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7059A - 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及数字金融平台 - Google Patents

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及数字金融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7059A
CN112837059A CN202110034692.1A CN202110034692A CN112837059A CN 112837059 A CN112837059 A CN 112837059A CN 202110034692 A CN202110034692 A CN 202110034692A CN 112837059 A CN112837059 A CN 112837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yment
target
protection
policy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46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0346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70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7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705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5Establishing or using transaction specific rul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及数字金融平台,由于历史支付大数据能够反映支付名义身份对支付防护策略的调用频繁情况,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是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进行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生成得到的,故全局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用户的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能够确定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划分在同一个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用户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调用频繁情况,基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能够提高获取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符合实际支付环境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准确度,从而提高了支付策略调用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及数字金融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支付业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及数字金融平台。
背景技术
区块链(Blockchain)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在区块链的创新和应用探索中,金融是最主要的领域,现阶段主要的区块链应用探索和实践,也都是围绕金融领域展开的。在金融领域中,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智能合约、金融交易、物联网金融等多个方面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典型的应用包括比特币、莱特币等电子货币,更加安全公开的分布式记账系统、支付清算系统等。
区块链支付相对第三方支付而言是去中心化的,也就是说全民记账,账户不会出现被盗,安全系数更大,共同维护网站,而与此相反的第三方支付是盗刷、未发现的软件漏洞等风险,让用户担心自己的账户发生被盗。然而即便如此,在区块链支付大规模应用之前,仍然无法彻底替代其它边缘化的支付,在这些支付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到支付安全性的问题。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数字金融平台为支付名义身份调用的支付防护策略的方案,没有深度考虑到实际支付环境(如与其它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应用场景环境),导致支付策略调用的准确度低,进而影响支付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及数字金融平台,由于历史支付大数据能够反映支付名义身份对支付防护策略的调用频繁情况,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是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进行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生成得到的,故全局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用户的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能够确定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划分在同一个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用户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调用频繁情况,基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能够提高获取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符合实际支付环境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准确度,从而提高了支付策略调用的准确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应用于数字金融平台,所述数字金融平台与多个区块链节点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进行支付策略调用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
获取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是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进行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生成得到的;
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获取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其中,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是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得到,所述支付应用场景为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对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历史支付大数据的支付应用场景;
根据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从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选取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向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临时绑定所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装置,应用于数字金融平台,所述数字金融平台与多个区块链节点终端通信连接,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进行支付策略调用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是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进行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生成得到的;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获取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其中,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是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得到,所述支付应用场景为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对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历史支付大数据的支付应用场景;
绑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从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选取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向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临时绑定所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系统,所述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系统包括数字金融平台以及与所述数字金融平台通信连接的多个区块链节点终端;
所述数字金融平台,用于:
确定待进行支付策略调用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
获取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是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进行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生成得到的;
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获取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其中,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是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得到,所述支付应用场景为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对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历史支付大数据的支付应用场景;
根据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从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选取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向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临时绑定所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字金融平台,所述数字金融平台包括处理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网络接口,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网络接口以及所述处理器之间通过总线系统相连,所述网络接口用于与多个区块链节点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或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的程序、指令或代码,以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中任意一个可能的设计示例中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中任意一个可能的设计示例中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
根据上述任意一个方面,本申请确定待进行支付策略调用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获取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是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进行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生成得到的,根据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获取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根据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选取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向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临时绑定目标支付防护策略,由于历史支付大数据能够反映支付名义身份对支付防护策略的调用频繁情况,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是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进行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生成得到的,故全局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用户的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能够确定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划分在同一个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用户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调用频繁情况,基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能够提高获取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符合实际支付环境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准确度,从而提高了支付策略调用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调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上述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的数字金融平台的结构组件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进行具体说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系统10的联系示意图。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系统10可以包括数字金融平台100以及与数字金融平台100通信连接的区块链节点终端200。图1所示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系统10仅为一种可行的示例,在其它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系统10也可以仅包括图1所示组成部分的其中的至少部分或者还可以包括其它的组成部分。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发明构思出发,本申请提供的数字金融平台100可以应用在例如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工业互联网、通用业务监控管理等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或者是云计算技术等的场景中,再比如,还可以应用在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系统管理、智能云办公、云平台数据处理、云游戏数据处理、云直播处理、云汽车管理平台、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等,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系统10中的数字金融平台100和区块链节点终端200可以通过配合执行以下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具体数字金融平台100和区块链节点终端200的执行步骤部分可以参照以下方法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前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可以由图1中所示的数字金融平台100执行,下面对该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S110,确定待进行支付策略调用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
其中,调用的支付策略可以是任意能够被调用的支付防护策略,可以包括支付拦截策略、支付验证策略、支付风控策略、支付反注入策略等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可以是支付拦截策略,支付拦截策略例如可以是弹出窗口诱导的支付拦截策略。调用的支付策略可以是与支付服务相关的。不同的支付服务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调用的支付策略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支付服务例如可以是电商打赏服务。一种支付服务产品中可以囊括另外一种支付服务产品的内容。例如,可以在电商打赏服务中分配电商电商服务订单指示,用于关联其他业务、场景或产品中的相关内容。
