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4490B - 光离子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离子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4490B
CN112834490B CN202110017314.2A CN202110017314A CN112834490B CN 112834490 B CN112834490 B CN 112834490B CN 202110017314 A CN202110017314 A CN 202110017314A CN 112834490 B CN112834490 B CN 112834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ght
detection
fluid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73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34490A (zh
Inventor
谢雷
周孜远
沈飞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nengwao Co ltd
Shanghai Leimi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nengwao Co ltd
Shanghai Leimi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nengwao Co ltd, Shanghai Leimi Sens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nengw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173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44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4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4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34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4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6Chemiluminescence; Bioluminescence
    • G01N21/766Chemiluminescence; Bioluminescence of ga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离子检测装置,本申请的光离子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室、发光组件、检测组件以及至少一个保护件,检测室具有通光通道以及用于容纳待测流体的内腔;发光组件用于发光,且发光组件所发射的光线通过通光通道射入检测室,用于使待测流体发生离子化;检测组件设于内腔内,用于检测离子化后待测流体;保护件设于内腔内,且位于发光组件与检测组件之间,用于阻挡照射至检测组件表面的光线。故本申请通过将在发光组件与检测组件之间设置保护件,从而可以阻挡照射至检测组件表面的光线,避免检测组件因发光组件所发的光长期照射而损坏的风险,从而能够延长检测组件的使用寿命,且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光离子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器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离子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行业用有机物作为清洗的主要材料,以及工业制造中的主要溶剂。有机物容易挥发,因此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加强,VOC的控制和检测越来越重要。
由于光离子检测器(或光离子传感器)主要用于空气等环境中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检测,且由于其灵敏度高,响应快,响应广泛,体积可大可小,利于携带和进行现场检测,故光离子检测器被广泛用于工业安全、环保检测等领域。
现有技术中,光离子检测器是利用高能量的紫外光来离子化 VOC,使这些 VOC 离子化后带正电荷,然后用带有电位差的金属电极收集这些离子,从而产生电流。离子的多少与环境中的VOC浓度成比例,因此通过收集电流信号大小来得知VOC的浓度。
但是强紫外光长期照射到金属电极,也会造成金属电极损坏,从而缩短金属电极的寿命或者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再者,强紫外光照射在金属电极或者其它材料激发出来的电子,以及电路本身的电子会作为干扰噪音电子,影响检测结果。光离子检测器检测结果会受到干扰噪音电子的影响,使得检测结果不准,零点不稳,测量难度增加。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离子检测装置,其能够延长检测组件的使用寿命,且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离子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室、发光组件、检测组件以及至少一个保护件,所述检测室具有通光通道以及用于容纳待测流体的内腔;所述发光组件用于发光,且所述发光组件所发射的光线通过所述通光通道射入所述检测室,用于使所述待测流体发生离子化;所述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内腔内,用于检测离子化后所述待测流体;所述保护件设于所述内腔内,且位于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检测组件之间,用于阻挡照射至所述检测组件表面的光线。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连接,形成检测电路。
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保护件的表面、第一电极的表面和/或第二电极的表面上设有绝缘件。
