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6872B - 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6872B
CN112856872B CN202110076090.2A CN202110076090A CN112856872B CN 112856872 B CN112856872 B CN 112856872B CN 202110076090 A CN202110076090 A CN 202110076090A CN 112856872 B CN112856872 B CN 1128568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as
condenser
gas condenser
defro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60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6872A (zh
Inventor
温伟根
程江
许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enling Environmental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enling Environment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enling Environmental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enling Environmental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760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68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6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6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6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6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当执行制冷模式时,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以及化霜机构开始工作、第一开关阀组开启、第二开关阀组关闭;第一制冷机构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降温,第二制冷机构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降温,化霜机构对尾气加热器返回的化霜剂升温;外部油气依次经过第一油气冷凝器、第二油气冷凝器以及尾气加热器处理后再输出;当执行化霜模式时,第一制冷机构和第二制冷机构停止工作、化霜机构开始工作、第一开关阀组关闭、第二开关阀组开启;化霜机构输出化霜剂至第二油气冷凝器;本申请公开的控制方法,可解决第二油气冷凝器的结霜问题,提高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回收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油气的种类复杂、油气流量变化大以及油气温度变化大的问题,在采用冷凝法回收油气的过程中,存在油气负荷变化大的难点;此外,由于油气组分中含有重组分和轻组分,且含有一定水蒸汽,在采用冷凝法进行油气回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油气在换热器表面结霜的问题。
现有的基于冷凝法的油气回收装置一般采用直接冷凝法,制冷系统兼具冷凝油气和化霜两大功能,系统复杂、化霜效果差,且系统运行时的稳定性差,此外,现有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未提及如何处理换热器结霜问题。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可解决第二油气冷凝器的结霜问题,提高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第一油气冷凝器、第二油气冷凝器、尾气加热器以及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化霜机构、第一开关阀组和第二开关阀组,所述第一油气冷凝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冷机构以及第二油气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油气冷凝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尾气加热器以及化霜机构连接,所述化霜机构分别与所述尾气加热器以及外部热源供给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二油气冷凝器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二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二油气冷凝器与化霜机构之间的化霜剂循环;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以及化霜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一开关阀组开启、第二开关阀组关闭;
第一制冷机构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第一油气冷凝器对外部输入油气进行初步降温;第二制冷机构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第二油气冷凝器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化霜机构对尾气加热器返回的化霜剂进行升温,尾气加热器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输出的油气作升温处理后,再将油气输出至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外部;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化霜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一开关阀组关闭、第二开关阀组开启;
化霜机构停止向尾气加热器输送化霜剂,化霜机构向第二油气冷凝器输送化霜剂。
所述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内设置有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油气冷凝器的进气压力值与尾气加热器的出气压力值之间的差值,所述压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具体包括步骤:
当压差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压力值小于预设于控制装置内的最高压差值时,控制装置控制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执行制冷模式。
所述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具体包括步骤:
当压差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压力值大于等于预设于控制装置内的最高压差值时,控制装置控制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执行化霜模式。
