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6751A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6751A
CN112856751A CN202110118700.0A CN202110118700A CN112856751A CN 112856751 A CN112856751 A CN 112856751A CN 202110118700 A CN202110118700 A CN 202110118700A CN 112856751 A CN112856751 A CN 112856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sterilizing
indoor space
negative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87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6751B (zh
Inventor
郭嘉兴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187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67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6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6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6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67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旨在解决目前的除菌装置的控制方法不够智能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空调器配置有除菌装置,除菌装置能够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处理,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空间的图像;根据图像,判断室内空间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基于判断结果,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本发明通过根据室内空间的人员类型来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更加智能化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Description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空调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调器的室内机用于与室内空间的空气交换热量,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室内机的进风口进入室内机的壳体内,与蒸发器交换热量,然后再经由室内机的出风口进入室内空间。不过,空调器在长期使用之后,内部会积存大量的细菌,这样室内空间的空气在流经室内机的壳体内部时,就会将细菌携带至室内空间,进而导致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下降,严重时危害人们的健康。目前,市面上部分空调器配置有除菌装置,通过除菌装置来消除空气和物体表面的细菌。
不过,目前的除菌装置通常是用户的手动选择来确定运行模式或者是定时开闭的,不能根据室内空间内的具体状况,智能化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除菌装置的控制方法不够智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配置有除菌装置,所述除菌装置能够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处理,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空间的图像;根据所述图像,判断所述室内空间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基于判断结果,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除菌装置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所述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包括彼此电连接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所述转化部分用于将输入的电源进行处理后提供给所述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包括多个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基于判断结果,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室内空间仅有小孩或者是同时有老人和小孩,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先以除菌模式运行;并且/或者如果所述室内空间仅有老人,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并且/或者如果所述室内空间既无老人也无小孩,则控制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和所述保健模式交替运行;其中,“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正极发射头与所述负极发射头同时运行;“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仅控制所述负极发射头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如果室内空间仅有小孩,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获取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如果所述运行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比较所述负离子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的大小;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如果室内空间同时有老人和小孩,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获取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如果所述运行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保健模式运行;获取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保健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如果所述运行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则获取所述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比较所述负离子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的大小;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如果室内空间仅有老人,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比较所述负离子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的大小;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控制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和所述保健模式交替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获取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如果所述运行时长达到第四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保健模式运行;获取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保健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如果所述运行时长达到第五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负离子浓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浓度,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保健模式运行;如果所述负离子浓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浓度,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步骤的同时或者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获取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如果所述运行时长达到第六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一直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在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为除菌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获取用户相对于所述空调器的方位;基于所述方位,为多个所述正极发射头和多个所述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并且/或者在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为保健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获取用户相对于所述空调器的方位;基于所述方位,为多个所述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所述方位,为多个所述正极发射头和多个所述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方位,确定需要分配电压的所述正极发射头和所述负极发射头的序号;基于所述序号,为所述正极发射头和所述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并且/或者“基于所述方位,为多个所述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方位,确定需要分配电压的所述负极发射头的序号;基于所述序号,为所述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器配置有除菌装置,该除菌装置能够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处理,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空间的图像,根据该图像,判断室内空间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基于该判断结果,控制该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就能够根据室内空间的人员类型来随时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更加智能化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除菌装置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转化部分与发射部分电连接,用于将输入的电源处理之后再提供给发射部分,从而确保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稳定运行。发射部分包括多个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多个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能够电离空气并产生千万级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即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含量为1000万个/cm3以上。当正、负离子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能变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分解蛋白质,羟基与氢离子相结合,形成水,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气中以及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结构简单,作用范围广泛。并且,负离子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此外,在同样的工作电压下,与仅设置单个正极发射头和单个负极发射头相比,多个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能够产生更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从而能够更好地去除空气中以及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
本发明的除菌装置能够以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两种模式运行,在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时,控制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运行,这样,就能够同时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正离子和负离子能够去除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在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时,仅控制负极发射头运行,这样就只有负极发射头产生负离子,负离子一方面能够去除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另一方面,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同时,在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时,正极发射头不工作,减少了正极发射头的使用频率,从而延长了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基于此,“基于判断结果,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室内空间仅有小孩或者是同时有老人和小孩,由于小孩对细菌、病毒等的抵抗力较差,那么,就需要尽量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确保室内空间的洁净度。因此,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通过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产生足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以期尽快去除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
