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62509A - 一种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62509A
CN112862509A CN201911100360.8A CN201911100360A CN112862509A CN 112862509 A CN112862509 A CN 112862509A CN 201911100360 A CN201911100360 A CN 201911100360A CN 112862509 A CN112862509 A CN 112862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cooked
dishes
user
d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03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62509B (zh
Inventor
陈梓平
陈孟彬
杨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Interkitc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nterkitc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nterkitc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nterkitch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003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62509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110036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862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62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2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62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62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1Market modelling; Market analysis; Collecting market data
    • G06Q30/0203Market surveys; Market po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01Electronic shopping [e-shopping]
    • G06Q30/0621Item configuration or customiz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2Hotels or restaurant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Fina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获取每个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以及对应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烹饪完成后,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与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并提供给用户。其应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挖掘确定不同用户之间的用餐差异,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菜品。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饮商业模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中工作的白领或者脑力工作者,其日常工作出入于高档的办公楼,具有非常快的工作节奏,无暇顾及生活上的许多方面。
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日常工作中的餐食是令其非常头痛,并且难以解决的问题,用户总是期待能够具有快捷方便的餐饮服务,尽可能快的解决早中晚餐的问题,减少自己在这方面上的时间消耗。
由此,衍生出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送餐服务。这些送餐服务大多依赖于网络平台。用户可以从网络平台中在线进行订购和支付款项,并享受派送上门的服务。
但是,这样的送餐服务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陷,严重的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由于没有实体门店,送餐服务的餐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另外,用户选择送餐的时间集中,送餐人员的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大量用户集中性的送餐需要,非常容易导致送餐延迟等的问题,使得用户无法正常的吃饭。
而在一些较为高档的写字楼或者办公场所,为了保障公司安全等,通常会拒绝送餐人员随意进入,使得用户只能自行到指定的场所取餐,这样实际上也极大的削弱了送餐服务所带来的便捷性。
另一方面,对于餐饮供应方而言,传统的人力烹饪方式总是很难具有较高的供应效率,也无法保证餐食质量的均一。而且,这些门店也承受了较大的租金,人工等的成本压力。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智能餐饮模式,为用户提供快捷、安全以及有质量保证的餐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餐饮供应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或者多种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该方法包括:
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获取每个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
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以及对应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
烹饪完成后,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与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取出所述菜品并提供给用户。
可选地,获取每个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具体包括:
采集用户在用餐后的评价反馈信息和/或与用餐习惯相关的数据信息;
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所述评价反馈信息和/或所述与用餐习惯相关的数据信息中挖掘获得用户的用户偏好。
可选地,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以及对应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基准烹饪要求;
根据不同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分别对不同点餐订单的待烹饪菜品的基准烹饪要求进行调整,获得对应的精准烹饪要求。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在用餐后的评价反馈信息,更新所述用户的用户偏好;
