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17993B -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17993B
CN113217993B CN202110420508.7A CN202110420508A CN113217993B CN 113217993 B CN113217993 B CN 113217993B CN 202110420508 A CN202110420508 A CN 202110420508A CN 113217993 B CN113217993 B CN 1132179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emission
emission module
air
indoor unit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05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17993A (zh
Inventor
郭嘉兴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205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179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17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79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179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79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6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by electric means, e.g. ionisers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2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slid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本发明旨在综合考虑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和舒适度,实现室内机智能和多样化调节。为此目的,本发明的室内机有两个出风口,第一出风口通过出风挡柱控制,并在出风挡柱形成的负压区域内设置有第一离子发射模块,第二出风口通过导风板控制,并在壳体内部靠近导风板的位置设置第二离子发射模块。本发明的室内机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根据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出风挡柱的位置、导风板的开闭、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开闭。本发明能够根据室内人员体征参数实现室内机多样化运行模式。

Description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空调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人们对于空调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温度调节了,对于空调的智能控制、室内净化、杀菌以及保健等功能都有了新的要求。
目前的空调器中也增加一些除菌净化的功能,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如单纯使用负离子净化技术,其净化功能较为单一,其杀菌效果有限。实际上负离子对于人体具有诸多的益处,负离子具有降尘、净化的作用。同时,负离子还能够调节血脂、血压、改善心功能、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等。因而,带有负离子的家用电器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双极离子结合使用还能够进一步实现除菌的功能。
同时,国内外有段运动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试验表明,负氧离子在迅速消除运动员疲劳、缓解或止住临场疼痛、促进睡眠、稳定情绪、较快集中精力对抗外界声音干扰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作用,同时不存在任何的副作用,是缓解运动疲劳的有效方法。
用户在家里运动时,运动时间增长或运动强度增大,会产生大量的深度呼吸,因而吸入的空气需要尽量保持洁净且少菌,以避免细菌、尘粒等有害物质过多的进入人体肺部深处。另外,运动过程中以及运动完成后,也需要补充负离子,来缓解运动所带来的疲劳感,提升运动效率。如果用户在运动过程中使用遥控器、APP或者语音控制离子发射模式,控制过程不够智能,且会打乱运动节奏,用户体验较差。
相应的,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室内机控制方法和室内机,综合考虑室内人员的舒适度以及对于室内离子的需求情况,实现更为智能的控制过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综合考虑室内人员舒适度以及室内人员对于离子的需求情况,实现更为智能的控制过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机前方,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机的下方;出风挡柱,所述出风挡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实现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闭;第一离子发射模块,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与所述负压区域内;第二离子发射模块,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靠近所述导风板的位置;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通信连接,获取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与所述室内机的处理器通信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室内机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
根据所述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所述出风挡柱的位置、所述导风板的开闭、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开闭,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体征参数为心率,“根据所述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所述出风挡柱的位置、所述导风板的开闭、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开闭,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为制冷运行,并且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一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不工作;并且/或者,
当所述室内机为制冷运行,并且第一设定值<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二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正负离子,其中,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二开度;并且/或者,
当所述室内机为制冷运行,并且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第一开度<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三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第二开度<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一开度。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体征参数为心率,“根据所述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所述出风挡柱的位置、所述导风板的开闭、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开闭,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为制热运行,并且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关闭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四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不工作,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并且/或者,
当所述室内机为制热运行,并且第一设定值<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关闭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第三开度<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四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正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并且/或者,
