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2350A - 锑和/或铋纳米片、锑烯和/或铋烯及其制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锑和/或铋纳米片、锑烯和/或铋烯及其制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92350A CN112792350A CN201911023629.7A CN201911023629A CN112792350A CN 112792350 A CN112792350 A CN 112792350A CN 201911023629 A CN201911023629 A CN 201911023629A CN 112792350 A CN112792350 A CN 1127923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smuth
- antimony
- nanosheet
- thickness
- antimone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16—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 B22F9/18—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redu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 B22F9/24—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chemical processes with redu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starting from liquid metal compounds, e.g. solu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05—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ize or surface area of the particles
- B22F1/054—Nanosized p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05—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ize or surface area of the particles
- B22F1/054—Nanosized particles
- B22F1/0551—Flake form nanoparticl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3/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锑和/或铋纳米片、锑烯和/或铋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提供本发明的锑和/或铋纳米片、锑烯和/或铋烯以及本发明方法制得的锑和/或铋纳米片、锑烯和/或铋烯的用途。本申请的方法具有产率高、制备周期短、易于扩大制备等优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领域,具体涉及金属纳米片、金属烯,特别是锑 和/或铋纳米片以及锑烯和/或铋烯;还涉及所述金属纳米、金属烯的制备 方法,更具体而言,所述方法为熔融盐辅助铝热还原法,还涉及本发明金 属纳米片、金属烯和由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金属纳米片、金属烯的用途。
背景技术
二维材料因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和化学特性,而在过去的几十年引 起了广泛关注。如石墨烯、黑磷等二维材料在电子、能源、环境和生物工 程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石墨烯本身作为零带隙半金属材料, 在电子和发光二极管领域的应用受限;黑磷则对环境中的水分和氧极度敏 感,其应用同样遭受阻碍。锑(Sb)作为第五主族元素,与黑磷具有类似 的性质,但具有独特的能带结构和良好的稳定性,因而应用前景广泛。
然而,近年来虽然已有报道锑烯或锑纳米片的制备方法,但所报道的 制备方法,例如微机械剥离法、超声或液相剥离法、外延法,均存在缺陷。 机械剥离法制备产率低,传统的液相剥离法制备耗时长,改进的液相剥离 法过程复杂且产率仍待提高,外延法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一种全新的金属纳米片、金属 烯,以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的不足,具有产率高、制备 周期短、易于扩大制备等优势。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金属纳米片,具体而言,提供一种锑纳米片 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分 布度ΔD/Dmax为0.5~0.8之间的任意值;
其中,ΔD=Dmax—Dmin;
Dmax表示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中,最厚的锑纳米片材料和 /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
Dmin表示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中,最薄的锑纳米片材料和 /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
在本发明金属纳米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 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范围为10~100nm之间的任意范围。
优选地,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范围为10~95nm。
更优选地,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范围为 10~90nm。
最优选地,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为 10nm~80nm。