在用户的下一个点餐订单中,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用户偏好,调整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根据调整后的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优化所述待烹饪菜品摆放的烹饪位置以使所述待烹饪菜品分配至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对应的温区。
可选地,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内设置有若干个加工柜;每一个所述加工柜内可放置多个待烹饪菜品。
可选地,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具体包括:
为每一个所述智能烹饪终端的智能分配对应的烹饪任务;
分析所述烹饪任务中所有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根据所述烹饪要求的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对应的加工柜以及在所述对应的加工柜中摆放的位置。
可选地,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与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具体包括:
预先记录每个点餐订单的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其中,所述烹饪位置包括待烹饪菜品所在的智能烹饪终端、所在的加工柜以及在所述加工柜中摆放的位置;
根据预先记录的烹饪位置,由烹饪完成的菜品所在的位置识别与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可选地,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与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具体包括:
预先在每个待烹饪菜品中设置用于区分菜品所属的点餐订单的标识;其中,不同的标识与不同的点餐订单对应;
根据所述点餐订单与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设置在烹饪完成的菜品上预先设置的标识,识别与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烹饪方法,应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挖掘确定不同用户之间的用餐差异,依托菜品位置的识别和区分,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菜品,满足不同用户对于菜品的要求。
进一步地,基于用户的反馈评价信息,还可以自动的对烹饪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使其更贴近用户的使用需求,具有良好的用户使用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实施例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所涉及到的应用场景。以下,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详细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可以包括:用户10、服务器20、智能烹饪终端30以及配餐中心40。
其中,用户10可以是任何使用智能餐饮服务的使用者。其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终端设备,根据自己的需求而输入对应的点餐订单。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自助点餐终端,只需要该终端设备具备至少一种交互设备,能够与使用者进行交互即可。
例如,用户10可以使用任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或者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输入自己的点餐订单。或者是,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地点部署专用的自助点餐终端,让用户可以在自助点餐终端输入自己想要的点餐订单。
服务器2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具有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逻辑运算性能的电子计算平台,包括但不限于集群式服务器或者分布式服务器等。
服务器20作为整个应用场景的控制中枢,可以用于提供点餐服务并回收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确定烹饪位置以及烹饪工序等一系列的智能化功能。
当然,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部署在云端,提供各种功能接口,也可以分布式的部署在各个门店,分别用于负责特定门店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的功能。
智能烹饪终端30是进行菜品加工的实施者或者实际执行烹饪操作的加工设备。该智能烹饪终端30的特点在于具有智能化的烹饪功能,可以在服务器的控制下,自动执行相应的烹饪操作而不需要采用任何的人工操作。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待烹饪菜品放置在正确的烹饪位置后,智能烹饪终端30便可以自行按照烹饪工序进行加工烹饪操作,从而为用户提供与点餐订单相对应的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放置在不同的门店(在图1中,虚线框内的智能烹饪终端表明其属于同一个门店)中。同一个门店的智能烹饪终端30具有相同的地址。在一个门店中可以具有任何合适数量的智能烹饪终端30,用以满足用户10的需求。
多个分布在不同地址的智能烹饪终端30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餐饮网络,为用户10提供智能餐饮的服务。随着智能烹饪终端30的数量的递增,所能够覆盖的范围以及所能够提供的餐饮服务也会相应的扩大和提升。
配餐中心40是专用于进行菜品准备,形成待烹饪的菜品的地点。其具体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的门店或者工厂等。配餐中心40作用是根据需要或者指令,以人工或者全自动机械化的方式,准备好菜品的原材料并配齐为多个待烹饪的菜品。
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配餐中心40可以设置在任何合适的地点,通过配送运输车辆等,将待烹饪的菜品提供至智能烹饪终端40。
应当说明的是,虽然图1仅示出了三个用户,一个服务器,4组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智能烹饪终端以及一个配餐中心40,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用户、服务器以及智能烹饪终端。
该配餐中心40,智能烹饪终端30、服务器20以及用户10的扩增是没有限制条件并且简单容易实现的,新增的智能烹饪终端30只需要通过无线网络等任何合适形式的通信连接方式接入到服务器20即可并入该餐饮供应网络。
实施例2:
实施例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以下结合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虽然在实施例2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2提供的智能烹饪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2所示,该智能烹饪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0、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220、获取每个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
用户偏好是指不同用户特定的用餐习惯或者对特定菜品的喜好。例如,用户的口味等。在不同的用户之间,存在各自的个性化偏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标识,例如手机号或者注册的账号等,区分点餐订单具体的用户,并获取其对应的用户偏好。
