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5107A - 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5107A
CN112785107A CN201911090820.3A CN201911090820A CN112785107A CN 112785107 A CN112785107 A CN 112785107A CN 201911090820 A CN201911090820 A CN 201911090820A CN 112785107 A CN112785107 A CN 112785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valuation
identity information
incentiv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908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uangsh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uangsh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uangsh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uangsh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9082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51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5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51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包括系统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评价指标、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及其关联关系;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根据评价指标采集的评价数据进行第一数据处理,和第二数据处理,形成激励数据;激励查看模块;激励兑换模块。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通过上述系统和方法,可以实现评价数据转换为结构化数据以及激励数据,在学校层面统一管理学生激励,并形成有效的二次激励。

Description

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学信息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教育教学的形式以应试为主,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兴趣培养没有产生良好引导。有效的学习激励措施和工具的引进,既有利于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行更好的教育工作评估和考核。
目前教学中常用的成就激励系统大多以线下的口头师生交流为主,多数教师也会通过贴纸、盖章或类似的形式在本子上进行奖惩记录和统计,部分学校以学校为单位发行统一的“代币”,并提供全校范围的奖品或荣誉兑换活动,以此进行学生激励表彰。但这类形式相对过分繁琐,操作管理统计工作量巨大,结果不好保存,难于深入开展。
部分公司已经引入信息化手段,以班级或老师个人为单位,通过采用APP或网页的形式进行学生的表扬、批评的记录,以及积分兑换。但相关的奖惩维度缺乏系统性规划,过分突出了教师的操作便利性,忽略了学校的统一管理和评价手段的科学性,不能充分发挥这种手段的效力,因而游离于常规教学、教研系统之外。同时,教师个体的局限性也导致无法提供丰富的激励手段,激励形式大多流于简单的物质刺激,效果有限,且学校无法进行有效干预。对于学校另一常用的手段,荣誉授予,通过这样的形式也无法进行兼顾。
另外,收集常态化产生的学生评价数据,以形成合适的积分或荣誉,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现有的以老师口头或书面的记录,一来记录不方便,不能全面覆盖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二来没有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数据的可靠性低,产生的积分或荣誉可能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和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学生常态化评价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以用于形成激励数据;如何保证存储的原始采集评价数据及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的可靠性。本发明也可以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系统包括:
系统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评价指标、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及其关联关系;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根据评价指标采集的评价数据进行第一数据处理,处理为结构化数据;再进行第二数据处理,识别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以及归属于该被评价者身份信息的结构化数据,按照预设的激励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数据;
激励查看模块,响应于用户的指令,获取激励数据并进行展示;
激励兑换模块,响应于用户的指令,获取可兑换项目并进行展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进行兑换。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符合系统配置规则;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连接,并能和客户端交互以接收客户端上传的数据。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与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相连,用于存储采集的评价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激励数据,以及评价数据采集时的评价者身份信息和被评价者的身份信息、评价数据对应的评价指标及其关联关系。
可选地,系统配置模块还能用于配置评价层级,评价层级和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当上一评价层级中的一个评价指标关联下一评价层级中的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且每一个下一评价层级中的评价指标对应唯一一个上一评价层级中的评价指标时,形成树状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树状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适应上层评价层级的评价指标统一性和下层评价层级的评价指标个性化、特殊化设置的现实情况。由于下层的数据能唯一对应到一个上层评价指标,因此,下层的评价数据能用于上层的数据分析。
可选地,系统配置模块还能用于配置扩展指标信息,从而丰富评价数据,以进行更丰富的评价数据分析。
可选地,系统配置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设置于服务端,数据处理模块、激励查看模块和激励兑换模块设置于客户端或服务端。
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系统配置调用模块;所述系统配置调用模块和所述系统配置模块相连,并能和客户端通讯;响应于客户端的请求,所述系统配置模块从所述系统配置模块查询及调用相关的评价指标,并传送至客户端。系统配置调用模块设置于客户端或服务端。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
系统配置,通过系统配置模块,设置评价指标、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及其关联关系;
数据采集,客户端采集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以及根据评价指标录入的评价数据;
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模块中进行数据处理,包括:
第一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评价数据根据预设规则处理为结构化数据;
第二数据处理,识别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以及归属于该被评价者身份信息的结构化数据,按照预设的激励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数据;
激励数据的查看及兑换,响应于用户的请求,通过激励查看模块调取激励数据并进行展示;响应于用户的请求,通过激励兑换模块,获取激励数据集可兑换项目并进行展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通过激励兑换模块进行兑换。
可选地,数据采集为通过客户端采集数据。客户端是指帮助教师记录和展示对学生评价数据的信息化工具,其媒介载体可以为软件、定制硬件或其他形式。可选地,客户端被配置为能和扩展采集工具相连,通过扩展采集工具采集评价数据。可选地,还能通过第三方系统采集评价数据,第三方评价系统和系统配置模块通讯,调取评价指标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第三方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之后转化为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能读取的数据,并传递给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
客户端识别及解析调用的评价指标表的结构和内容,以明确评价数据记录时需要写入的数据格式和内容。可选地,评价指标表含有评价数据中必须、可以或不能含有的数据标签的信息(比如评价指标、扩展指标信息、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等)。
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评价数据、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评价指标、评价层级、关联关系、第一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以及第二数据处理后的激励数据传送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进行兑换操作后,激励数据的变化情况也上传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在数据存储之前,还包括数据可靠性判断:采集到的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评价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以及激励数据通过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判断是否符合系统配置规则;若数据被判断为不符合系统配置规则,则生成错误提示信息;若符合系统配置规则,则进行数据存储。
进一步地,数据可靠性判断为:对于每一条采集到的评价数据,识别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使用的评价指标内容,判断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使用的评价指标内容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否符合系统配置规则。
可选地,激励数据分为积分数据和荣誉数据;用户通过积分数据进行兑换,通过荣誉数据获得荣誉称号。
进一步地,评价指标关联有评价指数;第一数据处理为,将评价数据转化为对应评价指数的数值。
进一步地,第二数据处理为:将第一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按照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将汇总结果按照积分预设规则转换为积分数据;选定评价范围,在所述评价范围内,将第一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按照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将汇总结果按照荣誉预设规则转换为荣誉数据。
进一步地,系统配置还包括配置扩展指标信息,及扩展指标信息与评价指标、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
进一步地,评价范围为指定的指标内容、指定的扩展指标信息或指定的评价指标与扩展指标信息的集合。
进一步地,在数据采集之前,还包括指标调用:根据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与所述评价者身份信息和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关联的评价指标、评价范围,从系统配置模块调用相关部分的评价指标。可选地,可以通过系统配置调用模块,响应于客户端的请求,从系统配置模块查询及调用相关的评价指标,并传送至客户端。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介质,该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
1)通过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尤其是通过评价指数的设置,能将质性数据、半定量数据、定量数据都转化为结构化的、可定量分析的数据,进一步提到教育统一管理和学校、学科个性化之间数据不可通用的问题,也解决了质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之间的关联对比困难的问题。处理后的可定量分析的数据,可以在不同评价层级上被调用并进行相关的数据管理、分析和应用,实现不同类型数据或不同使用者、不同使用场景中的数据的可比较性。
通过将结构后数据处理为激励数据,实现学校统一的激励管理,有效利用及管理学生激励。通过将激励数据区分为积分数据和荣誉数据,有效区分两种激励方式,并保证荣誉数据产生的可靠性。另外,通过积分数据和荣誉数据,尤其是荣誉数据(获得的荣誉称号)的管理和展示,达到保存和传播的作用,能对学生起到有效的二次激励的作用。
2)通过数据可靠性判断,一方面,可以保证存储的数据的可靠性,提高了将来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原始数据的可靠性判定,使得数据在采集和初次被存储时就是正确的,降低了后续需要进行数据修改或删除的可能性,保证学生综合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和公正性,减少对学生个人升学、成长中因数据被造假而产生的严重影响。
3)通过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评价指标、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及其关联关系,以及扩展指标信息、评价层级等),能够促进学生数据常态化收集。
通过设置评价层级、对应不同评价层级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之间和评价指标与评价层级之间的关联关系,实现上层的评价指标基本固定,而下层的评价指标可以个性化设置。下层不同学校、不同教师或不同学科的综合评价指标的差异化、个性化设置以及日常调整,体现个性化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不同类型数据的常态化收集、真实采集。由于下层的评价指标都能对应到上层的评价指标,因此,下层采集收集的评价数据也能被上层(如教育主管部门层)使用,实现上层的综合评价统计、分析、管理等,也满足上层对评价数据统一性的要求。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后的评价指标层级结构及关联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多评价层级、附带扩展指标信息(学段)的评价指标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不设限额模式实施例中评价指标、评价指数、兑换率、荣誉管理规则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设置限额模式实施例中评价指标、评价指数、兑换率、荣誉管理规则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兑换超市模块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积分兑换的自助设备进行兑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评价指标表示指导产生评价数据的指标。评价数据表示用户根据评价指标采集到的实际数据,,比如学生考试成绩、德育成绩、上课表现情况等,是日常常态化产生的数据,或根据特定情境采集的数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包括系统配置模块10、数据处理模块20、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30和数据存储模块40、激励查看模块50和激励兑换模块60(如图1所示)。