例如,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可为纳10nm、16 nm、17nm、35nm、40nm、45nm、52nm和/或80nm。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金属烯,具体而言,提供锑烯材料和/ 或铋烯材料,所述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厚度分布度Δd/dmax为0.07~0.3 之间的任意值;
其中,Δd=dmax—dmin;
dmax表示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中,最厚的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 厚度;
dmin表示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中,最薄的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 厚度。
在本发明金属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 的厚度范围为0.5~1.5nm之间的任意范围;
优选地,所述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厚度为0.75~1.33nm;
更优选地,所述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厚度为0.79~1.2nm。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锑纳米片 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将初始原料混合物置于100~300℃的反应温度下反应不少于3小时的 反应时间后,经洗涤、干燥即得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
所述初始原料混合物包括IA族金属氯盐、氯化铝、锑氧化物和/或铋 氧化物、铝粉。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提供的锑烯材料 和/或铋烯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将初始原料混合物置于100~300℃的反应温度下反应不少于3小时的 反应时间后,经洗涤、干燥、超声即得所述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
所述初始原料混合物包括IA族金属氯盐、氯化铝、锑氧化物和/或铋 氧化物、铝粉。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初始原料混合物中包括:
5~25重量份的IA族金属氯盐;
40~70重量份的氯化铝;
10~35重量份的锑氧化物和/或铋氧化物;
3~15重量份的铝粉;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初始原料混合物中包括:
10~20重量份的NaCl和/或KCl;
40~50重量份的氯化铝;
15~30重量份的锑氧化物和/或铋氧化物;
5~12重量份的铝粉。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更优选实施方案中,反应温度为115℃~300℃;
所述反应时间为3~8小时;优选地,所述反应时间为4~6小时。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超声的条件为:功率 80-650瓦,优选90-600瓦,更优选100~500瓦;超声时间为10~120分钟, 优选20~100分钟,更优选30~60分钟。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各反应物质可以一次性或者分批加入反应器中。 本发明方法适用的反应器为材料合成领域常用的反应器,可以是实验室或 工业上常用的反应器,如市售的圆底烧瓶、试管等。条件是,反应器本身 的材料不与本发明方法所用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不使本发明方法所用 各物质的性态发生改变。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纳米金属片,具体为锑纳米片和铋纳米片, 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呈现出外观形态(如图1、图2-1和图2-2所示)、 结晶状态(如图3-1、图3-2所示)、微观结构不同(如图4-1至图5-2所 示)。
本发明基于熔融盐辅助铝热还原法制备纳米金属片,具体而言,制备 锑纳米片和铋纳米片。在本发明的方法中,锑纳米片和铋纳米片在低共熔 盐体系的存在下制备。
如本领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低共熔”指的是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的现象。具体到本发明而言,“低共熔盐体 系”为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的体系。在本发明的方法中,IA族金属 氯盐和氯化铝形成低共熔盐体系。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锑或铋纳米片的产率可为85%以上,优选为 85%-100%,更优选89-100%,例如为89.59%、90.33%、93.31%、~100%。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锑纳米片在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区域, 光吸收效率均高于商业化的锑粉。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铋纳米片在紫 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区域,具有与商业化的铋粉相当的光吸收效率。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 纳米片材料、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提供的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根据本发 明第三方面方法制备的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根据本发明的第 四方面制备的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至少一种在电催化CO2制甲酸燃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本发明的锑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利用低共熔盐体系、VA族金属和铝粉 (Al)为反应原料,制备金属纳米片。所述方法具有产率高、成本低、效 率高、易于扩大制备等有益效果,具有商业化应用潜力。
