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6813A - 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6813A
CN112856813A CN202110084641.XA CN202110084641A CN112856813A CN 112856813 A CN112856813 A CN 112856813A CN 202110084641 A CN202110084641 A CN 202110084641A CN 112856813 A CN112856813 A CN 112856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group
box
air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46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铭超
陈玉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Yuhong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Yuhong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Yuhong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Yuhong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846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68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6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68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3/00Air heaters
    • F24H3/02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 F24H3/04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 F24H3/0488Air heater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the air being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heating medium, e.g.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using fluid fu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2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eaters to circulation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5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air heaters
    • F24H9/187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mbustion heating means, e.g. grates or burners
    • F24H9/188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mbustion heating means, e.g. grates or burners using fluid fu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其包括热风炉本体和换热器,热风炉本体包括炉体、燃烧机和循环风机,燃烧机和循环风机均与炉体连通设置;换热器包括内筒体和设置在内筒体周侧面上的第一通风箱组和第二通风箱组,第一通风箱组的一端设置有冷风进口,第一通风箱组的另一端设置有热风出口,第一通风箱组的一端与第二通风箱组的一端连通设置,第一通风箱组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风箱组连通设置,内筒体与炉体连通设置,内筒体上连通设置有排气管。本申请通过设置炉体、燃烧机、循环风机、内筒体、第一通风箱组和第二通风箱组,增加混合空气与冷空气的换热效果,最终达到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风炉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背景技术
热风炉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类型,间接式热风炉的基本原理是换热,间接式热风炉主要适用于不允许烟气直接接触干燥物料的工况。