系统配置模块10用于配置评价指标、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及其关联关系。比如评价者身份信息可以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学生家长、学生等,被评价者身份可以是班级学生,关联关系比如为学生家长关联自己的孩子(某学生)、语文老师关联其教学的班级的学生。同时,评价者身份信息和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也关联评价指标,比如学生(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关联“身高”、“体重”评价指标,语文老师(评价者身份信息)关联“语文作文成绩”评价指标。
系统配置模块10还可以配置评价层级,以及评价层级与评价指标等之间的关联关系。比如评价层级可以设为三个,分别为教育主管部门层、学校层、教学层,则通过系统配置模块10配置教育主管部门层、学校层、教学层。通过系统配置模块继续设置评价指标和评价层级以及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比如设置的评价指标“身心健康”、“身体发育”、“心理情绪”,其中,“身心健康”关联教育主管部门层,“身体发育”和“心理情绪”关联学校层,同时关联教育主管部门层的“身心健康”评价指标。
系统配置模块10还可以配置扩展指标信息,及其与身份信息、评价指标、评价层级之间的关联关系。扩展指标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学科、学段、关系、业务场景、地理位置、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或安全验证方式等。比如设置学段为幼儿园、小学、初中,并将三个学段和相应的评价指标、评价层级、身份信息进行关联。
客户端可以和系统配置模块10交互,响应于客户端的评价指标调用请求,系统配置模块10会提供相应的评价指标。
数据处理模块20用于将根据评价指标采集的评价数据进行第一数据处理,处理为结构化数据;再进行第二数据处理,识别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以及归属于该被评价者身份信息的结构化数据,按照预设的激励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数据。
具体来说,第一数据处理为,在客户端采集评价数据之后,通过数据处理模块20根据预设处理规则将数据处理为结构化数据。在本实施例中,评价指标关联有评价指数。在数据处理模块20中,评价数据被转换为相应评价指数对应的数值。其中,激励数据可以分为积分数据和荣誉数据。第二数据处理为:将第一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按照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将汇总结果按照积分预设规则转换为积分数据;选定评价范围,在所述评价范围内,将第一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按照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将汇总结果按照荣誉预设规则转换为荣誉数据。
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30和数据处理模块20连接,并能和用户端交互,用于判断待存入数据存储模块30的数据是否符合系统配置规则。待存入的数据包括客户端采集时的原始评价数据,数据处理模块20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和激励数据,也包括相关的身份信息、评价指标及关联关系。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30主要是通过判断待存储数据的关联关系来确定待存储数据在采集、处理、上传的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以避免存储不正确的数据导致无法进行后期分析,或后期分析结果不可靠;也避免数据采集时的错误没有被及时判断,产生的后续数据修改、删除操作,这些修改和删除操作可能会对学生的重要数据产生不公正的处理可能性。比如,“身体发育”指标下关联的是“身高”、“体重”两个指标,但是,在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进行可靠性判断的评价数据为“身体发育”—“语文作文成绩优秀”,则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错误,该条评价数据不符合系统配置规则。又如,身份信息“语文老师”关联的评价数据为“语文作文成绩”,但是,实际可靠性判断的评价数据为“语文老师”—“数学随堂测验成绩”,则评价者身份信息和评价指标的关联关系错误,该条评价数据不符合系统配置规则。
对于每一条待存入的数据,都需要进行可靠性判断。判断为符合系统配置规则的(即关联关系正确的)数据,则存入数据存储模块40中。判断为不符合系统配置规则的(即关联关系不正确的)数据,则生成错误提示信息,传达给用户端。
数据存储模块40用于存储采集的评价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激励数据,以及评价数据采集时的身份信息、评价数据对应的评价指标、评价层级及其关联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存储模块40和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30相连,经过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30判断为符合系统配置规则的数据,才会被存入到数据存储模块4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可以不包括数据存储模块40,经过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30判断为符合规则的数据,传送到第三方存储平台上(比如亚马逊云平台、百度云平台等)进行存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直接通过客户端采集评价数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能和扩展采集工具相连,通过扩展采集工具采集评价数据。比如,客户端可以通过蓝牙的方式和扩展采集工具魔法教棒、点阵笔等通信连接,通过魔法教棒、点阵笔自动获取评价数据。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系统配置模块和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被设置为能分别和第三方系统通讯,通过所述第三方系统采集评价数据。第三方系统和系统配置模块通讯,调用评价指标及相关信息,通过第三方系统本身实现数据采集工具,在一些情况下,同时完成数据的处理,之后将采集的评价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转化为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能识别的数据信息,并上传到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中。激励查看模块50与数据存储模块40相连,响应于用户的指令,从数据存储模块40调取激励数据,以便向用户展示激励数据,比如向用户展示积分数据和荣誉数据。
激励兑换模块60与数据存储模块40相连,能够从数据存储模块40调取激励数据,并从服务端继续调取可兑换项目,并将激励数据和可兑换项目展示给客户。激励兑换模块60也可以响应于客户的兑换指令,进行可兑换项目的兑换操作。兑换之后激励数据(积分数据)会根据可兑换项目所需的积分量进行扣除,形成新的积分数据,该新的积分数据更新到数据存储模块40中。
系统配置模块10、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30、数据存储模块40设置于服务端;数据处理模块20、激励查看模块50和激励兑换模块60可以设置于客户端也可以设置于服务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还包括系统配置调用模块,系统配置调用模块和系统配置模块相连,并能和客户端通讯。客户端向系统配置调用模块发出查询调用请求,系统配置调用模块响应于该查询调用请求从系统配置模块调用相关的评价指标,在一些情况下,同时调用评价指标关联的其他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析工具和展示工具能与数据存储模块40通讯,从数据存储模块40获取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或激励数据,进行分析统计或展示。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如图2所示):
S100系统配置,通过系统配置模块,设置评价指标、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及其关联关系;