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保护件和所述绝缘件均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待测流体流通的流体通道。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件设有一个,所述保护件、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平行,并沿第一方向排列;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发光组件所发射的光线方向。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绝缘件和所述保护件的形状均为盘状。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保护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保护件之间、以及所述保护件朝向所述发光组件的表面。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件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任一所述保护件平行;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位于同一平面;两个所述保护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组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光组件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绝缘件和所述保护件的形状均为叉状。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保护件之间、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保护件之间、以及任一所述保护件朝向所述发光组件的表面。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用于接收所述待测流体离子化后形成的正离子;所述第二电极用于接收所述待测流体离子化后形成的电子和/或负离子;所述保护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形成电子噪音卸载电路,其中,所述保护件的材质为能收集电子的导电材料或者电子捕获材料。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件接地,形成电子噪音卸载电路,其中,所述保护件的材质为能收集电子的导电材料或者电子捕获材料。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保护件的形状和尺寸为相同设置。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尺寸相同,所述保护件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尺寸。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保护件的材料相同,均为金属。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保护件的材料相同,均为在紫外光下比较稳定的金属或者镀金属的导电材料,例如:金,铂或者不锈钢等金属,或者渡金和铂的导电材料。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紫外灯、驱动电极以及驱动模块。
于一实施例中,紫外灯为真空紫外灯。
于一实施例中,紫外灯伸入所述内腔内。
于一实施例中,紫外灯设于所述内腔外。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将在发光组件与检测组件之间设置保护件,从而可以阻挡照射至所述检测组件表面的光线,避免检测组件因发光组件所发的光长期照射而损坏的风险,从而能够延长检测组件的使用寿命,且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再者,本申请通过能遮挡紫外光,能收集电子的导电材料或者电子捕获材料制成所述保护件,使得保护件不仅能够遮挡紫外光,而且可以收集在发光组件所发紫外光照射在检测组件或者其它材料激发出来的电子以及检测电路本身的电子,从而降低了干扰噪音电子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e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极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检测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的信号电流与待测气体VOC浓度的折线图。
图标:100-光离子检测装置;200-检测室;210-内腔;220-通光通道;230-气孔;300-发光组件;310-紫外灯;311-发光窗口;312-内充气体;313-玻璃管;320-驱动电极;330-驱动模块;400-检测组件;410-第一电极;420-第二电极;430-检测电路;500-绝缘件;600-流体通道;700-保护件;710-电子噪音卸载电路;810-第一密封圈;820-第二密封圈;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并不表示排列序号,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1a、图1b、图1c、图1d和图1e,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a所示,一种光离子检测装置100包括:检测室200、检测组件400、发光组件300、以及至少一个保护件700。检测室200具有通光通道220以及用于容纳待测流体的内腔210。待测流体可以是包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气体样本。
如图1a所示,发光组件300用于发光,其所发射的光可以是紫外光,发光组件300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紫外灯310、驱动电极320以及驱动模块330。驱动模块330通过驱动电极320高压激发,使紫外灯310内部的气体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发出高能量紫外光,发光组件300所发射的紫外光线通过通光通道220射入检测室200,用于使待测流体中的有机气体分子(VOC)发生离子化。
如图1a所示,内腔210内设有检测组件400,检测组件400用于检测离子化后待测流体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浓度。保护件700设于内腔210内,且位于发光组件300与检测组件400之间,用于阻挡照射至检测组件400表面的光线。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将在发光组件300与检测组件400之间设置保护件700,从而可以阻挡照射至检测组件400表面的光线,避免检测组件400因发光组件300所发的光长期照射而损坏的风险,从而能够延长检测组件400的使用寿命,且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如图1a所示,保护件700的材质可以为能遮挡紫外光且能收集电子的导电材料或者电子捕获材料,例如金属或者电子捕获剂。如此设置,保护件700不仅能够遮挡紫外光,而且可以收集在发光组件300所发紫外光照射在检测组件400或者其它材料激发出来的电子以及检测电路430本身的电子,从而降低了干扰噪音电子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保护件700的材质为金属。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在保护件700的表面设有绝缘件500,绝缘件500的设置可以避免检测组件400和保护件700之间的相互干扰,且可以起到支撑作用。
