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4479B - 一种机械锁芯及锁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锁芯及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14479B
CN112814479B CN202110288105.1A CN202110288105A CN112814479B CN 112814479 B CN112814479 B CN 112814479B CN 202110288105 A CN202110288105 A CN 202110288105A CN 112814479 B CN112814479 B CN 1128144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blade
preset direction
key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881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14479A (zh
Inventor
李保福
李启平
杨绍华
高静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oute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oute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oute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881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144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14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44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144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144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03Detai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20Means independent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e.g. for secur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20Means independent of the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pening, e.g. for secur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 E05B17/2007Securing, deadlocking or "dogging" the bolt in the fastening pos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03Details
    • E05B27/0017Tumblers or pin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械锁芯及锁具,属于锁具技术领域。机械锁芯包括锁壳、锁胆、锁止机构和多个叶片。锁胆可转动地设置于锁壳,锁胆设置有锁孔。锁止机构具有阻止锁胆转动的锁定状态和允许锁胆转动的解锁状态。每个叶片沿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锁胆,每个叶片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至少一个叶片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锁止机构处于锁定状态,当钥匙插入锁孔的过程中,钥匙能够推动各个叶片在第一预设方向上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推动各个叶片在第二预设方向上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以将锁止机构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这种结构的机械锁芯密钥量和防技术开启能力较高,不易被非法撬开。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锁芯及锁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械锁芯及锁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大力发展,为了保障人们的财产安全,人们对锁芯的防盗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机械锁芯通常采用弹子、叶片或者磁力结构实现锁芯的闭锁或开锁。弹子锁芯通过与钥匙上不同高度的凹坑配合,推动弹子运动实现开闭锁;叶片锁芯通过与钥匙上的牙花槽配合,推动叶片在锁胆内移动以实现开闭锁;磁力闭锁通过磁钢产生磁力,推动闭锁件运动实现开闭锁。但是,目前的这种结构的机械锁芯的锁定方式已被大众所知,且这种结构的机械锁芯的密钥量较低、结构单一,防技术开启能力有限,从而导致现有的机械锁芯极容易被盗窃分子非法撬开,进而极大降低了机械锁芯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械锁芯及锁具,以改善现有的机械锁芯的防技术开启能力差、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械锁芯,包括锁壳、锁胆、锁止机构和多个叶片;所述锁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内,所述锁胆设置有供钥匙插入的锁孔;所述锁止机构具有阻止所述锁胆转动的锁定状态和允许所述锁胆转动的解锁状态;每个所述叶片沿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胆,每个所述叶片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至少一个所述叶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止机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当所述钥匙插入所述锁孔的过程中,所述钥匙能够推动各个所述叶片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并推动各个所述叶片在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以将所述锁止机构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锁胆内设置有多个叶片,且每个叶片均可沿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两个方向移动,使得每个叶片均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且在至少一个叶片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则锁止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以阻止锁胆相对锁壳转动,从而实现了机械锁芯的锁定功能。