并且,本发明方法制得的金属纳米片还可通过简单的方法,例如超声 法,进一步分离为超薄金属纳米片。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以下附图进一步解释,但并不限于此。
图1为熔盐辅助铝热还原Sb2O3(图1-1)和Bi2O3(图1-2)反应前 后的数码照片。
图2-1为商业Sb2O3、商业Sb粉以及本发明方法在115℃(Sb-115, 下同)、200℃(Sb-200,下同)、300℃(Sb-300,下同)反应温度下制备 的Sb纳米金属片的数码照片。
图2-2为商业Bi2O3、商业Bi粉以及本发明方法在115℃(Bi-115,下 同)、200℃(Bi-200,下同)、300℃(Bi-300,下同)反应温度下制备的 Bi纳米金属片的数码照片。
图3-1为为商业Sb粉以及本发明方法在115℃、200℃、300℃反应温 度下制备的Sb纳米金属片的UV-Vis-NIR漫反射谱(图3-1(a))和样品在 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区域内的平均光吸收效率图(图3-1(b))。
图3-2为商业Bi粉以及本发明方法在115℃、200℃、300℃反应温度 下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的UV-Vis-NIR漫反射谱(图3-2(a))和样品在紫 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区域内的平均光吸收效率图(图3-2(b))。
图4-1为商业Sb粉以及本发明方法在115℃、200℃、300℃反应温度 下制备的Sb纳米金属片的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结果。
图4-2为商业Bi粉以及本发明方法在115℃、200℃、300℃反应温度 下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的XRD测试结果。
图5-1为本发明方法在115℃、200℃、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Sb纳 米金属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图5-2为本发明方法在115℃、200℃、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Bi纳 米金属片的SEM图。
图6-1为商业Sb2O3、商业Sb粉的SEM图。
图6-2为商业Bi2O3、商业Bi粉的SEM图。
图7-1为在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Sb纳米金属片经超声分离后的透 射电子显微镜(TEM)(图7-1(a)-(b))、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图7-1(c))、选区电子衍射(SAED)(图7-1(d))图。
图7-2为在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经超声分离后的透 射电子显微镜(TEM)(图7-2(a)-(b))、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图7-2(c))、选区电子衍射(SAED)(图7-1(d))图。
图8-1为在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Sb纳米金属片经超声分离后的 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图8-1(a))及高度轮廓分布图(图8-1(b))。
图8-2为在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经超声分离后的 AFM图(图8-2(a))及高度轮廓分布图(图8-2(b))。
图9为在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进行电化学CO2还 原测试时的时间-电流曲线、生成甲酸盐的法拉第效率图(图9(a))和电解 过程中电解液中的Bi含量、甲酸盐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9(b))。
图10为电催化CO2还原24h后阴极产生的甲酸盐产物经核磁共振谱 仪检测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结合以下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详述,但本不局限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如无相反说明,则各物质的量均指重量,百分比均指 重量百分比,份均指重量份。如无具体说明,所有操作均在常温常压下进 行。
实施例
本发明将参考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仅为说明目的, 而无意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如无特别说明,实施例中所用原料均为商 业购买后未经任何处理直接使用,所用仪器均采用厂家推荐参数。
原料和仪器
铝粉,型号为200目,购自安耐吉化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超声仪,型号为KQ3200DE,购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型号为小米8青春版,购自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X射线衍射仪,型号为Miniflex600,购自日本理学株式会社;
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为JSM6700-F,购自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型号为Tecnai F20,购自美国FEI公司;
原子力显微镜,型号为Dimension ICON,购自德国布鲁克公司;
分光光度计,型号为Lambda 950,购自珀金埃尔默仪器有限公司;
电化学工作站,型号为CHI660E,购自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
核磁共振谱仪,型号为JNM-ECZ400S,购自日本电子株式会社。
实施例1制备锑纳米片和极薄锑纳米片
