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7966B - 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7966B
CN112797966B CN202110328779.XA CN202110328779A CN112797966B CN 112797966 B CN112797966 B CN 112797966B CN 202110328779 A CN202110328779 A CN 202110328779A CN 112797966 B CN112797966 B CN 1127979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total station
toggle rod
stop block
strong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287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97966A (zh
Inventor
曹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WU SURVEYING & DESIG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YIWU SURVEYING &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WU SURVEYING &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YIWU SURVEYING &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103287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7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7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97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7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5/00Surveying instrum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3/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站仪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全站仪本体,还包括: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上,全站仪本体设置在升降机构的工作端,用于执行全站仪的升降工序;强光遮挡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用于遮挡全站仪本体在使用时产生的强光;除雾机构,设置在全站仪本体上,用于去除全站仪本体上观测镜的雾气,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全站仪野外测量精度的问题,该设备能够在野外雾气较大的情况下自动的将雾气去除,并且能够多方位的遮挡强光,提高全站仪测量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站仪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
背景技术
地形测绘就是对地形进行测量和绘图,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限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在现代地形测绘一般使用全站仪进行。
公告号为CN207163435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站仪,包括仪器主体,仪器主体上设有观察望远镜及操作显示盘,观察望远镜的上方设有遮挡观察望远镜和操作显示盘的遮挡布,仪器主体上设有收纳遮挡布的卷收组件,卷收布可在需要时由人工操作使其伸展开,起到为观察望远镜遮挡强光的效果,有效减轻强光对观测的不利影响。
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野外使用全站仪时,由于温差,观察望远镜的外表面容易产生雾气,影响使用者观察,从而降低全站仪的测量精度,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全站仪野外测量精度的问题,该设备能够在野外雾气较大的情况下自动的将雾气去除,并且能够多方位的遮挡强光,提高全站仪测量的精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全站仪本体,还包括:
升降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上,全站仪本体设置在升降机构的工作端,用于执行全站仪的升降工序;