在钥匙插入锁孔的过程中,钥匙能够先推动各个叶片沿第一预设方向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然后再继续推动各个叶片沿第二预设方向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以使每个叶片在钥匙的连续作业下均位于第三位置,从而使得锁止机构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进而允许锁胆相对锁壳转动,以实现机械锁芯的解锁功能。采用这种结构的机械锁芯需要每个叶片在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上依次移动至对应位置后才能实现机械锁芯的解锁,结构复杂,密钥量较高,从而大大提高了机械锁芯的防技术开启能力,不易被盗窃分子非法撬开,进而极大地提高了机械锁芯的安全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械锁芯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上开设有供所述钥匙插入的插孔;所述叶片具有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一抵靠部和所述第二抵靠部相对布置于所述插孔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两个孔壁上;所述钥匙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在所述钥匙插入所述锁孔的过程中向所述第一抵靠部施加推动力,以推动所述叶片相对所述锁胆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在所述叶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向所述第二抵靠部施加推动力,以推动所述叶片相对所述锁胆在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插孔的孔壁上设置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以使设置于钥匙上的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在钥匙插入插孔时能够分别作用于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从而便于推动叶片相对锁胆在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上移动,这种结构简单,稳定性较高。此外,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相对布置于插孔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两个孔壁上,且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分别设置于钥匙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两侧,使得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在分别作用于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时互不干涉,从而避免了第一驱动部与第二驱动部相互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靠部为设置于所述插孔的孔壁上的第一锁牙;所述钥匙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锁牙卡入的阶梯槽,所述第一驱动部为所述阶梯槽的槽底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钥匙上设置阶梯槽,以使第一锁牙在钥匙插入锁孔的过程中能够卡于阶梯槽内,从而通过阶梯槽的槽底壁向第一锁牙施加推动力,以推动叶片相对锁胆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移动,进而实现了钥匙推动叶片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靠部为设置于所述插孔的孔壁上的第二锁牙;所述钥匙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锁牙卡入的牙花槽,所述第二驱动部为所述牙花槽的槽侧壁;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锁牙位于所述牙花槽外,当所述叶片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锁牙卡于所述牙花槽内,以使所述钥匙能够推动所述叶片相对所述锁胆在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钥匙上设置牙花槽,以使第二锁牙在卡于牙花槽内后牙花槽的槽侧壁能够向第二锁牙施加推动力,以推动叶片相对锁胆在第二预设方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钥匙推动叶片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此外,在叶片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锁牙位于牙花槽外,当钥匙推动叶片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后第二锁牙才能卡于牙花槽内,以使牙花槽的槽侧壁能够作用于第二锁牙,从而采用这种结构的第二抵靠部和第二驱动部进一步提高了机械锁芯的密钥量和防技术开启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孔的孔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叶片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和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的限位槽;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锁牙隐藏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锁孔的孔壁上设置有限位槽,通过将叶片沿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均可移动地设置于限位槽内,且将在叶片位于第一位置时将第二锁牙隐藏于限位槽内,也就是说,当叶片位于第一位置时,从锁芯的外表面和锁孔内无法看到隐藏于锁胆内第二锁牙,从而避免了第二锁牙与外界直接接触,使得第二锁牙不容易被盗窃分子看到或找到,以使盗窃分子无法通过第二锁牙拨动叶片在锁胆内移动,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机械锁芯的安全性,以防止机械锁芯被撬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垂直设置,从而避免了叶片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在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