首先将氯化钠(NaCl)、氯化铝(AlCl3)、氧化锑(Sb2O3)和铝粉(Al) 按照表1所示的量混合均匀后放置于试管中,随后将装有所述物质的试管 如表1所示温度的加热器内反应5小时,反应完毕后取出试管,自然冷却 后,向反应后的试管中注入300ml去离子水,随后加入30ml浓盐酸酸洗, 最后离心,并依次用体积比去离子水:浓盐酸=1:10的稀盐酸150ml、150ml 去离子水、50ml乙醇洗涤。干燥,得到产物为锑纳米片。
将如上制得锑纳米片以10g·L-1的浓度分散于乙醇中,在500瓦的功 率下超声30分钟,得到极薄锑纳米片(锑烯)。
实施例2-3制备锑纳米片和极薄锑纳米片
锑纳米片制法如实施例1所述,不同之处在于根据表2改变各物质用 量。
薄锑纳米片的制备如实施例1所述。
实施例4-6制备铋纳米片和极薄锑铋纳米片
铋纳米片制法如实施例1所述,不同之处在于,将氧化锑替换为氧化 铋(Bi2O3),并按照表2所示调整各物质的量。
极薄铋纳米片(铋烯)的制备如实施例1所述。
表1制备锑纳米片的原料及用量
表2制备铋纳米片的原料及用量
性能测试
外观形态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根据实施例1-3进行Sb2O3熔盐辅助铝热还原反应 前后的数码照片(如图1-1所示)。可见,通过本发明的熔盐辅助铝热还原 法,制备的Sb纳米金属片外观均形成黑色产物;没有熔盐辅助的反应, 即使反应温度达到300℃,该反应也不能进行。由此说明,通过加入熔盐 可有效的促成Sb2O3铝热还原反应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根据实施例1至3制备的Sb纳米金属片的数码照 片,同时拍摄商业Sb2O3、商业Sb粉的数码照片(如2-1所示)进行比较。 比较可知,本申请制备的Sb纳米金属片的外观均呈现深灰色甚至接近黑 色,比商业化的灰色Sb粉颜色更深。这可以说明,熔盐辅助的铝热还原 法可有效的将白色的商业Sb2O3粉末还原成Sb,同时所制备的Sb纳米片相比于商业化的灰色Sb粉将具有更强的光吸收能力。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根据实施例4至6进行Bi2O3熔盐辅助铝热还原反 应前后的数码照片(如图1-2所示)。可见,通过本发明的熔盐辅助铝热还 原法,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外观均形成黑色产物;没有熔盐辅助的反应, 即使反应温度达到300℃,该反应也不能进行。由此说明,通过加入熔盐 可有效的促成Bi2O3铝热还原反应。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根据实施例4至6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的照片, 同时拍摄商业Bi2O3、商业Bi粉的数码照片(如图2-2所示)进行比较。 比较可知,本申请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的外观均呈现深灰色甚至接近黑 色,比商业化的灰色Bi粉颜色更深。这可以说明,熔盐辅助的铝热还原 法可有效的将黄色的商业Bi2O3粉末还原成Bi,同时所制备的Bi纳米片 相比于商业化的灰色Bi粉将具有更强的光吸收能力。
产率
本申请的实施例1-6中,金属锑或铋纳米片的产率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计算:
Q:产率
N:一个氧化物分子中所含金属锑或铋原子个数
m产物:最终得到的金属锑或铋产物质量(g)
m原料:加入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锑或氧化铋原料质量(g)
M原料:加入的金属氧化物氧化锑或氧化铋的相对分子质量(g/mol)
M产物:最终得到的金属锑或铋产物的相对原子质量(g/mol)
表3锑纳米片、铋纳米片的产率
实施例编号 | 纳米片产率,% |
1 | ~100% |
2 | ~100% |
3 | ~100% |
4 | 93.31% |
5 | 90.33% |
6 | 89.59% |
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光吸收性能分析
利用珀金埃尔默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ambda 950的紫外-可见 -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进行UV-Vis-NIR光吸收性能分析。
对实施例1至6中的样品进行UV-Vis-NIR漫反射表征,表征结果典 型的如图3-1至3-2所示。并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得材料的光吸收效率, 如表4所示。
A:样品的光吸收效率
R:样品的光反射效率
S:光谱辐照度(W m-2nm-1)
λ:光波波长(nm)
表4实施例1至6中的样品在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区域的光吸收效 率
样品 | 紫外光(%)<sup>a)</sup> | 可见光(%)<sup>b)</sup> | 红外光(%)<sup>c)</sup> |
商业Sb粉 | 70.91 | 67.75 | 68.50 |
实施例1 | 83.47 | 84.41 | 84.25 |
实施例2 | 81.36 | 82.46 | 82.69 |
实施例3 | 84.43 | 84.26 | 83.47 |
商业Bi粉 | 78.62 | 80.31 | 78.65 |
实施例4 | 78.91 | 75.34 | 80.39 |
实施例5 | 80.17 | 79.14 | 78.57 |
实施例6 | 80.86 | 80.60 | 82.12 |
a)紫外光:λ≤400nm;b)可见光:400<λ≤760nm;c)红外光:λ≥760nm。
图3-1为实施例1至3中样品UV-Vis-NIR图和样品在不同光波区域 内的平均光吸收效率图,分别示出本发明方法在115℃、200℃、300℃反 应温度下制备的Sb纳米金属片的UV-Vis-NIR测试结果和样品在不同光 波区域内的平均光吸收效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温度为115℃、200℃、 300℃形成的产物均在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区域,光吸收效率均高 于商业化的Sb粉。实施例3的平均光吸收效率最高,在紫外光、可见光、 近红外光区域内分别达到84.43、84.26、83.47的平均光吸收效率。
图3-2为实施例4至6中样品UV-Vis-NIR图和样品在不同光波区域 内的平均光吸收效率图,分别示出本发明方法在115℃、200℃、300℃反 应温度下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的UV-Vis-NIR测试结果和样品在不同光波 区域内的平均光吸收效率。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温度为115℃、200℃、 300℃形成的产物在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光区域,具有与商业化的Bi 粉相当的光吸收效率。
