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7833B - 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7833B
CN112777833B CN202110033395.5A CN202110033395A CN112777833B CN 112777833 B CN112777833 B CN 112777833B CN 202110033395 A CN202110033395 A CN 202110033395A CN 112777833 B CN112777833 B CN 112777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ipeline
thermal
sea water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33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7833A (zh
Inventor
韩延民
赵洁莲
李之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iyan Power System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iyan Power System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iyan Power System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iyan Power System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3339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77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77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7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7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7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8Seawater, e.g. for desalin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热膜耦合换热器、脱盐预处理装置、双向调节进料管路、蒸汽管路、浓盐水管路、冷却水管路、淡水管路、进料海水管路、首效凝水管路、冷却水排放管路、逻辑控制模块。其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中的不同的进料给补模式,可提高热法为膜法给补进料时的热利用效率,也可通过膜法为热法给补进料时适当提高浓盐水的温度,提升两种类型海水淡化的淡水产量。可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的海水取水温度、水质的不同,选择合适进料给补模式,优化运行周期内的热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是利用热法蒸馏海水淡化与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在技术上面的互补性,通过工艺优化将两种装置进行耦合。目前既有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基本上是以单一的进料方式为主,例如利用热法蒸馏过程的浓盐水或冷却水作为膜法海水淡化的进料,或者利用膜法海水淡化后的浓盐水作为热法海水淡化的进料。根据不同季节、地域的海水取水温度和水质不同,不同进料模式会在特定时段的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各自的优势。本发明根据冬季和夏季工况条件下海水进料水温度的不同,通过控制工艺的改变,实现热法和膜法进料水的先后补给切换,动态调节系统工艺如双向调节进料管路中的介质流量、热膜耦合换热器的启停等工况,使海水淡化系统根据热膜耦合的工艺互补性特点,提高整体系统的热利用效率及经济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披露了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施的:
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热膜耦合换热器、脱盐预处理装置、双向调节进料管路、蒸汽管路、浓盐水管路、冷却水管路、淡水管路、进料海水管路、首效凝水管路、冷却水排放管路、逻辑控制模块、第一感温元件、第二感温元件、第三感温元件、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
所述第一感温元件位于所述脱盐预处理装置与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之间,所述第二感温元件位于所述热膜耦合换热器与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之间,所述第三感温元件位于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与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之间,所述第一流量计位于所述冷却水管路上,所述第二流量计位于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与所述浓盐水管路之间;
所述逻辑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所述第八阀门、所述第九阀门、所述第十阀门和所述第十一阀门;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监控所述第一感温元件、第二感温元件、第三感温元件、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的实时数据;
所述脱盐预处理装置通过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连接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和热膜耦合换热器;
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连接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连接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六阀门;
所述冷却水管路位于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和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之间,所述冷却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所述冷却水排放管路位于所述冷却水管路上,所述冷却水排放管路上设置有第十一阀门;
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连接所述热膜耦合换热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十阀门;
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连接所述热膜耦合换热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九阀门;
所述蒸汽管路连接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所述首效凝水管路连接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