该用户偏好具体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获得并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在交互过程中用户输入的指令信息(如在备注中写明需要增加辣度,希望蒸煮时间更长等)。
S230、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以及对应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菜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用户偏好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用户的点餐订单中相同的菜品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S240、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不同的位置会具有相应的温度特性。由此,整合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菜品的烹饪位置并确定对应烹饪工序的方式,使得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不同菜品的烹饪加工,一次性的输出多种不同的菜品,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250、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260、烹饪完成后,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与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具体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在智能烹饪终端中快速的识别出不同的点餐订单所对应的菜品。具体可以采用的方式会在后续实施例中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使用其他合适的识别方法。
识别与用户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在智能烹饪终端中确定特定点餐订单所点选的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不同点餐订单之间的菜品不会被混淆,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S270、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取出所述菜品并提供给用户。
基于菜品的识别结果,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与识别方式相匹配的供应或者分发方案,提供给各个用户,只需要能够令每个用户都能够在自己设定的取餐时间、取餐地点获得自己订购的所有菜品即可。具体采用的菜品分发和供应方案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制。
实施例3:
实施例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与实施例2相比,在实施例3中进一步的描述了获取每个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的过程。以下结合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3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3提供的智能烹饪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3所示,该智能烹饪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10、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320、采集用户在用餐后的评价反馈信息和/或与用餐习惯相关的数据信息。
评价反馈信息可以通过点餐平台的客户端或者网页端采集获得。在每次点餐订单取餐完成以后,可以弹出相应的评价页面来采集用户在用餐后的评价。这些采集获得的用户原始用餐数据能够很好反应用户对本次菜品的满意程度。
用餐习惯的数据信息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用户的关联信息抓取等方式来采集获得,例如,可以采集抓取用户的个人籍贯等(不同地区的人通常会具有不同的用餐习惯)。
S330、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所述评价反馈信息和/或所述与用餐习惯相关的数据信息中挖掘获得用户的用户偏好。
用户偏好是指不同用户特定的用餐习惯或者对特定菜品的喜好。例如,用户的口味等。在不同的用户之间,存在各自的个性化偏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标识,例如手机号或者注册的账号等,区分点餐订单具体的用户,并获取其对应的用户偏好。
该用户偏好具体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获得并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在交互过程中用户输入的指令信息(如在备注中写明需要增加辣度,希望蒸煮时间更长等)。
大数据分析是现有针对海量数据时,挖掘海量数据之间隐藏的内部联系,得出数据背后反映的规律和用户偏好的技术手段。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使用任何合适类型的算法,包括但不限一些聚类算法等。
S340、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以及对应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菜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用户偏好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用户的点餐订单中相同的菜品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S350、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不同的位置会具有相应的温度特性。由此,整合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菜品的烹饪位置并确定对应烹饪工序的方式,使得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不同菜品的烹饪加工,一次性的输出多种不同的菜品,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360、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370、烹饪完成后,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与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具体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在智能烹饪终端中快速的识别出不同的点餐订单所对应的菜品。具体可以采用的方式会在后续实施例中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使用其他合适的识别方法。
识别与用户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在智能烹饪终端中确定特定点餐订单所点选的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不同点餐订单之间的菜品不会被混淆,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S380、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取出所述菜品并提供给用户。
基于菜品的识别结果,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与识别方式相匹配的供应或者分发方案,提供给各个用户,只需要能够令每个用户都能够在自己设定的取餐时间、取餐地点获得自己订购的所有菜品即可。具体采用的菜品分发和供应方案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制。
