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9757A - X射线摄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X射线摄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9757A
CN112869757A CN202011294576.5A CN202011294576A CN112869757A CN 112869757 A CN112869757 A CN 112869757A CN 202011294576 A CN202011294576 A CN 202011294576A CN 112869757 A CN112869757 A CN 112869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support
unit
side operation
front sid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45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桐山雄一朗
青木拓也
三轮贵俊
奥村皓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dz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madz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dzu Corp filed Critical Shimadz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869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97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11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 A61B6/5229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combining image data of a patient, e.g. combining a functional image with an anatomical image
    • A61B6/5247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medical diagnostic data combining image data of a patient, e.g. combining a functional image with an anatomical image combining images from an ionising-radiation diagnostic technique and a non-ionising radiation diagnostic technique, e.g. X-ray and ultrasou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61B6/446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or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mounted to cei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7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motor-assisted motion of the source uni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6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 A61B6/467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operator or the patient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input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e.g.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4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47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tracking of position of the device or parts of the devi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X射线摄影装置。该X射线摄影装置具备:正面侧操作部,其设置在悬吊支承部的正面侧,用于从正面侧操作通过驱动部使悬吊支承部进行的移动;以及背面侧操作部,其相对于正面侧操作部设置在悬吊支承部的背面侧,用于从背面侧操作通过驱动部使悬吊支承部进行的移动。

Description

X射线摄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X射线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具备悬吊支承部的X射线摄影装置。这种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194152号公报中被公开。
在上述日本特开2010-194152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备顶棚行进单元(悬吊支承部)的放射线摄影装置(X射线摄影装置)。该顶棚行进单元包括操作块,该操作块具备X射线管。该操作块具备用于进行使操作块移动的操作的手柄(正面侧操作部)。在上述日本特开2010-194152号公报所记载的放射线摄影装置中,操作者握住手柄以使操作块移动,并使操作块停止在期望的位置处。在上述日本特开2010-194152号公报所记载的放射线摄影装置中,手柄仅设置在正面侧。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2010-194152号公报所记载的放射线摄影装置中,由于手柄仅设置在正面侧,因此在操作者在背面侧进行作业的情况下,需要绕到正面侧来操作手柄以使操作块移动。另外,在相对于手柄在正面侧配置有摄影前的患者等障碍物的情况下,操作手柄本身就是困难的。因此,在上述日本特开2010-194152号公报所记载的放射线摄影装置中,存在顶棚行进单元的移动操作的便利性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操作的便利性提高的X射线摄影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X射线摄影装置具备:X射线照射部,其向被检体照射X射线;X射线检测部,其检测从X射线照射部照射的X射线;悬吊支承部,其对X射线照射部或X射线检测部进行支承;驱动部,其驱动悬吊支承部以使所述悬吊支承部移动;正面侧操作部,其设置在悬吊支承部的正面侧,用于从正面侧操作通过驱动部使悬吊支承部进行的移动;以及背面侧操作部,其相对于正面侧操作部设置在悬吊支承部的背面侧,用于从背面侧操作通过驱动部使悬吊支承部进行的移动。在此,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移动”是不仅包括直线移动还包括旋转移动的广义概念。