翻盖装置3。
具体地说,翻盖装置3包括翻盖触发机构31和翻盖推动机构32。
翻盖触发机构31设置于钩体上,且翻盖触发机构31的一端朝向对侧车钩1处延伸;且在车钩1自动连挂时,对侧车钩1能够推动翻盖触发机构31同向运动。翻盖推动机构32包括翻盖推动件321和翻盖导向件322,翻盖推动件321与翻盖触发机构31相连接,且翻盖推动件321上设置有弧形导向槽;翻盖导向件322的一端与电气车钩防护盖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插于弧形导向槽内。其中,在车钩1自动连挂时,在对侧车钩1推动作用下,翻盖触发机构31带动翻盖推动件321运动,使得翻盖导向件322带动电气车钩防护盖4沿着弧形导向槽运动,实现电气车钩的防护盖4的打开。
更具体地说,翻盖触发机构31包括翻盖触发弹性组件、第一翻盖触发组件313、第二翻盖触发组件314、翻盖触发体315。
翻盖触发弹性组件包括翻盖触发弹性壳体311和翻盖触发弹性件312;翻盖触发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腔室3111,翻盖触发弹性件31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室3111内。其中,第一翻盖触发组件313的一端穿入所述容纳腔室3111内与翻盖触发弹性件312相接;所述第二翻盖触发组件314的一端穿入所述容纳腔室3111内与翻盖触发弹性件312相接;在车钩1自动连挂时,在对侧车钩1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一翻盖触发组件313与第二翻盖触发组件314相互作用使得翻盖触发弹性件312被压缩。
进一步,翻盖触发弹性壳体311内的容纳腔室31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翻盖触发机构31的推动方向一致,且翻盖触发弹性件312、第一翻盖触发组件313、第二翻盖触发组件314滑动设置于容纳腔室3111内。本实施例中,翻盖触发弹性壳体311包括弹性壳本体3112和弹性壳体盖3113。弹性壳本体3112的一端设置有通孔,通过该通孔使得第一翻盖触发组件313伸入容纳腔室3111内;弹性壳本体3112的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开口朝向第二翻盖触发组件314。弹性壳体盖3113卡接于弹性壳本体3112的开口处,且弹性壳体盖3113上设置有通孔,通过该通孔使得第二翻盖触发组件314伸入容纳腔室3111内。
本实施例中,弹性壳本体3112优选为圆柱形结构,且容纳腔室3111为圆柱形结构。进一步,弹性壳体盖3113包括第一壳盖部和第二壳盖部。第一壳盖部与第二壳盖部之间形成阶梯结构,从而使得弹性壳体盖3113能够卡于弹性壳本体3112的开口处,将弹性壳本体3112进行封闭。
第一翻盖触发组件313包括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和第二翻盖触发件3132。本实施例中,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优选为圆柱杆状结构,且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的一端朝向对侧车钩1处延伸,其另一端穿入翻盖触发弹性壳体311内且朝向翻盖触发弹性件312处延伸。由于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朝向对侧车钩1处延伸,所以在车钩1进行自动连挂时,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能够与对侧车钩1相接,从而使得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受到一定的推力。本实施例中,第二翻盖触发件3132优选为板状结构,第二翻盖触发件3132固定于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上,且第二翻盖触发件3132与第二翻盖触发组件314相接。由此,当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受到推力时,第二翻盖触发件3132能够随着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同向运动,从而对第二翻盖触发组件314产生推动作用,在第二翻盖触发组件314的作用下使得翻盖触发弹性件312被压缩。
第二翻盖触发组件314包括第三翻盖触发件3141和第四翻盖触发件3142。本实施例中,第三翻盖触发件3141优选为杆状结构,第四翻盖触发件3142优选为板状结构。进一步,第三翻盖触发部的一端与翻盖推动机构32相接,其另一端穿入翻盖触发弹性壳体311内。第四翻盖触发件3142固定设置于第三翻盖触发件3141部上,同时,第四翻盖触发件3142设置于第二翻盖触发件3132和翻盖触发弹性件312之间,且第四翻盖触发件3142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二翻盖触发件3132和翻盖触发弹性件312相接。由此,当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受到推力时,能够将此推力通过第四翻盖触发件3142传递至翻盖触发弹性件312,使得翻盖触发弹性件312被压缩。同时,第三翻盖触发件3141将推力传递至翻盖推动机构32上,在翻盖推动机构32的作用下使得翻盖导向件322带动电气车钩的防护盖4沿着弧形导向槽运动,实现电气车钩防护盖4的打开。
如图3和图7所示,翻盖推动机构32包括翻盖推动件321、翻盖导向件322、旋转件323。其中,翻盖推动件321与翻盖触发机构31相接,翻盖导向件322的一端与电气车钩的防护盖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插入翻盖推动件321上的弧形导向槽内。
本实施例中,翻盖推动件321包括第一翻盖推动部3211和第二翻盖推动部3212。第一翻盖推动部3211与第三翻盖触发件3141相接,从而使得第三翻盖触发件3141能够将推动力传递至翻盖推动机构32上。第二翻盖推动部3212优选为板状结构,且此第二翻盖推动部3212上设置有所述弧形导向槽,弧形导向槽包括第一导向槽3213和第二导向槽3214。第一导向槽3213水平设置于翻盖推动件321上,第二导向槽3214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槽3213相接,其另一端呈弧形且向下延伸,即朝向远离第一翻盖推动部3211的方向弯曲,且第二导向槽3214与第一导向槽3213相连通,即第二导向槽3214所在的水平面低于第一导向槽3213所在的水平面。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槽3213的弧形曲线角度需要通过相应的计算方法来得到。并且,第一导向槽3213的弧形曲线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加工难度等进行相应改变。
