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1668B - 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21668B CN112821668B CN202011289275.3A CN202011289275A CN112821668B CN 112821668 B CN112821668 B CN 112821668B CN 202011289275 A CN202011289275 A CN 202011289275A CN 112821668 B CN112821668 B CN 11282166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cooling medium
- channel
- outlet
- electric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28 sand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3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8—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ribs or fins for improving heat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6—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 motor or generator with the drive train of a motor vehicl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7—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in which the rotor or stator space is fluid-tight, e.g. to provide for different cooling media for rotor and sta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ne motor mounted on a propulsion axle for rotating right and left wheels of this ax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with means for cooling the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the electric mo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两个子电机,所述两个子电机中的每个子电机具有带有底侧的端壁的壳体,在该壳体中分别接纳有转子和定子,该转子具有空心的转子支架,其中,两个壳体以其底侧的端壁彼此相邻地布置,其中,在两个壳体之间的空腔中设置有用于分配冷却介质的公共的分配装置,该冷却介质用于冷却转子,所述分配装置与至少一个壳体侧的入口和至少一个壳体侧的出口耦合,冷却介质通过该入口输入,冷却介质通过该出口排出,所述分配装置设计为用于将输入的冷却介质分配到两个空心的转子支架中并且将从该转子支架中回流的冷却介质引导到至少一个出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这种电机通常包括壳体以及在定子内部旋转的转子,定子被装在该壳体中。高功率的电机需要冷却,以便能够导出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为此,电机被装配到冷却回路中。为了冷却,冷却介质被从电机外部输送到电机壳体的入口并且被引导到电机中,然后冷却介质被引导到空心的转子支架中,以便由此冷却转子。冷却介质从空心的转子支架中流到壳体侧的出口,在那里冷却介质再次流出。在流过转子时,冷却介质吸收在转子侧积累的热量并将热量排出。
如果这种电机被用于驱动车桥、例如机动车的后桥,则由于要驱动两个车轮,还必须设置两个分开的电机,这两个电机具有对应的相关联的冷却回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改进的电机。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电机的特征在于两个子电机,所述两个子电机中的每个子电机具有带有底侧的端壁的壳体,在该壳体中分别接纳有转子和定子,该转子具有空心的转子支架,其中,两个壳体以其底侧的端壁彼此相邻地布置,其中,在两个壳体之间的空腔中设置有用于分配冷却介质的公共的分配装置,该冷却介质用于冷却转子,所述分配装置与至少一个壳体侧的入口和至少一个壳体侧的出口耦合,冷却介质通过该入口输入,冷却介质通过该出口排出,所述分配装置设计为用于将输入的冷却介质分配到两个空心的转子支架中并且将从该转子支架中回流的冷却介质引导到至少一个出口。
与迄今为止已知的电机不同,根据本发明的电机设计为“双电机”,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设置有两个彼此镜像布置的壳体,在所述壳体中分别设置有定子和转子,其中,在两个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分配所输送的冷却介质的公共的分配装置,该冷却介质用于冷却两个转子。因此,在该紧凑的电机中,除了公共的冷却介质分配装置之外,所有其它的部件都双重地设置,然而以镜像的布置方式设置。因此,设置两个镜像地布置的壳体,这两个壳体分别具有近似形成壳体底部的端壁,并且当然分别具有转子和定子以及电机运行所需的其它部件。特别有利地,壳体可以设计为相同的,然而彼此镜像地布置。这可以容易地实现,因为在壳体上的相应的连接接口可以这样设计和定位,使得它们在相应的镜像布置结构的情况下可以相互配合作用或者相互连接,在所述镜像布置结构的情况下两个端壁彼此相邻地布置。根据本发明特别有利的是,在两个壳体之间,即在端壁之间设置有公共的分配装置,该分配装置能实现,接收从外部输入的冷却介质,向两个壳体分配,并且也能再次将冷却介质导出。冷却介质本身主要用于转子冷却,也就是说,冷却介质通过分配装置以下面还要详细描述的方式输送给两个转子,以便冷却这两个转子,并且来自转子的冷却介质也又被接收并且被引导至壳体出口。