移动时出现干涉区域而造成机械锁芯误开锁或误上锁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械锁芯还包括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锁壳内,所述复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叶片相对所述锁胆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位置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锁壳内设置有复位机构,通过复位机构能够在钥匙退出锁孔时推动叶片进行复位,使得叶片能够在钥匙退出锁孔后自动复位至第一位置,以使锁止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从而实现了机械锁芯的自动上锁功能,无需人工进行复位,方便简单,且安全性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推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推块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胆,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推块相对所述锁胆移动,以使所述推块推动所述叶片相对所述锁胆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复位机构设置有推块和第一弹性件,推块可移动地设置于锁胆内,且第一弹性件能够为推块提供弹性力,以驱动推块相对锁胆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移动,从而在钥匙退出锁孔后通过推块能够推动叶片在第一预设方向上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进而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叶片的复位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上设置有插槽;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栓和第二弹性件;所述锁栓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胆;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锁栓与所述锁胆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在各个所述叶片沿第一预设方向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驱动所述锁栓向靠近所述叶片的方向移动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弹性件还用于在各个所述叶片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驱动所述锁栓向靠近所述叶片的方向移动第二距离,以使所述锁栓卡入各个所述叶片的插槽内,以将所述锁止机构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锁止机构设置有锁栓和第二弹性件,锁栓沿第一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锁胆,通过第二弹性件能够向锁栓提供弹性力,以使锁栓具有向靠近叶片移动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钥匙驱动各个叶片在第一预设方向上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锁栓能够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移动第一距离,且在钥匙驱动各个叶片在第二预设方向上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时,各个叶片的插槽均与锁栓对齐,使得锁栓能够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卡入各个叶片的插槽内并移动第二距离,以使锁止机构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从而通过锁栓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移动两段距离实现了锁止机构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的切换,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安全性较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锁具,包括上述的机械锁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这种结构的锁具结构复杂,密钥量较高,从而大大提高了锁具的防技术开启能力,能够防止被盗窃分子非法撬开,增加了锁具的开锁难度,进而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和防盗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械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机械锁芯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锁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机械锁芯的钥匙(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机械锁芯的钥匙(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机械锁芯(叶片位于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的机械锁芯(叶片位于第二位置)的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的机械锁芯(叶片位于第三位置)的剖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机械锁芯(叶片位于第一位置)的右视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机械锁芯(叶片位于第二位置)的右视图;
图12为图2所示的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所示的锁壳的剖视图。
