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51923B - 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补片 - Google Patents

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补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51923B
CN112851923B CN201911100690.7A CN201911100690A CN112851923B CN 112851923 B CN112851923 B CN 112851923B CN 201911100690 A CN201911100690 A CN 201911100690A CN 112851923 B CN112851923 B CN 112851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polymer
chain extender
reaction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06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51923A (zh
Inventor
秦丹
葛亮
陈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ngwei Fu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ngwei Fu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ngwei Fu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ngwei Fus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006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51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51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1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51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51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9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3/91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14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 A61L27/18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7/00Materials for grafts or prostheses or for coating grafts or prostheses
    • A61L27/50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injectable or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shape-memory materials, surface modified materials
    • A61L27/58Materials at least partially resorbable by the bod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06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C08G63/08Lactones or lact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ester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18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other subst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430/00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 A61L2430/10Materials or treatment for tissue regeneration for reconstruction of tendons or liga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补片,其中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与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
Figure DDA0002269768200000011
扩链剂为可与羧基和/或羟基反应的化合物。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为具有优异力学性能可降解材料,能够很好地辅助术后治疗。

Description

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 及补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补片。
背景技术
手术治疗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植入材料来辅助术后修复,特别是补片,在辅助腱-骨、疝气、膝关节等的愈合中应用的尤为广泛。据流行病学统计,21世纪以来美国每年有不少于7.5万例肩袖损伤的患者接受重建手术,但术后效果并不理想,失败翻修率20%~70%,腱-骨界面不易愈合是主要原因。肩袖骨-肌腱-韧带修复的目的是稳定盂肱关节、恢复生理功能,维持关节腔密闭及分泌滑液营养软骨,预防继发性骨关节炎。肩袖撕裂长度在10~30mm甚至大于50mm伴冈上肌腱挛缩、滑囊瘢痕化的患者需要采用补片修补。
目前,植入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生物材料和合成材料。前者分为同种异体组织和自体组织,其中,生物材料同种异体组织具有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增加术后感染风险的可能,自体组织仍旧不能很好的恢复结合点的正常结构,故目前主要采用的仍为合成材料。
但市场上大多数合成材料均为不可降解材料,该类材料缺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容易引起术后的排异反应;并且其不可降解的特性,使得植入材料长期存留体内,容易引起术后排异反应。虽然也有部分产品采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材料,以提供一个非永久性的附着点,但是可降解材料普遍存在力学性能低,不能很好的促进愈合的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补片。由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为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可降解材料,能够很好地辅助术后治疗。
一种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与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11
*表示连接位点;
所述扩链剂为可与羧基和/或羟基反应的化合物。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时,所述扩链剂选自:含有羟基、羧基、酸酐、噁唑啉、环氧基、异氰酸酯基或亚磷酸酯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化合物;
所述聚合物含有式(II)所示结构片段时,所述扩链剂选自:含有羧基、环氧基、酸酐、异氰酸酯基或亚磷酸酯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化合物;
所述聚合物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式(II)所示结构片段时,所述扩链剂选自:含有羟基、羧基、噁唑啉、酸酐、环氧基、异氰酸酯基或亚磷酸酯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化合物。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时,所述扩链剂选自:环氧类化合物、二异氰酸酯、亚磷酸三苯酯、噁唑啉类化合物、含酸酐基团化合物、含羟基杂环化合物或含羧基杂环化合物;
所述聚合物含有式(II)所示结构片段时,所述扩链剂选自:环氧化合物、二异氰酸酯、亚磷酸三苯酯、酸酐、含羧基杂环化合物;