本实施例中,支付防护策略的调用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支付过程中的信息防护的过程。调用的支付策略可以称为支付防护进程源,例如一个支付拦截策略可以是一个支付防护进程源。
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指的是待进行配置支付防护策略的用户,可以是与数字金融平台进行通信的任意的区块链节点终端对应的支付名义身份,例如可以是通过区块链节点终端访问数字金融平台的任意的用户。数字金融平台可以为区块链节点终端上的应用软件对应的后台数字金融平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可以是当前节点使用相关应用软件的用户,例如可以是当前时刻注册区块链节点终端应用软件中相关数字金融服务的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数字金融平台可以根据区块链节点终端发送的支付防护策略获取请求,确定待进行支付策略调用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当区块链节点终端获取到获取支付防护策略的触发事件时,可以向数字金融平台发送携带身份标签ID的支付防护策略获取请求,数字金融平台可以将支付防护策略获取请求中身份标签ID对应的支付名义身份,作为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支付防护策略获取请求用于请求获取待支付防护策略。支付防护策略获取触发事件可以包括对区块链节点终端应用软件中的支付防护策略的配置选项的选择操作或者获取区块链节点终端应用软件的软件服务页面的操作中的至少一种。身份标签ID可以用于唯一识别用户,可以包括用户的手机号、身份证号或用户在应用软件上注册的账号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120,获取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是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进行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生成得到的。
本实施例中,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是指多个支付名义身份组成的拓扑模型,多个可以是指至少两个。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支付名义身份具有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支付名义身份特征。例如,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至少两个拓扑成员分别用于表示新支付名义身份以及与新支付名义身份具有支付联系事件的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拓扑成员之间的多个关联日志分别用于表示新支付名义身份与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联系事件。
支付名义身份特征是与相关支付名义身份相关的特征,用于描述支付名义身份的特性。支付名义身份特征可以包括支付名义身份的属性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数字金融平台中可以存储有身份标签ID与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数字金融平台可以根据身份标签ID获取用户所属的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标识,也可以获取同一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标识对应的身份标签ID的数量,作为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标识对应的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用户的数量。数字金融平台可以获取目标支付名义身份的身份标签ID,根据目标支付名义身份的身份标签ID确定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所属的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作为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其中,目标支付名义身份的身份标签ID可以是区块链节点终端向数字金融平台发送的请求中携带的,例如可以是区块链节点终端发送的支付防护策略获取请求中携带的。
步骤S130,根据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获取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其中,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是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得到,支付应用场景为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历史支付大数据的支付应用场景。
其中,支付防护策略是指用于调用绑定的支付策略,支付防护策略清单可以是根据支付方式区分的,不同的支付防护策略清单可以对应不同的支付方式。
本实施例中,同一个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可以对应有至少一种支付方式的支付防护策略清单,可以根据支付方式确定候选内容集合。支付方式指的是期望的支付途径,可以是默认途径或者支付名义身份的预先自定义途径。支付方式可以根据用户区块链节点终端所配置的数字金融支付服务确定,例如当所配置的数字金融支付服务为某个电商服务的直播间时,支付方式可以是电商移动支付方式,则可以获取电商移动支付方式所对应的各个支付模板的策略索引信息,一个支付模板的策略索引信息为一个支付防护策略。数字金融平台中可以预先存储有不同支付方式分别对应的支付防护策略清单。对于不同的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相同支付方式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的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例如,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包括预设支付防护策略1和预设支付防护策略2,对于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1,预设支付防护策略1和预设支付防护策略2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分别为30%和70%,对于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2,预设支付防护策略1和预设支付防护策略2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分别为60%和40%。
本实施例中,历史支付大数据指的是这些支付名义身份对于支付防护策略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大数据记录,支付应用场景指的是历史支付大数据所处的场景类型。历史支付大数据对应的支付应用场景可以包括公对私场景、私对私场景、公对公场景中的至少一种。不同的历史支付大数据可以对应不同的支付应用场景,例如,可以将公对私的支付应用场景设置为类型1,将私对私场景的支付应用场景设置为类型2。一种支付应用场景可以对应一种维度。
支付应用场景可以对应有应用场景安全维度,应用场景安全维度可以反映支付名义身份对支付防护策略的安全标签上的维度,可以为正向场景安全维度或负向场景安全维度中的任意一种,正向场景安全维度可以表示支付安全强度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负向场景安全维度可以表示支付安全强度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可以根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作为此支付应用场景的行为的支付名义身份数量或占比计算得到。业务适配度表示用于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调用频繁情况,业务适配度越高,表示支付名义身份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安全适配性越强。支付名义身份占比指的是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作为此支付应用场景的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与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包括的支付名义身份的总数量之间的比值。当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正向场景安全维度时,业务适配度与支付名义身份数量可以成正相关关系,当支付应用场景对应负向场景安全维度时,业务适配度与支付名义身份数量可以成负相关关系。正相关关系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参数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参数由大到小变化时,另一个参数也由大到小变化。负相关关系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参数变动方向相反,一个参数由大到小变化时,另一个参数由小到大变化。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正相关关系是指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但并不是要求当一个参数有一点变化,另一个参数就必须也变化。例如,可以设置当参数a为10至20时,参数b为100,当参数a为20至30时,参数b为120。这样,a与b的变化方向都是当a变大时,b也变大。但在a为10至20的范围内时,b可以是没有变化的。负相关关系也并不是要求当一个参数有一点变化,另一个参数就必须也变化。
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可以分别对应有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可以反映支付防护策略的调用参考等级,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越大,则调用参考等级越高,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越小,则调用参考等级越低。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与业务适配度成正相关关系。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可以是相对值,例如可以为百分数或者小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相加的结果可以为1。当然,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也可以是具体的数值,例如可以是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数字金融平台可以根据特定支付方式,从预先存储的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对应的各个支付方式分别对应的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获取特定支付方式对应的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作为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
步骤S140,根据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选取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向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临时绑定目标支付防护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目标支付防护策略是根据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选取的。数字金融平台可以根据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的大小或者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的排序,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选取目标支付防护策略,例如可以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选取最大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对应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作为目标支付防护策略,或者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选取排序在特定排序之前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特定排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例如可以是第二。当然,数字金融平台也可以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随机选取目标支付防护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可以是,该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在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中被调用的置信度。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数字金融平台可以根据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得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适配度,计算一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适配度与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总的适配度之间的比值,得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被调用的置信度,作为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例如针对同一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下的多个支付防护进程源,如果一个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对应n个支付防护进程源,计算其中1个支付防护进程源的适配度的整体占比,作为支付防护进程源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如支付防护进程源1的适配度为10,全部支付防护进程源的适配度为100。则支付防护进程源1获得的调用程度为10%,支付防护进程源1被调用的置信度为10%,即支付防护进程源1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为1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譬如,数字金融平台可以获取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支付防护策略限制条件,根据支付防护策略限制条件以及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选取得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数字金融平台可以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筛选得到满足支付防护策略限制条件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得到初筛支付防护策略,根据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从各个初筛支付防护策略中选取得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数字金融平台还可以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选取依次选取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当某次选取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满足支付防护策略限制条件时,停止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选取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并将该次选取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作为目标支付防护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根据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选取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包括: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确定满足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条件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作为目标支付防护策略,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条件包括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大于度量值对比值或者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排序在预设排序之前的至少一个。