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设置有所述淡水管路,所述淡水管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
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连接所述淡水管路的管路并设置有第五阀门控制开闭;
所述热膜耦合换热器上设置有所述浓盐水管路,所述浓盐水管路连接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和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并设置有第七阀门控制开闭;
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连接所述浓盐水管路的管路还连接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并设置有第八阀门控制开闭;
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连接所述热膜耦合换热器的管路还连接所述冷却水管路并通过第三阀门控制开闭;
所述进料海水管路连接所述脱盐预处理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所述第八阀门、所述第九阀门、所述第十阀门和所述第十一阀门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模块设置有与远程控制终端连接的无线接口。
优选地,所述逻辑控制模块设置有报警系统。
优选地,所述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所述第八阀门、所述第九阀门、所述第十阀门和所述第十一阀门为蝶阀。
优选地,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采用的是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
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的控制方法,冬季的工作状态下:当所述第一感温元件感知进料海水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将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六阀门和所述第十阀门;
夏季的工作状态下:当所述第一感温元件感知进料海水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将关闭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十阀门,打开第六阀门,保持第二阀门常开。
优选地,所述第二感温元件将感知所述热膜耦合换热器冷侧出口的温度,所述第九阀门的开度根据所述第二感温元件的温度进行调节,所述第一流量计布置在所述冷却水管路上,若当所述第一流量计的流量低于设定值时,将打开所述第三阀门,若所述第一流量计的流量高于某值时,则关闭所述第三阀门,打开位于所述冷却水排水管路上的所述第十一阀门。
优选地,所述第三感温元件感知膜法进料海水的温度,若所述第三感温元件温度过高,则打开所述第六阀门进行调节,同时同步增大所述第十一阀门的开度。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进料单一,不能适应多季节、多地域、多温度、多水质环境的技术问题;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阀门调节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和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之间的介质流向,同时考虑冬夏/季工况下进料海水的温度等条件,动态调节系统工艺如双向调节进料管路中的介质流量、热膜耦合换热器的启停等工况,使海水淡化系统根据热膜耦合的工艺互补性特点,提高整体系统的热利用效率及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各图号标记分别表示:
1,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
2,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
3,热膜耦合换热器
4,脱盐预处理装置
5,双向调节进料管路
6,蒸汽管路
7,浓盐水管路
8,冷却水管路
9,淡水管路
10,进料海水管路
11,首效凝水管路
12,冷却水排放管路
13,逻辑控制系统
V1,第一阀门
V2,第二阀门
V3,第三阀门
V4,第四阀门
V5,第五阀门
V6,第六阀门
V7,第七阀门
V8,第八阀门
V9,第九阀门
V10,第十阀门
V11,第十一阀门
T1,第一感温元件
T2,第二感温元件
T3,第三感温元件
F1,第一流量计
F2,第二流量计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中管路断裂位置用于表示与其垂直的管路不连通。
实施例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热膜耦合换热器3、脱盐预处理装置4、双向调节进料管路5、蒸汽管路6、浓盐水管路7、冷却水管路8、淡水管路9、进料海水管路10、首效凝水管路11、冷却水排放管路12、逻辑控制模块13、第一感温元件T1、第二感温元件T2、第三感温元件T3、第一流量计F1和第二流量计F2;第一感温元件T1位于脱盐预处理装置4与双向调节进料管路5之间,第二感温元件T2位于热膜耦合换热器3与双向调节进料管路5之间,第三感温元件T3位于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与双向调节进料管路5之间,第一流量计F1位于冷却水管路8上,第二流量计F2位于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与浓盐水管路7之间,逻辑控制模块13控制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第七阀门V7、第八阀门V8、第九阀门V9、第十阀门V10和第十一阀门V11,逻辑控制模块13监控第一感温元件T1、第二感温元件T2、第三感温元件T3、第一流量计F1和第二流量计F2的实时数据,脱盐预处理装置4通过双向调节进料管路5连接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和热膜耦合换热器3;双向调节进料管路5连接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门V1;双向调节进料管路5连接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六阀门V6;冷却水管路8位于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和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之间,冷却水管路8上设置有第二阀门V2;冷却水排放管路12位于冷却水管路8上,冷却水排放管路12上设置有第十一阀门V11;双向调节进料管路5连接热膜耦合换热器3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十阀门V10;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连接热膜耦合换热器3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九阀门V9;蒸汽管路6连接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首效凝水管路11连接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设置有淡水管路9,淡水管路9上设置有第四阀门V4;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连接淡水管路9的管路并设置有第五阀门V5控制开闭;热膜耦合换热器3上设置有浓盐水管路7,浓盐水管路7连接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和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并设置有第七阀门V7控制开闭;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连接浓盐水管路7的管路还连接双向调节进料管路5并设置有第八阀门V8控制开闭;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连接热膜耦合换热器3的管路还连接冷却水管路8并通过第三阀门V3控制开闭;进料海水管路10连接脱盐预处理装置4。