所述聚合物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式(II)所示结构片段时,所述扩链剂选自:环氧类化合物、二异氰酸酯、亚磷酸三苯酯、噁唑啉类化合物、含酸酐基团化合物、含羟基杂环化合物或含羧基杂环化合物。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为具有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或具有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21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p、q、x和y彼此相同或不同,所述p、q、x和y各自独立地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a、b、c和d彼此相同或不同,所述a、b、c和d各自独立地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使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与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I-1)所述结构或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和扩链剂干燥后置于转矩流变仪中,在转速为30r/min-120r/min、温度为120℃-200℃的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制得所述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
所述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与扩链剂的质量比为(N-1.5N):1,其中,N表示扩链剂中可与所述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反应的基团的数目;
所述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与扩链剂的质量比为(N-1.5N):1,其中,N表示扩链剂中可与所述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反应的基团的数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制备所述式(I-1)所述结构的聚合物的步骤,所述制备所述式(I-1)所述结构的聚合物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式(I-5)所示化合物;
使式(I-5)所示化合物进行氧化反应并水解,制得式(I-4)所示化合物;
使所述(I-4)所示化合物进行烷基化反应或酯化反应制备4-酮环己酸酯,然后进行拜耳-维立格氧化反应,制得式(I-3)所示化合物;
使式(I-3)所示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制得式(I-1)所示聚合物;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31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羧基保护基。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使所述(I-4)所示化合物进行烷基化或酯化反应制备4-酮环己酸酯,然后进行拜耳-维立格氧化反应,制得式(I-3)所示化合物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在式(I-4)所示化合物中加入相应的烷基化试剂(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烷基缩醛,卤代烷基,重氮烷基)、催化剂、溶剂进行烷基化反应,或加入相应的酰氯、烷基化醇、催化剂、溶剂进行酯化反应,制备4-酮环己酸酯;然后,将上述得到的4-酮环己酸酯在过氧化物条件下进行拜耳-维立格氧化反应。
使式(I-3)所示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制得式(I-1)所示聚合物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I-3)所示化合物溶解在醇溶剂中,并加入催化剂,在惰性气体氛围、温度为90℃-14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并干燥,制得所述(I-1)所示聚合物。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制备所述式(II-1)所述结构的聚合物的步骤,所述制备所述式(II-1)所述结构的聚合物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使式(II-2)所示化合物和式(II-3)所示化合物进行反应;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41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使式(II-2)所示化合物和式(II-3)所示化合物进行反应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II-2)所示化合物、式(II-3)所示化合物和催化剂置于密封瓶中,抽真空,在温度为120℃-150℃的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成后,重结晶获得(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
一种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一种纤维,包括芯层和包裹所述芯层的皮层,所述芯层的材料包括上述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所述皮层的材料包括生物可降解材料。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可降解材料选自:玉米醇蛋白、纤维素纳米晶体、甲壳素、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芯层材料,并将所述芯层材料配制成芯层材料溶液,所述芯层材料为上述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
提供皮层材料,并配制成皮层材料溶液,所述皮层材料为生物可降解材料;
将所述芯层材料溶液和所述皮层材料溶液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干燥,制成具有所述皮层材料包裹所述芯层材料的结构的补片。
一种补片,由上述纤维编织而成。
上述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创新性的采用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并使其与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采用扩链剂增粘的方式选择性地扩大改性聚己内酯的分子量,进而使得该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为植入材料力学性能改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此外,上述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式(II)所示结构片段能够在聚合物中增加可反应位点,且上述片段的反应位点均为羧基和羟基,该类基团与扩链剂反应后生成的产物能够在体内降解,有效地避免了不可降解材料带来的长期存留体内容易引起术后排异反应等问题。除此之外,式(II)所示结构片段可以通过改变投料比的方式来调节分子量,能够更好的满足实际需求。
上述纤维通过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可以增强补片的力学性能,且上述芯层的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和皮层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均为可降解材料,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可降解材料带来的长期存留体内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容易引起术后排异反应等问题。此外,上述补片的皮/芯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两种组分各自的优势,使复合纤维同时具有组分各自的优势。皮层和芯层能够相互起到补充力学性能、同时改善天然蛋白的脆性和弥补合成高聚物生物相容性能的不足,更好的促进伤口愈合,特别适用于肩袖部位、疝气、膝关节等多个部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补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并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聚己内酯(以下有时将“聚己内酯”简称为“PCL”)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可理解的,植入材料是指用于植入生物体内的材料,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材料配合使用,在此不做特别限定。优选,该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用于制备补片的芯层。