本实施例中,翻盖导向件322优选为杆状结构,翻盖触发机构31触发前,翻盖导向件322位于第二导向槽3214内,翻盖触发机构31触发后,翻盖导向件322由第二导向槽3214内朝向第一导向槽3213处运动。在车钩1自动连挂时,在对侧车钩1推动作用下,使得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带动翻盖推动机构32朝向远离对侧车钩1处运动,即第二翻盖推动部3212也朝向远离对侧车钩1处运动,此时由于第一导向槽3213所在的水平面高于第二导向槽3214的水平面,且第二导向槽3214为弧形结构,所以通过第一导向槽3213、第二导向槽3214与翻盖导向件322的配合,将翻盖推动件321的水平运动转化为防护盖4的转动运动,即在第二翻盖推动部3212直线运动时,弧形导向槽对翻盖导向件322施加力的方向为垂直于旋转件323圆心与翻盖导向件322圆心之间的连线,这样使弧形导向槽对翻盖导向件322施加的力全部转化为力矩,可防止冲击力损坏翻盖导向件322及旋转件323。同时,第二导向槽3214的作用是防护盖4打开后,翻盖导向件322能够沿第一导向槽3213运动,从而使得电气车钩能够沿水平方向向前运动,实现电气车钩的推出,即防护盖打开后,电气车钩才被推出,即实现了随着车钩之间距离的变化,使得电气车钩能够按照顺序依次动作。换言之,实现了将两车钩1的距离转化为防护盖4一一对应地打开动作,并最终实现将防护盖4的打开,且防护盖4打开后通过第一导槽3213,使得电气车钩能够被稳定推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翻盖装置无法应用于依靠车钩间的距离变化实现电气车钩顺序动作的应用中。
进一步,钩体上还设置有翻盖触发体315,此翻盖触发体315与翻盖触发机构31相对应设置,即翻盖触发体315与翻盖触发机构31分别设置与钩体的两侧。当车钩1进行连挂时,对侧车钩1上的翻盖触发体315与翻盖触发机构31中的第一翻盖触发组件313相接触,从而触发翻盖装置3带动防护盖4打开。通过设置此翻盖触发体315,使得翻盖触发机构31能够更加稳定的被触发,从而使得翻盖装置3能够更加稳定的实现翻盖功能。
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电气车钩的防护盖4,能够利用车钩1连挂时的机械推动力实现打开动作,从而无需依赖电气车钩;即在电气车钩推出前,即可实现防护盖4的独立打开。当车钩1解挂时,因推动力消失,防护盖4会自动实现关闭。由此,随着车钩之间距离的变化,实现了电气车钩按照顺序依次动作。从而,可以通过调整翻盖装置3中翻盖触发机构31与对侧车钩1之间的距离。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翻盖装置3无法应用于依靠车钩1间的距离变化实现电气车钩顺序动作的应用中。
本实施例中,翻盖触发机构31的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大于推送触发机构21的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从而使得车钩1连挂时,对侧车钩1首先与翻盖触发机构31相接,并对翻盖触发机构31产生推力,使得翻盖触发机构31带动防护盖4打开。随着两车钩1进一步靠近,对侧车钩1开始推动推送触发机构21,在传动机构22的作用下,使得推动机构23带动电气车钩朝向靠近对侧车钩1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了电气车钩的推出。
换言之,因为翻盖触发机构31的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大于推送触发机构21的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使得防护盖4在电气车钩推出前,即已完成打开。由此,防护盖4的打开不受车钩1良好导向部分长度的限制,从而使得导向长度短的车钩1在机械驱动的作用下,即能够实现防护盖4的安全打开,也能够实现电气车钩的准确推出,从而实现电气车钩的精确连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向长度较短的自动连挂车钩1无法通过机械驱动来实现电气车钩准确连挂的技术问题。
同时,钩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二次定位销7和二次定位套8。本实施例中,二次定位销7和二次定位套8设置于电气车钩的钩体上。具体地,二次定位销7与对侧电气车钩的钩体上的二次定位套8相对应设置,二次定位套8与对侧电气车钩的钩体上的二次定位销7相对应设置。通过上述电气推送装置、翻盖装置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车钩1自动连挂时,电气车钩能够具有良好的导向结构;从而使得二次定位销7能够准确插入对侧电气车钩的钩体上的二次定位套8内;同时,对侧电气车钩的钩体上的二次定位销7能够准确插入此二次定位套8,从而保证了电气车钩内部插针、插孔的精密配合。
综上可知,将推送触发机构伸出连挂面的长度设为L1,凸堆5的导向面9长度设为L2,翻盖触发机构伸出连挂面的长度设为L3。同时,通过设置传动机构22,使得电气车钩的行程被延长,从而增大了车钩1之间的导向长度,使得电气车钩连挂时具有足够的导向长度。通过设置以上结构,使得车钩1连挂时,首先是凸堆5进入凹堆6内,从而对连挂过程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翻盖触发机构31相继运动使得防护盖4被打开;最后,推送触发机构21被触发,在推送触发机构21的作用下使得电气车钩被推出。根据电气车钩二次定位销的长度及电气车钩相关尺寸设计L3与L1值之间的关系,使防护盖4在电气车钩被推出前,已完成打开,从而避免了因车钩导向长度短而导致防护盖4无法被打开的现象。同时,由于L2>L1,当电气车钩被推出时已具备良好的导向且具有足够的导向长度,所以能够使得使得二次定位套和二次定位销之间实现准确连接,从而使电气车钩之间的插针与插孔实现准确的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向长度较短的自动连挂车钩1无法通过机械驱动来实现电气车钩准确连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钩1,其包括钩体,所述钩体上设置有以上电气车钩推送装置。
