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76977U - 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76977U
CN216976977U CN202123374646.0U CN202123374646U CN216976977U CN 216976977 U CN216976977 U CN 216976977U CN 202123374646 U CN202123374646 U CN 202123374646U CN 216976977 U CN216976977 U CN 216976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oisture
emitting
air
emi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746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嘉兴
刘祥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746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76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76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76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菌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除菌装置的作用范围有限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除菌装置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的发射部分、设置于外壳内的转化部分以及吸湿部分,转化部分被设置成能够将输入的电源处理后提供给发射部分,发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环境,吸湿部分套设于发射部分的外侧,吸湿部分被设置成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将该水分传递至发射部分,发射部分被设置成通电时能够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同时电离水分产生纳米水离子。本实用新型的除菌装置能够同时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和纳米水离子,从而能够更加长久并持续地除菌,获得更好的除菌效果。

Description

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菌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空调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调器的室内机用于与室内空间的空气交换热量,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室内机的进风口进入室内机的壳体内,与蒸发器交换热量,然后再经由室内机的出风口进入室内空间。不过,空调器在长期使用之后,内部会积存大量的细菌、病毒以及颗粒物,这样室内空间的空气在流经室内机的壳体内部时,就会将细菌、病毒以及颗粒物携带至室内空间,进而导致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下降,严重时危害人们的健康。
目前,通常通过在空调器上配置除菌装置来去除空调器内的细菌、病毒。该除菌装置通常采用紫外光技术,不过,紫外杀菌装置只能对能够照射到的流过空调器内部的空气进行杀菌,对照射不到的区域就不能起到杀菌作用,作用范围有限。尤其是在居家房间中,也不可能到处安装紫外除菌装置来进行杀菌,这样也就不能对所有角落进行紫外线照射杀菌。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技术中除菌装置的作用范围有限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菌装置,所述除菌装置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发射部分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转化部分,所述转化部分与所述发射部分电连接,所述转化部分被设置成能够将输入的电源处理后提供给所述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环境,所述除菌装置还包括吸湿部分,所述吸湿部分套设于所述发射部分的外侧,所述吸湿部分被设置成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将该水分传递至所述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被设置成通电时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同时还能够电离水分从而产生纳米水离子。
在上述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吸湿部分套设于所述发射部分靠近所述外壳的部分的外侧、且所述吸湿部分沿所述发射部分的长度方向分布,在组装好时,至少所述发射部分远离所述外壳的端部暴露于环境。
在上述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暴露于环境,所述吸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发射部分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之间。
在上述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射部分为碳刷。
在上述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转化部分卡设于所述限位结构。
在上述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除菌装置还包括照明灯,所述外壳在设置有所述发射部分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照明灯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暴露于环境。
在上述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除菌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发射部分,两个所述发射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同一侧,所述照明灯设置于两个所述发射部分之间。