根据本发明,通过公共的分配装置操作或供给两个子电机,这明显简化了电机的结构,因为用于分配冷却介质的相应的单元不必设置成双重的。此外,两个壳体可以在形成非常紧凑的电机设计的情况下被直接相互拧紧,并且同时限定用于分配装置的封闭的接纳空间,从而可以非常简单和紧凑地实现分配装置的集成。也能实现装配到公共的冷却介质回路中或者说可以简化所述装配,因为两个子电机直接彼此连接。
以适宜的方式,每个壳体具有入口和出口,其中,分配装置与两个入口和出口耦合。这允许两个壳体的相同的实施方案,所述两个壳体优选设计为铝压铸构件。冷却介质回路利用两个简单的管道部段连接到两个入口和出口上,这可以容易地实现,因为两个入口和出口分别优选地彼此尽可能紧密相邻或布置在相同的电机侧上。由此,此外也简化了管道引导。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分配装置的特征在于两个分配元件,在这两个分配元件之间布置有密封元件,这两个分配元件限定用于冷却介质的、与一个或多个壳体侧的入口连接的进入通道和与一个或多个壳体侧的出口连接的排出通道。这两个分配元件——其例如可以设计为环形的和近似盘形的——在其之间接纳相应的密封元件且具有相应的半几何结构,这些半几何结构——通过密封材料密封地——共同作用并且限定相应的进入通道和排出通道,通过所述进入通道将冷却介质从一个或多个壳体侧的入口引导到分配装置中并且从那里继续分配,通过所述排出通道将从转子引回的冷却介质再次接收且引导到一个或多个出口。分配元件设计为相对较窄,也就是说,沿轴向看,分配元件仅具有较小的厚度,从而沿轴向看,整个分配装置仅构造得较小,因此也可以容易地集成到壳体或侧壁之间的狭窄的结构空间中,这导致电机的进一步紧凑化,因为壳体在具有散热肋片结构的端壁的布置结构方面可以这样设计,即,端壁可以尽可能靠近相应的壳体端部布置。
优选地,进入通道和排出通道相互错开180°地在径向延伸。这能实现,在分配装置的一侧上输入冷却介质并且在分配装置的相对侧上再次排出冷却介质。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规定,冷却介质通过分配装置也在部分区段上沿着两个端壁引导,以用于冷却所述两个端壁。分配装置的配置根据该设计方案是这样的,即,两个端壁也可以同时至少在部分区段上被冷却,从而由此实现了冷却以及也实现了在侧壁的区域中的壳体冷却。这在——如下文还将进一步探讨的——侧壁是壳体侧的冷却装置的一部分,该壳体侧的冷却装置在壳体内部输送和冷却另一壳体侧的冷却介质时是适宜的。
如上文所述,通过根据本发明设置的分配装置也能实现,至少在部分区段上通过冷却介质冷却相应的端壁,即这样引导在端壁之间的区域内部的冷却介质流,使得冷却介质至少沿着端壁的一个部段流动。为了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这一点,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规定,排出通道通入两个环形通道中,其中,每个环形通道在相应的端壁与相邻的分配元件之间形成并且通入一个或两个壳体侧的出口中。据此,两个分配元件与各相邻的端壁一起限定环形空间,该环形空间优选地沿径向看尽可能宽,以便在端壁上实现大的冷却面。在冷却介质又从两个转子中被引回之后,冷却介质通过分配元件侧的排出通道引导到该环形空间中,冷却介质分布在那里或者沿着所述环形通道流动,在此冷却端壁。冷却介质从环形通道流入相应的壳体侧的出口中,然后被从那里排出。两个壳体侧的出口适宜地尽可能紧密相邻地位于相同的壳体侧上。从排出通道到环形通道中的过渡部尽可能径向对置,即例如在120°-180°的圆弧之内,使得进入相应的环形通道中的冷却介质在两侧流入环形通道中并且到达沿周向错开的出口。在此优选这样布置,即,从两个环形通道输入的冷却介质被共同分配到两个出口上。因此这能实现,通过相对大的圆环段来冷却端壁,两个壳体侧的出口沿周向看定位得越紧密,则该圆环段就越大。
原则上也可以考虑,每个环形通道仅通入一个出口中。为了随后尽可能远地沿着侧壁引导冷却介质,即因此尽可能长地设计环形通道,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出口尽可能近地——沿周向看——布置在从分配装置侧的排出通道到环形通道中的过渡部上。在这种情况下,在相应地设计该过渡部的情况下,冷却介质可以仅沿一个方向流过环形通道,该环形通道于是例如描述了300°或更大、最大360°的圆弧,而在前述的本发明替换方案中——其中两个出口位于近似对置的壳体侧上,环形通道虽然也描述了例如300°至最大360°的圆弧,然而在两侧从排出通道流入环形通道中的或者是分配的冷却介质在相应的支路中仅以近似一半的路径循环。
为了将排出通道与两个环形通道连接,适宜地,每个分配元件设有排出穿孔,其中,两个排出穿孔彼此轴向对置,排出通道由此分别与环形通道连接。由此实现了,冷却介质近似在相同的位置上被导入到或者说分支到两个环形通道中。
为了使冷却介质可以从两个环形通道输入相应的一个或两个出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每个分配元件具有穿孔,该穿孔沿周向彼此相邻地布置并且各一个环形通道通过该穿孔与一个或两个壳体侧的出口连接。因此,在这里也就以简单的方式设置相应的分配元件侧的穿孔以便连接相应的部段,通过该穿孔实现冷却介质穿通。如果分配装置侧的进入通道和排出通道近似形成彼此在径向的延长部,则两个前述的穿孔与进入通道相邻地布置。在进入通道和排出通道彼此间的另一定向中原则上也可以考虑,两个穿孔沿周向看彼此紧密相邻地布置并且彼此重叠,从而原则上也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冷却介质近似从两个环形通道通过穿孔输送到公共的壳体侧的出口。