实施例4:
实施例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烹饪方法。与实施例2相比,在实施例4中进一步的描述了根据用户偏好调整菜品烹饪要求的过程。以下结合图4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4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4提供的智能烹饪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4所示,该智能烹饪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10、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420、获取每个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
用户偏好是指不同用户特定的用餐习惯或者对特定菜品的喜好。例如,用户的口味等。在不同的用户之间,存在各自的个性化偏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标识,例如手机号或者注册的账号等,区分点餐订单具体的用户,并获取其对应的用户偏好。
该用户偏好具体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获得并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在交互过程中用户输入的指令信息(如在备注中写明需要增加辣度,希望蒸煮时间更长等)。
S430、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基准烹饪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在此,将每一种菜品的烹饪要求设定为基准烹饪要求。亦即,在该基准烹饪要求下,可以获得符合一般口味的菜品。
S440、根据不同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分别对不同点餐订单的待烹饪菜品的基准烹饪要求进行调整,获得对应的精准烹饪要求。
考虑到不同用户之间的用户偏好总是千差万别,千篇一律的基准烹饪要求很难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要求。因此,在基准烹饪要求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用户偏好来进行调整,从而得到符合用户个性化要求的菜品。
亦即,不同用户即时点餐订单中选购了相同的菜品,依据不同的用户偏好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以使最终形成的菜品符合用户的个性化口味。
S450、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不同的位置会具有相应的温度特性。由此,整合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菜品的烹饪位置并确定对应烹饪工序的方式,使得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不同菜品的烹饪加工,一次性的输出多种不同的菜品,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460、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470、烹饪完成后,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与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具体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在智能烹饪终端中快速的识别出不同的点餐订单所对应的菜品。具体可以采用的方式会在后续实施例中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使用其他合适的识别方法。
识别与用户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在智能烹饪终端中确定特定点餐订单所点选的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不同点餐订单之间的菜品不会被混淆,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S480、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取出所述菜品并提供给用户。
基于菜品的识别结果,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与识别方式相匹配的供应或者分发方案,提供给各个用户,只需要能够令每个用户都能够在自己设定的取餐时间、取餐地点获得自己订购的所有菜品即可。具体采用的菜品分发和供应方案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制。
实施例5:
实施例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与实施例3相比,在实施例5是优选的方式,其增加了基于用户反馈的评价信息反馈调整的流程。以下结合图5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5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5提供的智能烹饪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5所示,该智能烹饪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01、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502、采集用户在用餐后的评价反馈信息和/或与用餐习惯相关的数据信息。
评价反馈信息可以通过点餐平台的客户端或者网页端采集获得。在每次点餐订单取餐完成以后,可以弹出相应的评价页面来采集用户在用餐后的评价。这些采集获得的用户原始用餐数据能够很好反应用户对本次菜品的满意程度。
用餐习惯的数据信息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用户的关联信息抓取等方式来采集获得,例如,可以采集抓取用户的个人籍贯等(不同地区的人通常会具有不同的用餐习惯)。
S503、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所述评价反馈信息和/或所述与用餐习惯相关的数据信息中挖掘获得用户的用户偏好。
用户偏好是指不同用户特定的用餐习惯或者对特定菜品的喜好。例如,用户的口味等。在不同的用户之间,存在各自的个性化偏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标识,例如手机号或者注册的账号等,区分点餐订单具体的用户,并获取其对应的用户偏好。
该用户偏好具体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获得并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在交互过程中用户输入的指令信息(如在备注中写明需要增加辣度,希望蒸煮时间更长等)。
大数据分析是现有针对海量数据时,挖掘海量数据之间隐藏的内部联系,得出数据背后反映的规律和用户偏好的技术手段。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使用任何合适类型的算法,包括但不限一些聚类算法等。