如果室内空间仅有老人,老人的身体通常较为虚弱,如果室内空间中的负离子浓度较高,对老人的身体非常有益。此种情形下,控制除菌装置运行保健模式,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大量的负离子,负离子一方面去除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另一方面,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益于老人的身体健康。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够达到保健的目的。同时,由于正极发射头不运行,与除菌模式相比,减少了正极发射头的使用频率,而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的使用寿命都是有限的,从而能够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如果室内空间既无老人也无小孩,对于除菌速度和负离子浓度没有特别的要求,则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交替运行。在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情形下,通过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产生的包括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团作用于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进而去除室内空间中的细菌、病毒等,从而快速地达到除菌的目的。在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情形下,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的负离子去除室内空间中残余的细菌、病毒等,同时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通过交替运行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的交替运行,从而能够兼顾除菌和保健,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
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根据室内空间的具体人员类型,实时将除菌装置调整至相应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更加智能化地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能够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同时,通过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的切换运行,还能够降低除菌装置的能耗。
进一步地,如果室内空间仅有小孩,此种情形下,需要尽快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则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在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之后,需要获取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如果该运行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说明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已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已大部分被去除完毕。此时,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比较负离子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的大小,并基于改变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在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第一预设时长之后,即在确保除菌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还能够降低除菌装置的能耗,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进一步地,如果室内空间同时有老人和小孩,此种情形下,由于小孩的抵抗力较差,需要尽快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则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在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之后,需要获取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如果该运行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说明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已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已大部分被去除完毕。由于室内空间还有老人存在,在确保室内空间的除菌效果的基础上,还需要确保室内空间中的负离子浓度适宜,进而确保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长之后,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的负离子进一步去除室内空间残余的细菌、病毒等,并同时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从而兼顾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
在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之后,获取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如果该运行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说明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已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其产生的负离子已经将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提升到了适宜的浓度,这样的室内空间已经能够对用户起到保健作用了。此时,需要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比较负离子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的大小,并基于该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通过上述控制方式,能够根据室内空间的人员类型以及负离子浓度,实时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还能够降低除菌装置的能耗,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进一步地,如果室内空间仅有老人,如上所述,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也就是说,仅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的负离子来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同时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的作用。但负离子的除菌效率有限,以保健模式运行时间长了之后,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可能会增加,因此,在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之后,需要需要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比较负离子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的大小,并基于该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够将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控制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获得较好的保健效果。
进一步地,在室内空间既无老人也无小孩时,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交替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首先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通过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的大量正离子和负离子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处理。获取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如果该运行时长达到第四预设时长,说明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已经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已基本被清除干净。此时,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即仅控制负极发射头工作产生负离子,产生的负离子除了去除室内空间中残余的细菌、病毒等之外,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而正极发射头不工作,减少了正极发射头的使用频率,从而能够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同时还能够降低除菌装置的能耗。
获取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如果该运行时长达到第五预设时长,说明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时长已经足够,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处于较为适宜的浓度范围。此时,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处理,此时,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不再增加。如此反复,兼顾除菌和保健,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同时,能够降低除菌装置的能耗,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进一步地,“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如果负离子浓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浓度,说明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还较低,可以进一步增加。此时,则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通过控制负极发射头工作向室内空间提供负离子,进而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如果负离子浓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说明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已经足够高,用户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感觉到较为舒适,有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能够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也就是说,无需再继续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此时,则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通过控制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同时作用,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够在确保除菌效果的同时,使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处于较为舒适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更好地兼顾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
进一步地,在室内空间仅有老人时,确保室内空间具有足够的负离子浓度更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那么,在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同时或者之后,获取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如果该运行时长达到第六预设时长,说明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时间足够长,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已被基本清除完毕,此时,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一直运行,即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的负离子去除室内空间残余的细菌、病毒等,并同时起到保健的作用,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进一步地,在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为除菌模式时,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获取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基于该方位,为多个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由于发射头的电压不同,其电离能力也就不同,产生的离子量也就不同。