其中,度量值对比值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根据需要设置的,例如可以是80%。预设排序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根据需要设置的,例如可以是第二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数字金融平台可以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选取最大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对应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得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或者选取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大于度量值对比值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得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数字金融平台还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对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进行排序,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选取排序在预设排序之前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得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
本实施例中,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确定满足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条件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作为目标支付防护策略,由于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条件包括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大于度量值对比值或者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排序在预设排序之前的至少一个,从而可以根据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确定用户符合实际支付环境的支付防护策略,提高了支付策略调用的准确度。
其中,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可以是目标支付名义身份登录的区块链节点终端应用软件所在的区块链节点终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对用同一区块链节点终端应用软件上的同一页面,支付名义身份不同或者支付名义身份所属的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不同,页面中调用的支付策略可以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数字金融平台中可以预先存储有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分别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数字金融平台可以根据目标支付名义身份的身份标签ID确定目标支付名义身份的区块链节点终端,将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发送至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
这样,由于历史支付大数据能够反映支付名义身份对支付防护策略的调用频繁情况,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是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进行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生成得到的,故全局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用户的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能够确定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划分在同一个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用户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调用频繁情况,基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能够提高获取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符合实际支付环境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准确度,从而提高了支付策略调用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对于步骤S130,根据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获取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包括:确定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历史支付大数据的支付应用场景;对属于同一支付应用场景的历史支付大数据对应的支付名义身份数量进行统计,得到各个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根据各个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确定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
其中,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可以包括多个支付名义身份,不同的用户对相同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历史支付大数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例如,预设支付防护策略为一个建议支付防护策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有些支付名义身份可能忽视该建议支付防护策略,有些支付名义身份可能选择该建议支付防护策略。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一个支付名义身份可以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做出至少一种的历史支付大数据。
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指的是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作为该支付应用场景的历史支付大数据的支付名义身份的数量。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可以是大于等于0的。例如,数字金融平台向一个包括100个支付名义身份的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配置了一个电商服务的建议支付防护策略,用户可以选择或者不选择该建议支付防护策略,若这100个支付名义身份中,选择和不选择的人数分别是90和0,则选择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为90,不选择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为0。
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还可以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以及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不同,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与业务适配度之间的关系也不同。当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正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与业务适配度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当支付应用场景对应负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与业务适配度之间成负相关关系。
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可以根据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各个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计算得到,例如可以对业务适配度进行统计,得到统计结果,可以将统计结果作为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也可以对统计结果进行处理得到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例如可以对统计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数字金融平台可以周期性的计算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周期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根据需要变化的。计算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的周期可以称为计算周期,在计算周期中,数字金融平台可以获取计算周期中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对应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历史支付大数据,即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响应,计算得到对于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该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可以为多个计算周期分别计算得到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的统计值。例如数字金融平台可以根据当前计算周期的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响应计算得到第一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根据历史计算周期的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响应计算得到第二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计算第一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与第二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进行加权计算,将加权计算的结果作为当前计算周期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周期性的计算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可以动态更新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实现自动地调整调用程度。调用程度指的是对支付防护进程源的调用进行分配,可以包括确定支付防护进程源的调用次数、调用时机或者调用时长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数字金融平台可以采集历史时间段内,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对单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作为的历史支付大数据的类型,得到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分别对应的支付应用场景集合,根据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分别对应的支付应用场景集合进行统计,得到各个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例如,数字金融平台可以确定各个支付应用场景集合中,包括第一支付应用场景的支付应用场景集合的数量,作为第一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第一支付应用场景指的是用户可以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做出的行为的类型。
本实施例中,确定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历史支付大数据的支付应用场景,对属于同一支付应用场景的历史支付大数据对应的支付名义身份数量进行统计,得到各个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根据各个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确定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从而实现了利用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用户的历史支付大数据确定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提高了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包括: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以及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全局支付名义身份数量,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将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与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以及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对应的基础适配度进行适配度计算,得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
其中,全局支付名义身份数量指的是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包括的用户的个数,例如可以是100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数值,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例如,当某一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对某一支付防护策略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超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对比值时,可以将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设置的大一些。支付名义身份数量对比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例如可以是1000。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例如可以是50%。各个支付应用场景可以分别对应有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不同的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基础适配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数值。基础适配度可以是正数或负数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可以是10分。不同的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基础适配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正向场景安全维度的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基础适配度为正数,负向场景安全维度的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基础适配度为负数。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对应的基础适配度可以理解为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基础适配度。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和基础适配度可以周期性或触发性的进行修改。
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是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以及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全局支付名义身份数量计算得到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是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与全局支付名义身份数量的百分比,例如可以是30%。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与全局支付名义身份数量的百分比,也可以称作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占全局支付名义身份数量的百分比。
比较结果是根据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与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进行比较得到的,可以包括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与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的差值或比值中的至少一种,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与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的差值可以包括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减去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的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数字金融平台可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扩展适配度,可以根据扩展适配度以及基础适配度进行适配度计算,得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例如,数字金融平台可以计算扩展适配度与基础适配度相加后的结果,作为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扩展适配度可以为适配增加度或适配衰减度中的任意一种。适配增加度为正数,例如为5分,适配衰减度为负数,例如可以为-5分。其中,数字金融平台还可以根据比较结果以及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扩展适配度。扩展适配度可以周期性或触发性的更新。
