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5468A - 线性振动马达 - Google Patents

线性振动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5468A
CN112865468A CN202110352880.9A CN202110352880A CN112865468A CN 112865468 A CN112865468 A CN 112865468A CN 202110352880 A CN202110352880 A CN 202110352880A CN 112865468 A CN112865468 A CN 112865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magnetic steel
conductor
assembly
vib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528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5468B (zh
Inventor
郑国敬
史德璋
张雨晴
毛东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103528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54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5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54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6604 priority patent/WO202220601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5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5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中,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定子组件、振子组件以及电磁阻尼组件,壳体具有收容腔;定子组件收容于收容腔内,并与壳体固定;振子组件悬置于收容腔内,并与定子组件相适配,以在定子组件的驱使下振动;电磁阻尼组件收容于收容腔内,电磁阻尼组件包括相适配的阻尼磁钢和导体;其中,导体固定于振子组件,阻尼磁钢固定于收容腔的腔壁,且位于导体的背离振子组件的一侧,以对导体随振子组件的振动产生阻尼。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缩短线性振动马达中振子组件的制动时间,给予用户更优质的触觉体验。

Description

线性振动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性振动马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更多地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之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导航仪等,这些消费类电子产品一般都会用到线性振动马达来做反馈,例如手机的来电提示、信息提示、导航提示等。相关技术中,线性振动马达在断电后,其振子组件会进入简谐振动阶段,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停止,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触觉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振动马达,旨在缩短线性振动马达中振子组件的制动时间,给予用户更优质的触觉体验。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线性振动马达,该线性振动马达包括:
壳体,具有收容腔;
定子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壳体固定;
振子组件,悬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定子组件相适配,以在所述定子组件的驱使下振动;以及
电磁阻尼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磁阻尼组件包括相适配的阻尼磁钢和导体;
其中,所述导体固定于所述振子组件,所述阻尼磁钢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且位于所述导体的背离所述振子组件的一侧,以对所述导体随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产生阻尼。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阻尼磁钢包括第一阻尼磁钢和第二阻尼磁钢,所述第一阻尼磁钢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沿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阻尼磁钢的充磁方向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的充磁方向均与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阻尼磁钢的靠近所述导体的一端的磁性与所述第二阻尼磁钢的靠近所述导体的一端的磁性相反;
所述第一阻尼磁钢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均位于所述导体的背离所述振子组件的一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磁钢的充磁方向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的充磁方向均与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垂直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体为片状结构、板状结构、块状结构或者环圈结构;
且/或,所述导体的材质为铜或软磁材料。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的固定有所述阻尼磁钢的一侧腔壁形成有增强部,所述第一阻尼磁钢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分别位于所述增强部的两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增强部为由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所述收容腔内凹设的槽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子组件包括悬置于所述收容腔内的质量块,所述质量块具有背对设置耦合面和阻尼面,所述耦合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导体固定于所述阻尼面;
