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6518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6518A
CN112866518A CN202011252523.7A CN202011252523A CN112866518A CN 112866518 A CN112866518 A CN 112866518A CN 202011252523 A CN202011252523 A CN 202011252523A CN 112866518 A CN112866518 A CN 112866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ystem
photographing optical
imaging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25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田征志
金井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866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6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45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two or more image sensor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 or operating in different modes, e.g. with a CMOS sensor for moving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for still 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2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a single-body enclosure integrating a flat display, e.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 [PD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80Geometric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08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8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n integrated camer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e.g. averaging or subtr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 for correct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s, distor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38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image capture systems, e.g. camer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8Arrangements comprising a monitoring photodetect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04Still image; Photographic image
    • G06T2207/10012Stereo 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081Training; Lear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084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212Image combination
    • G06T2207/20221Image fusion; Image me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 H04N2007/145Handhel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 H04N7/14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camera and display on the same optical axis, e.g. optically multiplexing the camera and display for eye to eye contac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Geometry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在减少边框宽度的同时,抑制摄像头拍摄的图像画质降低。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具有可显示区域,该可显示区域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呈阵列状设置的显示光学系统;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与所述可显示区域重叠并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并且至少具有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及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该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不同的坐标;以及图像获取部,基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获取图像数据。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最近的智能手机、移动电话、PC(Personal Computer)等电子设备在显示部的框架(边框)上配置有摄像头,可以轻松进行视频通话、视频拍摄。由于智能手机、移动电话通常放在口袋或包中携带,因此必须使外形尺寸尽可能紧凑。另一方面,如果显示屏幕的尺寸小,则显示分辨率越高,显示的字符尺寸越小,而难以辨认。因此,正在研究减小显示屏幕周围的边框宽度,以便在不增大电子设备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显示屏幕的尺寸。
但是,由于电子设备的边框通常安装有摄像头等,因此边框宽度不能小于摄像头的外径尺寸。此外,边框配置有摄像头时,例如在视频通话时,视线通常集中在显示屏幕的中心附近,因此视线偏离摄像头的光轴,会得到与视线不匹配而感到不协调的拍摄图像。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提出了将摄像头模块配置在与显示部的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并通过摄像头来拍摄穿过显示部的被摄体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开公报2018/006906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穿过显示部的光的一部分产生反射或衍射而入射到摄像头,因此受到反射引起的眩光、衍射的影响而导致拍摄图像的画质降低。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在减小边框宽度的同时,能够抑制摄像头拍摄的图像画质降低的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一实施方式,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具有可显示区域,该可显示区域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呈阵列状设置的显示光学系统;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与可显示区域重叠并配置在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该多个拍摄光学系统至少具有: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以及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不同的坐标;以及图像获取部,基于由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获取图像数据。这样,通过使至少两个拍摄光学系统的位置错开,能够改变拍摄图像中产生眩光的位置。例如,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是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中任意选择的两个光学系统。即,下面列举的构成也可以是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对应的特征。此外,一个特征和另一个特征也可以是基于不同组合的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的特征。这样,也可以是多个拍摄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两个具备以下特征。
在电子设备中,光也可以通过具有不同光学特征的光学系统,从显示部的显示面传播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而且,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可以均为不同光学特征,也可以一部分具有相同光学特征。这样,至少两个拍摄光学系统可以在从显示面传播的光的光路中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通过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可以改变所产生的眩光的特征。
电子设备可以在显示部设置使从显示面入射的光进行传播的开口,从显示面入射的光可以通过开口传播到拍摄光学系统。例如,可以通过该开口形成上述光学特征。
使光传播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开口与使光传播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开口可以具有不同的布局。通过该布局可以形成不同的光学特征。
使光传播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开口与使光传播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开口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形成衍射图像。例如,使光传播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开口的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方向的尺寸,使光传播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开口的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方向的尺寸。这样,通过不同的开口使衍射图像形成在不同方向上,从而在两个拍摄光学系统中可以使眩光的所产生方向不同。
电子设备可以具备第三拍摄光学系统,第三拍摄光学系统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视差和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视差相同,图像获取部根据基于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三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而取得的信息、以及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获取图像数据。即,相对于某两个拍摄光学系统的组合,以这两个拍摄光学系统的任一个为中心进一步配置在相反方向具有相同视差的拍摄光学系统。
在显示面的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中心附近,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三拍摄光学系统隔着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显示面的边界附近,相比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及第三拍摄光学系统,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在第三方向上面向显示面的区域小。即,第二、第三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电子设备1的显示面的两端,相比这两个拍摄光学系统不显眼的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中心附近。
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具有不同坐标。这样,两个拍摄光学系统可以仅在第一方向具有不同坐标,仅在第二方向具有不同坐标,或者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均具有不同坐标。即,在显示面中,两个拍摄光学系统可以沿水平方向排列,可以沿垂直方向排列,或者可以沿任意方向排列。
