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6006B - 振动马达 - Google Patents

振动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6006B
CN113556006B CN202110899908.0A CN202110899908A CN113556006B CN 113556006 B CN113556006 B CN 113556006B CN 202110899908 A CN202110899908 A CN 202110899908A CN 113556006 B CN113556006 B CN 1135560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or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vibration motor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999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6006A (zh
Inventor
高志明
张雨晴
高文花
王晓萌
高全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108999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560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56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6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6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6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包括壳体、外振子、两个磁组及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外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振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外振子包括振壳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振动地安装于所述振壳内的内振子;所述内振子包括固定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内的铁芯及环套在所述铁芯上的线圈;两个所述磁组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铁芯的两端相对应;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舒展部,以及与所述舒展部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铁芯直接连接固定。本发明的振动马达,能够实现振动马达的柔性电路板免塑性支架安装。

Description

振动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各样的电子装置产品逐渐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及生活中,例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导航装置或娱乐设备等。这些电子装置的内部配置有振动马达,以利用该振动马达来做系统振动传导。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上出现一种可以实现双向振动的振动马达,这种振动马达通常将由铁芯及环绕在铁芯外周的线圈组成的内振子作为外振子的一部分。这种振动马达内通常还配置有柔性电路板(英文为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为FPCB),该柔性电路板固定振动马达的壳体内之后,还需要在内振子的铁芯上额外配置一个塑性支架,再将柔性电路板与铁芯上的塑性支架连接固定。如此,会增加振动马达的零部件数量,进而增加振动马达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振动马达,旨在实现振动马达的柔性电路板免塑性支架安装,以减少振动马达的零部件,进而降低振动马达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包括壳体、外振子、两个磁组及柔性电路板;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外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振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外振子包括振壳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振动地安装于所述振壳内的内振子;所述内振子包括固定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内的铁芯及环套在所述铁芯上的线圈;两个所述磁组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铁芯的两端相对应;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舒展部,以及与所述舒展部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铁芯直接连接固定,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连接部包括与所述舒展部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臂,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与所述铁芯相邻两个侧面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的主壳,以及盖合所述主壳的上盖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固定部与所述壳体的上盖板连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舒展部包括第一舒展臂和第二舒展臂;其中,所述第一舒展臂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并朝所述固定部的下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二舒展臂自所述第一舒展臂的下端朝上倾斜延伸而与所述第一舒展臂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舒展臂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舒展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部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α符合45°≤α≤75°。
可选地,所述第一舒展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舒展臂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β符合45°≤β≤75°。
可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连接部与所述铁芯粘接固定。
可选地,两个所述磁组包括两个磁体,每一个所述磁组的两个磁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对角方向呈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外振子还包括至少两个内弹片,其中一个所述内弹片与所述内振子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内振子的方向翘起而与所述振壳连接;另一个所述内弹片则与所述内振子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内振子的方向翘起而与所述振壳连接。