在相关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0719692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间接式燃气热风炉,包括热风炉壳体、冷风进口、燃烧炉膛、换热组件、烟气出口、热风出口、风机、脚架,所述冷风进口设于所述热风炉壳体的底部中心,所述冷风进口上方设有风机,所述风机设于风机室内,所述燃烧炉膛通过滑道可拆卸地设于所述风机室的上方,所述换热组件与所述燃烧炉膛相接通,所述烟气出口和所述热风出口设于所述热风炉壳体的顶部,所述烟气出口与所述换热组件连通,从所述冷风进口进入的冷风经过加热从所述热风出口输出,所述热风炉壳体设于所述脚架上。该热风炉工作时,燃料在燃烧炉膛内燃烧,热量通过换热组件将从冷风进口吸入的冷风加热,再通过热风出口吹出实现烘干功能。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热风炉主要通过下方上升的冷空气与换热组件进行换热,冷空气上升时在风机的作用下上升速度较快,进而存在有换热组件与冷空气之间换热效率较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缓解换热组件与冷空气的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包括热风炉本体和换热器,所述热风炉本体包括炉体、燃烧机和循环风机,所述燃烧机和循环风机均与炉体连通设置;所述换热器包括内筒体和设置在内筒体周侧面上的第一通风箱组和第二通风箱组,所述第一通风箱组的一端设置有冷风进口,所述第一通风箱组的另一端设置有热风出口,所述第一通风箱组的一端与第二通风箱组的一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箱组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风箱组连通设置,所述内筒体与炉体连通设置,所述内筒体上连通设置有排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热风炉时,启动燃烧机,燃烧机为炉体中供燃料和燃料燃烧时所需的空气,炉体中的产生高温烟气,启动循环风机,循环风机将炉体外的空气输送至炉体中,被输送至炉体中的空气与炉体中的烟气混合形成混合空气,然后混合空气流动至内筒体中,内筒体中的混合空气经排气管排出;同时将冷空气经冷风进口被输送至第一通风箱组中,第一通风箱组中的冷空气进入第二通风箱组中,第二通风箱中的冷空气再次运动至第一通风箱中,并经热风出口流出;在冷空气在第一通风箱和第二通风箱中流动时,冷空气与内筒体中的温度较高的混合空气产生热交换,从而使得冷空气的温度升高,冷空气在第一通风箱和第二通风箱中流动时,增加了冷空气的流动路径,进而增加了冷空气与混合空气的换热效果,最终达到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箱组和第二通风箱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箱组设置在内筒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通风箱组设置内筒体的另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风箱组中的冷空气与内筒体中的混合空气换热后进入第二通风箱组中,继而使得第二通风箱组中的冷空气再次与内筒体中的混合空气换热后再重新进入第一通风箱组中,将第一通风箱组和第二通风箱组设置在内筒体相对的两侧,可以增加冷空气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加冷空气与混合气体的换热效果,进而提高换热器对冷空气的换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箱组包括第一通风箱、第二通风箱和第三通风箱,所述第一通风箱、第二通风箱和第三通风箱沿内筒体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冷风进口设置在第一通风箱上,所述热风出口设置在第三通风箱上;所述第二通风箱组包括第四通风箱和第五通风箱,所述第四通风箱和第五通风箱沿内筒体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箱与第四通风箱连通设置,所述第四通风箱与第二通风箱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箱与第五通风箱连通设置,所述第五通风箱与第三通风箱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空气经冷风进口进入第一通风箱中,第一通风箱中的冷气进入第四通风箱中,第四通风箱中的冷空气进入第二通风箱中,第二通风箱中的冷空气进入第五通风箱中,第五通风箱中的冷空气进入第三通风箱中,继而使得第三通风箱中的空气经热风出口流出,冷空气在第一通风箱、第二通风箱、第三通风箱、第四通风箱和第五通风箱中流动时,冷空气与内筒体中的混合空气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增加冷空气的流动路径,进一步达到增加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箱的容积小于第三通风箱的容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通风箱的容积大于第一通风箱的容积,可以使得冷空气沿着第一通风箱、第四通风箱、第二通风箱、第五通风箱和第三通风箱流动时的速度,使得冷空的流动速度越来越慢,从而增加冷空气与混合空气的换热时间,进而增加换热器对冷空气的换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箱位于内筒体远离自身与炉体连通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空气的温度沿远离内筒体与炉体连接的一端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将第一通风箱布置在内筒体远离自身与炉体连通的一端,可以使得冷空气的温度沿着靠近内筒体与炉体连通的一端具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最终达到提高混合空气的热量利用率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内筒体中设置有多根通风管,多根所述通风管沿远离内筒体与炉体连通的一端依次分为第一通风管组、第二通风管组、第三通风管组和第四通风管组;所述第一通风管组中多根通风管的一端与第三通风箱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组中多根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五通风箱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管组中多根通风管的一端与第二通风箱