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3577B - 供电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系统供电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供电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系统供电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3577B
CN112803577B CN202110012083.6A CN202110012083A CN112803577B CN 112803577 B CN112803577 B CN 112803577B CN 202110012083 A CN202110012083 A CN 202110012083A CN 112803577 B CN112803577 B CN 1128035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electric energy
power
state
convers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20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03577A (zh
Inventor
周凯
王勇
莫文雄
许中
马智远
郭倩雯
饶毅
栾乐
马捷然
罗林欢
孙奇珍
唐宗顺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120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035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03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3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03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35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20Smart grids as enabl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04S10/52Outage or fault management, e.g. fault detection or lo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12Energy storage unit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e.g. in the last power distribution sta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8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供电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系统供电控制方法。所述供电设备通过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监测待测线路的电能参数值,以确定电能质量,在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由正常状态变为异常状态时,自动将供电方式调整为备用电源供电,在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由异常状态变为正常状态时,自动将供电方式调整为电能转换模块供电,从而使得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异常时供电设备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保证电能质量监测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供电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系统供电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能质量监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供电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系统供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部门和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日益关注,电能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切实维护电力部门和电力用户的共同利益,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净化电气环境,需要电力系统实时对电能质量进行监测。
传统技术中,通过供电线路进行供电,从而实现对电能质量的监测技术。但是,传统的供电方式会出现供电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导致电能质量监测的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能质量监测稳定性的供电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系统供电控制方法。
一种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包括:电能质量监测模块、数据处理器、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能转换模块的电能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器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的电能输入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待测线路的电能参数值;所述数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状态信息获取供电状态控制指令,根据所述供电状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所述电能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待测线路提供的电能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供电设备中各个模块可使用的电能,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供电状态控制指令对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进行供电,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供电状态控制指令对所述备用电源进行充电;所述备用电源用于为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处理器的控制输出端与电能转换模块的电能输出端的开关以及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端的开关连接;
所述数据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状态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的电能输出端开关和所述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端开关的通断,实现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和所述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的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设备还包括:数据转换器;
所述数据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器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电能转换模块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器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端连接;
所述数据转换器用于对所述电能参数值进行格式转换,转换成能够被所述数据处理器处理的格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设备还包括:数据存储设备,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的电能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的数据输入端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的数据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所述电能参数值以及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属性信息。
一种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供电设备,以及电能质量分析设备;
其中,所述供电设备用于将所述电能参数值与所述供电设备中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属性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信息发送至所述电能质量分析设备,所述电能质量分析设备用于对所述电能参数值进行分析和统计;所述绑定信息包括所述电能参数值以及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属性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设备还包括:通信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设备中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电能转换模块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设备中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电能质量分析设备连接。
一种系统供电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线路的测量电能参数值;
