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43622A - 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43622A
CN112843622A CN202110079863.2A CN202110079863A CN112843622A CN 112843622 A CN112843622 A CN 112843622A CN 202110079863 A CN202110079863 A CN 202110079863A CN 112843622 A CN112843622 A CN 1128436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exercise
wheel
exerci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98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秀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798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436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436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436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1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upper limbs or related muscles, e.g. chest, upper back or shoulder mus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extension element ty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6User-manipulated weights
    • A63B21/08User-manipulated weights anchored at one en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解决了在修复腿部神经之前,上肢就成为复健人员的最主要的力量来源,所以锻炼臂力显得尤为重要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底板;底板内设置有伸缩电动推杆,伸缩电动推杆上还设置有升降板,伸缩电动推杆与升降板通过锁止块卡接,升降板上设置有翻身装置,底板的两侧还设置有锻炼装置,锻炼装置与强度调节装置相连;通过翻身装置能够使复健人员独立的进行训练,且翻身装置还能够对复健人员的手臂进行热身,防止在运动的过程中造成肌肉拉伤,复健人员在锻炼期间通过强度调节装置对锻炼的强度进行更改,满足复健人员的锻炼需求,防止恒定的力量训练对初练者造成肌肉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腰部手术是一个及其复杂的手术,即便在现有发达的医疗水平中,在手术中,稍有不慎,即便腰部病灶去除,但是也会导致腰部以及腿部神经的损伤。
在修复腿部神经之前,上肢就成为复健人员的最主要的力量来源,所以锻炼臂力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通过翻身装置能够使复健人员独立的进行训练,且翻身装置还能够对复健人员的手臂进行热身,防止在运动的过程中造成肌肉拉伤,然后通过锻炼装置加强复健人员的臂力,使复健人员在腿部神经恢复之前,手臂能够支撑上半身,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操作,复健人员在锻炼期间通过强度调节装置对锻炼的强度进行更改,满足复健人员的锻炼需求,循序渐进,防止恒定的力量训练对初练者造成肌肉损伤,或者恒定的力量无法达到具有一定锻炼基础的人的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包括底板、万向轮、伸缩电动推杆、升降板、锁止块、梯形缓冲块、翻身装置、锻炼装置和强度调节装置;所述底板上加工有滑槽,所述滑槽上与若干组万向轮滑动连接,所述底板内还设置有伸缩电动推杆,所述伸缩电动推杆上还设置有升降板,所述伸缩电动推杆与升降板通过锁止块卡接,所述升降板还与梯形缓冲块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翻身装置,所述底板的两侧还设置有锻炼装置,所述锻炼装置与强度调节装置相连。