本实施例中,根据比较结果以及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对应的基础适配度进行适配度计算,得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提高了计算业务适配度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根据比较结果以及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对应的基础适配度进行适配度计算,得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包括:将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减去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得到的比例差值,确定比例差值与目标对比值的大小关系;根据大小关系以及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扩展适配度;根据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对应的基础适配度以及扩展适配度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
其中,比例差值是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减去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后得到的差值。目标对比值可以是预先设置的百分数,例如可以是50%。每个支付应用场景可以分别对应有目标对比值。不同的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对比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确定比例差值与目标对比值的大小关系指的是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比例差值与该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对比值的大小关系。比例差值与目标对比值的大小关系可以为比例差值大于目标对比值、小于目标对比值或等于目标对比值中的任意一种。目标对比值可以周期性或触发性的更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数字金融平台可以根据大小关系以及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扩展适配度。数字金融平台可以计算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对应的基础适配度与扩展适配度相加后的结果,作为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
本实施例中,根据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对应的基础适配度以及扩展适配度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由于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扩展适配度是根据大小关系以及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确定的,因此业务适配度的计算不仅涉及了比例差值的大小并且涉及了应用场景安全维度,提高了业务适配度的准确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根据大小关系以及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确定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扩展适配度包括以下步骤的至少一个:当比例差值大于第一对比值且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正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确定扩展适配度为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增加度;当比例差值小于第二对比值且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正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确定扩展适配度为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衰减度;当比例差值大于第三对比值且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负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确定扩展适配度为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衰减度;当比例差值小于第四对比值且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负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确定扩展适配度为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增加度。
其中,第一对比值、第二对比值、第三对比值以及第四对比值可以是根据需要设置的,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第一对比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对比值,第一对比值例如为60%,第二对比值例如为40%。第三对比值大于或等于第四对比值,第一对比值例如为50%,第二对比值例如为30%。各个对比值可以周期性或触发性的更新。目标对比值可以包括第一对比值、第二对比值、第三对比值或第四对比值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当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小于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时,若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正向场景安全维度,可以确定扩展适配度为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衰减度。当然,当比例差值小于第二对比值时还可以将扩展适配度设置为预设值,预设值例如可以为0。
本实施例中,当比例差值大于第一对比值且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正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确定扩展适配度为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增加度,当比例差值小于第二对比值且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正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确定扩展适配度为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衰减度,当比例差值大于第三对比值且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负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确定扩展适配度为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衰减度,当比例差值小于第四对比值且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负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确定扩展适配度为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增加度,提高了额外适配度计算的精细程度,提高了扩展适配度的准确度。充分利用用户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从而可以实现在合适的场景,为合适的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配置合适的支付防护策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根据各个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确定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包括:对同一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进行统计,得到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分别对应的全局适配度;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的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分别对应的全局适配度进行统计,得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对应的统计适配度;计算全局适配度相对于统计适配度的适配度比例,作为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
其中,同一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指的是同一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各个支付应用场景分别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例如预设支付防护策略A的支付应用场景包括T1和T2两种类型,T1的业务适配度C1,T2的业务适配度C2,则预设支付防护策略A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包括T1以及T2。
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全局适配度可以是对该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进行统计运算得到的。其中,统计运算可以包括求和运算或加权运算中的任意一种。例如,可以计算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相加后的结果,得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全局适配度。支付应用场景可以对应有场景影响因子。不同的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场景影响因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场景影响因子,对业务适配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全局适配度。例如,T1和T2对应的场景影响因子分别为W1和W2,则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全局适配度可以为C1×W1+C2×W2。场景影响因子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根据需要确定的,例如可以根据历史支付大数据对应的影响力,确定历史支付大数据对应的支付应用场景的场景影响因子,场景影响因子可以与历史支付大数据的影响力成正相关关系,即历史支付大数据的影响力越大,场景影响因子越大。例如,支付名义身份对支付防护策略做出的选择过程从先到后分别是H1和H2,则H1对应的场景影响因子可以小于H2对应的场景影响因子。其中历史支付大数据对应的影响力可以是根据历史支付大数据在用户做出的多个历史支付大数据中的排序确定的。例如,用户对支付防护策略做出的各个历史支付大数据之间可以是有先后关系的,可以按照从先到后的顺序,对历史支付大数据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确定历史支付大数据的影响力。排序越靠前,发生的时机越靠前,历史支付大数据的影响力越小,排序越靠后,发生的时机越靠后,历史支付大数据的影响力越大。
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对应的统计适配度可以是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的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分别对应的全局适配度进行求和计算得到的。例如,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包括预设支付防护策略A和预设支付防护策略B这2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预设支付防护策略A和预设支付防护策略B对应的全局适配度分别为Z1和Z2,则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对应的统计适配度可以为Z1+Z2。
可以通过对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全局适配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分别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全局适配度相对于统计适配度的适配度比例指的是,全局适配度与统计适配度之间的比值。例如可以计算全局适配度与统计适配度的比值,得到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例如,计算Z1与Z1+Z2的比值,得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A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Z1÷(Z1+Z2)。
本实施例中,计算全局适配度相对于统计适配度的适配度比例,作为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由于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分别对应的全局适配度,是通过对该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各个业务适配度进行统计得到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对应的统计适配度,是通过对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的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分别对应的全局适配度进行统计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确定待进行支付策略调用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包括:接收支付配置请求,支付配置请求用于请求在相关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配置目标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的支付配置信息,将相关支付名义身份作为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当区块链节点终端获取到对业务推荐信息展示的触发条件时,区块链节点终端可以向数字金融平台发送携带身份标签ID的支付配置请求,数字金融平台可以将支付配置请求中携带的身份标签ID对应的支付名义身份,作为目标支付名义身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当接收到针对目标支付防护策略的启用请求时,向区块链节点终端发送策略激活信息,以通过与区块链节点终端进行交互,线上激活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当确定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已激活时,向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支付验证进程配置目标支付防护策略所对应的支付防护资源。
策略激活信息是指与执行支付防护策略相关的信息,通过策略激活信息,可以指示按照策略激活信息的执行命令参与支付防护。策略激活信息可以包括执行支付防护相关的业务功能策略索引信息。
目标支付防护策略的启用请求可以是区块链节点终端发送至数字金融平台的。每个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可以对应有策略激活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确定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已激活时,向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支付验证进程配置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防护资源,可以在达到支付方式的同时,为用户提供了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防护资源,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中,对于步骤S120而言,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性的子步骤实现,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S121,根据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的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向支付业务所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200发送安全防护策略更新信息。
步骤S122,获取区块链节点终端200针对安全防护策略更新信息返回的最新支付记录信息,从最新支付记录信息中获取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
本实施例中,该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一个拓扑成员对应一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该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拓扑成员之间的关联日志用于表示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联系事件。