在上述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伸出端,所述伸出端上设置有螺钉孔,紧固件穿过螺钉孔后与目标部件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除菌装置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转化部分以及设置于外壳的发射部分,转化部分与发射部分电连接,转化部分与电源相连,并能够将该输入的电源处理之后再提供给发射部分,从而确保离子除菌装置的稳定运行。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发射部分,发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环境。除菌装置还包括套设在发射部分的外侧的吸湿部分,该吸湿部分被设置成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将该水分传递至发射部分,这样也就能够使空气中的水分到达发射部分。发射部分在通电后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当这些离子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能变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分解蛋白质,羟基与氢离子相结合,形成水,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间内的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结构简单,作用范围广泛。并且,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同时,发射部分通电后还能够电离到达其的水分从而产生纳米水离子,该纳米水离子比普通的负离子活性高,渗透性高,容易渗透到人体的肌肤的角质层深处,保湿美容养颜,还能够渗透至呼吸道黏膜,增进血液循环,促进人体健康等。并且,纳米水离子的稳定性高,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更长,寿命更长,能够覆盖的距离更大,能够持久地遍布室内空间的各个角落,并且纳米水离子可抑制及去除更多的细菌,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除菌效果。
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本申请的除菌装置能够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以及纳米水离子,从而能够去除更大范围内的空气中的细菌,并且能够更加长久并持续除菌,获得更好的除菌效果,并且,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纳米水离子能够增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人体健康。
进一步地,吸湿部分套设于发射部分靠近外壳的部分的外侧,并且吸湿部分沿发射部分的长度方向分布,在组装好时,至少发射部分远离外壳的端部暴露于环境。通过这样的设置,吸湿部分就能够包覆发射部分的长度方向的更多区域,从而能够吸收更多空气中的水分,并且能够更好地将水分传递至发射部分,进而电离产生更多的纳米水离子。并且,发射部分远离外壳的端部暴露在环境中能够确保发射部分通电时能够尖端放电,进而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电离水分产生纳米水离子,从而确保了除菌装置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发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该第一通孔暴露于环境,吸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发射部分与第一通孔的内壁之间,这样能够将吸湿部分固定安装在发射部分的外侧,并且能够使发射部分与吸湿部分更加贴合,从而更好地将吸湿部分吸收到的水分传递至发射部分,这样发射部分也就能够更好地电离水分从而产生纳米水离子。
进一步地,外壳内设置有限位结构,转化部分卡设于该限位结构,这样也就将转化部分固定设置在了外壳内,发射部分与该转化部分之间的距离较近,连接较为方便,无需设置太长的导线来连接发射部分和转化部分,这样也就减少了布线工作。
进一步地,除菌装置还包括照明灯,外壳在设置有发射部分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通孔,照明灯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该第二通孔暴露于环境。这样一来,在照明灯的照射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发射部分的存在,使得除菌装置更加直观地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从而能够增强除菌装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提升产品的销售能力。
进一步地,外壳上设置有伸出端,伸出端上设置有螺钉孔,紧固件穿过该螺钉孔后与目标部件相接,这样也就将除菌装置设置在了目标部件上,从而也就能够通过除菌装置对目标部件所在的空间进行除菌处理,改善空间内的空气质量。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配置有前述任一方案所述的除菌装置。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除菌装置设置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该空调器具有前述的除菌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并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除菌装置,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除菌装置的结构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除菌装置的结构图(二);
图3是图2中A-A面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除菌装置的结构图(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除菌装置去除了转化部分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图;
图7是图6中局部B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除菌装置;11、外壳;111、第一通孔;1111、环形壁;112、第一内壁;1121、第一限位块;113、第二内壁;1131、第二限位块;114、第三内壁;1141、第三限位块;115、第二通孔;116、伸出端;1161、螺钉孔;117、条状筋;118、第一过线孔;119、第二过线孔;12、转化部分;13、发射部分;14、吸湿部分;15、照明灯;2、壳体;21、进风口;22、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其显然适用于吊顶式空调器、立式空调器等其他类型的空调器或者是其他需要用到的除菌装置的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通常通过在空调器上配置采用紫外光技术的紫外除菌装置来达到除菌的目的。不过,紫外除菌装置通常只能对照射到的空气进行杀菌,作用范围有限。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被设置成在通电后能够电离空气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同时还能够电离水分产生纳米水离子,这些正离子和/或负离子、以及纳米水离子能够去除更大范围内的空气中的细菌,并且能够长久、持续除菌,获得更好的除菌效果,并且还有利于人体健康。