图像获取部将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数据与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数据合成时,基于在作为合成结果的图像数据中强度低的数据来获取拍摄结果。在获取数据中,眩光很多时候具有比拍摄物体高的亮度、光强度,因此图像获取部在获取图像数据时,可以基于从两个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号中的低强度信号来获取图像。
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各自具有优先反映的方向,在各方向的输出产生规定值以上的差分时,图像获取部可使用任意结果来获取拍摄结果。例如,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在第一方向产生眩光,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在第二方向产生眩光时,图像获取部可以基于眩光小的拍摄光学系统的输出来获取图像数据。
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之间可以进行遮光。这样,可以对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之间进行遮光,抑制光学系统的相互影响。
图像获取部可以使用训练后的模型,合成由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这样,例如可以使用由机器学习生成的模型来合成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输出的数据。
该训练后的模型可以基于从多个电子设备收集的数据来进行训练。例如,可以基于相同型号的电子设备1来生成模型。此外,即使在相同型号中,也可以基于拍摄模式等来变更模型进行训练。
图像获取部可以在由多个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多个图像中的视差超过规定量时进行校正。例如,从眩光所产生的区域检测出视差,可以通过对该区域进行图像处理来获取图像数据。
至少一个拍摄光学系统可以由微透镜阵列构成。这样,一个拍摄系统内可以设置透镜系统,而不是一个透镜。
可以在设置有微透镜阵列的区域中配置多个拍摄光学系统。这样,可以使用一个微透镜阵列来形成多个拍摄光学系统。
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可以通过同一拍摄元件获取信息。这样,在一个拍摄元件例如一个芯片拍摄元件中可以形成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当与上述组合时,通过对一个芯片设置微透镜阵列,从而能够在每个区域设置多个拍摄光学系统。
图像获取部可以与拍摄元件配置在同一芯片上。例如,一个芯片上具有拍摄元件与逻辑电路,将拍摄元件所获取的数据进行DA转换,并由逻辑电路处理转换后的数据。也可以形成为多个层叠的芯片,而不是一个芯片。
显示部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光学特征的多个显示光学系统。例如,可以混合使用OLED、MicroLED、液晶等作为显示光学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拍摄光学系统,而使在显示部中基于反射、折射、衍射的结果的眩光具有不同特征。
多个拍摄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拍摄光学系统在图像获取部需要校正信号时进行工作。例如,电子设备具备检测到强光源时进行校正的拍摄元件,可以基于周围环境来切换是否通过拍摄光学系统来进行校正。
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可以一体形成。例如,两个拍摄光学系统中,光接收元件及到达光接收元件的光路可以彼此相邻。
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可以设置在显示面的边界附近。边界例如是指显示面的端部,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可以设置在该端部。
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隔开50mm以上且80mm以下的距离配置,图像获取部生成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所获取的信息的视差图像数据。这样,也可以将两个拍摄光学系统配置成具有与两个人眼之间的距离相等的距离。
显示部可以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两个面。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显示部可分别具备成多个像光学系统,可以是一方具备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另一方不具备拍摄光学系统,还可以是一方具备一个拍摄光学系统,另一方具备多个拍摄光学系统。
也可以具有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不同的第四拍摄光学系统,第四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一拍摄光学系统或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具有上述任意特征。如上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只不过是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中抽取的两个系统,并不表示特定的拍摄光学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外观图。
图3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3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关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拍摄动作的框图。
图5是从显示面一侧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图。
图6A是表示由图5的拍摄光学系统拍摄的图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6B是表示由图5的拍摄光学系统拍摄的图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7是表示由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获取部获取的图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8是从显示面侧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图。
图9是表示由图8的拍摄光学系统拍摄的图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外观图。
图11是表示由图10的拍摄光学系统拍摄的图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合成图11的两端的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图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由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拍摄的图像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4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5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6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3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3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部的方式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部的方式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部的方式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9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0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1A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1B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的配置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口的布局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口的布局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4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口的布局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口的布局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6是将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应用于胶囊型内窥镜时的平面图。
图37是将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应用于数字单反照相机时的后视图。
图38A是表示将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应用于HMD的示例的图。
图38B是表示现有HMD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设备;1a显示屏幕;1b边框;2显示部;3拍摄光学系统;3A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B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C第三拍摄光学系统;4显示面板;4a基板;4b发光像素;5圆偏眩光;6触控面板;7盖玻璃;8拍摄部;8A第一拍摄部;8B第二拍摄部;9光学系统;9A第一光学系统;9B第二光学系统;10前处理部;12图像获取部;14后处理部;16输出部;18控制部;20存储部;22接收接口;30遮光部;32微透镜阵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下面,以电子设备的主要构成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但电子设备可具有未图示或未加以说明的构成部分、功能。下面的说明不排除未图示或未说明的构成部分、功能。此外,为了进行说明,有时改变尺寸、形状、长宽比等,在安装时具有适当的尺寸、形状、长宽比等。另外,下面的说明中,所获取的信号被描述成图像信息或拍摄信息,但该图像信息、拍摄信息是还包括静态图像、动态图像或视频中的1帧图像等在内的广义上的概念。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的电子设备1是智能手机、移动电话、平板、PC等兼具显示功能与拍摄功能的任意电子设备。如图中左下方所示,第一方向朝图右侧,第二方向与图垂直,第三方向朝向图下侧。即,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相交。另外,相交包括以90°的角度相交,并且可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90°。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是为了方便而加以区分,而可以彼此互换。
图1的电子设备1具备拍摄光学系统(摄像头模块等),配置在显示部2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这样,电子设备1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的内表面侧(相反侧)设置拍摄光学系统3。因此,拍摄光学系统3通过显示部2进行拍摄。
如图1所示,显示部2是由显示面板4、圆偏光板5、触控面板6、及盖玻璃7依次层叠而成的结构体。图1的层叠是一个示例,显示面板4、圆偏光板5、触控面板6、盖玻璃7之间可以视需要设置粘结层或粘合层。此外,可以根据设计方案适当地变更圆偏光板5、触控面板6的顺序。
拍摄光学系统3设置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的相反一侧。拍摄光学系统3例如包括接收光并将其光电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光电元件(光接收元件)、以及将照射到显示面的光传播到该光电元件的光学系统。光学系统例如可以是设置在显示面板4的开口。电子设备1的一个显示部2具备多个上述拍摄光学系统3,例如如图所示具备两个。照射到显示面上的光如图中箭头所示,在开口处产生衍射并向光接收元件传播。此外,也可以不设置开口,而是设置具备某些光学特征例如调节光路长路或改变偏光状态等光学特征的光学系统。拍摄光学系统3例如包括拍摄部8以及光学系统9,该光学系统9对从显示面入射到拍摄部8的光进行聚光、扩散等。
如图所示,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例如在第二方向上具有不同坐标,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不同坐标,还可以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均具有不同坐标。