如上文所述,首先通过相应的进入接口导入到壳体中的、从外部输送到进入通道的冷却介质随后被引导到分配装置。为了能实现这一点,在每个分配元件上适当地分别设置有一个进入开口,这两个进入开口通入公共的进入通道中。这使得能够通过分配给该壳体的分配元件或者其进入开口来输送在一个壳体处输送的冷却介质并且将冷却介质引入公共的进入通道中,而通过另一个壳体输送的冷却介质通过其对应的分配元件或者其单独的进入开口来输送给公共的进入通道。替代地也可以考虑,所述或两个分配元件限定公共的进入开口,该进入开口通入公共的进入通道中。在此,两个冷却介质流从两个壳体在公共的进入开口的区域中共同流动并且被作为公共的冷却介质流输送给进入通道。由于分配装置由两个分配元件半部构成,所以这种共同入口开口的能容易地实现,从而在那里,如同在进入通道和排出通道中一样,可以再次设置相应的半几何结构,这限定或者说规定公共的入口开口。
如上文所述,冷却介质分别被从分配装置或者通过分配装置输送到空心转子。然后,冷却介质从空心转子再次流入分配装置中,以便在那里继续分配。为了确保冷却介质在尽可能大的轴向长度上冷却相应的转子,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规定,在每个分配元件上连接有延伸到空心的转子支架中的管,其中,每个分配元件具有出口穿孔,进入通道通过该出口穿孔与两个管连接,每个分配元件具有进入穿孔,从转子支架中回流的冷却介质通过该进入穿孔流入排出通道中。因此,冷却介质从进入通道通过排出穿孔流入相应的管中,所述管尽可能远地延伸到空心的转子支架中,优选地在其长度的一半上,优选地直至其长度的三分之二或更长。冷却介质通过这种也可称为喷枪的管导入相应的转子支架中。冷却介质在管端部上流出,其中,管端部如上文所述尽可能靠近相应的转子支架端部。冷却介质必须从那里再次回流,以便通过相应的分配元件侧的进入穿孔再次到达分配装置中并且从那里通过排出通道继续分配到相应的环形通道。在该回流路径期间,冷却介质吸收转子侧的废热,并因此冷却转子。
如优选两个壳体设计为相同的那样,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两个分配元件优选也设计为相同的,然而彼此镜像相反地布置。也就是说,在此也使用相同的构件,因此仅需制造一种分配元件类型,该分配元件类型设计为,使得当两个分配元件彼此镜像地布置时,形成相应的通道几何形状等,以及形成相应的连接部位,通过所述连接部位使两个分配元件通过合适的螺纹连接件彼此连接,于是位置精确地彼此对置。也就是说,最终,对于壳体类型和分配元件类型,可以构造涉及壳体和分配装置的“双电机”。
如壳体优选设计为铝压铸构件,并且还如相应的盖优选可以设计为铝压铸构件,优选地,每个分配元件也设计为铝压铸构件。这能容易地实现,因为两个分配元件具有简单的几何形状并且设计为环形的或近似盘形的,其中,如所述的那样,两个分配元件的相应的半几何结构相互补充以形成相应的进入通道和排出通道。也就是说,在相应的分配元件上不构造空腔,这能实现作为压铸构件的相应的制造。
为了有效地冷却电机,此外已知的是,在接纳定子和转子的壳体上,在设有相应大的外槽的壳体底部的区域中布置单独的冷却环,该冷却环用于冷却在壳体内部循环的冷却介质、例如空气、其它电绝缘气体或电绝缘液体。该冷却介质通过在转子侧设置的冷却介质导向叶片有针对性地输送或抽吸到冷却环,该冷却环具有散热肋片结构,该散热肋片结构在冷却环与壳体固定安装之后是位置固定的。所输送的冷却介质沿着冷却环的散热肋片引导,在那里进行冷却。为此目的,冷却环本身被装配到冷却介质回路中,冷却介质、例如冷却水被从外部输入该冷却介质回路,使得冷却环以及因此散热肋片被主动冷却。在散热肋片上发生从所述壳体侧的冷却介质到散热肋片的热传递,通过循环穿过冷却环的冷却介质将热量排出。这样设计的电机例如由文献DE 10 2015 000 536 A1已知。
为了实现壳体侧的冷却介质穿过散热肋片结构定向地流动,在已知的电机中在冷却环本身上设置有环形的盖部段,该盖部段局部地遮盖轴向突出的、通常径向延伸的散热肋片,所述散热肋片构成在朝向壳体的环侧上,使得产生两个规定的区域。一方面是散热肋片结构在其中轴向或径向敞开的进入区域。壳体侧的冷却介质通过该敞开的进入区域通过冷却介质导向叶片输入散热肋片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盖部段也规定了轴向或径向敞开的排出区域,离开散热肋片结构的冷却介质从该排出区域又流出并且流回到壳体中。通常,进入区域设计为径向外部区域,而排出区域设计为内部区域,根据流动方向,布置也可以是正好相反的。例如在文献DE10 2017 211346A1中描述的电机中示出这种散热肋片结构。
为了能够制造这样的冷却环,该冷却环一方面包括具有相应的流动结构的中央环形体并且包括散热肋片结构以及在散热肋片结构上一体成型的环形的盖部段,所述相应的流动结构能使得从外部输入的冷却介质穿过冷却环流动,需要将冷却环作为砂型铸造构件的高成本制造,也就是说在使用砂型铸造或砂模方法的情况下。在此,使用丢失的模具,即在一次性使用之后为了给冷却环脱模而损坏的模具。然而,这种制造方法非常复杂,这是由于冷却环结构的复杂性而造成的。
为了在此实现改进,在由文献DE 10 2017 211 346 A1公开的电机中规定,在冷却环上仅设计有散热肋片,而环形的盖部段设计在壳体上。因此,冷却环仅还具有散热肋片结构、也就是说相应的环形的散热肋片布置结构,其具有优选径向延伸的散热肋片,但不是环形的盖部段,该盖部段是本来通常被制造为压铸构件的壳体的一部分,冷却环在那里集成在壳体底部上。这是可能的,因为在安装位置中冷却环的散热肋片直接与壳体或者壳体底部相邻地并且因此与构造在那里的盖部段相邻地延伸,因此也就是被盖部段遮盖,从而尽管盖部段作为壳体的集成部分移位,也产生用于壳体侧的冷却介质的相应的引导结构。尽管在此已经实现了特别是在相关构件的制造方面的明显改进,然而仍存在对这种电机的进一步改进的期望。
为了对此做出补救,本发明还规定,每个转子具有设置在端侧上的冷却介质导向叶片,在壳体的相应的轴向的端壁的朝向壳体内部的侧上设计有环形的散热肋片结构,在该散热肋片结构上固定有形成盖部段的、环形盘状的盖,冷却介质能通过所述散热肋片结构借助于冷却介质导向叶片来输送。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机的这种改进方案中,散热肋片结构本身是电机的壳体的集成的组成部分。该散热肋片结构设计在壳体的轴向端壁上,其中,散热肋片延伸至壳体内部。为了构造进入区域和排出区域,简单的环形盘状的盖被放置到该集成的散热肋片结构上并且被固定在壳体侧,该盖局部地遮盖散热肋片结构,使得在与盖相邻的区域中设计有相应的进入区域和排出区域,通过该进入区域和排出区域,通过冷却介质导向叶片输送的冷却介质能进入散热肋片结构中并且又离开。