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那样设置正面侧操作部和背面侧操作部,其中,该正面侧操作部设置在悬吊支承部的正面侧,用于从正面侧操作通过驱动部使悬吊支承部进行的移动,该背面侧操作部相对于正面侧操作部设置在悬吊支承部的背面侧,用于从背面侧操作通过驱动部使悬吊支承部进行的移动。由此,操作者不仅能够通过正面侧操作部从正面侧进行使悬吊支承部移动的操作,还能够通过背面侧操作部从背面侧进行使悬吊支承部移动的操作。其结果,在背面侧进行作业的操作者即使不绕到正面侧操作正面侧操作部,也能够在处于背面侧的同时操作背面侧操作部以使悬吊支承部移动。另外,即使在相对于正面侧操作部在正面侧配置有摄影前的患者等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操作背面侧操作部以使悬吊支承部移动。其结果,能够使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操作的便利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X射线摄影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X射线摄影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悬吊支承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背面侧操作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X射线摄影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X射线摄影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垂直方向(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将上方设为Z1方向,将下方设为Z2方向。另外,将前后方向(水平方向)设为Y方向,将朝向正面侧的前方设为Y1方向,将朝向背面侧的后方设为Y2方向。另外,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左右方向(水平方向)设为X方向,将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左方设为X1方向,将从正面侧观察时的右方设为X2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摄影装置100是医用X射线摄影装置,构成为对作为摄影对象的被检体200(人体)进行X射线摄影。另外,X射线摄影装置100是具备顶棚行进式的X射线管悬垂器的普通摄影X射线摄影装置。X射线摄影装置100具备X射线照射部1、X射线检测部2、悬吊支承部3(悬垂器)、驱动部4、力检测部5、控制部6、正面侧操作部7、背面侧操作部8以及辅助手柄9。
在X射线摄影装置100中,X射线照射部1以从顶棚300悬吊下来的方式被悬吊支承部3支承。而且,X射线照射部1以能够在摄影室内移动的方式被悬吊支承部3支承。另外,X射线照射部1包括向被检体200照射X射线的X射线源11和调整X射线的照射区域的准直器12。
另外,X射线摄影装置100具备检测从X射线照射部1照射的X射线的X射线检测部2。而且,如图1所示,X射线检测部2包括:卧位摄影台21,其用于以使被检体200平躺的姿势(卧位)进行摄影;以及立位摄影台22,其用于以使被检体200站立的姿势(立位)进行摄影。在卧位摄影台21和立位摄影台22上分别保持有卧位检测器21a和立位检测器22a,该卧位检测器21a和立位检测器22a能够根据被检体200的摄影部位进行移动。卧位检测器21a和立位检测器22a例如是FPD(Flat Panel Detector:平板检测器),用于检测透过了被检体200的X射线。
悬吊支承部3将X射线照射部1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承。悬吊支承部3构成为能够使X射线照射部1从使用卧位摄影台21进行X射线摄影的位置移动到使用立位摄影台22进行X射线摄影的位置。悬吊支承部3在使用卧位摄影台21进行X射线摄影时,能够使X射线照射部1移动到与卧位检测器21a相向的位置。另外,悬吊支承部3在使用立位摄影台22进行X射线摄影时,能够使X射线照射部1移动到与立位检测器22a相向的位置。
如图1~图3所示,悬吊支承部3包括:转动支承部31,其将X射线照射部1以能够沿θ方向和
Figure BDA0002784964560000041
方向这两个方向转动的方式支承;支柱部32,其将转动支承部31以能够沿铅垂方向的一个轴(Z轴)移动的方式支承;以及滑架部33,其将支柱部32以能够沿水平方向的两个轴(X轴和Y轴)移动的方式支承。即,悬吊支承部3构成为将X射线照射部1以能够沿θ方向和
Figure BDA0002784964560000042
方向这两个旋转方向并且沿Z方向、X方向及Y方向这三个直进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
转动支承部31安装在支柱部32的下部。另外,转动支承部31构成为:将X射线照射部1以能够以沿Y方向延伸的第一旋转轴线C1为轴、相对于支柱部32沿θ方向(绕第一旋转轴线C1的旋转方向)转动的方式支承。另外,转动支承部31构成为:将X射线照射部1以能够以沿Z方向延伸的第二旋转轴线C2为轴、相对于支柱部32沿
Figure BDA0002784964560000043
方向(绕第二旋转轴线C2的旋转方向)转动的方式支承。
支柱部32构成为能够沿铅垂方向(Z方向)伸缩。支柱部32伸缩,由此使转动支承部31在铅垂方向上移动。由此,使X射线照射部1在铅垂方向上移动。
滑架部33构成为将支柱部32以能够相对于顶棚300在X方向和Y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该支柱部32。具体地说,滑架部33包括支承体33a、移动轨道33b以及固定轨道33c。支承体33a构成为对支柱部32的上部进行支承。另外,支承体33a以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沿Y方向延伸的移动轨道33b。另外,移动轨道33b以能够在X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沿X方向延伸的固定轨道33c。固定轨道33c被固定在顶棚300上。移动轨道33b在固定轨道33c上移动,由此X射线照射部1、转动支承部31以及支柱部32在X方向上移动。另外,支承体33a在移动轨道33b上移动,由此X射线照射部1、转动支承部31以及支柱部32在Y方向上移动。
如图2所示,驱动部4构成为驱动悬吊支承部3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具体地说,驱动部4包括多个(五个)马达41a~41e。马达41a使转动支承部31相对于支柱部32以第一旋转轴线C1为旋转轴沿θ方向转动。马达41b使转动支承部31相对于支柱部32以第二旋转轴线C2为旋转轴沿
Figure BDA0002784964560000051
方向转动。马达41c使支柱部32在Z方向上移动(伸缩)。马达41d使移动轨道33b在X方向上移动。马达41e使支承体33a在Y方向上移动。另外,驱动部4包括多个(五个)与多个(五个)马达41a~41e对应的电磁制动器42a~42e。
如图2和图3所示,力检测部5例如是应变仪。力检测部5构成为检测操作者为了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而施加的操作力。具体地说,力检测部5构成为对被输入(施加)到正面侧操作部7的后述主手柄71和辅助手柄9的操作力共同进行检测。即,力检测部5与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及辅助手柄9这两方连接。
力检测部5构成为检测所输入的操作力的大小和方向。另外,力检测部5构成为输出与所输入的操作力的大小及方向相应的检测信号。由此,操作者通过把持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或辅助手柄9来使它们动作,能够向X、Y、Z、θ以及