同时,车钩1包括钩体,所述钩体包括电气车钩钩体,电气车钩钩体上设置有防护盖4;所述防护盖4的一侧设置有翻盖装置3,翻盖装置3包括翻盖触发机构31和翻盖推动机构32,所述翻盖触发机构31朝向对侧车钩1处延伸;且在车钩1自动连挂时,对侧车钩1能够推动翻盖触发机构31同步运动;所述翻盖推动机构32的一端与翻盖触发机构31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4相连接。其中,在车钩1自动连挂时,在对侧车钩1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翻盖触发机构31带动翻盖推动机构32推动所述防护盖4运动,实现所述防护盖4的打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盖触发机构31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L3大于所述推送触发机构21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L1;在车钩1连挂时,翻盖触发机构31先于推送触发机构21被对侧车钩1触发。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动连挂车钩1的工作方法,包括:
S1:两车钩1对向连挂时,
当两车钩1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1时,凸堆5进入凹堆6;对侧车钩1推动翻盖触发机构31运动,翻盖触发机构31带动防护盖4打开;
具体地说,当两车钩1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1时,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与对侧车钩1上设置的翻盖触发体315接触开始触发,即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受到推力;由于凸锥的长度大于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因此此时凸锥已进入凹锥,凸锥与凹锥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且此时电气车钩在连接件27上的限位块273的作用下无法向后运动。在对侧车钩1的推动下,使得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带动翻盖推动机构32朝向远离对侧车钩1处运动,即第二翻盖推动部3212也朝向远离对侧车钩1处运动,此时第二导向槽3214与翻盖导向件322的配合,导向槽运动带动翻盖导向件322绕旋转件323逆时针旋转,直至完成开盖动作。
S2:当两车钩1继续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2时,凸锥5外周面最大直径处进入凹锥6内,即凸锥5的导向面9进入凹锥6内,对侧车钩1推动推送触发机构21,推送触发机构21带动所述传动机构22推动所述推动机构23,使得所述推动机构23推动所述电气车钩朝向靠近对侧车钩1的方向运动,实现电气车钩的推出。
具体地说,当两车钩1继续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2时,此时凸锥5的导向面9处进入凹锥6,机械车钩有良好的导向,两车钩1推送触发机构21开始触发。即,第一推送触发件211受到对侧车钩1的推动作用,此时第一推送触发件211和第二推送触发件212缩回;同时,第二推送触发件212将推动力传递至传动件221上,传动件221绕转动件222开始转动,进而驱动推动组件推送电气车钩沿着导向组件朝向靠近对侧车钩1的方向运动。电气车钩继续向前运动,二次定位销7与二次定位套8开始配合,使得电气车钩有精确的定位。
S3:当两车钩1继续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3时,所述推送触发组件推动所述推送调节组件,使得推送调节组件被压缩,实现对车钩1连挂间隙的补偿。
具体地说,当两车钩1继续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3时,此时第二推送触发件212达到限位凸缘2154处,此时推送触发机构21、推动机构23、传动机构22均停止运动,此时第一推送调节件213开始被压缩直至完成机械连挂。通过采用以上方法,当两机械车钩1有连挂间隙而导致两车钩1的第一推送触发件211之间出现连挂间隙后,第一推送调节件213能够补充此间隙,同时能够保持电气车钩压缩力不变。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下面以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发明的安装过程做进一步的说明:
当两车钩1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1时,由于翻盖触发机构31的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大于推送触发机构21的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从而使得车钩1连挂时,对侧车钩1首先与翻盖触发机构31相接,并对翻盖触发机构31产生推力,从而使得翻盖触发机构31带动防护盖4打开。具体地说,此时由于凸锥5的长度大于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因此此时凸锥5已进入凹锥6,凸锥5与凹锥6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而电气车钩在连接件27上的限位块273的作用下无法向后运动。在对侧车钩1推动下,使得第一翻盖触发件3131推动第二翻盖触发件3132运动,同时推动翻盖触发弹性件312压缩,且第二翻盖触发件3132进一步推动翻盖推动机构32朝向远离对侧车钩1处运动,此时由于第二导向槽3214与翻盖导向件322的配合,导向槽运动带动翻盖导向件322绕旋转件323逆时针旋转,从而完成防护盖4的开盖动作。由于此时电气车钩还处于未推出的状态,所以两个电气车钩上的防护盖4具有充分的空间进行打开,从而使得导向长度短的自动连挂车钩1在机械驱动的作用下,实现了电气车钩防护盖4的安全打开。