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管组中多根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五通风箱连通设置;所述第三通风管组中多根通风管的一端与第二通风箱连通设置,所述第三通风管组中多根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通风箱连通设置;所述第四通风管组中多根通风管的一端与第一通风箱连通设置,所述第四通风管组中多根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通风箱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冷风进口进入第一通风箱中的冷空气进入第四通风管组中,继而使得冷空气在第四通风管组中与内筒体中的混合空气进行热交换,然后第四通风管组中的冷空气进入第四通风箱中,第四通风箱中的冷空气经第三通风管组中的多根通风管进入第二通风箱中,第二通风箱中的冷空气经第二通风管组进入第五通风箱中,第五通风箱中的冷空气经第一通风管组中多根通风管进入第三通风箱中,最后第三通风箱中的空气经热风出口流出;通过设置多根通风管,并将通风管设置在内筒体中,可以增加冷空气与混合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冷空气与混合空气的换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管组、第二通风管组、第三通风管组和第四通风管组中通风管的数量依次减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通风管组、第二通风管组、第三通风管组和第四通风管组中通风管的数量设置为依次减少的,可以使得冷空气在第一通风管组、第二通风管组、第三通风管组和第四通风管组中的流动速度依次提高,从而增加冷空气与混合空气的接触时间,进而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风管组、第二通风管组、第三通风管组和第四通风管组中的多根通风管均分为多层设置,相邻两层中的所述通风管交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根通风管分为多层设置,并且相邻两层通风管中的通风管交错设置,可以增加混合空气在内筒体中流动时的顺畅性,增加混合空气在内筒体中的均匀性,最终增加混合空气与冷空气的换热均匀性。
可选的,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预热组件,所述预热组件与冷风进口连通设置,并所述预热组件用于对冷空气进行加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冷空气经冷风进口进入第一通风箱中时,预热组件利用排气管的热量对冷空气进行提前预热,从而使得冷空气的温度提高,进而实现混合空气的余热利用,提高混合空气的利用率。
可选的,所述排气管和循环风机上均连通设置有三通接头,所述排气管上的三通接头与循环风机上的三通接头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管中的混合空气一部分经三通接头进入循环风机中,排气管中的剩余混合空气经三通接头的另一出口排出,大气中的空气经循环风机上三通接头的一个进口进入循环风机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新鲜空气进入炉体中的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进入炉体中空气的温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炉体、燃烧机、循环风机、内筒体、第一通风箱组和第二通风箱组,在热风炉工作时,燃烧机为炉体提供燃料和燃料燃烧时所需空气,同时使得炉体中产生火焰,循环风机为炉体中提供空气,空气与火焰燃烧产生的烟气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空气,混合空气进入内筒体中,内筒体对第一通风箱组和第二通风箱组进行加热,第一通风箱组和第二通风箱组可以增加冷空气的流动路径,进而增加混合空气与冷空气的换热效果,最终达到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效果;
2.通过将第一通风箱组和第二通风箱组分别设置在内筒体相对的两侧,可以增加冷空气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加冷空气与混合空气的接触时间,进而增加换热器对冷空气的换热效果;
3.通过设置第一通风箱、第二通风箱、第三通风箱、第四通风箱和第五通风箱,冷空气在第一通风箱中流入第四通风箱中,然后进入第二通风箱中,在进入第五通风箱中,最终进入第三通风箱中,进而增加冷空气的流动路径,最终达到增加换热器对冷空气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热风炉的主视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热风炉中热风炉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热风炉的俯视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热风炉中连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热风炉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100、热风炉本体;110、炉体;111、外筒体;112、中间筒体;113、内胆;114、封板;115、前面板;116、后面板;117、保温层;118、底座;120、燃烧机;121、重叠段;122、混合段;123、第一混合段;124、缩径段;125、第二混合段;126、支撑块;127、耐火层;128、导向面;130、循环风机;131、第一段;132、扩径段;133、第二段;134、散热片;135、限位块;200、换热器;210、内筒体;211、第一通风管组;212、第二通风管组;213、第三通风管组