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9539A - 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9539A
CN112829539A CN201911153965.3A CN201911153965A CN112829539A CN 112829539 A CN112829539 A CN 112829539A CN 201911153965 A CN201911153965 A CN 201911153965A CN 112829539 A CN112829539 A CN 112829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heating
air conditioner
signal inpu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39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炜
赵宁
张晓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Tianqi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ianqi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ianqi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ianqi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5396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295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29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95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357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H1/00385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 B60H1/00392Air-condition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vehicles having an electrical drive, e.g. hybrid or fuel cell for electric vehicles having only electric drive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735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input, i.e. by the detection, measurement or calculation of particular conditions, e.g. signal treatment, dynamic mod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2Moistening ; Devices influencing humidity levels, i.e. humidity control
    • B60H3/024Moistening ; Devices influencing humidity levels, i.e. humidity control for only dehumidifying the ai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其中,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器和空调,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空调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接收采暖控制信号,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进而使得空调的出风温度与进风温度的差值较小,相应的,制热模块消耗的电能较少,相比于外循环模式,可以节省很多电能,进而可以延长采暖工况下车辆的续航里程。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因其清洁无污染的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电动机取代了发动机,因此无法像传统汽车的空调系统那样使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废热来实现采暖功能。
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进行采暖时,需要消耗动力电池高压电能,因此会降低纯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尤其在冬季空调采暖消耗的电能约占整车能源的25%左右,环境温度越低,采暖消耗的电能占比会越高。因此,采暖将极大影响车辆的续航里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空调控制方法和车辆,以实现降低采暖带来的电能消耗,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空调,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接收采暖控制信号,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可选的,采暖控制信号包括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空调包括制热模块和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制热模块和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分别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制热模块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开启制热;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可选的,空调控制器包括指令接收端、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空调控制器通过指令接收端接收采暖指令,并根据指令接收端接收到的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制热模块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制热模块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包括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内循环切换信号后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可选的,制热模块包括:热泵,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热敏电阻加热器,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空调还包括除湿模块,湿度传感器包括湿度信号输出端,湿度传感器检测车内空气湿度并生成湿度信号;除湿模块包括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空调控制器还包括湿度信号输入端和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湿度信号输入端与湿度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湿度阈值时,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除湿模块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除湿信号,且根据开启除湿信号对空气进行除湿。制热模块具体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和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后,空调控制器控制增加热敏电阻加热器的功率。
可选的,空调还包括鼓风机,鼓风机包括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空调控制器包括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后,空调控制器通过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减小风量控制信号;鼓风机根据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减小风量控制信号控制鼓风机减小出风量。鼓风机包括控制电机,鼓风机具体根据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减小风量控制信号减小控制电机的转速。
可选的,空调控制器包括第一比较电路,第一比较电路包括第一比较信号输入端、第二比较信号输入端和第一比较信号输出端,第一比较电路的第一比较信号输入端与湿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比较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一湿度阈值,第一比较信号输出端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比较电路根据第一比较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和第二比较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湿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调节第一比较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电平值的高低。
可选的,空调控制器包括第一逻辑电路,第一逻辑电路包括第一逻辑信号输入端、第二逻辑信号输入端和第一逻辑信号输出端,第一逻辑电路的第一逻辑信号输入端与湿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二逻辑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一湿度阈值,第一逻辑信号输出端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一逻辑电路根据第一逻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和第二逻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湿度阈值进行逻辑运算,并根据逻辑运算结果调节第一逻辑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电平值的高低。
可选的,在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时,空调控制器通过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关闭除湿信号;除湿模块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关闭除湿信号,且根据关闭除湿信号关闭除湿。空调控制器还包括第二比较电路,第二比较电路包括第三比较信号输入端、第四比较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比较信号输出端,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三比较信号输入端与湿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四比较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二湿度阈值,第二比较信号输出端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比较电路根据第三比较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和第四比较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二湿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调节第二比较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电平值的高低。
可选的,空调控制器还包括第二逻辑电路,第二逻辑电路包括第三逻辑信号输入端、第四逻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逻辑信号输出端,第二逻辑电路的第三逻辑信号输入端与湿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四逻辑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二湿度阈值,第二逻辑信号输出端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二逻辑电路根据第三逻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和第四逻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二湿度阈值进行逻辑运算,并根据逻辑运算结果调节第二逻辑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电平值的高低。