S200数据采集,客户端采集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以及根据评价指标录入的评价数据;
S300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模块中进行数据处理,包括:
S301第一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评价数据根据预设规则处理为结构化数据;
S302第二数据处理,识别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以及归属于该被评价者身份信息的结构化数据,按照预设的激励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数据;
S400数据可靠性判断,采集到的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评价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以及激励数据通过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判断是否符合系统配置规则;若数据被判断为不符合系统配置规则,则生成错误提示信息;若符合系统配置规则,则进行数据存储。
S500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评价数据、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评价指标、关联关系、第一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以及第二数据处理后的激励数据传送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进行兑换操作后,激励数据的变化情况也上传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S600激励数据的查看及兑换,响应于用户的请求,通过激励查看模块调取激励数据并进行展示;响应于用户的请求,通过激励兑换模块,获取激励数据集可兑换项目并进行展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通过激励兑换模块进行兑换。
其中,S100系统配置步骤中,设置评价指标、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及其关联关系。评价者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老师、家长、学生,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老师、学生。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是某一个老师关联其任教班级的学生,某一些学生关联其家长,某一班级的学生之间互相关联等,将有相关性的、可能存在互相关系的进行关联。评价者身份信息和被评价者身份信息都需要和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关联。比如评价者身份信息为语文老师,则关联语文相关的评价指标,如“语文作文成绩”,被评价者身份信息比如某学生,可以关联他可能使用到的评价指标,比如“身高”、“体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评价层级,以及评价层级与评价指标、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当上一评价层级中的一个评价指标关联下一评价层级中的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且每一个下一评价层级中的评价指标对应唯一一个上一评价层级中的评价指标时,形成树状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树状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适应上层评价层级的评价指标统一性和下层评价层级的评价指标个性化、特殊化设置的现实情况。由于下层的数据能唯一对应到一个上层评价指标,因此,下层的评价数据能用于上层的数据分析。通过这样的树状的评价指标设置方式,能在第一层或前几层中保持评价指标的基本固定,在后几层或最下层中,能实现评价指标的可调整性,做到根据需求的个性化设置。这样的设置,可以根据个性化评价指标设置采集评价数据,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下层评价指标的日常调整,同时又能满足上层中对评价数据/评价指标统一性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评价层级为三层,第一层对应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置第一层评价指标;第二层对应学校,学校根据第一层评价指标,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设置个性化的第二层评价指标,以到达即对应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指标大要求,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指标;第三层对应教学端,教学端根据第二层评价指标,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设置可调整的第三层评价指标,第三层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年级特色、教师特色、学科特色等进行个性化设置,第三层评价指标用于评价数据的采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各个评价层级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子层级,如教育主管部门层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国家教育局层、地方教育局层;第三层评价指标可以进一步划分出父指标和对应于该父指标的一个或多个子指标。
其中,S100系统配置步骤,还可以根据设置的评价层级分为多个子步骤,第一子步骤,设置第一评价层级的总评价指标,第二子步骤,设置第二评价层级的第二评价指标,并将第二评价指标与第一评价指标进行关联,依次类推。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子步骤中,由系统管理员设置第一评价层级的总评价指标,并设立学校管理员,由学校管理员配置第二评价指标及第二评价层级以下的评价指标,并设置关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评价层级设置为教育主管部门层、学校层、教学层,则S100系统配置步骤进一步分为:
S101配置教育主管部门层的第一层评价指标(第一层评价指标,评价指标1、评价指标2、……、评价指标n),该层评价指标基本固定,其调节仅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因此,无论下一评价层级的评价指标如何变动,从下层获得的评价数据都可以用于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分析,不会因为学校或教学层的个性化设置导致教育主管部门无法获取相关评价数据的情况。该步骤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的系统管理员设置,也可以在系统中进行预设;
S102配置学校层和教学层的第二层及以下层的评价指标,并设置关联关系。如学校层的第二层评价指标,评价指标11、评价指标12、……、评价指标1i,并将评价指标11、评价指标12、……、评价指标1i与教育主管部门层的评价指标1进行关联。学校层的评价指标是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进行个性化设置的,不同的学校可以设置不同的第二层评价指标。比如以体育为特长的学校,其第二层评价指标的设置上,可以突出体育方面的指标或将其他指标与体育方面的指标相融合。并且,第二层评价指标是可以调整的,调整之后的第二层评价指标仍然需要对应第一层评价指标。换言之,第二层评价指标的调整不会使第一层评价指标得不到数据或无数据无法对应第一层评价指标。教学层的评价指标设置方式和学校层的设置方式类似,第三层评价指标可以根据年级特色、教师特色、学科特色等进行个性化设置。该步骤可以由学校管理员设置。
设置后的评价指标层级结构及关联关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S100系统设置步骤还包括配置扩展指标信息及其与评价指标、评价层级、评价者身份信息和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扩展指标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学科、学段、关系、业务场景、地理位置、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和安全验证方式。举例来说,学校层的第二层评价指标可以和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安全验证方式相关联;教学层的第三层评价指标可以和学科、业务场景、地理位置相关联。关联扩展指标信息后可以得到更丰富的数据,使得后续评价数据处理结果更具有分析参考价值。图4展示了一种多层级、附带扩展指标信息(学段)的评价指标示意图。