;214、第四通风管组;215、排气管;216、三通接头;217、辅助管;220、第一通风箱组;221、第一通风箱;222、第二通风箱;223、第三通风箱;224、冷风进口;225、冷风出口;230、第二通风箱组;231、第四通风箱;232、第五通风箱;300、连通器;310、连接管;311、检修口;312、测温口;313、测压口;314、取样口;315、检修门;316、观察窗;320、排空管;321、泄爆口;400、预热组件;410、预热箱;411、进气口;420、预热管;500、排烟风机;510、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参照图1,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包括热风炉本体100、换热器200和连通器300,热风炉本体100用于产生高温的混合空气,换热器200用于对混合空气和冷空气进行换热,连通器300用于将热风炉本体100产生的高温混合空气输送至换热器200中。
参照图2和图3,热风炉本体100包括炉体110、燃烧机120和循环风机130。燃烧机120与炉体110连通设置,燃烧机120用于向炉体110中供燃料和燃料燃烧时所需的空气并使得炉体110中产生高温烟气。循环风机130与炉体110连通设置,并且循环风机130用于为炉体110中补充空气,进而使得炉体110中形成高温的混合空气。
参照图2和图3,炉体110包括外筒体111、中间筒体112和内胆113。外筒体111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封板114和前面板115,封板114和前面板115均垂直于外筒体111的轴向设置,封板114与外筒体111固定连接。外筒体1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后面板116,后面板116垂直于外筒体111的轴向设置。封板114、后面板116和外筒体111共同组成密闭的空腔。前面板115与封板114之间和外筒体111的周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保温层117,保温层117由红砖垒砌而成。在热风炉工作时,保温层117可以对外筒体111进行保温,减少外筒体111的内部与外筒体111的外部进行热交换,进而减少外筒体111内部的热量损失。
参照图2和图3,外筒体11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118,底座118与外筒体111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底座118与保温层117固定连接。底座118的一端与前面板115固定连接,底座118的另一端与后面板116固定连接。燃烧机120的喷燃料口处与前面板115固定连接,并且燃烧机120喷燃料口的中心轴线与外筒体111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循环风机130与外筒体111的内部连通设置,循环风机130位于外筒体111远离燃烧机120的一端。循环风机130的出风口处与外筒体111的周侧面固定连接,循环风机130的出风口处位于外筒体111靠近底座118的一侧。循环风机130工作时,循环风机130将外筒体111外部的空气鼓入外筒体111中。
参照图2和图3,中间筒体112与外筒体111同轴设置,中间筒体112布置在外筒体111内部,并且中间筒体112与外筒体111之间留有间隙。中间筒体112沿远离燃烧机120的方向依次分为重叠段121和混合段122,重叠段121与外筒体111的内部连通设置,混合段122与中间筒体112的外部连通设置。重叠段121靠近燃烧机120一端的周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块126,多个支撑块126沿中间筒体112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每个支撑块126远离重叠段121的一端均与外筒体111的内壁固定连接。
参照图2和图3,重叠段121靠近燃烧机120一端的直径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混合段122沿远离燃烧机120的一端依次分为第一混合段123、缩径段124和第二混合段125,第一混合段123的直径大于第二混合段125的直径,第二混合段125与后面板116固定连接并穿出后面板116。第一混合段123、缩径段124和第二混合段125的内壁上均沿自身周向固定连接有耐火层127,耐火层127由耐火砖垒砌而成。耐火层127靠近燃烧机120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面128。
被循环风机130鼓入到外筒体111中的空气,进入外筒体111和中间筒体112之间,继而使得空气被中间筒体112的周侧面进行导向,同时空气沿着中间筒体112的轴向运动。空气运动过程中被外筒体111和中间筒体112加热,然后空气运动至中间筒体112中。
参照图2和图3,内胆113与重叠段121同轴设置,内胆113布置在重叠段121内部,并且内胆113与中间筒体112之间留有间隙。内胆113远离燃烧机120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混合段123中。内胆113的一端与燃烧机120的喷燃料口连通设置,内胆113的另一端与第一混合段123连通设置。
参照图2和图3,内胆113沿远离燃烧机120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段131、扩径段132和第二段133,第一段131的直径小于第二段133的直径。第一段131靠近燃烧机120的一端穿过封板114和保温层117并与前面板115固定连接,第一段131与燃烧机120的喷燃料口连通设置。第二段133远离燃烧机120一端的直径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在内胆113和中间筒体112之间的空气流入第一混合段123中时,第二段133远离燃烧机120的一端和耐火层127上的导向面128对空气进行导向,从而使得中间筒体112与内胆113之间的空气朝向外筒体11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方向运动,进而增加从内胆113与中间筒体112之间流出的空气和从内胆113中流出的空气混合在一起的效果。