本发明的改性聚己内酯由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和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制得: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51
其中,*表示连接位点;扩链剂为可与羧基或羟基反应的化合物。
可理解的,“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是指和扩链剂反应的聚合物中至少有一个重复单元中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
进一步地,含有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为环己内酯和多元醇反应后的产物。
更进一步地,上述聚合物(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为具有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或上述聚合物(含有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为具有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61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p、q、x和y彼此相同或不同,p、q、x和y各自独立地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a、b、c和d彼此相同或不同,a、b、c和d各自独立地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在一实施例中,a、b、c和d彼此相同。在一实施例中,a、b、c和d均为1。
式(I-1)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一端为羧基、一端为羟基,且每一个重复单元还含有一个羧基,大幅度增加了聚合物与扩链剂反应位点,同样,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单位分子含有四个端羟基,大幅度增加聚合物与扩链剂反应位点,通过扩链剂增粘的方式可以选择性地增大改性聚己内酯的分子量,进而可以选择性地提高其力学性能。且式(I-1)和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具有特殊的分子排列结构,该结构的聚合物经静电纺丝后,能够形成较好的网状结构,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聚己内酯植入材料的力学性能。
此外,式(I-1)和式(II-1)所示聚合物中与扩链剂反应的位点为羧基和/或羟基,生成的基团为酯键、醚键或酰胺键等,在体内能够降解,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可降解材料带来的长期存留体内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容易引起术后排斥反应等问题。
本发明中,扩链剂为可与羧基或羟基反应的化合物。可理解的,扩链剂的种类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节,在此不做特别限定,与此同时也大幅度扩大了扩链剂的选择范围。进一步地,聚合物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时,扩链剂选自:含有羟基、羧基、酸酐、噁唑啉、环氧基、异氰酸酯基或亚磷酸酯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化合物;聚合物含有式(II)所示结构片段时,所述扩链剂选自:含有羧基、环氧基、酸酐、异氰酸酯基或亚磷酸酯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化合物。聚合物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式(II)所示结构片段时,扩链剂选自:含有羟基、羧基、酸酐、噁唑啉、环氧基、异氰酸酯基或亚磷酸酯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化合物。含有上述基团的扩链剂与羧基和/或羟基较易反应,反应条件较为温和,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且含有上述基团的扩链剂种类较多,选择面较广,能够根据植入材料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不仅能够保证植入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同时还方便根据需要选择具有合适降解周期的材料,提高其应用价值。
更进一步地,聚合物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时,扩链剂选自:环氧类化合物、二异氰酸酯、亚磷酸三苯酯、噁唑啉类化合物、含酸酐基团化合物、含羟基杂环化合物或含羧基杂环化合物;聚合物含有式(II)所示结构片段时,扩链剂选自:环氧化合物、二异氰酸酯(如甲苯二异氰酸酯)、亚磷酸三苯酯、酸酐(如均苯四甲酸二酐)、含羧基杂环化合物、双环氧乙烷化合物、环氧树脂、二异氰酸酯、亚磷酸三苯酯、酸酐。聚合物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式(II)所示结构片段时,扩链剂选自:环氧类化合物、二异氰酸酯、亚磷酸三苯酯、噁唑啉类化合物、含酸酐基团化合物、含羟基杂环化合物或含羧基杂环化合物上述扩链剂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且与羟基和/或羧基反应条件较温和,产率较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含有上述基团的扩链剂在体内可降解,能够满足患者需求。
当扩链剂为含有环氧基的化合物,式(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和扩链剂反应的机理如下: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71
当扩链剂为含有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式(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和扩链剂反应的机理如下: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72
当扩链剂为含有酸酐的化合物(如:均苯四甲酸二酐),式(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和扩链剂反应的机理如下: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81
当扩链剂为含有噁唑啉基团的化合物,式(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和扩链剂反应的机理如下: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82
当扩链剂为含有亚磷酸酯基的化合物,式(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和扩链剂反应的机理如下: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8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机理仅为示例,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还可以生成其他产物,上述反应式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式(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具有多个反应位点时,各反应位点可与相同或不同的扩链剂反应,即改性聚己内酯为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84
R11、R12和R13彼此相同或不同。
进一步地,改性聚己内酯具有式(I-a)所述结构或式(II-a)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91
当改性聚己内酯中含有多个R11时,多个R11彼*此相同或不同;当改性聚己内酯中含有多个R12时,多个R12彼此相同或不同;当改性聚己内酯中含有多个R13时,多个R13彼此相同或不同。
当扩链剂具有N个可与羧基或羟基反应的位点时,参与反应的位点数目为1~N。
本发明提供的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和/或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和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92
*表示连接位点;
扩链剂为可与羧基或羟基反应的化合物。扩链剂的种类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含有式(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为具有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含有式(II)所示结构片段的聚合物为具有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093