当两车钩1继续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2时,此时凸锥5的导向面9进入凹锥6,机械车钩1有良好的导向,两车钩1推送触发机构21开始触发。即,第一推送触发件211受到对侧车钩1的推动作用,首先使得第二推送调节件214被压缩,然后推着推动力增大,第二推送调节件214继续被压缩。具体地说,第一推送触发件211将推力依次传递至第一压缩件2131、第一推送弹性件2133、第二压缩件2132、第二推送触发件212、第二推送弹性件214。且在此过程中,第二推送弹性件214被压缩,第二推送触发件212将推动力传递至传动件221上,传动件221绕转动件222开始转动,进而驱动推动组件推送电气车钩沿着导向组件朝向靠近对侧车钩1的方向运动。电气车钩继续向前运动,二次定位销7与二次定位套8开始配合,使得电气车钩有精确的定位。
具体地说,当两车钩1继续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3时,此时第二推送触发件212达到限位凸缘2154处,此时推动机构23、传动机构22均停止运动,即此时电气车钩的推动力保持不变,而此时第一推送调节件213在推力作用仍继续被压缩直至完成机械连挂。由于第一推送调节件213的初始预压力大于第二推送调节件214的最大压缩力,采用以上结构时,当两车钩1连挂运行过程中机械车钩上侧出现连挂件间隙时,第一推送调节件213能够在保持电气车钩压缩力不变的情况下,补偿此间隙,如果不采用此结构,由于传动机构22的放大作用,电车车钩会产生更大的间隙从而导致电气车钩连接失效。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解决了运行过程中机械车钩上侧间隙大而导致电气车钩连接不可靠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弧形导向槽的开盖曲线计算方法,
S1:根据弧形导向槽的第一预设设计条件,计算得到弧形导向槽开盖曲线与翻盖导向件的相切点M的轨迹方程为:x²+y²=R²+r²;
本实施例中,弧形导向槽的第一预设设计条件为翻盖导向件的的受力方向为开盖曲线与翻盖导向件的相切点M和翻盖导向件圆心O之间的连线方向;且翻盖导向件的受力方向始终与翻盖导向件圆心、旋转件圆心之间的连线垂直。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得到开盖曲线与翻盖导向件的相切点M的轨迹方程。
S2:根据相切点的轨迹方程,计算得到相切点M的切线H斜率k1= y’;
S3:根据弧形导向槽的第二预设设计条件,得到通过所述相切点M的径向线L的斜率tanθ=k2=-1/k1;
本实施例中,弧形导向槽的第二预设设计条件为相切点M的径向线L与S2中相切点M的切线H垂直。
S4:根据弧形导向槽的第一预设设计条件,计直角三角形A的正切函数tanα=r/R;所述直角三角形过相切点M,且以R和r为直角边,以相切点M轨迹半径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S5:根据步骤S2和S3,求得弧形导向槽的开盖曲线导数方程:y’=tan(θ-α);
S6:根据步骤S5,得到弧形导向槽开盖曲线的方程为y= +C= +C;
S7:根据预设边界条件确定导向槽开盖曲线的具体方程。
其中,r为电气车钩翻盖导向杆的半径;R为电气车钩防护盖绕旋转件转动的半径;C为常数;θ为相切点M的径向线L与x轴的夹角;α为直角三角形A中R与斜边之间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预设边界条件是指初始状态电气车钩的防护盖4的位置及闭合角度β1和推送到位后电气车钩的打开角度β2。
需要说明的是,弧形导向槽的开盖曲线可根据实际情况及加工难度等进行相应改变,并不仅限于上述计算方法。
基于上述,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电气车钩推送装置2,实现了将机械车钩连挂力转换为电气车钩推送力,从而实现了电气车钩的推出,而无需设置驱动和控制零部件,从而使得自动连挂车钩的结构简单、运营维护成本低,同时有效的节省了空间。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电气车钩推送装置,使得电气车钩能够在机械驱动力的作用下被推出,同时通过传动机构22,使得电气车钩的行程被延长,从而增大了车钩之间的导向长度,使得车钩连挂时具有足够的导向长度,从而使得电气车钩能够实现精确的连挂。同时,通过电气车钩的行程被延长,使得电气车钩上二次定位销7、二次定位套8之间能够准确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电气车钩的行程被延长,保证了电气车钩的防护盖4能够被有效的打开。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导向长度短的自动连挂车钩1在机械驱动的作用下,实现了电气车钩的精确连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向长度较短的自动连挂车钩1无法通过机械驱动来实现电气车钩准确连挂的技术问题。
3.本发明中通过将翻盖触发机构31的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大于推送触发机构21的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从而使得车钩1连挂时,对侧车钩1的翻盖触发体315首先与翻盖触发机构31相接,并对翻盖触发机构31产生推力,从而使得翻盖触发机构31带动防护盖4先打开,推送触发机构21再进行触发,从而使得电气车钩的防护盖4在电气车钩被推出前,已完成打开,避免了因车钩1导向长度短而导致防护盖4无法被打开的现象。由此,通过以上结构使得电气车钩的防护盖4的打开动作与电气车钩的伸出动作能够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即电气车钩的动作与车钩之间的距离相关,随着车钩1之间距离的改变,电气车钩依次进行动作。
Claims (11)
1.一种电气车钩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推送触发机构,所述推送触发机构设置于钩体上,且所述推送触发机构的一端朝向对侧车钩处延伸;且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对侧车钩能够推动推送触发机构同步运动;
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置于电气车钩上;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推送触发机构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相连接;
