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0326A - 支护装置及掘锚机 - Google Patents

支护装置及掘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80326A
CN112780326A CN202110251321.9A CN202110251321A CN112780326A CN 112780326 A CN112780326 A CN 112780326A CN 202110251321 A CN202110251321 A CN 202110251321A CN 112780326 A CN112780326 A CN 112780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link
driving
bas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513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要辉
王志强
崔静波
倪世杰
王文耀
庞永刚
卢文
王京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gfang Jingl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gfang Jingl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gfang Jingl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gfang Jingl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513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803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780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80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3/00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 E21D23/04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e.g. linking members between adjacent frames or sets of props; Means for counteracting lateral sliding on inclined flo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25/00Cutting machines, i.e. for making slits approximately parallel or perpendicular to the seam
    • E21C25/66Machines for making slits with additional arrangements for dril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3/00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 E21D23/0004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along the working 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护装置及掘锚机。支护装置包括:底座;支护平台,包括:主平台,与底座连接;第一副平台,与主平台连接;第二副平台,与主平台连接,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均相对于主平台可折叠地设置,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均具有相对于主平台折叠的折叠位置和相对于主平台展开的展开位置;当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均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副平台在主平台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副平台在主平台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护平台的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运输和收纳的问题。

Description

支护装置及掘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护装置及掘锚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支护装置中,支护平台不可折叠,支护平台的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运输和收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护装置及掘锚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护平台的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运输和收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护装置,包括:底座;支护平台,包括:主平台,与底座连接;第一副平台,与主平台连接;第二副平台,与主平台连接,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均相对于主平台可折叠地设置,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均具有相对于主平台折叠的折叠位置和相对于主平台展开的展开位置;当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均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副平台在主平台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副平台在主平台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进一步地,支护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连杆结构,以分别带动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相对于主平台翻转。
进一步地,与第一副平台对应的连杆结构和主平台之间的枢转点与该连杆结构和第一副平台之间的枢转点之间的距离为D,与第二副平台对应的连杆结构和主平台之间的枢转点与该连杆结构和第二副平台之间的枢转点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D和d满足如下关系:D>d。