强光遮挡机构,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用于遮挡全站仪本体在使用时产生的强光;
除雾机构,设置在全站仪本体上,用于去除全站仪本体上观测镜的雾气。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固定套管,呈竖直设置在支撑架的顶部;
内杆,呈竖直能够伸缩的插设于固定套管的内部,其顶端朝固定套管的上方延伸;
齿条,沿着内杆的竖直方向设置在内杆的外部,固定套管上设有避让齿条移动的条形切口;
套环,套设于固定套管的上端外部;
转轴,横向位于齿条的一侧,且两端与套环的边缘处轴接;
驱动齿轮,呈竖直套设在转轴上,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设置;
第一摇把,设置在转轴的一端;
升降盘,呈水平设置在内杆的顶部,全站仪本体设置在升降盘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强光遮挡机构包括:
轴承套,镶设于内杆的上端外部;
转盘,套设于轴承套上,转盘与轴承套转动连接;
第一环形齿轮,设置在升降盘的底部;
限位套,呈竖直贯通设于转盘的边缘处;
第一拨动杆,插设于限位套内;
限位条,沿着第一拨动杆的竖向方向设置在第一拨动杆的外部,限位套的内圈设有供限位条滑动的限位滑槽;
弧形止停块,呈水平设置于第一拨动杆的顶部,弧形止停块的顶部设置有能够与第一环形齿配合连接的第一外齿。
优选地,所述强光遮挡机构还包括:
第一缓冲弹簧,套设于第一拨动杆靠近弧形止停块的一端,第一缓冲弹簧的上下端分别能够与弧形止停块和转盘的顶部抵接设置;
柱形把手,呈竖直设置在第一拨动杆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强光遮挡机构还包括:
延伸套管,横向位于转盘远离限位套的一端,其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转盘的一侧连接;
套筒,同轴设置在延伸套管的一端,其靠近延伸套管的一端为敞开结构;
第二拨动杆,滑动插设于延伸套管的内部,其一端向套筒的内部延伸;
第二环形齿轮,设置在延伸套管靠近套筒的端部;
圆形止停块,同轴设置在第二拨动杆靠近套筒的一端,圆形止停块靠近第二环形齿轮的一端边缘处设置有能够与第二环形齿轮配合连接的第二外齿。
优选地,所述强光遮挡机构还包括:
第二缓冲弹簧,设于套筒的内部,第二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套筒的内部一端和圆形止停块的端部抵接设置;
第二摇把,设置于第二拨动杆远离圆形止停块的末端。
优选地,所述强光遮挡机构还包括:
延伸长板,其一端设置在第二拨动杆的径向面上,延伸套管上设有供延伸长板翻转的翻转切口,延伸长板的另一端朝全站仪本体的上方一侧延伸设置;
遮挡板,具有一对,分别铰接设置在延伸长板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除雾机构包括:
固定箱,设置在全站仪的一侧;
加热器,设置在固定箱的内部;
环形套,呈竖直位于固定箱的一侧,其与全站仪本体的工作端对接设置,环形套的内部设有环形空腔,环形套的内圈设有向全站仪工作端倾斜延伸的穿孔,每个穿孔均与环形空腔连通;
导热通管,位于固定箱与环形套之间,其一端与固定箱的内部连通,其另外一端与环形套的环形空腔连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具体的,当需要将全站仪本体进行升降调节时,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转动第一摇把,通过第一摇把转动转轴旋转,转轴驱动驱动齿轮旋转,通过驱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方式使内杆朝上或者朝下移动,通过内杆同时带动升降盘和全站仪本体升降移动,直至将全站仪调节到需要的高度后停止转动,进一步的,当需要遮挡强光时,通过工作人员握住柱形把手朝下拨动,进而带动第一拨动杆朝下移动,在第一拨动杆朝下移动时,设置的限位条沿着限位套上的限位滑槽限位移动,同时带动弧形止停块朝下移动,随后工作人员手握柱形把手带动转盘沿着轴承套的圆周方向进行水平转动,直至转动到需要的位置后停止转动,工作人员松开柱形把手,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的缓冲力带动弧形止停块朝第一环形齿轮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弧形止停块与第一环形齿轮进行啮合连接,防止转盘进行自转,进一步的,转盘在转动时同时带动延伸长板沿着转盘的圆周方向转动,直至将延伸长板和两个遮挡板旋转到需要的位置停止,再通过工作人员握住第二摇把,且进行按压操作,将第二摇把朝套筒的方向进行按压,使设置的圆形止停块远离第二环形齿轮,通过第二摇把同时转动第二拨动杆,第二拨动杆同时带动延伸长板进行翻转,直至将延伸长板和两个遮挡板翻转到需要的角度后停止,随后工作人员松开第二摇把,这时通过第二缓冲弹簧的弹力推动圆形止停块进行复合,同时通过圆形止停块上设置的第二外齿与环形齿轮啮合连接,防止第二拨动杆、延伸长板和两个遮挡板自转,两个遮挡板与延伸长板铰接,便于遮挡板通过工作人员调整角度,能够全方位的将强光进行遮挡,提高全站仪本体的工作精度,进一步的,当需要对全站仪本体的观测镜进行除雾时,启动加热器,固定箱的外壁材质为隔热材质,使固定箱内充满温度,随后通过导热通管将热气引入环形套的环形空腔内,再通过设置的每个穿孔将热气引入全站仪本体的观测镜上,通过热气将全站仪本体观察镜的雾气进行清除,提升全站仪本体的测量精度,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全站仪野外测量精度的问题,该设备能够在野外雾气较大的情况下自动的将雾气去除,并且能够多方位的遮挡强光,提高全站仪测量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的局部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7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图7中沿D-D处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为:
1-支撑架;2-全站仪本体;3-升降机构;4-强光遮挡机构;5-除雾机构;6-固定套管;7-内杆;8-齿条;9-套环;10-转轴;11-驱动齿轮;12-第一摇把;13-升降盘;14-轴承套;15-转盘;16-第一环形齿轮;17-限位套;18-第一拨动杆;19-限位条;20-弧形止停块;21-第一外齿;22-第一缓冲弹簧;23-柱形把手;24-延伸套管;25-套筒;26-第二拨动杆;27-第二环形齿轮;28-圆形止停块;29-第二外齿;30-第二缓冲弹簧;31-第二摇把;32-延伸长板;33-遮挡板;34-固定箱;35-加热器;36-环形套;37-导热通管;38-环形空腔;39-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参照图1至图9所示,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包括支撑架1以及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全站仪本体2,还包括:
升降机构3,设置在支撑架1上,全站仪本体2设置在升降机构3的工作端,用于执行全站仪的升降工序;
强光遮挡机构4,设置在升降机构3上,用于遮挡全站仪本体2在使用时产生的强光;
除雾机构5,设置在全站仪本体2上,用于去除全站仪本体2上观测镜的雾气。
具体的,通过支撑架1将全站仪放置与需要工作的位置,通过升降机构3带动全站仪本体2调节到需要的位置,通过除雾机构5能够将全站仪本体2上观察镜的雾气去除,避免雾气遮挡全站仪本体2的观测镜,影响全站仪本体2的工作精度,通过强光遮挡机构4能够将有效减轻强光对全站仪本体2检测的不利影响,能够多方位的折叠强光。
升降机构3包括:
固定套管6,呈竖直设置在支撑架1的顶部;
内杆7,呈竖直能够伸缩的插设于固定套管6的内部,其顶端朝固定套管6的上方延伸;
齿条8,沿着内杆7的竖直方向设置在内杆7的外部,固定套管6上设有避让齿条8移动的条形切口;
套环9,套设于固定套管6的上端外部;
转轴10,横向位于齿条8的一侧,且两端与套环9的边缘处轴接;
驱动齿轮11,呈竖直套设在转轴10上,驱动齿轮11与齿条8啮合设置;
第一摇把12,设置在转轴10的一端;
升降盘13,呈水平设置在内杆7的顶部,全站仪本体2设置在升降盘13的顶部。
具体的,当需要将全站仪本体2进行升降调节时,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转动第一摇把12,通过第一摇把12转动转轴10旋转,转轴10驱动驱动齿轮11旋转,通过驱动齿轮11与齿条8的啮合方式使内杆7朝上或者朝下移动,通过内杆7同时带动升降盘13和全站仪本体2升降移动,直至将全站仪调节到需要的高度后停止转动。
强光遮挡机构4包括:
轴承套14,镶设于内杆7的上端外部;
转盘15,套设于轴承套14上,转盘15与轴承套14转动连接;
第一环形齿轮16,设置在升降盘13的底部;
限位套17,呈竖直贯通设于转盘15的边缘处;
第一拨动杆18,插设于限位套17内;
限位条19,沿着第一拨动杆18的竖向方向设置在第一拨动杆18的外部,限位套17的内圈设有供限位条19滑动的限位滑槽;
弧形止停块20,呈水平设置于第一拨动杆18的顶部,弧形止停块20的顶部设置有能够与第一环形齿配合连接的第一外齿21。
强光遮挡机构4还包括:
第一缓冲弹簧22,套设于第一拨动杆18靠近弧形止停块20的一端,第一缓冲弹簧22的上下端分别能够与弧形止停块20和转盘15的顶部抵接设置;
柱形把手23,呈竖直设置在第一拨动杆18的底部。
进一步的,当需要遮挡强光时,通过工作人员握住柱形把手23朝下拨动,进而带动第一拨动杆18朝下移动,在第一拨动杆18朝下移动时,设置的限位条19沿着限位套17上的限位滑槽限位移动,同时带动弧形止停块20朝下移动,随后工作人员手握柱形把手23带动转盘15沿着轴承套14的圆周方向进行水平转动,直至转动到需要的位置后停止转动,工作人员松开柱形把手23,通过第一缓冲弹簧22的缓冲力带动弧形止停块20朝第一环形齿轮16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弧形止停块20与第一环形齿轮16进行啮合连接,防止转盘15进行自转。
强光遮挡机构4还包括:
延伸套管24,横向位于转盘15远离限位套17的一端,其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转盘15的一侧连接;
套筒25,同轴设置在延伸套管24的一端,其靠近延伸套管24的一端为敞开结构;
第二拨动杆26,滑动插设于延伸套管24的内部,其一端向套筒25的内部延伸;
第二环形齿轮27,设置在延伸套管24靠近套筒25的端部;
圆形止停块28,同轴设置在第二拨动杆26靠近套筒25的一端,圆形止停块28靠近第二环形齿轮27的一端边缘处设置有能够与第二环形齿轮27配合连接的第二外齿29。