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根据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来分配电压,从而可以调整各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处的电压,进而调整正离子和负离子的产生量,使得用户所在的方位具有足够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从而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具体而言,“基于该方位,为多个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基于该方位,确定需要分配电压的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的序号,基于该序号,将电压分配至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够根据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具体方位灵活分配电压,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用户所在的方位具有足够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从而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并且/或者,在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为保健模式时,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获取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基于该方位,为多个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根据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来分配电压,进而控制各负极发射头处的电压,从而控制负离子的产生量,使得用户所在的方位具有足够多的负离子,从而在确保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的基础上,降低能耗,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具体而言,“基于该方位,为多个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基于该方位,确定需要分配电压的负极发射头的序号,基于该序号,将电压分配至负极发射头。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够根据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具体方位灵活分配电压至各负极发射头,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用户所在的方位具有足够多的负离子,从而确保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的基础上,降低能耗,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壁挂式空调器来描述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主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在室内空间只有小孩的情形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在室内空间同时有老人和小孩的情形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在室内空间只有老人的情形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在室内空间没有老人和小孩的情形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情形下的发射头的电压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情形下的发射头的电压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应用于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一;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应用于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二;
图11是图10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正极发射头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负极发射头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1、发射部分;111、正极发射头;1111、第一基体;1112、第一环形凸台;112、负极发射头;1121、第二基体;1122、第二环形凸台;2、壳体;21、进风口;22、出风口;23、摆叶组件;231、连杆;232、摆叶;2321、第一透风孔;24、第一导风板;241、第二透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空调器配置有除菌装置,该除菌装置能够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处理,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如除菌装置为双极杀菌装置,该除菌装置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转化部分与发射部分电连接,用于将输入的电源处理之后再提供给发射部分,从而确保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稳定运行。发射部分包括多个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多个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能够电离空气并产生千万级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当正、负离子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能变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分解蛋白质,羟基与氢离子相结合,形成水,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气中以及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结构简单,作用范围广泛。并且,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此外,在同样的工作电压下,与仅设置单个正极发射头和单个负极发射头相比,多个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能够产生更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从而能够更好地去除空气中以及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对于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结构,在下文将进行具体描述。
显然,除菌装置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结构,如,除菌装置为紫外杀菌装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除菌装置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能够对室内空间进行杀菌处理即可。
除菌装置通常是用户手动选择来确定运行模式或者是定时开闭的,不能根据室内空间的具体状况来实时调整其运行模式,不够智能。为此,本发明的空调器能够根据室内空间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来实时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更加智能化地对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整,获得更好的除菌效果。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参照图1来阐述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主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取室内空间的图像;
步骤S200:判断室内空间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
步骤S300:基于判断结果,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本发明中,空调器配置有摄像装置,如摄像头、照相机等,通过该摄像装置能够获取室内空间的图像。显然,还可以是通过带摄像头的智能便携设备获取图像,如手机等,该智能便携设备通过蓝牙、WIFI、ZigBee等通讯方式与空调器相连。空调器把该智能便携设备作为图像信息源,基于该智能便携设备获取得到室内空间的图像。
步骤S100中,通过摄像装置获取室内空间的图像。
步骤S200中,分析步骤S100中获取得到的图像,首先对输入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进行人脸特征提取,去除图像中大量的冗余信息。然后进行神经网络训练,最后再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识别,进而分析识别出图像中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进而确定室内空间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利用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识别属于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本发明不再赘述。
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识别图像中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
步骤S300中,基于步骤S200中分析出来的人员类型,即室内空间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来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根据室内空间的人员类型来随时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更加智能化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本发明中,除菌装置设置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此种情形下,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有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块两种。在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时,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运行,即控制正极发射头与负极发射头同时运行,这样就能够同时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通过正离子和负离子构成的离子团能够去除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在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时,仅负极发射头运行,即仅控制负极发射头运行,这样就只有负极发射头产生负离子,负离子一方面能够去除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另一方面,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同时,在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时,正极发射头不工作,减少了正极发射头的使用频率,从而延长了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还能够降低除菌装置的能耗。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取室内空间的图像;
步骤S100中,通过摄像装置获取室内空间的图像。
步骤S101:判断室内空间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若都没有,则执行步骤S102;若至少有其中一个,则执行步骤S103;
步骤S102: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交替运行;
步骤S103:进一步判断室内空间是否有小孩,若无,则执行步骤S104;若有,则执行步骤S105;
步骤S104: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
步骤S105: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
步骤S101中,分析并判断步骤S100中获取得到的图像中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具体的分析方法与上述步骤S200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如果没有老人也没有小孩,则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交替运行,通过除菌模式产生的包括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离子团作用于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进而去除室内空间中的细菌、病毒等,从而快速地达到除菌的目的。通过保健模式产生的负离子去除室内空间中残余的细菌、病毒等,同时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通过交替运行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的交替运行,从而能够兼顾除菌和保健,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
如果有老人和/或小孩,由于老人和小孩的需求不同,那么,则需要进一步判断室内空间是否有小孩,并根据判断结果,进一步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具体地,如果室内空间没有小孩,也就是说,室内空间只有老人,由于老人的身体通常较为虚弱,如果室内空间中的负离子浓度较高,对老人的身体非常有益。此时,则控制除菌模式运行保健模式,即执行步骤S104。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大量的负离子,负离子的一部分用于去除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另一部分能够起到保健作用,从而有益于老人的身体健康。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够在确保保健效果的同时,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如果室内空间有小孩,由于小孩对细菌、病毒等的抵抗力较差,那么,就需要尽量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确保室内空间的洁净度。因此,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105。通过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产生足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以期尽快去除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显然,此种情形下,室内空间可以是仅有小孩,也可以是同时有老人和小孩。