进一步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主平台枢转连接,与第一副平台对应的连杆结构的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副平台枢转连接,与第二副平台对应的连杆结构的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副平台枢转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支护装置还包括位于支护平台一侧的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的固定端与主平台枢转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与第一驱动结构的伸缩端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支护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主平台一侧的连接板,第一驱动结构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与两个第一驱动结构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驱动结构与连接板枢转连接,与第一副平台对应的第一驱动结构和连接板之间的枢转点与主平台之间的距离大于与第二副平台对应的第一驱动结构和连接板之间的枢转点与主平台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支护平台相对于至少部分底座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底座包括固定座和与固定座连接的移动座,移动座相对于固定座可移动地设置,支护平台与移动座连接。
进一步地,底座还包括直线导轨,直线导轨的导轨设置于固定座,直线导轨的滑块设置于移动座;或者,底座还包括设置于固定座的第二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端和伸缩端,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端和伸缩端中的一个与固定座连接,第二驱动结构的驱动端和伸缩端中的另一个与移动座连接。
进一步地,支护装置还包括翻转结构,支护平台通过翻转结构与底座连接,在翻转结构的带动下,支护平台相对于底座在竖直平面内可翻转地设置。
进一步地,翻转结构包括摆动油缸,摆动油缸包括驱动端和摆动端,摆动油缸的驱动端和摆动端中的一个与底座连接,摆动油缸的驱动端和摆动端中的另一个与支护平台连接。
进一步地,支护平台还包括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与主平台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与第一副平台或者第二副平台连接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转轴枢转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掘锚机,包括:掘锚机本体;支护装置,设置于掘锚机本体,支护装置为上述的支护装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支护平台包括主平台、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当第一副平台和/或第二副平台相对于主平台处于展开位置时,人员可以站在支护平台上进行作业;当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均相对于主平台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副平台在主平台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副平台在主平台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也就是说,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均相对于主平台折叠,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具有重叠区域,这样可以形成三层结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支护平台折叠后的占用空间较小,方便运输和收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护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支护装置处于展开状态);
图2示出了图1的支护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支护装置处于折叠状态);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掘锚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支护装置处于展开状态);以及
图4示出了图3的掘锚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支护装置处于折叠状态)。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11、固定座;12、移动座;13、第二驱动结构;20、支护平台;21、主平台;22、第一副平台;23、第二副平台;24、连接结构;30、连杆结构;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40、第一驱动结构;50、连接板;60、翻转结构;70、掘锚机本体;71、截割部;80、支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中支护装置的支护平台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运输和收纳的问题,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护装置及掘锚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护装置包括底座10和支护平台20,支护平台20包括主平台21、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主平台21与底座10连接,第一副平台22与主平台21连接,第二副平台23与主平台21连接,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相对于主平台21可折叠地设置,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具有相对于主平台21折叠的折叠位置和相对于主平台21展开的展开位置;当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副平台22在主平台2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副平台23在主平台2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上述设置中,支护平台20包括主平台21、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