当所述室内机为制热运行,并且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第三开度≤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四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五开度。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体征参数为心率,“根据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所述出风挡柱的位置、所述导风板的开闭、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开闭,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为送风模式,并且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一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不工作;并且/或者,
当所述室内机为送风模式,并且第一设定值≤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关闭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第三开度<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四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不工作,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并且/或者,
当所述室内机为送风模式,并且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第一开度<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三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当第三设定值<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二开度。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五开度。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根据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所述出风挡柱的位置、所述导风板的开闭、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开闭,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步骤还进一步包括:
所述体征参数为心率,根据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控制所述室内机送风的风速,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越高,所述风速越快。
本领域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朝向室内机前方,第二出风口朝向室内机的下方;出风挡柱,出风挡柱设置于第一出风口处,并与壳体滑动连接,以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导风板,导风板设置在第二出风口处,导风板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上,以实现第二出风口的开闭;第一离子发射模块,第一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负压区域内;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第二离子发射模块设置在壳体内部靠近导风板的位置;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通信连接,获取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数据获取模块与室内机的处理器通信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室内机控制方法,包括控制人员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根据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出风挡柱的位置、导风板的开闭、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开闭,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本发明的室内机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室内机的送风模式,并进一步控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工作状态,结合对室内机风速的控制实现多样化的室内机运行模式,能够确保室内的温度、室内机的风速、离子浓度等与室内人员不同状态下的需求相匹配,实现更为智能的调节。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室内机设置有两个出风口,其中第一出风口上设置有出风挡柱,出风挡柱通过滑动实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第二出风口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通过转动实现第二出风口的开闭;室内机还设置有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其中第一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于负压区域内,第二离子发射模块设置在壳体内,靠近导风板的位置;室内机设置有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通信连接,获取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根据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调节室内机的送风模式,以及第一离子发射模块、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运行状态,实现多样化的运行状态,满足室内人员在不同状态下对于温度、室内送风风速以及室内空气离子浓度的需求,确保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和人体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第一离子发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第二离子发射模块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最大送风模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默认冷风模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极限冷风模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默认热风模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极限热风模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控制方法的主要流程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2-出风挡柱,3-导风板,4-第一出风口,5-第二出风口,6-第一离子发射模块,7-第二离子发射模块,8-负压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尽管说明书中是以室内机为例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发明显然可以采用其他各种送风装置中,只要该送风装置具有空气调节效果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室内机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示意图。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为解决现有的空调的运行模式、送风模式以及离子发射模式的局限性较高,不能够实现更为智能的调节的问题问题,本发明的室内机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4和第二出风口5,第一出风口4朝向室内机前方,第二出风口5朝向室内机的下方;出风挡柱2,出风挡柱2设置于第一出风口4处,并与壳体1滑动连接,以实现第一出风口4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8;导风板3,导风板3设置在第二出风口5处,导风板3可转动的安装在壳体1上,以实现第二出风口5的开闭;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设置于负压区域8内;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设置在壳体1内部靠近导风板3的位置;数据获取模块(图中未示出),用于与可穿戴设备通信连接,获取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数据获取模块与室内机的处理器通信连接。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 室内机上设置有两个出风口,出风挡柱2前后滑动实现第一出风口4的开闭,导风板3转动实现第二出风口5的开闭。在两个出风口处分别设置有离子发射模块,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设置在出风挡柱2外侧,出风挡柱2将第一出风口4打开时,能够形成负压区域8,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设置在负压区域8内,在室内机通过第一出风口4送风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的离子,本身向前发射,会产生离子风,离子风在负压区域8内,会被室内机经过出风挡柱2后聚合的送风进行二次引流,从而实现离子的全方位发射,并且发射距离更远。同时在第一出风口4关闭时,由于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设置在出风挡柱2的外侧,离子也能够发射至室内。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设置在壳体1内部,靠近导风板3的位置,在通过第二出风口5送风时,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发射的离子能够随空调送风发射到室内。负压区域8是指空调送风经过出风挡柱2时,空调风分成两路,在经过出风挡柱2后两路空调风聚合在一起,在靠近出风挡柱2朝向室内一侧的位置,风速极小,而再往前风速会很高,这个风速极小的区域即为负压区域8。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出风挡柱2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出风挡柱2朝向室内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小孔,第一离子发射模式一部分设置在出风挡柱2的内部,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的发射头穿过出风挡柱2上的小孔,暴露在出风挡柱2的外侧。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设置在室内机底座内部,穿过底座外侧的小孔,暴露在室内机外侧。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为向斜上方设置,室内机送风经过时,离子能够随室内机送风从导风板3处吹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风口4为冷风出风口,第二出风口5主要为热风出风口。制冷模式时,出风挡柱2后移,冷风出口打开,形成负压区域8,冷风从第一出风口4送出,冷风实现上吹,此时热风出风口是微闭合状态。制热模式时,出风挡柱2前移,冷风出风口是闭合状态,导风板3打开,热风下吹。室内机送风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 最大送风模式:出风挡柱2后移,导风板3开启45°。此时为宽送风通道,室内换热的速度快,如图4所示;