根据所述测量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和正常状态;
所述根据所述测量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测量电能参数值是否处于电能正常供电时的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范围内;
若是,则所述电能质量为正常状态;
若否,则所述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包括:
若所述状态信息是所述电能质量为正常状态,则获取第一供电控制指令;第一供电控制指令包括:电能转换模块供电恢复指令以及备用电源供电断开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供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包括:
若所述状态信息是所述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则获取第二供电控制指令;所述第二供电控制指令包括:电能转换模块供电切断指令以及备用电源供电打开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供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
上述供电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系统供电控制方法,供电设备通过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监测待测线路的电能参数值,以确定电能质量,在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由正常状态变为异常状态时,自动将供电方式调整为备用电源供电,在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由异常状态变为正常状态时,自动将供电方式调整为电能转换模块供电,从而使得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异常时供电设备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保证电能质量监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设备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系统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供电模块的供电状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供电模块的供电状态的具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供电模块的供电状态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供电模块的供电状态的具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供电模块的供电状态的具体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所示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01的结构示意图,该供电设备01包括: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数据处理器20、电能转换模块30以及备用电源40,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的控制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器20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20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能转换模块30以及所述备用电源40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能转换模块30的电能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器20以及所述备用电源40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备用电源40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处理器20的电能输入端连接。
其中,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用于监测待测线路的电能参数值;所述数据处理器20用于根据所述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状态信息获取供电状态控制指令,根据所述供电状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30以及所述备用电源40的供电状态;所述电能转换模块30用于对所述待测线路提供的电能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供电设备01中各个模块可使用的电能,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供电状态控制指令对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进行供电,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供电状态控制指令对所述备用电源40进行充电;所述备用电源40用于为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供电。
具体的,图1所示的供电设备01中的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线,其中,虚线可以表示数据与控制连接线,实线可以表示电能传输线。可选的,供电设备01可以安装于待测线路上,供电设备01与待测线路的连接方式可以与供电设备01监测的电能参数类型有关,可以为电能传输连接,图1并未示出待测线路。可选的,供电设备01中的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可以监测待测线路的电能参数值,该电能参数值可以为连续值,还可以为离散值,电能参数可以包括待测线路的电流、电压、谐波等参数。可选的,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可以负责监测所在区域待测线路的电能参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供电设备01中的数据处理器20可以根据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状态信息获取供电状态控制指令,然后根据供电状态控制指令以控制电能转换模块30和备用电源40的供电状态。可选的,数据处理器20可以根据电能参数值与待测线路正常供电时的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范围内的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该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和电能质量为正常状态。可选的,待测线路正常供电时,对应的正常工作电能参数值可以为正常电能参数阈值。可选的,数据处理器20还可以根据状态信息获取供电状态控制指令,然后根据供电状态控制指令以控制电能转换模块30和备用电源40的供电状态。可选的,数据处理器20可以将供电状态控制指令发送至电能转换模块30和备用电源40,以通过供电状态控制指令控制电能转换模块30和备用电源40的供电状态为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
其中,若数据处理器20确定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为正常状态,则获取到的供电状态控制指令可以为电能转换模块供电恢复指令和备用电源供电断开指令。可选的,数据处理器20可以将电能转换模块供电恢复指令发送至电能转换模块30,以使电能转换模块30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恢复状态(即待测线路直接供电),可以将备用电源供电断开指令发送至备用电源40,以使备用电源40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断开状态。若数据处理器20确定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则获取到的供电状态控制指令可以为电能转换模块供电切断指令和备用电源供电打开指令。可选的,数据处理器20可以将电能转换模块供电切断指令发送至电能转换模块30,以使电能转换模块30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切断状态,可以将备用电源供电打开指令发送至备用电源40,以使备用电源40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打开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供电设备01中的电能转换模块30可以对待测线路提供的电能进行转换处理,得到供电设备01中各个模块可使用的电能,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处理器20发送的电能转换模块供电恢复指令对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进行供电,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处理器20发送的备用电源供电断开指令对备用电源40进行充电,也就是,电能转换模块30在电能质量为正常状态时,为供电设备01中的其它各个模块供电,包括为备用电源40充电。可选的,上述转换处理可以为变压、整流、滤波等处理,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能转换模块30可以为变压器、整流器、滤波器等设备。
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备用电源40可以为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供电;备用电源40可以在供电设备01正常工作时用作储能设备,供电设备01异常工作时将储存的电能释放已给供电设备01中的其它模块供电,备用电源40可以为可充电电池,以便输出的电能较稳定,可保证供电设备01在电能质量异常时为供电设备01中的其它模块稳定供电。也就是,备用电源40可以在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时,为为供电设备01中的其它各个模块供电。