当第一副平台22和/或第二副平台23相对于主平台21处于展开位置时,人员可以站在支护平台20上进行作业;当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相对于主平台21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副平台22在主平台2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副平台23在主平台2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也就是说,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相对于主平台21折叠,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具有重叠区域,这样可以形成三层结构(如图2所示,主平台21、第二副平台23和第一副平台22依次布置形成三层结构);相较于不可折叠或者折叠后仅能形成双层结构的支护平台而言,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支护平台折叠后的占用空间较小,方便运输和收纳。
进一步地,支护平台20设置在底座10上,支护平台20通过底座10安装至待安装部件(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待安装部件为掘锚机本体)上,底座10起到连接、稳固支撑支护平台20的作用。
进一步地,支护平台20起到支护作用,能够使人员站在支护平台20上进行作业。
如图1所示,当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处于展开位置时,支护装置处于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当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处于折叠位置时,支护装置处于折叠状态;当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处于展开位置,也就是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中的一个处于展开位置,另一个处于折叠位置时,支护装置处于半展开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护平台20包括主平台21、一个第一副平台22和一个第二副平台23。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支护平台20包括多个第一副平台22和/或多个第二副平台23,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折叠形成至少三层结构,这样能够在提高支护平台20的展开面积的同时,保证支护平台20折叠后的占用空间仍较小,方便运输和收纳,提高适应性。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护平台20还包括连接结构24,连接结构24包括与主平台21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与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连接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通过转轴枢转连接。由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枢转连接,因此,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与主平台21可转动地连接,也就是说,通过连接结构24,可以实现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相对于主平台21可转动的目的,这样,就可以使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相对于主平台21可折叠,使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相对于主平台21可以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护平台20包括四个连接结构24,其中,主平台21通过两个连接结构24与第一副平台22连接,主平台21通过另外两个连接结构24与第二副平台23连接,使得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相对于主平台21可折叠,从而使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相对于主平台21可以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护装置还包括与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连杆结构30,以分别带动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相对于主平台21翻转。主平台21通过一个连杆结构30与第一副平台22连接,主平台21通过另一个连杆结构30与第二副平台23连接,通过连杆结构30,实现了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相对于主平台21可翻转的目的,使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相对于主平台21可以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连杆结构30的一端与主平台21枢转连接,连杆结构30的另一端与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枢转连接,便于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相对于主平台21翻转。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与第一副平台22对应的连杆结构30和主平台21之间的枢转点与该连杆结构30和第一副平台22之间的枢转点之间的距离为D,与第二副平台23对应的连杆结构30和主平台21之间的枢转点与该连杆结构30和第二副平台23之间的枢转点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D和d满足如下关系:D>d。
通过上述设置,当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处于折叠位置时,可以使第一副平台22在主平台2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副平台23在主平台2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也就是说,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具有重叠区域,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相对于主平台21折叠形成三层结构,使得折叠后的支护平台的占用空间较小,方便运输和收纳。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连杆结构30包括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与主平台21枢转连接,与第一副平台22对应的连杆结构30(即第一个连杆结构)的第二连杆32的第一端与第一副平台22枢转连接,与第二副平台23对应的连杆结构30(即第二个连杆结构)的第二连杆32的第一端与第二副平台23枢转连接,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32的第二端枢转连接。