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
利用日本理学株式会社生产的型号为Miniflex600的X射线衍射仪 进行XRD分析。
对实施例1至6中的样品进行XRD表征,表征结果典型的如图4-1 至4-2所示。
图4-1为实施例1至3中样品XRD图,分别示出本发明方法在115℃、 200℃、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Sb纳米金属片的XRD测试结果。从图中 可以看出反应温度为115℃、200℃、300℃形成的产物均具有Sb(JCPDS: 25-0732),与商业Sb粉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同时没有发现其他杂相。
图4-2为实施例4至6中样品XRD图,分别示出本发明方法在115℃、 200℃、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的XRD测试结果。从图中 可以看出反应温度为115℃、200℃、300℃形成的产物均具有Bi(JCPDS: 44-1246),与商业Bi粉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同时没有发现其他杂相。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利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生产的型号为JSM6700-F的SEM分析。
对实施例1至6中的样品进行SEM表征,表征结果典型的如图5-1 至5-2所示。
图5-1为实施例1至3中样品SEM照片,分别示出本发明方法在115℃、 200℃、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Sb纳米金属片的SEM照片。可以看出, 与纳米级颗粒状的商业Sb粉(SEM图如图6-1所示)相比,本发明的Sb 纳米片均呈现纳米片状形貌结构,片层厚度约为10~100nm。具体而言, 实施例1的Sb纳米金属片(115℃)的厚度为40nm、45nm;实施例2 的Sb纳米金属片(200℃)的厚度为45nm、52nm;实施例3的Sb纳米 金属片(300℃)的厚度为17nm、35nm。
图5-2为实施例4-6中样品SEM照片,分别示出本发明方法在115℃、 200℃、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的SEM照片。可以看出, 与微米级块状的商业Bi2O3粉(SEM图如图6-2所示),本发明的Bi纳米 片均呈现纳米片状形貌结构,片层厚度约为10~100nm。具体而言,实施 例4的Bi纳米金属片(115℃)的厚度为40nm、80nm;实施例5的Bi 纳米金属片(200℃)的厚度为16nm、35nm;实施例6的Bi纳米金属片 (300℃)的厚度为10nm、35nm。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利用美国FEI公司生产的型号为Tecnai F20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TEM、HRTEM、SAED分析。
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实施例3和实施例6制备的锑纳米片或 铋纳米片经超声后得到的极薄锑纳米片(锑烯)或极薄铋纳米片(铋烯) 样品,表征结果典型的如图7-1至7-2所示。
图7-1为实施例3中在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Sb纳米金属片经超声 分离后的制备极薄锑纳米片(锑烯)的TEM(图7-1(a)-(b))、HRTEM) (图7-1(c)、SAED(图7-1(d))图。可以看出实施例3所得样品经超声 处理后,仍保持原先的片层形貌,且晶面间距对应Sb(JCPDS: 44-1246)的(104)晶面,为单晶结构,与其PXRD结果一致。
图7-2为实施例6中在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经超声 分离后的制备极薄铋纳米片(铋烯)的TEM(图7-2(a)-(b))、HRTEM(图 7-2(c))、SAED(图7-1(d))。可以看出实施例6所得样品经超声处理后, 仍保持原先的片层形貌,且晶面间距 分别对应Bi(JCPDS: 44-1246)的(104)和(021)晶面,为单晶结构,与其PXRD结果一致。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利用德国布鲁克公司生产的型号为Dimension ICON的原子力显微 镜进行AFM分析,
图8-1为实施例3在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Sb纳米金属片经超声 分离后的AFM图(图8-1(a))及高度轮廓分布图(图8-1(b))。可以看出 该样品平均厚度约为1.2nm。
图8-2为实施例6在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经超声分 离后的AFM图(图8-2(a))及高度轮廓分布图(图8-2(b))。可以看出该 样品平均厚度约为0.79nm。
电催化CO2还原性能
利用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HI660E的电化学工作站 进行电催化CO2还原性能分析。下文以Bi为例进行Bi的CO2还原性能 分析。
图9为实施例6在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的电催化 CO2还原电流时间分布、产生甲酸法拉第效率图(图9(a))及甲酸盐产量、 Bi在阴阳极电解液中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图9(b))。可以看出该样品可 以稳定电解超过750h。在前564h电解过程中该样品将CO2转化为甲酸盐 的平均法拉第效率约为51%,甲酸盐总产量达213.10mmol(浓度达到0.17M),Bi在电解液中的总溶出量仅为0.48%,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还原 CO2稳定性。相关的参数随时间变化情况如表5所示。
Sb的CO2还原性能分析以上述方式类似地进行。
表5生成甲酸盐的法拉第效率、甲酸盐产量、阴阳极液中Bi含量随时间 变化情况
电催化CO2还原产物检测
利用日本电子株式会社生产的型号为JNM-ECZ400S的核磁共振谱 仪电催化CO2还原产物检测。
