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8129U - 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8129U
CN216308129U CN202122360065.5U CN202122360065U CN216308129U CN 216308129 U CN216308129 U CN 216308129U CN 202122360065 U CN202122360065 U CN 202122360065U CN 216308129 U CN216308129 U CN 216308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ion sterilization
air
groove
sterilization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600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嘉兴
张鹏
刘祥宇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600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8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8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8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的除菌装置的作用范围有限、安全要求高等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离子除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转化部分与发射部分电连接,转化部分被设置成能够将输入的电源处理后提供给发射部分,发射部分被设置成在通电后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发射部分包括外壳和多个尖针,外壳的一个端部沿周向向内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尖针穿过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后暴露于环境。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尖针穿过第一凹槽的槽底,从而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能够被尖针电离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具有较好的除菌效果。

Description

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空调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调器的室内机用于与室内空间的空气交换热量,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室内机的进风口进入室内机的壳体内,与蒸发器交换热量,然后再经由室内机的出风口进入室内空间。不过,空调器在长期使用之后,内部会积存大量的细菌、病毒以及颗粒物,这样室内空间的空气在流经室内机的壳体内部时,就会将细菌、病毒以及颗粒物携带至室内空间,进而导致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下降,严重时危害人们的健康。
目前,通常通过在空调器上配置除菌装置来去除空调器内的细菌、病毒。该除菌装置通常采用紫外光技术,不过,紫外杀菌装置只能对能够照射到的流过空调器内部的空气进行杀菌,对照射不到的区域就不能起到杀菌作用,作用范围有限。并且,紫外杀菌装置的安全要求高,其发射出来的紫外线不能直接照射人眼和皮肤,若照射到空调器的一些零部件,如塑料件等,会加速其老化速度。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除菌装置的作用范围有限、安全要求高等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子除菌装置,所述离子除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所述转化部分与所述发射部分电连接,所述转化部分被设置成能够将输入的电源处理后提供给所述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被设置成在通电后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所述发射部分包括外壳和多个尖针,所述外壳的一个端部沿周向向内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尖针穿过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后暴露于环境。
在上述离子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射部分还包括多个导电片,所述导电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每个所述导电片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尖针,所述导电片与所述转化部分电连接。
在上述离子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尖针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暴露于环境。
在上述离子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射部分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的外侧,所述防护组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通风通道。
在上述离子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连杆和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通过所述连杆设置于所述外壳。
在上述离子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形成有所述第一凹槽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杆插设于所述第二凹槽。
在上述离子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为圆筒状结构,多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端部、且沿所述外壳的周向设置,所述连杆沿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
在上述离子除菌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的外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限位筋,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形成有限位槽;并且/或者所述连杆由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连杆内设置有灯;并且/或者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通风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离子除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转化部分与发射部分电连接,转化部分与电源相连,并能够将该输入的电源处理之后再提供给发射部分,从而确保离子除菌装置的稳定运行。