强光遮挡机构4还包括:
第二缓冲弹簧30,设于套筒25的内部,第二缓冲弹簧30的两端分别与套筒25的内部一端和圆形止停块28的端部抵接设置;
第二摇把31,设置于第二拨动杆26远离圆形止停块28的末端。
强光遮挡机构4还包括:
延伸长板32,其一端设置在第二拨动杆26的径向面上,延伸套管24上设有供延伸长板32翻转的翻转切口,延伸长板32的另一端朝全站仪本体2的上方一侧延伸设置;
遮挡板33,具有一对,分别铰接设置在延伸长板32的两侧。
进一步的,转盘15在转动时同时带动延伸长板32沿着转盘15的圆周方向转动,直至将延伸长板32和两个遮挡板33旋转到需要的位置停止,再通过工作人员握住第二摇把31,且进行按压操作,将第二摇把31朝套筒25的方向进行按压,使设置的圆形止停块28远离第二环形齿轮27,通过第二摇把31同时转动第二拨动杆26,第二拨动杆26同时带动延伸长板32进行翻转,直至将延伸长板32和两个遮挡板33翻转到需要的角度后停止,随后工作人员松开第二摇把31,这时通过第二缓冲弹簧30的弹力推动圆形止停块28进行复合,同时通过圆形止停块28上设置的第二外齿29与环形齿轮啮合连接,防止第二拨动杆26、延伸长板32和两个遮挡板33自转,两个遮挡板33与延伸长板32铰接,便于遮挡板33通过工作人员调整角度,能够全方位的将强光进行遮挡,提高全站仪本体2的工作精度。
除雾机构5包括:
固定箱34,设置在全站仪的一侧;
加热器35,设置在固定箱34的内部;
环形套36,呈竖直位于固定箱34的一侧,其与全站仪本体2的工作端对接设置,环形套36的内部设有环形空腔38,环形套36的内圈设有向全站仪工作端倾斜延伸的穿孔39,每个穿孔39均与环形空腔38连通;
导热通管37,位于固定箱34与环形套36之间,其一端与固定箱34的内部连通,其另外一端与环形套36的环形空腔38连通。
进一步的,当需要对全站仪本体2的观测镜进行除雾时,启动加热器35,固定箱34的外壁材质为隔热材质,使固定箱34内充满温度,随后通过导热通管37将热气引入环形套36的环形空腔38内,再通过设置的每个穿孔39将热气引入全站仪本体2的观测镜上,通过热气将全站仪本体2观察镜的雾气进行清除,提升全站仪本体2的测量精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装置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本发明的功能,进而解决了本发明提出的技术问题:
步骤一,具体的,当需要将全站仪本体2进行升降调节时,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转动第一摇把12,通过第一摇把12转动转轴10旋转,转轴10驱动驱动齿轮11旋转,通过驱动齿轮11与齿条8的啮合方式使内杆7朝上或者朝下移动,通过内杆7同时带动升降盘13和全站仪本体2升降移动,直至将全站仪调节到需要的高度后停止转动;
步骤二,进一步的,当需要遮挡强光时,通过工作人员握住柱形把手23朝下拨动,进而带动第一拨动杆18朝下移动,在第一拨动杆18朝下移动时,设置的限位条19沿着限位套17上的限位滑槽限位移动,同时带动弧形止停块20朝下移动,随后工作人员手握柱形把手23带动转盘15沿着轴承套14的圆周方向进行水平转动,直至转动到需要的位置后停止转动,工作人员松开柱形把手23,通过第一缓冲弹簧22的缓冲力带动弧形止停块20朝第一环形齿轮16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弧形止停块20与第一环形齿轮16进行啮合连接,防止转盘15进行自转;
步骤三,进一步的,转盘15在转动时同时带动延伸长板32沿着转盘15的圆周方向转动,直至将延伸长板32和两个遮挡板33旋转到需要的位置停止,再通过工作人员握住第二摇把31,且进行按压操作,将第二摇把31朝套筒25的方向进行按压,使设置的圆形止停块28远离第二环形齿轮27,通过第二摇把31同时转动第二拨动杆26,第二拨动杆26同时带动延伸长板32进行翻转,直至将延伸长板32和两个遮挡板33翻转到需要的角度后停止,随后工作人员松开第二摇把31,这时通过第二缓冲弹簧30的弹力推动圆形止停块28进行复合,同时通过圆形止停块28上设置的第二外齿29与环形齿轮啮合连接,防止第二拨动杆26、延伸长板32和两个遮挡板33自转,两个遮挡板33与延伸长板32铰接,便于遮挡板33通过工作人员调整角度,能够全方位的将强光进行遮挡,提高全站仪本体2的工作精度;
步骤四,进一步的,当需要对全站仪本体2的观测镜进行除雾时,启动加热器35,固定箱34的外壁材质为隔热材质,使固定箱34内充满温度,随后通过导热通管37将热气引入环形套36的环形空腔38内,再通过设置的每个穿孔39将热气引入全站仪本体2的观测镜上,通过热气将全站仪本体2观察镜的雾气进行清除,提升全站仪本体2的测量精度。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3)

1.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包括支撑架(1)以及设置在支撑架(1)上的全站仪本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机构(3),设置在支撑架(1)上,全站仪本体(2)设置在升降机构(3)的工作端,用于执行全站仪的升降工序;
强光遮挡机构(4),设置在升降机构(3)上,用于遮挡全站仪本体(2)在使用时产生的强光;
除雾机构(5),设置在全站仪本体(2)上,用于去除全站仪本体(2)上观测镜的雾气,
所述强光遮挡机构(4)包括:
轴承套(14),镶设于内杆(7)的上端外部;