上述设置中,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与主平台21枢转连接,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32的第二端枢转连接,第二连杆32的第一端与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枢转连接;这样,通过连杆结构30,可以实现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相对于主平台21可翻转的目的,使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相对于主平台21可以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切换;并且枢转连接的方式可以使动力传递更加灵活和便捷。
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与第一副平台22对应的连杆结构30的第一连杆31的长度尺寸大于与第二副平台23对应的连杆结构30的第一连杆31的长度尺寸,与第一副平台22对应的连杆结构30的第二连杆32的长度尺寸大于与第二副平台23对应的连杆结构30的第二连杆32的长度尺寸。这样设置,可以使与第一副平台22对应的连杆结构30的尺寸适应于上述距离D,并可以使与第二副平台23对应的连杆结构30的尺寸适应于上述距离d,从而可以保证当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副平台22在主平台2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副平台23在主平台2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与第一副平台22对应的连杆结构30和与第二副平台23对应的连杆结构30的尺寸不同,可以保证支护平台20折叠后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互不干涉。
支护平台20折叠后将主平台21、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折叠到一起变为三层。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在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折叠和展开。
优选地,连杆结构30的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之间枢转的中心轴线与连接结构24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枢转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这样设置,可以使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相对于主平台21顺利、平稳地翻转。
优选地,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可以通过转轴或者销轴等实现枢转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护装置还包括位于支护平台20一侧的第一驱动结构40,第一驱动结构40的固定端与主平台21枢转连接,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32的第二端均与第一驱动结构40的伸缩端枢转连接。第一驱动结构40驱动连杆结构30,使连杆结构30带动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相对于主平台21翻转,从而使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相对于主平台21可以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自动切换,无需人工手动切换,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精度较高,节省人力资源;将第一驱动结构40设置在支护平台20的一侧,可以避免干涉,保证第一副平台22或者第二副平台23相对于主平台21的翻转运动顺利进行。
优选地,第一驱动结构40可以为油缸。
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第一驱动结构40的伸缩端与主平台21枢转连接,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杆32的第二端均与第一驱动结构40的固定端枢转连接。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护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主平台21一侧的连接板50,第一驱动结构40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与两个第一驱动结构40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驱动结构40与连接板50枢转连接,与第一副平台22对应的第一驱动结构40和连接板50之间的枢转点与主平台21之间的距离大于与第二副平台23对应的第一驱动结构40和连接板50之间的枢转点与主平台21之间的距离。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与第一副平台22对应的第一驱动结构40适应于与第一副平台22对应的连杆结构30,使与第二副平台23对应的第一驱动结构40适应于与第二副平台23对应的连杆结构30,从而能够方便地通过第一驱动结构40驱动连杆结构30,保证当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均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副平台22在主平台2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副平台23在主平台2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支护平台20的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可分别通过控制与各自对应的第一驱动结构40的伸缩,分别带动与各自对应的连杆结构30来实现左右(这里所说的左右指的是图1纸面的左右方向上的左右)折叠和展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护平台20相对于至少部分底座10可移动地设置。这样设置,可以对支护平台20相对于底座10的位置进行调整,使支护平台20更适应于实际需要,提高了支护装置的适应性,方便人员作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底座10包括固定座11和与固定座11连接的移动座12,移动座12相对于固定座11可移动地设置,支护平台20与移动座12连接。由于移动座12相对于固定座11可移动,因此,在移动座12的带动下,支护平台20可以随移动座12一起相对于固定座11移动,从而实现支护平台20相对于至少部分底座10可移动的目的,能够提高支护装置的适应性,方便人员作业。