所述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三油气冷凝器、第三制冷机构、第三开关阀组和第四开关阀组,所述第三油气冷凝器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后再输出至尾气加热器,所述第三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三油气冷凝器与第三制冷机构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四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三油气冷凝器与化霜机构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三制冷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三开关阀组开启、第四开关阀组关闭;
第三油气冷凝器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油气输出至尾气加热器;第三制冷机构对第三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化霜机构对尾气加热器返回的化霜剂作升温处理;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三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化霜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三开关阀组关闭、第四开关阀组开启;
化霜机构停止向尾气加热器输送化霜剂,化霜机构向第三油气冷凝器输送化霜剂。
所述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第一制冷机构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蒸发器、第一冷凝器、第一膨胀阀、第一载冷剂泵和第一储液罐,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载冷剂输出口与第一储液罐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入口与第一膨胀阀的输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载冷剂输入口与第一油气冷凝器的载冷剂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出口与第一冷凝器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出口与第一膨胀阀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罐的输出口通过所述第一载冷剂泵与所述第一油气冷凝器的载冷剂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制冷机构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具体包括步骤:
第一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与载冷剂换热升温;
第一压缩机对升温后的制冷剂处理后输出至第一冷凝器;
第一膨胀阀对第一冷凝器输入的制冷剂处理后再输出至第一蒸发器;
第一载冷泵将第一蒸发器输出至第一储液罐内的降温后的载冷剂输出至第一油气冷凝器。
所述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蒸发器、第二冷凝器、第二膨胀阀、第二载冷剂泵和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输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载冷剂输出口与第二储液罐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入口与第二膨胀阀的输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载冷剂输入口与第二油气冷凝器的载冷剂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输出口与第二冷凝器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出口与第二膨胀阀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液罐的输出口通过所述第二载冷剂泵与所述第二油气冷凝器的载冷剂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具体包括步骤:
第二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与载冷剂换热升温;
第二压缩机对升温后的制冷剂处理后输出至第二冷凝器;
第二膨胀阀对第二冷凝器输入的制冷剂处理后再输出至第二蒸发器;
第二载冷泵将第二蒸发器输出至第二储液罐内的降温后的载冷剂输出至第二油气冷凝器。
所述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中,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第四油气冷凝器、第五油气冷凝器以及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五开关阀组、第六开关阀组、第七开关阀组、第八开关阀组、第十七开关阀和第十八开关阀,所述第四油气冷凝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第一油气冷凝器以及化霜机构连接,所述第五油气冷凝器分别与所述第三制冷机构、第四油气冷凝器、尾气加热器以及化霜机构连接,所述化霜机构分别与所述尾气加热器以及外部热源供给机构连接;所述第五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四油气冷凝器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六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四油气冷凝器与化霜机构之间的化霜剂循环;所述第七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五油气冷凝器与第三制冷机构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八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五油气冷凝器之间的化霜剂循环;所述第十七开关阀设置于所述第三油气冷凝器与尾气加热器之间,所述第十八开关阀设置于所述第五油气冷凝器与尾气加热器之间;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A通道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第三制冷机构和化霜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一开关阀组、第三开关阀组、第六开关阀组、第八开关阀组和第十七开关阀开启,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开关阀组、第四开关阀组、第五开关阀组、第七开关阀组和第十八开关阀关闭;
第一油气冷凝器、第二油气冷凝器、第三油气冷凝器和尾气加热器依次对油气进行处理,第一制冷机构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第二制冷机构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第三制冷机构对第三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化霜机构输送化霜剂至第四油气冷凝器、第五油气冷凝器和尾气加热器;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A通道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第三制冷机构和化霜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二开关阀组、第四开关阀组、第五开关阀组、第七开关阀组和第十八开关阀开启,控制第一开关阀组、第三开关阀组、第六开关阀组、第八开关阀组和第十七开关阀关闭;
