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8116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8116B
CN112838116B CN202110217202.1A CN202110217202A CN112838116B CN 112838116 B CN112838116 B CN 112838116B CN 202110217202 A CN202110217202 A CN 202110217202A CN 112838116 B CN112838116 B CN 112838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segment
display panel
lin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172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38116A (zh
Inventor
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9248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58569A/zh
Priority to CN202110217202.1A priority patent/CN112838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8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8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8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8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区、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过渡区和绑定区,沿第一方向,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绑定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以及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导线段,所述导线段位于所述过渡区,所述导线段包括第一子段,所述第一子段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交叉;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子段的线宽差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避免显示界面和非显示界面交接的边缘位置由于透光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视觉黑边。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的触控技术也逐渐成熟,触摸屏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中。随着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追求大屏幕、窄边框的设计,而为了满足窄边框的需求,布置在边框位置的线路会更加紧凑。尤其位于边框靠近显示区的位置,容易存在局部的线路没有被遮挡到的情况,进而导致该区域与其他位置的透光率存在差异,以产生视觉上的亮暗差异,造成边缘位置存在视觉黑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显示界面和非显示界面交接的边缘位置由于透光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视觉黑边。
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区、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过渡区和绑定区,沿第一方向,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绑定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以及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导线段,所述导线段位于所述过渡区,所述导线段包括第一子段,所述第一子段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交叉;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子段的线宽差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描述的显示面板。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位于过渡区中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子段进行设计,使相邻两条第一子段的线宽差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以通过此种相邻线宽差值的限定,避免信号线在经过位于显示区边缘位置的过渡区时,信号线宽度较宽或者相邻信号线线宽不均而造成亮暗差异明显、透光率的不同导致过渡区的位置产生视觉黑边。从而通过对相邻第一子段的线宽差值的限定,以避免不同位置的透光率产生明显差异,避免视觉黑边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的一种A-A向剖视图;
图6是图3中的另一种A-A向剖视图;
图7是图3中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3中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3中的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