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所述翻身装置包括侧身板、翻身电动推杆、控制按钮、推块、推杆、铰杆、铰块、翻身板和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侧身板固定连接,所述侧身板内加工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翻身电动推杆,所述翻身电动推杆与控制按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侧身板上,所述翻身电动推杆与推块固定连接,所述推块与两组推杆铰接,两组所述推杆之间通过不规则“Z”形的的铰杆相连,所述铰杆与铰块铰接,所述铰块与翻身板固定连接,所述翻身板与升降板相接触,两组所述固定拉绳分别设置在侧身板和翻身套板,所述头部拉绳设置在侧身板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所述锻炼装置包括壳体、门、第一锻炼传动轴、第一锻炼传动带轮、第一锻炼连接带、锻炼缓冲弹簧、滑块、滑壳、手柄、锻炼连杆、第二锻炼传动带轮、第三锻炼连接带、第三锻炼传动带轮、第二锻炼传动轴、第四锻炼传动带轮、第三锻炼连接带、重量块和限位板;所述壳体的外侧与门铰接,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锻炼传动轴,所所述第一锻炼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锻炼传动带轮,所述第一锻炼传动带轮与第一锻炼连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锻炼连接带的另一端与锻炼缓冲弹簧相连,所述锻炼缓冲弹簧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滑壳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手柄通过锻炼连杆相连,所述手柄与锻炼连杆铰接,所述第一锻炼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二锻炼传动带轮,所述第二锻炼传动带轮通过第二锻炼连接带与第三锻炼传动带轮相连,所述第二锻炼传动轮设置在第二锻炼传动轴上,所述第二锻炼传动轴上设置有第四锻炼传动带轮,所述第四锻炼传动带轮与第三锻炼连接带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锻炼连接带的另一端与一组重量块相连,一组所述重量块的下端依次设置有两组重量块,四组所述重量块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发明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所述强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传动涡轮、第一传动蜗杆、第二传动涡轮、第二传动蜗杆、第一间歇传动轮、金属弹片、嵌入杆、第二间歇传动轮、第一间歇传动轮、第一传动轴、固定板、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轴、斜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调节限位杆、连接架、调节限位块、卡接杆、卡接块、限位十字块、第三传动轴、第三传动涡轮、第二传动蜗杆和第三传动轮;调节电机上设置有第一传动涡轮,所述第一传动涡轮与第一传动蜗杆相啮合,所述第一传动蜗杆穿过底板与第二传动涡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涡轮设置在一组第二传动蜗杆上,所述第一传动涡轮还与第二传动蜗杆相啮合,每组所述第二传动蜗杆上设置有三组第一间歇传动轮,每组所述第一间歇传动轮上设置有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能与嵌入杆相接触,所述嵌入杆与第二间歇传动轮相连,所述第二间歇传动轮能与第一间歇传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间歇传动轮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轴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第一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轮设置在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二传动轴上设置有斜盘,所述斜盘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杆相接触,两组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与调节限位杆相连,所述调节限位杆套接在连接架内,所述连接架与壳体固定连接,一组所述第一连杆与调节限位块相连,所述调节限位块上加工有平行四边形槽,所述调节限位块与调节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平行四边形槽与卡接杆滑动连接,所述卡接杆与卡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卡接块与限位十字块相卡接,所述限位十字块上设置有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三传动涡轮,所述第三传动涡轮与第二传动蜗杆相啮合,所述第三传动蜗杆上设置有第一传动斜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斜齿轮与第二传动斜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斜齿轮与第四传动轴相连,所述第四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带轮,所述第一传动带轮通过传动连接带与第二传动带轮相连,所述第二传动带轮设置在第五传动轴上,所述第五传动轴设置在传动连接块上,所述传动连接块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第五传动轴上设置有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能与第一间歇传动轮相啮合。