上述供电设备中,通过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监测待测线路的电能参数值,以确定电能质量,在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由正常状态变为异常状态时,自动将供电方式调整为备用电源供电,在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由异常状态变为正常状态时,自动将供电方式调整为电能转换模块供电,从而使得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异常时供电设备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保证电能质量监测的稳定性。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上述供电设备01中,所述数据处理器20的控制输出端与电能转换模块30的电能输出端的开关以及备用电源40的电能输出端的开关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状态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30的电能输出端开关和所述备用电源40的电能输出端开关的通断,实现所述电能转换模块30和所述备用电源40的电能输出的控制。
具体的,图1未示出电能转换模块30电能输出端的开关和备用电源40电能输出端的开关。数据处理器20可以通过控制输出端将供电状态控制指令分别发送至电能转换模块30和备用电源40,电能转换模块30和备用电源40分别对接收到的供电状态控制指令进行响应,以实现电能转换模块30和备用电源40电能输出端开关的通断,通过开关的通断可以确定电能转换模块30和备用电源40的电能输出的控制,即供电状态的控制。
上述供电设备中,数据处理器可以根据供电状态控制指令,控制电能转换模块和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以使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异常时供电设备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从而保证电能质量监测的稳定性。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图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供电设备01还包括:数据转换器50;所述数据转换器50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器50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器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器50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电能转换模块30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器50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备用电源40的电能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数据转换器50用于对所述电能参数值进行格式转换,转换成能够被所述数据处理器20处理的格式。
在本实施例中,供电设备01中的数据转换器50的数据输入端可以与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的数据输出端连接,数据转换器50的数据输出端可以与数据处理器20的数据输入端连接。可选的,数据转换器50可以对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发送的电能参数值进行格式转换,将连续的电能参数值转换为能够被数据处理器20处理的离散的电能参数值。可选的,数据转换器50可以为模数转换器。
上述供电设备中,数据转换器可以将连续的电能参数值转换为能够被数据处理器处理的离散的电能参数值,从而为数据处理器提供了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以保证数据处理器能够进行正常数据处理,获取供电状态控制指令,控制电能转换模块和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在图2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所述供电设备01还包括:数据存储设备60,所述数据存储设备60的电能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能转换模块30以及所述备用电源40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存储设备60的数据输入端与所述数据处理器20的数据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数据存储设备60用于存储所述电能参数值以及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的属性信息。
具体的,供电设备01中,数据存储设备60可以存储数据处理器20发送的电能参数值以及数据处理器20接收到的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的属性信息,该属性信息可以为供电设备01的编号、坐标信息和监测区域信息等。可选的,在数据存储设备60使用状态下,供电设备01可以通过电能转换模块30或备用电源40为数据存储设备60供电,以让数据存储设备60被正常使用。
上述供电设备中,数据存储设备60可以存储电能参数值和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属性信息,以供在对电能质量进行整体分析和统计时能够方便使用。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监测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01,以及电能质量分析设备02;
其中,所述供电设备01用于将所述电能参数值与所述供电设备01中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的属性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信息发送至所述电能质量分析设备02,所述电能质量分析设备02用于对所述电能参数值进行分析和统计;所述绑定信息包括所述电能参数值以及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的属性信息。
具体的,供电设备01中的数据存储设备60可以将存储的电能参数值与存储的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的属性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信息发送至电能质量分析设备02,以使电能质量分析设备02迅速了解各个区域的电能质量情况,便于电能质量分析设备02进行整体分析和汇总。可选的,汇总和分析结果可以以表格或者区域图的形式呈现。其中,供电设备01中的数据存储设备60存储的所有电能参数值,均可以与供电设备01中的电能质量监测模块10的属性信息进行绑定。可选的,供电设备01与电能质量分析设备02之间可以通过蓝牙、红外、数据等连接方式。图4中的所有连接线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并没有交叉连接。
其中,继续参见图4所示,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01还包括:通信模块70。所述通信模块70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设备01中数据处理器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70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电能转换模块30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70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设备01中备用电源40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70与所述电能质量分析设备0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01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70,通信模块70可以为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
上述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通过供电设备可以保证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异常时供电设备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电能质量分析设备对电能质量参数进行整体分析和汇总的稳定性,保证电能质量监测的稳定性。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供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包括:
S1000、获取待测线路的测量电能参数值。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监测待测线路的测量电能参数值。可选的,测量电能参数值可以为待测线路的电流、电压、谐波等参数值。
S2000、根据所述测量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测量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可选的,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可以用于衡量电能的运行状态。可选的,供电设备可以根据测量电能参数值与待测线路正常供电时的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范围内的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可选的,待测线路正常供电时,对应的正常工作电能参数值可以为正常电能参数阈值。可选的,若测量电能参数值在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范围内时,可以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若测量电能参数值在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范围外时,也可以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
S3000、根据所述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根据当前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以控制电能转换模块和备用电能的供电状态。可选的,供电状态可以包括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两种。