图标:100-机械锁芯;10-锁壳;11-第一环形槽;12-锁止槽;20-锁胆;21-锁孔;22-第二环形槽;23-限位槽;24-移动槽;30-锁止机构;31-锁栓;311-第一插接部;312-第二插接部;32-第二弹性件;33-第二挡板;40-叶片;41-插孔;42-第一抵靠部;43-第二抵靠部;44-抵接部;45-插槽;50-钥匙;51-第一驱动部;52-第二驱动部;53-阶梯槽;54-牙花槽;60-连接件;70-复位机构;71-推块;72-第一弹性件;80-第一挡板;90-复位件;A-第一预设方向;B-第二预设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械锁芯100,其能够改善现有的机械锁芯的密钥量较低,防技术开启能力有限,从而导致现有的机械锁芯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对机械锁芯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机械锁芯100包括锁壳10、锁胆20、锁止机构30和多个叶片40。锁胆20可转动地设置于锁壳10内,锁胆20设置有供钥匙50插入的锁孔21。锁止机构30具有阻止锁胆20转动的锁定状态和允许锁胆20转动的解锁状态。每个叶片40沿第一预设方向A和第二预设方向B均可移动地设置于锁胆20,每个叶片40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当至少一个叶片40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锁止机构30处于锁定状态,当钥匙50插入锁孔21的过程中,钥匙50能够推动各个叶片40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推动各个叶片40在第二预设方向B上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以将锁止机构30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
锁胆20内设置有多个叶片40,且每个叶片40均可沿第一预设方向A和第二预设方向B两个方向移动,使得每个叶片40均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且在至少一个叶片40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则锁止机构30处于锁定状态,以阻止锁胆20相对锁壳10转动,从而实现了机械锁芯100的锁定功能。在钥匙50插入锁孔21的过程中,钥匙50能够先推动各个叶片40沿第一预设方向A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然后再继续推动各个叶片40沿第二预设方向B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以使每个叶片40在钥匙50的连续作业下均位于第三位置,从而使得锁止机构30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进而允许锁胆20相对锁壳10转动,以实现机械锁芯100的解锁功能。采用这种结构的机械锁芯100需要每个叶片40在第一预设方向A和第二预设方向B上依次移动至对应位置后才能实现机械锁芯100的解锁,结构复杂,密钥量较高,从而大大提高了机械锁芯100的防技术开启能力,不易被盗窃分子非法撬开,进而极大地提高了机械锁芯100的安全性。
可选地,锁壳10为套筒状结构,锁胆20可转动地插设于该套筒状结构内。继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机械锁芯100还包括连接件60,锁壳10内表壁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11,第一环形槽11贯穿锁壳10的外表壁,锁胆2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22,连接件60卡于第一环形槽11与第二环形槽22之间,以实现锁胆20周向可转动且轴向锁止地安装于锁壳10内,从而防止锁胆20与锁壳10脱离。
示例性的,连接件60为C形卡簧。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锁孔21的孔壁上开设有供叶片40沿第一预设方向A和第二预设方向B移动的限位槽23,限位槽23贯穿锁胆20的外表壁,通过将叶片40沿第一预设方向A和第二预设方向B均可移动地设置于限位槽23内,以使叶片40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第一预设方向A垂直于第二预设方向B,且第一预设方向A和第二预设方向B均垂直于钥匙50的插入方向。通过将第一预设方向A与第二预设方向B垂直设置,从而避免了叶片4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在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移动时出现干涉区域而造成机械锁芯100误开锁或误上锁的现象。
叶片40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叶片40为八个,锁胆20上开设有四个限位槽23,四个限位槽23沿钥匙50的插入方向间隔布置于锁胆20,每两个叶片40可移动地设置于一个限位槽23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叶片40上开设有供钥匙50插入的插孔41。叶片40具有第一抵靠部42和第二抵靠部43,第一抵靠部42和第二抵靠部43相对布置于插孔41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的两个孔壁上。结合图5和图6所示,钥匙50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部51和第二驱动部52。结合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一驱动部51用于在钥匙50插入锁孔21的过程中向第一抵靠部42施加推动力,以推动叶片40相对锁胆20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驱动部52用于在叶片40位于第二位置时向第二抵靠部43施加推动力,以推动叶片40相对锁胆20在第二预设方向B上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
通过在插孔41的孔壁上设置第一抵靠部42和第二抵靠部43,以使设置于钥匙50上的第一驱动部51和第二驱动部52在钥匙50插入插孔41时能够分别作用于第一抵靠部42和第二抵靠部43,从而便于推动叶片40相对锁胆20在第一预设方向A和第二预设方向B上移动,这种结构简单,稳定性较高。此外,第一抵靠部42和第二抵靠部43相对布置于插孔41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的两个孔壁上,且第一驱动部51和第二驱动部52分别设置于钥匙50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的两侧,使得第一驱动部51和第二驱动部52在分别作用于第一抵靠部42和第二抵靠部43时互不干涉,从而避免了第一驱动部51与第二驱动部52相互影响。
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抵靠部42为设置于插孔41的孔壁上的第一锁牙。如图5所示,钥匙50上设置有供第一锁牙卡入的阶梯槽53,第一驱动部51为阶梯槽53的槽底壁。通过在钥匙50上设置阶梯槽53,以使第一锁牙在钥匙50插入锁孔21的过程中能够卡于阶梯槽53内,从而通过阶梯槽53的槽底壁向第一锁牙施加推动力,以推动叶片40相对锁胆20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移动,进而实现了钥匙50推动叶片40从第一位置(如图7所示)移动至第二位置(如图8所示),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抵靠部42和第一驱动部51还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第一抵靠部42为插孔41的孔壁,第一驱动部51为凸设于钥匙50上的凸起,且该凸起为阶梯形,当钥匙50插入锁孔21的过程中,设置于钥匙50上的凸起能够抵靠于插孔41的孔壁上,以推动叶片40相对锁胆20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移动,从而将叶片4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二抵靠部43为设置于插孔41的孔壁上的第二锁牙。如图6所示,钥匙50上设置有供第二锁牙卡入的牙花槽54,第二驱动部52为牙花槽54的槽侧壁。当叶片40位于第一位置(如图7所示)时,第二锁牙位于牙花槽54外,当叶片4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如图8所示)时,第二锁牙卡于牙花槽54内,以使钥匙50能够推动叶片40相对锁胆20在第二预设方向B上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如图9所示)。