本发明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
通过设置有翻身装置;病人能够通过到达翻身装置上,对身体进行热身,防止不经过热身直接锻炼,会对手臂上的肌肉或者筋造成损伤,且翻身装置与手臂共同作用,省去了陪同人员的帮助,且对于恢复锻炼人员的自信心的恢复得到帮助,
通过设置有锻炼装置;锻炼人员拉动锻炼装置上的手柄,进而能够通过锻炼连杆带动滑块的运动,首先克服锻炼缓冲弹簧的弹性力,再通过第一锻炼连接带带动第一锻炼传动带轮的转动,使第一锻炼传动轴带动第二锻炼传动带轮的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锻炼连接带带动第三锻炼带轮的转动,锻炼人员克服第二锻炼连接带与第三锻炼带轮和第四锻炼带轮的摩擦,且第二锻炼传动轴能够带动第四锻炼传动带轮的转动,通过第三锻炼连接带带动一组重量块的运动,加强臂力的锻炼,且打开门,陪护人员可以根据锻炼人员的需求,能够对重量块进行整体更换。
通过设置有强度调节装置;强度调节装置能够对锻炼装置的强度进行调节,增加重量块或者减少重量块,且能够通过锻炼人员自行调节,在最开始锻炼的时候,使用一组重量块,然后逐渐增加重量块,在每次锻炼的后期,由于肌肉的疲惫,对重量块进行减少,对肌肉有一个缓冲的作用,防止拉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五。
图6为本发明的翻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翻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的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的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的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发明的强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发明的强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的强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4为本发明的强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5为本发明的强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6为本发明的强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中:底板1;万向轮2;伸缩电动推杆3;升降板4;锁止块5;梯形缓冲块6;翻身装置7;锻炼装置8;强度调节装置9;侧身板7-1;翻身电动推杆7-2;控制按钮7-3;推块7-4;推杆7-5;铰杆7-6;铰块7-7;翻身套板7-8;壳体8-1;门8-2;第一锻炼传动轴8-3;第一锻炼传动带轮8-4;第一锻炼连接带8-5;锻炼缓冲弹簧8-6;滑块8-7;滑壳8-8;手柄8-9;锻炼连杆8-10;第二锻炼传动带轮8-11;第三锻炼连接带8-12;第三锻炼传动带轮8-13;第二锻炼传动轴8-14;第四锻炼传动带轮8-15;重量块8-16;限位板8-17;第一传动涡轮9-1;第一传动蜗杆9-2;第二传动涡轮9-3;第二传动蜗杆9-4;第一间歇传动轮9-5;金属弹片9-6;嵌入杆9-7;第二间歇传动轮9-8;第一传动轴9-9;固定板9-10;第一传动轮9-11;第二传动轮9-12;第二传动轴9-13;斜盘9-14;第一连杆9-15;第二连杆9-16;调节限位杆9-17;连接架9-18;调节限位块9-19;卡接杆9-20;卡接块9-21;限位十字块9-22;第三传动轴9-23;第三传动涡轮9-24;第三传动蜗杆9-25;第一传动斜齿轮9-26;第二传动斜齿轮9-27;第四传动轴9-28;第一传动带轮9-29;传动连接带9-30;第二传动带轮9-31;第五传动轴9-32;传动连接块9-33;和第三传动轮34。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1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万向轮2、伸缩电动推杆3、升降板4、锁止块5、梯形缓冲块6、翻身装置7、锻炼装置8和强度调节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加工有滑槽,所述滑槽上与若干组万向轮2滑动连接,所述底板1内还设置有伸缩电动推杆3,所述伸缩电动推杆3上还设置有升降板4,所述伸缩电动推杆3与升降板4通过锁止块5卡接,所述升降板4还与梯形缓冲块6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4上设置有翻身装置7,所述底板1的两侧还设置有锻炼装置8,所述锻炼装置8与强度调节装置9相连;