在本实施例中,逻辑控制模块13自动控制各个阀门,利用对系统内的阀门进行动态切换,实现在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与的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之间,动态切换进料介质的类型和流向。通过,可实现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地域的海水取水温度和水质,动态切换热膜耦合装置的进料流程和工艺模式,实现最大化的利用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中的热量,合理利用海水,进一步提高海水的利用效率。
热法蒸馏给补膜法反渗透:
当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开启和第十阀门V10、第九阀门V9、第六阀门V6、第八阀门V8关闭时,系统引入的海水通过进料海水管路10,优先通过脱盐预处理装置4,进入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进行淡水制备,形成的产品水在第四阀门V4打开状态下通过淡水管路9排出。而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形成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管路8和打开的第二阀门V2进入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中制备淡水,多余的冷却水通过打开的第十一阀门V11由冷却水管路8排出,淡水通过打开的第五阀门V5汇聚到淡水管路9中排出,而产生的浓盐水通过打开的第七阀门V7汇聚进入浓盐水管路7中排出。
膜法反渗透给补热法蒸馏
当第六阀门V6、第八阀门V8开启,而第一阀门V1、第三阀门V3、第十阀门V10、第九阀门V9关闭时(当海水温度低的工况,开启第十阀门V10和第九阀门V9),系统引入的海水通过进料海水管路10,优先通过脱盐预处理装置4和打开的第六阀门V6进入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进行淡水制备,形成的产品水在第五阀门V5打开状态下通过淡水管路9排出。而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形成的浓盐水通过打开的第八阀门V8进入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中制备淡水,淡水通过打开的第四阀门V4汇聚到淡水管路9中排出,而产生的浓盐水在第三阀门V3和第九阀门V9关闭的条件下通过旁路汇聚进入浓盐水管路7中排出,冷却水通过打开的第十一阀门V11从冷却水管路8中排出。
本系统可在冬夏两季动态切换工作模式,根据不同季节的进料海水温度,通过改变阀门的通断情况,动态切换热膜耦合装置的进料流程和工艺模式;根据冬夏季进料海水的温度和流量,自动改变阀门的通断情况,实现热膜系统参数耦合匹配时的温度要求和流量要求。
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冬季的工作状态下:当第一感温元件T1感知进料海水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逻辑控制模块13将打开第一阀门V1,关闭第六阀门V6和第十阀门V10;
夏季的工作状态下:当第一感温元件T1感知进料海水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逻辑控制模块13将关闭第一阀门V1和第十阀门V10,打开第六阀门V6,保持第二阀门V2常开。
除了以上在冬季和夏季工况时进料海水温度不同导致工艺控制改变外,其他感温元件的执行功能如下:
第二感温元件T2将感知热膜耦合换热器3冷侧出口的温度,第九阀门的开度根据第二感温元件T2的温度进行调节,第一流量计F1布置在冷却水管路8上,若当第一流量计F1的流量低于设定值时,将打开第三阀门V3,若第一流量计F1的流量高于设定值时,则关闭第三阀门V3,打开位于冷却水排水管路上的第十一阀门V11。第三感温元件T3感知膜法进料海水的温度,若第三感温元件T3温度过高,则打开第六阀门V6进行调节,同时同步增大第十一阀门V11的开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实现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中的不同的进料给补模式,可提高热法为膜法给补进料时的热利用效率,也可通过膜法为热法给补进料时适当提高浓盐水的温度,提升两种类型海水淡化的淡水产量。可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的海水取水温度、水质的不同,选择合适进料给补模式,优化运行周期内的热经济性。除了可以通过控制阀门实现在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与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2之间,动态切换进料介质的类型和流向外,根据进料海水的温度、冬/夏季工况等条件,动态调节系统工艺如双向调节进料管路5中的介质流量、热膜耦合换热器3的启停等工况。使海水淡化系统根据热膜耦合的工艺互补性特点,提高整体系统的热利用效率及经济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第七阀门V7、第八阀门V8、第九阀门V9、第十阀门V10和第十一阀门V11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具有如下优点:耐高温、耐低温、耐腐蚀、对大多数化学药品和溶剂,表现出惰性、能耐强酸强碱、水和各种有机溶剂。抗老化,有着极佳的老化寿命。摩擦系数低,不粘附任何物质,无毒害。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逻辑控制模块13设置有与远程控制终端连接的无线接口。
本实施方式的设计通过远程控制逻辑控制模块13实现了可以随时进行调整系统的运行状态而节省了人力物力,更加方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逻辑控制模块13设置有报警系统。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装置损坏,报警系统用于检测系统的各个装置和阀门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生异常,即刻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关闭并检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阀门V1、第二阀门V2、第三阀门V3、第四阀门V4、第五阀门V5、第六阀门V6、第七阀门V7、第八阀门V8、第九阀门V9、第十阀门V10和第十一阀门V11为蝶阀。
蝶阀具有如下优点,启闭方便迅速、省力、流体阻力小,可以经常操作。结构简单,外形尺寸小,结构长度短,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大口径的阀门。低压下,可以实现良好的密封。调节性能好。全开时阀座通道有效流通面积较大,流体阻力较小。启闭力矩较小,由于转轴两侧蝶板受介质作用基本相等,而产生转矩的方向相反,因而启闭较省力。密封面材料一般采用橡胶、塑料、故低压密封性能好。安装方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1采用的是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