Figure BDA0002784964560000052
方向这五个方向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部6例如是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处理器和存储器的控制电路。控制部6构成为控制X射线照射部1、X射线检测部2、驱动部4等X射线摄影装置100的各部的动作。另外,控制部6构成为:基于正面侧操作部7的操作、背面侧操作部8的操作以及辅助手柄9的操作来控制共用的驱动部4,以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
如图1~图3所示,正面侧操作部7设置在悬吊支承部3的正面侧(Y1方向侧),以用于从正面侧操作通过驱动部4使悬吊支承部3进行的移动。正面侧操作部7是包括主手柄71的手柄操作部。主手柄71构成为在从正面侧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时供操作者把持。具体地说,主手柄71构成为供操作者在从正面侧手动地进行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的操作时把持。主手柄71构成为具有轮形状,操作者能够用双手把持主手柄71。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相对于力检测部5配置在正面侧(Y1方向侧),并且从正面侧连接于力检测部5。此外,主手柄71是权利要求书的“手柄”的一例。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背面侧操作部8相对于正面侧操作部7设置在悬吊支承部3的背面侧(Y2方向侧),用以从背面侧操作通过驱动部4使悬吊支承部3进行的移动。具体地说,背面侧操作部8设置在悬吊支承部3的比Y方向上的中央靠背面侧的位置。背面侧操作部8是包括多个开关81a、81b以及82的开关操作部。具体地说,背面侧操作部8是座椅型(日语:シートタイプ)的开关操作部。因此,正面侧操作部7和背面侧操作部8是互不相同的方式的操作部。背面侧操作部8设置在悬吊支承部3的转动支承部31的侧面(X2方向侧的面)。
开关81a和81b构成为接收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方向的指示。具体地说,开关81a和81b构成为接收悬吊支承部3的在X方向上的移动的指示。更具体地说,开关81a构成为接收悬吊支承部3的在X1方向上的移动的指示。另外,开关81b构成为接收悬吊支承部3的在X2方向上的移动的指示。另外,开关82构成为接收用于解除通过电磁制动器42a~42e对马达41a~41e进行的制动的指示。开关81a、81b以及82是按钮式的开关。背面侧操作部8构成为输出与开关81a、81b或82的按下操作相应的操作信号。
背面侧操作部8构成为接收悬吊支承部3的在多个移动方向(X、Y、Z、θ以及
Figure BDA0002784964560000061
方向这五个方向)中的特定的移动方向(X方向)上的驱动的指示。因此,通过背面侧操作部8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方向的数量(一个)比通过正面侧操作部7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方向的数量(五个)少。通过正面侧操作部7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方向包括上下方向(Z方向)、水平方向(X和Y方向)以及旋转方向(θ和
Figure BDA0002784964560000062
方向)。另外,通过背面侧操作部8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方向包括水平方向(X方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辅助手柄9与背面侧操作部8相独立地,单独相对于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设置在背面侧(Y2方向侧),以供从背面侧操作通过驱动部4使悬吊支承部3进行的移动。具体地说,辅助手柄9相对于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设置在背面侧,且相对于力检测部5设置在侧面侧(X2方向侧)的位置。辅助手柄9相对于力检测部5配置在侧面侧,并且从侧面侧连接于力检测部5。辅助手柄9设置在悬吊支承部3的X2方向侧的侧面。此外,在悬吊支承部3的X1方向侧的侧面没有设置辅助手柄9。辅助手柄9设置在正面侧操作部7的附近。
辅助手柄9构成为供操作者在从背面侧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时把持。具体地说,辅助手柄9构成为供操作者在从背面侧手动地进行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的操作时把持。辅助手柄9构成为具有向X2方向突出的捏手形状,操作者能够用一只手把持辅助手柄9。辅助手柄9比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小。辅助手柄9至少在Z方向上比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小。另外,辅助手柄9也可以在X和Y方向上比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小。辅助手柄9形成为比主手柄71小,以免干涉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
(悬吊支承部的移动的操作)
接着,依次说明使用正面侧操作部7、背面侧操作部8以及辅助手柄9进行的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
例如,操作者在正面侧进行作业的情况下,把持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来使主手柄71移动,由此进行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的操作。在该情况下,力检测部5检测由操作者输入到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的操作力的大小和方向。另外,控制部6根据由力检测部5检测到的操作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控制驱动部4,以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其结果,驱动部4以与被输入到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的操作力的大小相应的速度,向与被输入到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的操作力的方向相应的方向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即,进行与操作者的操作力相对应的动力辅助动作。由此,操作者能够使用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到期望的位置。
另外,例如操作者在背面侧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使用背面侧操作部8或辅助手柄9进行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的操作。