根据本发明的电机的特征在于,在实现冷却介质结构方面极其简单。特别有利的是,由于这种散热肋片结构被集成在壳体侧,所以不再需要制造单独的、要安置在壳体侧的冷却环。散热肋片结构也可以容易地在壳体上以压铸方法来制造,因为散热肋片结构朝向壳体内部敞开,也就是说在壳体作为压铸构件的制造方法上没有发生变化。作为单独的构件仅需制造相应的环形盘状的盖,这可以容易地以相应的金属构件、必要时也以铸件的形式实现。此外,电机由于所述散热肋片结构的端壁侧的集成和仅套装到其上的、可以非常薄地设计的盖而也非常紧凑地构成。
此外,如果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也可以规定通过公共的分配装置同时冷却两个端壁,则由此也可以在非常简单地构造电机和简单的制造方式的同时实现壳体内部的冷却介质的有效冷却。相应的环形通道沿径向看尽可能接近或尽可能远地与在相对置的端壁侧上构成的环形的散热肋片结构重叠地延伸。
盖本身以优选的方式被拧紧在端壁上,这使得非常简单地将盖紧固在壳体侧。为此,在盖以及端壁上适当地设置有相应的孔,螺栓穿过这些孔啮合,这些螺栓分别以其螺栓头支承在盖上并且借助于螺母拧紧在端壁上。替代地,也可以颠倒连接器件的布置。
如上文所述,盖起到限定冷却通道结构的作用,该冷却通道结构具有与散热肋片连通的基本上径向延伸的冷却通道。为了一方面可以简单地将冷却介质导入冷却通道结构中,同时也能实现简单地排出,根据本发明还规定,盖在沿径向看的至少三分之一至优选最多三分之二的肋片长度上遮盖肋片结构。这确保了,散热肋片结构或通道结构沿轴向看在入口和出口处是敞开的,从而使沿轴向输送的冷却介质没有问题地进入,并且也在足够的通道长度上在通道中引导,直至冷却介质再次流出,并且特别是沿轴向从通道流走。由此,也就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形成排出区域和用于由冷却介质导向叶片输送的冷却介质的进入区域。
散热肋片本身优选径向延伸,使得得到径向延伸的冷却通道。
除了电机本身之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其包括至少一个前述类型的电机。
在此,适宜的是,电机是机动车的后桥的一部分,其中,后桥具有公共的电机、即“双电机”,通过所述公共的电机来操作两个车桥侧。当然,同样也可以将这种电机原理用于前桥侧的集成。
与电机现在具体是何种设计方案无关,每个壳体设有相应的传动机构,转子或者其驱动接管与该传动机构耦合。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细节从下述实施例以及根据附图得出。图中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机的剖开的原理图,
图2示出壳体的透视图,在其中可以看到壳体和用于放置到散热肋片结构上的单独的盖,
图3以从另一侧看的图2中的壳体的局部图示出带有单独的分配装置的分解图,
图4示出图1的放大局部图,其中示出冷却介质流,
图5示出图4中的分配装置的分配元件的透视图,
图6示出从另一侧的分配元件的透视图,
图7示出对应于图5的、具有布置的管的分配元件的透视图,其中示出冷却介质流,
图8从另一侧示出图7的布置结构,
图9示出具有两个分配元件的分配装置、中间连接的密封元件以及两个管的分解图,
图10示出在组装状态中的图9中的布置结构,其中示出冷却介质流,
图11示出分配装置的局部视图,其中示出冷却介质回流,
图12示出分配元件的透视图,其中示出流入和穿过分配装置的冷却介质流,
图13示出图12中的分配元件的透视图,其中示出在排出通道中和来自排出通道的冷却介质流,
图14示出壳体的前视图,在其中可以看到端壁和环形通道的一部分显示,从分配装置中流出的冷却介质在环形通道中循环,
图15示出分配元件的俯视图,该分配元件与端壁上的相应的槽几何结构一起限定环形通道,其中示出穿过环形通道的冷却介质流和该冷却介质流到壳体侧出口的流出,以及
图16示出电机的局部剖视图,其中示出所设计的环形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机1的原理图,该电机在此设计为双电机并且具有第一子电机2a和第二子电机2b。两个子电机2a、2b就此而言设计为相同的。两个子电机分别包括壳体3a、3b,所述壳体分别由铝压铸构件制成并且设计为相同的,然而彼此镜像地布置。在每个壳体中布置有定子4a、4b以及转子5a、5b,其中,定子4a、4b是位置固定的,而转子5a、5b分别通过滚动轴承6a、7a或6b、7b通过设置在转子侧的转子支架8a、8b转动支承。
每个转子5a、5b在相互面对的端侧上具有冷却介质导向叶片9a、9b,所述冷却介质导向叶片输送位于壳体内部中的冷却介质、例如空气或流体。冷却介质被输送给相应的、在相应的壳体3a、3b的各一个端壁10a、10b上一体地构造的散热肋片结构11a、11b,在那里冷却介质通过进入区域12a、12b导入,径向向外流动穿过冷却介质结构并且又从出口13a、13b流出。为了保证径向向外指向的流动方向,在相应的散热肋片结构11a、11b上分别安放盖14a、14b,对此下面还要进行探讨,所述盖设计为环形盘并且直接布置在相应的肋片上。这导致,得到多个径向向外指向的冷却介质通道,通过所述冷却介质通道将流入的冷却流体径向向外输送。因为相应的端壁10a、10b被冷却——这还将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所以在该流动过程中使得冷却介质被冷却。形成的冷却介质通道在端部上轴向地敞开一小段,以便能实现冷却介质轴向地流入和流出。
此外,在两个壳体3a、3b之间或者在端壁10a、10b之间的区域中设置有分配装置15,通过相应的壳体侧的入口16a、16b从外部输送的冷却介质通过该分配装置15进行分配,以便一方面在内侧冷却转子5a、5b,但另一方面也冷却两个端壁10a、10b。在分配装置15——其在下文还将详细描述——上连接有两个管17a、17b,所输送的冷却介质流入所述两个管中,并且通过所述管引导到相应的空心转子支架8a、8b中。在此,其在端侧离开和流回并且重新流入分配装置15中,如接下来还将说明的那样,从该处起其被引导至相应的、在此未详细示出的壳体侧的出口。分配装置也由两个设计为相同的部件、即两个分配元件18a、18b构成,这在下面同样还要详细描述。