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艺的具有如下优点:传热系数高,所需的传热面积少,对水质要求低,尤其在水温低和水质比较差的地方,如中国北方沿海地区,操作弹性大,热利用效率高。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法蒸 馏海水淡化装置、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热膜耦合换热器、脱盐预处理装置、双向调节进料管路、蒸汽管路、浓盐水管路、冷却水管路、淡水管路、进 料海水管路、首效凝水管路、冷却水排放管路、逻辑控制模块、第一感温元件、 第二感温元件、第三感温元件、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一感温元件位于所述脱盐预处理装置与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之间,所述第二感温元件位于所述热膜耦合换热器与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之间, 所述第三感温元件位于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与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 之间,所述第一流量计位于所述冷却水管路上,所述第二流量计位于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与所述浓盐水管路之间;所述逻辑控制模块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 阀门、第六阀门、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九阀门、第十阀门和第十一阀门; 所述逻辑控制模块监控所述第一感温元件、第二感温元件、第三感温元件、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的实时数据;所述脱盐预处理装置通过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连接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 化装置、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和热膜耦合换热器;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连接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的管路上设置有第 一阀门;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连接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的管路上设置有 第六阀门;所述冷却水管路位于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和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 化装置之间,所述冷却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冷却水排放管路位于所述冷却水管路上,所述冷却水排放管路上设置 有第十一阀门;所述双向调节进料管路连接所述热膜耦合换热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十阀 门;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连接所述热膜耦合换热器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九 阀门;所述蒸汽管路连接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所述首效凝水管路连接所 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设置有所述淡水管路,所述淡水管路上设置有 第四阀门;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连接所述淡水管路的管路并设置有第五阀门 控制开闭;所述热膜耦合换热器上设置有所述浓盐水管路,所述浓盐水管路连接所述 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和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并设置有第七阀门控制 开闭;所述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连接所述浓盐水管路的管路还连接所述双向 调节进料管路并设置有第八阀门控制开闭;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连接所述热膜耦合换热器的管路还连接所述冷 却水管路并通过第三阀门控制开闭;所述进料海水管路连接所述脱盐预处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其 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所述第八阀门、所述第九阀门、 所述第十阀门和所述第十一阀门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其 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设置有与远程控制终端连接的无线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其 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设置有报警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其 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所述第八阀门、所述第九阀门、 所述第十阀门和所述第十一阀门为蝶阀。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其 特征在于:所述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采用的是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 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冬季的工作状态下:当所述第一感温元件感知 进料海水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将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关闭所述第六阀门和所述第十阀门;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开启,第九阀门、第六阀门、第八阀门和第十阀门关闭时,此时系统引入的海水通过进料海水管路,优先通过脱盐预处理装置,进入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进行淡水制备,形成的产品水在第四阀门打开状态下通过淡水管路排出,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形成的冷却水通过冷却水管路和第二阀门进入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中制备淡水,多余的冷却水通过打开的第十一阀门由冷却水管路排出,淡水通过打开的第五阀门汇聚到淡水管路中排出,而产生的浓盐水通过打开的第七阀门汇聚进入浓盐水管路中排出;夏季的工作状态下:当所述第一感温元件感知进料海水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将关闭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十阀门,打开所述第六阀门,保持所述第二阀门常开;当第六阀门、第八阀门开启,而第一阀门、第三阀门、第十阀门、第九阀门关闭时,系统引入的海水通过进料海水管路,优先通过脱盐预处理装置和打开的第六阀门进入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进行淡水制备,形成的产品水在第五阀门打开状态下通过淡水管路排出,膜法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形成的浓盐水通过打开的第八阀门进入热法蒸馏海水淡化装置中制备淡水,淡水通过打开的第四阀门汇聚到淡水管路中排出,而产生的浓盐水在第三阀门和第九阀门关闭的条件下通过旁路汇聚进入浓盐水管路中排出,冷却水通过打开的第十一阀门从冷却水管路中排出。