可选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计时器,计时器设置于空调控制器外部并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或者计时器集成在空调控制器内部;空调控制器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向内外循环控制电机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后,向生成第一启动计时信号;计时器接收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并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空调控制器接收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计时完成信号,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外循环切换信号,且根据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
可选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计时器,计时器设置于空调控制器外部并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或者计时器集成在空调控制器内部;空调控制器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向内外循环控制电机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后,生成第一启动计时信号;计时器接收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且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空调控制器接收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在除湿模块的除湿功能关闭时,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外循环切换信号,并根据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空调控制器在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向内外循环控制电机输出外循环切换信号后,生成第二启动计时信号;计时器接收第二启动计时信号,计时器对空调处于外循环模式的时间进行计时,并在外循环模式的进行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且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可选的,制热模块具体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和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后,空调控制器控制增加热敏电阻加热器的功率。
可选的,空调还包括风门,风门与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电连接,内外循环控制电机通过控制风门的位置控制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或外循环模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控制面板和车载空调控制系统,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开启采暖和关闭采暖按键,控制面板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空调,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接收采暖控制信号,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经由空调接收采暖控制信号,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可选的,空调包括制热模块和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制热模块和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分别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包括: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经由空调接收采暖控制信号,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包括:经由制热模块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进行制热;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可选的,空调控制器包括指令接收端、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用户的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包括:经由空调控制器的指令接收端接收采暖指令,并根据指令接收端接收到的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制热模块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经由制热模块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包括: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制热模块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包括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包括: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内循环切换信号后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制热模块包括热泵和热敏电阻加热器,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包括: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经由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经由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可选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空调还包括除湿模块,湿度传感器包括湿度信号输出端;除湿模块包括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空调控制器还包括湿度信号输入端和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湿度信号输入端与湿度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之后,车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经由湿度传感器检测车内空气湿度并生成湿度信号;若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湿度阈值,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经由除湿模块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除湿信号,且经由除湿模块根据开启除湿信号对空气进行除湿。可选的,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经由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经由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具体包括: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且根据开启制热信号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和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在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之后,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经由空调控制器控制增加热敏电阻加热器的功率。
可选的,空调还包括鼓风机,鼓风机包括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空调控制器包括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之后,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经由空调控制器的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减小风量控制信号;经由鼓风机根据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减小风量控制信号控制鼓风机减小出风量。
可选的,在除湿模块根据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除湿信号,对进入到除湿模块中的空气进行除湿之后,还包括:若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小于第二湿度阈值,经由空调控制器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关闭除湿信号;经由除湿模块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关闭除湿信号,且根据关闭除湿信号关闭除湿。
可选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计时器,计时器设置与空调控制器外部并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或者计时器集成在空调控制器内部;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内循环切换信号后控制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之后,还包括: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第一启动计时信号;经由计时器接收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并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计时完成信号,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外循环切换信号,且根据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
可选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计时器,计时器设置于空调控制器外部并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或者计时器集成在空调控制器内部;在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内循环切换信号后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之后,还包括: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送第一启动计时信号;经由计时器接收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且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在除湿模块的除湿功能关闭时,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外循环切换信号,并根据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可选的,在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外循环切换信号,并根据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之后,还包括: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第二启动计时信号;经由计时器接收第二启动计时信号,计时器对空调处于外循环模式的时间进行计时,并在外循环模式的进行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且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可选的,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经由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经由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具体包括: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且根据开启制热信号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和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在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之后,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经由空调控制器控制增加热敏电阻加热器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其中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空调,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接收采暖控制信号,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进而使得空调的出风温度与进风温度的差值较小,相应的,制热模块消耗的电能较少,相比于外循环模式,可以节省很多电能,进而可以延长采暖工况下车辆的续航里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参考图1,该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包括:
空调控制器1,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
空调2,与空调控制器1电连接,接收采暖控制信号,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
具体的,空调控制器1与空调2电连接,可以实现对空调2的控制。空调控制器1可以接收外部指令,并根据外部输入的不同指令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发送至空调2,使空调2做出相应的动作。示例性的,用户进入车内进行采暖时,可通过车内的控制面板输入采暖指令,空调控制器1接收到该采暖指令后,根据该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发送至空调2,空调2接收到该采暖控制信号后,可以开启制热,进而实现车内的采暖。
空调2进行工作时,可以至少包括两种循环模式,即内循环模式和外循环模式,内循环模式指从车内吸取空气,形成车辆内部的气流循环,内循环主要作用就是及时有效地阻止外部的灰尘和有害气体进入车内。外循环指的是从车外吸取空气,引导到空调2系统进行加热或制冷后,从出风口吹出,外循环可以补充新鲜的空气,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空调2接收到采暖控制信号后,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同时开启内循环模式。具体的,因空调2在采暖工况下,车内温度通常高于车外温度,所以外循环模式下的进风温度低于内循环模式下的进风温度,在空调2开启制热时,同时开启内循环模式,相当于提高的空调2的进风温度,使得空调2的出风温度与进风温度的差值较小,相应的,制热模块21消耗的电能较少,相比于外循环模式,可以节省很多电能,进而可以延长采暖工况下车辆的续航里程。
示例性的,车外温度为-20℃,车内温度为20℃,空调2出风温度为45℃,当采用外循环时,需要将-20℃的空气加热至45℃,温差为65℃;当采用内循环时,需要将20℃的空气加热至45℃,温差为25℃。假设空气比热容和风量一样,内循环模式下采暖所需的热量为外循环模式下所需热量的38.5%,即在采暖工况时采用内循环模式将比采用外循环模式节约约60%的热量,对应此时将会节约60%电能,节约的电量可以用于驱动车辆行驶,进而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空调,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接收采暖控制信号,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进而使得空调的出风温度与进风温度的差值较小,相应的,制热模块消耗的电能较少,相比于外循环模式,可以节省很多电能,进而可以延长采暖工况下车辆的续航里程。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采暖控制信号包括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
空调2包括制热模块21和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制热模块21和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分别与空调控制器1电连接;
制热模块21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开启制热;
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空调2进入内循环模式。
继续参考图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空调控制器1包括指令接收端A1、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B1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空调控制器1通过指令接收端A1接收采暖指令,并根据指令接收端A1接收到的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
制热模块21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1,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1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B1电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1接收开启制热信号,制热模块21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1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
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包括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C2,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C2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C2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C2输入的内循环切换信号后控制车载空调2进入内循环模式。
具体的,空调2的制热模块21可以用来加热空气,进而使得空调2吹出的空气温度较高,使得在采暖工况下,将车内温度提升到人体较为舒适的温度。空调2通常包括进气管和风门,示例性的,空调2包括两根进气管和风门,其中一根进气管可与车内空气连通,另一根进气管可以与车外空气连通,内外循环电机通过控制风门的位置来控制空调2的内循环模式或外循环模式。例如,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接收到内循环切换信号后,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风门在与车外空气连通的进气管口,使得与车外连通的进气管的管口被风门遮挡,进入空调2的空气为车内的空气,即控制空调2进入内循环模式。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制热模块21包括:
热泵211,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1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
热敏电阻加热器212,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1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可应用于电动汽车。制热模块21可以包括热泵211和/或热敏电阻加热器212,二者都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当制热模块21包括热泵211时,在制热模块21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1接收到开启制热信号后,可通过热泵211对空气进行加热,进而使得空调2吹出的空气温度较高,实现车内采暖;当制热模块21包括热敏电阻加热器212时,在制热模块21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1接收到开启制热信号后,可以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212发热使热敏电阻加热器212周围空气的温度升高,进而实现对空气的加热,同样可以使得空调2吹出的空气温度较高,实现车内采暖;当制热模块21包括热泵211和热敏电阻加热器212时,在制热模块21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1接收到开启制热信号后,可通过控制热泵211和热敏电阻中的至少一者来对空气进行加热。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3,空调2还包括除湿模块23,湿度传感器3包括湿度信号输出端D1,湿度传感器3检测车内空气湿度并生成湿度信号;除湿模块23包括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C3;
空调控制器1还包括湿度信号输入端E1和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湿度信号输入端E1与湿度信号输出端D1电连接,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C3电连接;在湿度信号输入端E1输入的湿度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湿度阈值时,空调控制器1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输出;
除湿模块23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C3接收开启除湿信号,且根据开启除湿信号对空气进行除湿。
具体的,由于内循环模式下,车内空气不与外界进行流通,随着空调2工作在内循环模式下时间的延长,车内驾驶员和乘客不断呼吸使得车内空气湿度越来越大,车窗玻璃的温度一般接近于外界温度,采暖工况下外界温度通常低于车内温度,当玻璃的温度低于车内空气的露点温度时,车窗就会起雾,影响驾驶安全。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3和除湿模块23,使得湿度传感器3可以实时或定时对车内空气湿度进行检测,并可以将检测到的湿度信号传输至空调控制器1,空调控制器1内可预先设定第一湿度阈值,该第一湿度阈值可以是保证车窗不会起雾的车内最大湿度值,空调控制器1可通过对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信号和第一湿度阈值的比较,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除湿模块23。示例性的,在空调控制器1接收到湿度传感器3输入的湿度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湿度阈值时,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将该开启除湿信号通过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输出至除湿模块23,除湿模块23接收到该开启除湿信号后,对空气进行除湿,进而降低车内空气的湿度,防止车窗起雾,进而保证驾驶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制热模块21具体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1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212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212和热泵211对空气进行加热;
空调控制器1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输出后,空调控制器1控制增加热敏电阻加热器212的功率。
具体的,空调控制器1生成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输出至除湿模块23,除湿模块23接收到该开启除湿信号后,对空气进行除湿。开启除湿功能后,需要将空气进行降温,当空气温度降低至露点温度以下时,空气中水分就会析出,除湿后的干燥低温空气再经过热敏电阻加热器212,或者热敏电阻加热器212和热泵211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经过出风口吹向车内,干燥的热空气与车内湿空气混合,从而降低了整个车内空气的湿度,随着除湿功能的继续运行,车内空气湿度继续降低。但是除湿模块23的除湿功能开启后,需要对空气先进行降温除湿后再进行加热,为了避免除湿前后的出风温度出现较大的温度波动,可以在除湿工况运行时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212功率来维持出风温度,进而保证车内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空调2还包括鼓风机24,鼓风机24包括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C4,空调控制器1包括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B4,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B4和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C4电连接,空调控制器1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输出后,空调控制器1通过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B4输出减小风量控制信号;
鼓风机24根据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C4输入的减小风量控制信号控制鼓风机24减小出风量。