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保护件700的材质可以是能遮挡紫外光的非金属材料,例如:塑料。当保护件700的材质为塑料时,相对于本实施例的金属材质,可能会比较快地被强紫外光侵蚀,使用寿命较短。故本实施例的金属材质,其使用寿命比较长。
将发光组件300所发射的光线方向称作第一方向X,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为向上。
如图1b所示,检测室200的内腔210被检测组件400占据后,大部分为实体结构,剩余空心部分为空心的流体通道600以及检测组件400与发光组件300之间较小的空间。其中,壳状结构的检测室200的材质为不透明塑料等具有遮光性的材质制成的,在检测室200上开有一个通光孔,从而可以形成通光通道220。
紫外灯310整体设于检测室200的内腔210之外,紫外灯310为真空紫外灯310,紫外灯310具有玻璃管313、设于玻璃管313内的内充气体312以及位于玻璃管313顶面的发光窗口311,发光窗口311可以是由透光件组成的光学晶体,发光窗口311和玻璃管313是被玻璃胶封在一起,玻璃管313内的内充气体312在高压或者高电场下激发产生光,然后被发光窗口311过滤,只有波长小于200nm的光从发光窗口311射出,且从发光窗口311射出的紫外光线通过该通光孔即通光通道220射入检测室200,用于离子化待测流体。
如图1c所示,检测室200为壳状结构,大部分检测室200的材质为不透明塑料等具有遮光性的材质制成的,只有位于通光通道220处的检测室200为玻璃或者透明塑料等具有透光性的材质制成的。本实施例中在图1b的通光孔内放置透光件形成图1c所示的结构,从而令发光组件300所发射的紫外光线通过该透光件即通光通道220射入检测室200。
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检测室200整体为玻璃或透明塑料等具有透光性的材质制成的,则通光通道220不局限于在检测组件400与发光组件300之间。
如图1d所示,通光通道220为通光孔形成的,紫外灯310插入内腔210内。其中,紫外灯310的发光窗口311穿过通光通道220设于内腔210内。如此设置,可以保证紫外灯310能很好地照射内腔210的待测流体,且由于光的强度与距离成反比,紫外灯310伸入通光孔形成的通光通道220内使得发光窗口311与检测组件400之间的距离变小,紫外光足够接近检测室200里的待测流体,紫外灯310具有足够的强度使待测流体离子化。
如图1d所示,通光通道220为通光孔形成的,紫外灯310与壳状的检测室200通过插接的方式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使用者可以分别取出紫外灯310和检测组件400来分别清洗、维修或者更换。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紫外灯310与壳状的检测室200通过焊接、一体连接、胶水连接、卡扣连接或者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
如图1d所示,在绝缘件500和紫外灯310的发光窗口31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810,用于防止待测流体泄漏。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当不设有绝缘件500时,第一密封圈810设于检测组件400和发光窗口311之间,或者保护件700和发光窗口311之间。第一密封圈810可以O形橡胶密封圈。
如图1e所示,在通光通道220和紫外灯310的连接处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820,用于防止待测流体泄漏。本实施例通光通道220为通光孔形成的,第二密封圈820设于该通光孔的内表面以及紫外灯310的外表面之间。第二密封圈820可以O形橡胶密封圈。
请参照图2,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在图1a至图1e中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检测组件400包括: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第二电极420与第一电极410电性连接,形成检测电路430。检测电路430可以为放大电路。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10为接收待测流体离子化后形成的正离子的收集电极;第二电极420为接收待测流体离子化后形成的电子和/或负离子的偏置电极。其中,第一电极410的电压高于第二电极420的电压,从而可以在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之间形成一个电场,利于检测。
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10为接收待测流体离子化后形成的电子和/或负离子的偏置电极;第二电极420为接收待测流体离子化后形成的正离子的收集电极。
保护件700设有一个,保护件700、第二电极420与第一电极410平行,并沿第一方向X排列。保护件700只需设于最靠近紫外灯310的电极下方,节省材料。本实施例中保护件700与发光窗口311平行。
其中,保护件700可以接地形成电子噪音卸载电路710,来消除干扰噪音电子。
其中,第一电极410、第二电极420和保护件700的形状均为盘状。第一电极410、第二电极420和保护件700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
在保护件700的表面、第一电极410的表面和/或第二电极420的表面上设有绝缘件500。绝缘件500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电极410、第二电极420、和保护件700之间的相互干扰,且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于一其他的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有绝缘件500,保护件700、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相互间留有间隔。
本实施例中,绝缘件500设于第一电极410与第二电极420之间、第二电极420与保护件700之间、以及保护件700朝向发光组件300中紫外灯310发光窗口311的表面。如此设置,则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电极410、绝缘件500、第二电极420、绝缘件500、保护件700和绝缘件500。