例如,操作者在想要使悬吊支承部3在X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使用背面侧操作部8。操作者在使用背面侧操作部8的情况下,通过按下背面侧操作部8的开关81a或81b来进行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的操作。在该情况下,控制部6根据背面侧操作部8的开关81a或81b的按下操作来控制驱动部4,以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例如,在背面侧操作部8的开关81a被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6控制驱动部4,以向X1方向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另外,例如在背面侧操作部8的开关81b被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6控制驱动部4,以向X2方向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驱动部4以固定的速度向与背面侧操作部8的开关81a或81b对应的方向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即,不进行动力辅助动作,而是以预先决定的速度进行通常的移动动作。由此,操作者能够使用背面侧操作部8的开关81a和81b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到X方向上的期望的位置。
此外,在背面侧操作部8的开关81a或81b被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期间,控制部6控制驱动部4,以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即,仅在背面侧操作部8的开关81a或81b被进行了按下操作的期间,通过驱动部4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
另外,例如在操作者想要使悬吊支承部3在X方向以外的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使用辅助手柄9。操作者在使用辅助手柄9的情况下,在对背面侧操作部8的开关82进行了按下操作的状态下,通过把持并移动辅助手柄9来进行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的操作。即,操作者在解除了通过电磁制动器42a~42e对马达41a~41e进行的制动的状态下,通过把持并移动辅助手柄9来进行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的操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辅助手柄9和开关82被设置为能够从同一侧(X2方向侧)进行操作,因此易于同时操作辅助手柄9和开关82。
该情况下的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与正面侧操作部7的主手柄71的情况相同。即,力检测部5检测由操作者输入到辅助手柄9的操作力的大小和方向。另外,控制部6根据由力检测部5检测到的操作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控制驱动部4,以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其结果,驱动部4以与被输入到辅助手柄9的操作力的大小相应的速度,向与被输入到辅助手柄9的操作力的方向相应的方向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即,在使用了辅助手柄9的情况下也是,进行与操作者的操作力相对应的动力辅助动作。由此,操作者能够使用辅助手柄9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到期望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X射线摄影装置100中设置正面侧操作部7和背面侧操作部8,其中,该正面侧操作部7设置在悬吊支承部3的正面侧,用于从正面侧操作通过驱动部4使悬吊支承部3进行的移动,该背面侧操作部8相对于正面侧操作部7设置在悬吊支承部3的背面侧,用于从背面侧操作通过驱动部4使悬吊支承部3进行的移动。由此,操作者不仅能够通过正面侧操作部7从正面侧进行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的操作,还能够通过背面侧操作部8从背面侧进行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的操作。其结果,在背面侧进行作业的操作者即使不绕到正面侧操作正面侧操作部7,也能够在处于背面侧的同时操作背面侧操作部8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另外,在相对于正面侧操作部7在正面侧配置有摄影前的患者等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够操作背面侧操作部8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其结果,能够提高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操作的便利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正面侧操作部7和背面侧操作部8构成为互不相同的方式的操作部。由此,与将正面侧操作部7和背面侧操作部8构成为彼此相同的方式的操作部的情况不同,能够使正面侧操作部7和背面侧操作部8中的背面侧操作部8成为相对于正面侧操作部7而言简单的构造。其结果,即使在设置正面侧操作部7和背面侧操作部8这两方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X射线摄影装置100的构造复杂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正面侧操作部7构成为包括主手柄71(手柄)的手柄操作部。另外,将背面侧操作部8构成为包括开关81a、81b以及82的开关操作部。由此,与将背面侧操作部8与正面侧操作部7同样地构成为手柄操作部的情况不同,不需要在背面侧操作部8设置力检测部5等传感器,因此,能够使正面侧操作部7和背面侧操作部8中的背面侧操作部8成为相对于正面侧操作部7而言更简单的构造。其结果,即使在设置正面侧操作部7和背面侧操作部8这两方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抑制X射线摄影装置100的构造复杂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X射线摄影装置100构成为:通过背面侧操作部8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方向的数量比通过正面侧操作部7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方向的数量少。由此,与将X射线摄影装置100构成为使通过背面侧操作部8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方向的数量与通过正面侧操作部7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方向的数量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移动方向的数量少并且相应地使背面侧操作部8更可靠地成为相对于正面侧操作部7而言简单的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X射线摄影装置100构成为通过正面侧操作部7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方向包括水平方向、上下方向以及旋转方向。另外,将X射线摄影装置100构成为通过背面侧操作部8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方向包括水平方向。