优选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底座10还包括直线导轨,直线导轨的导轨设置于固定座11,直线导轨的滑块设置于移动座12,移动座12通过直线导轨与固定座11连接,通过直线导轨实现了移动座12相对于固定座11可移动的目的。
优选地,固定座11可以通过锁紧件(比如螺钉或者螺栓)与待安装部件连接,以使支护装置安装至待安装部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底座10还包括设置于固定座11的第二驱动结构13,第二驱动结构13包括驱动端和伸缩端,第二驱动结构13的驱动端与固定座11连接,第二驱动结构13的伸缩端与移动座12连接。第二驱动结构13用于驱动移动座12,使移动座12相对于固定座11移动,第二驱动结构13为移动座12相对于固定座11的移动提供动力。
优选地,第二驱动结构13可以为油缸。通过第二驱动结构13连接固定座11和移动座12,并通过第二驱动结构13的伸缩来控制移动座12相对于固定座11的滑动。
当然,在本申请的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第二驱动结构13的伸缩端与固定座11连接,第二驱动结构13的驱动端与移动座12连接。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护装置还包括翻转结构60,支护平台20通过翻转结构60与底座10连接,在翻转结构60的带动下,支护平台20相对于底座10在竖直平面内可翻转地设置。通过翻转结构60实现了支护平台20相对于底座10可翻转的目的,支护平台20相对于底座10可翻转,这样,当不需要使用支护平台20时,可以将支护平台20相对于底座10翻转起来,这样,支护平台20和底座10上下布置,可以进一步减小支护装置在水平面内的占用空间,支护装置的占用空间较小,方便运输和收纳,提高了适应性。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翻转结构60包括摆动油缸,摆动油缸包括驱动端和摆动端,摆动油缸的驱动端与底座10连接(具体地,摆动油缸的驱动端与底座10的移动座12连接),摆动油缸的摆动端与支护平台20连接(具体地,摆动油缸的摆动端与支护平台20的主平台21连接)。这样,在摆动油缸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支护平台20相对于底座10可翻转的目的。
翻转结构60固定在移动座12上,通过翻转结构60的旋转实现支护装置前后的展开与收缩(也就是支护平台20相对于底座10的翻转)。支护平台20的主平台21连接在翻转结构60上,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通过与各自对应的连杆结构30和第一驱动结构40与主平台21连接。
优选地,摆动油缸的驱动端通过锁紧件与底座10连接。
当然,在本申请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摆动油缸的摆动端与底座10连接,摆动油缸的驱动端与支护平台20连接。
优选地,支护装置还包括控制部,第一驱动结构40、第二驱动结构13和翻转结构60均与控制部连接,控制部分别控制第一驱动结构40、第二驱动结构13和翻转结构60的动作。
煤矿事故中约有90%的事故发生在掘进工作面。目前,现有煤矿巷道掘进技术主要采用三种类型的机械化掘进工艺。第一种是采用连续采煤机双巷掘进,四臂锚杆钻车支护,连续采煤机与锚杆钻车交叉作业,支护工作主要由四臂锚杆钻车完成,四臂锚杆钻车有方便人员作业的支护工作平台。第二种是全断面掘锚一体机,全断面掘锚一体机包含四组顶锚杆机和两组帮锚杆机,在一轮掘进工作完成后用锚杆机进行支护,同时锚杆钻机有相应的工作平台,便于人员进行支护工作。第三种是采用悬臂式掘进机掘进,支护设备为单体锚杆钻机,在一轮掘进工作完成后由人员站在煤堆上进行支护工作,巷道高度较高的位置采用搭架子的方式进行支护作业,人员站在在松散的煤堆上搭建的架子上进行支护作业比较危险。
其中,因悬臂式掘进机掘进灵活性强,使用地质条件广,配套单体锚杆钻机体积小,人工就能移动,支护灵活,所以悬臂式掘进机是目前三种机械化掘进工艺中市场保有量最大的掘进机,目前保有量约在7000台左右。但是,在悬臂式掘进机实际使用中,因为掘进后煤巷高度问题,人员在对巷道进行顶帮锚杆锚索支护作业时比较困难,需要用到搭架子的方法,但因为煤堆松散不平,所以搭建的架子并不稳定,人员站在上面进行支护作业时安全性差,导致掘进工作中发生的事故大部分是发生在正在进行支护作业时。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以悬臂式掘进机为基础的掘锚机用支护装置,可以安全的进行对巷道顶帮锚杆锚索支护作业。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掘锚机。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掘锚机包括掘锚机本体70和支护装置80,支护装置80设置于掘锚机本体70,支护装置为上述的支护装置。
上述设置中,支护装置80设置于掘锚机本体70,支护装置80可以为人员提供稳定的支撑,使人员在支护装置80上安全地进行支护作业,从而有效避免掘进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地,相较于掘锚机的支护装置不可折叠或者折叠后仅能形成双层结构,占用空间较大,导致掘锚机本体两侧的工作范围减小,影响掘锚机本体的工作,并且不方便运输和收纳的技术而言,本申请的掘锚机的支护装置可以折叠为至少三层,折叠后的支护装置的占用空间较小,能够提高掘锚机本体两侧的工作范围,有利于掘锚机本体工作,并且能够方便运输和收纳。
优选地,掘锚机本体70形成上述的待安装部件,固定座11与掘锚机本体70连接,使支护装置80安装至掘锚机本体70。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座11固定于悬臂式掘锚机的截割部71,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掘锚机本体的不同,将固定座11在掘锚机本体70上的固定位置调整到合适位置。优选地,掘锚机本体70可以为悬臂式掘锚机。
进一步地,支护装置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结构40和翻转结构60,可将第一副平台22、第二副平台23与主平台21折叠在一起,并将支护平台20相对于底座10翻转,使支护装置折叠后形成三层结构,折叠后的支护装置的宽度与掘锚机本体的截割部71同宽。支护装置通过控制翻转结构60将支护平台相对于底座前后折叠,支护平台相对于底座收起后紧贴在截割部71的上方,不影响掘锚机本体左右截割工作范围;由于移动座12相对于固定座11可移动,因此通过控制第二驱动结构13的伸缩可以控制支护平台的前后滑动,支护平台收起时向后滑移,使支护装置在折叠后可以紧贴在截割部71的上方后部,避免影响掘锚机本体上下截割工作范围。支护装置安装于掘锚机本体的截割部71,支护装置的动作由液压油缸驱动,液压油缸的动力由掘锚机本体提供,结构简单。支护装置折叠和展开方便,支护平台展开后方便工人在上面安全的进行顶帮锚杆锚索的支护工作。