S504、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以及对应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菜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用户偏好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用户的点餐订单中相同的菜品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S505、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不同的位置会具有相应的温度特性。由此,整合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菜品的烹饪位置并确定对应烹饪工序的方式,使得在同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可以同时完成多种不同菜品的烹饪加工,一次性的输出多种不同的菜品,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506、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507、烹饪完成后,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与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具体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在智能烹饪终端中快速的识别出不同的点餐订单所对应的菜品。具体可以采用的方式会在后续实施例中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使用其他合适的识别方法。
识别与用户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在智能烹饪终端中确定特定点餐订单所点选的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不同点餐订单之间的菜品不会被混淆,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S508、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取出所述菜品并提供给用户。
基于菜品的识别结果,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与识别方式相匹配的供应或者分发方案,提供给各个用户,只需要能够令每个用户都能够在自己设定的取餐时间、取餐地点获得自己订购的所有菜品即可。具体采用的菜品分发和供应方案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制。
S509、根据用户在用餐后的评价反馈信息,更新所述用户的用户偏好。
该评价反馈信息在每次点餐订单取餐完成以后,用户在客户端提供的评价页面中采集获得的用户评价。这些采集获得的用户原始用餐数据能够很好反应用户对本次菜品的喜好情况,可以用于更新已有的用户偏好,使其能够与用户的实际偏好更为贴近。
S510、在用户的下一个点餐订单中,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用户偏好,调整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通常的,用户都会进行多次点餐。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用户粘性,可以在下一次的点单订单时,对已有的用户偏好进行调整,通过反馈调整的方式使其能够不断的贴近用户真正的偏好。
S511、根据调整后的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优化所述待烹饪菜品摆放的烹饪位置以使所述待烹饪菜品分配至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对应的温区。
基于调整以后的烹饪要求,通过相应的智能动态分配算法,可以进一步的对菜品的烹饪位置进行优化。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智能烹饪终端可以形成多个不同的温区。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烹饪位置来使待烹饪菜品放置到最优的温区中进行烹饪加工,提供用户满意的菜品。
例如,当用户在评价反馈中表示菜品太硬时,可以适当的延长菜品的烹饪时间,以使得菜品更贴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实施例6:
实施例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与实施例3相比,在实施例6中进一步的描述了智能化确定烹饪位置的过程。以下结合图6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6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6提供的智能烹饪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具体的,所述智能烹饪终端30内设置有若干个加工柜。所述加工柜有设定的容积,可以容纳放置有多个待烹饪菜品。亦即,智能烹饪终端30内可以容纳有多个加工柜,并一次性的对放入的多个加工柜内的多个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加工。
应当说明的是,即使在加工过程中的相同时刻,在不同的加工柜以及同一个加工柜的不同位置之间均存在着温度等烹饪参数或者特性上的差异,可以形成多个不同的温区。
如图6所示,该智能烹饪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601、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602、获取每个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
用户偏好是指不同用户特定的用餐习惯或者对特定菜品的喜好。例如,用户的口味等。在不同的用户之间,存在各自的个性化偏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标识,例如手机号或者注册的账号等,区分点餐订单具体的用户,并获取其对应的用户偏好。
该用户偏好具体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获得并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在交互过程中用户输入的指令信息(如在备注中写明需要增加辣度,希望蒸煮时间更长等)。
S603、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以及对应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菜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用户偏好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用户的点餐订单中相同的菜品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S604、为每个智能烹饪终端智能分配对应的烹饪任务。
如图1所示的,在整个智能餐饮系统网络中,包括有多个智能烹饪终端。由此,在所有待烹饪的菜品得到确认以后,可以将各个待烹饪的菜品分配给对应的智能烹饪终端,形成其烹饪任务。
换言之,可以将所有待烹饪的菜品作为一个总任务。进行智能化分配时,首先确定总任务中的各个待烹饪的菜品需要由哪一个智能烹饪终端来进行加工烹饪。
S605、分析所述烹饪任务中所有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并根据所述烹饪要求的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对应的加工柜以及在所述对应的加工柜中摆放的位置。
对于不同的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而在烹饪任务分配完成以后,由于智能烹饪终端中不同的位置区域会具有不同的加工特性(如加热温度不同)。
因此,可以对烹饪任务包括的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具体每个待烹饪菜品在智能烹饪终端的应当摆放的烹饪位置。
具体的,该步骤605是以每个智能烹饪终端为单元进行考虑的。亦即,不同的智能烹饪终端根据其所要执行的烹饪任务的不同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具有不同的摆放位置。不同的智能烹饪终端所负责的菜品种类通常也会有所不同。
S606、确定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607、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608、烹饪完成后,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与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具体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在智能烹饪终端中快速的识别出不同的点餐订单所对应的菜品。具体可以采用的方式会在后续实施例中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使用其他合适的识别方法。