可选地,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至少两个外弹片,其中一个所述外弹片与所述外振子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外振子的方向翘起而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个所述外弹片则与所述外振子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外振子的方向翘起而与所述壳体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振动马达,该振动马达在安装柔性电路板时,将柔性电路板的固定部与壳体上的金手指连接固定,柔性电路板的舒展部自该固定部朝向振动安达的铁芯延伸,以使得连接于舒展部的远离固定部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可以与铁芯直接连接固定。舒展部具有较佳的柔性,从而在振动马达发生振动或跌落过程中,柔性电路板的舒展部可以较为自然地弯折或拉伸而延展开来,使得柔性电路板不易被拉断,进而可减少柔性电路板在振动或跌落过程中被撕扯断裂的情况出现。如此,可以无需在铁芯上配置塑性支架,直接将柔性电路板的连接部与铁芯直接连接固定,也可以确保柔性电路板和铁芯稳定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振动马达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振动马达沿第一方向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振动马达沿第二方向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振动马达的柔性电路板与壳体及铁芯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柔性电路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振动马达的其中一个磁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GDA0003600855820000031
Figure GDA0003600855820000041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内”、“外”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内”、“外”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发明振动马达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振动马达包括壳体100、外振子200、两个磁组400,以及柔性电路板500。其中,壳体100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外振子200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振动地安装于壳体100内,外振子200包括振壳210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振动地设置在振壳210内的内振子220;内振子220包括固定架221、安装于固定架221内的铁芯222及环套在铁芯222上的线圈223,固定架221为非导磁材质,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架221可为导磁材质;两个磁组400分别固定在壳体100的两端,并分别与铁芯222的两端相对应;柔性电路板500包括壳体100连接固定的固定部510、与固定部510连接的舒展部520,以及与舒展部520的远离固定部510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530,连接部530与铁芯222直接连接固定。
具体说来,所述振动马达具有宽度方向、长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如图1所示,左右方向表示为所述振动马达的长度方向;上下方向则表示为所述振动马达的高度方向;前后方向则表示为所述振动马达的宽度方向。前述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可选为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中的任意两个方向。在上述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主要以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为上下方向进行介绍说明。
所述振动马达的两个磁组400均包括有两个磁体410,每一个磁组400的两个磁体410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对角方向相对。例如,以其中一个磁组400为例,该磁组400的每一个磁体410均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411、与所述第一侧边411连接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4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边411和所述第二侧边412的对角边413;该磁组400的两个磁体410的对角边413呈相对设置。
所述振动马达实现双向振动的原理较为常见,在此简要概述如下:
当给所述振动马达的线圈输入一工作频率时,所述振动马达给两个磁组400沿对角(45°角)充磁(如图7所示);此时,其中一个磁组400的位于较上侧的磁铁作为N极,位于较下侧的磁铁作为S极;其余一个磁组400的位于较上侧的磁铁作为S极,位于较下侧的磁铁作则为N极;两个磁组400在与内振子220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安培力均具有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分力。此时,如果所述振动马达输入的工作频率与外振子200的振动频率一致时,外振子200整体就会沿第一方向反复振动,从而使得振动马达产生沿第一方向的振感。而如果所述振动马达输入的工作频率与内振子220的振动频率一致时,内振子220整体就会沿第二方向反复振动,从而使得振动马达产生沿第二方向的振感。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振动马达,该振动马达在安装柔性电路板500时,将柔性电路板500的固定部510与壳体100上的金手指连接固定,柔性电路板500的舒展部520自该固定部510朝向振动安达的铁芯222延伸,以使得连接于舒展部520的远离固定部510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530可以与铁芯222直接连接固定。舒展部520具有较佳的柔性,从而在振动马达发生振动或跌落过程中,柔性电路板500的舒展部520可以较为自然地弯折或拉伸而延展开来,使得柔性电路板500不易被拉断,进而可减少柔性电路板500在振动或跌落过程中被撕扯断裂的情况出现。如此,可以无需在铁芯222上配置塑性支架,直接将柔性电路板500的连接部530与铁芯222直接连接固定,也可以确保柔性电路板500和铁芯222稳定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振动马达的柔性电路板500设置为包括有与壳体100连接固定的固定部510、与固定部510连接的舒展部520,以及与舒展部520的远离固定部510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530,连接部530与铁芯222直接连接固定;如此,可利用柔性电路板500的舒展部520减少柔性电路板500在振动或跌落过程中被撕扯断裂的情况出现,柔性电路板500的连接部530无需通过塑性之间即可与铁芯222直接连接固定,实现柔性电路板500和铁芯222稳定连接(具体参见前文介绍)。由此可见,本发明的振动马达实现了柔性电路板500免塑性支架安装,可以有效减少振动马达的零部件数量,进而降低振动马达的成本。并且,还可以减少塑性支架的安装工序,降低柔性电路板500的装配难度,大大提高振动马达的装配效率。
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0包括底板110、安装于所述底板110上的主壳120,以及盖合所述主壳120的上盖板130;柔性电路板500的固定部510与壳体100的上盖板130连接固定。具体说来,所述上盖板130设置有金手指;柔性电路板500的固定部510与所述上盖板130上的金手指连接。
可选地,为了提高柔性电路板500的舒展部520的柔性,柔性电路板500的舒展部520包括第一舒展臂521和第二舒展臂522;其中,第一舒展臂521与固定部510连接,并朝固定部510的下方倾斜延伸;第二舒展臂522自第一舒展臂521的下端朝上倾斜延伸而与第一舒展臂521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舒展臂的上端与连接部530连接。
具体说来,第一舒展臂521的延伸方向与固定部510所在平面呈夹角设置,该夹角为锐角。如此,当所述振动马达发生振动或跌落状况时,第一舒展臂521可以相对固定部510沿上下方向,亦或者沿前后方向弯折延展,避免在柔性电路板500在固定部510和舒展部520之间发生撕扯断裂的情况。而第二舒展臂522和第一舒展臂521之间也呈夹角设置,该夹角也为锐角。如此,当所述振动马达发生振动或跌落状况时,第二舒展臂522亦可以相对第一舒展臂521沿上下方向,亦或者沿前后方向弯折延展,从而使得舒展部520获得更好的柔性,也就可以根据受力方向更好地发生柔性变形,大大减少柔性电路板500被撕扯断裂的情况出现。