在第一电极410、第二电极420、保护件700和绝缘件500均设有至少一个供待测流体流通的流体通道600。检测室200上设有供待测气体流入或者流出的气孔230。
流体通道600的设置,可以使待测气体以及离子化后待测气体的流通,使待测气体在紫外光的照射下离子化充分,利于待测气体的离子与电子能流向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避免因保护件700和绝缘件500挡住待测气体的流动而影响检测结果。
为保证遮挡紫外光的效果,需要令保护件700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第二电极420的尺寸,第一电极410、第二电极420和保护件700的形状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是相似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410、第二电极420和保护件700的形状和尺寸为相同设置。
于一操作过程中,先令包含有VOC的待测气体进入检测室200,并在检测室200的流体通道600内流动,再开启发光组件300(请参照图1a)令紫外光照射待测气体,由于紫外光能量高于待测气体电离的能量,因此待测气体在紫外光照射下被离子化并且转换有包含VOC正离子以及VOC丢失电子的气体。接着气体中VOC正离子以及VOC丢失电子会在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之间的电场作用下, VOC正离子流向第一电极410,电子流向第二电极420,从而形成信号电流,然后在检测电路430里放大并被测量。
由于紫外光能量非常高,紫外光也会激发金属电极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上的电子,这部分电子不是来自于待测气体,是干扰噪音电子,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现有技术中,在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之间的电场作用下,干扰噪音电子也会流向第二电极420形成噪音电流,且噪音电流会与检测电路430中的信号电流相叠加,影响测量结果。且干扰噪音电子也会影响 VOC正离子和VOC丢失电子的移动,或者与VOC正离子和VOC丢失电子碰撞或者反应,降低 VOC正离子和VOC丢失电子的数量从而降低信号电流,影响测量结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保护件700,并将保护件700接地,把干扰噪音电子引流到地,则可以消除干扰噪音电子带来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中,VOC正离子、VOC丢失电子、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构成一个电路回路。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组成一个电场,VOC离子化后,绝大部分的VOC正离子和VOC丢失电子在这个电场中运动,而第二电极420和保护件700可以构成另外一个电场,干扰噪音电子在第二电极420和保护件700构成电场的作用下,被保护件700引流到地,而VOC正离子和VOC丢失电子较难甚至不会被保护件700引流。
请参照图3,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电极410的俯视图。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电极410为圆柱盘形,第一电极410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圆柱孔状的流体通道600。第二电极420、保护件700和绝缘件500的形状与尺寸与第一电极410相同。
第一电极410、第二电极420和保护件700的材料相同,均为在紫外光下比较稳定的金属或者镀金属的导电材料,例如:金,铂或者不锈钢等金属,或者镀金和铂的导电材料。
绝缘件500的材质为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
请参照图4,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保护件700与第二电极420电性连接,形成电子噪音卸载电路710,其余部分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
将保护件700与第二电极420电性连接,且可以在电子噪音卸载电路710上加比检测电路430更高的电压,把干扰噪音电子引流到电子噪音卸载电路710,则可以消除干扰噪音电子对检测电路430带来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请参照图5,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检测组件400的俯视图。在图1a至图1e中任一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的形状均为叉状。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的横截面可以是“U”型、“C”型、或者“匚”字形,也可以是“匚”字形加上有一个“一”字形。
第一电极410和第二电极420相对交叉设置,且第一电极410与第二电极420位于同一平面。
请参照图6,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100的部分结构爆炸图。在图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保护件700设有两个,第一电极410、第二电极420与任一保护件700平行;两个保护件700分别设于第一电极410与紫外灯310之间以及第二电极420与紫外灯310之间,即两个保护件700分布设于第一电极410的正下方,或者第二电极420的正下方。本实施例中保护件700与发光窗口311平行。
绝缘件500设于第一电极410与保护件700之间、第二电极420与保护件700之间、以及任一保护件700朝向紫外灯310发光窗口311的表面。其余部分与图2所示实施例相同。
请参照图7,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示出的光离子检测装置100的信号电流与待测气体VOC浓度的折线图。
当干扰噪音电子直接叠加到检测电路430检测得到的信号电流中时,信号电流与待测气体的VOC浓度之间的关系,如曲线A所示。干扰噪音电子使信号电流出现正的误差。
当干扰噪音电子与待测气体的VOC正离子和VOC丢失电子碰撞或者反应,降低了检测电路430检测得到信号电流中时,信号电流与待测气体的VOC浓度之间的关系,如曲线C所示。干扰噪音电子使信号电流出现负的误差。
当采用图1a至图6中任一所示实施例时,干扰噪音电子被保护件700或者电子噪音卸载电路710消除或者引流时,信号电流与待测气体的VOC浓度之间的关系,如曲线B所示。干扰噪音电子的信号电流出现误差被修正,光离子检测装置100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其中,曲线C和曲线A还可以表示:当待检测的VOC的浓度较低时,干扰噪音电子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更大。