识别与用户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在智能烹饪终端中确定特定点餐订单所点选的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不同点餐订单之间的菜品不会被混淆,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S609、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取出所述菜品并提供给用户。
基于菜品的识别结果,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与识别方式相匹配的供应或者分发方案,提供给各个用户,只需要能够令每个用户都能够在自己设定的取餐时间、取餐地点获得自己订购的所有菜品即可。具体采用的菜品分发和供应方案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制。
实施例7:
实施例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与实施例6相比,在实施例7中进一步的描述了识别点餐订单的菜品过程。以下结合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7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7提供的智能烹饪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7所示,该智能烹饪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701、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702、获取每个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
用户偏好是指不同用户特定的用餐习惯或者对特定菜品的喜好。例如,用户的口味等。在不同的用户之间,存在各自的个性化偏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标识,例如手机号或者注册的账号等,区分点餐订单具体的用户,并获取其对应的用户偏好。
该用户偏好具体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获得并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在交互过程中用户输入的指令信息(如在备注中写明需要增加辣度,希望蒸煮时间更长等)。
S703、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以及对应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菜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用户偏好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用户的点餐订单中相同的菜品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S704、为每个智能烹饪终端智能分配对应的烹饪任务。
如图1所示的,在整个智能餐饮系统网络中,包括有多个智能烹饪终端。由此,在所有待烹饪的菜品得到确认以后,可以将各个待烹饪的菜品分配给对应的智能烹饪终端,形成其烹饪任务。
换言之,可以将所有待烹饪的菜品作为一个总任务。进行智能化分配时,首先确定总任务中的各个待烹饪的菜品需要由哪一个智能烹饪终端来进行加工烹饪。
S705、分析所述烹饪任务中所有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并根据所述烹饪要求的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对应的加工柜以及在所述对应的加工柜中摆放的位置。
对于不同的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而在烹饪任务分配完成以后,由于智能烹饪终端中不同的位置区域会具有不同的加工特性(如加热温度不同)。
因此,可以对烹饪任务包括的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具体每个待烹饪菜品在智能烹饪终端的应当摆放的烹饪位置。
具体的,该步骤705是以每个智能烹饪终端为单元进行考虑的。亦即,不同的智能烹饪终端根据其所要执行的烹饪任务的不同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具有不同的摆放位置。不同的智能烹饪终端所负责的菜品种类通常也会有所不同。
S706、确定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707、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708、预先记录每个点餐订单的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
其中,所述烹饪位置包括待烹饪菜品所在的智能烹饪终端、所在的加工柜以及在所述加工柜中摆放的位置的三个维度。亦即,可以通过这三个递进的维度来唯一的确定菜品在智能烹饪终端中的位置。
预先记录是指将菜品的烹饪位置记录在特定的数据库中,每个菜品都可以追溯到对应的烹饪位置及其点餐订单。
S709、根据预先记录的烹饪位置,由烹饪完成的菜品所在的位置识别与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在已知点餐订单的情况下,可以在预先记录的数据库搜索与其对应的菜品以及菜品的烹饪位置,进而确定菜品在智能烹饪终端中摆放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智能烹饪终端中确定特定点餐订单所点选的菜品,保证不同点餐订单之间的菜品不会被混淆,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S710、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取出所述菜品并提供给用户。
基于菜品的识别结果,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与识别方式相匹配的供应或者分发方案,提供给各个用户,只需要能够令每个用户都能够在自己设定的取餐时间、取餐地点获得自己订购的所有菜品即可。具体采用的菜品分发和供应方案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制。
实施例8:
实施例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与实施例6相比,在实施例8中给出了另一种识别点餐订单的菜品的方式。以下结合图8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8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8提供的智能烹饪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8所示,该智能烹饪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801、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所有的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容器或者器皿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S802、获取每个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
用户偏好是指不同用户特定的用餐习惯或者对特定菜品的喜好。例如,用户的口味等。在不同的用户之间,存在各自的个性化偏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标识,例如手机号或者注册的账号等,区分点餐订单具体的用户,并获取其对应的用户偏好。
该用户偏好具体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获得并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在交互过程中用户输入的指令信息(如在备注中写明需要增加辣度,希望蒸煮时间更长等)。