由此,能够通过正面侧操作部7沿水平方向、上下方向以及旋转方向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因此,在从正面侧操作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向期望的方向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另外,在通过背面侧操作部8从背面侧操作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的情况下希望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的方向大多为沿水平方向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因此,即使在从背面侧操作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沿期望的方向驱动悬吊支承部3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正面侧操作部7构成为包括主手柄71。另外,将X射线摄影装置100构成为具备辅助手柄9,该辅助手柄9与背面侧操作部8相独立地,单独相对于主手柄71设置在背面侧,用于从背面侧操作通过驱动部4使悬吊支承部3进行的移动。由此,在想要从背面侧进行手柄操作的情况下,即使在操作者的手无法从背面侧到达主手柄71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相对于主手柄71位于背面侧的辅助手柄9来从背面侧操作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悬吊支承部3的移动操作的便利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辅助手柄9构成为比主手柄71小。由此,即使在设置辅助手柄9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抑制X射线摄影装置100的构造大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X射线摄影装置100构成为具备力检测部5,该力检测部5对被输入到主手柄71和辅助手柄9的操作力共同进行检测。由此,能够使主手柄71和辅助手柄9共用力检测部5,因此,与针对主手柄71和辅助手柄9分别独立地设置力检测部5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和构造的简单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X射线摄影装置100构成为具备控制部6,该控制部6基于正面侧操作部7的操作和背面侧操作部8的操作来控制共同的驱动部4,使得驱动悬吊支承部3以使悬吊支承部3移动。由此,能够使正面侧操作部7和背面侧操作部8共用驱动部4和控制部6,因此与针对正面侧操作部7和背面侧操作部8分别独立地设置驱动部4和控制部6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和构造的简单化。
(变形例)
此外,应该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示出,而非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示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背面侧操作部是开关操作部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背面侧操作部也可以是手柄操作部。即,正面侧操作部和背面侧操作部也可以是彼此相同方式的操作部。另外,在背面侧操作部是手柄操作部的情况下,既可以与正面侧操作部相独立地针对背面侧操作部设置单独的力检测部,也可以针对正面侧操作部和背面侧操作部设置共用的力检测部。另外,背面侧操作部也可以是包括操纵杆的杆操作部,该操纵杆接收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的指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背面侧操作部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的数量比通过正面侧操作部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的数量少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通过背面侧操作部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的数量也可以与通过正面侧操作部能够操作的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的数量相同。即,背面侧操作部也可以构成为接收与正面侧操作部相同数量的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的指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背面侧操作部构成为接收X方向的驱动的指示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背面侧操作部既可以接收悬吊支承部的多个移动方向(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X、Y、Z、θ以及
Figure BDA0002784964560000121
方向这五个方向)中的全部移动方向的驱动的指示,也可以构成为接收特定的多个移动方向(X、Y以及Z方向等)的驱动的指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X射线摄影装置具备与背面侧操作部相独立的单独的辅助手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X射线摄影装置不一定具备辅助手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辅助手柄具有向X2方向突出的捏手形状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辅助手柄也可以具有杆形状、轮形状等除捏手形状以外的其它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X射线摄影装置具备对被输入到主手柄和辅助手柄的操作力共同进行检测的力检测部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X射线摄影装置也可以分别独立地具备用于检测被输入到主手柄的操作力的力检测部和用于检测被输入到辅助手柄的操作力的力检测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悬吊支承部构成为对X射线照射部进行支承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悬吊支承部也可以构成为对X射线检测部进行支承。
[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述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是以下方式的具体例。
(项目1)
一种X射线摄影装置,具备:
X射线照射部,其向被检体照射X射线;
X射线检测部,其检测从所述X射线照射部照射的X射线;
悬吊支承部,其对所述X射线照射部或所述X射线检测部进行支承;
驱动部,其驱动所述悬吊支承部以使所述悬吊支承部移动;
正面侧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悬吊支承部的正面侧,用于从正面侧操作通过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悬吊支承部进行的移动;以及