在具有扩展指标信息的情况下,一个评价指标可能和多个扩展指标信息进行关联,比如一个评价指标和多个场景进行关联,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形成了网格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S200数据采集中,用户根据调用的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数据的采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直接通过客户端采集评价数据。客户端是指帮助教师记录和展示对学生评价数据的信息化工具,其媒介载体可以为软件、定制硬件或其他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被配置为能和扩展采集工具相连,通过扩展采集工具采集评价数据。比如,客户端可以通过蓝牙的方式和扩展采集工具魔法教棒、点阵笔等通信连接,通过魔法教棒、点阵笔自动获取评价数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能通过第三方系统采集评价数据,第三方评价系统和系统配置模块通讯,调取评价指标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第三方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之后转化为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能读取的数据,并传递给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
客户端识别及解析调用的评价指标表的结构和内容,以明确评价数据记录时需要写入的数据格式和内容。可选地,评价指标表含有评价数据中必须、可以或不能含有的数据标签的信息(比如评价指标、扩展指标信息、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等)。
评价数据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数量型数据、等第型数据和标记型数据。其中,数量型数据为体现具体数字的数据,比如百分制考试的考试成绩、身高体重数据等。等第型数据为只体现不同等第层次的数据,比如划分的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第。标记型数据为出现对应的事项才进行标记的数据,不出现则不进行标记。比如刷学生卡进入图书馆,出现该事项则进行标记型数据的记录,未出现该事项则不进行记录。
S300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模块中进行如第一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评价数据在数据处理模块中根据预设规则处理为结构化数据。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数据处理方式,可以纳入更多教育业务场景下的生成的数据,从而构建更完整、有参考意义的学生成长数据。另外,通过将评价数据处理为可定量分析的数据,也能够实现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量化比较和跨层级的数据统计、管理和考核。之后对结构化数据进行第二数据处理,以形成奖励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S300数据处理步骤可以为:
S301第一数据处理:
识别采集到的评价数据的类型,即识别评价数据属于数量型数据、等第型数据还是标记型数据。
根据评价数据的类型匹配评价指数赋予规则,处理为结构化数据。评价指数是指用于表征某一类评价数据在程度上差异的数值型量度指标,具体为一个表征权重的数值。在一个实施例中,评价指数可以设置为任何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对于数量型数据,原则是将细粒度的数据处理为粗粒度的数据。比如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转化为粗粒度数据:1、根据绝对数值区域,赋予一项或多项评价指数。如表1所示,将百分制成绩的分值划分为4个绝对数值区域,赋予不同的评价指数;2、根据相对数值区域,赋予一项或多项评价指数。对于百分制成绩,根据成绩进行排名,根据排名划分区域,赋予不同的评价指数。在该规则下,一组评价指数对应的百分比排队区间的集合应排满0-100%。对于等第型数据,根据不同的等第对评价数据赋予一项或多项评价指数。对于标记型数据,对评价数据赋予一个评价指数。其中,每一个评价指数都可以关联解释文本,用于指导该评价指数的使用或解释该评价指数的设置方式等。
表1百分制成绩按照绝对数值区域的评价指数赋予规则示例
百分制成绩(分) 评价指数
90~100 5
70~90 4
60~80 3
0~60 1
对于等第型数据,评价指数的设置方式如表2所示:
表2等第型数据的评价指数示例
Figure BDA0002266797300000111
Figure BDA0002266797300000121
对于标记型数据,评价指数的设置方式如表3所示:
表3标记型数据的评价指数示例
标记 评价指数
进入图书馆 0.5
进入体育馆 0.5
在本实施例中,将评价数据处理为结构化数据、可定量分析的数据的方式为,将评价数据被转换为相应评价指数对应的数值。
评价数据经过如上处理之后,实现了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量化,使得处理后的数据能进行比较和跨评价层级的数据统计、管理和考核。
S302第二数据处理,识别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以及归属于所述被评价者身份信息的结构化数据,按照预设的激励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激励数据分为积分数据和荣誉数据。积分方式(比如积分奖励兑换)和荣誉方式(荣誉称号),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常用的两种用于学生表现激励的形式,但是现有技术中不能很好的区分两种方式,或者不能良好的同时运作两种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积分数据是指按照一定规则,根据学生评价数据换算转化而来的量化数值,计算学生可以拥有的积分,并通过各种形式以消耗积分为代价来交换学校提供的学习奖励(可兑换项目)。学习奖励可以是实体的奖励如文体用品、书籍、玩具等等,也可以是虚拟的奖励,如免作业卡或参与某些课程活动的机会等。积分兑换,可以通过软件平台操作完成,也可以通过专门设计的硬件设备完成,比如通过自助兑换机器,以刷卡、触摸按键的形式获得学习奖励。
荣誉数据,是指学校根据学生表现所授予的荣誉奖励,可以附带包含奖状、奖章、奖品,也可以仅保留冠名称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荣誉称号可以保留等第,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也可以不保留等第,同样的荣誉称号学生可以多次获得,但不能用于兑换,也不能丢弃。荣誉称号可以通过荣誉墙等在线功能进行管理和展示,从而达到保存和传播的作用,起到对学生的二次激励的作用。
相关积分兑换的信息和荣誉信息以及数据上传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用于后期更多的数据分析。
通过积分管理规则生成积分数据,通过荣誉管理规则生成荣誉数据。积分数据是指根据评价数据分发到每个学生的兑换积分的数据。
1、下方是两种积分管理规则下生成积分数据的模式:
模式一:不设限额模式
不设限额模式是指通过某一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即某一学生)获得的评价数据对应的评价指数数值的求和×全校统一设置的积分兑换率得到,其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66797300000131
在不设限额模式下,学生获得积分可以伴随评价操作即时完成,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周期内统一进行处理。
模式二:设限额模式
设限额模式,是指学校为了求得相对均衡公平的积分发放结果,在单位时间内,对一定关联范围内所获得的积分总数进行上限设置,同时,对相关时间和关联学生范围内的学生按其个人评价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而产生。
其中,关联范围可以为班级内学生或教师任教学生,同一单位时间内,仅可选择一种关联模式;所述的关联范围,无论为班级或教师,都存在一个学生同时加入多个班级或由多个教师任教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从多个班级或多个教师处获得积分;