图2示出了壳体3a的透视图,该壳体如所描述的那样与壳体3b设计为相同的,因此所有接下来的实施方案以相同的方式也适用于壳体3b以及在那里构造的散热肋片结构11b以及那里的盖14b。
所示出的是壳体3a的在壳体内部看的透视图。可以看到,在端壁10a的内侧上设计有散热肋片结构11a,其包括多个径向向外延伸的散热肋片19a,这些散热肋片一体地构造在一体的铝压铸壳体3a上。
还示出了盖14a,其设计为环形盘并且同样是铝压铸构件。盖14a具有相应的孔20a,在端壁10a上以相同的数量和相应的分布设置有孔21a。在安装的范围内,将盖14a放置到散热肋片结构11a上,使得该盖平面地放置在散热肋片19a的上侧上并且沿径向看在部分区段上覆盖该上侧,使得一方面形成沿径向位于内部的进入区域12a并且另一方面形成沿径向位于更外部的排出区域。孔20a叠合地放置在孔21a上,使得在此未详细示出的相应的螺栓可以从盖侧穿过并且以其螺栓头放置在盖14a上,而所述螺栓在端壁10a的对置的侧上与相应的螺母拧紧。
由此,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实现相应的集成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实现了对壳体内侧的冷却介质的冷却,或者说通过该冷却装置可以通过冷却介质导向叶片9a主动地输送该冷却介质。由于散热肋片结构11a直接集成在壳体3a本身中或集成在端壁10a上,所以作为用于最终构造该散热肋片装置的单独部件而仅需制造和安装盖14a,因为盖是非常简单的几何构件,所以这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且可复制地在一个模具中通过铝压铸来实现。
图3以部分透视图的形式从另一侧、即从朝向另一壳体3b的一侧示出壳体3a,在此单独示出的分配装置15布置在该侧上。分配装置15被插入壳体3a的相应的接纳区域22a中,其中,当然也在相同的壳体3b上设置相应的接纳区域。示例性地,分配装置15在此通过相应的螺纹连接件23a拧紧在壳体3a处或拧紧在接纳区域22a中,据此在安装的范围内安置第二壳体3b,其然后与第一壳体3a拧紧,从而分配装置15被接纳在两个互补的接纳区域中。
如上文所述,分配装置15用于将通过壳体侧的入口16a、16b输送的冷却介质一方面分配到空心的转子支架8a、8b中,另一方面分配到相应的环形通道24a、24b中,该环形通道形成在分配装置15或两个分配元件18a、18b与相应的端壁10a、10b之间,这在下面同样还将讨论。
根据图4的剖开的局部视图示出冷却介质流。如上文所述,冷却介质通过入口16a、16b输送并且通过壳体侧的通道部段25a、25b——如箭头P1所示——流到分配装置15。冷却介质通过构造在相应的分配元件18a、18b中的相应的进入开口26a、26b到达所述分配装置中,并且通过这些进入开口到达公共的进入通道27中,所述进入通道在两侧通过两个分配元件18a、18b限定,所述两个分配元件具有相应的、互补的半几何结构,并且所述进入通道、总体上如分配装置15那样通过中间设置的形式为成型密封件的密封元件28密封。如箭头P2所示,冷却介质然后从图4开始几乎径向向下流动,并且如图所示到达两个管17a、17b中,也就是说,公共的冷却介质流向右和向左分支(箭头P3)。冷却介质流动穿过管17a、17b,从所述管流出,并且流入空心的转子支架8a、8b中。如箭头P4所示,冷却介质从转子支架中再次流回并重新进入分配装置15中。然后,冷却介质在该分配装置中流到公共的排出通道29中,该排出通道同样在两侧通过两个分配元件18a、18b——其具有相应的半几何结构——来限定或密封,如密封元件28那样。如箭头P5所示,冷却介质沿着该排出通道29流动,然后如箭头P6所示,冷却介质流入相应的环形通道24a、24b中,然后冷却介质在该环形通道中沿着相应的端壁10a、10b流动,在此冷却该端壁,直至通向相应的壳体出口的未详细示出的过渡部,对此下面还要进行探讨。
图5以原理图示出了分配元件18a的透视图。该分配元件与分配元件18b设计为相同的,使得所有下面的实施方案以相同的方式适用于分配元件18b。
如所描述的那样,分配元件18a优选被制造为铝压铸构件。为此也参见图6,该图从另一侧透视地示出分配元件18a,近似环形地并且以一定方式也盘形地构成。在该分配元件上一方面设计有进入开口26a,该进入开口直接通入进入通道部段30a中,该进入通道部段与分配元件18a的对应的通道部段共同形成进入通道27。进入通道部段30a通入位于分配元件18a的中心的并且因此也位于转子的旋转轴中的排出穿孔31a中,冷却介质从该排出穿孔31a流入管17a中。在分配元件18b上的排出穿孔沿轴向直接对置,冷却介质通过该排出穿孔以相同的方式流入管17b中。
排出通道部段32a成型在进入通道部段30a的近似轴向的延长部中,该排出通道部段与分配元件18b的对应的排出通道部段一起限定排出通道29。从转子支架8a中回流的冷却介质通过相应的进入穿孔33a再次到达分配装置15或公共的排出通道29中,其中,从转子支架8b反向流入的冷却介质当然同样通过分配元件18b中的相应的进入穿孔到达公共的排出通道29中。
通道部段32a通入排出穿孔34a中,冷却介质通过该排出穿孔到达环形通道24a中。分配元件18b也具有相应的排出穿孔,冷却介质通过所述排出穿孔到达环形通道24b中,也就是说,从公共的排出通道29中流出的冷却介质又被分支并且到达相应的环形通道24a、24b中,冷却介质在所述环形通道中围绕旋转轴流动并且到达相应的壳体侧的出口。
最后,在分配元件18a上设置有两个穿孔35a,所述两个穿孔35a沿周向彼此间隔开,因为在它们之间形成进入通道部段30a。通过该穿孔35a,在环形通道24a、24b中引导的冷却介质从分配装置15中流出并且流到壳体侧的出口,然后冷却介质在该出口处被排出。
可以看出,在相应的分配元件18a、18b上未设计有复杂的空心结构,因为当分配元件18a、18b与置于其间的密封元件28连接成分配装置15时,相应的通道结构等通过补充的成型几何结构形成。
图7再次示出类似于图5的视图,其中,在此在分配元件18a上放置管17a。通过箭头P1和P2示出冷却介质至分配装置15和沿在此强制性仅示出一半的进入通道27的流入。下箭头P2示出冷却介质流入排出穿孔31a中并且因此流入管17a中,冷却介质如箭头P3所示从该管中在端侧流出。
根据图8的透视图从另一侧示出分配元件18a。在该另一侧上一方面布置有转速传感器36a,该转速传感器与插头元件37a连接,通过该插头元件能够将相应的传感器信号向外引导,其中,没有详细示出相应的配合插接连接件。转速传感器通过相应的螺纹连接件39a固定。