第一油气冷凝器、第四油气冷凝器、第五油气冷凝器和尾气加热器依次对油气进行处理,第一制冷机构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第二制冷机构对第四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第三制冷机构对第五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化霜机构输送化霜剂至第一油气冷凝器、第二油气冷凝器和尾气加热器。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可执行化霜模式,化霜机构可输出载冷剂至第二油气冷凝器,以解决第二油气冷凝器的换热表面的结霜问题,避免由于第二油气冷凝器换热表面结霜导致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内部风阻增大,降低油气处理效果,或避免出现第二制冷机构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提高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一逻辑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二逻辑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三逻辑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四逻辑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第一油气冷凝器、12-第一制冷机构、21-第二油气冷凝器、22-第一开关阀、23-第二开关阀、24-第三开关阀、25-第四开关阀、31-第三油气冷凝器、32-第五开关阀、33-第六开关阀、34-第七开关阀、35-第八开关阀、36-第十七开关阀、4-第二制冷机构、5-第三制冷机构、6-尾气加热器、7-化霜机构、81-第四油气冷凝器、82-第九开关阀、83-第十开关阀、84-第十一开关阀、85-第十二开关阀、91-第五油气冷凝器、92-第十三开关阀、93-第十四开关阀、94-第十五开关阀、95-第十六开关阀、96-第十八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5,本申请公开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实现如下所述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工作控制,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第一油气冷凝器11、第二油气冷凝器21、尾气加热器以及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一制冷机构12、第二制冷机构4、化霜机构7、第一开关阀组和第二开关阀组;所述第一油气冷凝器11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冷机构12以及第二油气冷凝器21连接,所述第一油气冷凝器11对外部输入的油气进行初步降温后再输出至第二油气冷凝器21,所述第一制冷机构12对第一油气冷凝器11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所述第二油气冷凝器21分别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4、尾气加热器6以及化霜机构7连接,所述第二油气冷凝器21对第一油气冷凝器11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后输出至尾气加热器6,所述第二制冷机构4对第二油气冷凝器21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所述第一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二油气冷凝器21与第二制冷机构4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二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二油气冷凝器21与化霜机构7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储油罐,所述第一油气冷凝器11和第二油气冷凝器21冷凝出的液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储油罐中,通过储油罐排出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为包括STM32系列控制芯片中任一控制芯片的控制电路板。
请参阅图1和图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10、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12、第二制冷机构4以及化霜机构7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一开关阀组开启、第二开关阀组关闭;
S120、第一制冷机构12对第一油气冷凝器11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第一油气冷凝器11对外部输入油气进行初步降温;第二制冷机构4对第二油气冷凝器21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第二油气冷凝器21对第一油气冷凝器11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化霜机构7对尾气加热器6返回的化霜剂进行升温,尾气加热器6对第二油气冷凝器21输出的油气作升温处理后,再将油气输出至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外部;采用第一油气冷凝器11和第二油气冷凝器21对油气进行逐级降温,可降低每个油气冷凝器以及每个制冷机构的工作负荷,提高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工作效果。
由于第二油气冷凝器21对第一油气冷凝器11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第二油气冷凝器21输出的油气的温度较低,意味着第二油气冷凝器21在油气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结霜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第二油气冷凝器21进行化霜处理,以提高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S210、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12、第二制冷机构4停止工作,外部油气停止向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内输送油气,第一制冷机构12和第二制冷机构4停止制冷工作;控制装置控制化霜机构7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一开关阀组关闭、第二开关阀组开启,化霜机构7停止向尾气加热器6输送化霜剂,化霜机构7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组向第二油气冷凝器21输送用于化霜的、温度较高的化霜剂;所述化霜剂与所述载冷剂为同一介质,所述化霜剂的温度高于所述载冷剂的温度。
S220、化霜机构7输出化霜剂至第二油气冷凝器21,以解决第二油气冷凝器21的结霜问题。