虽未详细图示,显示面板4例如可以具备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evice)、也可以具备TFT等液晶、或者还可以具备MicroLED作为用于显示的光学系统(显示光学系统)。显示光学系统也可以具备基于其它显示原理的发光元件。作为显示光学系统的发光元件例如可为条纹状排列、马赛克状排列、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阵列状配置、或者斜向排列、部分像素间隔排列。此外,显示光学系统中,发光元件可具有层叠型滤光片以改变显示色。在具备OLED等的情况下,显示面板4例如可由阳极层、阴极层等多个层构成。此外,这些层可以由高透射率材料形成。
显示面板4有时设置有滤色器层等低透射率构件。此外,显示面板4具备OLED的情况下,例如可具备基板4a和OLED部。基板4a例如可由聚酰亚胺等形成。当基板4a由聚酰亚胺等光透射率低的材料形成时,可以对应拍摄光学系统3的配置部位形成开口。若使穿过开口的被摄体光入射到拍摄光学系统3,则能够提高拍摄光学系统3拍摄的图像的画质。此外,也可以不形成开口,而是设置由高透射率物质形成的光传播路径。在这种情况下,从显示部2的显示面入射的光也被拍摄光学系统3接收并转换成信号。
设置圆偏光板5例如是为了减少眩光或在明亮环境下也能提高显示屏幕1a的可视性。触控面板6内置有触控传感器。触控传感器有静电电容型、电阻膜型等各种方式,也可以采用任意方式。此外,触控面板6与显示面板4可以一体形成。设置盖玻璃7是为了保护显示面板4等。如上所述,可以在适当的部位设置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等粘合层、粘结层。此外,通过进行设计,圆偏光板5与触控面板6在第三方向上的顺序可以互换。
图2示出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示意性外观图、剖视图。剖视图示出图所示的点划线处的包含显示部2的显示器部分的截面。电子设备1的壳体及显示器部分以外的电路等被省略。
在外观图中,显示屏幕1a扩展至接近电子设备1的外径尺寸,显示屏幕1a周围的边框1b的宽度为几毫米或更小。通常,边框1b很多时候配置有前置摄像头。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外观图的虚线,前置摄像头作为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位于显示屏幕1a的第二方向上的大致中心处。这样,通过将前置摄像头作为拍摄光学系统3配置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的相反侧,从而无需在边框1b配置前置摄像头,能够使边框1b的宽度变窄。
另外,图2的外观图表示的是一个示例,拍摄光学系统3即前置摄像头在显示屏幕1a中可以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的任意位置处,配置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的相反侧(背面侧)。例如,可以配置在显示屏幕1a的外围边缘部分(端部、边界部分)。如图2的外观图所示,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例如在第一方向具有不同坐标。无论在哪个位置配置拍摄光学系统3,只要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不同坐标即可。此外,尽管拍摄光学系统3绘制了两个,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显示面的相反侧配置更多的拍摄光学系统。
例如,如剖视图所示,将拍摄光学系统3配置在显示部2的与作为显示器表面侧的显示面相反一侧的内表面侧。另外,该剖视图为简化图。例如,与上述类似,图2的剖视图的构成中也设置有粘结层等,但为了简化说明而进行了省略。
图3A是表示拍摄光学系统3的一个示例的图。拍摄光学系统3例如包括拍摄部8和光学系统9。光学系统9配置在拍摄部8的光入射面一侧,即配置在靠近显示部2一侧。光透过显示部2的显示面后通过光学系统9传播至拍摄部8。
拍摄部8例如具备光电二极管等光接收元件和光电元件。光通过光学系统9而聚光、扩散、传播,并被拍摄部8所具有的拍摄像素阵列接收而输出模拟信号。拍摄像素阵列在各拍摄元件的入射面一侧例如可设置拜耳排列等的滤色器或层叠型滤色器。此外,还可设置用于获取彩色图像的滤光片。此外,虽未图示,但设置有接收光并输出模拟信号所需的其它元件、电路等。例如,光电转换可使用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元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元件。此外,还可设置上述滤光片以及偏光元件等。
光学系统9例如可具备透镜。此外,光学系统9的概念包括上述设置在显示面板4的开口。例如,作为光学系统9,当显示面板4设置有开口时,在第三方向上比开口更靠近拍摄部8的位置配置透镜。开口例如设置在低透射率的基板4a上,并且设置有使透过开口部的光传播到拍摄部8的透镜。例如,由该透镜及开口来定义各拍摄光学系统3的数值孔径Na(Numerical Aperture)、F值(F-Number)等光学特征。另外,进一步通过该光学系统9而具备具有与拍摄光学系统3不同阿贝数等其它光学特征。透镜以单个透镜加以示出,但并不限定于此,透镜系统可以具备多种类型的透镜。
另外,开口与透镜是一个示例,光学系统9的构成并不限定于该组合。此外,在图中对一个开口设置一个透镜,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3B所示,也可以在光学系统9中对一个透镜设置多个开口。在没有设置开口的区域例如设置有显示面板4的发光元件,也可以在这些发光元件之间形成开口。通过这样进行配置,可以配置拍摄光学系统3而不会损害显示。
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可以根据开口的形状、透镜的性能等而具备不同的光学特征。存在三个以上拍摄光学系统3时,也可以形成为相互对应的光学系统9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作为另一个示例,拍摄光学系统3可以分成多个组,并且每个组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例如,光学系统9可以改变其开口形状、取向或透镜材料等,使得两个拍摄光学系统3具有共同光学特征,一个拍摄光学系统3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开口布局被描述为开口的形状、取向在内的表达。
如图3A的箭头所示,光从显示部2的显示面侧入射,被光学系统9折射后被拍摄部8接收。可以在不设置光学系统9的部位,与普通显示器同样地适当地抑制反射等,并调整显示部2的显示以便于观看。例如,在显示面板4的发光像素之间设置开口,在第三方向上在开口与显示面的相反侧设置透镜,从显示面入射的光投射到拍摄部8。此外,可以在连续的发光像素之间分别设置开口。换言之,也可以构成为在开口与开口之间设置发光像素。
此处,说明电子设备1的拍摄功能的一个示例。
图4示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拍摄动作相关的构成的框图的一个示例。电子设备1包括:显示部2、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前处理部10、图像获取部12、后处理部14、输出部16、控制部18及存储部20。
与上文说明的附图相同,对于一个显示部2在与其显示面相反的一侧设置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拍摄光学系统3分别包括拍摄部8和光学系统9。
前处理部10是对拍摄部8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前处理部10例如具备ADC(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数据。
图像获取部12根据前处理部10转换后的数字图像数据来获取拍摄到的图像。基于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的数字图像数据,获取拍摄结果。更具体地说,图像获取部12例如获取并输出如下拍摄结果:使用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的图像数据,对各拍摄光学系统3产生的眩光进行了抑制后的拍摄结果。
后处理部14对图像获取部12输出的拍摄结果施加适当的处理而进行输出。适当的处理例如可以是指像素缺陷校正、边缘增强、去噪、明度调整、颜色校正、白平衡调整、失真校正、自动对焦处理等图像处理或信号处理。此外,所述适当的处理也可以是由用户指定的处理。
输出部16将信息输出到电子设备1的外部。输出部16例如具备输出接口。输出接口例如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等输出数字信号的接口或者显示器等用户界面。此外,设置在输出部16的输出接口也可以兼具输入接口。
控制部18控制电子设备1中的处理。控制部18例如可以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也可以控制前处理部10、图像获取部12、后处理部14、输出部16的处理。此外,还可以基于从用户接口指示的拍摄定时,执行基于拍摄光学系统3进行拍摄的控制。
存储部20存储电子设备1中的数据。存储部20例如是DRAM(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储器)等存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等存储设备。存储部20可以是内置存储器,也可以是可移动式存储卡等存储器。此外,存储部20并不一定设置在电子设备1内部,也可以是通过输入输出接口而连接在外部的存储设备等。存储部20或从存储部20在电子设备1中以必要的定时适当地输入输出信息。
上述说明的构件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形成在同一基板上。例如,拍摄光学系统3与前处理部10、图像获取部12、后处理部14、输出部16、控制部18、存储部20可以形成在一个芯片上,也可以适当地将它们中的一部分形成在另一芯片上。此外,在一个芯片的同一基板上形成的部分构成与另一基板上形成的部分构成可以在其制造工序中通过CoC(Chip onChip)、CoW(Chipon Wafer)、WoW(Wafer on Wafer)等技术加以层叠而形成。
接下来,详细说明拍摄光学系统3、图像获取部12的动作。
图5是从显示部2的显示面侧表示拍摄光学系统3的图。例如,在图中表示出从显示面侧观察显示部2时的部分区域。从显示面可以观察到显示面板4,该显示面板4上如虚线所示设置有由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呈阵列状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形成的发光像素4b。另外,发光像素4b的排列方式及取向等是一个示例,发光像素4b设为与图5的排列方式相同,但也可以旋转45°设置。此外,发光像素4b绘制为正方形,但并不限于此,既可以是朝任意方向延伸的长方形,也可以不是矩形状。
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4的发光像素4b之间形成开口的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例如,图5中表示出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在各拍摄光学系统中,作为为示例如图所示形成有在第二方向具有长轴的椭圆形的开口作为第一光学系统9A,并形成有在第一方向具有长轴的椭圆形的开口作为第二光学系统9B。在各拍摄光学系统中可设置多个作为光学系统的开口。在图5中,例如第一拍摄部8A设置在第一光学系统9A的开口下方,第二拍摄部8B设置在第二光学系统9B的开口下方。另外,对此不作限定,拍摄部8可以设置在偏离开口的位置。
另外,虽未进行图示,但在各开口与拍摄部8之间或者在开口可以设置透镜作为光学系统9的一部分以使光穿过开口后适当地扩散、聚焦到拍摄部8的拍摄区域。也可以不设置透镜,而是设置其它光学系统以使拍摄部8的拍摄区域能够适当地接收光。此处,开口表示光学透射区域,而也可以是气隙,或者也可以由树脂等透明材料填充。此外,填入开口部的材料不作限定,可以是通过滤色器等透射特定波长的材料。例如,用透射率、折射率等不同的材料填充开口,可以使第一光学系统9A与第二光学系统9B具有不同光学特征。
拍摄光学系统3例如像图5所示的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那样具有不同的开口布局并错开位置配置。不同的开口布局而使所述光学系统的光学特征不同,光基于不同的光学特征从显示部2的显示面入射到各拍摄部8。即,光基于不同的光学特征入射到第一拍摄部8A、第二拍摄部8B。
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将各拍摄光学系统中的开口设为使相同的椭圆的方向加以变化的开口。这样,通过使相同的开口具有不同方向,可以形成在不同方向上产生衍射图像的光学系统9。
此外,图5中表示出在连续的三个发光像素之间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设置两个开口的状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在更多的连续的发光像素彼此之间分别设置开口。这样,从显示面观察时一个光学系统9在包含显示面板4的显示部2中不一定是一个连续的区域,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包含以缝合在发光像素与发光像素之间的方式周期性配置的开口的多个单独的区域。
而且,在图5中一个开口的长轴大致对应两三个显示像素,但并不限定于此。开口的长轴可以更长,也可以更短。
此外,也可以不是相同的开口,为了产生具有不同特征的衍射图像,也可以使作为第二光学系统9B的一部分的开口的长轴长于作为第一光学系统9A的一部分的开口的长轴,也可以短于作为第一光学系统9A的一部分的开口的长轴。这样,通过使开口布局不同,从而能够在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输出的信号中进一步使眩光的影响不同。结果是能够辅助基于图像获取部12的眩光抑制动作。基于开口布局对眩光的影响基于电子设备1的状态或电子设备1内的各构成要素的状态而进行变化,因此能够通过电子设备1的设计来适当地定义。
图6A及图6B示出根据图5所示的各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到的模拟信号进行转换并调整了坐标的图像。图6A是基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获取的图像,图6B是基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获取的图像。