该装置能够在其他人的陪同下进行,首先将锁止块5拉出来,使第一伸缩电动推杆3与升降板4分离,然后拉动升降板4,使若干组万向轮2沿着滑槽进行移动,病人通过梯形缓冲块6爬上升降板4上,爬到身体全部在升降板4上,且通过手臂的力量,将升降板4与底板1完全重合,再通过陪同人员,将锁止块5推动至第一伸缩电动推杆3与升降板4之间,完成锁紧,防止升降板4与第一伸缩电动推杆3发生水平移动给病人带来受伤的可能,且这个过程能够对病人的手臂进行热身,防止在锻炼过程中造成手臂肌肉拉伤,然后,再通过翻身装置7与病人的配合,将病人翻转至正身位,通过头部拉绳将头部固定,再通过两组固定拉伸,将病人腰部固定,防止在整个锻炼的过程中,腰部受力,但是腰部力量不足以去带动其他肢体的运动,对腰部造成伤害,最后,通过锻炼装置8对病人的肢体进行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病人能够自己控制锻炼的强度,使锻炼更加方便。。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1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翻身装置7包括侧身板7-1、翻身电动推杆7-2、控制按钮7-3、推块7-4、推杆7-5、铰杆7-6、铰块7-7和翻身套板7-8;所述升降板4与侧身板7-1固定连接,所述侧身板7-1内加工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翻身电动推杆7-2,所述翻身电动推杆7-2与控制按钮7-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钮7-3设置在侧身板7-1上,所述翻身电动推杆7-2与推块7-4固定连接,所述推块7-4与两组推杆7-5铰接,两组所述推杆7-5之间通过不规则“Z”形的的铰杆7-6相连,所述铰杆7-6与铰块7-7铰接,所述铰块7-7与翻身套板7-8固定连接,所述翻身套板7-8与升降板4相接触,两组所述固定拉绳分别设置在侧身板7-1和翻身套板7-8,所述头部拉绳设置在侧身板7-1上;
开始的时候,病人爬到通过翻身套板7-8与侧身板7-1的接缝处,当需要翻身的时候,只需要按动控制按钮7-3,控制按钮7-3能够使翻身电动推杆7-2通过收缩带动推块7-4进而使两组推杆7-5向远离铰块7-7方向运动,在推动力的作用下,两组推杆7-5与铰杆7-6相连的一端向下弧线运动,由于推块7-4限制在侧身板7-1内,故两组推杆7-5与推块7-4铰接的位置不会发生竖直方向的运动,两组推杆7-5与铰杆7-6铰接能够带动铰杆7-6绕着铰块7-7发生偏转,由于铰杆7-6的不规则“Z”形,使铰杆7-6能够带动翻身套板7-8向着侧身板7-1方向转动,再加上手臂的辅助,使病人躺在翻身套板7-8和侧身板7-1的中心位置上,再通过按动控制按钮7-3,使翻身电动推杆7-2带动推块7-4进行拉伸,进一步带动两组推杆7-5靠近铰块7-7方向运动,使两组推杆7-5向上弧线运动,使铰杆7-6恢复至原位,带动翻身套板7-8转动,使翻身套板7-8与侧身板7-1在同一水平线上。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1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锻炼装置8包括壳体8-1、门8-2、第一锻炼传动轴8-3、第一锻炼传动带轮8-4、第一锻炼连接带8-5、锻炼缓冲弹簧8-6、滑块8-7、滑壳8-8、手柄8-9、锻炼连杆8-10、第二锻炼传动带轮8-11、第三锻炼连接带8-12、第三锻炼传动带轮8-13、第二锻炼传动轴8-14、第四锻炼传动带轮8-15、重量块8-16和限位板8-17;所述壳体8-1的外侧与门8-2铰接,所述壳体8-1内设置有第一锻炼传动轴8-3,所述第一锻炼传动轴8-3上设置有第一锻炼传动带轮8-4,所述第一锻炼传动带轮8-4与第一锻炼连接带8-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锻炼连接带8-5的另一端与锻炼缓冲弹簧8-6相连,所述锻炼缓冲弹簧8-6与滑块8-7固定连接,所述滑块8-7与滑壳8-8滑动连接,所述滑块8-7与手柄8-9通过锻炼连杆8-10相连,所述手柄8-9与锻炼连杆8-10铰接,所述第一锻炼传动轴8-3上设置有第二锻炼传动带轮8-11,所述第二锻炼传动带轮8-11通过第二锻炼连接带与第三锻炼传动带轮8-13相连,所述第三锻炼传动带轮8-13设置在第二锻炼传动轴8-14上,所述第二锻炼传动轴8-14上设置有第四锻炼传动带轮8-15,所述第四锻炼传动带轮8-15与第三锻炼连接带8-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锻炼连接带8-12的另一端与一组重量块8-16相连,一组所述重量块8-16的下端依次设置有两组重量块8-16,四组所述重量块8-16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板8-17;
病人的肘臂跨过壳体8-1握住手柄8-9,通过拉动手柄8-9,手柄8-9能够带动锻炼连杆8-10的运动,进一步带动滑块8-7在滑壳8-8上运动,进而通过锻炼缓冲弹簧8-6带动第一锻炼连接带8-5的运动,滑块8-7在滑壳8-8上的水平运动能够使第一锻炼连接带8-5沿着水平方向运动,从而保证肌肉得到锻炼,手臂首先要克服锻炼缓冲弹簧8-6弹性力的作用,再通过第一锻炼连接带8-5使第一锻炼传动带轮8-4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锻炼传动轴8-3的转动,使第二锻炼传动带轮8-11通过第二锻炼连接带能带动第三锻炼传动带轮8-13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锻炼传动轴8-14的转动,使第一锻炼传动轴8-3与第二锻炼传动轴8-14的转动方向相同,保证在拉动手柄8-9的时候,使第三锻炼连接带8-12拉动重量块8-16向上运动,达到锻炼臂力的效果,第二锻炼传动轴8-14能够带动第四锻炼传动带轮8-15的转动,使第三锻炼连接带8-12能够随之转动,进而带动一组重量块8-16的运动,使锻炼人员能够克服重量块8-16的重力,对臂力进行锻炼,且共设置四组重量块8-16,