具体的,如上述分析的,除湿模块23的除湿功能开启后,需要对空气先进行降温除湿后再进行加热,相比于未进行除湿的空气,经过除湿以后的空气温度降低,此时通过在空调控制器1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输出后,空调控制器1通过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B4输出减小风量控制信号,鼓风机24根据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C4输入的减小风量控制信号控制鼓风机24减小空调2出风量,可以使得空调2出风的温度尽可能维持不变或者变化较小,进而保证车内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鼓风机24包括控制电机,鼓风机24具体根据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C4输入的减小风量控制信号减小控制电机的转速。
具体的,鼓风机24可以通过控制电机来进行控制,示例性的,空调控制器1可通过调节向鼓风机24的控制电机的输入电压来减小控制电机的转速,进而减小风量,进而在除湿模块23开启除湿功能时,保证空调2的出风温度不变,保证车内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空调控制器1包括第一比较电路11,第一比较电路11包括第一比较信号输入端F1、第二比较信号输入端F2和第一比较信号输出端,第一比较电路11的第一比较信号输入端F1与湿度信号输入端E1电连接,第二比较信号输入端F2输入第一湿度阈值,第一比较信号输出端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电连接,第一比较电路11根据第一比较信号输入端F1输入的湿度信号和第二比较信号输入端F2输入的第一湿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调节第一比较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电平值的高低。
如图6所示,可以设置第一比较电路11包括比较器,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作为第一比较电路11的第一比较信号输入端F1,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作为第一比较电路11的第二比较信号输入端F2。具体的,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与湿度信号输入端E1电连接,即接入湿度传感器3输入的湿度信号,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可接入第一温度阈值,该第一温度阈值可以预先设定,比较器通过比较湿度信号和第一温度阈值的电平值大小确定车内湿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例如,可以在前者大于或者等于后者时通过第一比较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除湿模块23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电平信号开启除湿功能,例如在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开启除湿功能。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空调控制器1包括第一逻辑电路13,第一逻辑电路13包括第一逻辑信号输入端H1、第二逻辑信号输入端H2和第一逻辑信号输出端J1,第一逻辑电路13的第一逻辑信号输入端H1与湿度信号输入端E1电连接,第二逻辑信号输入端H2输入第一湿度阈值,第一逻辑信号输出端J1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电连接,第一逻辑电路13根据第一逻辑信号输入端H1输入的湿度信号和第二逻辑信号输入端H2输入的第一湿度阈值进行逻辑运算,并根据逻辑运算结果调节第一逻辑信号输出端J1输出信号的电平值的高低。
示例性地,可以设置逻辑电路包括一个或多个组合逻辑门器件,例如逻辑电路中可以包括“与门”或者“或门”或者“非门”或者前述任意两者或三者的结合,第一逻辑电路13则可以根据第一逻辑电路13内部包含的具体组合逻辑门器件对第一逻辑信号输入端H1输入的检测到的湿度信号与第二逻辑信号输入端H2输入的第一湿度阈值进行逻辑运算,可以设置第一逻辑电路13在确定车内湿度与第一湿度阈值的大小关系不同时,通过第一逻辑信号输出端J1输出高低电平信号,除湿模块23可根据第一逻辑信号输出的电平值高低开启除湿功能,例如除湿模块23在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开启除湿功能。
继续参考图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在湿度信号输入端E1输入的湿度信号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时,空调控制器1通过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输出关闭除湿信号;
除湿模块23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C3接收关闭除湿信号,且根据关闭除湿信号关闭除湿。
具体的,随着除湿模块23开启除湿的时间的延长,车内湿度逐渐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例如降低到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时,车内空气湿度不会造成车窗起雾,不会对驾驶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当空调控制器1接收到湿度传感器3检测到的车内湿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时,可通过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向除湿模块23输出关闭除湿信号,除湿模块23接收到该关闭除湿信号后关闭除湿,其中,第二湿度阈值可预先设定在空调控制器1中。
继续参考图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空调控制器1还包括第二比较电路13,第二比较电路13包括第三比较信号输入端K1、第四比较信号输入端K2和第二比较信号输出端L1,第二比较电路13的第三比较信号输入端K1与湿度信号输入端E1电连接,第四比较信号输入端K2输入第二湿度阈值,第二比较信号输出端L1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电连接,第二比较电路13根据第三比较信号输入端K1输入的湿度信号和第四比较信号输入端K2输入的第二湿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调节第二比较信号输出端L1输出信号的电平值的高低。
如图6所示,可以设置第二比较电路13包括比较器,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作为第二比较电路13的第三比较信号输入端K1,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作为第二比较电路13的第四比较信号输入端K2。具体的,比较器的同向输入端+与湿度信号输入端E1电连接,即接入湿度传感器3输入的湿度信号,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可接入第二温度阈值,该第二温度阈值可以预先设定,比较器通过比较湿度信号和第二温度阈值的电平值大小确定车内湿度与第一温度阈值的大小关系,例如,可以在前者小于后者时通过第二比较信号输出端L1输出低电平信号,除湿模块23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电平信号关闭除湿功能,例如在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开启除湿功能。
继续参考图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空调控制器1还包括第二逻辑电路14,第二逻辑电路14包括第三逻辑信号输入端M1、第四逻辑信号输入端M2和第二逻辑信号输出端N1,第二逻辑电路14的第三逻辑信号输入端M1与湿度信号输入端E1电连接,第四逻辑信号输入端M2输入第二湿度阈值,第二逻辑信号输出端N1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B3电连接,第二逻辑电路14根据第三逻辑信号输入端M1输入的湿度信号和第四逻辑信号输入端M2输入的第二湿度阈值进行逻辑运算,并根据逻辑运算结果调节第二逻辑信号输出端N1输出信号的电平值的高低。
示例性地,可以设置第二逻辑电路14包括一个或多个组合逻辑门器件,例如第二逻辑电路14中可以包括“与门”或者“或门”或者“非门”或者前述任意两者或三者的结合,第二逻辑电路14则可以根据第二逻辑电路14内部包含的具体组合逻辑门器件对第三逻辑信号输入端M1输入的检测到的湿度信号与第四逻辑信号输入端M2输入的第一湿度阈值进行逻辑运算,可以设置第二逻辑电路14在确定车内湿度与第一湿度阈值的大小关系不同时,通过第二逻辑信号输出端N1输出高低电平信号,除湿模块23可根据第二逻辑信号输出的电平值高低关闭除湿功能,例如除湿模块23在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时关闭除湿功能。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计时器4,计时器4设置于空调控制器1外部并与空调控制器1电连接,或者计时器4集成在空调控制器1内部(图8示意性地计时器4设置于空调控制器1外部并与空调控制器1电连接的情况);空调控制器1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向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后,生成第一启动计时信号;
计时器4接收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并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
空调控制器1接收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计时完成信号,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输出;
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C2接收外循环切换信号,且根据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空调2进入外循环模式。
具体的,因内循环是车内空气的循环流动,随着车内驾驶员和乘客不断的呼吸,车内空气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导致车内空气清新程度下降,当车内空气清新程度下降到一定值,或者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驾驶员和乘客可能会因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感到不适,也会影响到驾驶安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包括计时器4,空调控制器1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向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后,向计时器4发送第一启动计时信号,计时器4接收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即计时器4可以对空调2工作在内循环模式下的时间进行计时,并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并发送至空调控制器1,空调控制器1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计时完成信号,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输出至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根据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2进入外循环模式,进而可以在空调2工作在内循环模式的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将空调2切换至外循环模式,进而及时将外界新鲜空气补充至车内,保证车内空气清新,使得车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不会过高,进而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并且提升驾驶安全性。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该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计时器4,计时器4设置于空调控制器1外部并与空调控制器1电连接,或者计时器4集成在空调控制器1内部(图9示意性地计时器4设置于空调控制器1外部并与空调控制器1电连接的情况);空调控制器1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向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后,生成第一启动计时信号;
计时器4接收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且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
空调控制器1接收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在除湿模块23的除湿功能关闭时,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输出;
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C2接收外循环切换信号,并根据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2进入外循环模式。