下面结合图1至图7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除菌装置的可能的实现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除菌装置1包括外壳11、发射部分13以及转化部分12,发射部分13设置于外壳11,转化部分12设置在外壳11内。转化部分12通过第一电导线与外部电源相接,该外部电源一般为低压交流电源(如电压为220V或者12V等的交流电源),利用该转化部分12对该部分直流电源或者交流电源进行处理: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振荡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将低电压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和直流正高压,并将直流负高压和直流正高压提供给发射部分13,从而确保除菌装置1的稳定运行。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转化部分12的具体设置方式,只要能够将低压电源转化成高压电源即可。
除菌装置1还包括套设在发射部分13的外侧的吸湿部分14,该吸湿部分14由吸水纤维制成,该吸湿部分14套设在发射部分13的外侧。该吸湿部分14被设置成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将该水分传递至发射部分13,这样能够使空气中的水分到达发射部分13。显然,吸湿部分14也可以由硅胶、吸水树脂等吸水材料通过卷设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吸湿部分14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能够将吸收到的水分传递至发射部分13即可。
发射部分13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环境,转化部分12将处理后得到的高压电源传输给发射部分13,发射部分13在通电后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当这些离子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能变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分解蛋白质,羟基与氢离子相结合,形成水,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间内的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结构简单,作用范围广泛。并且,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同时,发射部分13通电后还能够电离到达其的水分从而产生纳米水离子,该纳米水离子比普通的负离子活性高,渗透性高,容易渗透到人体的肌肤的角质层深处,保湿美容养颜,还能够渗透至呼吸道黏膜,增进血液循环,促进人体健康等。并且,纳米水离子的稳定性高,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更长,寿命更长,能够覆盖的距离更大,能够持久地遍布室内空间的各个角落,并且纳米水离子可抑制及去除更多的细菌,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除菌效果。
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通过除菌装置1能够同时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以及纳米水离子,从而能够更好地去除更大范围内的空气中的细菌,并且能够更加长久并持续除菌,获得更好的除菌效果,并且,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纳米水离子能够增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人体健康。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部分13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还是负离子与转化部分12提供给发生部分的电压类型有关,如果转化部分12提供给发射部分13的是正高压,那么发射部分13就会电离空气中的H2O,产生H+,即正离子。如果转化部分12提供给发射部分13的是负高压,那么发射部分13会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e-),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存在的电子寿命只有ns级),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O2)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氧离子,即负离子。在除菌装置1包括多个发射部分13时,转化部分12提供给部分发射部分13正高压、另一部分发射部分13负高压,这样发射部分13就能够电离空气同时产生正离子和负离子。
如图1至图3所示,吸湿部分14套设在发射部分13靠近外壳11的部分(即如图3所示的靠近发射部分13的左端的部分)的外侧。该吸湿部分14为由吸水纤维制成的中空的棒状结构,吸湿部分14沿发射部分13的长度方向分布,在组装好时,发射部分13远离外壳11的端部暴露于环境。通过这样的设置,吸湿部分14就能够包覆发射部分13的长度方向的更多区域,吸湿部分14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会增大,吸湿部分14与发射部分13之间的接触面积也会更大,这样设置的吸湿部分14能够吸收更多空气中的水分,并且能够更好地将水分传递至发射部分13,进而电离产生更多的纳米水离子。并且,发射部分13远离外壳11的端部暴露在环境中能够确保发射部分13通电时能够尖端放电,进而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电离水分产生纳米水离子,从而确保了除菌装置1的稳定运行。显然,吸湿部分14也可以设置成中空的、允许发射部分通过的半球形或者长方体或者异形体等可能的外形的结构。
显然,吸湿部分14也可以不是套设在发射部分13靠近外壳11的部分的外侧,而是套设在发射部分13的中部区域,发射部分13远离外壳11的端部暴露于环境、发射部分13靠近外壳11的部分也是暴露于环境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吸湿部分14在发射部分13上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能够将吸湿部分14吸收到的水分传递至发射部分13以及发射部分13远离外壳11的端部暴露于环境即可。