进入中间筒体112中的空气位于中间筒体112和内胆113之间,继而使得中间筒体112和内胆113对空气进行加热,同时内胆113和中间筒体112之间的空气沿着内胆113的轴向运动,从而使得从中间筒体112和内胆113之间流出的空气与内胆113中流出的烟气混合并形成混合空气;由于第一混合段123的直径大于第二混合段125的直径,所以混合空气继续运动时,混合空气向外筒体111中心轴线方向聚拢,进而增加混合在一起空气的混合均匀性,使得混合空气的温度一致。
参照图2和图3,第二段133远离燃烧机120一端的周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块135,多个限位块135沿第二段133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多个限位块135共面设置,并且多个限位块135共同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二段133的轴向设置。每个限位块135与耐火层127靠近燃烧机120的端部均留有间隙,每个限位块135远离内胆113的一端与重叠段121的内壁抵触。随着热风炉不断的工作,第二段133的温度越来越高,继而使得第二段133膨胀;第二段133沿自身轴向运动时,第二段133带动限位块135运动;当限位块135与耐火层127抵触时,限位块135停止运动,从而使得第二段133停止在自身轴向上膨胀,进而减少第二段133与耐火层127的接触对内胆113和中间筒体112之间空气运动的影响。
参照图2和图3,扩径段132和第二段133的周侧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片134,每个散热片134均呈螺旋状,每个呈螺旋状的散热片134沿内胆113的轴向布置,每个散热片134远离内胆113的一端均与重叠段121的内壁留有间隙。空气在内胆113和中间筒体112之间运动时,内胆113和中间筒体112之间的空气与散热片134接触,进而增加内胆113和中间筒体112之间的空气被热风炉本体100余热的加热效果。将散热片134做成呈螺旋状的,可以增加空气在内胆113和中间筒体112之间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加空气被内胆113和中间筒体112的加热效果。
参照图1、图2和图4,连通器300包括连接管310和排空管320,连接管310的一端与第二混合段125固定连接并连通,连接管310的另一端与换热器200连通设置。连接管310的周侧也固定连接有保温层117,保温层117由红砖垒砌而成。排空管320与连接管310固定连接并连通,排空管320远离连接管310的一端穿出保温层117并与连接管310的外部连通,排空管320上同轴固定连接有泄爆口321。在连接管310中压强较大时,打开泄爆口321,连接管310中的混合空气经排空管320排出,进而使得连接管310中的压强减小。
参照图2和图4,连接管310上开设有检修口311,检修口311的中心轴线与外筒体111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检修口311处可拆卸连接有检修门315,检修门315上设置有观察窗316,观察窗316位于检修门315的中心位置。当热风炉本体100出现故障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窗316观察热风炉本体100内部的情况;若热风炉本体100内部需要检修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检修门315取下,然后通过检修口311进入到中间筒体112中,进而达到方便工作人员对热风炉本体100进行检修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4,连接管310上开设有测温口312、测压口313和取样口314,连接管310上对应测温口312、测压口313和取样口314均可拆卸连接有密封塞。在对连接管310中混合空气的温度进行测量时,将密封塞取下,然后将温度传感器通过测温口312插入连接管310中,继而完成对连接管310中混合空气温度的检测。在对连接管310中混合空气的压强进行检测时,将密封塞取下,然后将测压传感器通过测压口313插入连接管310中,从而完成对连接管310中混合空气压强的检测。在对连接管310中混合空气进行取样时,将密封塞取下,然后将取样器通过取样口314插入连接管310中,进而完成对连接管310中混合空气的取样。
参照图1和图5,换热器200包括内筒体210、第一通风箱组220和第二通风箱组230。内筒体210的一端与连接管310远离第二混合段125的一端固定连接并连通,内筒体2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气管215,排气管215与内筒体210连通。第一通风箱组220和第二通风箱组230相对设置,并且第一通风箱组220设置在内筒体210的一侧,第二通风箱组230设置在内筒体210的另一侧。第一通风箱组220的一端与第二通风箱组230的一端连通设置,第一通风箱组220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风箱组230的另一端连通设置。第一通风箱组220的一端设置有冷风进口224,第一通风箱组220的另一端设置有热风出口225。
冷空气通过冷风进口224进入第一通风箱组220中,第一通风箱组220中的冷空气经内筒体210加热后进入第二通风箱组230中,第二通风箱组230中的冷空气经内筒体210加热后进入回到第一通风箱组220中,进而使得冷空气被内筒体210进行再次加热后经热风出口225排出第一通风箱组220。