其中,n、p、q、x、y、a、b、c和d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将式(I-1)所示结构和/或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与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I-1)所述结构或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和扩链剂干燥后置于转矩流变仪中,在转速为30r/min-80r/min、温度为120℃-180℃的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制得所述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
进一步地,式(I-1)所示结构或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和扩链剂的摩尔比为(N-1.5N):1,其中,N表示扩链剂中可与式(I-1)所示结构或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反应的基团的数目,即扩链剂中可与羧基或羟基反应的数目。
其中,制备式(I-1)所述结构的聚合物的步骤包括:
S101:提供式(I-5)所示化合物。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01
其中R1可以为烷基、芳香族烷基等,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式(I-5)所示结构化合物为4-羟基环己酸酯。该原料来源广泛,廉价易得,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S102:使式(I-5)所示化合物进行氧化反应并水解,制得使(I-4)所示化合物。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02
步骤S102中的氧化反应条件无特别限定,仅需能够使羟基转化为羰基即可,水解反应条件无特别限定,仅需能够使酯基水解为羧酸即可。优选采用氯铬酸吡啶(PCC)氧化式(I-5)所示化合物中的仲醇,该条件较为温和且产率较高。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包括以下步骤:
S1021:将4-羟基环己酸酯和氯铬酸吡啶(PCC)添加至有机溶剂(如CH2Cl2)中,反应温度30℃-5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过滤,并浓缩。
其中,优选4-羟基环己酸酯:氯铬酸吡啶(PCC):CH2Cl2的摩尔比为1:(1-1.5):(2.5-3.5),更优选为1:1.2:3。
S1022:将步骤S1021中的产物置于酸性溶液中,在100℃-13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冷却,萃取,分离有机层并干燥,得到(I-4)所示化合物(4-酮环己酸)。
其中,酸性溶液优选为无机酸。在一实施例中,酸性溶液为1%-5%的硫酸溶液,优选为2%硫酸溶液。
S103:使(I-4)所示化合物进行烷基化反应或酯化反应制备4-酮环己酸酯,然后进行拜耳-维立格氧化反应,制得式(I-3)所示化合物;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11
其中,R2为羧基保护基,例如可以为烷基(如叔丁基)、芳香烷基(如苄基)等。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3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I-4)所示化合物加入相应的烷基化试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二烷基缩醛、卤代烷基或重氮烷基等)、溶剂(如DMF、三氯甲烷等)、催化剂进行烷基化反应,或加入酰氯、相应的烷基化醇、溶剂、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制备4-酮环己酸酯。
优选地:当烷基化试剂采用卤代烷基时,催化剂为碱,室温下反应1~5h;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烷基缩醛时,在60~100℃温度下反应1~6h。采用重氮烷基时,室温下反应迅速。式(I-4)所示化合物、烷基化试剂的摩尔比为1:1~4,催化剂占反应物总质量的1%~10%。
酯化反应条件:缓慢滴入酰氯(比如乙酰氯、苯甲酰氯、草酰氯、氯乙酰氯、三氯乙酰氯等),并加入溶剂(如DMF、二氯甲烷等)、催化剂(如碳二亚胺、吡啶等)和相应的烷基酯进行酯化反应,制备4-酮环己酸酯。式(I-4)所示化合物:酰氯:烷基酯的摩尔比为1:(1~4):(1~3)。催化剂占反应物总质量的1%~10%。
然后,将4-酮环己酸酯、催化剂(如过氧化物,比如过氧酸、过氧化氢等)、溶剂(如DMF、三氯甲烷等)在50-80℃下反应1-5h。反应完成后用缓冲液进行稀释,采用的缓冲液为碳酸/磷酸/硫酸氢盐等。催化剂占反应物总质量的1%~10%。
S104:使式(I-3)所示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制得式(I-1)所示聚合物。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21
可理解的,在进行步骤S104时,R2保护基会同时脱去,即在聚合反应步骤中式(I-3)所示化合物经(I-2)所示化合物后,生成式(I-1)所示聚合物。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4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I-3)所示化合物溶解在醇溶剂中,并加入催化剂,在惰性气体氛围、温度为90℃-14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并干燥,制得所述(I-1)所示聚合物。
其中,醇溶剂包括但不限定为甲醇、乙醇和苯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催化剂可以为有机锡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辛酸亚锡、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和二醋酸二丁基锡中的一种或多种。醇溶剂和式(I-3)所示化合物(即单体)的摩尔比可以为(1.01~2):1,催化剂含量占总重量的1%~10%。
另外,制备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的步骤包括:
S201:使式(II-2)所示化合物和式(II-3)所示化合物反应。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22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1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II-2)所示化合物、式(II-3)所示化合物和催化剂置于密封瓶中,抽真空,在温度为120℃-150℃的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成后,重结晶获得(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
其中,催化剂可以为有机锡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辛酸亚锡,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二(十二烷基硫)二丁基锡,二醋酸二丁基锡等。式(II-2)所示化合物、式(II-3)所示化合物的摩尔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II-2)所示化合物:式(II-3)所示化合物比例越大,聚合物分子量越大,只要反应能够进行就不做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为1:10000。所述催化剂占总反应物质量的1~10%。