如图1至图5所示,外壳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向外(即图3中所示的向右)延伸有环形壁1111。发射部分13的第一端(即图3中的发射部分13的左端)位于外壳11内、第二端(即图3中的发射部分13的右端)穿过该第一通孔111暴露于环境。吸湿部分14靠近外壳11的部分依次伸入发射部分13与环形壁1111之间、发射部分13与第一通孔111的内壁之间,这样能够更好地将吸湿部分14套设在发射部分13的外侧,并且能够使发射部分13与吸湿部分14更加贴合,从而更好地将吸湿部分14吸收到的水分传递至发射部分13,这样发射部分13也就能够更好地电离水分从而产生纳米水离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111处也可以不设置环形壁1111,此种情形下,直接将吸湿部分14插入到发射部分13与第一通孔111的内壁之间也能够将吸湿部分14套设在发射部分13的外侧。显然,吸湿部分14也可以不插入到发射部分13与第一通孔111的内壁之间,而是将吸湿部分14靠近壳体2的端部通过粘接、卡接等可能的方式与外壳11的外壁固定相接,这样也能够将吸湿部分14套设在发射部分13的外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吸湿部分14的具体设置方式,只要能够将吸湿部分14套设在发射部分13的外侧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部分13也可以是全部设置在外壳11外的,即发射部分13靠近外壳11的端部固定设置于外壳11的外壁,此种情形下,可以是线束端子与转化部分12相接后穿过外壳11与发射部分13靠近外壳11的端部相接,从而为发射部分13供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发射部分13在外壳11上的具体设置方式,只要确保为发射部分13供电并且在发射部分13通电后能够电离空气和水分即可。
如图1和图3所示,发射部分13为碳刷,即由多个碳纤维制成,该碳纤维是一种耐电腐蚀的复合材料,这样发射部分13就具有若干根细小的碳纤维棒,并且呈现分散蓬松状态,每个碳纤维棒都是一个发射电极,这样发射部分13也就具有若干个发射电极,从而能够达到最佳的电离效果。按照图3所示的方位,吸湿部分14靠近其右端的内壁与碳刷之间具有间隙,而发射部分13为碳刷,多个碳纤维棒呈现分散蓬松状态,并会向四周扩散开,继而与吸湿部分14的内壁相接触,从而也就能够确保吸湿部分14与碳刷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这样也就能够更好地将吸湿部分14吸收到的水分传递至碳刷。
显然,发射部分13还可以是由不锈钢、钨等材料制成的尖针,此种情形下,吸湿部分14沿发射部分13的长度方向与发射部分13紧密贴合,以便将吸湿部分14吸收到的水分传递至发射部分1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发射部分13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通过发射部分13能够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电离水分产生纳米水离子即可。
如图3至图5所示,外壳11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112和第二内壁113,第一内壁112上设置有一对第一限位块1121,两个第一限位块1121沿外壳11的宽度方向(即图2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两个第一限位块112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内壁113上设置有一对第二限位块1131,两个第二限位块1131沿外壳11的宽度方向(即图2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两个第二限位块113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大致位于同一高度,由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大致围设形成了限位结构。转化部分12至少靠近外壳11内的侧部设置为板状结构,在组装好时,转化部分12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部分别卡设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内,这样,也就将转化部分12卡设在了限位结构处,进而也就将转化部分12固定设置在了外壳11内。在组装好时,发射部分13与该转化部分12之间的距离较近,连接较为方便,无需设置太长的导线来连接发射部分13和转化部分12,这样也就减少了布线工作。此外,外壳11的内壁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内壁112和第二内壁113之间的第三内壁114,第三内壁114上设置有一对第三限位块1141,两个第三限位块1141沿外壳11的高度方向(即图2中的竖直方向)延伸,转化部分12靠近第三内壁114的侧部与第三限位块1141相抵接,这样也就使得转化部分12与发射部分13之间具有了一定的间隙,方便安装、布线。
显然,限位结构还可以是卡爪或者卡钩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限位结构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能够将转化部分12卡设在外壳11内即可。当然,转化部分12还可以通过粘接、螺接等方式设置在外壳11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转化部分12设置在外壳11内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能够将转化部分12设置在外壳11内即可。
如图1至图5所示,除菌装置1包括两个发射部分13,这两个发射部分13位于外壳11内的部分分别与转化部分12相接、位于外壳11外的部分位于外壳11的同一侧(即图3中所示的外壳11的右侧),两个发射部分13沿外壳11的长度方向(即图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分布。