上述系统供电控制方法中,获取待测线路的测量电能参数值,根据测量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并根据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从而能够通过电能转换模块或备用电源为供电设备中的其它模块进行正常供电,确保供电设备正常运行,从而提高电能质量监测的稳定性。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和正常状态。上述S2000中根据所述测量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判断所述测量电能参数值是否处于电能正常供电时的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范围内;若是,则所述电能质量为正常状态;若否,则所述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
具体的,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和正常状态,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判断测量电能参数值是否处于电能正常供电时的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范围内,根据判断结果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可选的,若测量电能参数值处于电能正常供电时的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范围内时,可以确定电能质量状态为异常状态或正常状态;或者若测量电能参数值不处于电能正常供电时的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范围内时,可以确定电能质量状态为异常状态或正常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判定测量电能参数值处于电能正常供电时的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范围内时,确定电能质量为正常状态,否则,确定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
上述系统供电控制方法中,可以根据测量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进而根据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以使供电设备中的其它模块进行正常供电,确保供电设备正常运行,从而提高电能质量监测的稳定性。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上述S3000中根据所述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的步骤,可以包括以下过程:
S3100、若所述状态信息是所述电能质量为正常状态,则获取第一供电控制指令;第一供电控制指令包括:电能转换模块供电恢复指令以及备用电源供电断开指令。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判定电能质量为正常状态时,可以获取到第一供电控制指令。可选的,第一供电控制指令可以为电能转换模块供电恢复指令、备用电源供电断开指令、电能转换模块供电切断指令和备用电源供电打开指令,但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供电控制指令可以为电能转换模块供电恢复指令以及备用电源供电断开指令。
S3200、根据所述第一供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一供电控制指令,分别控制供电设备中电能转换模块和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为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
其中,如图7所示,上述S3200中根据所述第一供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S3210、根据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供电恢复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恢复状态。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根据电能转换模块供电恢复指令,控制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恢复状态,也就是,继续让电能转换模块为供电设备中的其它模块供电。
S3220、根据所述备用电源供电断开指令,控制所述备用电源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断开状态。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根据备用电源供电断开指令,控制备用电源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断开状态,也就是,让备用电源之后不用为供电设备中的其它模块供电。
上述系统供电控制方法中,可以根据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以使供电设备中的其它模块进行正常供电,确保供电设备正常运行,从而提高电能质量监测的稳定性。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8所示,上述S3000中根据所述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的步骤,还可以包括:
S3300、若所述状态信息是所述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则获取第二供电控制指令;所述第二供电控制指令包括:电能转换模块供电切断指令以及备用电源供电打开指令。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判定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时,可以获取到第二供电控制指令。可选的,第二供电控制指令可以为电能转换模块供电恢复指令、备用电源供电断开指令、电能转换模块供电切断指令和备用电源供电打开指令,但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供电控制指令可以为电能转换模块供电切断指令和备用电源供电打开指令。
S3400、根据所述第二供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第二供电控制指令,分别控制供电设备中电能转换模块和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为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
其中,如图9所示,上述S3400中根据所述第二供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的步骤,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410、根据所述备用电源供电打开指令控制所述备用电源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打开状态。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根据备用电源供电打开指令,控制备用电源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打开状态,也就是,让备用电源之后为供电设备中的其它模块供电。
S3420、根据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供电切断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切断状态。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根据电能转换模块供电切断指令,控制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切断状态,也就是,让电能转换模块之后不用为供电设备中的其它模块供电。
上述系统供电控制方法中,可以根据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以使供电设备中的其它模块进行正常供电,确保供电设备正常运行,从而提高电能质量监测的稳定性。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10所示,在S3300之后,所述系统供电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310、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判断当前的所述电能质量是否为正常状态。
具体的,在执行S1000的时刻算起,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重新获取当前的测量电能参数值,然后根据当前的测量电能参数值判断当前的电能质量是否为正常状态。
S3320、若为所述正常状态,则获取所述电能质量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维持时长。
具体的,若判定当前的电能质量为正常状态,也就是,电能质量由异常状态变为正常状态时,可以获取电能质量维持异常状态的第一维持时长。
S3330、若所述第一维持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维持状态,并控制所述备用电源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断开状态。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对第一维持时长于第一预设时长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电能转换模块和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判定第一维持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维持状态,并控制备用电源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断开状态。