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发射部分,发射部分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当这些离子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能变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分解蛋白质,羟基与氢离子相结合,形成水,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间内的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结构简单,作用范围广泛。并且,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其中,发射部分包括外壳和多个尖针,外壳的一个端部沿周向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尖针穿过第一凹槽的槽底后暴露于环境,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尖针伸出外壳的部分就能够与空气充分接触,进而电离空气产生能够除菌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通过这些正离子和/或负离子能够有效地去除空气中以及离子除菌装置所在空间内的细菌、病毒等,具有较好的除菌效果。
进一步地,发射部分还包括多个导电片,这多个导电片设置在外壳内,每个导电片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尖针,导电片与转化部分电连接。而转化部分具有正极端和负极端,这些导电片可以全部与正极端相接,也可以全部与负极端相接,还可以一部分与正极端相接、另一部分与负极端相接,这样也就能够使多个尖针全部与正极端电连接,或者全部与负极端电连接,或者一部分与正极端电连接、另一部分与负极端电连接,从而使得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空气就能够被电离生成正离子、负离子或者正离子和负离子,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除菌、保健需求。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通孔,尖针在穿过第一通孔后就能够暴露于环境,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尖针穿过第一通孔的部分与空气充分接触,电离空气从而产生能够除菌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
进一步地,发射部分还包括防护组件,该防护组件设置在外壳设置有第一凹槽的位置的外侧,防护组件与外壳之间形成有通风通道。这样一来,在安装时,通过防护组件的设置能够避免操作者被尖针扎到。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空气经由通风通道能够到达尖针处,并与尖针充分接触,进而被电离生成正离子和/或负离子,从而确保了离子除菌装置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防护组件包括连杆和防护板,该防护板通过连杆设置于外壳。由于防护板与外壳之间仅通过连杆相接,这样也就能够在防护板与外壳之间形成允许空气通过的通风通道,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空气就能够通过该通风通道到达尖针处,从而确保了离子除菌装置的顺利运行。
进一步地,外壳形成有第一凹槽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连杆插设于该第二凹槽,这样也就能够将防护板设置外壳上。
进一步地,连杆的外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限位筋,第二凹槽内部形成有限位槽,这样在将连杆插设至第二凹槽之后,通过限位筋与限位槽的匹配就能够避免连杆在第二凹槽内随意转动,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地将防护板设置在外壳上。连杆由透明材料制成,且该连杆内设置有灯,这样在灯光效果下,用户能够清楚地看到离子除菌装置的所在位置,并且整体效果更加美观。防护板上设置有通风结构,这样流经离子除菌装置的空气除了经由通风通道到达尖针处,还能够通过通风结构到达尖针处,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离子除菌装置的稳定运行。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配置有前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离子除菌装置。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出风口,所述离子除菌装置设置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空气经由出风口进入到室内空间时,至少会有一部分流经离子除菌装置。这部分空气被电离生成正离子和/或负离子,这些离子能够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同时还能够随着空气进入室内空间继而到达室内空间的各处,进一步去除室内空间空气中或者是物品表面的细菌、病毒等,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除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该空调室内机具有前述的离子除菌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并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机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的外壳的结构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导电片设置在外壳内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的外壳的结构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的防护组件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设置在空调室内机上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发射部分;11、外壳;111、第一凹槽;1111、第一通孔;112、凸台;113、第二凹槽;1131、限位槽;1132、第二通孔;114、伸出端;1141、加强筋;1142、安装孔;12、尖针;13、导电片;14、防护组件;141、连杆;1411、限位筋;142、防护板;1421、通风孔;2、壳体;21、进风口;22、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还可以适用于吊顶式空调、柜式空调等其他类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或者其他需要除菌的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目前,通常通过在空调器上配置采用紫外光技术的紫外除菌装置来达到除菌的目的。不过,紫外除菌装置通常只能对照射到的空气进行杀菌,作用范围有限,并且安全要求高,其发射处来的紫外线不能直接照射人眼和皮肤,若照射到空调器的一些零部件,如塑料件等,会加速其老化速度。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被设置成在通电后能够电离空气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这些离子能够有效去除空间的空气中以及物品表面附着的细菌、病毒等,具有较好的除菌效果。