所述振子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磁钢和第二驱动磁钢,所述第一驱动磁钢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沿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并排设置,且均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所述线圈设于所述耦合面和所述壳体之间,并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线圈朝向所述安装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磁钢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耦合,以通过与所述第一驱动磁钢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耦合驱使所述振子组件振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耦合面凹设有沉台,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沉台的底壁,所述线圈的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伸入所述沉台内,并与所述沉台的底壁间隔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贯通至所述阻尼面,所述振子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的导磁块,所述导磁块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磁钢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的背向所述线圈的一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块的背向所述第一驱动磁钢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的表面与所述阻尼面平齐。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线性振动马达运行时,振子组件由于与定子组件相适配,便可在定子组件的驱使下发生振动;此时,电磁阻尼组件中的导体由于固定在振子组件上,便可随振子组件一同振动;此时,电磁阻尼组件中的阻尼磁钢由于固定在壳体上,且与电磁阻尼组件中的导体相适配,便可对电磁阻尼组件中的导体的振动产生阻尼,从而对振子组件的振动产生阻尼,进而缩短线性振动马达中振子组件的制动时间,给予用户更优质的触觉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线性振动马达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线性振动马达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线性振动马达沿水平方向剖切后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线性振动马达 53 第一驱动磁钢
10 壳体 55 第二驱动磁钢
10a 收容腔 57 导磁块
11 上壳 70 电磁阻尼组件
111 增强部 71 阻尼磁钢
13 下壳 711 第一阻尼磁钢
30 定子组件 713 第二阻尼磁钢
31 线圈 73 导体
33 电路板 90 弹性组件
50 振子组件 91 弹片
51 质量块 911 第一连接臂
511 耦合面 913 第二连接臂
513 阻尼面 915 敞口
515 安装孔 93 挡块
517 沉台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中,线性振动马达在断电后,其振子组件会进入简谐振动阶段,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停止,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触觉体验。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线性振动马达,旨在缩短线性振动马达中振子组件的制动时间,给予用户更优质的触觉体验。
可以理解地,本发明提出的线性振动马达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但并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子书阅读器、MP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播放器、MP4(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播放器、可穿戴设备、导航仪、掌上游戏机等。
下面将在具体实施例中对本发明提出的线性振动马达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并以线性振动马达水平放置为例进行介绍: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线性振动马达100一实施例中,该线性振动马达100包括:
壳体10,具有收容腔10a;
定子组件3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0a内,并与所述壳体10固定;
振子组件50,悬置于所述收容腔10a内,并与所述定子组件30相适配,以在所述定子组件30的驱使下振动;以及
电磁阻尼组件7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0a内,所述电磁阻尼组件70包括相适配的阻尼磁钢71和导体73;
其中,所述导体73固定于所述振子组件50,所述阻尼磁钢71固定于所述收容腔10a的腔壁,且位于所述导体73的背离所述振子组件50的一侧,以对所述导体73随所述振子组件50的振动产生阻尼。
本实施例中,壳体10大致呈长方体形,从而使其内部的收容腔10a具有顶壁、底壁、左侧壁、右侧壁、后侧壁及前侧壁。振子组件50的左端通过弹性组件90弹性连接于收容腔10a的左侧壁,振子组件50的右端通过弹性组件90弹性连接于收容腔10a的右侧壁。此时,定子组件30固定在收容腔10a的底壁上,且朝向振子组件50设置,以与振子组件50适配、耦合,从而使振子组件50能够在定子组件30的驱使下在左右方向上发生振动。进一步地,电磁阻尼组件70的阻尼磁钢71固定在收容腔10a的顶壁上,振子组件50的一表面(即后文中的阻尼面513)面向收容腔10a的顶壁设置,电磁阻尼组件70的导体73固定在振子组件50的面向收容腔10a顶壁设置的表面(即后文中的阻尼面513)上,且朝向阻尼磁钢71设置,以与阻尼磁钢71适配、耦合,从而使导体73在随振子组件50一同振动时能够受到阻尼磁钢71的阻尼。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当线性振动马达100运行时,振子组件50由于与定子组件30相适配,便可在定子组件30的驱使下发生振动;此时,电磁阻尼组件70中的导体73由于固定在振子组件50上,便可随振子组件50一同振动;此时,电磁阻尼组件70中的阻尼磁钢71由于固定在壳体10上,且与电磁阻尼组件70中的导体73相适配,便可对电磁阻尼组件70中的导体73的振动产生阻尼,从而对振子组件50的振动产生阻尼,进而缩短线性振动马达100中振子组件50的制动时间,给予用户更优质的触觉体验。
此外,电磁阻尼组件70的导体73固定在振子组件50上的设计,还可减少振子组件50中质量块51的配重,降低质量块51的材料投入,避免材料浪费,节省制造成本。对于电磁阻尼组件70的导体73,其可通过例如胶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振子组件50。
在一实施例中,阻尼磁钢71可以配置有两块,左侧一块定义为第一磁钢,右侧一块定义为第二磁钢,二者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安全距离间隔分布,以保障二者之间互不影响;并且,第一磁钢的充磁方向可以水平向左,也可以水平向右;第二磁钢的充磁方向可以水平向左,也可以水平向右。相适配地,导体73可以配置有两块,左侧一块定义为第一导体,右侧一块定义为第二导体,二者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安全距离间隔分布;并且,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均设置在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之间。这样,当第一导体随振子组件50向左移动并接近第一磁钢时,由于楞次定律,便会受到斥力作用,形成阻尼;而当第二导体随振子组件50向右移动并接近第二磁钢时,由于楞次定律,也会受到斥力作用,形成阻尼。