另外,所述系统供电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若所述第一维持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获取所述电能质量处于正常状态的第二维持时长;若所述第二维持时长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恢复状态;经过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断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判定第一维持时长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可以获取电能质量由异常状态变为正常状态后,维持正常状态对应的第二维持时长。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对第二维持时长于第二预设时长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电能转换模块的供电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判定第二维持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时,可以控制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恢复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执行S1000的时刻算起,经过第三预设时长后,供电设备可以控制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断开状态。其中,第三预设时长可以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可选的,设定的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保证在电能转换模块恢复供电时电能质量已经能够维持住正常状态,避免迅速切换供电导致的误差,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可选的,设定的第三预设时长可以避免供电设备在供电模块切换过程中的短时失电。可选的,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三预设时长可以为毫秒级时长,既能够避免短时失电的现象发生,也能保证供电模块切换的快速性。可选的,设定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为毫秒级或秒级。
另外,在S3100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若判定当前的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也就是,电能质量由正常状态变为异常状态,此时,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控制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断开状态,并控制备用电源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开启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可以控制电能转换模块和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使得在切断电能转换模块的供电之前备用电源供电已经能够稳定供电,从而保证在切断电能转换模块时不会导致供电设备中的其它模块的短时失电。
上述系统供电控制方法中,可以在延时一段时间后,重新监测电能参数值,在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由正常状态变为异常状态时,自动将供电方式调整为备用电源供电,在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由异常状态变为正常状态时,自动将供电方式调整为电能转换模块供电,从而使得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异常时供电设备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保证电能质量监测的稳定性。
作为其中一个实施例,在S3320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判断所述电能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是否有电流通过;若有电流通过,则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维持状态,并控制所述备用电源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断开状态;。
具体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供电设备可以监测电能转换模块输出端的电流值,判断电能转换模块输出端的电流值是否大于预设电流阈值,该预设电流阈值可以为0。
需要说明的是,若电能转换模块输出端的电流值大于0,表明电能转换模块输出端有电流通过,则供电设备可以确定供电控制指令,根据供电控制指令控制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维持状态,并控制备用电源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断开状态。
另外,在判断所述电能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是否有电流通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无电流通过,则返回执行所述获取所述电能质量处于正常状态的第二维持时长。
具体的,若电能转换模块输出端的电流值等于0,表明电能转换模块输出端没有电流通过,此时,可以返回执行上述S3340中获取电能质量由异常状态变为正常状态的过程中,维持正常状态所对应的第二维持时长的步骤。
上述系统供电控制方法中,可以使得待测线路的电能质量异常时供电设备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保证电能质量监测的稳定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包括:电能质量监测模块、数据处理器、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器的控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控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能转换模块的电能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器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端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的电能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待测线路的电能参数值;所述数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状态信息获取供电状态控制指令,根据所述供电状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所述电能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待测线路提供的电能进行转换处理,得到所述供电设备中各个模块可使用的电能,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供电状态控制指令对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进行供电,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供电状态控制指令对所述备用电源进行充电;所述备用电源用于为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器的控制输出端与电能转换模块的电能输出端的开关以及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端的开关连接;
所述数据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状态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的电能输出端开关和所述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端开关的通断,实现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和所述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还包括:数据转换器;
所述数据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器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电能转换模块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转换器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端连接;
所述数据转换器用于对所述电能参数值进行格式转换,转换成能够被所述数据处理器处理的格式;
以及所述供电设备还包括:数据存储设备,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的电能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的数据输入端与所述数据处理器的数据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所述电能参数值以及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属性信息。
4.一种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系统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设备,以及电能质量分析设备;
其中,所述供电设备用于将所述电能参数值与所述供电设备中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属性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信息发送至所述电能质量分析设备,所述电能质量分析设备用于对所述电能参数值进行分析和统计;所述绑定信息包括所述电能参数值以及所述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属性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包括数据存储设备;
所述供电设备中的所述数据存储设备用于将所述电能参数值与所述供电设备中电能质量监测模块的属性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信息发送至所述电能质量分析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还包括:通信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设备中数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电能转换模块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电能输入端与所述供电设备中备用电源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电能质量分析设备连接。