背面侧操作部,其相对于所述正面侧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悬吊支承部的背面侧,用于从背面侧操作通过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悬吊支承部进行的移动。
(项目2)
根据项目1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正面侧操作部和所述背面侧操作部是互不相同的方式的操作部。
(项目3)
根据项目2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正面侧操作部是包括手柄的手柄操作部,
所述背面侧操作部是包括开关的开关操作部。
(项目4)
根据项目2或3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能够通过所述背面侧操作部操作的所述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的数量比能够通过所述正面侧操作部操作的所述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的数量少。
(项目5)
根据项目4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能够通过所述正面侧操作部操作的所述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包括水平方向、上下方向以及旋转方向,
能够通过所述背面侧操作部操作的所述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包括水平方向。
(项目6)
根据项目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正面侧操作部包括主手柄,
所述X射线摄影装置还具备辅助手柄,所述辅助手柄与所述背面侧操作部各自独立,且相对于所述主手柄设置在背面侧,用于从背面侧操作通过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悬吊支承部进行的移动。
(项目7)
根据项目6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辅助手柄比所述主手柄小。
(项目8)
根据项目6或7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还具备力检测部,所述力检测部对被输入到所述主手柄和所述辅助手柄的操作力共同进行检测。
(项目9)
根据项目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正面侧操作部的操作以及所述背面侧操作部的操作来控制共同的所述驱动部,使得驱动所述悬吊支承部以使所述悬吊支承部移动。

Claims (9)

1.一种X射线摄影装置,具备:
X射线照射部,其向被检体照射X射线;
X射线检测部,其检测从所述X射线照射部照射的X射线;
悬吊支承部,其对所述X射线照射部或所述X射线检测部进行支承;
驱动部,其驱动所述悬吊支承部以使所述悬吊支承部移动;
正面侧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悬吊支承部的正面侧,用于从正面侧操作通过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悬吊支承部进行的移动;以及
背面侧操作部,其相对于所述正面侧操作部设置在所述悬吊支承部的背面侧,用于从背面侧操作通过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悬吊支承部进行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正面侧操作部和所述背面侧操作部是互不相同的方式的操作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正面侧操作部是包括手柄的手柄操作部,
所述背面侧操作部是包括开关的开关操作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能够通过所述背面侧操作部操作的所述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的数量比能够通过所述正面侧操作部操作的所述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的数量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能够通过所述正面侧操作部操作的所述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包括水平方向、上下方向以及旋转方向,
能够通过所述背面侧操作部操作的所述悬吊支承部的移动方向包括水平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正面侧操作部包括主手柄,
所述X射线摄影装置还具备辅助手柄,所述辅助手柄与所述背面侧操作部各自独立,且相对于所述主手柄设置在背面侧,用于从背面侧操作通过所述驱动部使所述悬吊支承部进行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所述辅助手柄比所述主手柄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还具备力检测部,所述力检测部对被输入到所述主手柄和所述辅助手柄的操作力共同进行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摄影装置,其中,
还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正面侧操作部的操作以及所述背面侧操作部的操作来控制共同的所述驱动部,使得驱动所述悬吊支承部以使所述悬吊支承部移动。
CN202011294576.5A 2019-11-29 2020-11-18 X射线摄影装置 Pending CN1128697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17170 2019-11-29
JP2019217170A JP7327125B2 (ja) 2019-11-29 2019-11-29 X線撮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9757A true CN112869757A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4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4576.5A Pending CN112869757A (zh) 2019-11-29 2020-11-18 X射线摄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61497A1 (zh)
JP (1) JP7327125B2 (zh)
CN (1) CN11286975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0144A (ja) * 2004-03-23 2005-10-06 Shimadzu Corp X線管保持装置
US20090310753A1 (en) * 2008-06-12 2009-12-17 Matthew Aaron Halsm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mobile imaging system
JP2011030686A (ja) * 2009-07-31 2011-02-17 Fujifilm Corp 医療機器の移動装置