如上所述,室内空间的人员类型不同时,需要控制除菌装置运行不同的模式。下面参照图3至图6来阐述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图3是本发明在室内空间只有小孩的情形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4是本发明在室内空间同时有老人和小孩的情形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本发明在室内空间只有老人的情形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本发明在室内空间没有老人和小孩的情形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在室内空间只有小孩的情形下,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S401: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
如果室内空间只有小孩,则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401。通过除菌模式下产生的离子团(正离子和负离子)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
步骤S402:获取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
步骤S402中,获取除菌装置在除菌模式下运行的运行时长。显然,步骤S402可以在步骤S401之后执行,也可以与步骤S401同时执行,本发明不作限制。
步骤S403:判断除菌模式的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长,若是,则执行步骤S404;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401;
步骤S403中,基于步骤S402获取到的运行时长,判断该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如,第一预设时长为1小时。如果运行时长已达到第一运行时长,说明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已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已大部分被去除完毕,如除菌率达到99%以上。此时,则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即执行步骤S404。
如果运行时长还没有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如第一预设时长为1小时,说明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时间还不够长,则继续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返回执行步骤S401,以期能够尽量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
显然,上述第一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仅仅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经验、测试、计算等灵活选择第一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只要确保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第一预设时长时能够达到99%以上的除菌率即可。
步骤S404: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
空调器配置有负离子检测模块,该负离子检测模块可以实时检测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
步骤S404中,通过负离子检测模块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
步骤S405:判断负离子浓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若否,则执行步骤S406;若是,则执行步骤S407;
步骤S406: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并返回步骤S404;
步骤S407: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并返回步骤S404。
步骤S405中,基于步骤S404中获取得到的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比较负离子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的大小,如果负离子浓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浓度,如第一预设浓度为400个/cm3,说明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还较低,可以进一步增加。此时,则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406,通过控制负极发射头工作向室内空间提供负离子,进而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在执行步骤S406的同时或者之后,继续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即返回步骤S404,继续根据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显然,在执行步骤S406之后,也可以不再检测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控制除菌装置一直以保健模式运行。不过,显然,在执行步骤S406的同时或者之后返回步骤S404更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负离子浓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说明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已经足够高,用户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感觉到较为舒适,有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能够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也就是说,无需再继续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此时,则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407,通过控制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同时作用,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在执行步骤S407的同时或者之后,继续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即返回步骤S404,继续根据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显然,在执行步骤S407之后,也可以不再检测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控制除菌装置一直以除菌模式运行。不过,显然,在执行步骤S407的同时或者之后返回步骤S404更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显然,上述第一预设浓度的取值仅仅只是一种示例性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第一预设浓度的具体取值,只要在负离子浓度达到第一预设浓度时,能够起到保健作用即可。
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够在确保除菌效果的同时,使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处于较为舒适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更好地兼顾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
由此可见,在室内空间只有小孩的情形下,首先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第一预设时长,达到小孩所需的除菌效果之后,再进一步根据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使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处于较为适宜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通过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两种模式的交替运行,能够降低除菌装置的能耗,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如图4所示,在室内空间同时有老人和小孩的情形下,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S501: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
如果室内空间有老人和小孩,由于小孩的存在,需要尽快去除则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501。通过除菌模式下产生的离子团(正离子和负离子)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
步骤S502:获取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
步骤S502中,获取得到除菌装置在除菌模式下运行的运行时长。显然,步骤S502可以在步骤S501之后执行,也可以与步骤S501同时执行,本发明不作限制。
步骤S503:判断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时长,若是,则执行步骤S504;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501;
步骤S504: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
步骤S503中,基于步骤S502获取到的运行时长,判断该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如,第二预设时长为1小时。如果运行时长已达到第二运行时长,说明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已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已大部分被去除完毕,如除菌率达到99%以上。由于室内空间还有老人存在,在确保室内空间的除菌效果的基础上,还需要确保室内空间中的负离子浓度适宜,进而确保老人的身体健康。那么,则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504,通过保健模式下的负极发射头产生的负离子进一步去除室内空间残余的细菌、病毒等,并同时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从而兼顾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
如果运行时长还没有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如第二预设时长为1小时,说明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时间还不够长,室内空间可能还有细菌、病毒等残余,那么,则继续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返回执行步骤S501,以期能够尽量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
显然,上述第二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仅仅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经验、测试、计算等灵活选择第二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只要确保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长时能够达到99%以上的除菌率即可。
步骤S505:获取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
步骤S505中,获取得到除菌模式在保健模式下运行的运行时长。显然,步骤S505可以在步骤S504之后执行,也可以与步骤S504同时执行,本发明不作限制。
步骤S506:判断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三预设时长,若是,则执行步骤S507;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504;
步骤S506中,基于步骤S505获取到达运行时长,判断该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如,第三预设时长为1小时。如果运行时长已达到第三运行时长,说明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已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其产生的负离子已经将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提升到了适宜的浓度,这样的室内空间已经能够对用户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了。此时,有可能不再需要进一步提升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了,那么,就需要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即执行步骤S507,然后根据具体检测到的负离子浓度来具体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显然,上述第三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仅仅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经验、测试、计算等灵活选择第三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只要确保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第三预设时长时,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能够达到起到较好的保健效果即可。
步骤S507: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
步骤S507中,与上述步骤S404类似地,负离子检测模块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
步骤S508:判断负离子浓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若否,则执行步骤S509;若是,则执行步骤S510;
步骤S509: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并返回步骤S507;
步骤S510: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并返回步骤S507。