除菌装置1还包括照明灯15,如LED灯珠等。外壳11在两个发射部分13之间设置有第二通孔115,照明灯15的一部分穿过该第二通孔115后暴露于环境,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照明灯15清楚地看到两个发射部分13的存在,使得除菌装置1更加直观、显眼地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从而能够增加除菌装置1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提升产品的销售能力。显然,两个发射部分13也可以沿外壳11的高度方向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照明灯15设置两个发射部分13中的一个远离另一个的外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照明灯15的具体设置位置,只要通过照明灯15能够使用户清楚地看到发射部分13的存在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照明灯15可以通过卡接、螺接等方式设置在外壳11的外壁上,与电源相接的第二电导线穿过第二通孔115后与照明灯15相接,以确保照明灯15的供电。需要说明的是,照明灯15的电源为低压电源,可以与与转化部分12相接的外部电源相同,也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除菌装置1还可以仅包括一个发射部分13或者是三个等更多数量的发射部分13,本申请不对发射部分13的数量作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只要能够电离空气和水分产生能够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纳米水离子即可。
如图1至图5所示并按照图3所示的方位,外壳11的上侧设置有伸出端116,该伸出端116上设置有螺钉孔1161,紧固件(如螺钉、螺栓等)穿过该螺钉孔1161后与壁挂式空调器相接,这样也就将除菌装置1设置在了壁挂式空调器上,从而也就能够通过除菌装置1对壁挂式空调器所在的室内空间进行除菌处理。显然,伸出端116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1的下侧、左侧或者右侧等其他可能的位置,本申请不限制伸出端116的具体设置方位。
外壳11的侧部(即图2中的右侧)设置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条状筋117,条状筋117沿外壳11的宽度方向(即为图2中所示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分布。在安装除菌装置1时,壁挂式空调器可以在对应的位置设置与这两条条状筋117相配合的安装结构(未图示),这样,通过条状筋117与安装结构的配合,能够更好地将除菌装置1设置在壁挂式空调器上。当然,外壳11的侧部也可以不设置条状筋117。显然,除菌装置1还可以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设置在壁挂式空调器上。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外壳11的上侧设置有第一过线孔118和第二过线孔119,与转化部分12相接的第一电导线以及与照明灯15相接的第二电导线分别通过第一过线孔118和第二过线孔119后与外部电源相接。当然,外壳11上也可以仅设置一个过线孔,此时第一电导线和第二电导线均从这一个过线孔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能够允许第一电导线和第二电导线通过确保除菌装置1的供电即可。
下面参照图1、图6和图7并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来阐述本申请的除菌装置1在壁挂式空调器上的可能的设置方式。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壳体2,壳体2具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进风口21与出风口22之间形成有风道,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进风口21进入到风道内,被处理后再经由出风口22返回至室内空间,进而达到调整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
本申请的除菌装置1设置在出风口22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即如图6所示的出风口22的左侧),这样壳体2内的空气在经由出风口22进入到室内空间时,至少有一部分空气会流经该除菌装置1,这样也就会有空气流经除菌装置1的发射部分13,发射部分13在通电后能够电离空气生成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同时,还能够电离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纳米水离子。这些正离子和/或负离子、纳米水离子会随着空气一起进入到室内空间的各个角落,这样也就能够更好地去除室内空间中的细菌、病毒等,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除菌装置1也可以设置在出风口22的右侧。显然,也可以在出风口22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除菌装置1。当然,除菌装置1也可以设置在风道内的其他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除菌装置1在空调器内的位置,只要安装好后除菌装置1能够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并同时电离水分产生纳米水离子即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配置有前述任一方案所述的除菌装置。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除菌装置设置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该空调器具有前述的除菌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除菌装置1包括外壳11、设置于外壳11的发射部分13以及设置在外壳11内的转化部分12、发射部分13的外侧套设吸湿部分14、以及吸湿部分14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将该水分传递至发射部分13,这样发射部分13在通电后能够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同时,还能够电离到达其的水分产生纳米水离子,这些正离子和/或负离子、纳米水离子能够有效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通过在外壳11设置有发射部分13的侧部设置照明灯15,在照明灯15的作用下,能够清楚地看到发射部分13,从而能够增强除菌装置1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提升产品的销售能力。通过将除菌装置1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口22的至少一侧,这样除菌装置1电离空气产生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电离水分产生的纳米水离子也就能够随着流经出风口22的空气一起到达室内空间的各个角落,更好地去除室内空间的细菌、病毒等,获得更好的除菌效果。
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装置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发射部分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转化部分,所述转化部分与所述发射部分电连接,所述转化部分被设置成能够将输入的电源处理后提供给所述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暴露于环境,