单位时间,是指学生的积分获得不能随着评价行为(即数据采集)即时完成,而是在学校规定的特定周期内,通过系统计算后结算获得,如按周、月进行结算后获得。
设限额模式的积分获得为:对相关时间和关联学生范围内的学生按其个人评价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后再乘以对应积分配额而产生,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2266797300000132
为了更好的适应真实的应用场景,该算法可以做进一步优化,当关联范围内学生评价指数之和小于积分配额时,则直接用该学生的评价指数进行结算,则其计算公式可进一步调整为:
Figure BDA0002266797300000133
在同一学校同一时间范围内,学校只能选择配置不设限额模式和设限额模式中的一种,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2、下方是荣誉管理规则:
荣誉管理规则,是指在学校范围内统一设置的,针对学生、班级或其他关联范围内,学生在一指定的评价范围内(比如某一评价指标、某一评价指标集合、某一扩展指标信息集合、某一扩展指标信息集合)获得的总的评价指数,来进行系统筛选,以便授予荣誉称号。
举例来说,荣誉管理规则(筛选方法)包括评价指数阈值、排名(top N)、排名百分比(N%)或其他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荣誉管理规则可以扩展为前述规则在多种评价指标下的逻辑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提供相关的软件界面,供学校选择是否执行相关荣誉称号的授予。
现通过具体的情境举例对激励管理规则进行说明:
方案一不设限额积分模式、荣誉模式
以课堂表现和作业场景两种评价指标及其下一层评价指标下,进行评价数据采集。评价指标、评价指数、兑换率、荣誉管理规则如图5所示。
其中,对评价指数赋予道具及道具单位,方便用户理解。此处道具为红花,道具单位为朵。例如A同学,在“课堂表现”下为“守纪律”,则展示为“获得1朵红花”。积分也可以采取其他称呼,比如“学币”、“代币”、“阳光币”等。
以A同学为例,若A同学“课堂表现”为“守纪律”、“回答问题精彩”,“作业场景”为“按时交作业”、“优秀作业”,则A同学的获得11.5朵红花(1+5+1+4.5=11.5)。按照预设的10:1的积分兑换率,可以获得1.15学币(11.5/10=1.15)。
学校按照预设的荣誉管理规则,为每周、每班前五名课堂表现红花数的为每个学生颁发“课堂表现”奖;为每月,每个年级作业表现红花数为前10%的学生颁发“作业表现”奖。
方案二设限额积分模式、荣誉模式
以课堂表现和作业场景两种评价指标及其下一层评价指标下,进行评价数据采集。评价指标、评价指数、兑换率、荣誉管理规则如图6所示。
此处道具为星,道具单位为颗。例如B同学,在“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下为“守纪律”,则展示为“获得1颗星”。积分也可以采取其他称呼,比如“学币”、“代币”、“阳光币”等。
以B同学为例,若B同学“课堂表现”下,“学习态度”为“守纪律”、“学业表现”为“回答问题精彩”,“作业场景”下,“作业态度”为“按时交作业”、“作业表现”下为“优秀作业”,则B同学的获得11.5颗星(1+5+1+4.5=11.5)。
按照预设的每班每周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场景两种评价指标下的配额为150学币配额,学生每周获得一次,按照班级配额150学币的方式进行加权计算。在一周内,B同学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场景下一共获得11.5颗星,B所在班级一共15人,15人在课堂表现和作业场景下一共获得200颗星。采用修正的算法,由于一周内所有学生的总星星数达到或超过150,按加权方式获得各自配额,即B同学获得的积分为8.625学币(150×11.5/200=8.625)。在另一种情况下,若B所在班级的所有学生在课堂变现和作业场景下一共获得100颗星,即没有达到150的配额,则按照1:1方式获得积分,即B同学获得11.5学币。
学校按照预设的荣誉管理规则,为每周、每班前五名课堂表现红花数的为每个学生颁发“课堂表现”奖;为每月,每个年级作业表现红花数为前10%的学生颁发“作业表现”奖。
S400数据可靠性判断步骤中,需要对采集到的每一条评价数据以及经过处理后的每一条结构化数据、激励数据、兑换后的激励数据进行可靠性判断,避免由于某些数据的问题导致整体分析不可信。
数据可靠性判断主要判断评价数据或处理后的数据与其背后相关的评价层级、评价指标(关联有评价指数)、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否错误。在包括评价层级和扩展指标信息的情况下,也同时通过评价层级、扩展指标信息与其他项目之间的关联关系来判断数据可靠性。
举例来说,“身体发育”指标下关联的是“身高”、“体重”两个指标,但是,在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进行可靠性判断的评价数据为“身体发育”—“语文作文成绩优秀”,则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错误,该条评价数据不符合系统配置规则,为不可靠数据。又如,身份信息“语文老师”关联的评价数据为“语文作文成绩”,但是,实际可靠性判断的评价数据为“语文老师”—“数学随堂测验成绩”,则评价者身份信息和评价指标的关联关系错误,该条评价数据不符合系统配置规则,为不可靠数据。
当一条数据被判断为不符合系统配置规则时,就生成错误提示信息,提示用户进行适当的补救措施。当一条数据被判断为符合系统配置规则时,才进入下一步数据存储。
数据可靠性判断可以是每获得一条数据(包括采集的评价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激励数据、兑换后的激励数据)就进行可靠性判断,也可以是当获得一定量的数据时,统一进行判断。
S500数据存储步骤中,将采集到的评价数据、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评价指标、关联关系、第一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以及第二数据处理后的激励数据传送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若设置有评价层级和扩展指标信息,则对这些数据也进行存储;进行兑换操作后,激励数据的变化情况也上传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这些数据都可以被调取以便用于后续的分析或展示,比如通过统计分析工具,从数据存储模块中调取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可以进行不同目的的分析。如可以按照不同层级(如学校层、教育主管部门层)进行不同范围的数据分析,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层,可以获得按照某学科统考成绩的学校排名,以进行学校横向的比较。还可以对激励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
以上步骤的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比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可靠性判断可以在S300数据处理之前,先进行原始采集的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判断,判断为符合系统配置规则的评价数据在进入S300数据处理步骤。数据处理后获得的结构化数据和激励数据,再次进行数据可靠性判断,从而保证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在被存储时也是正确的。
S600激励数据的查看及兑换,响应于用户的请求,通过激励查看模块调取激励数据并进行展示;响应于用户的请求,通过激励兑换模块,获取激励数据集可兑换项目并进行展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通过激励兑换模块进行兑换。
学生获得的积分(学币)可以通过激励兑换模块进行兑换。比如在用户的指令下,激励兑换模块获取可兑换项目以及激励数据(积分数据),在客户端上展示为积分超市的界面,比如图7中所示的界面,使学生可以方便的查询点击可兑换项目。学生获得的学币还可以利用一台自助设备进行兑换(如图8所示),使学生可以方便的查询点击可兑换项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发放更符合学校的要求,将激励数据作为学校不唯一的评奖依据。在该情况下,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还包括学校管理员(或者学校激励管理老师)通过后台对激励数据(比如荣誉称号)的确认功能。通过学校管理员的审批通过,相应学生才能获得相关激励数据(比如获得相应的荣誉称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展示相关的激励数据,可以在学校的班级电子展示设备软件上开辟专区展示相关获奖学生情况。另外,也可以将相关激励数据(比如荣誉称号)通知给家长,这样,可以起到二次激励的作用。