除此以外,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对于电磁阻尼组件70的配置方式,具体如下:
所述阻尼磁钢71包括第一阻尼磁钢711和第二阻尼磁钢713,所述第一阻尼磁钢711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713沿所述振子组件50的振动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阻尼磁钢711的充磁方向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713的充磁方向均与所述振子组件50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阻尼磁钢711的靠近所述导体73的一端的磁性与所述第二阻尼磁钢713的靠近所述导体73的一端的磁性相反;
所述第一阻尼磁钢711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713均位于所述导体73的背离所述振子组件5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磁钢711和第二阻尼磁钢713分别位于收容腔10a的左侧和收容腔10a的右侧,且二者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的安全距离间隔分布,以保障两块阻尼磁钢之间互不影响,提升电磁阻尼组件7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第一阻尼磁钢711和第二阻尼磁钢713均位于导体73的上方;即,第一阻尼磁钢711的下表面高于导体73的上表面设置,第二阻尼磁钢713的下表面高于导体73的上表面设置。
此时,第一阻尼磁钢711的充磁方向和第二阻尼磁钢713的充磁方向可以存在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1)第一阻尼磁钢711的充磁方向向左上方倾斜设置,第二阻尼磁钢713的充磁方向向左下方倾斜设置;
(2)第一阻尼磁钢711的充磁方向向左上方倾斜设置,第二阻尼磁钢713的充磁方向向右下方倾斜设置;
(3)第一阻尼磁钢711的充磁方向向右上方倾斜设置,第二阻尼磁钢713的充磁方向向左下方倾斜设置;
(4)第一阻尼磁钢711的充磁方向向右上方倾斜设置,第二阻尼磁钢713的充磁方向向右下方倾斜设置;
(5)第一阻尼磁钢711的充磁方向向左下方倾斜设置,第二阻尼磁钢713的充磁方向向左上方倾斜设置;
(6)第一阻尼磁钢711的充磁方向向左下方倾斜设置,第二阻尼磁钢713的充磁方向向右上方倾斜设置;
(7)第一阻尼磁钢711的充磁方向向右下方倾斜设置,第二阻尼磁钢713的充磁方向向左上方倾斜设置;
(8)第一阻尼磁钢711的充磁方向向右下方倾斜设置,第二阻尼磁钢713的充磁方向向右上方倾斜设置;
此时,对于导体73而言,在其与第一阻尼磁钢711耦合、适配的同时,其还与第二阻尼磁钢713耦合、适配。这样,在导体73随振子组件50向左(或者)移动的过程中,根据楞次定律,导体73可同时获得第一阻尼磁钢711的阻尼作用和第二阻尼磁钢713的阻尼作用,即一导体73可同时与两阻尼磁钢发生阻尼,从而使振子组件50所获得的阻尼效果更好。
并且,由于第一阻尼磁钢711和第二阻尼磁钢713均位于导体73的背离振子组件50的一侧,导体73随振子组件50,不论是向左移动,还是向右移动,均不会与阻尼磁钢发生碰撞,不仅提升了电磁阻尼组件70运行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还有利于获得更长的阻尼距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振子组件50的振动性能,另一方面有利于获得更好的阻尼效果,从而给予用户更优质的触觉体验。
实际应用时,导体73可以为片状结构、板状结构、块状结构或者环圈结构。当然,对于电磁阻尼组件70,还有其他更多有效且合理的配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条件进行实施,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73的材质为铜或软磁材料。这样,不仅对于不同环境温度适应性较强,响应稳定性较好;而且在线性振动马达100未运行时,由于其自身不带磁性,不会破坏线性振动马达100内部的磁平衡。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线性振动马达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磁钢711的充磁方向(如图2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713的充磁方向(如图2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均与所述振子组件50的振动方向垂直设置。可以理解地,这样的配置方式,可使导体73所获得的综合阻尼效果是在水平方向上的,从而降低导体73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移的几率,降低振子组件50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移的几率,进而提升振子组件50的振动性能,给予用户更优质的触觉体验。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线性振动马达100一实施例中,所述收容腔10a的固定有所述阻尼磁钢71的一侧腔壁形成有增强部111,所述第一阻尼磁钢711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713分别位于所述增强部111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增强部111为由壳体10的外表面向收容腔10a内凹设的槽体,即收容腔10a的顶壁的外侧表面向收容腔10a内凹进形成有槽体;此时,第一阻尼磁钢711位于槽体的左侧,第二阻尼磁钢713位于槽体的右侧。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设置,可以增加壳体10的强度,增加壳体10的抗形变能力,从而可以增加在跌落等破坏性过程中阻尼磁钢的稳定性,保证内部结构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且,增强部111为内凹的槽体,还可以保障壳体10外表面的平整性,降低线性振动马达100的装配难度。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增强部11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例如:增强部111为外凸的槽体。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线性振动马达100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子组件50包括悬置于所述收容腔10a内的质量块51,所述质量块51具有背对设置耦合面511和阻尼面513,所述耦合面511开设有安装孔515,所述导体73固定于所述阻尼面513;
所述振子组件50还包括第一驱动磁钢53和第二驱动磁钢55,所述第一驱动磁钢53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55沿所述振子组件50的振动方向并排设置,且均固定在所述安装孔515内;