优选密封瓶为安培瓶,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01包括以下步骤:将式(II-2)所示化合物、式(II-3)所示化合物和催化剂置于安培瓶中,反复抽真空和通氮气来置换空气,在真空下用酒精喷灯封管。将封好的安培瓶置于120~150℃下反应20~28h。反应结束后进行重结晶,并干燥,即得到四臂星形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其中,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纤维,该纤维具有皮芯结构。所述皮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芯层100和包裹芯层的皮层200,芯层100的材料为上述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皮层200的材料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其中,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该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可以增强纤维的力学性能,且上述芯层的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和皮层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均为可降解材料,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可降解材料带来的长期存留体内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容易引起术后排异反应等问题。此外,上述纤维的皮/芯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两种组分各自的优势,使复合纤维同时具有组分各自的优势。皮层和芯层能够相互起到补充力学性能、同时改善天然蛋白的脆性和弥补合成高聚物生物相容性能的不足,更好的促进伤口愈合,特别适用于肩袖部位、疝气、膝关节等多个部位。本发明所提供的补片通过上述纤维编织而成,因而具有上述纤维所具有的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生物可降解材料选自:玉米醇蛋白、纤维素纳米晶体、甲壳素、丝素蛋白(包括交联增强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该生物可降解材料为与人体同属的天然生物材料,该种结构避免了生物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
另外,还可以选择性的在皮层表面进行功能涂层300,如具有亲水、抗凝血、抗菌、防黏连等功能的涂层。功能涂层300可以通过浸渍(将补片浸渍在相应的涂层溶液中,取出后干燥)或涂覆等方式形成,在此步骤特别限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提供芯层材料,并将芯层材料配制成芯层材料溶液,芯层材料为上述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或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
步骤S301中的芯层材料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芯层材料溶液中的溶剂可以为六氟异丙醇,芯层材料在溶液中的浓度为1%~30%。
S302:提供皮层材料,并配制成皮层材料溶液,皮层材料为生物可降解材料。
步骤S302中的皮层材料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皮层材料溶液中的溶剂可以为六氟异丙醇,皮层材料在溶液中的浓度为1%~30%。
S303:分别将芯层材料溶液和皮层材料溶液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干燥,制成具有皮层材料包裹所述芯层材料的结构的纤维。
在一实施例中,静电纺丝的参数条件为:固定纺丝电压为5~35KV,喷丝针头距接收板距离为5~30cm,皮层的送速率为0.1~5mm/min,芯层为0.1~5mm/min,收集时间为4~12h。可以采用具有两套供液系统的静电纺丝仪器,直接制备图1所示的皮芯结构的纤维。在一实施例中,通过静电纺丝一起,直接由所述纤维编织成补片。
下面列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1
(1)芯层材料:改性聚己内酯
本实施例的改性聚己内酯的制备方法如下:
a)4-酮环己酸的制备: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41
将4-羟基环己酸乙酯和氯铬酸吡啶(PCC)添加至CH2Cl2溶液中,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为6h,反应完成后,用乙醚稀释并用硅胶过滤真空浓缩。其中,4-羟基环己酸乙酯:氯铬酸吡啶(PCC):CH2Cl2的摩尔比为1:1.2:3。将上述产物置于2%硫酸溶液中加热至120℃中反应4h,用乙醚萃取冷却后的溶液,分离有机层并干燥,得到4-酮环己酸。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42
b)苄基γ-(ε-己内酯)己酸酯的制备:
将4-酮环己酸和碳酸钠置于丙酮中剧烈搅拌,同时在室温下逐滴添加溴化苄反应3h,然后冷却和过滤,并在减压下除去溶剂。其中4-酮环己酸和溴化苄的摩尔比为1:1.3,碳酸钠占反应物(4-酮环己酸和溴化苄)质量的2%。
然后,将苄基-4-酮环己酸酯加入至质量分数为85%的间氯过氧苯甲酸(溶解于三氯甲烷)中,在60℃下反应3.5h。反应完成后用磷酸氢钠进行稀释。4-酮环己酸苄酯和间氯过氧苯甲酸的摩尔比为1:1.5。
c)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的制备: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51
将苄基γ-(ε-己内酯)己酸酯加入洁净的烧瓶置于油浴中加热,通入氮气去除水分、氧气等杂质。加入苯甲醇、辛酸亚锡,油浴温度控制120℃左右。在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6h。反应完成后,在氮气保护下冷却用氯仿溶解,真空干燥。苯甲醇:苄基γ-(ε-己内酯)己酸酯的摩尔比为1.3:1,催化剂辛酸亚锡含量占总重量的3%。
d)改性聚己内酯的制备: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52
和扩链剂(环氧树脂ADR-4370S)反应
环氧树脂ADR-4370S和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摩尔比为1.2:1,充分干燥后置于转矩流变仪中进行扩链反应,转速40r/min,混合8min,反应温度为150℃进行反应,制得实施例1的改性聚己内酯。
(2)皮层材料:甲壳素
(3)补片的制备:
称取适量的皮层材料和芯层材料,以六氟异丙醇为溶剂,在常温常压下,制备皮芯复合可降解纤维以及由该纤维编织而成的补片。其中,皮层在六氟异丙醇溶液中的浓度为4.5%,芯层材料在六氟异丙醇溶液中的浓度为5.2%。固定纺丝电压为15KV,喷丝针头距接收板距离为15cm。成膜后在真空干燥器中静置备用。该装置有两套供液系统,分别控制皮层和芯层溶液的送速率。皮层的送速率为0.25mm/min,芯层为0.26mm/min,收集时间为6h,静电纺丝后,将制备好的补片在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
实施例2
(1)芯层材料:改性聚己内酯
本实施例的改性聚己内酯的制备方法如下:
a)4-酮环己酸的制备: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61
/>
将4-羟基环己酸甲酯和氯铬酸吡啶(PCC)添加至CH2Cl2溶液中,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为5h,反应完成后,用乙醚稀释并用硅胶过滤真空浓缩。其中4-羟基环己酸甲酯和氯铬酸吡啶(PCC)的摩尔比为1:1.3。将上述产物置于2%硫酸溶液中加热至110℃中反应5h,用乙醚萃取冷却后的溶液,分离有机层并干燥,得到4-酮环己酸。
b)叔丁基γ-(ε-己内酯)己酸酯的制备:
在氮气保护气氛下,将4-酮环己酸溶解于DMF中,并缓慢加入草酰氯,在室温搅拌13h,减压蒸馏除去过量的溶剂。在混合物中加入4-二甲氨基吡啶(DMAP)和叔丁酯反应2h。其中4-酮环己酸、草酰氯和叔丁酯的摩尔比1:2:2,4-二甲氨基吡啶(DMAP)占反应物总质量的2.3%。
将上述产物加入质量分数为65%的间氯过氧苯甲酸(溶解于DMF)中,在65℃下反应3.5h。反应完成后用碳酸氢钾稀释。4-酮环己酸酯和间氯过氧苯甲酸的摩尔比为1:1.4。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62
c)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的制备:
将上述步骤得到的叔丁基γ-(ε-己内酯)己酸酯置于洁净干燥的烧瓶,并置于油浴锅内,通入氮气去除水分、氧气等杂质。加入甲醇、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油浴温度控制100℃左右。在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6h。反应完成后,在氮气保护下冷却用氯仿溶解,真空干燥。甲醇:叔丁基γ-(ε-己内酯)己酸酯的摩尔比为1.4:1,催化剂含量占总重量的5%。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63
d)改性聚己内酯的制备: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71
和扩链剂(环氧树脂ADR-4370S)反应
环氧树脂ADR-4370S和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摩尔比为1.2:1,充分干燥后置于转矩流变仪中进行扩链反应,转速40r/min,混合8min,反应温度为150℃进行反应,制得实施例2的改性聚己内酯。
(2)皮层材料:胶原蛋白
(3)补片的制备:
称取适量的皮层材料和芯层材料,以六氟异丙醇为溶剂,在常温常压下,制备皮芯复合可降解纤维以及由该纤维编织而成的补片。其中皮层在六氟异丙醇溶液中的浓度为5.1%,芯层在六氟异丙醇溶液中的浓度为5.9%。固定纺丝电压为20KV,喷丝针头距接收板距离为20cm。成膜后在真空干燥器中静置备用。该装置有两套供液系统,分别控制皮层和芯层溶液的送速率。皮层的送速率为0.18mm/min,芯层为0.19mm/min,收集时间为8h,静电纺丝后,将制备好的补片在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
实施例3
(1)芯层材料:改性聚己内酯
本实施例的改性聚己内酯的制备方法如下:
a)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的制备: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72
将一定量的ε-己内酯、季戊四醇和催化剂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置于安培瓶中,反复抽真空和通氮气来置换空气,在真空下用酒精喷灯封管。将封好的安培瓶置于130℃下反应24h。反应结束用氯仿溶解聚合物,过量甲醇沉淀,重复操作得到白色的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四臂星形聚己内酯),真空烘干至恒重。ε-己内酯、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1200:1,催化剂占总反应物质量的1.5%。
b)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和扩链剂(PMDA)反应
PMDA和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的摩尔比为5:1,充分干燥后置于转矩流变仪中进行扩链反应,转速60r/min,混合10min,反应温度为160℃制得实施例3的改性聚己内酯。
(2)皮层材料:甲壳素
(3)补片的制备:
称取适量的皮层材料和芯层材料,以六氟异丙醇为溶剂,在常温常压下,制备皮芯复合可降解纤维以及由该纤维编织而成的补片。其中,皮层在六氟异丙醇溶液中的浓度为4.5%,芯层材料在六氟异丙醇溶液中的浓度为5.2%。固定纺丝电压为15KV,喷丝针头距接收板距离为15cm。成膜后在真空干燥器中静置备用。该装置有两套供液系统,分别控制皮层和芯层溶液的送速率。皮层的送速率为0.25mm/min,芯层为0.26mm/min,收集时间为6h,静电纺丝后,将制备好的补片在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
实施例4
(1)芯层材料:改性聚己内酯
本实施例的改性聚己内酯的制备方法如下:
a)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的制备: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81
/>
将一定量的ε-己内酯、季戊四醇和催化剂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置于安培瓶中,反复抽真空和通氮气来置换空气,在真空下用酒精喷灯封管。将封好的安培瓶置于130℃下反应24h。反应结束用氯仿溶解聚合物,过量甲醇沉淀,重复操作得到白色的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四臂星形聚己内酯),真空烘干至恒重。ε-己内酯、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900:1,催化剂占总反应质量的2%。
b)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和扩链剂(甲苯二异氰酸酯)反应
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和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摩尔比为1:1.3,充分干燥后置于转矩流变仪中进行扩链反应,转速50r/min,混合9min。反应温度为135℃,制得实施例4的改性聚己内酯。
(2)皮层材料:胶原蛋白
(3)补片的制备:
称取适量的皮层材料和芯层材料,以六氟异丙醇为溶剂,在常温常压下,制备皮芯复合可降解纤维以及由该纤维编织而成的补片。其中皮层在六氟异丙醇溶液中的浓度为5.1%,芯层在六氟异丙醇溶液中的浓度为5.9%。固定纺丝电压为20KV,喷丝针头距接收板距离为20cm。成膜后在真空干燥器中静置备用。该装置有两套供液系统,分别控制皮层和芯层溶液的送速率。皮层的送速率为0.18mm/min,芯层为0.19mm/min,收集时间为8h,静电纺丝后,将制备好的补片在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
性能测试
(1)凝胶渗透色谱分析
测试对象:“改性前”为实施例1~4中未与扩链剂进行反应的式(I-1)或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改性后”为实施例1~4中与扩链剂反应后的聚合物。
测试方法:采用凝胶色谱分析仪进行测试,聚苯乙烯作为标样,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检测温度为35℃,流速为1mL/min。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91
由上表可以看出,经过扩链改性后制备的聚己内酯数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均明显增大,分子量增大有利于提高力学性能。
(2)力学性能测试
测试对象:“改性前”为实施例1~4中未与扩链剂进行反应的式(I-1)或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纺丝编织成的补片,“改性后”为实施例1~4中最终制得的补片。
测试方法:将补片裁剪成合适尺寸,采用万能试验机测试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夹持距离为30~50mm,测试3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下表中,单位截面积拉伸断裂强度为万能试验机测得的拉伸断裂强度与补片截面积的比值。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192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201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4的单位截面积拉伸断裂强度明显增大,且断裂伸长率(最大应变)也显著增大,说明改性聚己内酯的力学性能具有较大的提高。
(3)细胞毒性(常规PCL已经被证实没有细胞毒性,这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4中制成的补片与常规PCL进行细胞毒性对比试验)常规PCL购于湖南聚仁化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成补片。
实验分为2组:实验组为实施例1~4制备的皮芯结构补片裁剪成合适尺寸后的细胞培养基浸提液,对照组为同样体积(1mL/cm3)的常规PCL裁剪成合适尺寸后的培养基浸提液,在37℃培养箱中培养。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以细胞浓度为1×108/L,每孔100uL接种至96孔板中。分别在1/2/3天随机选取1个孔板,采用MTT法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45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测定细胞活力。
细胞毒性相对增殖率(RGR)=实验组吸光度值/对照组吸光度值×100%。当RGR(×10-2)≧100时为合格,即无细胞毒性。
通过测得1~3天的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的吸光度值,计算出RGR,与材料毒性等级(CTG)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本专利所述方法制备的补片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202
Figure BDA0002269768180000211
(4)补片的细胞黏附、增殖活力测试
测试方法: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将常规PCL和实施例1~4芯层改性PCL材料制备成补片。将所有测试对象进行合理剪裁后进行EO灭菌处理。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接种密度为6×107/L,每孔100uL接种至96孔板中。分别在1、3、5天随机选取1个孔板,采用MTT法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45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作为“细胞增殖活力试验”的结果。常规PCL购于湖南聚仁化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两个尾T-测试(two-tailed Student T-test)被用来做统计分析,当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细胞黏附率=(接种细胞数—未附着细胞数)/接种细胞数×100%
实施例1:
细胞增殖活力试验结果:
培养时间(天) 常规PCL 改性PCL(芯层) 皮芯补片
1 0.27±0.009 0.29±0.011 0.46±0.008
3 0.49±0.012 0.51±0.009 0.77±0.007
5 0.58±0.016 0.61±0.013 0.89±0.010
细胞黏附试验结果:
培养时间(天) 常规PCL(%) 改性PCL(芯层)(%) 皮芯补片(%)
1 72.56±0.514 74.43±0.506 80.96±0.483
3 79.82±0.753 81.42±0.771 86.26±0.731
5 87.41±0.831 88.871±0.790 97.71±0.724
实施例2:
细胞增殖活力试验结果:
培养时间(天) 常规PCL 改性PCL(芯层) 皮芯补片