参照图1和图5,第一通风箱组220包括第一通风箱221、第二通风箱222和第三通风箱223,第一通风箱221、第二通风箱222和第三通风箱223沿靠近连接管310的方向依次布置。为了减缓冷空气的流动速度,第一通风箱221的容积小于第三通风箱223的容积,第二通风箱222的容积大于第三通风箱223的容积。为了使得冷空气的温度逐渐升高,充分与混合空气交换热量,冷风进口224布置在第一通风箱221上,热风出口225布置在第三通风箱223上。第一通风箱221、第二通风箱222和第三通风箱223均与内筒体210的周侧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5,第二通风箱组230包括第四通风箱231和第五通风箱232,第四通风箱231和第五通风箱232沿靠近连接管310的方向依次布置,并且第五通风箱232的容积大于第四通风箱231的容积。第四通风箱231和第五通风箱232均与内筒体210的周侧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5,内筒体210中固定连接有多根通风管(为了便于阅读者理解方案,图1和图5中只展示出了部分通风管),多根通风管沿远离连接管310的方向依次分为第一通风管组211、第二通风管组212、第三通风管组213和第四通风管组214,第一通风管组211、第二通风管组212、第三通风管组213和第四通风管组214中通风管的数量依次减少。第一通风管组211、第二通风管组212、第三通风管组213和第四通风管组214中的多根通风管均匀分布,并且第一通风管组211、第二通风管组212、第三通风管组213和第四通风管组214中的多根通风管均分为多层设置,相邻两层通风管交错设置。
参照图1和图5,第一通风管组211中多根通风管的一端与第三通风箱223连通设置,第一通风管组211中多根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五通风箱232连通设置。第二通风管组212中多根通风管的一端与第五通风箱232连通设置,第二通风箱222中多根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风箱222连通设置。第三通风管组213中多根通风管的一端与第二通风箱222连通设置,第三通风管组213中多根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通风箱231连通设置。第四通风管组214中多根通风管的一端与第四通风箱231连通设置,第四通风管组214中多根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一通风箱221连通设置。
参照图1和图5,第一通风箱组220中的冷空气经第四通风管组214中多根通风管进入第四通风箱231中,然后冷空气经第三通风管组213中多根通风管进入第二通风箱222中,冷空气再经第二通风管组212中多根通风管进入第五通风箱232中,最终冷空气经第一通风管组211中的多根通风管进入第三通风箱223中;冷空气在通风管中流动时,增加了与混合空气的换热面积,通过将通风管设置在内筒体210内部可以增加冷空气与混合空气的换热效果;将第一通风管组211、第二通风管组212、第三通风管组213和第四通风管组214中通风管的数量依次减少,可以起到减缓冷空气流动速度的效果,增加冷空气与混合空气的换热时间,最终达到增加冷空气与混合空气的换热效果。
参照图1和图5,内筒体210、第一通风箱221、第二通风箱222、第三通风箱223、第四通风箱231和第五通风箱232上也固定连接有保温层117,保温层117由红砖垒砌而成。在换热器200工作时,保温层117可以减少内筒体210、第一通风箱221、第二通风箱222、第三通风箱223、第四通风箱231和第五通风箱232的热量损失。
参照图1和图3,为了增加热风炉的余热利用效率,排气管215上还可以设置有预热组件400,预热组件400包括预热箱410和预热管420,预热管420的一端与预热箱410固定连接并连通,预热管420的另一端与冷风进口224处固定连接并连通。预热箱410上开设有进气口411,预热箱410与排气管215同轴固定连接,并且预热箱410设置在排气管215的外部。在向换热器200中输送冷空气时,将冷空气经进气口411输送至预热箱410中,由于排气管215中有混合空气流动,混合空气对排气管215进行加热,继而使得排气管215对预热箱410中的冷空气进行预热,从而使得冷空气的温度升高,预热箱410中的冷空气经预热管420和冷风进口224进入第一通风箱221中,进而达到为冷空气进行预热的效果,提高热风炉的余热利用效率。
参照图1和图3,为了提高进入外筒体111中空气的温度,排气管215远离内筒体210的一端和循环风机130的进风口处均连通设置有三通接头216。排气管215上的三通接头216和循环风机130上的三通接头216通过辅助管217连通设置,排气管215上的三通接头216连通设置有排烟风机500,排烟风机500的出风口处连通设置有烟囱510。排气管215中的混合空气一部分经辅助管217进入循环风机130中,继而与循环风机130中的空气混合,提高循环风机130中空气的温度;排气管215中的另一部分混合空气流向排烟风机500中,进而使得混合空气经烟囱510排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的实施原理为:在热风炉工作时,启动燃烧机120和循环风机130,燃烧机120向内胆113中供燃料和燃料燃烧时所需的空气,燃料燃烧后使得内胆113中产生烟气,烟气朝向中间筒体112中运动。循环风机130外外筒体111外部的空气输送至外筒体111中,继而使得外筒体111和中间筒体112对空气进行加热,同时空气沿着中间筒体112的轴向运动,从而使得空气流动至中间筒体112和内胆113之间,内胆113和中间筒体112对空气进行加热,然后空气与烟气混合并形成混合空气。
混合空气经连接管310流动至内筒体210中,继而使得混合空气经多根通风管之间的间隙处流动,同时混合空气对通风管进行加热。冷空气经冷风进口224进入第一通风箱221中,第一通风箱221中的冷空气经第四通风管组214中的多根通风管进入第四通风箱231中,然后冷空气经第三通风管组213中多根通风管流动至第二通风箱222中,冷空气再经第二通风管组212中多根通风管进入第五通风箱232中,冷空气经第一通风管组211中多根通风管进入第三通风箱223中。冷空气通过在多根通风管中流动使得自身温度升高,进而变为热空气,热空气进入第三通风箱223中后经热风出口225流出第三通风箱223。