其中,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在对侧车钩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推送触发机构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且所述传动机构推动所述推动机构将电气车钩推出;
所述推送触发机构包括,
推送触发组件,所述推送触发组件可移动的设置于钩体上;且所述推送触发组件的一端朝向对侧车钩处延伸,其另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接;且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对侧车钩能够推动推送触发组件运动;
推送调节组件,所述推送调节组件与所述推送触发组件相接;
其中,在所述推送触发组件的推动作用下使得推送调节组件被压缩,实现对车钩连挂间隙的补偿;所述推送触发组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小于凸堆导向面的长度;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推送触发机构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相接;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置于所述传动件上,且通过所述转动件使得所述传动件与钩体转动连接;
所述传动件包括,
第一传动段,所述第一传动段的一端与所述推送触发机构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转动相接;
第二传动段,所述第二传动段的一端与所述转动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相接;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段的长度小于第二传动段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车钩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触发机构还包括导向筒,所述导向筒设置于钩体上;所述推送触发组件设置于所述导向筒内,且在对侧车钩的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推送触发组件能够沿导向筒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车钩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
推送组件,所述推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电气车钩相接;
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与机械车钩固定连接;且所述导向组件朝向对侧车钩处延伸;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电气车钩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组件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车钩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吊架,所述吊架固定于机械车钩上;
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吊架上;且导向块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朝向对侧车钩处;
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设置于所述导向孔内,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车钩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连接件相对设置于电气车钩上;且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限位块滑动连接;且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导向块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车钩推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组件包括,
第一推动件,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机构相接;
第二推动件,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与电气车钩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推动件与第一推动件之间存在水平间隙M1;
第三推动件,所述第三推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件滑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推动件固定连接;
推动压簧,所述推动压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推动件上,其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推动件上;
其中,在所述传动机构的推动作用下,第一推动件沿着第三推动件朝向第二推动件处滑动,使得所述推动压簧逐渐被压缩。
7.一种车钩,其特征在于,包括钩体,所述钩体上设置有电气车钩推送装置,所述电气车钩推送装置为以上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气车钩推送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包括电气车钩钩体,所述电气车钩钩体上设置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一侧设置有翻盖装置,所述翻盖装置包括,