所述除菌装置还包括吸湿部分,所述吸湿部分套设于所述发射部分的外侧,所述吸湿部分被设置成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将该水分传递至所述发射部分,
所述发射部分被设置成通电时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同时还能够电离水分从而产生纳米水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部分套设于所述发射部分靠近所述外壳的部分的外侧、且所述吸湿部分沿所述发射部分的长度方向分布,在组装好时,至少所述发射部分远离所述外壳的端部暴露于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发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暴露于环境,所述吸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伸入至所述发射部分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部分为碳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转化部分卡设于所述限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装置还包括照明灯,所述外壳在设置有所述发射部分的侧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照明灯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暴露于环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发射部分,两个所述发射部分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同一侧,所述照明灯设置于两个所述发射部分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伸出端,所述伸出端上设置有螺钉孔,紧固件穿过螺钉孔后与目标部件相接。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配置有上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除菌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除菌装置设置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CN202123374646.0U 2021-12-29 2021-12-29 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 Active CN216976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74646.0U CN216976977U (zh) 2021-12-29 2021-12-29 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74646.0U CN216976977U (zh) 2021-12-29 2021-12-29 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76977U true CN216976977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50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74646.0U Active CN216976977U (zh) 2021-12-29 2021-12-29 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76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82895B (zh) 空气净化装置、空气净化方法和空气净化器
CN201037674Y (zh) 空调器用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KR101459619B1 (ko) 집진식 공기정화기
EP4046662A1 (en) Airborne virus protection and disinf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KR102297755B1 (ko) 자외선과 플라즈마 일체형의 하이브리드 공기 살균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공기 정화 시스템
KR102045122B1 (ko) 플라즈마 방출 다이오드 소자
CN216976977U (zh) 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
CN213759733U (zh) 双极非平衡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217235981U (zh) 空气消杀装置
JP3625293B1 (ja) 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装置
CN213941338U (zh) 一种多功能消毒净化病历车
KR102172868B1 (ko) 플라즈마 방출 다이오드 소자
CN214592101U (zh) 一种等离子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空气消毒器
CN212522523U (zh) 一种空气杀菌器
CN203893330U (zh) 一种等离子体空气消毒净化装置
CN215260174U (zh) 具有除菌功能的空调室内机
CN2579421Y (zh) 除菌除尘型空气消毒机
CN215765635U (zh) 一种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CN112472484A (zh) 一种多功能消毒净化病历车
CN216308129U (zh) 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CN214536545U (zh) 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215597653U (zh) 离子发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CN214841241U (zh) 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216308130U (zh) 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CN217441905U (zh) 一种紫外线与离子结合的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