通过如上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能够实现对学生表现的统一管理和激励。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S200数据采集之前,还包括指标调用。通过评价者身份信息登录客户端,向系统配置模块请求调用评价指标。具体地,根据身份信息、与该身份信息关联的评价指标、评价范围,从系统配置模块调用相关部分的评价指标。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配置模块会根据身份信息、与该身份信息关联的评价指标、扩展指标信息、评价范围等,从系统配置模块调用相关部分的评价指标。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评价者面对的评价指标(即需要显示的评价指标减少),直接面对相关的评价指标,降低客户端界面内评价指标显示的复杂程度,提高评价者的评价录入便捷性。另外,也可以节约系统运行中的资源使用量。
现从一位教师的角度在一个实施例说明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教师通过客户端从系统配置模块调用评价指标;之后,教师观察学生的表型,通过客户端(评价录入工具)记录评价数据;由于评价指标关联有评价指数,且系统配置有数据处理规则,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形成积分数据和荣誉数据,积分数据用于进行兑换,荣誉数据用于颁发荣誉(荣誉称号等),由此形成对学生的一次激励;荣誉数据和兑换的项目以及兑换历史可以进行展示,由此形成对学生的二次激励。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系统配置模块,用于配置评价指标、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及其关联关系;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根据评价指标采集的评价数据进行第一数据处理,处理为结构化数据;再进行第二数据处理,识别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以及归属于该被评价者身份信息的结构化数据,按照预设的激励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数据;
激励查看模块,响应于用户的指令,获取激励数据并进行展示;
激励兑换模块,响应于用户的指令,获取可兑换项目并进行展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进行兑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符合系统配置规则;所述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连接,并能和客户端交互以接收客户端上传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与所述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相连,用于存储采集的评价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激励数据,以及评价数据采集时的评价者身份信息和被评价者的身份信息、评价数据对应的评价指标及其关联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配置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设置于服务端,所述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激励查看模块和激励兑换模块设置于客户端或服务端。
5.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系统配置,通过系统配置模块,设置评价指标、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及其关联关系;
数据采集,客户端采集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以及根据评价指标录入的评价数据;
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模块中进行数据处理,包括:
第一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评价数据根据预设规则处理为结构化数据;
第二数据处理,识别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以及归属于所述被评价者身份信息的结构化数据,按照预设的激励管理规则,形成激励数据;
激励数据的查看及兑换,响应于用户的请求,通过激励查看模块调取激励数据并进行展示;响应于用户的请求,通过激励兑换模块,获取激励数据及可兑换项目并进行展示;响应于用户的操作,通过激励兑换模块进行兑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数据存储,将采集到的评价数据、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评价指标、关联关系、第一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以及第二数据处理后的激励数据传送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进行兑换操作后,激励数据的变化情况也上传到数据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存储之前,还包括数据可靠性判断:采集到的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评价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以及激励数据通过数据可靠性判断模块判断是否符合系统配置规则;若数据被判断为不符合系统配置规则,则生成错误提示信息;若符合系统配置规则,则进行数据存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可靠性判断为:对于每一条采集到的评价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或激励数据,识别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使用的评价指标内容,判断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使用的评价指标内容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否符合系统配置规则。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数据分为积分数据和荣誉数据;用户通过积分数据进行兑换,通过荣誉数据获得荣誉称号。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指标关联有评价指数;所述第一数据处理为,将评价数据转化为对应评价指数的数值。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处理为:将第一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按照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将汇总结果按照积分预设规则转换为积分数据;选定评价范围,在所述评价范围内,将第一数据处理后的结构化数据按照被评价者身份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将汇总结果按照荣誉预设规则转换为荣誉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配置还包括配置扩展指标信息,及扩展指标信息与评价指标、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评价范围为指定的指标内容、指定的扩展指标信息或指定的评价指标与扩展指标信息的集合。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数据采集之前,还包括指标调用:根据评价者身份信息、被评价者身份信息、与所述评价者身份信息和被评价者身份信息关联的评价指标、评价范围,从系统配置模块调用相关部分的评价指标。
14.一种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能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5-13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