如上述实施例分析的,因内循环是车内空气的循环流动,随着车内驾驶员和乘客不断的呼吸,车内空气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导致车内空气清新程度下降,当车内空气清新程度下降到一定值,或者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驾驶员和乘客可能会因车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感到不适,也会影响到驾驶安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包括计时器4,空调控制器1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向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后,向计时器4发送第一启动计时信号,计时器4接收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即计时器4可以对空调2工作在内循环模式下的时间进行计时,并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并发送至空调控制器1,空调控制器1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计时完成信号,在除湿模块23的除湿功能关闭时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输出至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将空调2切换至外循环工作模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空调控制器1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计时完成信号,在除湿模块23的除湿功能关闭时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因除湿模块23进行除湿时,车内空气本身已经较高,此时通过使空调2工作在外循环模式,可以使得车内空气湿度较为快速地降低,因此,可以在空调控制器1接收到的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除湿模块23的除湿功能关闭后,空调控制器1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并发送至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以更加快速地降低车内空气湿度。
继续参考图8和图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空调控制器1在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向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输出外循环切换信号后,向计时器4发送第二启动计时信号;
计时器4接收第二启动计时信号,计时器4对空调2处于外循环模式的时间进行计时,并在外循环模式的进行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
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C2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且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空调2进入内循环模式。
具体的,因外循环是从车外进气,在采暖工况下,车外空气的温度通常低于车内空气的温度,因此,当空调2工作在外循环的工作模式下时,制热模块21消耗的电能较多,会使得车辆的续航里程缩短。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中,通过设置计时器4,空调控制器1还在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向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输出外循环切换信号后,向计时器4发送第二启动计时信号,计时器4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即计时器4可对空调2工作在外循环模式的时间进行计时,并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向空调控制器1发送第二计时完成信号;空调控制器1根据接收到的第二计时完成信号,生成内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B2输出至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2进入内循环模式,而可以在空调2工作在外循环模式的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将空调2切换至内循环模式,进而在保证车内空气清新的前提下,使得车辆在采暖上消耗的电能较少,进而延长车辆的续航里程。
继续参考图8和图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制热模块21具体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C1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212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212和热泵211对空气进行加热;
在空调2进入外循环模式后,空调控制器1控制增加热敏电阻加热器的功率。
具体的,因在采暖工况下,车外温度通常低于车内温度,因此,在空调2进入外循环模式后,进风温度相对于在内循环模式下的进风温度变低,此时通过空调控制器1控制增加热敏电阻加热器的功率可以使得出风温度尽可能保持不变,进而保证车内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
继续参考图8和图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空调2还包括风门25,风门25与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电连接,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通过控制风门25的位置控制空调2进入内循环模式或外循环模式。
可选的,空调2包括进气管和风门25,示例性的,空调2包括两根进气管和风门25,其中一根进气管可与车内空气连通,另一根进气管可以与车外空气连通,内外循环电机通过控制风门25的位置来控制空调2的内循环模式或外循环模式。例如,内外循环控制电机22接收到内循环切换信号后,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风门25在与车外空气连通的进气管口,使得与车外连通的进气管的管口被风门25遮挡,进入空调2的空气为车内的空气,即控制空调2进入内循环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该车辆包括控制面板10和车载空调控制系统20,其中,车载空调控制系统20可以是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控制面板10上设置有开启采暖和关闭采暖按键,控制面板10与车载空调控制系统20电连接;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包括:
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
空调,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接收采暖控制信号,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和控制面板,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包括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空调,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接收采暖控制信号,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进而使得空调的出风温度与进风温度的差值较小,相应的,制热模块消耗的电能较少,相比于外循环模式,可以节省很多电能,进而可以延长采暖工况下车辆的续航里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1,该控制方法包括:
S110、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
S120、经由空调接收采暖控制信号,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经由空调接收采暖控制信号,根据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进而使得空调的出风温度与进风温度的差值较小,相应的,制热模块消耗的电能较少,相比于外循环模式,可以节省很多电能,进而可以延长采暖工况下车辆的续航里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空调包括制热模块和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制热模块和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分别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2,可选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S111、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
可选的,空调控制器包括指令接收端、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用户的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包括:经由空调控制器的指令接收端接收采暖指令,并根据指令接收端接收到的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
S121、经由制热模块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进行制热;
可选的,制热模块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经由制热模块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包括: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制热模块根据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
S122、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可选的,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包括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包括: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内循环切换信号后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制热模块包括热泵和热敏电阻加热器,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包括:
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经由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经由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空调还包括除湿模块,湿度传感器包括湿度信号输出端;除湿模块包括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空调控制器还包括湿度信号输入端和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湿度信号输入端与湿度信号输出端电连接,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3,该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S211、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
S221、经由制热模块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进行制热;
S122、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S230、经由湿度传感器检测车内空气湿度并生成湿度信号;
S240、判断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湿度阈值;
S250、若是,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
S260、经由除湿模块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除湿信号,且经由除湿模块根据开启除湿信号对空气进行除湿。
参考图13,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不满足大于或等于第一湿度阈值,则湿度传感器继续检测车内湿度并生成湿度信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经由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经由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具体包括: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且根据开启制热信号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和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