图像获取部12可以执行位置调整。拍摄位置的调整例如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调整:使在显示面板4上显示各拍摄光学系统3所获取的图像的镜像的像与正面观察显示面的反射图像重叠。例如,在人物反射在显示面的中心时,调整位置以使从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的图像显示在显示面的中心。例如,也可以基于从拍摄光学系统3的显示面的中心的位置偏离来进行校正。另外,位置的调整并不限定于此,适当地加以控制即可,可以执行任意的方法。
例如,以上述方式进行位置调整时,如图6A、图6B的白色区域所示产生眩光。例如,眩光如图所示产生成为比实际上欲拍摄的图像更亮的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图像获取部12为了抑制在不同部位产生的眩光,获取在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输出的信号中光强度或转换成数字信号后的亮度(辉度)值更低的像素值来校正图像。另外,在对转换为数字信号前的信号进行处理时,前处理部10可以基于信号强度来进行选择。
图7表示通过图像获取部12处理而从电子设备1输出的图像。在上述图像获取部12的处理后,后处理部14例如调整明度等。通过输出这样处理的图像,从而如图7所示能够抑制眩光,获取调整为自然的明度的图像。
例如,图6A、图6B那样的眩光所产生的区域有时取决于各个拍摄光学系统3。这样,可以将眩光产生区域预先存储在存储部20或者图像获取部12中。其结果是能够快速地执行像素值的选择处理或像素值的合成处理。例如,关于某像素,不必进行各个拍摄光学系统3输出的像素值的比较,而设为基于规定的拍摄光学系统3的输出来获取图像,等等。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多个拍摄光学系统中使产生衍射光的方向不同,从而能够抑制由显示器的显示部的内表面所具备的摄像头即以与显示器重叠的方式配置的前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图像中的眩光。其结果是在电子设备中,不增大显示器设置面的边框宽度而能够在显示器正面侧设置能够获取高精度的图像的拍摄光学系统。
例如,当从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显示器表面的局部时,该光照射区域附近的拍摄光学系统3容易产生眩光。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用在设置为不同位置的至少一个其它拍摄光学系统3中获取的图像,来获取如上所述抑制了眩光的图像。
另外,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选自多个拍摄光学系统中的两个,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拍摄光学系统3。即,三个以上的拍摄光学系统3中,至少两个拍摄光学系统3作为上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及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发挥功能即可,本实施方式中,可实现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此外,在三个以上的拍摄光学系统3中,通过设置具有上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组的特征的两组以上的拍摄光学系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获取拍摄图像的自由度,还能进一步提高抑制眩光的精度。在这种情况下,不是相同的组合即可,可以将相同的拍摄光学系统用于不同的组合。例如,作为拍摄光学系统设置有3X、3Y、3Z时,也可以设置X共同的两个组合(3X,3Y)、(3X,3Z)作为(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组合。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各拍摄光学系统3具备开口作为光学系统9,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一方具备开口而另一方不具备开口。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相似,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产生不同位置的眩光,因此能够通过由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的图像来抑制眩光的影响。
此外,开口形状设为椭圆,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既可以是矩形,也可以带圆角的矩形。此外,可以由任意闭合曲线形成,只要能够使拍摄部8中能够适当地接收光即可。此外,在开口的厚度方向即第三方向上也可以不是相同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上部即靠近显示面的一侧为矩形且靠近拍摄部8一侧为椭圆这种更复杂的形状等。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开口的形状等作为光学特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按每个拍摄光学系统3改变填充于开口中的材料,从而具有不同的特征。此外,例如,作为光学系统9,也可以具备λ/4波长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为了减少由显示面板4内的反射的影响所引起的眩光而屏蔽p波。也可以对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设置不同的波长板作为光学系统9。其结果是,能够按每个拍摄光学系统3改变显示部2中的由反射、衍射等引起的眩光的影响,能够使用各种图像校正的方法。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具有多个拍摄光学系统,该拍摄光学系统具备相同布局的开口并能够减小眩光的影响。
图8以与图5相同的方式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显示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具有相同的开口布局。另一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和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存在于第二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即,各光学系统具有沿第二方向形成长轴的椭圆形开口,并在第二方向上配置错开的位置。
图9是由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获取的图像。例如使由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获取的图像为图6A。这样,两个拍摄光学系统3均具有沿第二方向形成长轴的椭圆形开口,因此眩光的产生方向一致。然而,由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及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在第二方向上错开配置,因此眩光产生于第二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图像获取部12能够获取抑制了眩光影响的图像。此外,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也在其第一方向上错开。这样,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均错开时,各拍摄光学系统中的产生眩光的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点成为不同的位置,因此能够获取更好地抑制了眩光的图像。
(第三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具有三个拍摄光学系统的电子设备。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一个示例的图。电子设备1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的相反侧具备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以及第三拍摄光学系统3C。例如,所述拍摄光学系统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设置在画面中心处,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第三拍摄光学系统3C分别隔着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设置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的端部(边界)附近。附近例如是指距端部、边界为显示元件中的一个到几个像素,作为其它示例,可以是距电子设备1的壳体的端部为几毫米,或者为相对于电子设备1的宽度或高度的百分之几。
通过这样进行配置,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之间的视差及第三拍摄光学系统3C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之间的视差相等。即,由此能够使用由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获取的图像和由第三拍摄光学系统3C获取的图像,来生成与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的视差(几乎)为0的图像。
这样进行设置是因为显示面的端部即使产生像素损坏,对用户的影响也很小。另一方面,例如也可以使处于显示面的中心附近的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的尺寸小于其它拍摄光学系统的尺寸。此处,尺寸例如既可以是指开口的尺寸,也可以是指拍摄部8尺寸。通过这样进行配置,能够使得由显示部2显示的图像更加自然。
在图10中,例如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具备沿第一方向形成长轴的椭圆作为光学系统9,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及第三拍摄光学系统3C也可以具备沿第二方向形成长轴的椭圆作为光学系统9。
图11是表示具有这样的开口时的从各拍摄光学系统能够获取的图像的图。从上起依次是由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第三拍摄光学系统3C获取的图像。这样,在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中沿着第二方向产生眩光,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第三拍摄光学系统3C中沿着第一方向产生错开位置的眩光。
图12是考虑视差而使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和第三拍摄光学系统3C的图像重合的图像。这样,当考虑视差而获取抑制了眩光的图像时,例如如图12所示可以使眩光位于两端。利用该图像和图11的顶部的图像,例如能够获取图7所示的抑制了眩光的图像。这些图像的合成或校正可以由图像获取部12来执行。
在上述说明中,特别将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与第三拍摄光学系统3C设置在两端,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将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和第三拍摄光学系统3C隔着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设置在出现同等的视差的位置,也能够同样地执行抑制了眩光的图像的获取。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第一方向错开,但其也可以在第二方向上错开。此外,还可以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均错开的位置配置各拍摄光学系统3。
(第四实施方式)
眩光产生的强度有时会因方向而发生变化。例如,有时会在第一方向上产生得强而在第二方向上产生得弱。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适当地选择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容易产生眩光的拍摄光学系统,基于从该选择的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号,获取抑制了眩光的图像。
图13表示例如在图5所示的拍摄光学系统中获取图像时,基于来自在第二方向产生的眩光强而在第一方向产生的眩光较弱的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的输出来获取图像的一个示例。如图13所示,由于第一方向的眩光强度弱,因此获取相比于图6A眩光部分变暗的图像。与此相对,由于第二方向的眩光强,因此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输出的图像如图6B所示,获取图像的眩光部分亮的图像。
这样,眩光的强弱有时因方向而异时,可基于来自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的输出获取抑制了眩光的图像。关于眩光的强弱,例如在前处理部10中根据从各拍摄光学系统3输出的图像数据算出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的亮度的分散。例如,按每行算出沿着第一方向的分散并取平均值,按每列算出沿着第二方向的分散并取平均值。能够得知平均值高的方向眩光强度强。此外,也可以不基于分散,而基于每行或每列的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的差来确定方向。
如上所述,在哪个方向容易产生眩光的拍摄光学系统3取决于各拍摄光学系统3的光学系统9。例如,如上所述,基于在光学系统9所具有的开口的方向来确定。可以根据该开口的方向,在任意方向产生眩光时可以预先确定优先的拍摄光学系统3。