本实施例中,该支付联系事件能够表征各种不同用户生成的支付联系事件,例如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如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支付名义身份直接针对某一个支付业务进行支付操作的事件)或者间隔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如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支付名义身份间接通过第三方或者其它方式针对某一个支付业务进行支付操作的事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其中,支付名义身份可以理解为某个具体用户,例如个人用户、企业用户、团体用户等,但不限于此。
步骤S123,根据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异动信息和该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配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
本实施例中,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至少两个拓扑成员分别用于表示该新支付名义身份以及与该新支付名义身份具有支付联系事件的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拓扑成员之间的多个关联日志分别用于表示该新支付名义身份与该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联系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在获取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后,能够根据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异动信息,从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获取与新支付名义身份具有支付联系事件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然后以该新支付名义身份以及获取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为拓扑成员,拓扑成员之间的支付联系事件为关联日志,配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也即,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包括多个具有支付联系事件的拓扑成员,当需要在该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加入新的拓扑成员时,如有新加入的新支付名义身份时,能够根据该新加入的新支付名义身份与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拓扑成员对应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联系事件,配置一个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为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部分模型特征细节。
步骤S124,根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确定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以基于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对新加入的新支付名义身份进行支付防护策略更新,并将更新的所有支付防护策略加入到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对应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用于表示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以及新支付名义身份与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联系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在配置得到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后,能够对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进行特征提取,获取各拓扑成员对应的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联系特征,还能够对各拓扑成员对应的支付名义身份进行特征提取,获取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基于支付防护策略学习网络对该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联系特征和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进行处理,得到上述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将该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确定为该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该支付防护策略学习网络可以为但不限于归纳学习类的算法,因此该支付防护策略学习网络不需要重新训练,即可计算得到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从而得到该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在基于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对新加入的新支付名义身份进行支付防护策略更新的过程中,可以基于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中的画像特征所关联的关键词去匹配相对应的安全防护策略模板,并将匹配内容作为安全防护策略信息发送给该区块链节点终端200。
基于上述步骤,本实施例考虑到计算整个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所有拓扑成员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的数据计算量较大,难以满足高效策略更新的业务进展,通过基于新支付名义身份和已有的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来配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也即确定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时所涉及到的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部分模型特征细节,来增加参考特征并且减少数据计算量,从而使得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的更新实时性更高,更好地满足高效策略更新的业务进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前述基于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确定方式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异动信息可以为新支付名义身份已经进行业务服务更新的数据,包括该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更新属性信息,如支付业务的支付设置习惯、支付业务的支付设置区间、支付业务的支付设置验证方式、支付业务的用户业务职责以及支付业务的订阅活跃订单等,但不限于此。数字金融平台100在获取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后,能够根据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异动信息,从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获取与新支付名义身份具有支付联系事件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然后以该新支付名义身份以及获取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为拓扑成员,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联系事件为关联日志,配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也即,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包括多个具有支付联系事件的拓扑成员,一个拓扑成员对应一个支付名义身份,即一个拓扑成员对应一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或者对应该新支付名义身份。当有新注册的支付名义身份时,需要在该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加入新的拓扑成员,则数字金融平台100能够根据该新加入的新支付名义身份与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拓扑成员对应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联系事件,配置一个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为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部分模型特征细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该支付联系事件与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标签有关。相应的,数字金融平台100根据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异动信息和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配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步骤可以为:数字金融平台100根据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标签,从该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指示的至少一种支付联系事件中确定目标支付联系事件。然后,数字金融平台100根据该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异动信息和该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确定与该新支付名义身份具有该目标支付联系事件的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最后,数字金融平台100根据该目标支付联系事件、该新支付名义身份以及该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配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其中,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拓扑成员对应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之间能够具有至少一种支付联系事件,如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间隔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等,不同支付联系事件可以具有不同层级的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标签。通过根据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标签,来确定用于配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目标支付联系事件,能够使得配置得到的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能够更符合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图谱类别细节和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标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该目标支付联系事件为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和间隔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其中间隔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指的是如果一个支付名义身份与另一个支付名义身份不具有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但是与同一个支付名义身份具有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则这两个支付名义身份是间隔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简而言之,一个支付名义身份的关注,或者订阅,或者浏览的支付业务的关注支付业务与该支付名义身份具有间隔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相应的,数字金融平台100可以根据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异动信息和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与该新支付名义身份具有目标支付联系事件的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的步骤可以为:数字金融平台100能够根据该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异动信息和该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确定与该新支付名义身份具有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的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以及与该新支付名义身份具有间隔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的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
例如,以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标签为智慧医疗业务标签为例,则数字金融平台100能够根据该智慧医疗业务标签,根据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异动信息,获取与该新支付名义身份建立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的多个支付名义身份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标识,然后根据该多个支付名义身份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标识,从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拓扑成员对应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中,确定多个具有该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标识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然后,根据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获取与该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具有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的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也即获取与该新支付名义身份具有间隔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的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数字金融平台100根据目标支付联系事件,配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步骤为:数字金融平台100根据新支付名义身份和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配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拓扑成员,一个拓扑成员对应一个支付名义身份,即一个拓扑成员对应新支付名义身份或者基础支付名义身份。然后,数字金融平台100根据目标支付联系事件配置拓扑成员之间的关联日志,得到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
接下来,数字金融平台100还可以对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进行优化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数字金融平台100在配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后,能够对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减少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拓扑成员和关联日志的个数,从而减少确定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时,即计算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时的数据计算量。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数字金融平台100根据计算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时采用的算法不同,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上述步骤配置的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如采用随机采样的方式进行优化处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该数字金融平台100对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进行优化处理的步骤可以为:数字金融平台100按照层级划分逐个确定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非订阅活跃拓扑成员变为订阅活跃拓扑成员之后的第一订阅活跃度。对于任一非订阅活跃拓扑成员,响应于该非订阅活跃拓扑成员对应的第一订阅活跃度大于第二订阅活跃度,将该非订阅活跃拓扑成员变更为订阅活跃拓扑成员。其中,该第二订阅活跃度为非订阅活跃拓扑成员变为订阅活跃拓扑成员之前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订阅活跃度。通过将非订阅活跃拓扑成员变更为订阅活跃拓扑成员,在不降低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性能的前提下,减少了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拓扑成员和关联日志的个数,从而减少了数据计算量,提高了计算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数字金融平台100还能够根据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标签对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配置效率,如目标支付联系事件为两层分支关系,如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和间隔近关系支付联系事件,本申请实施例对优化方式不进行限制。