1-基板;11-非显示区;111-过渡区;111a-第二区域;111b-第一区域;112-绑定区;12-显示区;13-衬底;14-封装层;2-信号线;21-导线段;211-第一子段;211a-第一预设子段;211b-第二预设子段;212-第二子段;22-第一信号线;23-第二信号线;3-驱动电路;4-触控电极;41-第一电极;42-第二电极;L-第四方向;W-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9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其中,箭头W所指方向为第一方向W,箭头L所指方向为第四方向L,且箭头所指方向并不具有指向性,即不分正负,第一方向W包括箭头指向的方向及其相反方向,第四方向L包括箭头指向的方向及其相反方向。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基板1包括显示区12和非显示区11,非显示区11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12,非显示区11包括过渡区111和绑定区112,沿第一方向W,过渡区111位于绑定区112和显示区12之间。显示面板还包括信号线2,该信号线2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显示面板的指令信号线、用于实现触控功能的触控信号线以及用于向显示面板传输信号的传输信号线,信号线2实现显示区12和绑定区112之间的信号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通常情况下,显示面板还包括与基板1相对设置的盖板(未示出),盖板中对应非显示区11的位置会通过铺设油墨等非透明材料来进行遮挡,使遮挡的位置能够进行布置信号线2、电子元器件等。而在通过非显示区11布置的信号线2将显示区域的信号连接至绑定区112的驱动电路3时,信号线2会经过位于绑定区112和显示区12之间的过渡区111,过渡区111靠近显示区12的边缘位置。在设置盖板后,盖板会对非显示区11产生遮挡,而过渡区111由于设置于非显示区11靠近显示区12的边缘位置,在现有产品中工艺条件受限或者是工艺误差,过渡区111的位置不容易被完全遮挡到导致过渡区111不同位置具有明显的亮暗差异,造成过渡区111容易产生视觉黑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显示面板中的信号线2包括至少一条导线段21,导线段21位于过渡区111,导线段21包括第一子段211,第一子段211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三方向排列,第二方向与第三方向交叉;相邻两条第一子段211的线宽差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第一阈值。通过将位于过渡区111中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子段211进行设计,使相邻两条第一子段211的线宽差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第一阈值,以通过此种相邻线宽差值的限定,在降低信号线2电阻的影响的同时,使得信号线2中位于显示区边缘位置的过渡区111的导线段21分布均一,透光率相对均一,进而改善过渡区111不同位置具有明显的亮暗差异,造成过渡区111容易产生视觉黑边的不良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及到的信号线2、导线段21以及第一子段211等相应的线的线宽,指的是相应的线在基板1正方向投影上所显示的线条宽度,后续不再单独强调。
需要解释的是,相邻两条第一子段211的线宽差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第一阈值,此处的第一阈值为人眼能够刚好识别出的相邻两条第一子段211产生视觉上亮暗差异的线宽差值。
可选的,对于将相邻两条第一子段211的线宽差值限定在不大于第一阈值的设置,根据不同的产品,第一子段211在过渡区111的延伸方式、排布方式、间距大小、是等间距还是变间距等的不同,对于相邻第一子段211的线宽差值所能允许的范围值也会有所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第一阈值小于等于10um即可,根据实际情况第一阈值也会有所改变,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阈值小于等于6.5um时,过渡区111中不会产生明显的视觉黑边,且各个位置的透光率的一致性更好。并且,在第一阈值为6um、5.5um的情况下,能够使得过渡区111中不同位置的透光率差异性降低。
上述中所提及到设置于过渡区111的第一子段21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三方向排列,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子段211所延伸的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三方向并不限于具体的某一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基于在基板1上的横向、竖向或倾斜某一角度的任意方向,且第二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W相同,也可以与第一方向W不同,或者,第二方向也可以与第四方向L相同,也可以与第四方向L不同,第三方向为与第二方向交叉的某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可以相互垂直,或者也可以相交为某一非零夹角,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至少两条第一子段211在基板1的正投影间隔排布,且任意相邻的第一子段211之间具有第一间距a。以使在过渡区11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三方向排列的多条第一子段211中,在第三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第一子段211都具有第一间距a的设置方式,不会由于相邻之间的第一子段211由于距离较近,而造成视觉上形成一条更宽的线段,进而导致与其他线段的亮暗差异明显,从而产生视觉黑边。
可选的,在不同产品中的相邻第一子段211的第一间距a有所不同,且在同一过渡区111设置有多条第一子段211中,任意相邻的第一子段211的第一间距a也会有所不同,第一间距a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根据不同产品、相邻第一子段211不同的线宽等而做出的设计。例如,在不同产品中,第一个产品中的两条第一子段211的第一间距a是b1,第二个产品中的两条第一子段211的第一间距a是b2,b1和b2在数值上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但是需要满足的是,通过此种第一间距a的设计,能够避免由于相邻第一子段211间距所带来的视觉黑边的问题。在同一产品中,过渡区111沿第三方向设有三条第一子段211,第一条第一子段211和第二条第一子段211之间的第一间距a是c1,第二条第一子段211和第三条第一子段211之间的第一间距a是c2,c1和c2在数值上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只需要满足,能够避免由于相邻第一子段211间距所带来的视觉黑边的问题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为了避免由于线距所引起的视觉黑边的问题,无论是在相同产品还是不同产品中的第一子段211,至少需要满足第一间距a大于等于2um。