本申请公开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可执行化霜模式,化霜机构7可输出载冷剂至第二油气冷凝器21,以解决第二油气冷凝器21的表面结霜问题,避免由于第二油气冷凝器21表面结霜导致内部风阻过大,影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油气处理效果,或避免出现第二制冷机构4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提高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开关阀组包括第一开关阀22和第二开关阀23,所述第二油气冷凝器21的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一开关阀22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4的载冷剂输入口连接,第二油气冷凝器21的第四接口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23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4的载冷剂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阀组包括第三开关阀24和第四开关阀25,所述第二油气冷凝器21的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三开关阀24与所述化霜机构7的化霜剂输入口连接,第二油气冷凝器21的第四接口通过所述第四开关阀25与所述化霜机构7的化霜剂输出口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阀22、第二开关阀23、第三开关阀24和第四开关阀25为电磁阀。
在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运行时间长短,或根据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所处理的油气成分,判断第二油气冷凝器21结霜的难易程度,并根据难易程度,预先在控制装置内设定化霜模式和制冷模式的转换时间;当达到预设的转换时间,控制装置控制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由原来的制冷模式转换为化霜模式,或由原来的化霜模式转换为制冷模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内设置有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油气冷凝器11的进气压力值与尾气加热器6的出气压力值之间的差值;所述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具体包括步骤:
S101、当压差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压力值小于预设于控制装置内的最高压差值时,控制装置控制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执行制冷模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具体包括步骤:
S102、当压差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压力值大于等于预设于控制装置内的最高压差值时,控制装置控制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执行化霜模式。
通过比较压差传感器反馈的实时压力值与预设的最高压差值的大小,以对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即可根据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其工作模式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了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5和图6,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三油气冷凝器31、第三制冷机构5、第三开关阀组和第四开关阀组,所述第三油气冷凝器31对第二油气冷凝器21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后再输出至尾气加热器6,所述第三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三油气冷凝器31与第三制冷机构5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四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三油气冷凝器31与化霜机构7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S111、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三制冷机构5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三开关阀组开启、第四开关阀组关闭;
S121、第三油气冷凝器31对第二油气冷凝器21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油气输出至尾气加热器6;第三制冷机构5对第三油气冷凝器31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化霜机构7对尾气加热器6返回的化霜剂作升温处理;即外部输入的油气依次经过第一油气冷凝器11的初级降温、第二油气冷凝器21的二级降温、第三油气冷凝器31的三级降温以及尾气加热器6加热后再输出;设置第三油气冷凝器31,可对第二油气冷凝器21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进一步降低每个油气冷凝器以及每个制冷机构的工作负荷,提高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工作效果。
S211、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三制冷机构5停止工作,控制化霜机构7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三开关阀组关闭、第四开关阀组开启;
S221、化霜机构7停止向尾气加热器6输送化霜剂;化霜机构7向第三油气冷凝器31输送化霜剂,以解决第三油气冷凝器31的结霜问题。
由于第三油气冷凝器31对第二油气冷凝器21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第三油气冷凝器31输出的油气的温度较低,意味着第三油气冷凝器31在油气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结霜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第三油气冷凝器31进行化霜处理,以提高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第三开关阀组包括第五开关阀32和第六开关阀33,所述第三油气冷凝器31的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五开关阀32与所述第三制冷机构5的输入口连接,第三油气冷凝器31的第四接口通过所述第六开关阀33与所述第三制冷机构5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第四开关阀组包括第七开关阀34和第八开关阀35,所述第三油气冷凝器31的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七开关阀34与所述化霜机构7的输入口连接,第三油气冷凝器31的第四接口通过所述第八开关阀35与所述化霜机构7的输出口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七开关阀34、第八开关阀35、第九开关阀82和第十开关阀83为