在此基础上,数字金融平台100根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确定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该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用于表示该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以及该新支付名义身份与该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联系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数字金融平台100在配置得到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后,即可得到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拓扑结构,数字金融平台100能够基于该拓扑结构对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进行特征提取,确定该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至少两个拓扑成员对应的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联系特征。然后,数字金融平台100还能够对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至少两个拓扑成员对应的支付异动信息分别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数字金融平台100根据该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联系特征和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确定该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通过分别对支付异动信息和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进行特征提取,使得得到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能够表示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以及新支付名义身份与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联系特征,从而基于该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能够较为准确的确定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数字金融平台100能够根据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多个拓扑成员确定多个防护策略索引,该多个防护策略索引能够用于计算新加入的拓扑成员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
相应的,数字金融平台100在确定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时,能够获取根据该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多个拓扑成员确定的多个防护策略索引,该防护策略索引用于对一组防护策略信息进行计算返回计算结果。
然后,数字金融平台100根据该多个防护策略索引、该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联系特征以及该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进行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的计算,确定该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将该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作为该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
通过获取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联系特征和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使得数字金融平台100能够基于其它拓扑成员对应的防护策略索引进行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的计算,从而较为准确的确定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
例如,GraphSAGE算法能够对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每个拓扑成员进行两层学习,根据得到的特征生成一系列的防护策略索引,每个拓扑成员对应一个防护策略索引,通过上述防护策略索引、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以及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联系特征计算得到新支付名义身份的策略学习特征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数字金融平台100能够获取支付防护策略学习网络,将该多个防护策略索引作为该支付防护策略学习网络的参数,基于该支付防护策略学习网络对该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联系特征和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进行处理,确定该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其中,该支付防护策略学习网络基于归纳学习类图算法配置。
数字金融平台100能够将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联系特征和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进行拼接,得到拼接特征。然后基于支付防护策略学习网络对该拼接特征进行支付防护策略策略学习特征提取,将得到的策略学习特征确定为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
由于该支付防护策略学习网络基于归纳学习类图算法配置,因此在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加入新的拓扑成员时,不需要重新训练该支付防护策略学习网络,即可确定该新加入的拓扑成员对应的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各拓扑成员对应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特征能够由多个支付防护模型进行调用,该多个支付防护模型用于实现至少一种支付防护策略,具体不作限定。其中,该多个在线模型能够被称为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下游应用,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该多个在线模型为机器学习模型,具体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针对前述步骤S121,可以通过以下子步骤实现。
步骤S1211,分别通过多个异常支付事件学习模型基于多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内的支付业务进程发送的支付业务的支付业务数据,确定多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中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其中,一个异常支付事件学习模型用于基于一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内的支付业务的支付业务数据确定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多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是对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进行分类后得到。
步骤S1212,基于多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中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确定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的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将当前异常支付事件实例内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确定完之后,可以进行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之间的异常支付事件关联,确定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基于多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中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确定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的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的具体实现可以包括:对于多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中的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若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存在与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有关联金融支付配置索引的其它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获取在上一个异常支付事件实例确定的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的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得到历史目标异常支付事件。若历史目标异常支付事件中包括与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有关联金融支付配置索引的其它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异常支付事件,且历史目标异常支付事件中包括与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属于同一支付业务的异常支付事件,将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与历史目标异常支付事件中属于同一支付业务的异常支付事件进行关联。将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关联后的异常支付事件进行关联,得到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的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
也就是说,对于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可以先判断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是否存在与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有关联金融支付配置索引的其它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若存在,可以获取上一个异常支付事件实例内确定的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为了便于描述,将获取的上一个异常支付事件实例内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称为历史目标异常支付事件。
判断该历史目标异常支付事件中是否存在与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存在关联金融支付配置索引的其它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异常支付事件,若存在,判断历史目标异常支付事件中是否包括与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属于同一支付业务的异常支付事件,为了便于描述,将与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属于同一支付业务的异常支付事件称为同目标异常支付事件,若历史目标异常支付事件中包括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同目标异常支付事件,可以将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与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同目标异常支付事件进行关联,将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关联后的异常支付事件相互之间进行关联,得到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以第一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为例,可以通过第一异常支付事件学习模型判断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是否存在与第一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有关联金融支付配置索引的其它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若存在,数字金融平台100可以获取上一个异常支付事件实例确定的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得到历史目标异常支付事件,然后判断历史目标异常支付事件中是否包括与第一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存在关联金融支付配置索引的其它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异常支付事件,若存在,判断历史目标异常支付事件中是否包括与第一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属于同一支付业务的异常支付事件,若包括,则将第一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与历史目标异常支付事件中属于同一支付业务的异常支付事件进行关联,得到第一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关联后的异常支付事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在以上描述的基础上,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具体描述如下。
步骤S1213,根据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的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向支付业务所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200发送安全防护策略更新信息。
其中,上述的步骤S1213可以通过以下示例性的子步骤实现。
子步骤S12131,根据目标异常支付事件,获取包含选定安全防护策略模板的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对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进行防护策略加强元素识别处理,得到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对应的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
子步骤S12132,获取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对应的目标状态机编码单元,通过目标状态机编码单元从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中提取第一状态机编码和第二状态机编码,将第一状态机编码和第二状态机编码进行状态机编码拼接,得到与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相关联的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全局状态机编码。
子步骤S12133,根据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全局状态机编码、目标状态机编码单元,对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进行状态机编码更新事件解析,得到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对应的状态机编码更新事件解析结果。
子步骤S12134,若状态机编码更新事件解析结果表征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中存在满足预设更新指标的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则将选定安全防护策略模板确定为目标安全防护策略模板,确认用于指示将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的支付防护策略更新至与区块链节点终端200的策略更新进程。