对于第一子段211在过渡区11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三方向排布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以下列举两个不同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2,基板1可以为阵列基板,沿第一方向W,过渡区111位于显示区12和绑定区112之间,绑定区112绑定连接有多个绑定端子,用于绑定连接驱动电路3,且该驱动电路3可以为柔性电路板,以便于通过柔性电路板的弯折而与外部电连接,实现窄边框的设计。多条信号线2排布于非显示区11并将显示区12与绑定区112的驱动电路3实现电连接,信号线2用于将显示面板中位于显示区12的传输信号传导出。在通过信号线2将显示区12的信号和绑定区112的驱动电路3电连接时,使得导线段21位于显示区12和绑定区112之间的过渡区111,导线段21至少包括第一子段211,且至少第一子段211位于过渡区111,第一子段21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三方向排布,如图2所示,第一子段211沿第二方向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W、第四方向L均不同,第二方向所指的方向是相对第一方向W倾斜一定角度的方向,在此基础上,沿第三方向的排布方向为垂直于第二方向,从而形成第一子段211沿倾斜方向延伸且排列的形式。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6,基板1可以包括衬底13和封装层14,沿第一方向W,过渡区111位于显示区12和绑定区112之间。绑定区112绑定连接有多个绑定端子,用于绑定连接驱动电路3。在封装层14封装连接于衬底13时,在衬底13方向的正投影中,过渡区111与封装层14至少部分交叠,且位于显示区12的封装层14上形成有触控电极4,每一条信号线2将一个触控电极4与一个绑定区112的绑定端子连接。多条信号线2排布于封装层14上四周的边缘位置并将显示区12的触控电极4与驱动电路3实现电连接,信号线2用于传输触控电极4的触控信号。并且信号线2中导线段21位于过渡区111,至少第一子段211位于过渡区111,且使第一子段211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三方向排布。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窄边框,布置于封装层14边缘位置的信号线所占面积越小越好,对应设置于封装层14中非显示区域位置的过渡区111在第一方向W的宽度也会较窄,在该有限的区域内,为了完成导线段21的布线,充分利用过渡区111的面积,至少会使得第一子段211沿第四方向L延伸并沿第一方向W排布,此时第一子段211沿第二方向的延伸方向与第四方向L相同,沿第三方向排布的方向与第一方向W相同,以形成第一预设子段211a。或者,第一子段211还可以设置为沿第一方向W延伸并沿第四方向L排布的形式,此时第一子段211位于过渡区111靠近显示区12的边缘位置以形成第二预设子段211b,用于连接位于显示区12中的触控电极4。
无论导线段21中的第一子段211在过渡区111沿何种方向延伸、何种方向排列,为了能够使位于显示区12边缘位置的过渡区111中不会由于所设置的第一子段211引起不同位置透光率的明显差异,而造成局部产生明显的视觉黑边的情况,至少可以通过设置于过渡区111的第一子段211的排布方式、间距、线宽、相邻线宽差值等不同的配合形式进行设计,以下以在封装层14上布置沿第四方向L延伸且沿第一方向W排布的触控信号线为例,列举几个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但并不限于以下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
继续参照图3,触控电极4包括多个第一电极41和多个第二电极42,多个第一电极41沿第一方向W排布且沿第四方向L延伸,多个第二电极42沿第四方向L排布且沿第一方向W延伸,第一方向W与第四方向L交叉,信号线2包括第一信号线22和第二信号线23,第一信号线22分别将第一电极41与绑定端子连接,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22包括第一子段211;第二信号线23分别将第二电极42与绑定端子连接,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23包括第一子段211。在封装层14有限的的区域布置第一信号线22和第一信号线23时,通过将第一信号线22和第二信号线23中的第一子段211均沿第四方向L延伸且沿第一方向W排布的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过渡区111的空间,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5和图6,在将多个第一电极41和多个第二电极42阵列布置于封装层14上方时,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可以如图5中同层布置,第二电极42在与第一电极41交叠的部分采用跨桥连接,或者,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也可以如图6中通过绝缘层分隔的异层布置形式,且通过在绝缘层对应的位置开设贯通孔将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电连接,以实现触控功能。对于第一电极41和第二电极42在封装层14的具体排布形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通过封装层14上设置的信号线2将触控电极4与位于衬底13的驱动电路3连接时,在封装层14上对于非显示区域设有通孔,信号线2能够通过通孔与位于衬底13的驱动电路3连接。
而在第一信号线22分别将不同的第一电极41与绑定区112地驱动电路3连接时,由于第一电极41沿第一方向W排布,使得不同第一电极41距离绑定区112的距离不同,以及第二信号线23分别将不同的第二电极42与绑定区112的驱动电路3连接时,由于第二电极42沿第四方向L排布,使得不同第二电极42距离显示面板第四方向L上的对称中心的距离不同,进而使得不同第一电极41之间、第二电极42之间的信号衰减不一致,为了保证一致性,故需要使第一信号线22的电阻均相等;第二信号线23的电阻均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第一信号线22的电阻均相等,第二信号线23的电阻均相等,例如沿第一方向W布置的第一电极41,可以通过改变第一信号线22的长度来实现,即在第一方向W上,离绑定区112最近的第一电极41上连接的第一信号线22长度最短,离绑定区112越远第一信号线22的长度越长,为了实现第一信号线22的等电阻布置,可以通过延长之前比较短的第一信号线22中第一子段211的长度或加宽之间比较短的第一信号线22中第一子段211的线宽,同理,第二信号线23也是如此,在此不做具体说明。
同样的,在对第一信号线22和第二信号线23考虑等电阻布线的过程中,受到过渡区111以及封装层14上能够布置信号线2的边框宽度的影响,为了实现窄边框,过渡区111中的信号线2布局会更为紧密,为了能够使第一子段211能够满足相邻第一子段211具有第一间距a和/或第一子段211线宽不大于第一阈值的设计,以避免第一子段211差异化设计导致的过渡区111不同位置透光率存在差异而导致的视觉黑边,可以采用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调节,但并不限于以下几种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7,在过渡区111有限区域内布置信号线2时,为保证多条第一信号线22电阻的一致性以及多条第二信号线23电阻的一致性,可以分别通过调节第一子段211的长度和/或宽度来实现。一般情况下,为了实现窄边框,过渡区111的面积逐渐减小,所能布线的空间变小,无法满足比较多的第一子段211增加长度而平衡电阻的需求,通常会通过部分第一子段211增加长度、部分第一子段211改变线宽来平衡电阻。需要注意的是,在增长第一子段211的长度时,为了提高过渡区111的利用率,第一子段211并不限制于仅沿某一方向延伸,可以为如图4中所示的弯折线段或其他形状的线段,而在通过增加线宽来平衡电阻时,相邻第一子段211的线宽差值需要满足不大于第一阈值,且相邻第一子段211的第一间距a也能满足不小于2um的要求。