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制冷机构12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蒸发器、第一冷凝器、第一膨胀阀、第一载冷剂泵和第一储液罐,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载冷剂输出口与第一储液罐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入口与第一膨胀阀的输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载冷剂输入口与第一油气冷凝器11的载冷剂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出口与第一冷凝器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出口与第一膨胀阀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罐的输出口通过所述第一载冷剂泵与所述第一油气冷凝器11的载冷剂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制冷机构12向第一油气冷凝器11输送载冷剂,具体包括步骤:
第一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与载冷剂换热升温;
第一压缩机对升温后的制冷剂处理后输出至第一冷凝器;
第一膨胀阀对第一冷凝器输入的制冷剂处理后再输出至第一蒸发器;
第一载冷泵将第一蒸发器输出至第一储液罐内的降温后的载冷剂输出至第一油气冷凝器11;第一蒸发器输出的降温后的载冷剂进入第一储液罐中,载冷剂在第一储液罐中蓄冷,可减轻外部温度变化对油气处理过程的影响,即可有效应对油气负荷变化大的问题,提高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制冷机构4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蒸发器、第二冷凝器、第二膨胀阀、第二载冷剂泵和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输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载冷剂输出口与第二储液罐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入口与第二膨胀阀的输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载冷剂输入口与第二油气冷凝器21的载冷剂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输出口与第二冷凝器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出口与第二膨胀阀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液罐的输出口通过所述第二载冷剂泵与所述第二油气冷凝器21的载冷剂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制冷机构4对第二油气冷凝器21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具体包括步骤:
第二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与载冷剂换热升温;
第二压缩机对升温后的制冷剂处理后输出至第二冷凝器;
第二膨胀阀对第二冷凝器输入的制冷剂处理后再输出至第二蒸发器;
第二载冷泵将第二蒸发器输出至第二储液罐内的降温后的载冷剂输出至第二油气冷凝器21;第二蒸发器输出的降温后的载冷剂进入第二储液罐中,载冷剂在第二储液罐中蓄冷,可减轻外部温度变化对油气处理过程的影响,即可有效应对油气负荷变化大的问题,提高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图5和图6,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第四油气冷凝器81、第五油气冷凝器91以及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五开关阀组、第六开关阀组、第七开关阀组、第八开关阀组、第十七开关阀36和第十八开关阀96,所述第四油气冷凝器81分别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4、第一油气冷凝器11以及化霜机构7连接,所述第五油气冷凝器91分别与所述第三制冷机构5、第四油气冷凝器81、尾气加热器6以及化霜机构7连接,所述化霜机构7分别与所述尾气加热器6以及外部热源供给机构连接;所述第五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四油气冷凝器81与第二制冷机构4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六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四油气冷凝器81与化霜机构7之间的化霜剂循环;所述第七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五油气冷凝器91与第三制冷机构5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八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五油气冷凝器91之间的化霜剂循环;所述第十七开关阀36设置于所述第三油气冷凝器31与尾气加热器6之间,所述第十八开关阀96设置于所述第五油气冷凝器91与尾气加热器6之间;所述第一油气冷凝器11,第二油气冷凝器21、第三油气冷凝器31和尾气加热器6构成油气处理过程的A通道,所述第一油气冷凝器11、第四油气冷凝器81和第五油气冷凝器91构成油气处理过程的B通道。
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S301、当控制装置接收到A通道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此时,B通道执行化霜模式;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12、第二制冷机构4、第三制冷机构5和化霜机构7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一开关阀组、第三开关阀组、第六开关阀组、第八开关阀组和第十七开关阀36开启,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开关阀组、第四开关阀组、第五开关阀组、第七开关阀组和第十八开关阀96关闭。
S302、第一油气冷凝器11、第二油气冷凝器21、第三油气冷凝器31和尾气加热器6依次对油气进行处理,第一制冷机构12对第一油气冷凝器11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第二制冷机构4对第二油气冷凝器21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第三制冷机构5对第三油气冷凝器31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化霜机构7输送化霜剂至第四油气冷凝器81、第五油气冷凝器91和尾气加热器6;第四油气冷凝器81中的化霜剂以及第五油气冷凝器91中的化霜剂用于解决第四油气冷凝器81和第五油气冷凝器91的结霜问题,尾气加热器6中的化霜剂用于对油气作升温处理。
S303、当控制装置接收到A通道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此时,B通道执行制冷模式;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12、第二制冷机构4、第三制冷机构5和化霜机构7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二开关阀组、第四开关阀组、第五开关阀组、第七开关阀组和第十八开关阀96开启,控制第一开关阀组、第三开关阀组、第六开关阀组、第八开关阀组和第十七开关阀36关闭。