另外,记述了根据开口布局而是否容易产生眩光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用于控制眩光的光学系统不仅可以为开口布局,也可以是包括电路布线的整个显示面板。根据在电路上周期性地布局怎样的图案类型并使光产生怎样的干涉,眩光、衍射形状也会产生变化。基于这些因素,可以确定在哪个方向上容易产生眩光。
图像获取部12基于形成与眩光产生方向不同的优先方向的拍摄光学系统3来获取抑制了眩光的图像。例如,当通过各拍摄光学系统3输出图13和图6B这样的图像时,可以选择并输出产生眩光少的图13的图像。此外,可以计算将图13的图像的权重增加后的图13和图6B的图像的加权平均。
作为另一示例,在第二方向上产生强眩光时,使用多个第一方向为优先方向的拍摄光学系统3,基于上述任意的获取(例如选择、合成)方法来获取图像。
这样,在眩光具有极性时,可以基于通过将与该方向不同的方向作为优先方向的拍摄光学系统3输出的图像来获取抑制了眩光的图像。
(第五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中,即使在产生眩光的情况下,在任意拍摄光学系统3中也能减弱眩光的产生。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剖视图的图。如图14所示,电子设备1在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之间具备遮光部30。遮光部30可以是由遮光性高的材料形成的遮光膜,也可以是由光吸收率高的材料形成的吸收膜。
这样,在显示面板4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可以设置使光不在拍摄光学系统3彼此间传播的遮光部30。
图15是另一示例,遮光部30设置成相对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使在显示面板4及圆偏光板5中反射的光不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传播。
图16是另一其它示例,遮光部30设置成贯穿显示面板4。通过设置为这种方式,不仅可遮挡在显示部2中反射的光,还能遮挡在显示部2以外反射的光。
例如,如图15、图16所示通过在具备显示面板4、圆偏光板5的区域配置遮光部30,可以抑制在这些层中由反射、衍射等的光引起眩光的产生。在某个区域中,即使因入射光等的影响而产生强眩光,而在入射该区域的光的拍摄光学系统3中产生强眩光,在遮光部30隔开的其它拍摄光学系统3中也能够减少眩光的影响。
此外,例如如图14、图16所示,通过减小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的第三方向上的相反侧中基于光的反射、衍射的影响,从而能够抑制拍摄部8彼此间的影响。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遮光部30设置至圆偏光板5的情况,但例如也可以在触控面板6内设置遮光部30。而且,也可以形成为使非常薄的遮光部30到达盖玻璃7的区域内。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中的显示部2的显示可以适当进行尺寸的调整和配置,以成为对用户来说为自然的图像。而且,在显示面板4中,也可以通过软件来使遮光部30周边配置的发光像素4b的亮度高于其它发光像素4b的亮度。
这样,即使在产生眩光的情况下,通过对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彼此进行遮光,某个拍摄光学系统3产生强眩光时也能使用其它拍摄光学系统3来获取眩光的影响小的图像。图像获取部12例如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比较或合成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的输出值,而获取眩光影响小的图像。
(第七实施方式)
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图像获取部12通过规定的运算(包括比较)来获取眩光的影响小的图像。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模型合成来自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的输出,来获取抑制了眩光的图像。
例如,模型可以是统计模型。统计性地计算对各拍摄光学系统3使用何种计算来进行合成而生成模型,图像获取部12向该模型输入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的信息,从而获取眩光的影响小的图像。
例如,模型可以是通过深度学习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由MLP(Multi-Layer Perceptron多层神经网络)、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存储部20或图像获取部12中预先存储由多个教师数据训练的参数,图像获取部12形成基于该存储的参数的神经网络模型。使用所形成的训练后的模型,图像获取部12使用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输出的数据来获取抑制了眩光的图像。
而且,在使用训练后的模型时,电子设备1也可以使用拍摄到的图像来进一步提高训练精度。例如,也可以在电子设备1的控制部18等中执行训练。作为另一示例,多个电子设备1可以向存在于云等中的存储设备等发送数据,在服务器等中执行训练,并将重新训练后的参数反映给电子设备1。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包括含有用户面部信息的隐私信息,可以仅发送眩光信息而。此外,电子设备1的数据收发例如可以通过选择加入(opt-in)或选择退出(opt-out)等而设为能够由用户来选择的状态。
这样,图像获取部12不仅可以通过线性处理,还可以通过非线性处理,尤其是使用有包括训练完的模型的各种模型的运算等来获取图像。
(第八实施方式)
所述实施方式中,图像获取部12基于像素值、优先方向或者基于使用模型的方法通过图像合成等来获取图像。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拍摄光学系统3中限定执行图像校正的区域。
例如,如图6A等所示,在各拍摄光学系统3中,眩光产生的区域大多将明亮的被摄体确定为亮点。其基于各拍摄光学系统3中的光学系统9的特征或拍摄光学系统3的配置等。因此,图像获取部12在存在明亮的被摄体时,能够预测各拍摄光学系统3的眩光产生区域,并基于该预测结果来校正图像。
眩光很多时候是由接近的光学的要素所产生的。因此,由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的图像中的视差很可能比其它的被摄体大。因此,可以通过图像获取部12等计算视差,预测视差大的区域为眩光产生区域。
关于校正,例如是在某拍摄光学系统3中产生眩光的可能性高的区域,基于从其它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的信息来确定像素值。例如,除了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比较运算之外,还可以在该区域中执行来自其它拍摄光学系统3的插值处理。而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以使从其它拍摄光学系统3输出的像素值的影响变大的方式进行加权运算等其它运算来执行校正处理。
此外,在具备三个以上的拍摄光学系统3,并在该区域中其它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产生眩光的概率低时,也可以基于从这些其它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的信息来获取眩光影响小的图像。
此外,该区域可以通过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训练后反映给模型来进行更新。通过将其反映作为训练,例如在具有相同电子设备1的不同用户间,能够提高校正精度。
此外,作为另一示例,该区域例如可以以使显示面板4不进行显示却使光入射等方式来确定。也可以并非使显示面板4不进行显示,而是以产生眩光的强度来对显示面板4进行照明,从而来预测区域。这样,可以不是在用户期望的拍摄定时,而是在其它定时例如拍摄前后的定时,进行判断眩光所产生的区域的处理。该处理例如可以由控制部18执行,也可以由图像获取部12执行。
(第九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具备微透镜阵列作为拍摄光学系统3的光学系统9。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3的图。拍摄光学系统3的光学系统9具备微透镜阵列32。穿过微透镜阵列32的光适当地入射到拍摄部8,并转换为信号从拍摄部8输出。
前处理部10基于拍摄部8输出的信号来重构图像。图像获取部12基于重构图像来获取通过所述各实施方式减小了眩光的影响的图像。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3的另一示例的图。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具备共用的微透镜阵列32作为光学系统9。这样,微透镜阵列32使从各透镜会聚的光所入射的区域限定在某种程度的区域,因此可以通过按区域配置拍摄部8来形成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第一拍摄部8A与第二拍摄部8B之间可以设置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遮光部30。图18中,设置有两个拍摄光学系统,但并不限定于此三个以上的拍摄光学系统3,也可以由同一微透镜阵列32形成。
(第十实施方式)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说明了在同一微透镜阵列32中设置有多个拍摄部8的构成,但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是对多个光学系统9设置同一拍摄部8。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拍摄光学系统3的示例的图。电子设备1对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设置一个拍摄部8。在该拍摄部8中,在其可拍摄区域中定义第一拍摄部8A、第二拍摄部8B。光经由第一光学系统9A入射至第一拍摄部8A,光经由第二光学系统9B入射至第二拍摄部8B。这样,通过对同一拍摄部8设置多个光学系统9,而也可以形成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安装例的图。即,设置微透镜阵列32作为光学系统9,使用同一微透镜阵列32及拍摄部8来形成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及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
图21是图20的变形例,在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之间设置遮光部30。通过这样设置遮光部30,可以更明确地控制入射到拍摄部8的各区域的光。
图22是图19的变形例,在第一光学系统9A与第二光学系统9B之间设置有遮光部30。通过这样设置遮光部30,即使未设置微透镜阵列32,也能明确地控制入射到第一拍摄部8A与第二拍摄部8B的光。
另外,在图21、图22中,遮光部30未穿透显示面板4,但当然也可以如图16的示例那样穿透显示面板4或者贯穿显示面板4。
通过这样使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共用拍摄部8,能够简化拍摄部8的电路构成、半导体工艺。
例如,通过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将一部分或全部设为相同的元件,能够使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一体化。通过这样将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一体配置,也能够减小拍摄光学系统3相互间的视差的影响。由此,在校正分别获取的图像时也可以减小视差的影响,而能够提高校正精度。
此外,也可以不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共用拍摄部8或光学系统9,而是在前述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中,将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一体化以使光学系统9相邻。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在减小视差的影响的基础上执行高精度的校正。
图23A是表示微透镜阵列32的另一配置例的图。如图23A所示,微透镜阵列在光学系统9中的开口内配置在靠近拍摄部8一侧。这样,开口、微透镜阵列32作为分开的结构而形成光学系统9。当然,不是必须具有开口,也可以通过在显示面板4的与表面相反的一侧配置微透镜阵列32来形成光学系统9。
图23B表示微透镜阵列32的配置和显示面板4的配置的另一示例。可以对多个开口设置一个或多个微透镜阵列3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地余留出显示面板4的发光像素的区域而形成开口,并在该开口的下部与拍摄部8之间设置微透镜阵列32。
在设为图23A、图23B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遮光部30。
(第十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拍摄部8等的芯片构成进行说明。
图24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芯片构成的一个示例。大致地示出其构成,而并不作为限定示例,不排除同芯片还具备其它功能的情况。即,除了图示构成外还适当地具备选择器、I/F、电源节点等。
如该图24所示,前处理部10等模拟电路、图像获取部12等逻辑电路与拍摄部8可以设置在同一芯片上。而且,还可设置控制部18、存储部20。这样,通过将拍摄部8、前处理部10、图像获取部12形成在同一芯片上,从而信号、数据的收发不经由接口,以高速且抑制信号劣化的方式执行数据处理。
此外,前处理部10也可以不为共用,而是按每个拍摄部8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从各前处理部10向图像获取部12发送数字图像数据。
图25是表示芯片构成的另一示例的图。在图25中,省略除拍摄部8、前处理部10、图像获取部12和接口以外的构成。拍摄部8可以设置在单独的芯片上。一个芯片设置有拍摄部8,另一个芯片也设置有拍摄部8。在一个芯片中拍摄部8具备向另一芯片进行发送信息的接收接口22。