通过在钥匙50上设置牙花槽54,以使第二锁牙在卡于牙花槽54内后牙花槽54的槽侧壁能够向第二锁牙施加推动力,以推动叶片40相对锁胆20在第二预设方向B上移动,从而实现了钥匙50推动叶片4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此外,在叶片4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锁牙位于牙花槽54外,当钥匙50推动叶片4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后第二锁牙才能卡于牙花槽54内,以使牙花槽54的槽侧壁能够作用于第二锁牙,也就是说,当且仅当叶片40在钥匙50的推动下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后,第二锁牙才能够卡入钥匙50的牙花槽54内,以使钥匙50能够推动叶片40在第二预设方向B上移动,从而采用这种结构的第二抵靠部43和第二驱动部52进一步提高了机械锁芯100的密钥量和防技术开启能力。
其中,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当叶片4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锁牙(即第二抵靠部43)隐藏于限位槽23内。锁孔21的孔壁上设置有限位槽23,通过将叶片40沿第一预设方向A和第二预设方向B均可移动地设置于限位槽23内,且将在叶片40位于第一位置时将第二锁牙(即第二抵靠部43)隐藏于限位槽23内,也就是说,当叶片40位于第一位置时(也就是钥匙50未插入锁孔21内时),从锁芯的外表面和锁孔21内无法看到隐藏于锁胆20内第二锁牙(即第二抵靠部43),从而避免了第二锁牙(即第二抵靠部43)与外界直接接触,使得第二锁牙(即第二抵靠部43)不容易被盗窃分子看到或找到,以使盗窃分子无法通过第二锁牙(即第二抵靠部43)拨动叶片40在锁胆20内移动,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机械锁芯100的安全性,以防止机械锁芯100被撬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抵靠部43和第二驱动部52还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第二抵靠部43为设置于插孔41的孔壁上的凹槽,第二驱动部52为设置于钥匙50上的蛇形导向肋,当钥匙50插入锁孔21且叶片4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后,设置于钥匙50上的蛇形导向肋卡于插孔41的孔壁上的凹槽内,以使叶片40能够在蛇形导向肋的导向下移动,从而将叶片4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机械锁芯100还包括复位机构70。复位机构70设置于锁壳10内,复位机构70用于驱动叶片40相对锁胆20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
锁壳10内设置有复位机构70,通过复位机构70能够在钥匙50退出锁孔21时推动叶片40进行复位,使得叶片40能够在钥匙50退出锁孔21后自动复位至第一位置,以使锁止机构30处于锁定状态,从而实现了机械锁芯100的自动上锁功能,无需人工进行复位,方便简单,且安全性更高。
其中,复位机构70为多个,每两个复位机构70作用于一组叶片40(每组叶片40为两个,每两个叶片40设置于一个限位槽23内)。示例性的,复位机构70为八个。
进一步地,复位机构70包括推块71和第一弹性件72。推块71沿第一预设方向A可移动地设置于锁胆20,第一弹性件72用于推动推块71相对锁胆20移动,以使推块71推动叶片40相对锁胆20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从第二位置(如图8所示)移动至第一位置(如图7所示)。
推块71可移动地设置于锁胆20内,且第一弹性件72能够为推块71提供弹性力,以驱动推块71相对锁胆20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移动,从而在钥匙50退出锁孔21后通过推块71能够推动叶片40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从第二位置复位至第一位置,进而通过这种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叶片40的复位功能。
其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锁胆20上开设有多个移动槽24,推块71与移动槽24一一对应,每个推块71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移动槽24内。示例性的,移动槽24为八个。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7所示,机械锁芯100还包括第一挡板80,第一挡板80安装于锁胆20上,复位机构70的第一弹性件72设置于第一挡板80与推块71之间,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72能够为推块71提供弹性力,以使推块71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A往靠近叶片40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示例性的,第一弹性件72为弹簧,弹簧设置于移动槽24内,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推块71和第一挡板8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72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第一弹性件72为V形弹片或弹性橡胶。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7所示,机械锁芯100还包括多个复位件90,复位件90与叶片40一一对应,每个复位件90作用于一个叶片40与锁胆20之间,复位件90用于驱动对应的叶片40相对锁胆20在第二预设方向B上从第三位置(如图9所示)移动至第二位置(如图8所示)。
每个叶片40与锁胆20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复位件90,通过复位件90能够在钥匙50退出锁孔21时推动对应的叶片40进行复位,以使叶片40能够在钥匙50退出锁孔21后从第三位置自动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锁止机构30处于锁定状态,无需人工进行复位,且提高了机械锁芯100的安全性。