示例性地,在一种可能的设计示例中,以上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信息单元数量为多个。对于子步骤S12132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实施方式实现,详细描述如下。
子步骤S121321,获取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对应的目标状态机编码单元。目标状态机编码单元包括:加密状态机编码提取网络和非加密状态机编码提取网络。
子步骤S121322,通过加密状态机编码提取网络从每个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中提取状态机编码单元段,根据提取到的每个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状态机编码单元段确定第一状态机编码。
子步骤S121323,通过非加密状态机编码提取网络从每个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中提取状态机编码更新信息,根据提取到的每个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状态机编码更新信息确定第二状态机编码。
子步骤S121324,将每个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第一状态机编码和对应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第二状态机编码进行状态机编码拼接,得到每个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全局状态机编码,将每个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全局状态机编码确定为与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相关联的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全局状态机编码。
其中,值得说明的是,目标状态机编码单元可以包括:编码更新识别网络。编码更新识别网络用于对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中的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所属的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进行编码更新模板追踪。
在此基础上,对于子步骤S12133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实施方式实现,详细描述如下。
子步骤S121331,将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全局状态机编码输入至目标状态机编码单元中的编码更新识别网络,由编码更新识别网络确定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全局状态机编码与编码更新识别网络中的多个样本状态机编码之间的编码更新相关信息。编码更新相关信息用于表征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全局状态机编码分别与每个样本状态机编码对应于相同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的编码更新关系信息。
子步骤S121332,基于编码更新相关信息,在多个样本状态机编码中获取与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全局状态机编码具有最大状态编码值的样本状态机编码,将具有最大状态编码的样本状态机编码作为目标样本状态机编码。
子步骤S121333,将目标样本状态机编码对应的编码分布作为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全局状态机编码对应的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基于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以及与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相关联的最大状态编码,确定对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中的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进行编码更新模板追踪后的状态机编码更新事件解析结果。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装置300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本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数字金融平台100执行的方法实施例对该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装置300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也即该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装置300所对应的以下各个功能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数字金融平台100执行的各个方法实施例。其中,该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装置300可以包括确定模块310、第一获取模块320、第二获取模块330和绑定模块340,下面分别对该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装置300的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进行详细阐述。
确定模块310,用于确定待进行支付策略调用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其中,确定模块31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步骤S110,关于确定模块310的详细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针对步骤S110的详细描述即可。
第一获取模块320,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是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进行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生成得到的。其中,第一获取模块32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步骤S120,关于第一获取模块320的详细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针对步骤S120的详细描述即可。
第二获取模块330,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获取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其中,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是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得到,所述支付应用场景为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对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历史支付大数据的支付应用场景。其中,第二获取模块33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步骤S130,关于第二获取模块330的详细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针对步骤S120的详细描述即可。
绑定模块340,用于根据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从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选取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向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临时绑定所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其中,绑定模块34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的步骤S140,关于绑定模块340的详细实现方式可以参照上述针对步骤S140的详细描述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业务状态对象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确定模块310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确定模块310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描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实现上述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的数字金融平台1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数字金融平台100可包括处理器110、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20、总线130以及收发器140。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多个处理器110执行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20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例如图3中所示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装置300包括的确定模块310、第一获取模块320、第二获取模块330和绑定模块340),使得处理器110可以执行如上方法实施例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处理器110、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20以及收发器140通过总线130连接,处理器110可以用于控制收发器140的收发动作,从而可以与前述的区块链节点终端200进行数据收发。
处理器110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上述数字金融平台100执行的各个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Micro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机器可读存储介质120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多个磁盘存储器。
总线130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补充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13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实现如上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
最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原则。其它的变形也可能属于本说明书范围。因此,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替代配置可视为与本说明书的教导一致。相应地,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本说明书明确介绍和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字金融平台,所述数字金融平台与多个区块链节点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待进行支付策略调用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
获取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是基于支付名义身份特征进行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生成得到的;
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获取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其中,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是根据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得到,所述支付应用场景为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对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历史支付大数据的支付应用场景;
根据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从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选取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向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临时绑定所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获取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各个支付名义身份对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历史支付大数据的支付应用场景;
对属于同一支付应用场景的历史支付大数据对应的支付名义身份数量进行统计,得到各个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
根据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确定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
根据各个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确定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确定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数量以及所述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全局支付名义身份数量,确定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
将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与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对应的基础适配度进行适配度计算,得到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以及所述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对应的基础适配度进行适配度计算,得到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减去所述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得到的比例差值,确定所述比例差值与目标对比值的大小关系;
根据所述大小关系以及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确定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扩展适配度;
根据所述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比例对应的基础适配度以及所述扩展适配度确定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大小关系以及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确定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扩展适配度包括以下步骤的至少一个:
当所述比例差值大于第一对比值且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正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确定所述扩展适配度为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增加度;
当所述比例差值小于第二对比值且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正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确定所述扩展适配度为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衰减度;
当所述比例差值大于第三对比值且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负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确定所述扩展适配度为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衰减度;
当所述比例差值小于第四对比值且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应用场景安全维度为负向场景安全维度时,确定所述扩展适配度为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的适配增加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所述支付应用场景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确定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包括:
对同一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的业务适配度进行统计,得到各个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分别对应的全局适配度;
对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的各个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分别对应的全局适配度进行统计,得到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对应的统计适配度;