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6,对于第一舒展臂521的延伸方向与固定部510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α的大小,可选地,所述夹角α符合45°≤α≤75°。所述夹角α的具体取值可以是但不局限于45°、50°、55°、60°、65°、70°、75°等。应说明的是,第一舒展臂521与固定部510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倒圆角连接,该可以通过直线形的过渡段连接,在此没有局限,要求第一舒展臂521的延伸方向与固定部510所在平面之间可以形成夹角α即可。
对于第一舒展臂5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舒展臂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β的大小,所述夹角β符合45°≤β≤75°。所述夹角β的具体取值可以是但不局限于45°、50°、55°、60°、65°、70°、75°等。应说明的是,第一舒展臂521与所述第二舒展臂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倒圆角连接,该可以通过一直线形的过渡段连接,在此没有局限,要求第一舒展臂5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舒展臂的延伸方向可以形成夹角β即可。
还请参阅图4至图6,在一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500的连接部530可以与铁芯222粘结固定,也可以焊接固定。至于柔性电路板500的连接部530的具体形状结构,可选地,柔性电路板500的连接部530包括与舒展部520的远离固定部510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臂531,以及自第一连接臂531的另一端朝背离固定部510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臂532,第一连接臂531和第二连接臂532分别与铁芯222相邻两个侧面连接固定。
具体说来,铁芯222具有朝向壳体100的底板110的底面,以及背对柔性电路板500的舒展部520的侧面;第一连接臂531与铁芯222的底面配合,第二连接臂532与该铁芯222的背对柔性电路板500的舒展部520的侧面配合。如此,可使得柔性电路板500的连接部530呈承托状托乘铁芯222。这样不仅可以增大柔性电路板500与铁芯222连接的连接面积,提高此此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还可以在铁芯222振动时,柔性电路板500的连接部530也可以发生适应性柔性变形,使得柔性电路板500的连接部530和舒展部520之间不易被撕扯断裂,进而提高柔性电路板500与铁芯222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至图3,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至少两个外弹片300,其中一个外弹片300与外振子200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朝背离外振子200的方向翘起而与壳体100连接;另一个外弹片300则与外振子200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朝背离外振子200的方向翘起而与壳体100连接。如此,所述至少两个外弹片300将外振子200悬置在壳体100内。当外振子200沿所述第一方向发生振动时,外弹片300在外振子200和壳体100之间的作用力下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为外振子200提供线性导向和回复到平衡位置的弹力,使得外振子200可持续振动。
具体地,振壳210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所述两个第一侧壁与壳体100的内壁面间隔形成所述第一间隙。两个外弹片30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间隙内。并且,其中一个外弹片300与振壳210的其中一个第一侧壁的左端连接,该外弹片300的另一端则翘起而与壳体100连接;另一个外弹片300与振壳210的另一个第一侧壁的右端连接,该外弹片300的另一端则翘起而与壳体100连接。如此,可确保外弹片300可以稳定支撑外振子200,使得外振子200可以稳定振动并回复到平衡位置。在此过程中,由于外弹片300在第一方向的刚性较大,所以,在外振子200沿第二方向振动的过程中,外弹片300仅起到向振动马达的壳体100传递振动的作用,而基本不发生弹性形变。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外振子200还包括至少两个内弹片230,其中一个所述内弹片230与内振子220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朝背离内振子220的方向翘起而与振壳210连接;另一个所述内弹片230则与内振子220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朝背离内振子220的方向翘起而与振壳210连接。如此,所述至少两个内弹片230配合将内振子220悬置在振壳210内。当外振子200沿所述第二方向方向发生振动时,内弹片230在内振子220和振壳210之间的作用力下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为外振子200内的内振子220提供线性导向和回复到平衡位置的弹力,使得内振子220可持续振动。
具体地,振壳210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方向相对的两个第二侧壁,所述两个第二侧壁与内振子220间隔形成有第二间隙。两个内弹片23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间隙内。并且,其中一个内弹片230与内振子220的左端连接,该内弹片230的另一端则翘起而与振壳210的其中一个第二侧壁连接;另一个内弹片230与配置块的另一端连接,该内弹片230的另一端则翘起而与振壳210的另一个第二侧壁连接。如此,可确保所述内弹片230可以稳定支撑内振子220,使得内振子220可以稳定振动并回复到平衡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当内振子220沿所述第二方向振动时,内振子220的振动在内弹片230的弹性形变作用下反复振动,同时也通过该内弹片230将振动传递给振壳210,使得振壳210相发生同向振动;进而振壳210的振动又经外弹片300传递给振动马达的壳体100,从而使得振动马达整体沿第一方向振动。在此过程中,由于外弹片300在第一方向的刚性较大,所以,在内振子220振动的过程中,外弹片300仅起到向振动马达的壳体100传递振动的作用,而基本不会沿第二方向发生弹性形变。可见,外弹片300不仅可在振动马达沿第一方向振动时,起到为外振子200提供线性导向和回复到平衡位置的弹力的作用;还可以在振动马达沿第二方向振动时起到传递振动的作用。如此设计,可以大大提高所述振动马达的平稳性。
而当外振子200沿所述第一方向振动时,外振子200的振动在外弹片300的弹性形变作用下反复振动,同时也通过该外弹片300将振动直接传递给振动马达的壳体100,从而使得振动马达整体沿第一方向振动。在此过程中,由于内弹片230在第一方向的刚性较大,所以,在外振子200振动的过程中,内弹片230在基本不会沿第一方向发生弹性形变。
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为便于固定磁组400,可选地,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两个固定件600,两个固定件600分别固定在壳体100的两端的内端面上;两个磁组400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件6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马达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外振子,所述外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振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外振子包括振壳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振动地安装于所述振壳内的内振子;所述内振子包括固定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内的铁芯及环套在所述铁芯上的线圈;