示例性的,复位件90为弹簧。合图4和图7所示,叶片40具有抵接部44,弹簧设置于叶片40与锁胆20之间,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锁胆20和抵接部44。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90也可以为V形弹片或弹性橡胶。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12所示,锁止机构30包括锁栓31和第二弹性件32。结合图4和图13所示,锁壳10上开设有供锁栓31插入的锁止槽12,叶片40上设置有插槽45,当锁栓31插设于锁止槽12内时,锁止机构30处于锁定状态,锁栓31能够阻挡锁胆20相对锁壳10转动;当锁栓31退出锁止槽12时,锁止机构30处于解锁状态,锁栓31能够允许锁胆20相对锁壳10转动。锁栓31沿第一预设方向A可移动地设置于锁胆20。第二弹性件32设置于锁栓31与锁胆20之间,第二弹性件32用于在各个叶片40沿第一预设方向A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驱动锁栓31向靠近叶片40的方向移动第一距离(结合图7和图8所示)。第二弹性件32还用于在各个叶片40沿第二预设方向B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时驱动锁栓31向靠近叶片40的方向移动第二距离,以使锁栓31卡入各个叶片40的插槽45内,以将锁栓31从锁止槽12内退出(结合图8和图9所示),从而将锁止机构30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
锁栓31沿第一预设方向A可移动地设置于锁胆20,通过第二弹性件32能够向锁栓31提供弹性力,以使锁栓31具有向靠近叶片40移动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钥匙50驱动各个叶片40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锁栓31能够在第二弹性件32的作用下移动第一距离,且在钥匙50驱动各个叶片40在第二预设方向B上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时,各个叶片40的插槽45均与锁栓31对齐,使得锁栓31能够在第二弹性件32的作用下卡入各个叶片40的插槽45内并移动第二距离,以使锁止机构30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从而通过锁栓31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的移动两段距离实现了锁止机构30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的切换,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安全性较高。
由上述可知,当至少一个叶片40位于第一位置(如图7所示)时,叶片40能够阻挡锁栓31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向靠近叶片40的方向移动第一距离,因此,锁栓31无法退出锁壳10的锁止槽12,锁栓31能够阻挡锁胆20相对锁壳10转动,从而使得锁止机构30处于锁定状态。当至少一个叶片40位于第二位置(如图8所示)时,叶片40能够阻止锁栓31卡入各个叶片40的插槽45内,因此,锁栓31无法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向靠近叶片40的方向移动第二距离,使得锁栓31无法完全退出锁止槽12,锁栓31能够阻挡锁胆20相对锁壳10转动,从而使得锁止机构30依旧处于锁定状态。当所有叶片40均位于第三位置(如图9所示)时,锁栓31能够在第一预设方向A上移动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以使锁栓31完全退出锁孔21的锁止槽12内,使得锁栓31允许锁胆20相对锁壳10转动,从而使得锁止机构30处于解锁状态。
其中,如图12所示,锁栓31为条形结构,锁栓31具有第一插接部311和第二插接部312,第一插接部311用于在叶片40位于第三位置(如图9所示)时插设于叶片40的插槽45内,第二插接部312用于在叶片40位于第一位置(如图7所示)或第二位置(如图8所示)时插设于锁孔21的锁止槽12内。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12所示,锁止机构30还包括第二挡板33,第二挡板33安装于锁胆20上,锁止机构30的第二弹性件32设置于第二挡板33与锁栓31之间,从而使得第二弹性件32能够为锁栓31提供弹性力,以使锁栓31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A往靠近叶片40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示例性的,第二弹性件32和第二挡板33均为两个,第二弹性件32与第二挡板33一一对应,每个第二弹性件32设置于锁栓31和对应的第二挡板33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32和第二挡板33也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等。
示例性的,第二弹性件32为弹簧,弹簧设置于锁胆20内,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于锁栓31和第二挡板33。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32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比如,第二弹性件32为V形弹片。
综上所述,机械锁芯100的工作工程为:在钥匙50未插入锁孔21时,叶片40位于第一位置(如图7所示),此时,锁栓31插设于锁壳10的锁止槽12内且叶片40的第二抵靠部43(即第二锁牙)隐藏于锁胆20的限位槽23内(如图10所示),以阻止锁胆20相对锁壳10转动。当钥匙50插入锁孔21的过程中,钥匙50插入叶片40的插孔41内,叶片40的第一抵靠部42(即第一锁牙)卡于钥匙50的阶梯槽53内,从而通过钥匙50的第一驱动部51(即阶梯槽53的槽底壁)推动叶片40克服第一弹性件72的弹性力沿第一预设方向A从第一位置(如图7所示)移动至第二位置(如图8所示),以使锁栓31在第二弹性件32的弹性作用力下沿第一预设方向A往靠近叶片40的方向移动第一距离,使得锁栓31部分退出锁壳10的锁止槽12。当叶片4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叶片40的第二抵靠部43(即第二锁牙)能够卡于钥匙50的牙花槽54内,从而通过钥匙50的第二驱动部52(即牙花槽54的槽侧壁)推动叶片40克服复位件90的弹性力沿第二预设方向B从第二位置(如图8所示)移动至第三位置(如图9所示),以使每个叶片40的插槽45均与锁栓31的第一插接部311对齐,进而使得锁栓31在第二弹性件32的弹性作用力下沿第一预设方向A往靠近叶片40的方向移动第二距离,以使第一插接部311卡于各个叶片40的插槽45内,使得锁栓31完全退出锁壳10的锁止槽12,此时,锁栓31能够允许锁胆20相对锁壳10转动,以使锁止机构30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实现了机械锁芯100的开锁。反正,当钥匙50退出锁孔21时,叶片40能够在复位件90的弹性作用力下从第三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推动锁栓31沿第一预设方向A往远离叶片40的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并退出叶片40的插槽45,然后在第一弹性件72的弹性作用力下推动推块71沿第一预设方向A移动,以推动叶片4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进而推动锁栓31沿第一预设方向A往远离叶片40的方向移动第一距离,以使锁栓31插入锁壳10的锁止槽12内,此时,锁栓31能够阻止锁胆20相对锁壳10转动,以使锁止机构30从解锁状态切换至锁定状态,实现了机械锁芯100的上锁。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锁具,包括上述的机械锁芯100。采用这种结构的锁具结构复杂,密钥量较高,从而大大提高了锁具的防技术开启能力,能够防止被盗窃分子非法撬开,增加了锁具的开锁难度,进而提高了锁具的安全性和防盗性。