内筒体210中的混合空气进入排气管215中,继而使得混合空气利用自身的余热对排气管215进行加热,冷空气进入预热箱410中,预热箱410中的空气被排气管215进行加热,然后预热箱410中的冷空气经预热管420和冷风进口224进入第一通风箱221中。排气管215中一部分混合空气经三通接通进入循环风机130中,排气管215中另一部分混合空气经三通接头216进入排烟风机500中,最后从烟囱510中排出。进入循环风机130中的混合空气与外界进入循环风机130中的空气混合,进而提高循环风机130中空气的温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风炉本体(100)和换热器(200),所述热风炉本体(100)包括炉体(110)、燃烧机(120)和循环风机(130),所述燃烧机(120)和循环风机(130)均与炉体(110)连通设置;所述换热器(200)包括内筒体(210)和设置在内筒体(210)周侧面上的第一通风箱组(220)和第二通风箱组(230),所述第一通风箱组(220)的一端设置有冷风进口(224),所述第一通风箱组(220)的另一端设置有热风出口(225),所述第一通风箱组(220)的一端与第二通风箱组(230)的一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箱组(220)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风箱组(230)连通设置,所述内筒体(210)与炉体(110)连通设置,所述内筒体(210)上连通设置有排气管(2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箱组(220)和第二通风箱组(23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箱组(220)设置在内筒体(210)的一侧,所述第二通风箱组(230)设置内筒体(210)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箱组(220)包括第一通风箱(221)、第二通风箱(222)和第三通风箱(223),所述第一通风箱(221)、第二通风箱(222)和第三通风箱(223)沿内筒体(210)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冷风进口(224)设置在第一通风箱(221)上,所述热风出口(225)设置在第三通风箱(223)上;所述第二通风箱组(230)包括第四通风箱(231)和第五通风箱(232),所述第四通风箱(231)和第五通风箱(232)沿内筒体(210)的轴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箱(221)与第四通风箱(231)连通设置,所述第四通风箱(231)与第二通风箱(222)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箱(222)与第五通风箱(232)连通设置,所述第五通风箱(232)与第三通风箱(223)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箱(221)的容积小于第三通风箱(223)的容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箱(221)位于内筒体(210)远离自身与炉体(110)连通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210)中设置有多根通风管,多根所述通风管沿远离内筒体(210)与炉体(110)连通的一端依次分为第一通风管组(211)、第二通风管组(212)、第三通风管组(213)和第四通风管组(214);所述第一通风管组(211)中多根通风管的一端与第三通风箱(223)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通风管组(211)中多根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五通风箱(232)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管组(212)中多根通风管的一端与第二通风箱(222)连通设置,所述第二通风管组(212)中多根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五通风箱(232)连通设置;所述第三通风管组(213)中多根通风管的一端与第二通风箱(222)连通设置,所述第三通风管组(213)中多根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通风箱(231)连通设置;所述第四通风管组(214)中多根通风管的一端与第一通风箱(221)连通设置,所述第四通风管组(214)中多根通风管的另一端与第四通风箱(231)连通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管组(211)、第二通风管组(212)、第三通风管组(213)和第四通风管组(214)中通风管的数量依次减少。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管组(211)、第二通风管组(212)、第三通风管组(213)和第四通风管组(214)中的多根通风管均分为多层设置,相邻两层中的所述通风管交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15)上设置有预热组件(400),所述预热组件(400)与冷风进口(224)连通设置,并所述预热组件(400)用于对冷空气进行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15)和循环风机(130)上均连通设置有三通接头(216),所述排气管(215)上的三通接头(216)与循环风机(130)上的三通接头(216)连通设置。