在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之后,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经由空调控制器控制增加热敏电阻加热器的功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空调还包括鼓风机,鼓风机包括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空调控制器包括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在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之后,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经由空调控制器的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减小风量控制信号;
经由鼓风机根据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减小风量控制信号控制鼓风机减小出风量。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4,可选的,该控制方法包括:
S311、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
S321、经由制热模块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进行制热;
S322、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S330、湿度传感器检测车内空气湿度并生成湿度信号;
S340、判断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湿度阈值;
S350、若是,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
S360、经由除湿模块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除湿信号,且根据开启除湿信号对空气进行除湿;
S370、经由空调控制器判断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是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
S380、若是,经由空调控制器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关闭除湿信号;
S390、经由除湿模块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关闭除湿信号,且根据关闭除湿信号关闭除湿。
继续参考图14,若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不满足小于第二湿度阈值,则使空调继续工作在内循环模式,除湿模块继续开启除湿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计时器,计时器设置与空调控制器外部并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或者计时器集成在空调控制器内部;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5,可选的,该控制方法包括:
S411、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
S421、经由制热模块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进行制热;
S422、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S430、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第一启动计时信号;
S440、经由计时器接收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并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
S450、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根据接收到的第一计时完成信号,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
S460、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外循环切换信号,且根据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
可选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计时器,计时器设置于空调控制器外部并与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或者计时器集成在空调控制器内部;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考图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该控制方法包括:
S511、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
S521、经由制热模块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进行制热;
S522、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S530、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第一启动计时信号;
S540、经由计时器接收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
S550、经由计时器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第一时间阈值;
S560、若是,经由计时器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
参考图16,可选的,若计时时间未达到第一时间阈值,则控制空调继续工作在内循环模式。
S570、经由空调控制器判断是否正在执行除湿;
S570、若否,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
参考图16,可选的,若正在执行除湿,则继续除湿模块的除湿,直至除湿完毕后,再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
S580、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外循环切换信号,并根据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车载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
S590、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第二启动计时信号;
S591、经由计时器接收第二启动计时信号,计时器对空调处于外循环模式的时间进行计时;
S592、经由计时器判断计时时间是否达到第二时间阈值;
S593、若是,经由空调控制器通过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
参考图16,可选的,若计时时间未达到第二时间阈值,则继续控制空调工作在外循环模式。
S594、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内循环切换信号,且根据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根据开启制热信号经由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经由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具体包括: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开启制热信号,且根据开启制热信号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通过热敏电阻加热器和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
在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根据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之后,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经由空调控制器控制增加热敏电阻加热器的功率。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31)

1.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所述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
空调,与所述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接收所述采暖控制信号,根据所述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控制信号包括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
所述空调包括制热模块和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所述制热模块和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分别与所述空调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制热模块接收所述开启制热信号,根据所述开启制热信号开启制热;
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接收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器包括指令接收端、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空调控制器通过所述指令接收端接收采暖指令,并根据所述指令接收端接收到的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
所述制热模块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开启制热信号,所述制热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包括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后控制所述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模块包括:
热泵,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
热敏电阻加热器,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空调还包括:
除湿模块,所述湿度传感器包括湿度信号输出端,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车内空气湿度并生成湿度信号;所述除湿模块包括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空调控制器还包括湿度信号输入端和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湿度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湿度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所述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湿度阈值时,所述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
所述除湿模块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开启除湿信号,且根据所述开启除湿信号对所述空气进行除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模块具体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和所述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后,所述空调控制器控制增加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包括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空调控制器包括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后,所述空调控制器通过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减小风量控制信号;