四组重量块8-16之间通过强度调节装置9连接,通过强度调节装置9能够增加或者减少重量块8-16的多少,进而控制锻炼的强度,重量块8-16的最低数量为一,当锻炼结束的时候,松开手柄8-9,在锻炼缓冲弹簧8-6的弹性力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一锻炼连接带8-5快速回归原位,限位板8-17能够保证重量块8-16能够沿着竖直方向直上直下运动,且通过打开门8-2,能够对重量块8-16进行重量的更换,防止锻炼人员后期臂力的增加,该套装置无法满足锻炼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1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三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强度调节装置9包括第一传动涡轮9-1、第一传动蜗杆9-2、第二传动涡轮9-3、第二传动蜗杆9-4、第一间歇传动轮9-5、金属弹片9-6、嵌入杆9-7、第二间歇传动轮9-8、第一传动轴9-9、固定板9-10、第一传动轮9-11、第二传动轮9-12、第二传动轴9-13、斜盘9-14、第一连杆9-15、第二连杆9-16、调节限位杆9-17、连接架9-18、调节限位块9-19、卡接杆9-20、卡接块9-21、限位十字块9-22、第三传动轴9-23、第三传动涡轮9-24、第三传动蜗杆9-25、第一传动斜齿轮9-26、第二传动斜齿轮9-27、第四传动轴9-28、第一传动带轮9-29、传动连接带9-30、第二传动带轮9-31、第五传动轴9-32、传动连接块9-33和第三传动轮34;调节电机上设置有第一传动涡轮9-1,所述第一传动涡轮9-1与第一传动蜗杆9-2相啮合,所述第一传动蜗杆9-2穿过底板1与第二传动涡轮9-3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涡轮9-3设置在一组第二传动蜗杆9-4上,所述第一传动涡轮9-1还与第二传动蜗杆9-4相啮合,每组所述第二传动蜗杆9-4上设置有三组第一间歇传动轮9-5,每组所述第一间歇传动轮9-5上设置有金属弹片9-6,所述金属弹片9-6能与嵌入杆9-7相接触,所述嵌入杆9-7与第二间歇传动轮9-8相连,所述第二间歇传动轮9-8能与第一间歇传动轮9-5相啮合,所述第二间歇传动轮9-8设置在第一传动轴9-9上,所述第一传动轴9-9设置在固定板9-10上,所述第一传动轴9-9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轮9-11,所述第一传动轮9-11与第二传动轮9-12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轮9-12设置在第二传动轴9-13上,所述第二传动轴9-13上设置有斜盘9-14,所述斜盘9-1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杆9-15相接触,两组所述第一连杆9-15通过第二连杆9-16与调节限位杆9-17相连,所述调节限位杆9-17套接在连接架9-18内,所述连接架9-18与壳体8-1固定连接,一组所述第一连杆9-15与调节限位块9-19相连,所述调节限位块9-19上加工有平行四边形槽,所述调节限位块9-19与调节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平行四边形槽与卡接杆9-20滑动连接,所述卡接杆9-20与卡接块9-21固定连接,所述卡接块9-21与限位十字块9-22相卡接,所述限位十字块9-22上设置有第三传动轴9-23,所述第三传动轴9-23上设置有第三传动涡轮9-24,所述第三传动涡轮9-24与第三传动蜗杆9-25相啮合,所述第三传动蜗杆9-25上设置有第一传动斜齿轮9-26,所述第一传动斜齿轮9-26与第二传动斜齿轮9-27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斜齿轮9-27与第四传动轴9-28相连,所述第四传动轴9-28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带轮9-29,所述第一传动带轮9-29通过传动连接带9-30与第二传动带轮9-31相连,所述第二传动带轮9-31设置在第五传动轴9-32上,所述第五传动轴9-32设置在传动连接块9-33上,所述传动连接块9-33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第五传动轴9-32上设置有第三传动轮9-26,所述第三传动轮9-26能与第一间歇传动轮9-5相啮合。
调节电机的转动能够带动第一传动涡轮9-1的转动,使第一传动蜗杆9-2随之转动,进而带动第二传动涡轮9-3的转动,使一组第二传动涡杆随之转动,且第一传动涡轮9-1还能够带动另一组第二传动蜗杆9-4的转动,使两组第二传动蜗杆9-4转动方向相同,且每组第二传动蜗杆9-4的转动能够带动三组第一间歇齿轮的转动,起初,三组第一间歇齿轮的间歇齿与相应的第二间歇传动轮9-8啮合位置从上到下为即将与第二间歇传动轮9-8相啮合,第二间歇齿轮为齿数不完全齿轮,第一间歇齿轮转动一段时间与相应的第二间歇传动轮9-8相啮合,最后与相应的第二间歇传动轮9-8相啮合,第一间歇齿轮上的间歇齿在即将与第二间歇传动轮9-8相啮合之前,金属弹片9-6带动嵌入杆9-7相接触,带动嵌入杆9-7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间歇传动轮9-8的转动,使第二间歇传动轮9-8与第一间歇传动轮9-5的间歇齿相啮合,带动第二间歇传动轮9-8的转动,使第二传动轴9-13随之转动,第二传动轴9-13能够带动斜盘9-14