所述定子组件30包括线圈31,所述线圈31设于所述耦合面511和所述壳体10之间,并与所述壳体10固定,所述线圈31朝向所述安装孔515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磁钢53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55耦合,以通过与所述第一驱动磁钢53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55耦合驱使所述振子组件50振动。
本实施例中,质量块51的耦合面511面向收容腔10a的底壁设置,质量块51的阻尼面513面向收容腔10a的顶壁设置。线圈31固定在收容腔10a的底壁上,且按照其轴线与收容腔10a的底壁垂直的方式进行设置;即,线圈31的下端固定在收容腔10a的底壁上,固定的上端朝向质量块51的耦合面511设置。
进一步地,质量块51的耦合面511上与线圈31相对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515,第一驱动磁钢53和第二驱动磁钢55均固定在安装孔515内,并沿左右方向并排设置。并且,第一驱动磁钢53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下(如图2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第二驱动磁钢55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上(如图2中的虚线箭头所示)。
这样,当线圈31通电时,便可向第一驱动磁钢53施加水平向左(或向右)的作用力,同时向第二驱动磁钢55施加水平向左(或向右)的作用力,从而驱使第一驱动磁钢53、第二驱动磁钢55以及质量块51在左右方向上发生振动。过程中,由于配置有质量块51,还可以使振子组件50的整体质量得以增加,从而使振子组件50的振动性能得以提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磁钢53的充磁方向和第二驱动磁钢55的充磁方向,也可以做其他形式的配置,例如:第一驱动磁钢53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上,第二驱动磁钢55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下。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驱动磁钢53和第二驱动磁钢55采用上下反向充磁方式时,还可以使穿过线圈31的有效磁感线更加密集,从而提升定子组件30对振子组件50的驱动能力,使振子组件50的振动性能得以提升。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质量块51的上表面,即质量块51的阻尼面513可以配置成平面,不仅便于质量块51的压铸成型,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而且还便于电磁阻尼组件70的导体73的固定,使电磁阻尼组件70的导体73的稳定性更强,从而保证内部结构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且,驱动磁钢和阻尼磁钢之间还应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以保证二者之间无干涉产生。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线性振动马达100一实施例中,所述耦合面511凹设有沉台517,所述安装孔515开设于所述沉台517的底壁,所述线圈31的朝向所述安装孔515的一端伸入所述沉台517内,并与所述沉台517的底壁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线圈31的上端伸入至沉台517内,且与第一驱动磁钢53、第二驱动磁钢55以及质量块51均留有安全运动间隙。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的设置下,线圈31的朝向质量块51的一端更加靠近第一驱动磁钢53和第二驱动磁钢55,可以使穿过线圈31的有效磁感线更加密集,从而提升定子组件30对振子组件50的驱动能力,使振子组件50的振动性能得以提升。而安全运动间隙的配置,则可避免定子组件30与振子组件50发生干涉,保证内部结构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线性振动马达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30还包括电路板33,所述电路板33夹设在所述线圈31背离所述安装孔515的一端的端面和所述壳体10之间。
本实施例中,线圈31的下端固定在电路板33上,电路板33固定在收容腔10a的底壁上。也就是说,线圈31是通过电路板33固定在壳体10上的。
这样,线圈31便可以预先与电路板33进行配装固定,之后连同电路板33一起装配至收容腔10a内,实现定子组件30与壳体10的固定。如此,便可以使定子组件30的装配更加简单。并且,由于线圈31是固定在电路板33上的,线圈31与电路板33之间的走线更加方便,可以避免收容腔10a内较长走线的出现,避免对其他内部结构的装配和运行造成影响,从而保证内部结构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实际应用时,电路板33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33。线圈31与电路板33的固定,可通过例如胶接、焊接等方式实现;电路板33与壳体10的固定,可通过例如胶接、焊接等方式实现。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线性振动马达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515贯通至所述阻尼面513,所述振子组件50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孔515内的导磁块57,所述导磁块57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磁钢53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55的背向所述线圈3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导磁块57的背向第一驱动磁钢53和第二驱动磁钢55的表面与阻尼面513平齐。这样,可以便于电磁阻尼组件70的导体73的固定,使电磁阻尼组件70的导体73的稳定性更强,从而保证电磁阻尼组件70的阻尼效果,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并且,导磁块57的面向第一驱动磁钢53和第二驱动磁钢55的表面与第一驱动磁钢53和第二驱动磁钢55均固定。这样,可以提升振子组件50的结构稳定性,提升振子组件50的振动性能。
可以理解地,导磁块57的配置,可以减少第一驱动磁钢53和第二驱动磁钢55磁场的扩散外漏,使穿过线圈31的有效磁感线更加密集,从而提升定子组件30对振子组件50的驱动能力,使振子组件50的振动性能得以提升。
此外,需要说明的时,导磁块57与第一驱动磁钢53的固定,可通过例如胶接、焊接等方式实现;导磁块57与第二驱动磁钢55的固定,可通过例如胶接、焊接等方式实现;导磁块57与质量块51的固定,可通过例如胶接、焊接等方式实现;第一驱动磁钢53与质量块51的固定,可通过例如胶接、焊接等方式实现;第二驱动磁钢55与质量块51的固定,可通过例如胶接、焊接等方式实现。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线性振动马达100一实施例中,所述线性振动马达100还包括弹性组件90,所述弹性组件90用于将所述振子组件50悬置于所述收容腔10a内,所述质量块51还具有背对设置的第一连接侧面和第二连接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侧面沿所述振子组件50的振动方向依次设置,且均连接在所述阻尼面513和所述耦合面511之间;