1 0.27±0.009 0.29±0.016 0.47±0.007
3 0.49±0.012 0.50±0.011 0.78±0.009
5 0.58±0.016 0.60±0.012 0.89±0.013
细胞黏附试验结果:
培养时间(天) 常规PCL(%) 改性PCL(芯层)(%) 皮芯补片(%)
1 72.56±0.514 73.99±0.411 81.24±0.367
3 79.82±0.753 80.74±0.672 86.15±0.631
5 87.41±0.831 88.43±0.741 96.93±0.542
实施例3:
细胞增殖活力试验结果:
培养时间(天) 常规PCL 改性PCL(芯层) 皮芯补片
1 0.27±0.009 0.28±0.029 0.49±0.011
3 0.49±0.012 0.51±0.023 0.80±0.015
5 0.58±0.016 0.59±0.017 0.91±0.025
细胞黏附试验结果:
培养时间(天) 常规PCL(%) 改性PCL(芯层)(%) 皮芯补片(%)
1 72.56±0.514 73.72±0.368 83.22±0.158
3 79.82±0.753 80.33±0.489 86.68±0.427
5 87.41±0.831 87.15±0.471 96.77±0.346
实施例4
细胞增殖活力试验结果:
培养时间(天) 常规PCL 改性PCL(芯层) 皮芯补片
1 0.27±0.009 0.30±0.016 0.52±0.045
3 0.49±0.012 0.54±0.031 0.83±0.016
5 0.58±0.016 0.61±0.025 0.93±0.031
细胞黏附试验结果:
培养时间(天) 常规PCL(%) 改性PCL(芯层)(%) 皮芯补片(%)
1 72.56±0.514 74.18±0.223 84.46±0.261
3 79.82±0.753 82.44±0.303 89.98±0.154
5 87.41±0.831 88.32±0.269 97.11±0.252
由上表可知,皮芯结构的补片的细胞黏附和增殖效果明显大于常规聚己内酯,促进细胞增殖的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使聚合物与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
所述聚合物为具有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或具有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
Figure FDA0003978310140000011
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p、q、x和y彼此相同或不同,所述p、q、x和y各自独立地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a、b、c和d彼此相同或不同,所述a、b、c和d各自独立地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扩链剂为可与羧基和/或羟基反应的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为具有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时,所述扩链剂选自:含有羟基、羧基、酸酐、噁唑啉、环氧基、异氰酸酯基或亚磷酸酯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化合物;
所述聚合物为具有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时,所述扩链剂选自:含有羧基、环氧基、酸酐、异氰酸酯基或亚磷酸酯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基团的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为具有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时,所述扩链剂选自:环氧类化合物、二异氰酸酯、亚磷酸三苯酯、噁唑啉类化合物、含酸酐基团化合物、含羟基杂环化合物或含羧基杂环化合物;
所述聚合物为具有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时,所述扩链剂选自:环氧化合物、二异氰酸酯、亚磷酸三苯酯、酸酐、含羧基杂环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聚合物与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I-1)所示结构或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和扩链剂干燥后置于转矩流变仪中,在转速为30r/min-80r/min、温度为120℃-180℃的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制得所述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
所述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与扩链剂的质量比为(N-1.5N)∶1,其中,N表示扩链剂中可与所述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反应的基团的数目;
所述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与扩链剂的质量比为(N-1.5N)∶1,其中,N表示扩链剂中可与所述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反应的基团的数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备所述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的步骤,所述制备所述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式(I-5)所示化合物;
使式(I-5)所示化合物进行氧化反应并水解,制得式(I-4)所示化合物;
使所述(I-4)所示化合物进行烷基化反应或酯化反应制备4-酮环己酸酯,然后进行拜耳-维立格氧化反应,制得式(I-3)所示化合物;
使式(I-3)所示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制得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
Figure FDA0003978310140000021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羧基保护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I-4)所示化合物进行烷基化反应或酯化反应制备4-酮环己酸酯,然后进行拜耳-维立格氧化反应,制得式(I-3)所示化合物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在式(I-4)所示化合物中加入相应的烷基化试剂、催化剂、溶剂进行烷基化反应,或加入酰氯、相应的烷基化醇、催化剂、溶剂进行酯化反应,制备4-酮环己酸酯;然后,将上述得到的4-酮环己酸酯在过氧化物条件下进行拜耳-维立格氧化反应;
使式(I-3)所示化合物进行聚合反应,制得式(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I-3)所示化合物溶解在醇溶剂中,并加入催化剂,在惰性气体氛围、温度为90℃-140℃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分离并干燥,制得所述(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备所述式(II-1)所述结构的聚合物的步骤,所述制备所述式(II-1)所述结构的聚合物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使式(II-2)所示化合物和式(II-3)所示化合物进行反应;
Figure FDA00039783101400000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式(II-2)所示化合物和式(II-3)所示化合物进行反应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式(II-2)所示化合物、式(II-3)所示化合物和催化剂置于密封瓶中,抽真空,在温度为120℃-150℃的条件下反应:反应完成后,重结晶获得式(II-1)所示结构的聚合物。
9.一种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10.一种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层和包裹所述芯层的皮层,所述芯层的材料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所述皮层的材料包括生物可降解材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可降解材料选自:玉米醇蛋白、纤维素纳米晶体、甲壳素、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及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12.一种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芯层材料,并将所述芯层材料配制成芯层材料溶液,所述芯层材料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