其中,锁具还包括锁舌。锁舌连接于锁胆20远离锁孔21的一端,相对锁壳10转动锁胆20能够带动锁舌转动,以实现锁具的上锁和开锁。
锁具可以用于文件柜、抽屉或门窗等多种目标物。
示例性的,锁舌为用于文件柜上的拨片。锁壳10固设于文件柜的柜门上的安装孔内,拨片连接于锁胆20远离锁孔21的一端,转动锁胆20能够带动拨片转动,以对柜门进行上锁和开锁。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机械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壳;
锁胆,所述锁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内,所述锁胆设置有供钥匙插入的锁孔;
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具有阻止所述锁胆转动的锁定状态和允许所述锁胆转动的解锁状态;以及
多个叶片,每个所述叶片沿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胆,所述叶片上开设有供所述钥匙插入的插孔,每个所述叶片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叶片具有第一抵靠部和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二抵靠部为设置于所述插孔的孔壁上的第二锁牙,所述钥匙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锁牙卡入的牙花槽,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锁牙位于所述牙花槽外;
当至少一个所述叶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锁止机构处于所述锁定状态,当所述钥匙插入所述锁孔的过程中,所述钥匙能够推动各个所述叶片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使所述第二锁牙能够卡于所述牙花槽内,并推动各个所述叶片在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以将所述锁止机构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部和所述第二抵靠部相对布置于所述插孔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两个孔壁上;
所述钥匙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
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在所述钥匙插入所述锁孔的过程中向所述第一抵靠部施加推动力,以推动所述叶片相对所述锁胆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在所述叶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向所述第二抵靠部施加推动力,以推动所述叶片相对所述锁胆在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部为设置于所述插孔的孔壁上的第一锁牙;
所述钥匙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锁牙卡入的阶梯槽,所述第一驱动部为所述阶梯槽的槽底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为所述牙花槽的槽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孔的孔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叶片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和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移动的限位槽;
当所述叶片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锁牙隐藏于所述限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预设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机械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锁芯还包括复位机构;
所述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锁壳内,所述复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叶片相对所述锁胆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位置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械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推块和第一弹性件;
所述推块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胆,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推块相对所述锁胆移动,以使所述推块推动所述叶片相对所述锁胆在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上设置有插槽;
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栓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锁栓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胆;
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锁栓与所述锁胆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在各个所述叶片沿第一预设方向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驱动所述锁栓向靠近所述叶片的方向移动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弹性件还用于在各个所述叶片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驱动所述锁栓向靠近所述叶片的方向移动第二距离,以使所述锁栓卡入各个所述叶片的插槽内,以将所述锁止机构从所述锁定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