S803、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以及对应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的菜品,因其原材料等的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菜品,考虑到每个用户的用户偏好也存在着区别。因此,对于不同用户的点餐订单中相同的菜品也会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S804、为每个智能烹饪终端智能分配对应的烹饪任务。
如图1所示的,在整个智能餐饮系统网络中,包括有多个智能烹饪终端。由此,在所有待烹饪的菜品得到确认以后,可以将各个待烹饪的菜品分配给对应的智能烹饪终端,形成其烹饪任务。
换言之,可以将所有待烹饪的菜品作为一个总任务。进行智能化分配时,首先确定总任务中的各个待烹饪的菜品需要由哪一个智能烹饪终端来进行加工烹饪。
S805、分析所述烹饪任务中所有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并根据所述烹饪要求的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对应的加工柜以及在所述对应的加工柜中摆放的位置。
对于不同的菜品,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饪。因此,对于不同的待烹饪菜品会具有不同的烹饪要求。
该烹饪要求是指菜品在加工烹饪过程中所要的温度、加热时间等一系列的相关加工标准。其具体是根据实际的菜品情况,结合实验数据等所确定的。
而在烹饪任务分配完成以后,由于智能烹饪终端中不同的位置区域会具有不同的加工特性(如加热温度不同)。
因此,可以对烹饪任务包括的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具体每个待烹饪菜品在智能烹饪终端的应当摆放的烹饪位置。
具体的,该步骤805是以每个智能烹饪终端为单元进行考虑的。亦即,不同的智能烹饪终端根据其所要执行的烹饪任务的不同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具有不同的摆放位置。不同的智能烹饪终端所负责的菜品种类通常也会有所不同。
S806、确定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烹饪工序是指每台智能烹饪终端30具体的烹饪加工方式。具体的烹饪工序可以由服务器20通过预设的智能化算法,基于烹饪要求以及烹饪位置的分配计算确定。
S807、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
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或者技术方案,令待烹饪菜品均放置在预先确定的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位置上。完整的配餐、门店配送以及相应的摆放过程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其他因素而确定,在此不作限制。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待烹饪的菜品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808、预先在每个待烹饪菜品中设置用于区分菜品所属的点餐订单的标识。其中,不同的标识与不同的点餐订单对应。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或者设计的偏好,具体可以选择任何类型的标识,只需要能够区分不同的菜品即可,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电子标签、二维码、菜品容器的造型或者颜色等。
S809、根据所述点餐订单与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设置在烹饪完成的菜品上预先设置的标识,识别与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基于具体采用的标识,可以选择使用对应的方式来读取标识的内容,并根据对应关系确定其所对应的点餐订单。例如,在电子标签上可以标记有特定的序列号,每个序列号与一个点餐订单对应。这样的,读取电子标签上的序列号以后即可据此确定菜品所属的点餐订单。
S810、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取出所述菜品并提供给用户。
基于菜品的识别结果,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与识别方式相匹配的供应或者分发方案,提供给各个用户,只需要能够令每个用户都能够在自己设定的取餐时间、取餐地点获得自己订购的所有菜品即可。具体采用的菜品分发和供应方案在本申请中不做限制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上述实施例2至实施例8中的分别对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功能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2至8中提及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任意组合获得的智能烹饪方法均属于本发明的简单变换。为了陈述简便,没有对所有的组合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方法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组合成一个步骤,以及此外可以把其分成多个子步骤。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所有过程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确定所有待烹饪的菜品;
获取每个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
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以及对应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以及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工序;
在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后,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以对应的烹饪工序,对所述待烹饪菜品进行烹饪;
烹饪完成后,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与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取出所述菜品并提供给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每个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具体包括:
采集用户在用餐后的评价反馈信息和/或与用餐习惯相关的数据信息;
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所述评价反馈信息和/或所述与用餐习惯相关的数据信息中挖掘获得用户的用户偏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以及对应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待烹饪菜品的菜品特点,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的基准烹饪要求;
根据不同点餐订单的用户偏好,分别对不同点餐订单的待烹饪菜品的基准烹饪要求进行调整,获得对应的精准烹饪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在用餐后的评价反馈信息,更新所述用户的用户偏好;
在用户的下一个点餐订单中,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用户偏好,调整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根据调整后的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优化所述待烹饪菜品摆放的烹饪位置以使所述待烹饪菜品分配至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对应的温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烹饪终端内设置有若干个加工柜;每一个所述加工柜内可放置多个待烹饪菜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化确定每一个所述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具体包括:
为每一个所述智能烹饪终端的智能分配对应的烹饪任务;
分析所述烹饪任务中所有待烹饪菜品的烹饪要求;
根据所述烹饪要求的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待烹饪菜品对应的加工柜以及在所述对应的加工柜中摆放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与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具体包括:
预先记录每个点餐订单的待烹饪菜品的烹饪位置;其中,所述烹饪位置包括待烹饪菜品所在的智能烹饪终端、所在的加工柜以及在所述加工柜中摆放的位置;
根据预先记录的烹饪位置,由烹饪完成的菜品所在的位置识别与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中识别与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具体包括:
预先在每个待烹饪菜品中设置用于区分菜品所属的点餐订单的标识;其中,不同的标识与不同的点餐订单对应;
根据所述点餐订单与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设置在烹饪完成的菜品上预先设置的标识,识别与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
CN201911100360.8A 2019-11-12 一种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 Active CN112862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0360.8A CN112862509B (zh) 2019-11-12 一种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0360.8A CN112862509B (zh) 2019-11-12 一种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62509A true CN112862509A (zh) 2021-05-28
CN112862509B CN112862509B (zh) 2024-06-04

Family

I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0189A (zh) * 2023-07-12 2023-09-05 广州市基优源食品有限公司 用于牛油捏合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7190A (zh) * 2016-07-30 2016-11-2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菜谱推送方法、菜谱接收方法、服务器和烹饪设备
CN107817711A (zh) * 2017-11-30 2018-03-2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机柜烹饪装置及烹饪系统
CN108256659A (zh) * 2016-12-29 2018-07-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自动烹饪预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0135926A (zh) * 2018-02-09 2019-08-16 深圳卡帕机器人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订餐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7190A (zh) * 2016-07-30 2016-11-23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菜谱推送方法、菜谱接收方法、服务器和烹饪设备
CN108256659A (zh) * 2016-12-29 2018-07-0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自动烹饪预约的方法及装置
CN107817711A (zh) * 2017-11-30 2018-03-2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机柜烹饪装置及烹饪系统
CN110135926A (zh) * 2018-02-09 2019-08-16 深圳卡帕机器人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订餐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00189A (zh) * 2023-07-12 2023-09-05 广州市基优源食品有限公司 用于牛油捏合机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70916A1 (en) Personalized dining experiences via universal electronic food profiles
CN108897768B (zh) 一种点餐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8447543A (zh) 基于烹饪设备的菜谱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6202186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服务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05844553A (zh) 一种点餐处理方法及服务器
CN104103015A (zh) 一种口味信息识别码、应用服务器及应用终端
US20170293964A1 (en) Consumable Goods 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KR20170092364A (ko) 레시피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는 서버
CN104112217A (zh) 一种口味选择信息的标示方法及应用方法
CN106022988A (zh) 一种餐厅数据交互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135646B (zh) 一种餐厅预估快速上菜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733783A (zh) 一种用于美食制作和分享的智能家居系统及方法
CN112182355A (zh) 用于食谱推荐的方法、装置和智能终端
CN109816473A (zh) 基于云传输的支付结算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461042A (zh) 智能营养配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463726A (zh) 一种点菜系统
CN108492861A (zh) 精准饮食提醒系统与方法
CN110490769A (zh) 菜谱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20720A (zh) 订餐管理装置及系统
CN112862509A (zh) 一种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
CN112862509B (zh) 一种用户个性化全过程跟踪的智能烹饪方法
KR102095592B1 (ko) 서바이벌 게임을 이용한 끼니별 음식메뉴 선택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CN107803838B (zh) 一种基于服务机器人的饮食管理方法及服务机器人
CN115082149A (zh) 一种电子设备、服务器及烹饪设备推荐方法
CN111667082A (zh) 反馈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