图10为实施例6在300℃反应温度下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的电催化 CO2还原24h后阴极电解液的核磁共振检测结果。可以看出阴极电解液中 除去水峰和内标物二甲亚砜(DMSO)外,仅检测到甲酸根离子,说明所 制备的Bi纳米金属片可有效的将CO2电催化转变成甲酸盐。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 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 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 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 方案范围内。
Claims (10)
1.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分布度ΔD/Dmax为0.5~0.8之间的任意值;
其中,ΔD=Dmax—Dmin;
Dmax表示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中,最厚的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
Dmin表示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中,最薄的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范围为10~100nm之间的任意范围;
优选地,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范围为10~95nm;
更优选地,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范围为10~90nm;
最优选地,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厚度为10nm~80nm。
3.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厚度分布度Δd/dmax为0.07~0.3之间的任意值;
其中,Δd=dmax—dmin;
dmax表示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中,最厚的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厚度;
dmin表示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中,最薄的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厚度范围为0.5~1.5nm之间的任意范围;
优选地,所述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厚度为0.75~1.33nm;
更优选地,所述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厚度为0.79~1.2nm。
5.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将初始原料混合物置于100~300℃的反应温度下反应不少于3小时的反应时间后,经洗涤、干燥即得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
所述初始原料混合物包括IA族金属氯盐、氯化铝、锑氧化物和/或铋氧化物、铝粉。
6.制备权利要求3或4所述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将初始原料混合物置于100~300℃的反应温度下反应不少于3小时的反应时间后,经洗涤、干燥、超声即得所述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
所述初始原料混合物包括IA族金属氯盐、氯化铝、锑氧化物和/或铋氧化物、铝粉。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原料混合物中包括:
5~25重量份的IA族金属氯盐;
40~70重量份的氯化铝;
10~35重量份的锑氧化物和/或铋氧化物;
3~15重量份的铝粉;
优选地,所述初始原料混合物中包括:
10~20重量份的NaCl和/或KCl;
40~50重量份的氯化铝;
15~30重量份的锑氧化物和/或铋氧化物;
5~12重量份的铝粉。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温度为115℃~300℃;
所述反应时间为3~8小时;优选地,所述反应时间为4~6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的条件为:功率80-650瓦,优选90-600瓦,更优选100~500瓦;超声时间为10~120分钟,优选20~100分钟,更优选30~60分钟。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权利要求3或4所述制备的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中以及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锑纳米片材料和/或铋纳米片材料、锑烯材料和/或铋烯材料的至少一种在电催化CO2制甲酸燃料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23629.7A CN112792350B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锑和/或铋纳米片、锑烯和/或铋烯及其制法和用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23629.7A CN112792350B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锑和/或铋纳米片、锑烯和/或铋烯及其制法和用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92350A true CN112792350A (zh) | 2021-05-14 |
CN112792350B CN112792350B (zh) | 2022-04-19 |
Family