10.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机械锁芯。
CN202110288105.1A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机械锁芯及锁具 Active CN1128144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8105.1A CN112814479B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机械锁芯及锁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88105.1A CN112814479B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机械锁芯及锁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4479A CN112814479A (zh) 2021-05-18
CN112814479B true CN112814479B (zh) 2022-04-29

Family

ID=75863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88105.1A Active CN112814479B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机械锁芯及锁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144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46908B (zh) * 2021-07-08 2022-05-31 泉州思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防盗锁芯、锁具及其钥匙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42617A1 (de) * 2005-09-07 2007-03-15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Schließvorrichtung mit einem Schließzylinder und mit einem Schlüssel
CN202176167U (zh) * 2011-07-21 2012-03-28 何近洪 一种锁具
CN102753775A (zh) * 2010-02-10 2012-10-24 霍弗·霍斯贝克及弗斯特两合公司 锁装置
CN110453990A (zh) * 2019-08-05 2019-11-15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锁芯和解锁钥匙
CN110485813A (zh) * 2019-08-20 2019-11-22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锁芯和解锁钥匙
CN211038147U (zh) * 2019-10-21 2020-07-17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叶片锁芯以及锁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42617A1 (de) * 2005-09-07 2007-03-15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Schließvorrichtung mit einem Schließzylinder und mit einem Schlüssel
CN102753775A (zh) * 2010-02-10 2012-10-24 霍弗·霍斯贝克及弗斯特两合公司 锁装置
CN202176167U (zh) * 2011-07-21 2012-03-28 何近洪 一种锁具
CN110453990A (zh) * 2019-08-05 2019-11-15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锁芯和解锁钥匙
CN110485813A (zh) * 2019-08-20 2019-11-22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锁芯和解锁钥匙
CN211038147U (zh) * 2019-10-21 2020-07-17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叶片锁芯以及锁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14479A (zh)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3845B2 (en) Lock apparatus and method
EP2084351B1 (en) Rekeyable lock assembl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4398405A (en) Lock with key-controlled removable and installable plug and key for same
CA1251341A (en) Tumbler lock having peripheral key
CA2191217C (en) Lock assembly with locking bar
US8146395B2 (en) Anti-theft lock with plate tumblers
CN112814479B (zh) 一种机械锁芯及锁具
CA2097002C (en) Pin tumbler locks and keys therefor
EP0195293A2 (en) A disc type cylinder lock
JP3411358B2 (ja) 可変コード型シリンダ錠
CN112814480B (zh) 一种锁芯及锁具
CN111305659B (zh) 一种锁芯及锁具
CN214943201U (zh) 一种机械锁芯及锁具
CN110541607A (zh) 一种多维组合协调锁定的锁芯结构
CN215108150U (zh) 自锁装置以及保险柜
CN214996741U (zh) 一种锁头及锁具
CN220151094U (zh) 子母叶片转舌锁
JP4080185B2 (ja) 施解錠装置
EP0574629B1 (en) Mortise lock
JP4113714B2 (ja) ロータリーディスクタンブラー錠
KR100985343B1 (ko) 로터리 디스크 텀블러 자물쇠 및 열쇠
JP3573345B1 (ja) 鍵とシリンダー錠とロックシステム
JP4084031B2 (ja) シリンダ錠のシャッター機構
CN115898153A (zh) 一种拨销式锁芯
JP3729752B2 (ja) シリンダー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9

Address after: 519085 No. 68, Jinhong 7th Road, High-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1 E301-17, 1 Harbin Industrial Road, Tangjia Bay, Zhuhai high tech Zone,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UTAIO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