步骤S508中,与上述步骤S405类似地,基于步骤S507中获取得到的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比较负离子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的大小,如果负离子浓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浓度,则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509,通过控制负极发射头工作向室内空间提供负离子,进而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在执行步骤S509的同时或者之后,继续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即返回步骤S507,继续根据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显然,在执行步骤S509之后,也可以不再检测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控制除菌装置一直以保健模式运行。不过,显然,在执行步骤S509的同时或者之后返回步骤S507更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如果负离子浓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则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510,通过控制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同时作用,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在执行步骤S510的同时或者之后,继续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即返回步骤S507,继续根据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显然,在执行步骤S510之后,也可以不再检测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控制除菌装置一直以除菌模式运行。不过,显然,在执行步骤S510的同时或者之后返回步骤S507更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够在确保除菌效果的同时,使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处于较为舒适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更好地兼顾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
由此可见,在室内空间同时有老人和小孩的情形下,首先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长,达到小孩所需的除菌效果之后,再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在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第三预设时长之后,再进一步根据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使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处于较为适宜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通过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两种模式的交替运行,能够降低除菌装置的能耗,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如图5所示,在室内空间仅有老人的情形下,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S601: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
如果室内空间只有老人,老人的身体通常较为虚弱,如果室内空间中的负离子浓度较高,对老人的身体非常有益。那么,则首先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601。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大量的负离子,负离子一方面去除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另一方面,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益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步骤S602: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
步骤S602中,与上述步骤S404、步骤S507类似地,负离子检测模块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
步骤S603:判断负离子浓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若否,则执行步骤S604;若是,则执行步骤S605;
步骤S604: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
步骤S605: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
步骤S603中,与上述步骤S405、步骤S508类似地,基于步骤S602中获取得到的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比较负离子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的大小,如果负离子浓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浓度,则控制除菌装置继续以保健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604,通过控制负极发射头工作向室内空间提供负离子,进一步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如果负离子浓度大于第一预设浓度,则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605,通过控制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同时作用,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
步骤S606:获取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
由于此时室内空间只有老人,确保室内空间具有足够的负离子浓度更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那么,在步骤S605之后,需要获取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即执行步骤S606。显然,步骤S606也可以与步骤S605同时执行。
步骤S607:判断该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六运行时长,若是,则执行步骤S604;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605。
步骤S607中,基于步骤S606得到的除菌模式的运行时长,判断该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六运行时长,如,第六预设时长为1小时。如果该运行时长达到了第六运行时长,说明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已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已大部分被去除完毕,如除菌率达到99%以上。此时,则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一直运行,即执行步骤S604,以期提高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
如果该运行时长未达到第六预设时长,如第六预设时长为1小时,说明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时间还不够长,除菌效果有限,室内空间还残余有细菌、病毒等,则继续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返回执行步骤S605,以期能够尽量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
显然,上述第六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仅仅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经验、测试、计算等灵活选择第六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只要确保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第六预设时长时能够达到99%以上的除菌率即可。
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够在确保保健效果的同时,兼顾除菌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由此可见,在室内空间仅有老人的情形下,首先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然后根据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调整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使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处于较为适宜的范围内,同时兼顾除菌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通过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两种模式的交替运行,能够降低除菌装置的能耗,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如图6所示,在室内空间没有老人也没有小孩的情形下,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S701: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
如果室内空间没有老人也没有小孩,那么,对于除菌速度和负离子浓度没有特别的要求,则首先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701,通过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同时工作产生的大量正离子和负离子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处理。
显然,也可以首先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通过负极发射头产生的负离子提升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
步骤S702:获取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
步骤S702中,获取得到除菌装置在除菌模式下运行的运行时长。显然,步骤S702可以在步骤S701之后执行,也可以与步骤S701同时执行,本发明不作限制。
步骤S703:判断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四预设时长,若是,则执行步骤S704;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701;
步骤S704: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
步骤S703中,基于步骤S702获取得到的运行时长,判断该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四运行时长,如,第四预设时长为1小时。如果该运行时长达到了第四运行时长,说明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已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已大部分被去除完毕,如除菌率达到99%以上。此时,则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即执行步骤S704,以期提高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
如果该运行时长未达到第四预设时长,如第四预设时长为1小时,说明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时间还不够长,除菌效果有限,室内空间还残余有细菌、病毒等,则继续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即返回执行步骤S701,以期能够尽量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
显然,上述第四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仅仅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经验、测试、计算等灵活选择第四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只要确保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第四预设时长时能够达到99%以上的除菌率即可。
步骤S705:获取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
步骤S705中,获取得到除菌装置在保健模式下运行的运行时长。显然,步骤S705可以在步骤S704之后执行,也可以与步骤S704同时执行,本发明不作限制。
步骤S706:判断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四预设时长,若是,则返回执行步骤S701;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704。
步骤S706中,基于步骤S705获取得到的运行时长,判断该运行时长是否达到第五运行时长,如,第五预设时长为1小时。如果该运行时长达到了第五运行时长,说明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已运行了足够长的时间,其产生的负离子已经将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提升到了适宜的浓度,这样的室内空间已经能够对用户起到较好的保健作用了。此时,不再需要进一步提升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了,反而由于负离子的除菌效果有限,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可能会增多,那么就需要控制除菌装置运行除菌模式,即返回执行步骤S701,通过除菌模式下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来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处理。
如果该运行时长未达到第五预设时长,如第五预设时长为1小时,说明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时间还不够长,则继续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即返回执行步骤S704,继续通过负极发射头增加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以期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显然,上述第五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仅仅只是一种示例性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经验、测试、计算等灵活选择第五预设时长的具体取值,只要确保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第五预设时长时能够达到较好的保健效果即可。