转盘(15),套设于轴承套(14)上,转盘(15)与轴承套(14)转动连接;
第一环形齿轮(16),设置在升降盘(13)的底部;
限位套(17),呈竖直贯通设于转盘(15)的边缘处;
第一拨动杆(18),插设于限位套(17)内;
限位条(19),沿着第一拨动杆(18)的竖向方向设置在第一拨动杆(18)的外部,限位套(17)的内圈设有供限位条(19)滑动的限位滑槽;
弧形止停块(20),呈水平设置于第一拨动杆(18)的顶部,弧形止停块(20)的顶部设置有能够与第一环形齿配合连接的第一外齿(21),
所述强光遮挡机构(4)还包括:
第一缓冲弹簧(22),套设于第一拨动杆(18)靠近弧形止停块(20)的一端,第一缓冲弹簧(22)的上下端分别能够与弧形止停块(20)和转盘(15)的顶部抵接设置;
柱形把手(23),呈竖直设置在第一拨动杆(18)的底部,
所述强光遮挡机构(4)还包括:
延伸套管(24),横向位于转盘(15)远离限位套(17)的一端,其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转盘(15)的一侧连接;
套筒(25),同轴设置在延伸套管(24)的一端,其靠近延伸套管(24)的一端为敞开结构;
第二拨动杆(26),滑动插设于延伸套管(24)的内部,其一端向套筒(25)的内部延伸;
第二环形齿轮(27),设置在延伸套管(24)靠近套筒(25)的端部;
圆形止停块(28),同轴设置在第二拨动杆(26)靠近套筒(25)的一端,圆形止停块(28)靠近第二环形齿轮(27)的一端边缘处设置有能够与第二环形齿轮(27)配合连接的第二外齿(29),
所述强光遮挡机构(4)还包括:
第二缓冲弹簧(30),设于套筒(25)的内部,第二缓冲弹簧(30)的两端分别与套筒(25)的内部一端和圆形止停块(28)的端部抵接设置;
第二摇把(31),设置于第二拨动杆(26)远离圆形止停块(28)的末端,
所述强光遮挡机构(4)还包括:
延伸长板(32),其一端设置在第二拨动杆(26)的径向面上,延伸套管(24)上设有供延伸长板(32)翻转的翻转切口,延伸长板(32)的另一端朝全站仪本体(2)的上方一侧延伸设置;
遮挡板(33),具有一对,分别铰接设置在延伸长板(32)的两侧,
当需要遮挡强光时,通过工作人员握住柱形把手朝下拨动,进而带动第一拨动杆朝下移动,在第一拨动杆朝下移动时,设置的限位条沿着限位套上的限位滑槽限位移动,同时带动弧形止停块朝下移动,随后工作人员手握柱形把手带动转盘沿着轴承套的圆周方向进行水平转动,直至转动到需要的位置后停止转动,工作人员松开柱形把手,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的缓冲力带动弧形止停块朝第一环形齿轮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弧形止停块与第一环形齿轮进行啮合连接,防止转盘进行自转,转盘在转动时同时带动延伸长板沿着转盘的圆周方向转动,直至将延伸长板和两个遮挡板旋转到需要的位置停止,再通过工作人员握住第二摇把,且进行按压操作,将第二摇把朝套筒的方向进行按压,使设置的圆形止停块远离第二环形齿轮,通过第二摇把同时转动第二拨动杆,第二拨动杆同时带动延伸长板进行翻转,直至将延伸长板和两个遮挡板翻转到需要的角度后停止,随后工作人员松开第二摇把,这时通过第二缓冲弹簧的弹力推动圆形止停块进行复合,同时通过圆形止停块上设置的第二外齿与环形齿轮啮合连接,防止第二拨动杆、延伸长板和两个遮挡板自转,两个遮挡板与延伸长板铰接,便于遮挡板通过工作人员调整角度,能够全方位的将强光进行遮挡,提高全站仪本体的工作精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
固定套管(6),呈竖直设置在支撑架(1)的顶部;
内杆(7),呈竖直能够伸缩的插设于固定套管(6)的内部,其顶端朝固定套管(6)的上方延伸;
齿条(8),沿着内杆(7)的竖直方向设置在内杆(7)的外部,固定套管(6)上设有避让齿条(8)移动的条形切口;
套环(9),套设于固定套管(6)的上端外部;
转轴(10),横向位于齿条(8)的一侧,且两端与套环(9)的边缘处轴接;
驱动齿轮(11),呈竖直套设在转轴(10)上,驱动齿轮(11)与齿条(8)啮合设置;
第一摇把(12),设置在转轴(10)的一端;
升降盘(13),呈水平设置在内杆(7)的顶部,全站仪本体(2)设置在升降盘(13)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机构(5)包括:
固定箱(34),设置在全站仪的一侧;
加热器(35),设置在固定箱(34)的内部;
环形套(36),呈竖直位于固定箱(34)的一侧,其与全站仪本体(2)的工作端对接设置,环形套(36)的内部设有环形空腔(38),环形套(36)的内圈设有向全站仪工作端倾斜延伸的穿孔(39),每个穿孔(39)均与环形空腔(38)连通;
导热通管(37),位于固定箱(34)与环形套(36)之间,其一端与固定箱(34)的内部连通,其另外一端与环形套(36)的环形空腔(38)连通。
CN202110328779.XA 2021-03-27 2021-03-27 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 Active CN112797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8779.XA CN112797966B (zh) 2021-03-27 2021-03-27 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28779.XA CN112797966B (zh) 2021-03-27 2021-03-27 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7966A CN112797966A (zh) 2021-05-14