US20120087480A1 (en) * 2010-10-06 2012-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diography system and moving method thereof
US20140105360A1 (en) * 2012-10-12 2014-04-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x-ray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x-ray imaging system
CN103841892A (zh) * 2012-08-06 2014-06-04 株式会社东芝 X射线摄像装置
US20160000390A1 (en) * 2014-07-07 2016-01-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obile x-ray-diagnostic apparatus
US20170172536A1 (en) * 2015-12-22 2017-06-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X-ray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x-ray det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4A (ja) * 1997-06-12 1999-01-06 Hitachi Medical Corp 医用x線装置
US7481578B2 (en) 2006-09-18 2009-01-27 Cartstream Health, Inc. Digital radiography apparatus
JP2011030699A (ja) 2009-07-31 2011-02-17 Fujifilm Corp 放射線撮影装置及び放射線発生手段用保護カバー
CN102946806A (zh) 2010-06-21 2013-02-27 株式会社日立医疗器械 天花板移动式的x射线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15167174A1 (en) 2014-05-02 2015-1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diographic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10849582B2 (en) 2016-08-29 2020-12-01 Shimadzu Corporation Holding mechanism for X-ray imaging apparatus and X-ray imag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0144A (ja) * 2004-03-23 2005-10-06 Shimadzu Corp X線管保持装置
US20090310753A1 (en) * 2008-06-12 2009-12-17 Matthew Aaron Halsm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mobile imaging system
JP2011030686A (ja) * 2009-07-31 2011-02-17 Fujifilm Corp 医療機器の移動装置
US20120087480A1 (en) * 2010-10-06 2012-04-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diography system and moving method thereof
CN103841892A (zh) * 2012-08-06 2014-06-04 株式会社东芝 X射线摄像装置
US20140105360A1 (en) * 2012-10-12 2014-04-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x-ray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x-ray imaging system
US20160000390A1 (en) * 2014-07-07 2016-01-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obile x-ray-diagnostic apparatus
US20170172536A1 (en) * 2015-12-22 2017-06-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X-ray imag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x-ray det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27125B2 (ja) 2023-08-16
JP2021083957A (ja) 2021-06-03
US20210161497A1 (en) 2021-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19045B2 (en) X-ray imaging apparatus
CN108601569A (zh) 便携式医学成像系统
KR101760882B1 (ko) 엑스선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NL2005546C2 (en) X-ray imaging system.
EP2506770A1 (en) Mobile base and x-ray machine mounted on such a mobile base
US9398885B2 (en) Mobile x-ray diagnost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bile x-ray diagnostic apparatus
JP2009502293A (ja) 患者の側方及び前方x線画像を与え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H09238931A (ja) X線診断装置
JP2010227376A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CN112869757A (zh) X射线摄影装置
US20200214655A1 (en) X-ray Imaging Apparatus
JP5317757B2 (ja) 放射線撮影装置
WO2014119164A1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
US10835191B2 (en) X-ray imaging apparatus
CN111134701A (zh) 便携式医学成像系统和方法
US11064962B2 (en) X-ray imaging apparatus
JP2020068879A (ja) 寝台装置及び医用診断システム
JP2011030816A (ja) 移動型x線撮影装置
JP4727616B2 (ja) 放射線照射方法および放射線治療装置制御装置
US20210059621A1 (en) X-ray image diagnostic apparatus
KR20190095658A (ko) 이동형 전산화단층촬영장치
US11229415B2 (en) Radiographic imaging apparatus
US11116460B2 (en) X-ray imaging apparatus
JPH08280668A (ja) X線診断装置
JP2022026901A (ja) X線ct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