在另一芯片中,经由接收接口22接收信号并与来同芯片所具备的拍摄部8的信号合并,图像获取部12执行图像获取。根据需要,在向图像获取部12输出数据之前,前处理部10执行信号处理。前处理部10可以设置在两个芯片上,也可以仅设置在另一个芯片上。
当然,更多的拍摄部8设置另一个芯片上,而不是两个芯片。通过设为这种构成,即使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的相反侧拍摄光学系统3配置在各种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与拍摄部8相关的芯片的面积。
图26是另一示例,多个拍摄部8在单独的芯片上,图像获取部12设置在另一芯片上。这样,能够将处理数字信号的逻辑电路、存在光接收元件的光电转换电路设为单独的芯片的构成。通过这样设置,不使芯片面积增大,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拍摄光学系统3的配置等的自由度。
在图24至图26中,接收接口22例如可以是能够以MIPI标准来执行数据的接收的接口。此外,可以进行其它标准的高速传输。根据所发送的信号,既可以是收发模拟信号的标准,也可以收发数字信号的标准。可以根据拍摄部8、前处理部10的芯片安装来适当地选择接口类型。
(第十二实施方式)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未特别说明显示面板4的发光像素4b,但也能够通过发光像素4b来改变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的眩光的产生,而获取由图像获取部12引起的眩光的影响小的图像。
例如,设置作为两个拍摄光学系统3的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与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时,可以使第一拍摄光学系统3A周边的发光像素4b、第二拍摄光学系统3B周边的发光像素4b不同。例如,一方为OLED而另一方为MicroLED。这样,通过设为具有不同发光元件特别是具有光学特征不同的显示光学系统,能够具有对眩光的影响不同的特征。
当基于不同光学特征产生眩光时,在从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的图像中,根据状况不同而产生的眩光不同。通过使眩光的特征不同,例如从一个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眩光的影响强的图像,而另一个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眩光影响弱的图像。这样,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特征的发光元件,从而能够将图像获取部12中的图像合成、校正方法扩展为各种方法。
(第十三实施方式)
前述各实施方式使用从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输出的图像来获取眩光的影响小的图像。即,启动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基于各自获取的信息来获取图像。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减小眩光的影响的需要,启动至少一个拍摄光学系统3。例如,具有在需要图像校正时启动的至少一个拍摄光学系统3。
例如,在初始状态下,可以仅启动显示面中心附近的拍摄光学系统3。当基于在该拍摄光学系统3中获取的图像判断为需要减小眩光影响时,再启动其它拍摄光学系统3,由图像获取部12获取眩光的影响小的图像。
例如,当强光照射到显示面的整个区域或者仅照射到一部分区域时,判断为眩光的影响强。此外,也可以基于其它条件来判断眩光的影响。在上述说明中,是基于一个拍摄光学系统3的输出,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基于若干光接收元件的信号的大小来进行判断。此外,作为另一示例,可以基于在显示面板4中显示的图像的亮度等的分布来进行判断。这样,通过各种判断方法来判断眩光的影响。
控制部18基于上述判断,使适当的拍摄光学系统3进行工作,获取基于入射光的信号并由图像获取部12获取图像。上述眩光影响的判断也可以由控制部18执行。这样,根据需要来使至少一部分拍摄光学系统3进行工作,能够实现节能。
(第十四实施方式)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拍摄光学系统3及图像获取部12的各种方式。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拍摄光学系统3的配置。
从图27至图31B分别是表示从显示面观察的拍摄光学系统3的配置例的图。这些图分别表示配置的一个例示,且并不限定于附图。此外,也可以包括多个附图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配置。即,电子设备1可以设置不只是具备一个附图中的特征,而复合具备多个附图的特征的三个以上的拍摄光学系统3。
如图27所示,拍摄光学系统3可以设置在显示屏幕1a的任意方向例如第一方向的两端部(边界附近)。通过这样进行配置,能够在对用户来说不显眼的位置设置拍摄光学系统3。还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即图27中的上下端部。
如图28所示,在显示屏幕1a内,可以设置两个拍摄光学系统3的距离50mm~80mm。通过这样进行配置,能够从两个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视差与人眼视差接近的图像。由此,能够在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中减小眩光的影响,并且能够生成对人来说具有自然印象的立体图像。而且,可以将第三个拍摄光学系统3配置在其它位置,根据该第三个拍摄光学系统3与两个拍摄光学系统3具有视差,也可以获取进一步抑制眩光的图像。由此,能够在提高眩光抑制精度的基础上获取立体图像。
如图29所示,也可以以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各方向上错开的方式配置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例如,通过在各光学系统9中设置沿相同方向形成长轴的开口,能够获取包含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这两方上偏离了中心的眩光的图像。由此,图像获取部12通过更简单的处理(例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比较处理和选择处理),而能够获取高精度的抑制眩光的图像。
如图30所示,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拍摄光学系统3。在配置三个以上的拍摄光学系统3时,可以配置成如图30那样不具有对称性,也可以配置成相对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或中心点等具有某种对称性。此外,可以将第三个拍摄光学系统3配置在远离另外两个拍摄光学系统3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设为在各拍摄光学系统3中使由位置所引起的眩光强度不同。
图31A、图31B表示相同电子设备1。图31B是从图31A的箭头方向观察的外观图。这样,可以具有多个显示屏幕1a。各显示屏幕中的拍摄光学系统3也可以如附图所示朝向显示屏幕1a配置在相同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完全不同的位置。例如,在表面上沿着第一方向在两端部至少配置两个拍摄光学系统3,在内表面上沿着第二方向在两端部至少配置两个拍摄光学系统3。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图31B中的拍摄光学系统3平时也可以用作后置摄像头,还可以活用为双摄(或个数为两个以上)的后置摄像头。
这样,拍摄光学系统3可以在显示屏幕1a上以各种方式配置。
如前述各实施方式所示,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以至少两个错开设置即可。关于配置,与附图无关而能够自由地进行选择。例如,在图2等中,通过在显示面的第二方向的中心处沿第一方向设置错开的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能够在用户观察画面中心处时获取用户的视线自然的图像。此外,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二方向的稍上方。例如,在获取自己面部图像时,面部中心位于画面中心,拍摄光学系统可以配置在所显示的眼睛的附近。此外,除了上述以外,同样也可以沿着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一方向的中心附近。在这种情况下,旋转画面也能够获取同样的图像。
接着,示出光学系统9所包含的开口的布局的另一个示例。该布局并非图5、图8等所示的简单形状而是更加复杂的布局。
图32~图35是表示开口的布局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32所示,例如,相对于显示元件,开口也沿着第二方向错开配置。
如图33所示,例如开口在显示元件之间形成为将沿第一方向形成长轴的椭圆及沿第二方向形成长轴的椭圆进行组合的形状。
如图34所示,例如属于第一光学系统9A的开口与属于第二光学系统9B的开口也可以以接近90°角度而不相交。例如,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4的发光元件的角度也可以部分地改变。例如,将在任意光学系统9的第三方向的显示面所具备发光元件的配置角度可以旋转45°、或有意义的任意角度。
当然,如图35所示,也可以将图33所示的开口配置成图34那样。
这样,作为光学系统9的一部分的开口也可以布局成有意地在其它方向产生眩光。电子设备1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拍摄光学系统3时,可以将图5、图8、图32~图35所示的开口布局加以组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眩光的产生方向取决于拍摄光学系统3进一步成为成各种方向的组合,因此可以进一步扩大图像的获取例如图像校正、合成、选择的范围。
如上所述,根据各实施方式,在显示部2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配置拍摄光学系统3,由多个拍摄部8获取穿过显示部2的光。在穿过显示部2的光的一部分在显示部2内重复反射的基础上,入射到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内的拍摄部8。根据所述各实施方式,通过由多个拍摄光学系统3获取的信号来获取图像,能够简单且可靠地抑制了在显示部2内重复反射的基础上入射到多个拍摄部8(包括一体化的情况)的光所包含的眩光成分、衍射光成分的拍摄图像。
此外,例如,在图像获取部12等中的处理可以由数字电路构成,也可以由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可编程电路构成。此外,也可以为通过程序来记载处理内容,并使用CPU等硬件资源来具体实现基于软件的信息处理。
下面,列举几个应用例。
(第十五实施方式)
作为具备前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构成的电子设备1的具体候补构成,可考虑各种构成。例如,图36是将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应用于胶囊型内窥镜50时的平面图。图36的胶囊型内窥镜50例如在两端面呈半球状且中心部呈圆筒状的壳体51内包括:摄像头(超小型摄像头)52,用于拍摄体腔内的图像;存储器53,用于记录摄像头52拍摄的图像数据;以及无线发送机55,用于在胶囊型内窥镜50被排出受试者的体外后,通过天线54将记录的图像数据发至外部。
此外,壳体51内设置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56及线圈(磁力或电流转换线圈)57。CPU56控制摄像头52的拍摄及向存储器53的数据存储动作,并且控制从存储器53通过无线发送机55向壳体51外部的数据接收装置(未图示)发送数据。线圈57进行向摄像头52、存储器53、无线发送机55、天线54及后述光源52b的电力供给。
而且,壳体51设置有磁性(导线)开关58,用于在将胶囊型内窥镜50放置到数据接收装置时对其进行检测。CPU56在所述导线开关58检测到放置到数据接收装置时并能够发送数据的时间点,进行从线圈57向无线发送机55的电力供给。
摄像头52例如具有包含用于拍摄体腔内的图像的光学系统9的拍摄元件52a和对体腔内进行照明的多个光源52b。具体来说,摄像头52例如由具备LED(Light EmittingDiode)作为光源52b的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传感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等构成。
前述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中的显示部2包括图36的光源52b那样的发光体的概念。在图36的胶囊型内窥镜50中,例如具有两个光源52b,也可以由具有多个光源部的显示面板4、具有多个LED的LED模块构成这些光源52b。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显示面板4、LED模块下方配置摄像头52的拍摄部8,从而能够减少摄像头52的布局配置的限制,从而能够实现更小型的胶囊型内窥镜50。
(第十六实施方式)
此外,图37是将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应用于数字单反照相机60时的后视图。数字单反照相机60、紧凑型照相机具有在与透镜相反一侧的背面显示预览画面的显示部2。也可以在该显示部2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配置拍摄光学系统3,能够在显示部2的显示屏幕1a显示拍摄者的面部图像。在所述各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中,能够在与显示部2重叠的区域配置拍摄光学系统3,因此不需要在显示部2的框架部分设置拍摄光学系统3,能够可以使显示部2的尺寸尽可能大型化。
(第十七实施方式)
图38A是表示将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应用于头戴式显示器(以下称为HMD)61的示例的平面图。图38A的HMD61可用于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或SR(Substitutional Reality代替现实)等。现有的HMD如图38B所示在外表面搭载摄像头62,HMD的佩戴者可以看到周围的图像,另一方面,周围的人却不了解HMD的佩戴者的眼睛、面部表情。