CN202110084641.XA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Pending CN1128568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4641.XA CN112856813A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4641.XA CN112856813A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6813A true CN112856813A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08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4641.XA Pending CN112856813A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681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2442A (zh) * 2021-06-24 2021-09-24 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退火炉用高效空气预热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2010A1 (de) * 1995-11-03 1997-05-07 Flucorrex AG Brennerbeheizter Lufterhitzer
CN201731623U (zh) * 2010-05-04 2011-02-02 潍坊市润捷轻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炉
CN106556139A (zh) * 2016-12-07 2017-04-05 凤城市宏宇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燃油燃天然气热风环保锅炉
CN206504472U (zh) * 2017-03-03 2017-09-19 四川麦笠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燥热风炉
CN107355982A (zh) * 2016-05-09 2017-11-17 镇江北新建材有限公司 热风炉余热回收系统
CN207540148U (zh) * 2017-11-27 2018-06-26 衡水信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直燃式燃油热风炉
CN214199197U (zh) * 2021-01-21 2021-09-14 济南宇弘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72010A1 (de) * 1995-11-03 1997-05-07 Flucorrex AG Brennerbeheizter Lufterhitzer
CN201731623U (zh) * 2010-05-04 2011-02-02 潍坊市润捷轻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风炉
CN107355982A (zh) * 2016-05-09 2017-11-17 镇江北新建材有限公司 热风炉余热回收系统
CN106556139A (zh) * 2016-12-07 2017-04-05 凤城市宏宇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燃油燃天然气热风环保锅炉
CN206504472U (zh) * 2017-03-03 2017-09-19 四川麦笠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干燥热风炉
CN207540148U (zh) * 2017-11-27 2018-06-26 衡水信诺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直燃式燃油热风炉
CN214199197U (zh) * 2021-01-21 2021-09-14 济南宇弘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2442A (zh) * 2021-06-24 2021-09-24 山东中杰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退火炉用高效空气预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3865B (zh) 一种具有多层旋转换热炉胆的热风炉
CN207831665U (zh) 一种节能燃气热风炉
CN214199197U (zh) 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CN112856813A (zh) 一种大型分体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CN201779960U (zh) 燃油热风烘干系统
US4404954A (en) Fireplace furnace
CN102393070B (zh) 节能热风锅炉
CN211926554U (zh) 一种梭式窑炉
CN108050693A (zh) 燃气热风炉
CN208205406U (zh) 一种燃气节能锅炉
CN105157220B (zh) 动态热交换节能环保锅炉
CN100451479C (zh) 加热炉
CN207763252U (zh) 燃气热风炉
CN207763253U (zh) 燃气热风炉炉体结构
CN206160478U (zh) 一种双炉膛横管列管式高效生物质热风炉
CN105865023A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热风炉
CN112212689A (zh) 一种蓄热式燃气坩埚炉
CN201449007U (zh) 折流式燃煤热风炉
CN104848201A (zh) 多功能卧式水暖炉
CN216080366U (zh) 一种生物质热风炉
CN109812976B (zh) 一种燃气壁挂炉和锅炉的多重冷凝结构
CN214250133U (zh) 一种间接换热式燃气热风炉
CN101493231A (zh) 高效节能环保风暖炉
CN214791914U (zh) 一种分层燃烧低氮氧化物排放燃气热风炉
CN217541526U (zh) 一种带有回燃室的热风炉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