翻盖触发机构,所述翻盖触发机构朝向对侧车钩处延伸;且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对侧车钩能够推动翻盖触发机构同步运动;
翻盖推动机构,所述翻盖推动机构的一端与翻盖触发机构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相连接;
其中,在车钩自动连挂时,在对侧车钩推动作用下使得所述翻盖触发机构带动翻盖推动机构推动所述防护盖运动,实现所述防护盖的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钩,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盖触发机构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大于所述推送触发机构延伸出连挂面的长度;在车钩连挂时,翻盖触发机构先于推送触发机构被对侧车钩触发。
10.一种如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钩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两车钩对向连挂时,
当两车钩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1时,凸堆进入凹堆;对侧车钩推动翻盖触发机构运动,翻盖触发机构带动防护盖打开;
S2:当两车钩继续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2时,凸锥外周面最大直径处进入凹锥内,对侧车钩推动推送触发机构,推送触发机构带动所述传动机构推动所述推动机构,使得所述推动机构推动所述电气车钩朝向靠近对侧车钩的方向运动,实现电气车钩的推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钩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3:当两车钩继续行驶至相距距离为d3时,推送触发组件推动推送调节组件,使得推送调节组件被压缩,可实现对车钩连挂间隙的补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33479.9A CN112874567B (zh) | 2021-01-11 | 2021-01-11 | 一种电气车钩推送装置、车钩及其工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33479.9A CN112874567B (zh) | 2021-01-11 | 2021-01-11 | 一种电气车钩推送装置、车钩及其工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74567A CN112874567A (zh) | 2021-06-01 |
CN112874567B true CN112874567B (zh) | 2022-06-21 |
Family
ID=76044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33479.9A Active CN112874567B (zh) | 2021-01-11 | 2021-01-11 | 一种电气车钩推送装置、车钩及其工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745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01161A (zh) * | 2021-06-04 | 2021-09-17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自动车钩的导向装置、控制方法、车钩及轨道交通车辆 |
CN114889668B (zh) * | 2022-06-28 | 2023-08-01 | 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 浮动式电气车钩推送机构及具有其的车钩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8413A (zh) * | 2009-11-09 | 2010-04-28 |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电气连接器自锁式推送机构 |
CN103818403A (zh) * | 2014-03-20 | 2014-05-28 |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车钩用电气连接器推送装置 |
CN106274959A (zh) * | 2016-08-31 | 2017-01-04 | 资阳中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电钩翻盖机构及其翻盖方法 |
CN208530583U (zh) * | 2018-06-27 | 2019-02-2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钩推送装置及具有其的连接车钩、轨道车辆 |
CN111055876A (zh) * | 2020-01-07 | 2020-04-24 | 陕西海舵铁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化车钩 |
CN111071283A (zh) * | 2020-01-02 | 2020-04-28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电气车钩推送装置 |
CN210912438U (zh) * | 2019-11-25 | 2020-07-03 |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气车钩翻盖定位锁紧的结构 |
CN112092857A (zh) * | 2020-09-23 | 2020-12-18 | 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钩及其气动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70062B2 (en) * | 2004-06-18 | 2006-07-04 | William Bernard Trescott | Automatic railway car electrical and pneumatic coupler |