由此可见,在室内空间没有老人也没有小孩的情形下,首先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第四预设时长,然后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第五预设时长,如此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交替运行,兼顾除菌和保健,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同时,能够降低除菌装置的能耗,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为了更好地将除菌装置产生的离子送至用户所在的区域,本发明的空调器在获取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所在的方位之后,控制空调器的摆叶朝向用户所在的方位送风,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
进一步地,由于(正极、负极)发射头的电压与(正极、负极)发射头产生的(正、负)离子数成正比。为了更好地控制除菌装置在各运行模式下产生的离子数,本发明根据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为各发射头分配电压。具体地,参照图7和图8来进一步地阐述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图7是本发明的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情形下的发射头的电压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本发明的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情形下的发射头的电压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为除菌模式时,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S801:获取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
步骤S801中,可以基于步骤S100中获取得到的室内空间的图像,该图像包含用户,基于该图像,分析并确定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如通过摄像装置对室内空间进行视频采集,并对视频流采样得到图像信息,并通过帧频率和移动速率计算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
显然,还可以是在用户身上设置RFID标签,空调器接收该RFID标签反射的射频信号,并通过反射信号识别标识信息,进而确定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或者是,空调器上配置超声波装置,通过接收并分析用户反射后的超声波的角度,进而确定用户相对于空调器所在的方位,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其他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只要能够准确获取得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即可。
步骤S802:确定需要分配电压的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的序号;
步骤S803:基于上述序号,为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
本实施例中,发射部分包括多个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将这多个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依次编号,这样每个正极发射头和每个负极发射头均分别对应一个序号。如,正1号、正2号……、负1号、负2号……,等。
步骤S702中,基于步骤S701中获取得到的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确定需要分配电压的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的序号。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够根据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具体方位灵活分配电压,调整各正极发射头和各负极发射头处的电压,进而调整除菌装置所产生的正离子量和负离子量,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用户所在的区域具有足够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具体而言,以发射部分包括8个正极发射头和8个负极发射头为例来说明基于空调器的方位和距离来分配电压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当然,发射部分包括的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本发明不作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为第一方位时,如第一方位为空调器的左侧,即空调器向左送风时,将电压均匀分配给位于左侧的正1号、正2号及负1号、负2号。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就能够确保空调器的左侧区域具有足够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为第二方位时,如第二方位为空调器的中部偏左的区域,即空调器向中部偏左的方向送风时,将电压均匀分配给位于中部偏左的正2号、正3号及负2号、负3号。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就能够确保空调器的中部偏左的区域具有足够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为第三方位时,如第二方位为空调器的中部区域,即空调器向中部方向送风时,将电压均匀分配所有的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就能够实现正离子和负离子对于出风区域(中部区域)的全覆盖,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为第四方位时,如第二方位为空调器的中部偏右的区域,即空调器向中部偏右的方向送风时,将电压均匀分配给位于中部偏左的正6号、正7号及负6号、负7号。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就能够确保空调器的中部偏右的区域具有足够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为第五方位时,如第二方位为空调器的右侧区域,即空调器向右送风时,将电压均匀分配给位于右侧的正7号、正8号及负7号、负8号。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就能够确保空调器的右侧区域具有足够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显然,还可以是不获取序号,将多个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分割成多个发射头组,在获取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之后,直接将电压均匀分配至对应于相应方位的发射头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分配电压的具体方式,只要能够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即可。
如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为保健模式时,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S901:获取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
步骤S901中,与步骤S801类似,通过摄像装置获取室内空间的图像,并基于该图像确定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具体获取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902:确定需要分配电压的负极发射头的序号;
步骤S903:基于上述序号,为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
步骤S902中,基于步骤S901中获取得到的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确定需要分配电压的负极发射头的序号。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够根据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具体方位灵活分配电压,调整各各负极发射头处的电压,进而调整除菌装置所产生的负离子量,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用户所在的区域具有足够多的负离子,从而在确保除菌效果和保健效果的基础上,降低能耗,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具体而言,以发射部分包括8个正极发射头和8个负极发射头为例来说明基于空调器的方位和距离来分配电压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当然,发射部分包括的正极发射头和负极发射头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本发明不作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为第一方位时,如第一方位为空调器的左侧,即空调器向左送风时,将电压均匀分配给位于左侧的负1号、负2号。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就能够确保空调器的左侧区域具有足够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为第二方位时,如第二方位为空调器的中部偏左的区域,即空调器向中部偏左的方向送风时,将电压均匀分配给位于中部偏左的负2号、负3号。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就能够确保空调器的中部偏左的区域具有足够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为第三方位时,如第二方位为空调器的中部区域,即空调器向中部方向送风时,将电压均匀分配所有的负极发射头。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就能够实现正离子和负离子对于出风区域(中部区域)的全覆盖,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为第四方位时,如第二方位为空调器的中部偏右的区域,即空调器向中部偏右的方向送风时,将电压均匀分配给位于中部偏左的负6号、负7号。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就能够确保空调器的中部偏右的区域具有足够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为第五方位时,如第二方位为空调器的右侧区域,即空调器向右送风时,将电压均匀分配给位于右侧的负7号、负8号。通过这样的分配方式,就能够确保空调器的右侧区域具有足够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显然,还可以是不获取序号,将多个负极发射头分割成多个负极发射头组,在获取到用户相对于空调器的方位之后,直接将电压均匀分配至对应于相应方位的负极发射头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分配电压的具体方式,只要能够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各个步骤按照上述先后次序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实施例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不必按照这样的次序执行,其可以同时(并行)执行或以颠倒的次序执行,这些简单的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参照图9至图13来阐述本发明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以及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应用于空调器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应用于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一,图1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应用于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二,图11是图10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1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正极发射头的结构图,图1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的负极发射头的结构图。
如图9至图11所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包括转化部分(图中未示出)和发射部分11,其中,转化部分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其与电源相连,利用该转化部分将输入的直流电源或者交流电源进行处理: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振荡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将低电压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正高压和直流负高压,并将直流正高压和直流负高压提供给发射部分11,从而确保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的稳定运行。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发射部分11,发射部分11能够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当正离子和负离子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能变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分解蛋白质,羟基与氢离子相结合,形成水,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间内的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并且,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显然,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转化部分的具体控制方式,只要能够将低压电源转化成高压电源即可。
发射部分11包括多个正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得到的直流正高压和直流负高压传输给发射部分11之后,各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分别产生高电晕,电离空气。正极发射头111电离空气中的H2O,产生H+,即正离子,同时产生部分OH-,即羟基。负极发射头112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e-),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存在的电子寿命只有ns级),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O2)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氧离子,即负离子。