因此,图38A中在HMD61的外表面设置显示部2的显示面,并且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的相反侧设置拍摄光学系统3。由此,能够在显示部2的显示面显示由拍摄光学系统3所拍摄的佩戴者的面部表情,佩戴者周围的人可以实时掌握佩戴者的面部表情、眼睛的动作。
在图38A的示例中,拍摄光学系统3设置在显示部2的背面一侧,因此拍摄光学系统3的设置场所不受限制,可以提高HMD61的设计自由度。此外,由于可以将摄像头配置在最佳位置,所以能够防止显示面所显示的佩戴者的视线未对准等不良情况。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可以用于各种用途,并且可以提高利用价值。
另外,本技术能够设为如下构成。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部,具有可显示区域,该可显示区域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呈阵列状设置的显示光学系统;
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与所述可显示区域重叠并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并且至少具备:
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以及
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不同的坐标;以及
图像获取部,基于由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获取图像数据。
(2)根据(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光通过具有不同光学特征的光学系统,从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显示面传播到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
(3)根据(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显示部具备使从所述显示面入射的光进行传播的开口,
从所述显示面入射的光通过所述开口传播到所述拍摄光学系统。
(4)根据(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使光传播到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所述开口与使光传播到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所述开口具有不同的布局。
(5)根据(3)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使光传播到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所述开口与使光传播到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所述开口在不同方向形成衍射图像。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具备第三拍摄光学系统,第三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视差和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视差相同,
所述图像获取部根据基于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三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而取得的信息、以及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获取所述图像数据。
(7)根据(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显示面的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上,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中心附近,
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三拍摄光学系统隔着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所述显示面的边界附近,
相比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三拍摄光学系统,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面向所述显示面的区域小。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坐标。
(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获取部将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数据与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数据合成时,基于在作为合成结果的所述图像数据中强度低的数据来获取拍摄结果。
(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各自具有优先反映的方向,
在各方向的输出产生规定值以上的差分时,所述图像获取部使用任意结果来获取拍摄结果。
(11)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之间进行遮光。
(12)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获取部使用训练后的模型,合成由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
(13)根据(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训练后的模型是基于从多个电子设备收集的数据来进行训练。
(14)根据(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获取部在由多个所述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多个图像中的视差超过规定量时进行校正。
(15)根据(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由微透镜阵列构成。
(16)根据(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设置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区域中设置多个所述拍摄光学系统。
(17)根据(1)~(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通过同一拍摄元件获取信息。
(18)根据(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获取部与所述拍摄元件配置在同一芯片上。
(19)根据(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包括具有不同光学特征的多个所述显示光学系统。
(20)根据(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多个所述拍摄光学系统中的至少一个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图像获取部需要校正信号时进行工作。
(21)根据(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一体形成。
(22)根据(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所述显示面的边界附近。
(23)根据(1)~(2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隔开50mm以上且80mm以下的距离配置,
所述图像获取部生成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及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所获取的信息的视差图像数据。
(24)根据(1)~(2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两个面。
(25)根据(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是多个所述拍摄光学系统中任意选择的两个。
(26)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不同的第四拍摄光学系统,
所述第四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或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具备(1)~(24)所述的任一特征。
本发明的方面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而是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想到的各种变形,本发明的效果也不限定于上述内容。即,可以根据权利要求规定的内容及其均等物导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概念思想及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追加、变更及部分删除。

Claims (20)

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显示部,具有可显示区域,所述可显示区域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呈阵列状设置的显示光学系统;
多个拍摄光学系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的第三方向上,与所述可显示区域重叠并配置在所述显示部的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所述多个拍摄光学系统至少具备:
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以及
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具有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不同的坐标;以及
图像获取部,基于由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获取图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光通过具有不同光学特征的光学系统,从所述显示部的所述显示面传播到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拍摄元件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拍摄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显示部具备使从所述显示面入射的光进行传播的开口,
从所述显示面入射的光通过所述开口传播到所述拍摄光学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使光传播到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所述开口与使光传播到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所述开口具有不同的布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第三拍摄光学系统,所述第三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的视差和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的视差相同,
所述图像获取部根据基于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三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而取得的信息、以及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获取所述图像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显示面的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上,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中心附近,
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三拍摄光学系统隔着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所述显示面的边界附近,
相比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三拍摄光学系统,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面向所述显示面的区域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获取部将从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数据与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数据合成时,基于在作为合成结果的所述图像数据中强度低的数据来获取拍摄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各自具有优先反映的方向,