具体地,如图3所示,支护装置在使用时的位置,该位置可通过调节第一驱动结构40、第二驱动结构13和翻转结构60控制主平台21、第一副平台22和第二副平台23到适合进行支护工作的位置。
如图4所示,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结构40和翻转结构60,可将支护装置折叠到图4中所示位置,支护平台20折叠后的宽度与掘锚机本体70的截割部71同宽,支护平台20相对于底座10翻转使支护装置紧贴在截割部71上方,并可向后滑移,不影响截割部的工作范围。
如图2所示,支护平台20折叠后为三层。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支护平台展开后面积大,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支护平台的高度和角度,以便于安全的进行支护作业;支护平台可通过连杆结构折叠为三层,折叠后可与掘锚机本体的截割部同宽,不影响掘锚机本体左右的截割工作范围;支护平台可通过连杆结构折叠,折叠后可紧贴在截割部上方,并可向后方滑动一段距离,避免影响掘锚机本体上下的截割工作范围;支护装置的动力源由掘锚机本体提供,使用方便;支护平台展开后面积大,并且支护平台在使用时可以前后滑移,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可以通过第一驱动结构调整展开角度,可通过翻转结构调整前后展开角度,工作范围大,便于工人在上面安全的进行顶帮锚杆锚索的支护工作。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支护装置的支护平台面积大,支护平台在使用时可以前后滑移,增加工作范围,便于工人在上面安全的进行顶帮锚杆锚索的支护工作。
2、支护装置的支护平台的高度和翻转角度可任意调整,有利于支护作业。
3、支护平台可通过连杆结构折叠为三层,所占空间小。
4、支护平台折叠后可与掘锚机本体的截割部同宽,不影响掘锚机本体左右的截割工作范围。
5、支护平台可通过连杆结构折叠,折叠后可紧贴在截割部上方,并可向后方滑动一段距离,避免影响掘锚机本体上下的截割工作范围。
6、支护装置由液压油缸驱动,液压油缸动力由掘锚机本体提供,使用方便。
7、支护装置可安装在各种悬臂式掘锚机上,适应性高。
由于本申请的掘锚机具有本申请的支护装置,因此,本申请的掘锚机也具有本申请的支护装置的上述优点,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支护装置不仅可以应用至掘锚机,还可以应用至任何需要设置支护装置的设备。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支护平台设置在底座上,支护平台通过底座安装至待安装部件上,底座起到连接、稳固支撑支护平台的作用;支护平台起到支护作用,能够使人员站在支护平台上进行作业;支护平台包括主平台、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当第一副平台和/或第二副平台相对于主平台处于展开位置时,人员可以站在支护平台上进行作业;当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均相对于主平台处于折叠位置时,第一副平台在主平台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副平台在主平台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也就是说,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均相对于主平台折叠,第一副平台和第二副平台具有重叠区域,这样可以形成三层结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支护平台折叠后的占用空间较小,方便运输和收纳。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
支护平台(20),包括:
主平台(21),与所述底座(10)连接;
第一副平台(22),与所述主平台(21)连接;
第二副平台(23),与所述主平台(21)连接,所述第一副平台(22)和所述第二副平台(23)均相对于所述主平台(21)可折叠地设置,所述第一副平台(22)和所述第二副平台(23)均具有相对于所述主平台(21)折叠的折叠位置和相对于所述主平台(21)展开的展开位置;当所述第一副平台(22)和所述第二副平台(23)均处于所述折叠位置时,所述第一副平台(22)在所述主平台(2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副平台(23)在所述主平台(2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副平台(22)和所述第二副平台(23)一一对应设置的两个连杆结构(30),以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副平台(22)和所述第二副平台(23)相对于所述主平台(21)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副平台(22)对应的所述连杆结构(30)和所述主平台(21)之间的枢转点与该所述连杆结构(30)和所述第一副平台(22)之间的枢转点之间的距离为D,与所述第二副平台(23)对应的所述连杆结构(30)和所述主平台(21)之间的枢转点与该所述连杆结构(30)和所述第二副平台(23)之间的枢转点之间的距离为d,其中,D和d满足如下关系:D>d。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30)包括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所述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平台(21)枢转连接,与所述第一副平台(22)对应的所述连杆结构(30)的所述第二连杆(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副平台(22)枢转连接,与所述第二副平台(23)对应的所述连杆结构(30)的所述第二连杆(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副平台(23)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32)的第二端枢转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支护平台(20)一侧的第一驱动结构(40),所述第一驱动结构(40)的固定端与所述主平台(21)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杆(32)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驱动结构(40)的伸缩端枢转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平台(21)一侧的连接板(50),所述第一驱动结构(4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副平台(22)和所述第二副平台(23)与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结构(4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结构(40)与所述连接板(50)枢转连接,与所述第一副平台(22)对应