参照图3,当通过增长第一子段211的长度来实现电阻平衡时,且一条信号线2中的第一子段211仅为一条时,可以将阻抗较小的信号线2增加第一子段211的长度来实现,该第一子段211在过渡区111中通过弯折布置来充分利用空间。
参照图6和图7,当通过增长第一子段211的长度来实现电阻平衡时,可以通过在其中的一条或多条信号线2中设置多条第一子段211,即至少一条信号线2包括相互并联连接的两条以上第一子段211。从而通过在阻抗较小的一条信号线2中并联第一子段211来加大阻抗。
可选的,对于并联于信号线2中的第一子段211,可以为如图6中所示,使并联连接的两条第一子段211异层布置且在基板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具体的,结合图3和图6可知,对应异层布置并联的两条第一子段211位于同一条第一信号线22,该第一信号线22的两端分别连接触控电极4和驱动电路3,且第一信号线22中至少位于过渡区111部分形成并联两条第一子段211的形式,在增加了第一子段211总的长度的同时,并联后的第一子段211在基板1的正投影方向的宽度较窄,低于第一阈值,以降低过渡区111容易产生视觉黑边的情况。或者并联的第一子段211也可以为如图7所示,在基板1的正投影方向上,第一子段211在第一方向W上间隔布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而对于通过并联连接的第一子段211来说,至少两条第一子段211的线宽相等,可以是每一条信号线2中的并联的第一子段211的线宽相等,而不同的信号线2中并联的第一子段211的线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1和图8,当通过调节第一子段211的长度仍然无法满足等电阻的需求而需要通过调节部分第一子段211的线宽来平衡电阻时,或者,直接通过调节第一子段211的线宽时来平衡电阻时,为了达到电阻平衡,会通过增大某些第一子段211的线宽来进行调节。在此情况下,过渡区111中的多条第一子段211中会存在两种以上的线宽,在保证线宽不超过第一阈值时,为了能够使过渡区111不同位置的透光率差异性降低,可以在此基础上,对过渡区111上布置的多条第一子段211进行进一步的调节。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8,相邻的第一子段211之间具有第一线间距,且任意相邻的第一线间距之间具有第一比值,第一比值的范围为0.5至2。以通过对相邻第一子段211之间的第一线间距的第一比值的限定,避免对应区域产生比较明显的亮暗差异,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止视觉黑边的效果。可选的,不同相邻第一子段211之间的第一线间距在数值上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8和图9,在第三方向上(即图1中的第一方向W),第一子段211的线宽逐渐增大或减小。从而通过第一子段211的线宽采用渐变的形式,避免相邻第一子段211中的线宽差异较大,进而导致的亮暗差异较为明显,容易产生视觉黑边。
在又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8和图9,当相邻第一子段211之间的第一线间距均为不同的数值时,在第三方向上(即图1中的第一方向W),随着第一子段211的线宽的增大,相邻两条第一子段211之间的线间距增大,或者,随着第一子段211的线宽的减小,相邻两条第一子段211之间的线间距减小。通过根据第一子段211线宽的具体数值可以适应性调整线间距以进行相应的补偿,避免局部线宽较宽带来的亮暗差异明显问题。
可选的,为了避免相邻第一子段211的线宽差异较大而造成的亮暗差异明显,第一子段211的线宽不大于与其相邻的第一子段211的线宽的2倍。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继续参照图8和图9,无论第一子段211在过渡区111以何种第二方向延伸、第三方向排列的形式,导线段21还包括第二子段212,第二子段212与第一子段211连接;第二子段21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子段211的延伸方向交叉。以通过第二子段212的设置,用于将沿固定方向布置的第一子段211通过改变布置方向而使其能够与显示区12的触控电极4或者绑定区112的驱动电路3亦或者过渡区111外的信号线2实现连接。
可选的,对于所设置的第二子段212,为了保证其在过渡区111中不会造成不同位置出现明显的亮暗差异,导致视觉黑边的产生,第二子段212也可以采用第一子段211的布置形式,在此不做具体说明。而对于所设置的导线段21,还可以包括除第一子段211、第二子段212外的其他子段,其他子段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子段211相同,也可以不同,且其他子段也可以采用与第一子段211相同的布置形式,以避免产生视觉黑边,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9,在过渡区111中,过渡区111至少包括第一区域111b和第二区域111a,第二区域111a位于第一区域111b靠近显示区12的一侧,对于越靠近显示区12的一侧的第二区域111a,更容易产生视觉黑边,为了避免第二区域111a比第一区域111b更容易产生视觉黑边,第一子段211包括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第一线段为第一信号线22的第一子段211,第二线段为第二信号线23的第一子段211;第一线段位于第一区域111b,第二线段位于第二区域111a。在第二区域111a中将第二线段设置为沿第四方向L延伸、第一方向W排布的方向,以便于对多条第二线段的线宽、线间距等的调整,可控性较强,保证更好的效果。而在第一区域111b中第一线段可以设置为弯折的形式,以实现等电阻布线。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中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具有触控、指纹识别功能的指纹锁,也可以为仅有触控功能的触控设备,亦可以为仅能够用于显示的电子设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时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包括显示区、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过渡区和绑定区,沿第一方向,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绑定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以及