计算所述全局适配度相对于所述统计适配度的适配度比例,作为所述预设支付防护策略对应的支付策略调用度量值。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进行支付策略调用的目标支付名义身份的步骤,包括:
接收支付配置请求,所述支付配置请求用于请求在相关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配置目标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的支付配置信息,将所述相关支付名义身份作为目标支付名义身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的启用请求时,向所述区块链节点终端发送策略激活信息,以通过与所述区块链节点终端进行交互,线上激活所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
当确定所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已激活时,向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支付验证进程配置所述目标支付防护策略所对应的支付防护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支付名义身份对应的目标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的步骤,包括:
根据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的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向所述支付业务所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发送安全防护策略更新信息;
获取所述区块链节点终端针对所述安全防护策略更新信息返回的最新支付记录信息,从所述最新支付记录信息中获取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所述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一个拓扑成员对应一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所述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拓扑成员之间的关联日志用于表示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联系事件;
根据新加入的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异动信息和所述基础支付关系拓扑模型,配置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所述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的至少两个拓扑成员分别用于表示所述新支付名义身份以及与所述新支付名义身份具有支付联系事件的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所述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中拓扑成员之间的多个关联日志分别用于表示所述新支付名义身份与所述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联系事件;
其中,根据所述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确定所述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以基于所述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对所述新加入的新支付名义身份进行支付防护策略更新,并将更新的所有支付防护策略加入到所述参考支付关系拓扑模型对应的预设支付防护策略清单中,所述支付防护策略参考信息用于表示所述新支付名义身份的支付防护策略的异动特征,以及所述新支付名义身份与所述多个基础支付名义身份之间的支付联系特征;
其中,所述根据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的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向所述支付业务所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发送安全防护策略更新信息的步骤,包括:
分别通过多个异常支付事件学习模型基于多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内的支付业务进程发送的支付业务的支付业务数据,确定所述多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中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其中,一个异常支付事件学习模型用于基于一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内的支付业务的支付业务数据确定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所述多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是对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进行分类后得到;
基于所述多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中每个区块链金融支付业务对应的第一分布异常支付事件,确定所述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的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
根据所述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的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向所述支付业务所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发送安全防护策略更新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区块链金融支付项目内的支付业务的目标异常支付事件,向所述支付业务所对应的区块链节点终端发送安全防护策略更新信息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异常支付事件,获取包含选定安全防护策略模板的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对所述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进行防护策略加强元素识别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对应的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
获取所述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对应的目标状态机编码单元,通过所述目标状态机编码单元从所述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中提取第一状态机编码和第二状态机编码,将所述第一状态机编码和所述第二状态机编码进行状态机编码拼接,得到与所述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相关联的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全局状态机编码;
根据所述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的全局状态机编码、所述目标状态机编码单元,对所述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进行状态机编码更新事件解析,得到所述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对应的状态机编码更新事件解析结果;
若所述状态机编码更新事件解析结果表征所述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信息中存在满足预设更新指标的防护策略加强元素信息,则将所述选定安全防护策略模板确定为目标安全防护策略模板,确认用于指示将所述目标安全防护策略节点的支付防护策略更新至与所述区块链节点终端的策略更新进程。
10.一种数字金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金融平台包括处理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和网络接口,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网络接口以及所述处理器之间通过总线系统相连,所述网络接口用于与多个区块链节点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或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中的程序、指令或代码,以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的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
CN202110034692.1A 2021-01-12 2021-01-12 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及数字金融平台 Withdrawn CN1128370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4692.1A CN112837059A (zh) 2021-01-12 2021-01-12 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及数字金融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4692.1A CN112837059A (zh) 2021-01-12 2021-01-12 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及数字金融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7059A true CN112837059A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29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4692.1A Withdrawn CN112837059A (zh) 2021-01-12 2021-01-12 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及数字金融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705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5342A (zh) * 2022-11-15 2023-03-1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场景分类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095683A (zh) * 2023-04-11 2023-05-09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无线路由器的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
TWI828001B (zh) * 2021-11-11 2024-01-01 翁仲和 使用多安全層級驗證客戶身分與交易服務之系統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1467A (zh) * 2014-06-12 2014-09-0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移动终端支付安全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TW201828210A (zh) * 2017-01-26 2018-08-01 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智能合約完成投保之系統及其方法
CN108537453A (zh) * 2018-04-15 2018-09-14 肖鑫茹 区块链支付风险管理系统
WO2018213696A2 (en) * 2017-05-19 2018-11-22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Market completing production and financial strategies
CN111582870A (zh) * 2020-04-27 2020-08-25 广州独链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网络集成支付方法
CN111695887A (zh) * 2020-04-24 2020-09-22 江苏荣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安全支付交互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1467A (zh) * 2014-06-12 2014-09-03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移动终端支付安全的方法和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TW201828210A (zh) * 2017-01-26 2018-08-01 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智能合約完成投保之系統及其方法
WO2018213696A2 (en) * 2017-05-19 2018-11-22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Market completing production and financial strategies
CN108537453A (zh) * 2018-04-15 2018-09-14 肖鑫茹 区块链支付风险管理系统
CN111695887A (zh) * 2020-04-24 2020-09-22 江苏荣泽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安全支付交互系统
CN111582870A (zh) * 2020-04-27 2020-08-25 广州独链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通道网络集成支付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8001B (zh) * 2021-11-11 2024-01-01 翁仲和 使用多安全層級驗證客戶身分與交易服務之系統及方法
CN115795342A (zh) * 2022-11-15 2023-03-14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场景分类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795342B (zh) * 2022-11-15 2024-02-06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场景分类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095683A (zh) * 2023-04-11 2023-05-09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无线路由器的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37059A (zh) 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策略调用方法及数字金融平台
CN108389121B (zh) 贷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18053B (zh) 一种盗卡风险交易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1367965B (zh) 目标对象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16665B (zh) 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51345A (zh) 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信息推送方法、系统及金融服务器
CN114186626A (zh) 一种异常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570188A (zh) 用于处理交易请求的方法和系统
CN111259045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介质
CN112101691A (zh) 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3869700A (zh) 一种绩效指标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37060B (zh) 用于区块链安全防护的支付业务处理方法及数字金融平台
CN106875175B (zh) 一种便于支付主体扩展的方法和装置
CN116821952A (zh) 基于区块链共识机制的隐私数据计算可追溯系统及方法
CN109871514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399319A (zh) 基于预测模型的虚假企业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722062A (zh)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21157A (zh) 借款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69806A (zh) 一种支付渠道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85590A (zh) 规则模型的安全性的确定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10675136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30139465A1 (en) Electronic service filter optimization
CN112182592B (zh) 规则集的安全性的确定和处理方法、装置
CN110909038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40005321A1 (en) Digital policy criteria integration for making determinations within an inter-network facilit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