首先,参照图1至图7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在空调室内机上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的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的外壳的结构图(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导电片设置在外壳内的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的外壳的结构图(二),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的防护组件的结构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离子除菌装置设置在空调室内机上的结构图。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离子除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未图示)和发射部分1,转化部分设置在空调室内机内、与电源相连,该电源一般为交流电源,电压较低(如220V或者12V等),利用该转化部分对该部分直流电源或者交流电源进行处理: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振荡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将低电压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和直流正高压,并将直流负高压和直流正高压提供给发射部分1,从而确保离子除菌装置的稳定运行。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转化部分的具体设置方式,只要能够将低压电源转化成高压电源即可。
转化部分将处理后的电源传输给发射部分1,发射部分1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当这些离子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能变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分解蛋白质,羟基与氢离子相结合,形成水,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间内的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结构简单,作用范围广泛。并且,负离子还能够起到保健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发射部分1包括外壳11和多个尖针12,通过外壳11能够将发射部分1设置在空调室内机内。外壳11的一个端部沿周向向内凹陷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111,尖针12穿过第一凹槽111的槽底后暴露于环境,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尖针12伸出外壳11的部分能够与空气充分接触,进而电离空气产生能够除菌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通过这些正离子和/或负离子能够有效地去除空气中以及离子除菌装置所在空间内的细菌、病毒等,具有较好的除菌效果。
如图1至图5所示,转化部分包括正极端和负极端,发射部分1还包括3个导电片13,该导电片13大致为扇形段。外壳11设置为一端开口、一端封口的圆筒状结构(如图1中所示,外壳11的右端封口、左端开口),3个第一凹槽111沿外壳11的封口端的周向均匀分布。外壳11的封口端的内侧沿周向间隔设置有3个凸台112,该凸台112的横截面大致为扇形段。这3个凸台112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一凹槽111之间,并且3个凸台112的高度高于3个第一凹槽111的槽高,这样也就为导电片13预留出了安装空间。将3个导电片13卡设在这3个凸台112之间,然后从外壳11的开口端向外壳11内灌胶、作密封处理,这样也就将这3个导电片13设置在了外壳11内,并且能够避免导电片13与空气中的水分接触进而导致导电片13短路甚至损坏,从而能够确保离子除菌装置的稳定运行。显然,导电片13还可以通过螺接、粘接等方式设置在外壳11内。
需要说明的是,外壳11也可以另外设置一个盖体,通过盖体封堵外壳11的开口端。当然,也可以在将导电片13和尖针12安装完毕、并进行灌胶、密封处理后,再通过盖体封堵外壳11的开口端。显然,外壳11也可以设置成长方体状或者多面体状等其他可能的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能够将导电片13设置在外壳11内、尖针12穿过外壳11暴露于环境即可。
每个导电片13上设置有一个尖针12,导电片13与转化部分电连接。而转化部分具有正极端和负极端,这些导电片13可以全部与正极端相接,也可以全部与负极端相接,还可以一部分与正极端相接、另一部分与负极端相接,这样也就能够使多个尖针12全部与正极端电连接,或者全部与负极端电连接,或者一部分与正极端电连接、另一部分与负极端电连接,从而使得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空气就能够被电离生成正离子、负离子或者正离子和负离子,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除菌、保健需求。
显然,每个导电片13上也可以设置两个或三个或者更多数量的尖针1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不限制尖针12和导电片13的具体数量,上述仅仅只是一种示例性地描述,也不应理解为对尖针12和导电片13数量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发射部分1也可以不包括导电片13,尖针12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与转化部分实现电连接,如,尖针12通过电导线直接与转化部分的正极端、或者负极端相接,或者多个尖针12中的一部分与正极端相接、另一部分与负极端相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是否设置导电片13,只要能够实现尖针12与转化部分的电连接、确保离子除菌装置的稳定运行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各第一凹槽111的槽底设置有第一通孔1111,每个尖针12在穿过第一通孔1111后就能够暴露于环境,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尖针12穿过第一通孔1111的部分与空气充分接触,电离空气从而产生能够除菌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111的槽底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通孔1111,如,第一凹槽111的槽底由橡胶、泡沫等能够被尖针12穿过的软质材料制成,在安装时,尖针12直接刺穿第一凹槽111的槽底并伸出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尖针12能够穿过第一凹槽111的槽底暴露于环境即可。
如图2、图3、图6所示,发射部分1还包括防护组件14,该防护组件14设置在外壳11设置有第一凹槽111的位置的外侧,即设置在外壳11的封口端的外侧,也就是设置在尖针12的外侧。这样一来,在安装时,通过防护组件14的设置能够避免操作者被尖针12扎到。
组装好后,防护组件14与外壳11之间的环形缝隙形成通风通道,这样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空气经由该通风通道就能够到达尖针12处,并与尖针12充分接触,进而被电离生成正离子和/或负离子,从而确保了离子除菌装置的稳定运行。显然,发射部分1也可以不设置防护组件14。
如图2、图3、图6所示,防护组件14包括连杆141和防护板142,该防护板142通过连杆141设置于外壳11。由于防护板142与外壳11之间仅通过连杆141相接,这样也就能够在防护板142与外壳11之间形成允许空气通过的通风通道,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空气就能够通过该通风通道到达尖针12处,从而确保了离子除菌装置的顺利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防护组件14还可以是其他的设置方式,如,防护组件14为罩设在外壳11的封口端外侧的防护罩,防护罩上设置有多个透风孔,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能够通过透风孔到达尖针12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防护组件14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能够在避免操作者被尖针12扎到的同时允许空气通过到达尖针12处即可。