例如:在低于PPB(10-9)级别时,待测气体的VOC浓度很低或者是0,其能产生的信号电流很低或者是零,这样在光离子检测装置100检测时干扰噪音电子的比例较大,测量误差就很大,使得检测结果不准,零点不稳,测量难度增加。
在高于PPM (10-6)级别时,待测气体的VOC浓度较高,其能产生的信号电流较大,这样在光离子检测装置100检测时干扰噪音电子的比例较小,测量误差就较小,测量难度较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光离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室,具有通光通道以及用于容纳待测流体的内腔;
发光组件,用于发光,且所述发光组件所发射的光线通过所述通光通道射入所述检测室,用于使所述待测流体发生离子化;
检测组件,设于所述内腔内,用于检测离子化后所述待测流体,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连接,形成检测电路;以及
噪音卸载电路,所述噪音卸载电路由至少一个保护件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形成;其中,所述保护件设于所述内腔内,且位于所述发光组件与所述检测组件之间,用于阻挡照射至所述检测组件表面的光线,所述保护件的材质为金属;所述噪音卸载电路上施加的电压高于所述检测电路上施加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离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设有一个,
所述保护件、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平行,并沿第一方向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发光组件所发射的光线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离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设有两个,
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任一所述保护件平行;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位于同一平面;
两个所述保护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发光组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发光组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离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护件的表面、第一电极的表面和/或第二电极的表面上设有绝缘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离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保护件和所述绝缘件均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待测流体流通的流体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离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保护件的形状为盘状或者叉状,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尺寸相同,所述保护件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电极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光离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用于接收所述待测流体离子化后形成的正离子;所述第二电极用于接收所述待测流体离子化后形成的电子和/或负离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离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紫外灯、驱动电极以及驱动模块。
CN202110017314.2A 2021-01-07 2021-01-07 光离子检测装置 Active CN112834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7314.2A CN112834490B (zh) 2021-01-07 2021-01-07 光离子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7314.2A CN112834490B (zh) 2021-01-07 2021-01-07 光离子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4490A CN112834490A (zh) 2021-05-25
CN112834490B true CN112834490B (zh) 2022-12-20

Family

ID=75926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7314.2A Active CN112834490B (zh) 2021-01-07 2021-01-07 光离子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44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53063A (zh) * 2022-04-20 2023-10-27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具有分层电极的光电离检测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56165A (ja) * 2009-04-24 2010-11-11 Tokyo Metropolit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光イオン化検出器及び光イオン化検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74277A (en) * 1979-08-27 1984-09-11 Richard Leveson Photoionization detector
US6225633B1 (en) * 1998-10-22 2001-05-01 Rae Systems, Inc. Photo-ionization detector for volatile gas measurement and a method for self-cleaning the same