两个磁组,两个所述磁组分别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铁芯的两端相对应;以及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的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舒展部,以及与所述舒展部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铁芯直接连接固定,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连接部包括与所述舒展部的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臂,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与所述铁芯相邻两个侧面连接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安装于所述底板上的主壳,以及盖合所述主壳的上盖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固定部与所述壳体的上盖板连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舒展部包括第一舒展臂和第二舒展臂;其中,所述第一舒展臂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并朝所述固定部的下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二舒展臂自所述第一舒展臂的下端朝上倾斜延伸而与所述第一舒展臂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舒展臂的上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舒展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固定部所在平面所成的夹角α符合45°≤α≤7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舒展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舒展臂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β符合45°≤β≤75°。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连接部与所述铁芯粘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磁组包括两个磁体,每一个所述磁组的两个磁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对角方向呈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振子还包括至少两个内弹片,其中一个所述内弹片与所述内振子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内振子的方向翘起而与所述振壳连接;另一个所述内弹片则与所述内振子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内振子的方向翘起而与所述振壳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马达还包括至少两个外弹片,其中一个所述外弹片与所述外振子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外振子的方向翘起而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个所述外弹片则与所述外振子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朝背离所述外振子的方向翘起而与所述壳体连接。
CN202110899908.0A 2021-08-05 2021-08-05 振动马达 Active CN1135560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9908.0A CN113556006B (zh) 2021-08-05 2021-08-05 振动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99908.0A CN113556006B (zh) 2021-08-05 2021-08-05 振动马达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6006A CN113556006A (zh) 2021-10-26
CN113556006B true CN113556006B (zh) 2022-06-21

Family

ID=78105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99908.0A Active CN113556006B (zh) 2021-08-05 2021-08-05 振动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560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1511B (zh) * 2021-12-13 2023-07-1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装置及电子产品
CN114567104B (zh) * 2021-12-31 2023-11-1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振动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7440B (zh) * 2015-09-23 2017-11-2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磁平衡导向线性振动马达
KR102202568B1 (ko) * 2017-03-02 2021-01-13 알프스 알파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진동 발생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207069866U (zh) * 2017-08-11 2018-03-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马达
CN207853724U (zh) * 2017-12-12 2018-09-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马达
CN207706021U (zh) * 2017-12-12 2018-08-07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08855847A (zh) * 2018-07-19 2018-11-23 池州市弘港科技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频双向微型线性振动器
CN109245480B (zh) * 2018-09-10 2020-08-11 浙江省东阳市东磁诚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线性振动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6006A (zh)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6171B (zh) 振动电机
CN109980885B (zh) 振动驱动器及便携设备
CN106208605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US9660509B2 (en) Linear vibration actuator
CN113556006B (zh) 振动马达
US8334624B2 (en)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or
US10483451B2 (en) Vibration device
KR101539044B1 (ko) 음향을 발생시키는 장치
CN105790541B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13410969B (zh) 振动马达
US10090745B2 (en) Vibration motor
JP7079590B2 (ja)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CN215580857U (zh) 一种触觉致动器
WO2019165693A1 (zh) 动圈式线性振动电机
KR20190101986A (ko) 진동 액추에이터, 웨어러블 단말 및 착신 통지 기능 디바이스
CN112865468B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13937975A (zh) 振动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120078550A (ko) 선형진동모터
JP2019025390A (ja) 振動発生装置
WO2019021969A1 (ja) 振動発生装置
CN205595983U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CN112600380A (zh) 一种平稳振动装置
CN113991914B (zh) 振动马达
CN113794349B (zh) 振动马达
CN106300868B (zh) 直线振动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