参照图2至图6,外壳11形成有第一凹槽111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113,即在外壳11的封口端形成有第二凹槽113,该第二凹槽113位于外壳11的封口端的中心。连杆141插设于该第二凹槽113,这样也就能够将防护板142设置外壳11上。在安装好时,连杆141沿外壳11的轴线方向延伸,这样也就能够更加稳固地将防护板142设置在外壳11的封口端。显然,第二凹槽113也可以不设置在外壳11的封口端的中心,即连杆141也可以不沿外壳11的轴线方向延伸,而是沿与外壳11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显然,外壳11的封口端也可以不设置第二凹槽113,连杆141通过螺接、粘接、磁吸附等方式直接设置在外壳11的封口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连杆141设置于外壳11的设置方式,只要能够将防护板142设置在外壳11的封口端的外侧即可。
如图2至图6所示,该第二凹槽113的槽壁上向外设置有限位槽1131,连杆141的外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限位筋1411,这样在将连杆141插设至第二凹槽113之后,通过限位槽1131与限位筋1411的配合,就能够避免连杆141在第二凹槽113内随意转动,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地将防护板142设置在外壳11上。显然,连杆141的外壁上也可以不设置限位筋141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杆141由硅酸盐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聚碳酸酯等透明材料制成。如图3至图6所示,连杆141设置为中空结构,在该中空结构内设置有灯(未图示)。第二凹槽113的槽底设置有第二通孔1132,电导线与灯相接后从第二通孔1132穿出、然后与外部电源相接。在通电时,灯发光进而照亮连杆141。这样在灯光效果下,用户能够清楚地看到离子除菌装置的所在位置,并且整体效果更加美观。
如图2和图6所示,防护板142上设置有通风结构,该通风结构由多个通风孔1421构成,该通风孔1421大致为由内之外径向尺寸逐渐增大的孔状结构。这样流经离子除菌装置的空气除了经由防护板142与外壳11之间的通风通道到达尖针12处,还能够通过多个通风孔1421到达尖针12处,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离子除菌装置的稳定运行。
显然,通风孔1421还可以设置成圆形孔、三角形孔、矩形孔或者异形孔等其他可能的形状。当然,通风结构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形式,如镂空或者格栅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通风结构的具体设置性质,只要能够允许空气经由该通风结构到达尖针12处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防护板142上也可以不设置通风结构,流经离子除菌装置的空气仅经由通风通道到达尖针12处。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外壳11的外壁向外延伸有大致为板状的伸出端114,该伸出端114上设置有加强筋1141,通过该加强筋1141的设置可以增强伸出端114的强度。该伸出端114上设置有安装孔1142,空调室内机在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紧固件(如螺栓、螺钉等)穿过安装孔1142后与连接孔相接,这样也就将发射部分1设置在了空调室内机上,从而也就能够在空调室内机所在的室内空间内电离空气产生能够除菌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获得较好的除菌效果。显然,离子除菌装置还可以通过粘接、磁吸附、插接等范方式设置在空调室内机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
下面参照图1和图7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有离子除菌装置的空调室内机的可能的设置方式。
如图1和图7所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2,壳体2上具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室内空间的空气经由进风口21进入到壳体2内,被处理后再经由出风口22返回至室内空间。沿壳体2的长度方向观察,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1通过螺接的方式设置在出风口22的左侧,转化部分(未图示)可以通过螺接、粘接等方式设置在壳体2内靠近出风口22的左侧的位置,这样能够减少布线。
通过这样的设置范式,在空气经由出风口22进入到室内空间时,就至少会有一部分流经离子除菌装置的发射部分1,这部分空气与尖针12充分接触,进而被电离生成正离子和/或负离子,这些离子能够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同时还能够随着空气进入室内空间继而到达室内空间的各处,进一步去除室内空间空气中或者是物品表面的细菌、病毒等,从而能够获得更好的除菌效果。
显然,离子除菌装置也可以设置在出风口22的右侧,或者是出风口22的左侧和右侧同时设置有离子除菌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离子除菌装置在出风口22处的设置位置,只要能够电离部分经由出风口22进入到室内空间的空气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离子除菌装置还可以设置在壳体2内靠近进风口21的位置,或者是设置在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之间形成的风道内,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离子除菌装置在壳体2内的具体设置位置,只要能够电离空气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即可。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转化部分处理输入的电源并提供给发射部分1,发射部分1通电后电离空气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和/或负离子,通过这些正离子和/或负离子就能够去除空气中以及空间内的细菌、病毒等,达到除菌的目的,多余的负离子还能够对人体能够起到保健作用。发射部分1包括多个导电片13、以及每个导电片13上至少设置一个尖针12,从而使得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空气就能够被电离生成正离子、负离子或者正离子和负离子,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除菌、保健需求。通过在外壳11设置有第一凹槽111的位置的外侧设置防护组件14、防护组件14由连杆141和防护板142构成、防护板142通过连杆141设置在外壳11上、以及防护板142上设置有通风结构,在空气流经离子除菌装置时,空气能够经由形成于防护板142与外壳11之间的通风通道以及设置于防护板142上的通风结构到达尖针12处,并与尖针12充分接触,进而被电离生成正离子和/或负离子,从而确保了离子除菌装置的稳定运行。外壳11形成有第一凹槽111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113、连杆141的外壁沿其轴向设置有限位筋1411,从而能够通过将连杆141插设于第二凹槽113的方式稳固定设置于外壳11。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配置有前述离子除菌装置。