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包括至少一条导线段,所述导线段位于所述过渡区,所述导线段包括第一子段,所述第一子段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交叉;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子段的线宽差值的最大值小于等于第一阈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信号线包括相互并联连接的两条以上所述第一子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子段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间隔排布,且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段之间具有第一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大于等于2u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段之间具有第一线间距,且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线间距之间具有第一比值,所述第一比值的范围为0.5至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并联连接的两条所述第一子段异层布置且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子段的线宽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子段的线宽逐渐增大或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随着所述第一子段的线宽的增大,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子段之间的线间距增大,或者,随着所述第一子段的线宽的减小,相邻两条所述第一子段之间的线间距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段的线宽不大于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子段的线宽的2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小于等于10u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绑定端子,设置于所述绑定区;以及
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显示区,每一条所述信号线将一个所述触控电极与一个所述绑定端子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沿第四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沿所述第四方向排布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四方向交叉;
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分别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至少一条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所述第一子段;所述第二信号线分别将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绑定端子连接,至少一条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所述第一子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电阻均相等;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电阻均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段还包括第二子段,所述第二子段与所述第一子段连接;所述第二子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子段的延伸方向交叉。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至少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子段包括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述第一线段为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一子段,所述第二线段为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第一子段;所述第一线段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线段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衬底和封装层,所述触控电极以及所述信号线位于所述封装层上。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217202.1A 2021-02-26 2021-02-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838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92488.3A CN115458569A (zh) 2021-02-26 2021-02-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110217202.1A CN112838116B (zh) 2021-02-26 2021-02-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17202.1A CN112838116B (zh) 2021-02-26 2021-02-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2488.3A Division CN115458569A (zh) 2021-02-26 2021-02-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8116A CN112838116A (zh) 2021-05-25
CN112838116B true CN112838116B (zh) 2022-10-21

Family

ID=7593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17202.1A Active CN112838116B (zh) 2021-02-26 2021-02-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211192488.3A Pending CN115458569A (zh) 2021-02-26 2021-02-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92488.3A Pending CN115458569A (zh) 2021-02-26 2021-02-26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8381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6680A1 (zh) * 2021-05-26 2022-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43621A (zh) * 2021-07-22 2021-11-12 惠州华星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面板及拼接面板