-
2021
- 2021-01-11 CN CN202110033479.9A patent/CN1128745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98413A (zh) * | 2009-11-09 | 2010-04-28 |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电气连接器自锁式推送机构 |
CN103818403A (zh) * | 2014-03-20 | 2014-05-28 |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车钩用电气连接器推送装置 |
CN106274959A (zh) * | 2016-08-31 | 2017-01-04 | 资阳中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电钩翻盖机构及其翻盖方法 |
CN208530583U (zh) * | 2018-06-27 | 2019-02-2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钩推送装置及具有其的连接车钩、轨道车辆 |
CN210912438U (zh) * | 2019-11-25 | 2020-07-03 |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气车钩翻盖定位锁紧的结构 |
CN111071283A (zh) * | 2020-01-02 | 2020-04-28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电气车钩推送装置 |
CN111055876A (zh) * | 2020-01-07 | 2020-04-24 | 陕西海舵铁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化车钩 |
CN112092857A (zh) * | 2020-09-23 | 2020-12-18 | 常州中车铁马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钩及其气动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74567A (zh) | 2021-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74567B (zh) | 一种电气车钩推送装置、车钩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4929732U (zh) | 翻盖装置及车钩 | |
EP2987934A1 (en) | Opening/closing mechanism having a self-locking device | |
CN111319596B (zh) | 带停放功能的电机械制动缸及制动系统 | |
US20180094473A1 (en) | Locking device and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having the same | |
US20180187453A1 (en) | Low-consumption clutch actuating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cylinders in lock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 |
CN112977530B (zh) | 主动转角驱动装置及转动车钩 | |
CN214165001U (zh) | 一种推送触发机构及自动连挂车钩 | |
CN214325103U (zh) | 主动转角驱动装置及转动车钩 | |
CN211975725U (zh) | 传动机构及电机械制动装置 | |
CN112810654B (zh) | 翻盖装置、车钩及弧形导向槽的开盖曲线计算方法 | |
CN111332269B (zh) | 电机械停放制动缸及制动系统 | |
CN210422277U (zh) | 锁定装置及具有该锁定装置的开闭机构 | |
US3211298A (en) | Automatic couplers for rail vehicles | |
CN214652901U (zh) | 一种噪音小的电梯门锁 | |
CN111075282B (zh) | 一种自发电防车门打开紧急保护装置 | |
CN113247290A (zh) | 一种无人飞行器弹跳起飞装置 | |
CN203925034U (zh) | 中门锁体内开机构 | |
CN110203243B (zh) | 一种弹性动力装置、制动系统及列车 | |
HU194391B (en) | Space-sensing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pring force by load-varying electric signal, formed with a core moving in a winding | |
CN215168981U (zh) | 一种锁定装置及前端开闭机构 | |
CN203722403U (zh) | 起重机缓冲减速制动马达 | |
CN215168982U (zh) | 一种锁定装置 | |
CN211951276U (zh) | 电机械制动器及制动系统 | |
EP4224050A1 (en) | Quick connector with two-way check func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No. 231, Ruichang Road, North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after: CRRC Brake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231, Ruichang Road, North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befor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Sirui Technology Co.,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