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进风口,离子除菌装置设置于出风口沿壳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该空调室内机具有前述的离子除菌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离子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除菌装置包括转化部分和发射部分,所述转化部分与所述发射部分电连接,所述转化部分被设置成能够将输入的电源处理后提供给所述发射部分,所述发射部分被设置成在通电后能够电离空气从而产生正离子和/或负离子,
所述发射部分包括外壳和多个尖针,所述外壳的一个端部沿周向向内形成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尖针穿过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后暴露于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部分还包括多个导电片,所述导电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每个所述导电片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尖针,所述导电片与所述转化部分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尖针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暴露于环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子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部分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的外侧,所述防护组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有通风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子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连杆和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通过所述连杆设置于所述外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形成有所述第一凹槽的端部向内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杆插设于所述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子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圆筒状结构,多个所述第一凹槽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端部、且沿所述外壳的周向设置,所述连杆沿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子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外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限位筋,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形成有限位槽;并且/或者
所述连杆由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连杆内设置有灯;并且/或者
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通风结构。
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配置有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子除菌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出风口,所述离子除菌装置设置于所述出风口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CN202122360065.5U 2021-09-28 2021-09-28 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6308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60065.5U CN216308129U (zh) 2021-09-28 2021-09-28 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60065.5U CN216308129U (zh) 2021-09-28 2021-09-28 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8129U true CN216308129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12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60065.5U Active CN216308129U (zh) 2021-09-28 2021-09-28 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81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13030A1 (en) Ion generator, and electric apparatus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216308129U (zh) 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CN213759733U (zh) 双极非平衡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108686473B (zh) 一种用于去除静电产生的臭氧的装置
CN212481628U (zh) 一种用于通风管道的杀毒装置
CN216308130U (zh) 离子除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CN215027527U (zh) 一种空气净化滤芯
CN216976977U (zh) 除菌装置以及具有该除菌装置的空调器
CN212522523U (zh) 一种空气杀菌器
CN211695153U (zh) 紫外灯杀菌模块及空调器
CN215597653U (zh) 离子发生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CN213146751U (zh) 挂壁式杀菌型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308012U (zh) 具有除菌功能的空调室内机
CN212841883U (zh) 一种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的空气消毒器及带有空气消毒器的空调
CN210128466U (zh) 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等离子体装置及空调器
CN217235858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944533A (zh) 一种水雾离子发生装置、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CN214536545U (zh) 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219835890U (zh) 一种智能消毒门
CN21697697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840941U (zh) 具有杀菌净化功能的照明装置
CN215260174U (zh) 具有除菌功能的空调室内机
CN201126562Y (zh) 具有离子发生器的无线键盘
CN216716403U (zh) 一种空气杀菌装置
CN215723972U (zh) 一种杀菌消毒空气净化的光负离子电器模块、换气扇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