在此指出,在分配元件18b上也设置有相应的转速传感器36b,因为当然也可以高度精确地检测转子5b的转速,所述转子通过螺纹连接件39b固定,参见图16。
此外,示出滑环密封件38a,转子支架位于该滑环密封件上,并且由此旋转地、然而相对于分配装置15密封地布置。
图9示出分配装置15的分解图,该分配装置具有两个分配元件18a、18b以及置于其间的形式为成型密封件的密封元件28,该成型密封件平面地贴靠在分配元件18a、18b的相应的贴靠面上并且以这种方式使相应的结构彼此密封。还示出两个管17a、17b,这两个管已经放置在分配元件18a、18b上的相应的接纳部中,优选插在其上,并且通过相应的夹紧配合或压配合来紧固。
现在,为了进行安装,分配元件18a、18b相对彼此运动并且将密封元件28接纳在它们之间,在此之后,分配元件18a、18b被相互拧紧。
图10示出了分配装置15的安装图。通过箭头P1显示出冷却介质、例如水流入分配装置15中,而箭头P3示出冷却介质从管17a、17b中的相应的流出。
如上文所述,冷却介质再次从相应的转子支架8a、8b中回流并进入分配装置15中。图11中部分视图中通过箭头P4示出回流的水,该水在管17a的固定区域中又进入分配装置15或者分配元件18a中,更确切地说进入所述进入穿孔33a中,从那里起冷却介质——参见根据图12的透视图和那里的箭头P5——进入排出通道29中并且沿着该排出通道径向向外流动。如所描述的那样,来自另一侧的冷却介质、即通过分配元件18b,从另一转子支架8b进入,也就是说,两个回流被再次汇集。
如图13所示,流体然后流动到排出穿孔34a,在那里,流体进入相邻的环形通道24a中,参见箭头P6。相应地适用于另一侧,冷却介质在那里从排出通道29流入构造在分配元件18b上的排出穿孔中并且从那里流入环形通道24b中。
环形通道24a、24b几乎360°地延伸,如由图14和图15可以看出的那样。图14示出壳体3a的端壁10a的俯视图。在端壁10a上设计有第一环形通道部段39a,该第一环形通道部段与相应的环形通道共同作用,该环形通道——参见图15——构造在分配元件18a上,两个环形通道部段39a、40a补充成环形通道24a。通过相应的密封元件41a、42a实现密封,这些密封元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布置在端壁10a上。分配元件18a因此以图15中所示的侧贴靠在端壁10a的图14中所示的侧上。
冷却介质通过排出穿孔34a从排出通道29中出来进入到环形通道24a中并且从那里向两侧围绕环形通道24a流动,如通过箭头P7所示。因为环形通道24a——这同样适用于环形通道24b——位于端壁10a的外侧上,在该端壁的对置的内侧上设计有散热肋片结构11a,因此端壁10a被相应地冷却,其中,该冷却也作用于散热肋片结构11a的区域。特别当相应的环形通道24a、24b和相应的散热肋片结构11a、11b沿径向看重叠时,这是可行的。
冷却介质流过环形通道24a,直至其到达穿孔35a的区域中,从那里到达相应的设置在壳体侧的通道部段,其然后通入相应的壳体侧的出口中,其中,在图14中仅示出壳体3a的出口43a。在如所描述的那样与壳体3a设计为相同的壳体3b上,相应的出口位于另一侧上。两个分配元件18a、18b具有相应的穿孔,如在图15中以穿孔35a示出的那样,这些穿孔彼此叠合。因此,能实现从两侧相应地进入,因此通向出口的两个壳体侧的通道结构都由此进行操作,也就是说,冷却介质可以流到两个出口。
因为可以看出,两个穿孔35a、35b虽然不完全径向对置于排出穿孔34a,但仍分别以约150°或更大的环绕角度相对于排出穿孔34a错开地布置,因此形成非常宽地环绕的环形通道24a、24b,从而产生非常大面积的端壁冷却。
从图16中可以再次得出两个环形通道24a、24b,如在此也可得出两个转速传感器36a、36b,其通过相应的固定螺栓45a、45b拧紧在相应的分配元件18a、18b上。
如所描述的那样,这两个分配元件18a、18b通过未详细示出的螺纹连接件固定地彼此拧紧。特别从图7和图8中可以得出相应的孔44a,其中,当然在分配元件18b上设置相应的孔。在组装时,这些孔叠合地上下重叠,从而可以设置相应的螺纹连接件。
Claims (16)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两个子电机(2a、2b),所述两个子电机中的每个子电机具有带有底侧的端壁(10a、10b)的壳体(3a、3b),在该壳体中分别接纳有转子(5a、5b)和定子,该转子具有空心的转子支架(8a、8b),其中,两个壳体(3a、3b)以其底侧的端壁(10a、10b)彼此相邻地布置,其中,在两个壳体(3a、3b)之间的空腔中设置有用于分配冷却介质的公共的分配装置(15),该冷却介质用于冷却转子(5a、5b),所述分配装置与至少一个壳体侧的入口(16a、16b)和至少一个壳体侧的出口(43a)耦合,冷却介质通过该入口输入,冷却介质通过该出口排出,所述分配装置设计为用于将输入的冷却介质分配到两个空心的转子支架(8a、8b)中并且将从该转子支架中回流的冷却介质引导到至少一个出口(43a),其中,所述分配装置(15)具有两个环形的和盘形的分配元件(18a、18b),在该分配元件之间布置有密封元件(28),该分配元件限定用于冷却介质的、与一个或多个壳体侧的入口连接的进入通道(27)和与一个或多个壳体侧的出口连接的排出通道(29),其中,所述进入通道(27)在两侧通过两个分配元件(18a、18b)限定,所述两个分配元件具有相应的、互补的半几何结构,所述进入通道通过中间设置的形式为成型密封件的密封元件(28)密封,排出通道(29)同样在两侧通过两个分配元件(18a、18b)来限定或也通过密封元件(28)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壳体(3a、3b)具有入口(16a、16b)和出口(43a),其中,所述分配装置(15)与两个入口和出口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进入通道(27)和排出通道(29)相互错开180°在径向延伸。