在各方向的输出产生规定值以上的差分时,所述图像获取部使用任意结果来获取拍摄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之间进行遮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获取部使用训练后的模型,合成由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图像获取部在由多个所述拍摄光学系统获取的多个图像中的视差超过规定量时进行校正。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由微透镜阵列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设置有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区域中设置有多个所述拍摄光学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通过同一拍摄元件来获取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包括具有不同光学特征的多个所述显示光学系统。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多个所述拍摄光学系统的至少一个所述拍摄光学系统在所述图像获取部需要校正信号时进行工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一体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设置在所述显示面的边界附近。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与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隔开50mm以上且80mm以下的距离配置,
所述图像获取部生成所述第一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第二拍摄光学系统所获取的信息的视差图像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显示部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的两个面。
CN202011252523.7A 2019-11-12 2020-11-11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8665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4844 2019-11-12
JP2019204844 2019-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6518A true CN112866518A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125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01717.5U Active CN213718047U (zh) 2019-11-12 2020-11-11 电子设备
CN202011252523.7A Pending CN112866518A (zh) 2019-11-12 2020-11-11 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01717.5U Active CN213718047U (zh) 2019-11-12 2020-11-1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43471A1 (zh)
EP (1) EP4060405A4 (zh)
JP (1) JPWO2021095581A1 (zh)
KR (1) KR20220091496A (zh)
CN (2) CN213718047U (zh)
TW (1) TW202134769A (zh)
WO (1) WO20210955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2780A1 (ja) * 2021-12-13 2023-06-22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9185B2 (en) * 1995-09-20 2012-06-12 Videotronic Systems Reflected camera image eye contact terminal
US7209160B2 (en) * 1995-09-20 2007-04-24 Mcnelley Steve H Versatile teleconferencing eye contact terminal
US6888562B2 (en) * 2003-03-26 2005-05-03 Broadcom Corporation Integral eye-path alignment on telephony and computer video devices using a pinhole image sensing device
TWI605718B (zh) * 2003-06-17 2017-11-1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攝像功能之顯示裝置及雙向通訊系統
JP4845336B2 (ja) * 2003-07-16 2011-12-2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撮像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双方向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06060535A (ja) * 2004-08-20 2006-03-02 Sharp Corp 携帯電話装置
US20070002130A1 (en) * 2005-06-21 2007-01-04 David Hartko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eye contact during person-to-person video telecommunication
WO2007013272A1 (ja) * 2005-07-28 2007-02-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WO2007047685A2 (en) * 2005-10-17 2007-04-26 I2Ic Corporation Combined video display and camera system
US8390671B2 (en) * 2006-05-25 2013-03-05 I2Ic Corporation Display with gaps for capturing images
US7714923B2 (en) * 2006-11-02 2010-05-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Integrated display and capture apparatus
US20090009628A1 (en) * 2007-07-06 2009-01-08 Michael Janicek Capturing an image with a camera integrated in an electronic display
US8154582B2 (en) * 2007-10-19 2012-04-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splay device with capture capabilities
US8164617B2 (en) * 2009-03-25 2012-04-24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bining views of a plurality of cameras for a video conferencing endpoint with a display wall
JP5684488B2 (ja) * 2009-04-20 2015-03-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456586B2 (en) * 2009-06-11 2013-06-04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 display structures
KR20120019703A (ko) * 2010-08-26 2012-03-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촬영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US8947627B2 (en) * 2011-10-14 2015-02-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displays with openings
JP5836768B2 (ja) * 2011-11-17 2015-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付き表示装置
KR101864452B1 (ko) * 2012-01-12 2018-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촬영 및 화상 통화 장치와 방법
JP2014138290A (ja) * 2013-01-17 2014-07-28 Sharp Corp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2015012127A (ja) * 2013-06-28 2015-0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462351B1 (ko) * 2013-08-16 2014-11-14 영남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시선일치 영상통화장치
KR102289904B1 (ko) * 2015-01-23 2021-08-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9767728B2 (en) * 2015-10-30 2017-09-19 Essential Products, Inc. Light sensor beneath a dual-mode display
US10622820B2 (en) 2016-09-23 2020-04-14 Apple Inc. Bobbin structure and transmitter coil for wireless charging mats
US10958841B2 (en) * 2017-01-06 2021-03-23 Intel Corporation Integrated image sensor and display pixel
CN110336907A (zh) * 2019-08-21 2019-10-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拍摄方法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60405A1 (en) 2022-09-21
US20220343471A1 (en) 2022-10-27
KR20220091496A (ko) 2022-06-30
WO2021095581A1 (ja) 2021-05-20
CN213718047U (zh) 2021-07-16
EP4060405A4 (en) 2023-01-25
TW202134769A (zh) 2021-09-16
JPWO2021095581A1 (zh)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04431A (en) Visual axis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cluding scanning light source, and image device using same
US10437080B2 (en) Eyewear, eyewear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enhancing vision
CN108461045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125810A1 (en) Low-profile lens array camera
US10623697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method therefor
JP2007116208A (ja) 複眼撮像装置
CN216625895U (zh) 电子设备
KR20200073211A (ko) 전자 기기
CN213718047U (zh) 电子设备
CN105227828B (zh) 拍摄装置和方法
US1191729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3819733B2 (ja) 撮像装置
CN212727101U (zh) 电子设备
CN107172338A (zh) 一种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KR101815164B1 (ko) 이미지의 생성을 위해 다수의 서브-이미지를 캡처하기 위한 카메라
WO2021157324A1 (ja) 電子機器
CN206573783U (zh) 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KR20200062220A (ko) 전자 기기
Tsuchiya et al. An optical design for avatar-user co-axial viewpoint telepresence
WO2021149503A1 (ja) 電子機器
WO2022244354A1 (ja) 撮像素子及び電子機器
CN111694183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CN112055134B (zh) 图像采集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1226770A1 (zh) 移动终端、图像获取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50040A1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