的传动,在斜盘9-14的转动过程中,带动一组第一连杆9-15向重量块8-16方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杆9-16的运动,通过调节限位杆9-17能够带动另一组第二连杆9-16以及第一连杆9-15的运动,由于两组第一连杆9-15的固定距离为斜盘9-14的厚度,所以两组第一连杆9-15始终与斜盘9-14相接触,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转,且连接架9-18能够保证两组第一连杆9-15始终沿着水平方向运动,进而带动调节限位块9-19在调节滑槽内滑动,当调节限位块9-19向第一连杆9-15方向运动的时候,能够带动卡接杆9-20向重量块8-16方向运动,卡接块9-21与限位十字块9-22相对的那一侧设置有电磁铁,此时电磁铁通电,卡接杆9-20通过卡接块9-21带动限位十字块9-22进入到重量块8-16的卡接槽中,限位十字块9-22能够限制两组重量块8-16的水平移动位置,且随之第一间隙传动轮的运动,电磁铁断电,卡接块9-21与限位十字块9-22不再相连,且第一间歇传动轮9-5转过的间歇齿能够带动第三传动轮9-26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三传动蜗杆9-25的传动,进而带动第五传动轴9-32的转动,使第二传动带轮9-31进行转动,通过传动连接带9-30使第一传动带轮9-29随之转动,通过第四传动轴9-28使第二传动斜齿轮9-27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斜齿轮9-26的转动,使第三传动蜗杆随着第一传动斜齿轮9-26转动而转动,第三传动涡轮9-24使第三传动轴9-23随之转动,第三传动轴9-23带动限位十字块9-22,在两组重量块8-16内加工的限位槽转动,使限位十字块9-22将两组重量块8-16竖直方向进行限制,使一组限位十字块9-22使两组重量块8-16组成一个整体,当需要卸掉重量块8-16的时候,放开手柄8-9,按动控制键,使调节电机反转,所有的零件向相反方向运动,电磁铁通电,限位十字块9-22通过卡接杆9-20移出两组重量块8-16之间,减少锻炼强度。
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发明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发明不在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万向轮(2)、伸缩电动推杆(3)、升降板(4)、锁止块(5)、梯形缓冲块(6)、翻身装置(7)、锻炼装置(8)和强度调节装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加工有滑槽,所述滑槽上与若干组万向轮(2)滑动连接,所述底板(1)内还设置有伸缩电动推杆(3),所述伸缩电动推杆(3)上还设置有升降板(4),所述伸缩电动推杆(3)与升降板(4)通过锁止块(5)卡接,所述升降板(4)还与梯形缓冲块(6)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4)上设置有翻身装置(7),所述底板(1)的两侧还设置有锻炼装置(8),所述锻炼装置(8)与强度调节装置(9)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装置(7)包括侧身板(7-1)、翻身电动推杆(7-2)、控制按钮(7-3)、推块(7-4)、推杆(7-5)、铰杆(7-6)、铰块(7-7)和翻身套板(7-8);所述升降板(4)与侧身板(7-1)固定连接,所述侧身板(7-1)内加工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翻身电动推杆(7-2),所述翻身电动推杆(7-2)与控制按钮(7-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钮(7-3)设置在侧身板(7-1)上,所述翻身电动推杆(7-2)与推块(7-4)固定连接,所述推块(7-4)与两组推杆(7-5)铰接,两组所述推杆(7-5)之间通过不规则“Z”形的的铰杆(7-6)相连,所述铰杆(7-6)与铰块(7-7)铰接,所述铰块(7-7)与翻身套板(7-8)固定连接,所述翻身套板(7-8)与升降板(4)相接触,两组所述固定拉绳分别设置在侧身板(7-1)和翻身套板(7-8),所述头部拉绳设置在侧身板(7-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锻炼装置(8)包括壳体(8-1)、门(8-2)、第一锻炼传动轴(8-3)、第一锻炼传动带轮(8-4)、第一锻炼连接带(8-5)、锻炼缓冲弹簧(8-6)、滑块(8-7)、滑壳(8-8)、手柄(8-9)、锻炼连杆(8-10)、第二锻炼传动带轮(8-11)、第三锻炼连接带(8-12)、第三锻炼传动带轮(8-13)、第二锻炼传动轴(8-14)、第四锻炼传动带轮(8-15)、重量块(8-16)和限位板(8-17);所述壳体(8-1)的外侧与门(8-2)铰接,所述壳体(8-1)内设置有第一锻炼传动轴(8-3),所述第一锻炼传动轴(8-3)上设置有第一锻炼传动带轮(8-4),所述第一锻炼传动带轮(8-4)与第一锻炼连接带(8-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锻炼连接带(8-5)的另一端与锻炼缓冲弹簧(8-6)相连,所述锻炼缓冲弹簧(8-6)与滑块(8-7)固定连接,所述滑块(8-7)与滑壳(8-8)滑动连接,所述滑块(8-7)与手柄(8-9)通过锻炼连杆(8-10)相连,所述手柄(8-9)与锻炼连杆(8