2. 默认冷风模式:出风挡柱2后移,导风板3开启15°。此时模式冷风轻微上扬不对室内人员直吹,属于淋浴式送风,如图5所示;
3. 极限冷风模式:出风挡柱2后移,导风板3开启10°。此时冷风角度明显上扬,实现抛物线式远距离送风,如图6所示;
4. 默认热风模式:出风挡柱2前移至第一出风口4关闭,导风板3开启85°。此时热风斜向下吹,具备一定的前向速度分量,送风距离较远,换热速度较快,如图7所示;
5. 极限热风模式:出风挡柱2前移至第一出风口4关闭,导风板3开启90°。此时热风垂直下吹,实现完全无感送风,如图8所示。
室内机的送风风速为5个档位,即静音、低风、中风、高风和强力。
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分别由并联在一起的多个负离子发射头和并联在一起的多个正离子发射头组成。负离子发射头和正离子发射头的作用为通过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电离空气。负高压极能够高速地释放出大量的电子,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会立刻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氧离子,即所谓的负离子。正高压极能够将空气中的H2O,即水分子电离,产生H+,即所谓的正离子。
应用正负离子实现除菌、净化和保健功能的原理为:当正、负离子吸附在细菌、霉菌或病毒表面时,能变成氧化能力极强的羟基(OH),从表面的蛋白质中瞬间抽取氢(H),分解蛋白质, OH基与H离子相结合,形成水(H2O),返回到空气中,从而将空间细菌、病毒等快速杀灭去除,能够有效实现除菌除病毒的效果;负离子与空气中的尘粒、烟雾、粉尘等表面附着形成重离子而沉降,同时负氧离子对人体产生很多好处。调血脂、血压、改善心功能,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等等诸多好处,能够实现对人体进行保健和对室内除尘的效果。
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均有两种工作模式,即为仅发射负离子以及同时发射正离子和负离子。负离子发射头和正离子发射头采用耐电腐蚀的特殊复合材料碳纤维做发射端,一个发射端上百根细小碳纤维,呈现分散蓬松状态,每个纤维头都是一个发射电极,使得电离达到最佳效果,相比普通发射端电极,释放能力几乎无衰减,产生的离子数量多,且产生的离子粒径小,迁移率高,移动速度快,易渗透易吸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更佳。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产生负离子和正离子的发射量均为千万级别。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室内机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控制人员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
步骤S200,根据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出风挡柱2的位置、导风板3的开闭、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的开闭,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数据获取模块能够获取到可穿戴设备上的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如心率、体温等,室内机根据人体的体征参数来调节送风模式、送风风速以及离子发射模块的工作模式,满足室内人员在运动、睡眠以及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舒适度要求,以及对于空气中离子浓度的需求,实现多样化的智能调节过程。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体征参数为心率,可穿戴设备为运动手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00包括:
当室内机为制冷运行,并且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控制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2,开启的导风板3角度的范围是导风板3的角度≤第一开度,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不工作;并且/或者,
当室内机为制冷运行,并且第一设定值<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2,开启的导风板3角度的范围是导风板3的角度≤第二开度,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发射正负离子,其中,第一开度>第二开度;并且/或者,
当室内机为制冷运行,并且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2,开启导风板3角度的范围是第一开度<导风板3的角度≤第三开度,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发射负离子。
当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第二开度<导风板3的角度≤第一开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00包括:
当室内机为制热运行,并且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控制室内机全部关闭出风挡柱2,开启的导风板3角度的范围是导风板3的角度≥第四开度,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不工作,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发射负离子;并且/或者,
当室内机为制热运行,并且第一设定值<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室内机全部关闭出风挡柱2,开启的导风板3角度的范围是第三开度<导风板3的角度≤第四开度,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正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发射负离子;并且/或者,
当室内机为制热运行,并且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室内机全部开启出风挡柱2,开启的导风板3角度的范围是第三开度≤导风板3的角度<第四开度,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发射负离子。
当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导风板3的角度≥第五开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00包括:
当室内机为送风模式,并且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控制室内机全部开启出风挡柱2,开启导风板3角度的范围是导风板3的角度≤第一开度,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不工作;并且/或者,
当室内机为送风模式,并且第一设定值≤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室内机全部关闭出风挡柱2,开启的导风板3角度的范围是第三开度<导风板3的角度≤第四开度,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不工作,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发射负离子;并且/或者,
当室内机为送风模式,并且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室内机全部开启出风挡柱2,开启导风板3角度的范围是第一开度<导风板3的角度≤第三开度,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发射负离子。
当第三设定值<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导风板3的角度≤第二开度。
当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导风板3的角度≥第五开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00包括:
根据室内人员的心率,控制室内机送风的风速,室内人员的心率越高,风速越快。
具体地,用户在家运动时,运动时间增长或运动强度增大,大量深度呼吸,吸入空气需尽量保持洁净少菌,以免细菌等有害微生物大量进入肺部深处。另外,也需要补充负离子,缓解运动疲劳提高运动效率。
可穿戴设备由于与人体接触,能够获取到人体的体温以及心率等体征参数,室内机与可穿戴设备进行通信连接,能够获取到室内人员的心率、体温等体征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进行室内机的智能调节。