ID=75802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23629.7A Active CN112792350B (zh) | 2019-10-25 | 2019-10-25 | 锑和/或铋纳米片、锑烯和/或铋烯及其制法和用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9235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081802A1 (en) * | 2020-09-14 | 2022-03-17 |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Yonsei University | Layered group iii-v compound and nanosheet containing antimony, and electr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24579A1 (en) * | 2022-05-20 | 2023-11-23 | Koc Universitesi | Bismuthene as a versatile photocatalyst operating under variable conditions for the photoredox c–h bond functionalization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03049B1 (ko) * | 2007-08-31 | 2008-02-22 | (주)제이피에스 마이크로텍 | 마이크로파를 이용한 박편상의 산화알루미늄 제조방법 |
CN105798321A (zh) * | 2016-01-29 | 2016-07-27 | 宁波工程学院 | 一种半金属铋纳米带、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008473A (zh) * | 2017-05-18 | 2017-08-04 | 江苏大学 | 一种三维结构钛酸铋纳米片/氯氧铋纳米片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145171A (zh) * | 2017-12-26 | 2018-06-12 | 深圳大学 | 一种铋烯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147457A (zh) * | 2017-12-26 | 2018-06-12 | 清华大学 | 制备铋系氧化物纳米片的方法和铋系氧化物纳米片的应用 |
CN108275721A (zh) * | 2018-04-04 | 2018-07-13 | 湘潭大学 | 一种{010}高能晶面暴露BiOCl纳米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08284220A (zh) * | 2017-12-26 | 2018-07-17 | 深圳大学 | 一种铋烯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480657A (zh) * | 2018-05-21 | 2018-09-04 | 许昌学院 | 一种铋纳米片、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09721057A (zh) * | 2018-12-29 | 2019-05-07 | 安徽工业大学 | 一种纳米硅的高效低温熔盐制备方法 |
CN109967066A (zh) * | 2019-03-06 | 2019-07-05 | 浙江大学 | 纳米片结构的钼酸铋催化剂在催化合成1,3-丁二烯中的应用 |
CN110342934A (zh) * | 2019-06-19 | 2019-10-18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微米级片状铌酸钠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19
- 2019-10-25 CN CN201911023629.7A patent/CN1127923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03049B1 (ko) * | 2007-08-31 | 2008-02-22 | (주)제이피에스 마이크로텍 | 마이크로파를 이용한 박편상의 산화알루미늄 제조방법 |
CN105798321A (zh) * | 2016-01-29 | 2016-07-27 | 宁波工程学院 | 一种半金属铋纳米带、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008473A (zh) * | 2017-05-18 | 2017-08-04 | 江苏大学 | 一种三维结构钛酸铋纳米片/氯氧铋纳米片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145171A (zh) * | 2017-12-26 | 2018-06-12 | 深圳大学 | 一种铋烯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147457A (zh) * | 2017-12-26 | 2018-06-12 | 清华大学 | 制备铋系氧化物纳米片的方法和铋系氧化物纳米片的应用 |
CN108284220A (zh) * | 2017-12-26 | 2018-07-17 | 深圳大学 | 一种铋烯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275721A (zh) * | 2018-04-04 | 2018-07-13 | 湘潭大学 | 一种{010}高能晶面暴露BiOCl纳米片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08480657A (zh) * | 2018-05-21 | 2018-09-04 | 许昌学院 | 一种铋纳米片、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09721057A (zh) * | 2018-12-29 | 2019-05-07 | 安徽工业大学 | 一种纳米硅的高效低温熔盐制备方法 |
CN109967066A (zh) * | 2019-03-06 | 2019-07-05 | 浙江大学 | 纳米片结构的钼酸铋催化剂在催化合成1,3-丁二烯中的应用 |
CN110342934A (zh) * | 2019-06-19 | 2019-10-18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微米级片状铌酸钠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YI, ZHENG等: "Preparation of Sb nanoparticles in molten salt and their potassium storage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NANOSCALE》 * |
甘培原等: "NaF-NaCl-KCl-ScF3熔盐体系中铝热还原Sc2O3制备Al-Sc中间合金",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081802A1 (en) * | 2020-09-14 | 2022-03-17 |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Yonsei University | Layered group iii-v compound and nanosheet containing antimony, and electr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