所述弹性组件90包括两弹片91,一所述弹片91支撑在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所述壳体10之间,另一所述弹片91支撑在所述第二连接侧面和所述壳体10之间。
本实施例中,质量块51的第一连接侧面面向收容腔10a的左侧壁设置,质量块51的第二连接侧面面向收容腔10a的右侧壁设置。两弹片91中的一个支撑在质量块51的第一连接侧面和收容腔10a的左侧壁之间,两弹片91中的另一个支撑在质量块51的第二连接侧面和收容腔10a的右侧壁之间。
可以理解地,两弹片91可以对质量块51在左右方向上的振动进行缓冲和支撑,从而提升振子组件50振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升振子组件50的振动性能。
实际应用时,弹片91与壳体10的连接可通过挡块93实现,弹片91与质量块51的连接也可通过挡块93实现。具体地,挡块93与壳体10的连接,可通过例如胶接、焊接等方式实现,挡块93与质量块51的连接,也可通过例如胶接、焊接等方式实现。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线性振动马达100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片91包括第一连接臂911和第二连接臂913,所述第一连接臂911和所述第二连接臂913相互连接且呈弯折结构,所述第一连接臂911的远离所述第二连接臂913的一端支撑在所述质量块51上,所述第二连接臂913的远离所述第一连接臂911的一端支撑在所述壳体10上,两所述弹片91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
本实施例中,弹片91呈两段式弯折结构。第一连接臂911和第二连接臂913由连接处相互远离,以形成敞口915;两弹片91的敞口915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
这样,可以减小振子组件50振动过程中的偏移量,从而进一步提升振子组件50振动过程中的稳定性,提升振子组件50的振动性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主要由上壳11和下壳13盖合得到。本实施例中,上壳11包括顶板和围设在顶板四周的四个侧板,下壳13包括底板,顶板和底板相对设置,四个侧板依次围设在顶板的四周和底板的四周,从而围合形成收容腔10a。可以理解地,采用上壳11和下壳13盖合的设置形式,可便于壳体10的拆装,从而便于定子组件30、振子组件50、弹性组件90、电磁阻尼组件70等的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收容腔;
定子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壳体固定;
振子组件,悬置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定子组件相适配,以在所述定子组件的驱使下振动;以及
电磁阻尼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磁阻尼组件包括相适配的阻尼磁钢和导体;
其中,所述导体固定于所述振子组件,所述阻尼磁钢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壁,且位于所述导体的背离所述振子组件的一侧,以对所述导体随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产生阻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磁钢包括第一阻尼磁钢和第二阻尼磁钢,所述第一阻尼磁钢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沿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阻尼磁钢的充磁方向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的充磁方向均与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阻尼磁钢的靠近所述导体的一端的磁性与所述第二阻尼磁钢的靠近所述导体的一端的磁性相反;
所述第一阻尼磁钢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均位于所述导体的背离所述振子组件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磁钢的充磁方向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的充磁方向均与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垂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为片状结构、板状结构、块状结构或者环圈结构;
且/或,所述导体的材质为铜或软磁材料。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的固定有所述阻尼磁钢的一侧腔壁形成有增强部,所述第一阻尼磁钢和所述第二阻尼磁钢分别位于所述增强部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部为由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所述收容腔内凹设的槽体。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组件包括悬置于所述收容腔内的质量块,所述质量块具有背对设置耦合面和阻尼面,所述耦合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导体固定于所述阻尼面;
所述振子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磁钢和第二驱动磁钢,所述第一驱动磁钢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沿所述振子组件的振动方向并排设置,且均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定子组件包括线圈,所述线圈设于所述耦合面和所述壳体之间,并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线圈朝向所述安装孔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磁钢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耦合,以通过与所述第一驱动磁钢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耦合驱使所述振子组件振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面凹设有沉台,所述安装孔开设于所述沉台的底壁,所述线圈的朝向所述安装孔的一端伸入所述沉台内,并与所述沉台的底壁间隔设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贯通至所述阻尼面,所述振子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的导磁块,所述导磁块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磁钢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的背向所述线圈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性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块的背向所述第一驱动磁钢和所述第二驱动磁钢的表面与所述阻尼面平齐。