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40)和所述连接板(50)之间的枢转点与所述主平台(21)之间的距离大于与所述第二副平台(23)对应的所述第一驱动结构(40)和所述连接板(50)之间的枢转点与所述主平台(21)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平台(20)相对于至少部分所述底座(10)可移动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包括固定座(11)和与所述固定座(11)连接的移动座(12),所述移动座(12)相对于所述固定座(11)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支护平台(20)与所述移动座(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0)还包括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的导轨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1),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块设置于所述移动座(12);或者,
所述底座(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座(11)的第二驱动结构(13),所述第二驱动结构(13)包括驱动端和伸缩端,所述第二驱动结构(13)的驱动端和伸缩端中的一个与所述固定座(11)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结构(13)的驱动端和伸缩端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移动座(1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装置还包括翻转结构(60),所述支护平台(20)通过所述翻转结构(60)与所述底座(10)连接,在所述翻转结构(60)的带动下,所述支护平台(20)相对于所述底座(10)在竖直平面内可翻转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结构(60)包括摆动油缸,所述摆动油缸包括驱动端和摆动端,所述摆动油缸的驱动端和摆动端中的一个与所述底座(10)连接,所述摆动油缸的驱动端和摆动端中的另一个与所述支护平台(20)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平台(20)还包括连接结构(24),所述连接结构(24)包括与所述主平台(21)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与所述第一副平台(22)或者所述第二副平台(23)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转轴枢转连接。
13.一种掘锚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掘锚机本体(70);
支护装置(80),设置于所述掘锚机本体(70),所述支护装置(80)为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护装置。
CN202110251321.9A 2021-03-08 2021-03-08 支护装置及掘锚机 Pending CN1127803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1321.9A CN112780326A (zh) 2021-03-08 2021-03-08 支护装置及掘锚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51321.9A CN112780326A (zh) 2021-03-08 2021-03-08 支护装置及掘锚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80326A true CN112780326A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62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51321.9A Pending CN112780326A (zh) 2021-03-08 2021-03-08 支护装置及掘锚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8032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20210418B2 (en) Six-Arm Tunneling and Anchoring Machine for Integrating Tunneling and Anchoring
US3939988A (en) Tower crane
CN210598982U (zh) 翻转工作平台和掘进设备
US3938670A (en) Tower crane
WO2022188500A1 (zh) 六臂掘锚机
CN111271100A (zh) 多臂锚杆钻车
US3944081A (en) Tower crane
CN109057835B (zh) 多拱支护台车
CN109763853B (zh) 一种门架锚护机
CN109899095A (zh) 一种多平台架拱车
CN111425214A (zh) 一种全断面快速垂直锚护掘锚机
CN210370624U (zh) 掘锚一体化的六臂掘锚机
US3934729A (en) Tower crane
CN214660154U (zh) 六臂掘锚机
CN214660283U (zh) 支护装置及掘锚机
CN209925016U (zh) 一种门架锚护机
CN112780326A (zh) 支护装置及掘锚机
CN111456728A (zh) 支护系统
CN112879008B (zh) 适用于自掘通道式回撤工艺的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
CN212389333U (zh) 支护系统
CN209604049U (zh) 一种架拱车平台
CN117231246B (zh) 一种自动化台车施工装备及方法
CN113719234B (zh) 侧位变化机构及四臂锚杆钻车
CN220033954U (zh) 一种凿岩台车服务平台及凿岩台车
CN109736801A (zh) 掘锚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065300 No.200, west section of Gongye 2nd Road, Chaobaihe Industrial Park, Dachang, Langfang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ebei Jingl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300 No.200, west section of Gongye 2nd Road, Chaobaihe Industrial Park, Dachang, Langfang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ANGFANG JINGLONG HEAVY MACHINER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