所述鼓风机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减小风量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鼓风机减小出风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包括控制电机,所述鼓风机具体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减小风量控制信号减小所述控制电机的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器包括第一比较电路,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包括第一比较信号输入端、第二比较信号输入端和第一比较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比较电路的第一比较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湿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比较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一湿度阈值,所述第一比较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比较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和所述第二比较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湿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调节所述第一比较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电平值的高低。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器包括第一逻辑电路,所述第一逻辑电路包括第一逻辑信号输入端、第二逻辑信号输入端和第一逻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逻辑电路的第一逻辑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湿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逻辑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一湿度阈值,所述第一逻辑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逻辑电路根据所述第一逻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和所述第二逻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湿度阈值进行逻辑运算,并根据逻辑运算结果调节所述第一逻辑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电平值的高低。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时,所述空调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关闭除湿信号;
所述除湿模块的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关闭除湿信号,且根据所述关闭除湿信号关闭除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器还包括第二比较电路,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包括第三比较信号输入端、第四比较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比较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三比较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湿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比较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二湿度阈值,所述第二比较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根据所述第三比较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和所述第四比较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二湿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调节所述第二比较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电平值的高低。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器还包括第二逻辑电路,所述第二逻辑电路包括第三逻辑信号输入端、第四逻辑信号输入端和第二逻辑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逻辑电路的第三逻辑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湿度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逻辑信号输入端输入第二湿度阈值,所述第二逻辑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逻辑电路根据所述第三逻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和所述第四逻辑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二湿度阈值进行逻辑运算,并根据逻辑运算结果调节所述第二逻辑信号输出端输出信号的电平值的高低。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时器,所述计时器设置于所述空调控制器外部并与所述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或者所述计时器集成在所述空调控制器内部;所述空调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向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后,向生成第一启动计时信号;
所述计时器接收所述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所述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并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
所述空调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计时完成信号,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
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外循环切换信号,且根据所述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所述车载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时器,所述计时器设置于所述空调控制器外部并与所述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或者所述计时器集成在所述空调控制器内部;所述空调控制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向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后,生成第一启动计时信号;
所述计时器接收所述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所述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且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
所述空调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在所述除湿模块的除湿功能关闭时,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
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外循环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所述车载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器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向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输出外循环切换信号后,生成第二启动计时信号;
所述计时器接收所述第二启动计时信号,所述计时器对所述空调处于外循环模式的时间进行计时,并在所述外循环模式的进行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
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且根据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模块具体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和所述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
在所述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后,所述空调控制器控制增加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的功率。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风门,所述风门与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电连接,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通过控制所述风门的位置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或外循环模式。
1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面板和车载空调控制系统,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开启采暖和关闭采暖按键,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包括:
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所述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
空调,与所述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接收所述采暖控制信号,根据所述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
20.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所述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
经由空调接收所述采暖控制信号,根据所述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制热模块和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所述制热模块和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分别与所述空调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所述采暖指令生成采暖控制信号包括:
所述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采暖指令,根据所述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
所述经由空调接收所述采暖控制信号,根据所述采暖控制信号开启制热,且开启内循环模式,包括:
经由制热模块接收所述开启制热信号,根据所述开启制热信号进行制热;
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接收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所述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器包括指令接收端、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经由空调控制器接收用户的采暖指令,根据所述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包括:
经由所述空调控制器的所述指令接收端接收采暖指令,并根据所述指令接收端接收到的采暖指令生成开启制热信号和内循环切换信号;
所述制热模块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经由制热模块接收所述开启制热信号,根据所述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包括:
经由所述制热模块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开启制热信号,所述制热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包括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经由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接收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根据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所述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包括:
经由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后控制所述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模块包括热泵和热敏电阻加热器,所述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开启制热信号,根据所述开启制热信号对空气进行加热,包括:
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开启制热信号,根据所述开启制热信号经由所述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经由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空调还包括除湿模块,所述湿度传感器包括湿度信号输出端;所述除湿模块包括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
所述空调控制器还包括湿度信号输入端和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湿度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湿度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在所述根据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所述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之后,所述车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经由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车内空气湿度并生成湿度信号;
若所述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湿度阈值,经由所述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
经由所述除湿模块的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开启除湿信号,且经由所述除湿模块根据所述开启除湿信号对空气进行除湿。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开启制热信号,根据所述开启制热信号经由所述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经由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具体包括: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开启制热信号,且根据开启制热信号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和所述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
在经由所述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之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经由所述空调控制器控制增加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的功率。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包括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空调控制器包括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在所述空调控制器生成开启除湿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之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经由所述空调控制器的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减小风量控制信号;
经由所述鼓风机根据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减小风量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鼓风机减小出风量。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除湿模块根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所述开启除湿信号,对进入到所述除湿模块中的空气进行除湿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湿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湿度信号小于第二湿度阈值,经由所述空调控制器的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关闭除湿信号;
经由所述除湿模块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关闭除湿信号,且根据所述关闭除湿信号关闭除湿。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计时器,所述计时器设置与所述空调控制器外部并与所述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或者所述计时器集成在所述空调控制器内部;
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后控制所述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之后,还包括:
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第一启动计时信号;
经由所述计时器接收所述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所述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并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时,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
经由所述空调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计时完成信号,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
经由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外循环切换信号,且根据所述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所述车载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系统还包括计时器,所述计时器设置于所述空调控制器外部并与所述空调控制器电连接,或者所述计时器集成在所述空调控制器内部;在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后控制所述车载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之后,还包括:
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送第一启动计时信号;
经由所述计时器接收所述第一启动计时信号,且根据所述第一启动计时信号启动计时,且在计时时间达到第一时间阈值,生成第一计时完成信号;
经由所述空调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根据所述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计时完成信号,且在所述除湿模块的除湿功能关闭时,生成外循环切换信号且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
经由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外循环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所述车载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经由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外循环切换信号,并根据所述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之后,还包括:
经由空调控制器生成第二启动计时信号;
经由所述计时器接收所述第二启动计时信号,所述计时器对所述空调处于外循环模式的时间进行计时,并在所述外循环模式的进行时间达到第二时间阈值,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内循环切换信号;
经由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且根据所述内循环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内循环模式。
31.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开启制热信号,根据所述开启制热信号经由所述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经由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具体包括:经由制热模块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接收所述开启制热信号,且根据开启制热信号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加热,或者通过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和所述热泵对空气进行加热;
在所述内外循环控制电机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所述外循环切换信号控制所述空调进入外循环模式之后,所述车载空调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经由空调控制器控制增加所述热敏电阻加热器的功率。
CN201911153965.3A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Pending CN1128295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3965.3A CN112829539A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3965.3A CN112829539A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9539A true CN112829539A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21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3965.3A Pending CN112829539A (zh) 2019-11-22 2019-11-22 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295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9135B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模式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空调的空调箱
CN103209845B (zh) 车辆加热和空调系统
JP359609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132841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92219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433867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13910858A (zh) 车辆空调系统
CN112829539A (zh) 一种车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CN109159641A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量管理和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CN209111889U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热量管理和空气循环控制系统
JPS61110613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15000694A (ja) 車両用空調制御装置
JP6164107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5349854A (ja) 車両換気装置
KR102129436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444200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682487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의 제어방법
JP431090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264720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114714853A (zh) 防外循环自然漏风结构、空调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22125788A (ja) 車両用マニュアルエアコンの制御システム
JPS60131310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の送風制御装置
KR20040085724A (ko) 차량의 실내공기 제어방법
JPH05201240A (ja) 自動車の室内換気構造
JP302161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