8.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温元件将感知所述热膜耦合换热器冷侧出口的温度,所述第九 阀门的开度根据所述第二感温元件的温度进行调节,所述第一流量计布置在所述冷却水管路上,若当所述第一流量计的流量低于设定值时,将打开所述第三 阀门,若所述第一流量计的流量高于设定值时,则关闭所述第三阀门,打开位于 所述冷却水排水管路上的所述第十一阀门。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感温元件感知膜法进料海水的温度,若所述第三感温元件温度过高,则打开所述第六阀门进行调节,同时同步增大所述第十一阀门的开度。
CN202110033395.5A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777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3395.5A CN112777833B (zh)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3395.5A CN112777833B (zh)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7833A CN112777833A (zh) 2021-05-11
CN112777833B true CN112777833B (zh) 2023-07-04

Family

ID=75756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3395.5A Active CN112777833B (zh)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7783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5451B2 (ja) * 2003-12-26 2008-11-26 株式会社ゼネシス 海水淡水化装置
CN103058438B (zh) * 2013-01-05 2014-07-09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一种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
CN103172132B (zh) * 2013-03-12 2014-01-15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一种离网型光伏光热耦合热泵海水淡化装置及方法
CN103663835A (zh) * 2013-12-17 2014-03-26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一种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
CN104355471B (zh) * 2014-10-21 2016-06-08 北京北控海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与工艺
CN105000755A (zh) * 2015-07-13 2015-10-28 浙江沐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废水“零排放”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DE112017003735T5 (de) * 2016-07-25 2019-04-11 Qatar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 Science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Hybrid-Entsalzungssystem
CN207760179U (zh) * 2017-12-25 2018-08-24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联合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
KR102212585B1 (ko) * 2019-02-01 2021-02-04 부산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믹싱 밸브와 사이클론이 부착된 히트 펌프를 이용하는 해수 담수화 시스템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7833A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77833B (zh) 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291406B (zh) 一种梯级耦合利用太阳能和柴油机缸套冷却水余热的真空膜蒸馏海水淡化系统
CN113859501A (zh) 一种极地船舶防冰防寒冷却水系统
CN102589070A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空调系统
CN112777832B (zh) 一种进料双向调节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
KR101317940B1 (ko) 양식장용 해수 열원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01361465B (zh) 节能环保海洋生物养殖系统
CN112624245A (zh) 一种高盐废水冷冻浓缩分离处理装置
CN101182960B (zh) 船舶冷库制冷装置的节能热水系统
CN207256599U (zh) 冷却系统
CN211204599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5286637A (zh) 一种快速制冷的饮水机
CN205892785U (zh) 除盐水装置原水处理系统
CN217330286U (zh) 制冷装置及可调温净水系统
JP3282152B2 (ja) 海洋生物生産用の海洋深層水、及び表層水の水温制御システム
CN108195074B (zh) 利用太阳能辅热并可回收热能的开水控制方法
CN213630999U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的生水控制系统
CN101788163A (zh) 一种带储水箱的热水器及其供水系统
CN201757540U (zh) 一种多功能冷热联供热泵系统
CN208983524U (zh) 一种写字楼智能节能中央空调系统
CN108826774A (zh) 一种宽温热泵冰点温度运行装置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219259614U (zh) 一种循环回水余热加热原水系统
CN219098791U (zh) 一种基于海水淡化的淡水节能恒温调控供应系统
CN219347021U (zh) 一种可多向传输的冷循环结构
CN219411050U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供水泵站的双向供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