由于负离子会附着于空气中的尘粒、烟雾、粉尘、PM2.5等表面形成重离子进而沉降,这就造成了负离子在不同的环境中“寿命”不同,在洁净的空气中可存在几分钟,灰尘多的空气中仅能存在几秒钟。总体来说,负离子的“寿命”都不太长,在距离空调室内机1米(灰尘多的空气中)或者3米(洁净的空气中)的位置处,负离子的含量基本降低为零。当然,前述具体距离的示例仅仅只是示例性地描述,具体的距离值与负极发射头112的工作电压、室内空气质量等因素有关。
在同样的工作电压下,与仅设置单个正极发射头111和单个负极发射头112相比,多个正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能够产生更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从而能够更好地去除空气中以及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控制正极发射头111与负极发射头112的运行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若用户仅需要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时,通过转化部分向各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供电,使得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同时工作,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若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较少,无需除菌时,或者是用户选择保健功能时,通过转化部分仅向各负极发射头112供电,使得负极发射头112工作、正极发射头111不工作,负极发射头112电离空气产生负离子,负离子有利于用户身体健康。
如图9、图12和图13所述,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均由碳纤维制成,该碳纤维是一种耐电腐蚀的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制成的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具有若干根细小的碳纤维棒,并且呈现分散蓬松状态,每个碳纤维棒都是一个发射电极,这样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也就都具有若干个发射电极,从而能够达到最佳的电离效果。与普通的电极相比,由碳纤维制成的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的释放能力几乎无衰减,从而也就能够产生更多的离子数量。并且,碳纤维棒作为电极时,产生的离子粒径会更小一些,迁移率高,移动速度也更快,更易渗透、吸收,从而能够取得较好地去除细菌、病毒等,保健作用更佳。通过本发明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电离空气得到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数量均为千万级(即1000万个/cm3以上)。
显然,也可以仅正极发射头111或负极发射头112由碳纤维制成。显然,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也可以由不锈钢尖针或者碳刷等制成。显然,也可以仅正极发射头111或负极发射头112包括若干个碳纤维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正极发射头111或负极发射头112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即可。
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通过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电离空气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就能够将空间内的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同时,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的作用,负离子对人体调血脂、血压、改善心功能,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有效扩张血管,解除动脉血管痉挛,改善心脏功能和心肌营养,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加速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运动,使肺部吸收氧气量增加20%,排出二氧化碳量增加14.5%,激活肌体的多种酶,促进新陈代谢,可改变肌体反应能力,活跃网状内皮系统的机能,增强肌体免疫力等33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功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正极发射头111以串联的方式相连,多个负极发射头112以串联的方式相连,这样只需要多个正极发射头111中的一个与转化部分的直流正高压输出端相连、多个负极发射头112中的一个与转化部分的直流副高压输出端相连即可,其余正极发射头111分别与相邻的正极发射头通过导线相连、其余负极发射头112分别与相邻的负极发射头通过导线相连即可,这样通过较少的导线就能够实现发射部分11与转化部分的电连接,从而极大程度上简化了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的结构。
显然,在不影响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的电离作用的前提下,可以仅多个正极发射头111以串联的方式相连、多个负极发射头112以并联的方式相连,也可以仅多个负极发射头112以串联的方式相连、多个正极发射头111以并联的方式相连。当然,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多个正极发射头111中可以部分正极发射头111以串联的方式相连、部分以并联的方式相连,多个负极发射头112中也可以部分负极发射头112以串联的方式相连、部分以并联的方式相连,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多个正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的具体连接方式。
接着参照图9和图10,正极发射头111与负极发射头112的数量相同,每个正极发射头111与一个负极发射头112组成一个发射头对,空气在流经任意一个发射头对时,都能够被电离并同时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而正离子和负离子都能够有效去除细菌、病毒等,从而能够更好地去除空气中以及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细菌、病毒等。
显然,正极发射头111与负极发射头112的数量也可以不同,如负极发射头112较多,这样在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的工作过程中,就能够产生更多的负离子,负离子除能够去除细菌、病毒等之外,还有益于人体健康。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正极发射头111与负极发射头112的具体数量,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转化部分包括多个子部分,每个子部分分别与一个发射头对中的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电连接,从而实现了每个发射头对的单独供电,此时,多个正极发射头111以并联的方式相连、多个负极发射头112以并联的方式相连,从而也就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通过对应的子部分向目标发射头对供电即可,提高了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操作的灵活性。显然,转化部分也可以仅包括一个部分,此时多个正极发射头111以串联的方式相连、多个负极发射头112以串联的方式相连。
为了更好地去除室内空间的空气中以及物体表面附着的细菌、病毒等,本发明将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设置在壁挂式空调器上。下面继续参照图9至图13来阐述本发明的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在壁挂式空调器上可能的具体设置形式。
如图9至图11所示,壁挂式空调器(下简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2,壳体2上具有出风口22,多个正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分别设置于出风口22彼此相对的两侧,这样在壳体2内的空气流经出风口22处时,就能够被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去除由壳体2出来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之外,还能够随着气流进入到室内空间,进一步去除室内空间的空气中以及附着在室内空间的物体表面上的细菌、病毒等,从而改善该空调室内机所在的室内空间内的空气质量。
显然,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还可以设置在壳体2的其他部位,如壳体2外部靠近出风口22的位置,或者是靠近进风口21的位置,再或者是风道内的其他位置。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远离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的具体设置位置,只要能够通过该双极离子杀菌装置1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即可。
继续参照图9至图11,多个正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分别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排布,正极发射头111与负极发射头112的数量相同,两两相对设置,即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了多个发射头对,这多个发射头对布满了出风口22的长度方向。这样,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能够与所有流经出风口22的空气相接触,这样电离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就能够至少覆盖沿壳体2长度方向的区域。这样,将多个正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排布的方式,使得正离子和负离子能够覆盖住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全部区域,从而在产生更多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全覆盖,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对室内空间进行全方位的除菌,从而能够获得较好地除菌效果。
显然,在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电离空气产生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数量能够满足除菌要求的前提下,多个正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还可以沿壳体2的宽度方向或者是与壳体2的长度方向呈一定角度等其他可能的方向排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灵活选择多个正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的具体排布方式。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2所示,正极发射头111包括第一基体1111,该第一基体1111大致为柱状结构,上述正极发射头111的若干个碳纤维棒设置于第一基体1111。第一基体1111的外壁上沿周向向外设置有两个第一环形凸台1112,两个第一环形凸台1112构成第一卡接结构。壳体2对应于出风口22的第一侧(如图7中的上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孔(图中未示出),第一基体1111穿过该第一卡孔,并且壳体2对应于第一卡孔的部分卡设于第一卡接结构,从而也就将正极发射头111卡设在了壳体2上。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和图9所示,负极发射头112包括第二基体1121,该第二基体1121大致为柱状结构,上述负极发射头112的若干个碳纤维棒设置于第二基体1121。第二基体1121的外壁上沿周向向外设置有两个第二环形凸台1122,两个第二环形凸台1122构成第二卡接结构。壳体2对应于出风口22的第二侧(如图7中的下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卡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基体1121穿过该第二卡孔,并且壳体2对应于第二卡孔的部分卡设于第二卡接结构,从而也就将负极发射头112卡设在了壳体2上。
显然,也可以是正极发射头111设置于壳体2对应于出风口22的下侧、负极发射头112设置于壳体2对应于出风口22的上侧。显然,正极发射头111和负极发射头112还可以通过螺接等其他方式设置于壳体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
继续参照图9至图11,壳体2上还具有进风口21,进风口21与出风口22之间形成有风道,经由进风口21进入到壳体2内的空气经由风道流向出风口22。壳体2内还设置有摆叶组件23,该摆叶组件23位于风道内,包括连杆231和多个摆叶232,连杆231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壳体2靠近出风口22的位置,多个摆叶232设置于连杆231且能够相对于连杆231转动,用于将壳体2内的空气导向出风口22。摆叶23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透风孔2321,该第一透风孔2321沿摆叶232的厚度方向贯穿摆叶232,流经风道内的空气经摆叶232调整方向或经第一透风孔2321分散后送往出风口22。显然,摆叶232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透风孔2321。
出风口22处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枢转设置有第一导风板24,该第一导风板24设置于正极发射头111与负极发射头112之间,第一导风板24设置有多个第二透风孔241,第二透风孔241沿第一导风板24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导风板24,经由摆叶232引导而来的空气经多个第二透风孔241进一步分散之后,速度会降低,从而能够更好地与位于第一导风板24下游侧的负极发射头112或正极发射头111接触,进而被电离产生负离子或正离子,从而确保了除菌效果。显然第一导风板24上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透风孔241。