提供皮层材料,并配制成皮层材料溶液,所述皮层材料为生物可降解材料;
将所述芯层材料溶液和所述皮层材料溶液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干燥,制成具有所述皮层材料包裹所述芯层材料的结构的纤维。
13.一种补片,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纤维编织而成。
CN201911100690.7A 2019-11-12 2019-11-12 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补片 Active CN112851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0690.7A CN112851923B (zh) 2019-11-12 2019-11-12 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补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0690.7A CN112851923B (zh) 2019-11-12 2019-11-12 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补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1923A CN112851923A (zh) 2021-05-28
CN112851923B true CN112851923B (zh) 2023-03-24

Family

ID=75984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0690.7A Active CN112851923B (zh) 2019-11-12 2019-11-12 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补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5192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6415A (zh) * 2007-06-26 2008-01-02 四川大学 聚对二氧环己酮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13198A (zh) * 2007-07-13 2008-01-30 合肥工业大学 利用低分子量环氧树脂扩链剂制备高分子量聚l-乳酸的方法
CN105233345A (zh) * 2015-08-25 2016-01-1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一种天然蛋白/聚己内酯纳米纤维电纺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128804A (zh) * 2019-06-03 2019-08-1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提高聚羟基脂肪酸酯熔融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96415A (zh) * 2007-06-26 2008-01-02 四川大学 聚对二氧环己酮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13198A (zh) * 2007-07-13 2008-01-30 合肥工业大学 利用低分子量环氧树脂扩链剂制备高分子量聚l-乳酸的方法
CN105233345A (zh) * 2015-08-25 2016-01-1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一种天然蛋白/聚己内酯纳米纤维电纺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128804A (zh) * 2019-06-03 2019-08-16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提高聚羟基脂肪酸酯熔融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riple Shape Memory Effect of Star-Shaped Polyurethane;Xifeng Yang,et al.;《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40311(第6期);6545-655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51923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96448B (zh) 可梯度降解的生物膜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adeghi et al. Electrospun polyvinyl alcohol/gelatin/chondroitin sulfate nanofibrous scaffold: Fabrication and in vitro evaluation
Shababdoust et al. Controlled curcumin release from nanofibers based on amphiphilic-block segmented polyurethanes
SE505703C2 (sv) Linjär blockpolymer innefattande urea- och uretangrupper, förfarande för framställning av linjära blockpolymerer samt användning av blockpolymererna som implantat
CN101654508A (zh) 一种可降解无毒医用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62457B (zh) 聚乳酸接枝的季铵化壳聚糖材料及其立构复合晶纳米纤维膜和它们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729129B (zh) 光控杂化交联可降解支架的精细化制造及其骨组织工程应用
CN105504248B (zh) 可调控弹性和形状记忆效应的线性可降解聚酯弹性体的制备及应用
Liang et al. Synthesis of cellulose diacetate based copolymer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tissues scaffold
CN106668954A (zh) 一种抗菌性阳离子改性的可吸收硬脑脊膜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494720A (zh) 一种功能一体化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18205B (zh) 一种形状记忆聚氨酯用于制备防粘连膜的用途
CA2321890A1 (en) Sulphated hyaluronic acid and sulphated derivatives thereof covalently bound to polyurethanes, and the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CN102908667A (zh) 部分可吸收的纤维膜疝气补片的制备方法
CN112851923B (zh) 改性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补片
CN108396461B (zh) 一种促愈合纳米纤维膜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80254B (zh) 一种聚l-乳酸环糊精共聚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26027A (zh) 静电纺丝制备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生物降解聚酯共混纤维的方法
CN111607844B (zh) 一种基于改性透明质酸的超分子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5713205B (zh) 玉米醇溶蛋白与糖聚肽接枝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6139344A (zh) 一种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43974B (zh) 基于聚羟基脂肪酸酯/明胶电纺纳米纤维的神经导管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6077743A (zh) 降解可控的可吸收医用防粘连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10484A (zh) 一种聚乳酸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794998A (zh) 聚己内酯植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纤维、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