-10)铰接,所述第一锻炼传动轴(8-3)上设置有第二锻炼传动带轮(8-11),所述第二锻炼传动带轮(8-11)通过第二锻炼连接带与第三锻炼传动带轮(8-13)相连,所述第三锻炼传动带轮(8-13)设置在第二锻炼传动轴(8-14)上,所述第二锻炼传动轴(8-14)上设置有第四锻炼传动带轮(8-15),所述第四锻炼传动带轮(8-15)与第三锻炼连接带(8-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锻炼连接带(8-12)的另一端与一组重量块(8-16)相连,一组所述重量块(8-16)的下端依次设置有两组重量块(8-16),四组所述重量块(8-16)的两侧设置有限位板(8-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调节装置(9)包括第一传动涡轮(9-1)、第一传动蜗杆(9-2)、第二传动涡轮(9-3)、第二传动蜗杆(9-4)、第一间歇传动轮(9-5)、金属弹片(9-6)、嵌入杆(9-7)、第二间歇传动轮(9-8)、第一传动轴(9-9)、固定板(9-10)、第一传动轮(9-11)、第二传动轮(9-12)、第二传动轴(9-13)、斜盘(9-14)、第一连杆(9-15)、第二连杆(9-16)、调节限位杆(9-17)、连接架(9-18)、调节限位块(9-19)、卡接杆(9-20)、卡接块(9-21)、限位十字块(9-22)、第三传动轴(9-23)、第三传动涡轮(9-24)、第三传动蜗杆(9-25)、第三传动轮(9-26);调节电机上设置有第一传动涡轮(9-1),所述第一传动涡轮(9-1)与第一传动蜗杆(9-2)相啮合,所述第一传动蜗杆(9-2)穿过底板(1)与第二传动涡轮(9-3)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涡轮(9-3)设置在一组第二传动蜗杆(9-4)上,所述第一传动涡轮(9-1)还与第二传动蜗杆(9-4)相啮合,每组所述第二传动蜗杆(9-4)上设置有三组第一间歇传动轮(9-5),每组所述第一间歇传动轮(9-5)上设置有金属弹片(9-6),所述金属弹片(9-6)能与嵌入杆(9-7)相接触,所述嵌入杆(9-7)与第二间歇传动轮(9-8)相连,所述第二间歇传动轮(9-8)能与第一间歇传动轮(9-5)相啮合,所述第二间歇传动轮(9-8)设置在第一传动轴(9-9)上,所述第一传动轴(9-9)设置在固定板(9-10)上,所述第一传动轴(9-9)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轮(9-11),所述第一传动轮(9-11)与第二传动轮(9-12)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轮(9-12)设置在第二传动轴(9-13)上,所述第二传动轴(9-13)上设置有斜盘(9-14),所述斜盘(9-14)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杆(9-15)相接触,两组所述第一连杆(9-15)通过第二连杆(9-16)与调节限位杆(9-17)相连,所述调节限位杆(9-17)套接在连接架(9-18)内,所述连接架(9-18)与壳体(8-1)固定连接,一组所述第一连杆(9-15)与调节限位块(9-19)相连,所述调节限位块(9-19)上加工有平行四边形槽,所述调节限位块(9-19)与调节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平行四边形槽与卡接杆(9-20)滑动连接,所述卡接杆(9-20)与卡接块(9-21)固定连接,所述卡接块(9-21)与限位十字块(9-22)相卡接,所述限位十字块(9-22)上设置有第三传动轴(9-23),所述第三传动轴(9-23)上设置有第三传动涡轮(9-24),所述第三传动涡轮(9-24)与第三传动蜗杆(9-25)相啮合,所述第三传动蜗杆(9-25)上设置有第一传动斜齿轮(9-26),所述第一传动斜齿轮(9-26)与第二传动斜齿轮(9-27)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斜齿轮(9-27)与第四传动轴(9-28)相连,所述第四传动轴(9-28)上设置有第一传动带轮(9-29),所述第一传动带轮(9-29)通过传动连接带(9-30)与第二传动带轮(9-31)相连,所述第二传动带轮(9-31)设置在第五传动轴(9-32)上,所述第五传动轴(9-32)设置在传动连接块(9-33)上,所述传动连接块(9-33)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第五传动轴(9-32)上设置有第三传动轮(9-34),所述第三传动轮(9-34)能与第一间歇传动轮(9-5)相啮合。
CN202110079863.2A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 Pending CN1128436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9863.2A CN112843622A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9863.2A CN112843622A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43622A true CN112843622A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08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9863.2A Pending CN112843622A (zh) 2021-01-21 2021-01-21 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43622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44540A1 (de) * 1997-10-09 1999-04-22 Juergen Plaggemeier Trainingsgerät zur Stärkung der Rücken- und Armmuskulator