S304、第一油气冷凝器11、第四油气冷凝器81、第五油气冷凝器91和尾气加热器6依次对油气进行处理,第一制冷机构12对第一油气冷凝器11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第二制冷机构4对第四油气冷凝器81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第三制冷机构5对第五油气冷凝器91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化霜机构7输送化霜剂至第一油气冷凝器11、第二油气冷凝器21和尾气加热器6;第二油气冷凝器21中的化霜剂以及第三油气冷凝器31中的化霜剂用于解决第二油气冷凝器21和第三油气冷凝器31的结霜问题,尾气加热器6中的化霜剂用于对油气作升温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A通道执行制冷模式时,若压差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压力值大于等于预设于控制装置内的最高压差值,意味着控制装置接收到A通道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即本实施例公开的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A通道和B通道可轮流执行化霜模式和制冷模式,延长了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工作时间,且可避免任一油气冷凝器出现结霜问题,提高了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第五开关阀组包括第九开关阀82和第十开关阀83,所述第四油气冷凝器81的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九开关阀82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4的载冷剂输入口连接,所述第四油气冷凝器81的第四接口通过所述第十开关阀83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第六开关阀组包括第十一开关阀84和第十二开关阀85,所述第四油气冷凝器81的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十一开关阀84与所述化霜机构7的化霜剂输入口连接,所述第四油气冷凝器81的第四接口通过所述第十二开关阀85与所述化霜机构7的化霜剂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七开关阀组包括第十三开关阀92和第十四开关阀93,所述第五油气冷凝器91的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十三开关阀92与所述第三制冷机构5的载冷剂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五油气冷凝器91的第四接口通过所述第十四开关阀93与所述第三储液罐的输出口连接;所述第八开关阀组包括第十五开关阀94和第十六开关阀95,所述第五油气冷凝器91的第三接口通过所述第十五开关阀94与所述化霜机构7的化霜剂输入口,所述第五油气冷凝器91的第四接口通过所述第十六开关阀95与所述化霜机构7的化霜剂输出口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九开关阀82、第十开关阀83、第十一开关阀84、第十二开关阀85、第十三开关阀92、第十四开关阀93、第十五开关阀94、第十六开关阀95、第十七开关阀36和第十八开关阀96为电磁阀。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包括控制装置、第一油气冷凝器、第二油气冷凝器、尾气加热器以及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化霜机构、第一开关阀组和第二开关阀组,所述第一油气冷凝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制冷机构以及第二油气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油气冷凝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尾气加热器以及化霜机构连接,所述化霜机构分别与所述尾气加热器以及外部热源供给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二油气冷凝器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二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二油气冷凝器与化霜机构之间的化霜剂循环;所述第一制冷机构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蒸发器、第一冷凝器、第一膨胀阀、第一载冷剂泵和第一储液罐,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出口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载冷剂输出口与第一储液罐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入口与第一膨胀阀的输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器的载冷剂输入口与第一油气冷凝器的载冷剂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输出口与第一冷凝器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输出口与第一膨胀阀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储液罐的输出口通过所述第一载冷剂泵与所述第一油气冷凝器的载冷剂输入口连接;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以及化霜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一开关阀组开启、第二开关阀组关闭;
第一制冷机构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具体的:
第一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与载冷剂换热升温;
第一压缩机对升温后的制冷剂处理后输出至第一冷凝器;
第一膨胀阀对第一冷凝器输入的制冷剂处理后再输出至第一蒸发器;
第一载冷泵将第一蒸发器输出至第一储液罐内的降温后的载冷剂输出至第一油气冷凝器;载冷剂在第一储液罐中蓄冷,可减轻外部温度变化对油气处理过程的影响;
第一油气冷凝器对外部输入油气进行初步降温;第二制冷机构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第二油气冷凝器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化霜机构对尾气加热器返回的化霜剂进行升温,尾气加热器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输出的油气作升温处理后,再将油气输出至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外部;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化霜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一开关阀组关闭、第二开关阀组开启;
化霜机构停止向尾气加热器输送化霜剂,化霜机构向第二油气冷凝器输送化霜剂;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内设置有压差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监测第一油气冷凝器的进气压力值与尾气加热器的出气压力值之间的差值,通过比较压差传感器反馈的实时压力值与预设的最高压差值大小,以对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所述压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具体包括步骤:
当压差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压力值小于预设于控制装置内的最高压差值时,控制装置控制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执行制冷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具体包括步骤:当压差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压力值大于等于预设于控制装置内的最高压差值时,控制装置控制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执行化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三油气冷凝器、第三制冷机构、第三开关阀组和第四开关阀组,所述第三油气冷凝器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后再输出至尾气加热器,所述第三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三油气冷凝器与第三制冷机构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四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三油气冷凝器与化霜机构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三制冷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三开关阀组开启、第四开关阀组关闭;
第三油气冷凝器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输出的油气作进一步降温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油气输出至尾气加热器;第三制冷机构对第三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化霜机构对尾气加热器返回的化霜剂作升温处理;当控制装置接收到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三制冷机构停止工作,控制化霜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三开关阀组关闭、第四开关阀组开启;
化霜机构停止向尾气加热器输送化霜剂,化霜机构向第三油气冷凝器输送化霜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蒸发器、第二冷凝器、第二膨胀阀、第二载冷剂泵和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输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载冷剂输出口与第二储液罐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制冷剂输入口与第二膨胀阀的输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器的载冷剂输入口与第二油气冷凝器的载冷剂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输出口与第二冷凝器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输出口与第二膨胀阀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储液罐的输出口通过所述第二载冷剂泵与所述第二油气冷凝器的载冷剂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制冷机构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进行降温,具体
包括步骤:
第二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与载冷剂换热升温;
第二压缩机对升温后的制冷剂处理后输出至第二冷凝器;
第二膨胀阀对第二冷凝器输入的制冷剂处理后再输出至第二蒸发器;
第二载冷泵将第二蒸发器输出至第二储液罐内的降温后的载冷剂输出至第二油气冷凝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还包括第四油气冷凝器、第五油气冷凝器以及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第五开关阀组、第六开关阀组、第七开关阀组、第八开关阀组、第十七开关阀和第十八开关阀,所述第四油气冷凝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制冷机构、第一油气冷凝器以及化霜机构连接,所述第五油气冷凝器分别与所述第三制冷机构、第四油气冷凝器、尾气加热器以及化霜机构连接,所述化霜机构分别与所述尾气加热器以及外部热源供给机构连接;所述第五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四油气冷凝器与第二制冷机构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六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四油气冷凝器与化霜机构之间的化霜剂循环;所述第七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五油气冷凝器与第三制冷机构之间的载冷剂循环,所述第八开关阀组用于实现第五油气冷凝器之间的化霜剂循环;所述第十七开关阀设置于所述第三油气冷凝器与尾气加热器之间,所述第十八开关阀设置于所述第五油气冷凝器与尾气加热器之间;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A通道执行制冷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第三制冷机构和化霜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一开关阀组、第三开关阀组、第六开关阀组、第八开关阀组和第十七开关阀开启,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开关阀组、第四开关阀组、第五开关阀组、第七开关阀组和第十八开关阀关闭;
第一油气冷凝器、第二油气冷凝器、第三油气冷凝器和尾气加热器依次对油气进行处理,第一制冷机构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第二制冷机构对第二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第三制冷机构对第三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化霜机构输送化霜剂至第四油气冷凝器、第五油气冷凝器和尾气加热器;
当控制装置接收到A通道执行化霜模式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制冷机构、第二制冷机构、第三制冷机构和化霜机构开始工作,并控制第二开关阀组、第四开关阀组、第五开关阀组、第七开关阀组和第十八开关阀开启,控制第一开关阀组、第三开关阀组、第六开关阀组、第八开关阀组和第十七开关阀关闭;
第一油气冷凝器、第四油气冷凝器、第五油气冷凝器和尾气加热器依次对油气进行处理,第一制冷机构对第一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第二制冷机构对第四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第三制冷机构对第五油气冷凝器返回的载冷剂作降温处理,化霜机构输送化霜剂至第一油气冷凝器、第二油气冷凝器和尾气加热器。