实际上,人在不同的状态下,体征参数是有差异的,以心率为例。人在安静的状态下,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当然也会与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有关联,一般成年男性大约是60-80次/分钟,成年女性大约为70-90次/分钟。入睡后心率会减慢,男性大约是50-70次/分钟,女性大约为60-70次/分钟。运动会使心率增加,绝大多数身体健康的普通成年人,运动后的心率一般会在140-150次/分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用户运行制冷模式时:
当数据获取模块获得的室内人员的心率≤7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不运行,室内机运行默认冷风模式,送风风速为静音;
当70<室内人员的心率<10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不运行,室内机运行默认冷风模式,送风风速为低风;
当室内人员的心率=10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不运行,室内机运行极限冷风模式,送风风速为中风;
当100<室内人员的心率<12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正负离子,室内机运行极限冷风模式,送风风速为高风;
当室内人员的心率≥12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负离子,室内机运行最大送风模式,送风风速为强风。
当用户运行制热模式时:
当室内人员的心率≤7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不运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发射负离子,室内机运行极限热风模式,送风风速为静音;
当70<室内人员的心率<10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不运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发射负离子,室内机运行极限热风模式,送风风速为低风;
当室内人员的心率=10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不运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发射负离子,室内机运行默认热风模式,送风风速为中风;
当100<室内人员的心率<12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正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负离子,室内机运行默认热风模式,送风风速为高风;
当室内人员的心率≥12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负离子,室内机运行最大送风模式,送风风速为强风。
当用户运行送风模式时:
当室内人员的心率≤7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不运行,室内机运行默认冷风模式,送风风速为静音;
当70<室内人员的心率<10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不运行,室内机运行极限冷风模式,送风风速为低风;
当室内人员的心率=10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不运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发射负离子,室内机运行极限热风模式,送风风速为中风;
当100<室内人员的心率<12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不运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负离子,室内机运行默认热风模式,送风风速为高风;
当室内人员的心率≥120次/分钟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发射负离子,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负离子,室内机运行最大送风模式,送风风速为强风。
上述设置方式的优点在于:当室内人员心率较高时,控制第一离子发射模块6和第二离子发射模块7均发射负离子,以提高室内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满足空气净化以及室内人员补充负离子的需求。同时室内机还会根据室内人员的心率来调节其送风模式和风速,确保室内人员在不同状态下的舒适度,实现智能化调节过程。
特别地,室内机中还包括离子发生装置。室内机离子发生装置即为高压电源转化电路,作用是将输入的直流或交流电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振荡电路,过压限流、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将低电压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和直流正高压,再通过通电线将直流负高压和直接正高压连接到发射端;高压电源转化模块在壁挂式空调上应用,高压电源装配于壁挂式空调出风口左侧或右侧,离子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越高,电离能力越强,产生的离子量越大,但是输出电压越高需要内部增压电路越复杂、元器件要求越高、成本越高,所以需要综合考虑。其中,两路的发射头之间为串联模式,正离子发射头之间为并联模式,负离子发射头之间也为并联模式,高压电源转换输出的的负高压及正高压,一般均等地分配给每个发射头。高压电源内部设置有电压分配模块,可选择给每个发射头分配电压,可使每个发射头在不同的电压下,产生不同浓度的离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用来阐述本发明的原理,并非旨在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发明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结构进行调整,以便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出风挡柱2可以是柱状结构,也可以是杆状结构,只要能够实现衍生出负压区域8以及第一出风口4的打开和闭合即可,这些都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导风板3可以与壳体1转动连接,也可以与壳体1滑动连接,还可以与壳体1抽拉式连接,只要能够实现第二出风口5有效开闭即可,这些都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室内机还包括一些其他公知结构,例如处理器、控制器、存储器等,其中,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串行存储器、并行存储器或寄存器等,处理器包括但不限于CPLD/FPGA、DSP、ARM处理器、MIPS处理器等。为了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实施例,这些公知的结构未在附图中示出。
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各个步骤按照上述先后次序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实施例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不必按照这样的次序执行,其可以同时(并行)执行或以颠倒的次序执行,例如离子浓度检测模块可以先检测室内离子浓度,探测模块再探测室内人员情况,这些简单的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室内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机前方,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室内机的下方;
出风挡柱,所述出风挡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开闭,并形成空气汇聚的负压区域;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实现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闭;
第一离子发射模块,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设置与所述负压区域内;
第二离子发射模块,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靠近所述导风板的位置;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与可穿戴设备通信连接,获取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与所述室内机的处理器通信连接,并且,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数据获取模块获取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
根据所述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所述出风挡柱的位置、所述导风板的开闭、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开闭,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
所述体征参数为心率,“根据所述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所述出风挡柱的位置、所述导风板的开闭、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开闭,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为制冷运行,并且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一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不工作;并且/或者,
当所述室内机为制冷运行,并且第一设定值<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二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正负离子,其中,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二开度;并且/或者,