US20150165256A1 (en) * 2013-12-16 2015-06-18 Samuel M. Salamon Bed exercise device
CN106264926A (zh) * 2016-11-17 2017-01-04 黄劲涛 一种轮椅床
CN206867613U (zh) * 2017-05-08 2018-01-12 山东中大智慧健康科技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房力量训练设备控制系统
CN206979674U (zh) * 2016-07-16 2018-02-09 郑海涛 可调负重式骨科康复用护理床
CN107694044A (zh) * 2017-11-20 2018-02-16 傅雪梅 一种肩周炎康复训练装置
CN107982003A (zh) * 2016-10-26 2018-05-04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康复锻炼床
CN112190412A (zh) * 2020-10-14 2021-01-08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老年患者麻醉用翻身辅助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44540A1 (de) * 1997-10-09 1999-04-22 Juergen Plaggemeier Trainingsgerät zur Stärkung der Rücken- und Armmuskulator
US20150165256A1 (en) * 2013-12-16 2015-06-18 Samuel M. Salamon Bed exercise device
CN206979674U (zh) * 2016-07-16 2018-02-09 郑海涛 可调负重式骨科康复用护理床
CN107982003A (zh) * 2016-10-26 2018-05-04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康复锻炼床
CN106264926A (zh) * 2016-11-17 2017-01-04 黄劲涛 一种轮椅床
CN206867613U (zh) * 2017-05-08 2018-01-12 山东中大智慧健康科技服务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健身房力量训练设备控制系统
CN107694044A (zh) * 2017-11-20 2018-02-16 傅雪梅 一种肩周炎康复训练装置
CN112190412A (zh) * 2020-10-14 2021-01-08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老年患者麻醉用翻身辅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4032B (zh) 一种穿戴式手腕康复护理锻炼装置
CN106038175A (zh) 一种用于上肢康复训练的关节复合运动机械臂
CN110604901B (zh) 一种骨科康复用辅助装置
CN202173725U (zh) 辅助下蹲运动的健身器械
CN205759431U (zh) 一种单人多功能健身装置
JP2012115569A (ja) 上肢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装置
CN110522611A (zh) 一种可调节拉伸强度的手臂伸展康复训练装置
CN212466981U (zh) 一种体操韧带训练装置
CN107811814B (zh) 一种单电机驱动的肩肘联动上肢康复机器人
CN211097338U (zh) 一种医疗康复用腿部训练装置
CN112843622A (zh) 一种便于术后自理锻炼装置
CN113975746A (zh) 一种儿童康复用手臂锻炼装置
CN206560630U (zh) 一种新型体育杠铃架
CN113081743A (zh) 一种康复用肩部锻炼器
CN204484680U (zh) 肘关节康复器
CN211214217U (zh) 一种脚踝康复训练装置
CN213373524U (zh) 一种肩关节康复训练装置
CN211095760U (zh) 一种术后护理用手臂恢复装置
KR101615365B1 (ko) 수부 재활훈련용 기구장치
CN107411933A (zh) 一种空间多方位下肢综合康复训练仪
CN210114637U (zh) 基于套索驱动和肌电控制的手指运动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7802458A (zh) 一种腿部康复练习肌肉恢复装置
CN112870058B (zh) 一种术后腿部肌肉防萎缩辅助装置
CN210114630U (zh) 一种下肢康复设备的减重装置
CN207898870U (zh) 一种臀部拉伸康复训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