7.一种系统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线路的测量电能参数值;
根据所述测量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
其中,所述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和正常状态;所述根据所述测量电能参数值确定电能质量的状态信息,包括:
判断所述测量电能参数值是否处于电能正常供电时的正常电能参数阈值范围内;若是,则所述电能质量为正常状态;若否,则所述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
相应地,所述根据所述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包括:
若所述状态信息是所述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则获取第二供电控制指令;所述第二供电控制指令包括:电能转换模块供电切断指令以及备用电源供电打开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供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状态信息是所述电能质量为异常状态,则获取第二供电控制指令之后,经过第一预设时长后,判断当前的所述电能质量是否为正常状态;
若为所述正常状态,则获取所述电能质量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维持时长;
若所述第一维持时长小于第一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维持状态,并控制所述备用电源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断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维持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获取所述电能质量处于正常状态的第二维持时长;
若所述第二维持时长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时长,则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恢复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维持时长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则经过第三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将当前供电状态调整为供电断开状态,所述第三预设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状态信息,控制电能转换模块以及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还包括:
若所述状态信息是所述电能质量为正常状态,则获取第一供电控制指令;第一供电控制指令包括:电能转换模块供电恢复指令以及备用电源供电断开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供电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以及所述备用电源的供电状态。
CN202110012083.6A 2021-01-06 2021-01-06 供电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系统供电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8035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2083.6A CN112803577B (zh) 2021-01-06 2021-01-06 供电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系统供电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2083.6A CN112803577B (zh) 2021-01-06 2021-01-06 供电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系统供电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3577A CN112803577A (zh) 2021-05-14
CN112803577B true CN112803577B (zh) 2022-10-25

Family

ID=7580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2083.6A Active CN112803577B (zh) 2021-01-06 2021-01-06 供电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系统供电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035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2129A (zh) * 2021-08-30 2021-09-28 盛隆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4268A (zh) * 2018-07-02 2018-12-07 芜湖通全电子电器科技创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自动化测控终端装置
TWI697004B (zh) * 2018-10-17 2020-06-21 大陸商合肥沛睿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品質檢測系統及電源品質檢測模組
CN210724324U (zh) * 2019-06-19 2020-06-09 广州炫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电量计量和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及系统
CN212111647U (zh) * 2020-01-19 2020-12-0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和配网电能质量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3577A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47543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harging device and secondary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JP3892812B2 (ja) 電源装置
CN105738831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电池电量监控方法及装置
EP3176898A1 (en) Power distribution terminal capable of determining fault type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7158418A (ja) 電池の不足電圧保護の動的な調整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2803577B (zh) 供电设备、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及系统供电控制方法
US20160126788A1 (en) Multi-output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US20160126787A1 (en) Ups sensitivity of power status parameter adjustment setting method
CN111446718A (zh) 供电方法、系统、电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896828A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开入动作电压自动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12737017A (zh) 一种统一存储阵列的备份电池充电控制电路
JP642469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15211011A (zh) 供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311932A (zh) 一种基于ups的终端设备管理方法、系统及介质
US20230050790A1 (en) Emergency lighting circuit, emergency start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emergency lighting system
CN109586395B (zh) 不间断供电智能切换及监控方法
CN114361621B (zh) 一种蓄电池的电池管理模块及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9812899B2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trengthening energy-saving and electrical safety
CN116247710A (zh) 储能系统预警装置、方法、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系统
CN112636564B (zh) 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变流器、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JP2006109618A (ja) 充電制御回路
US20220006315A1 (en) Charge and discharg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Gandescu et al. Accurate Modelling of an Online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CN210577936U (zh) 基于电池备用电供电系统的断路器及电池备用电供电系统
CN112130655B (zh) 一种待刷新设备的供电电路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