CN202110076090.2A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856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6090.2A CN112856872B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6090.2A CN112856872B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6872A CN112856872A (zh) 2021-05-28
CN112856872B true CN112856872B (zh) 2023-06-30

Family

ID=76007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6090.2A Active CN112856872B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68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70848A (zh) * 2022-01-24 2022-05-13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油气回收系统及除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5141A (ja) * 1993-07-23 1995-02-03 Toshiba Corp 油ガス回収装置
CN101244343A (zh) * 2007-02-16 2008-08-20 谢文新 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低温制冷方法
CN102706024A (zh) * 2012-06-04 2012-10-03 上海森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回收的阶梯式制冷系统和制冷方法及除霜方法
CN107131669A (zh) * 2017-05-27 2017-09-05 江苏星星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乙二醇载冷的冷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104860U1 (ru) * 2010-09-13 2011-05-27 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Манастырлы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для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попутного нефтяного газа
CN102161905B (zh) * 2011-03-11 2013-07-31 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油气回收系统
CN103691145B (zh) * 2013-12-16 2016-01-13 江苏航天惠利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双通道冷凝法油气回收装置
CN104128065A (zh) * 2014-08-14 2014-11-05 中膜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油气膜法油气回收装置
CN107899381B (zh) * 2017-12-18 2020-08-14 常州大学 一种不停机除霜的油气吸附-冷凝处理装置及油气回收方法
CN208975200U (zh) * 2018-08-30 2019-06-14 青岛诺诚化学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冷凝油气回收装置
CN109157861B (zh) * 2018-09-29 2024-02-06 南京五洲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自除霜功能的间接冷凝式油气回收机组
CN111234859A (zh) * 2020-04-03 2020-06-05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一种固定式航煤油气回收系统
CN111635777B (zh) * 2020-04-29 2022-04-15 上海同济华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稳态油气回收系统
CN114608266B (zh) * 2022-02-25 2024-04-12 南通亚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制冷、化霜的油气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5141A (ja) * 1993-07-23 1995-02-03 Toshiba Corp 油ガス回収装置
CN101244343A (zh) * 2007-02-16 2008-08-20 谢文新 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低温制冷方法
CN102706024A (zh) * 2012-06-04 2012-10-03 上海森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气回收的阶梯式制冷系统和制冷方法及除霜方法
CN107131669A (zh) * 2017-05-27 2017-09-05 江苏星星家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乙二醇载冷的冷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6872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037919A1 (en) Connected chilling-heating system
CN112856872B (zh) 一种载冷式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方法
JPH0674933B2 (ja) 空冷吸収冷温水機
EP0322476A1 (en) Air-cooled absorbtion-type water cooling and heating apparatus
CN204987560U (zh) 一种双蒸发器制冷系统中的强制回油加热结构
CN207264217U (zh) 半导体生产用温控设备
CN205843162U (zh) 一种高除霜性能的复叠式高温热泵
JP6871015B2 (ja) 吸収式冷凍システム
KR100585352B1 (ko) 흡수 냉동기
KR102010832B1 (ko) 저온수 2단 흡수식 냉동기의 저부하 제어시스템
JP2009287805A (ja) 吸収式冷凍機
CN111895690A (zh) 一种具有双温双控系统结构的冷水机
KR20090103740A (ko) 흡수식 열펌프
CN211400390U (zh) 空调系统
US20230152014A1 (en) Heat exchange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H1054622A (ja) 風量制御機能を有するアンモニア−水系空冷式吸収冷凍機
JPS5896963A (ja) 吸収冷凍機の制御装置
CN105222390B (zh) 一种全热回收系统
CN207197017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快速除霜装置
JPS5838369Y2 (ja) クウキチヨウワキ
JPS6142026Y2 (zh)
JP3824441B2 (ja) 吸収冷凍装置
CN105222341B (zh) 一种具有两种换热方式的热泵热水系统
JPH02140564A (ja) 吸収冷凍機の制御方法
CN113932466A (zh)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