当所述室内机为制冷运行,并且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第一开度<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三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
当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第二开度<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一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征参数为心率,“根据所述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所述出风挡柱的位置、所述导风板的开闭、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开闭,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为制热运行,并且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关闭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四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不工作,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并且/或者,
当所述室内机为制热运行,并且第一设定值<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关闭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第三开度<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四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正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并且/或者,
当所述室内机为制热运行,并且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第三开度≤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四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五开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征参数为心率,“根据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所述出风挡柱的位置、所述导风板的开闭、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开闭,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室内机为送风模式,并且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一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不工作;并且/或者,
当所述室内机为送风模式,并且第一设定值≤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关闭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第三开度<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四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不工作,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并且/或者,
当所述室内机为送风模式,并且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室内机全部开启所述出风挡柱,开启的所述导风板角度的范围是第一开度<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三开度,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发射负离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第三设定值<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二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第一设定值时,所述导风板的角度≥第五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室内人员的体征参数,控制所述出风挡柱的位置、所述导风板的开闭、所述第一离子发射模块和所述第二离子发射模块的开闭,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运行模式”步骤还进一步包括:
所述体征参数为心率,根据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控制所述室内机送风的风速,所述室内人员的心率越高,所述风速越快。
CN202110420508.7A 2021-04-19 2021-04-19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Active CN1132179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0508.7A CN113217993B (zh) 2021-04-19 2021-04-19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20508.7A CN113217993B (zh) 2021-04-19 2021-04-19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7993A CN113217993A (zh) 2021-08-06
CN113217993B true CN113217993B (zh) 2022-09-06

Family

ID=77087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0508.7A Active CN113217993B (zh) 2021-04-19 2021-04-19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179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0017A (zh) * 2022-11-11 2023-04-04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21190B2 (ja) * 2003-07-25 2007-05-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付の温風暖房機
CN105910239A (zh) * 2016-05-17 2016-08-31 安徽泰然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空调调节系统
CN110553358A (zh) * 2019-08-30 2019-1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穿戴设备的空调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CN112082207B (zh) * 2020-10-15 2022-07-0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2212488A (zh) * 2020-10-30 2021-01-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导风板组件、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7993A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96366U (zh) 风扇
KR200474765Y1 (ko) 목걸이형 음이온 풍 발생장치
CN112856751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3217993B (zh)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CN113217991B (zh)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CN111529989A (zh) 过滤式口罩用面罩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2856753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1502364A (zh) 生态床
CN102324703A (zh) 一种有益于安神助眠的空气负离子生成机
CN112984734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2856765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3217992B (zh) 室内机控制方法及室内机
CN113513811A (zh) 混合氢气的负氧离子发生器
CN105977793B (zh) 分离式负氧离子发生装置
CN108870564A (zh) 一种负离子疗养机
CN213759733U (zh) 双极非平衡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214841508U (zh) 混合氢气的负氧离子发生器
CN205316538U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的森林空气负离子发生装置
CN212282597U (zh) 过滤式口罩用面罩结构
CN211551882U (zh) 一种干预呼吸微环境的装置
CN214536545U (zh) 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214841241U (zh) 双极离子杀菌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空调器
CN112378029A (zh) 一种新冠病毒的杀菌消毒装置
KR20210101108A (ko) 살균기능을 가진 마스크
CN110860018A (zh) 一种干预呼吸微环境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