US6313638B1 (en) * 1999-03-17 2001-11-06 Rae Systems, Inc. Dual-channel photo-ionization detector that eliminates the effect of ultraviolet intensity on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s
US6646444B2 (en) * 2002-01-24 2003-11-11 Mocon, Inc. Plug-in photoionization sensor
RU2217739C1 (ru) * 2002-10-18 2003-11-27 Кудрявцев Анатолий Анатольевич Способ анализа газов и ионизационный детектор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WO2006012777A1 (fr) * 2004-08-06 2006-02-09 Rae Systems (Shanghai) Inc. Capteur à photo-ionisation intégré
CN101563601B (zh) * 2006-10-08 2012-07-25 华瑞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气体浓度的光离子化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
JP5022775B2 (ja) * 2007-05-18 2012-09-12 ミドリ安全株式会社 除電装置
CN101504388A (zh) * 2009-03-16 2009-08-12 中北大学 微型光离子化传感器
US8922219B2 (en) * 2010-11-30 2014-12-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hoto-ionization detecto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thereof
EP2784499B1 (en) * 2013-03-27 2017-12-13 International Iberian Nanotechnology Laboratory Transmission window for a vacuum ultraviolet gas discharge lamp
GB2537361B (en) * 2015-04-10 2017-05-03 Ion Science Ltd A Water Immersible Detector
JP6350391B2 (ja) * 2015-05-22 2018-07-04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放電イオン化検出器
US10996197B2 (en) * 2016-12-20 2021-05-04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ollection surface for electrodes in photoionization detector
CN111983008B (zh) * 2019-05-23 2023-04-18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小型光离子化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
CN111650124A (zh) * 2020-06-29 2020-09-11 无锡格林通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光致电离毒性气体检测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56165A (ja) * 2009-04-24 2010-11-11 Tokyo Metropolit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光イオン化検出器及び光イオン化検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精度光离子化传感器的设计;王晋等;《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0831;第49卷(第8期);第1-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4490A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46012B2 (en) Ionization devices
CN112834490B (zh) 光离子检测装置
US5572137A (en) Portable device for detecting UV light ionizable gas or vapor
JP2009109485A (ja) ラン・オン状態の検出を伴う紫外線火炎センサ
US5194737A (en) Single and double grid long-range alpha detectors
CN103575839B (zh) 一种高灵敏度光离子化检测器
CN116324518A (zh) 检测装置
CN113203790A (zh) 气体检测装置和方法
EP3702760A1 (en) Gas analyzer
CN2881629Y (zh) 一种光离子化检测器
CN111024803A (zh) 一种可调节的光离子化传感器
CN111983008A (zh) 一种小型光离子化检测仪及其检测方法
US4137453A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s by collection of ions
CN214408789U (zh) 一种结合光离子化传感器的离子迁移谱设备
US7368707B2 (en) Radiation detector including means for indicating satisfactory operation
US11686613B2 (en) Ultraviolet flame detector
CA2116672A1 (en) A gas flow geiger-mueller type detector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ionizing radiation
CN108614029A (zh) 高灵敏度微型光离子化传感器
EP2976778B1 (en) A wall-less electron multiplier assembly
JP4395054B2 (ja) 放射線測定装置及び放射性廃棄物検査方法
CN212845168U (zh) 一种pid传感器
CN111220656B (zh) 一种x射线二极管阴极污染程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0243808B (zh) 圆台形多功能气体传感器
CN104729703A (zh) 一种新型带有紫外线检测功能的光检测传感器
KR102539118B1 (ko) 광이온화 검출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