CN115241253B (zh) * 2022-07-28 2023-04-2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6963A (zh) * 2016-07-27 2016-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405956A (zh) * 2016-12-19 2017-0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782270A (zh) * 2017-01-09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31612A (zh) * 2017-12-15 2018-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方法
CN108227327A (zh) * 2018-02-28 2018-06-2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08815A (zh) * 2019-05-28 2019-10-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12152A (zh) * 2020-04-10 2020-06-1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4425A (zh) * 2020-07-02 2020-10-2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33674A (zh) * 2020-08-18 2020-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6477A (zh) * 2018-03-27 2018-10-12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26963A (zh) * 2016-07-27 2016-1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405956A (zh) * 2016-12-19 2017-02-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782270A (zh) * 2017-01-09 2017-05-3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831612A (zh) * 2017-12-15 2018-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方法
CN108227327A (zh) * 2018-02-28 2018-06-2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08815A (zh) * 2019-05-28 2019-10-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12152A (zh) * 2020-04-10 2020-06-1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4425A (zh) * 2020-07-02 2020-10-2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33674A (zh) * 2020-08-18 2020-1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8116A (zh) 2021-05-25
CN115458569A (zh) 2022-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3811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43616B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0768731A (zh) 功能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终端
CN107490885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8228002A (zh)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装置
CN104503617A (zh) 触摸屏的边框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CN10580796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TWI546723B (zh) 透明電極層、觸控面板與電子裝置
CN108897454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集成触控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8255359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4583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M514046U (zh) 觸控面板的走線結構及具有窄化邊框的觸控面板
CN205281453U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3937109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及掩膜版
CN106775154A (zh) 导电膜及触摸屏
CN111522463A (zh)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显示装置
CN110162214A (zh) 触控面板
WO2020020347A1 (zh) 功能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终端
CN114284302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20159B (zh)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213241110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02956748U (zh) 共接式走线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8874229B (zh)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制作方式及显示装置
CN215494978U (zh) 一种触控模组和触控显示装置
CN215450714U (zh) 覆晶薄膜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