CN201911090820.3A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127851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0820.3A CN112785107A (zh)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0820.3A CN112785107A (zh)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5107A true CN112785107A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49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90820.3A Pending CN112785107A (zh)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51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1969A (zh) * 2022-06-02 2022-08-30 佛山蚕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长激励教育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0821A (zh) * 2016-04-28 2017-11-07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CN109409748A (zh) * 2018-10-29 2019-03-01 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关联性的检核方法及系统
CN109767059A (zh) * 2019-03-25 2019-05-17 兰州乐智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CN109978346A (zh) * 2019-03-07 2019-07-05 深圳市致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慧班牌的德育积分系统
CN110363408A (zh) * 2019-06-27 2019-10-22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共乐小学 一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0821A (zh) * 2016-04-28 2017-11-07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CN109409748A (zh) * 2018-10-29 2019-03-01 广东友元国土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关联性的检核方法及系统
CN109978346A (zh) * 2019-03-07 2019-07-05 深圳市致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慧班牌的德育积分系统
CN109767059A (zh) * 2019-03-25 2019-05-17 兰州乐智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CN110363408A (zh) * 2019-06-27 2019-10-22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共乐小学 一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71969A (zh) * 2022-06-02 2022-08-30 佛山蚕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长激励教育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ealey et al. A discriminant analysis of gender and counselor professional identity development
Allen-Meares et al. Social work practice: Integrat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s
Aldridge Surveying the social worl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urvey research
Peeraer et al. Measuring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n item response modeling approach
Harper Identity, intersectionality, and mixed-methods approaches
Marchant The effects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relate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on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ke et al. Expanded-multidimensional turnover intentions: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CN112785107A (zh) 一种管理学生激励的方法和系统
Reyes Social research: A deductive approach
Kubsch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accruement of contact hours for nurses
Kumar Conducting mini survey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dwards et al.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the consolidation of a theme
CN112785106A (zh) 一种学生综合评价方法及系统
Ginsberg et al. Influencing superiors' perceptions: The fudge factor in teacher and principal evaluation
Diemer Large scale survey data in career development research
Hale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organization dimensions and library performance
Zahari et al. User Satisfaction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HRMIS): A Case Study at Terengganu Police Contingent, Malaysia
Khasawneh et al.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of the spirituality in the workplace questionnaire (SWQ): A tool for workforce development
Ali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the fit among computer self-efficacy, task characteristics and systems characteristics on performa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utilization
Paraschiv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ssoci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in an Irish public service organisation
Al-Maharri et al. Usability of the Academic Transcript
Gillam Audit in primary care–new structures, new processes
Huber Quantitative Methods
Yeou The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of Singaporean students: Circumscription and compromise
Semeijn et al. 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selection and allocation in the labour market: an empirical study in the medical fie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