显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导风板24,壳体2内的空气经由摆叶组件摆叶组件23导向出风口22,然后进入室内空间,空气在流经出风口22时被设置在出风口22处的多个正极发射头111和多个负极发射头112电离,生成正离子和负离子。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室内空间的人员类型,即根据室内空间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来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从而能够更加智能化地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通过将除菌装置设置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从而在室内空间只有老人时,首先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然后再基于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在室内空间只有小孩时,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第一预设时长之后,再基于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在室内空间同时有老人和小孩时,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第二预设时长之后,再控制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第三预设时长,然后再基于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控制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在室内空间既无老人又无小孩时,控制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和保健模式交替运行。通过这样的控制方式,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还能够降低除菌装置的能耗,延长正极发射头的耐久性。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配置有除菌装置,所述除菌装置能够对室内空间进行除菌处理,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室内空间的图像;
根据所述图像,判断所述室内空间是否有老人和/或小孩;
基于判断结果,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装置为双极离子杀菌装置,所述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包括彼此电连接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所述转化部分用于将输入的电源进行处理后提供给所述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包括多个正极发射头和多个负极发射头,
“基于判断结果,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室内空间仅有小孩或者是同时有老人和小孩,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先以除菌模式运行;并且/或者
如果所述室内空间仅有老人,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并且/或者
如果所述室内空间既无老人也无小孩,则控制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和所述保健模式交替运行;
其中,“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控制所述正极发射头与所述负极发射头同时运行;
“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仅控制所述负极发射头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室内空间仅有小孩,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
如果所述运行时长达到第一预设时长,则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
比较所述负离子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的大小;
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室内空间同时有老人和小孩,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
如果所述运行时长达到第二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保健模式运行;
获取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保健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
如果所述运行时长达到第三预设时长,则获取所述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
比较所述负离子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的大小;
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室内空间仅有老人,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运行”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取室内空间的负离子浓度;
比较所述负离子浓度与第一预设浓度的大小;
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和所述保健模式交替运行”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获取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
如果所述运行时长达到第四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保健模式运行;
获取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保健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
如果所述运行时长达到第五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负离子浓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浓度,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保健模式运行;
如果所述负离子浓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浓度,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所述除菌模式运行。
8.根据引用权利要求5的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步骤的同时或者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取所述除菌装置以除菌模式运行的运行时长;
如果所述运行时长达到第六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除菌装置以保健模式一直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为除菌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取用户相对于所述空调器的方位;
基于所述方位,为多个所述正极发射头和多个所述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并且/或者
在所述除菌装置的运行模式为保健模式时,所述控制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取用户相对于所述空调器的方位;
基于所述方位,为多个所述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方位,为多个所述正极发射头和多个所述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方位,确定需要分配电压的所述正极发射头和所述负极发射头的序号;
基于所述序号,为所述正极发射头和所述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并且/或者
“基于所述方位,为多个所述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方位,确定需要分配电压的所述负极发射头的序号;
基于所述序号,为所述负极发射头分配电压。
CN202110118700.0A 2021-01-28 2021-01-28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8567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8700.0A CN112856751B (zh) 2021-01-28 2021-01-28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8700.0A CN112856751B (zh) 2021-01-28 2021-01-28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6751A true CN112856751A (zh) 2021-05-28
CN112856751B CN112856751B (zh) 2023-01-13

Family

ID=75987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8700.0A Active CN112856751B (zh) 2021-01-28 2021-01-28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675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4765A (zh) * 2022-02-22 2022-05-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除菌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77480A (zh) * 2022-03-15 2022-08-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存储介质
CN116045492A (zh) * 2023-01-04 2023-05-0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对负氧离子浓度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6799Y (zh) * 2005-02-21 2007-01-10 杨瑞源 装有全能离子发生器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01575534U (zh) * 2009-10-22 2010-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CN108493776A (zh) * 2018-05-22 2018-09-04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正负离子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97398A (zh) * 2020-08-31 2021-0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杀菌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6799Y (zh) * 2005-02-21 2007-01-10 杨瑞源 装有全能离子发生器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01575534U (zh) * 2009-10-22 2010-09-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CN108493776A (zh) * 2018-05-22 2018-09-04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正负离子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2197398A (zh) * 2020-08-31 2021-01-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杀菌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4765A (zh) * 2022-02-22 2022-05-13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除菌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77480A (zh) * 2022-03-15 2022-08-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存储介质
CN116045492A (zh) * 2023-01-04 2023-05-0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对负氧离子浓度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6751B (zh) 2023-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56751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2856753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0118711B (zh) 基于物联网的室内空气含菌量实时检测与分析方法、系统
CN112984734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US20180185530A1 (en) Surface treatment device
CN111558078B (zh) 一种智能移动消毒杀菌机器人
EP4046662A1 (en) Airborne virus protection and disinf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112856765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17008692A1 (zh) 粒子流产生装置、方法、发射器结构、制造方法、驱动电路、净化器
JP5774119B2 (ja) 微生物・ウイルスの捕捉・不活化方法
CN203694183U (zh) 便携式空气净化器
KR102251395B1 (ko) 공기 정화 제균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감염 예방을 위한 탑승교 스마트 방역 시스템 및 감염 예방을 위한 탑승교 스마트 방역 방법 및 탑승교
CN213759733U (zh) 双极非平衡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113513811A (zh) 混合氢气的负氧离子发生器
CN214841241U (zh) 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113217991B (zh)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CN107233604A (zh) 一种空气杀菌装置及空气杀菌方法
CN214536545U (zh) 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WO2023130525A1 (zh) 水合等离子发生器、空气消杀装置、空气消杀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230094157A1 (en) Electro-ionic devices for improved protection from airborne biopathogens
CN113217992A (zh)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CN214841508U (zh) 混合氢气的负氧离子发生器
CN210644798U (zh) 一种便携式氢气呼吸机
CN113217993B (zh)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CN216976977U (zh) 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