CN202110352880.9A 2021-03-31 2021-03-31 线性振动马达 Active CN1128654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2880.9A CN112865468B (zh) 2021-03-31 2021-03-31 线性振动马达
PCT/CN2021/136604 WO2022206012A1 (zh) 2021-03-31 2021-12-09 线性振动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2880.9A CN112865468B (zh) 2021-03-31 2021-03-31 线性振动马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5468A true CN112865468A (zh) 2021-05-28
CN112865468B CN112865468B (zh) 2022-05-13

Family

ID=75991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2880.9A Active CN112865468B (zh) 2021-03-31 2021-03-31 线性振动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65468B (zh)
WO (1) WO202220601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6012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马达
CN115378216A (zh) * 2022-07-29 2022-11-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CN115378217A (zh) * 2022-07-29 2022-11-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4567A (ja) * 2008-10-14 2010-04-30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振動発生装置。
CN107453575A (zh) * 2017-08-30 2017-12-08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CN211701806U (zh) * 2019-12-30 2020-10-1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装置
CN212811536U (zh) * 2020-05-27 2021-03-2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0489A3 (en) * 2003-05-23 2009-07-01 Alps Electric Co., Ltd. Exciting device for producing sound
CN207968280U (zh) * 2018-02-11 2018-10-1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CN111884470A (zh) * 2020-08-30 2020-11-03 深圳市科力尔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阻尼线性马达
CN112865468B (zh) * 2021-03-31 2022-05-13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马达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4567A (ja) * 2008-10-14 2010-04-30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振動発生装置。
CN107453575A (zh) * 2017-08-30 2017-12-08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CN211701806U (zh) * 2019-12-30 2020-10-1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装置
CN212811536U (zh) * 2020-05-27 2021-03-2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6012A1 (zh) * 2021-03-31 2022-10-0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马达
CN115378216A (zh) * 2022-07-29 2022-11-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CN115378217A (zh) * 2022-07-29 2022-11-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6012A1 (zh) 2022-10-06
CN112865468B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65468B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10266171B (zh) 振动电机
US8334624B2 (en)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or
US8410642B2 (en) Flat linear vibrator
US20180297066A1 (en) Vibration Motor
US9966828B2 (en) Vibration motor
US11245320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10277103B2 (en) Vibration motor
CN113410969B (zh) 振动马达
CN103516119A (zh) 线性振动电机
US11462987B2 (en) Vibration motor
US11309782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WO2023020450A1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214506848U (zh) 振动激励器
US11462986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with magnets fixed to a base and coils fixed to a weight
US10447131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13556006B (zh) 振动马达
CN216056748U (zh) 线性振动马达
US11309780B2 (en) Vibration motor
CN215186387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WO2022142188A1 (zh) 线性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CN214756021U (zh) 振动装置
CN110957880B (zh) 一种小型线性马达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WO2022006924A1 (zh) 一种振动马达
CN217307447U (zh) 一种双向振动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