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通过分配装置(15)也在部分区段上沿着两个端壁(10a、10b)引导冷却介质,以用于冷却所述两个端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排出通道(29)通入到两个环形通道(24a、24b)中,其中,每个环形通道(24a、24b)形成在相应的端壁(10a、10b)与相邻的分配元件(18a、18b)之间并且通入一个或两个壳体侧的出口(43a)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分配元件(18a、18b)具有排出穿孔(34a),其中,两个排出穿孔(34a)彼此轴向对置,排出通道(29)通过所述两个排出穿孔分别与环形通道(24a、24b)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分配元件(18a、18b)具有穿孔(35a),该穿孔沿周向彼此相邻地布置并且环形通道(24a、24b)通过该穿孔与一个或两个壳体侧的出口(43a)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分配元件(18a、18b)上设置有各一个进入开口(26a),这两个进入开口通入公共的进入通道(27)中,或者这两个分配元件(18a、18b)限定公共的进入开口,该进入开口通入到公共的进入通道(27)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分配元件(18a、18b)上连接有延伸到空心的转子支架(8a、8b)中的管(17a、17b),其中,每个分配元件(18a、18b)具有排出穿孔(31a),进入通道(27)通过该排出穿孔与两个管(17a、17b)连接,每个分配元件(18a、18b)具有进入穿孔(33a),从转子支架(8a、8b)中回流的冷却介质通过该进入穿孔流入到排出通道(29)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两个分配元件(18a、18b)设计为相同的,然而彼此镜像相反地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个转子(5a、5b)具有设置在端侧上的冷却介质导向叶片(9a、9b),在壳体(3a、3b)的相应的轴向的端壁(10a、10b)的朝向壳体内部的侧上设计有环形的散热肋片结构,在该散热肋片结构上固定有形成盖部段的、环形盘状的盖(14a、14b),能借助于冷却介质导向叶片(9a、9b)输送冷却介质经过所述散热肋片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盖(14a、14b)被拧紧在端壁(10a、10b)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在盖(14a、14b)以及端壁(10a、10b)上设置有孔(201、20b),螺栓穿过这些孔啮合,这些螺栓分别以其螺栓头支承在盖(14a、14b)上并且借助于螺母拧紧在端壁(10a、10b)上,或者这些螺栓分别以其螺栓头支承在端壁上并且借助于螺母拧紧在盖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盖(14a、14b)在沿径向看的、至少三分之一至最多三分之二的肋片长度上遮盖所述散热肋片结构(11a、11b)。
15.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包括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是所述机动车的后桥的一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9131081.4 | 2019-11-18 | ||
DE102019131081.4A DE102019131081A1 (de) | 2019-11-18 | 2019-11-18 | Elektrische Maschin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21668A CN112821668A (zh) | 2021-05-18 |
CN112821668B true CN112821668B (zh) | 2024-08-16 |
Family
ID=75683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89275.3A Active CN112821668B (zh) | 2019-11-18 | 2020-11-17 | 电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99350B2 (zh) |
CN (1) | CN112821668B (zh) |
DE (1) | DE10201913108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0188560A (ja) * | 2019-05-13 | 2020-11-19 |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 回転電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5000536A1 (de) * | 2015-01-17 | 2016-07-21 | Audi Ag |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Kraftfahrzeug |
CN110022033A (zh) * | 2017-12-21 | 2019-07-16 | 奥迪股份公司 | 用于机器系统的冷却剂分配器以及相应的机器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56223B2 (ja) | 2006-12-06 | 2013-03-06 |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 回転電機 |
DE102010001705A1 (de) * | 2010-02-09 | 2011-08-1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80333 | Elektrische Maschine |