CN112797966B true CN112797966B (zh) 2023-04-21

Family

ID=75817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28779.XA Active CN112797966B (zh) 2021-03-27 2021-03-27 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79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64034B (zh) * 2022-09-05 2022-12-23 扬州佰思特测绘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移动式水平仪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866248U (zh) * 2018-02-08 2018-09-14 四川岚强石油天然气工程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野外用全站仪
CN210291186U (zh) * 2019-03-21 2020-04-10 山东牧马人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站仪
CN210689648U (zh) * 2019-11-22 2020-06-05 河南云河测绘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式全站仪
CN211527407U (zh) * 2020-03-28 2020-09-18 浙江爱丽智能检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现场测量的全站仪
CN212320720U (zh) * 2020-07-25 2021-01-08 南京维景数据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7966A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97966B (zh) 一种适用于野外测绘的全站仪
CN210106969U (zh) 一种工程用现场测绘装置
JP2021032071A (ja) 室内建築施工用の昇降はしご
CN113238027A (zh) 便携式土壤污染物监测装置
CN213502356U (zh) 一种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CN208520379U (zh) 一种稳定性较高的工程测绘仪
CN215831582U (zh) 一种用于房产和地籍测绘的设备
CN211317359U (zh) 一种工程测量仪的固定装置
CN215640904U (zh) 一种可移动建筑材料检测装置
CN108827257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测量装置
CN210199064U (zh) 一种具有角度调节的气体检测装置
CN212458964U (zh) 一种土壤修复用取样装置
CN210895874U (zh) 一种移动式互动教学装置
CN212988355U (zh) 地质工程施工用测绘仪
CN109358375B (zh) 一种集成式钢筋位置测定仪
CN110425399B (zh) 一种用于自动化控制现场试验的便携式柱上开关
CN112729185A (zh) 一种建筑外墙裂缝检测装置
CN211529564U (zh) 一种建筑工程造价分析装置
CN218819416U (zh) 一种便于携带测绘装置
CN215985281U (zh) 一种土壤修复用取样器
CN219550091U (zh) 一种地理信息测绘的距离测量装置
CN220270457U (zh) 一种测绘工程辅助测绘装置
CN213120540U (zh) 一种道路施工测量装置
CN212540120U (zh) 一种多功能高光谱图像探测装置
CN217212472U (zh) 一种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6

Address after: 322000 No.366 Binwang Road, Jiangdong Street, Yiwu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IWU SURVEYING & DESIGN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Nanhu campu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No.1, Daxue Road, Tongshan District, X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1116

Applicant before: Cao Zhipe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