US11643753B2 (en) * | 2020-09-14 | 2023-05-09 |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Yonsei University | Layered group III-V compound and nanosheet containing antimony, and electric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92350B (zh) | 2022-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Pazniak et al. | Ti3C2Tx MXene characterization produced from SHS-ground Ti3AlC2 | |
US10472242B2 (en) | Method for preparing graphene by using high speed homogenization pretreatment and high pressure homogenation | |
CN110892570B (zh) | MXene粒子材料、浆料、二次电池、透明电极、MXene粒子材料的制造方法 | |
Azam et al. |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nO nanopowder synthesized by sol–gel method | |
Wang et al. | Aqueous solution fabrication of large-scale arrayed obelisk-like zinc oxide nanorods with high efficiency | |
Numan et al. | Microwave-assisted rapid MAX phase etching and delamination: A paradigm shift in MXene synthesis | |
CN112792350B (zh) | 锑和/或铋纳米片、锑烯和/或铋烯及其制法和用途 | |
Champion et al. |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luminum nanocrystalline powders | |
CN110294495B (zh) | 一种制备TaO2F纳米棒的方法 | |
Gómez-Pérez et al. | Acetone improves the topographical homogeneity of liquid phase exfoliated few-layer black phosphorus flakes | |
US9434664B2 (en) | Preparation method for edge-fluorinated graphite via mechanic-chemical process | |
Londoño‐Calderon et al. | 1D to 2D transition in tellurium observed by 4D electron microscopy | |
Zhang et al. | The effect of ultrasound on synthesis and energy storage mechanism of Ti3C2Tx MXene | |
CN115367754B (zh) | 由MXene转化制备MAX相材料的方法及用途 | |
Qi et al. |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graphene nanocomposites by in-situ synthesis | |
Sartale et al. | Novel electrochemical process for the deposition of nanocrystalline NiFe2O4 thin films | |
Yamashita et al. |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structure and crystal structure in zincite solid solutions | |
Das et al. | Pressure-induced assemblies and structures of graphitic-carbon sheet encapsulated Au nanoparticles | |
Rountree et al. | Graphene reflux: improving the yield of liquid-exfoliated nanosheets through repeated separation techniques | |
Ramazanov et al. | Metallopolymer Nanocomposites Based on PP/Ni: Structure and Electrophysical Properties. | |
Zahoor et al. | Introduction to hexagonal boron nitrides: history,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 | |
Hu et al. | Electrochemical assembly of ZnO architectures via deformation and coalescence of soft colloidal templates in reverse microemulsion | |
Wang et al. | Synthesis of ultra-thin gold nanosheets composed of steadily linked dense nanoparticle arrays using magnetron sputtering | |
Juangsa et al. | Nonthermal plasma synthesis of silicon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thermal transport properties | |
Adigun et al. | Effect of electric potential on the structure and yield of graphene oxide using electrochemical exfoliation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