AT510446B1 (de) | 2010-11-18 | 2012-04-15 | Avl List Gmbh | Elektrische maschine |
US9660505B2 (en) * | 2011-09-26 | 2017-05-23 |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reduced windage loss |
FR3062253B1 (fr) * | 2017-01-25 | 2020-06-12 | IFP Energies Nouvelles |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fermee comportant un systeme de refroidissement interne par air des aimants dans le rotor |
DE102017211346B4 (de) * | 2017-07-04 | 2024-07-25 | Audi Ag | Elektrische Maschine |
CN114157079A (zh) * | 2021-12-23 | 2022-03-08 | 南昌三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刷电机与电子调速器的安装系统及其散热方法 |
-
2019
- 2019-11-18 DE DE102019131081.4A patent/DE102019131081A1/de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11-17 US US16/950,627 patent/US11799350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1-17 CN CN202011289275.3A patent/CN1128216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5000536A1 (de) * | 2015-01-17 | 2016-07-21 | Audi Ag |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Kraftfahrzeug |
CN110022033A (zh) * | 2017-12-21 | 2019-07-16 | 奥迪股份公司 | 用于机器系统的冷却剂分配器以及相应的机器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799350B2 (en) | 2023-10-24 |
US20210152047A1 (en) | 2021-05-20 |
DE102019131081A1 (de) | 2021-05-20 |
CN112821668A (zh) | 2021-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719236B1 (en) | Cooling system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 | |
US7737585B2 (en) | Electric machine with improved water cooling system | |
EP3073119B1 (en) | Electrically driven pump | |
JP4102754B2 (ja) | 電気的な機械、特に自動車のためのゼネレータ | |
US20050268464A1 (en) | Method of making a motor/generator cooling jacket | |
JP7042265B2 (ja) | 分離された冷却気路を備えたターボ圧縮機 | |
US7074019B2 (en) | Rotor protector for wet-type rotor pump | |
EP3944472A1 (en) | Intelligent power generation module | |
CN115023565A (zh) | 用于在至少部分电力驱动的车辆内处理流体的装置 | |
CN111542987A (zh) | 一种电机,尤其用于车辆的电机 | |
CN103261705A (zh) | 具有定子冷却的电动水泵 | |
US20210040949A1 (en) | Modular System of an Axially Integrated Pump Structure | |
CN109790854B (zh) | 电动压缩机 | |
CN112821668B (zh) | 电机 | |
JP4567212B2 (ja) |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 |
US11525458B2 (en) | Conveying device | |
KR102333614B1 (ko) | 내부 능동 냉각을 이용하는 컨트롤러 및 모터가 통합된 펌프 어셈블리 | |
CN111835117B (zh) | 电机总成及车辆 | |
CN112821667B (zh) | 电机 | |
US10601272B2 (en) | Ro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electrical machine, in particular an asynchronous machine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 |
CN108075594A (zh) | 用于电机的具有冷却套的壳体装置 | |
KR20200134158A (ko) | 차량의 전기 기계 | |
JPS61170254A (ja) | 液冷モ−タ | |
CN101680485A (zh) | 用于支承轴的轴承盖 | |
CN112311151A (zh) | 车辆的具有冷却流体供应装置的电动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