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204599U - 一种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204599U
CN211204599U CN201921237233.8U CN201921237233U CN211204599U CN 211204599 U CN211204599 U CN 211204599U CN 201921237233 U CN201921237233 U CN 201921237233U CN 211204599 U CN211204599 U CN 2112045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witching valve
water
water outle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72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小龙
弓南
魏玮
孙发墩
路敦才
王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Baishi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an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Baishi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an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Baishi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Gan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Baishi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72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2045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2045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2045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从冷却塔第一出水端流出液体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检测器检测从第一进水端流进液体的第二温度;控制器与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冷却塔,冷水机组和板式换热器电连接;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液体从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板式散热器、冷水机组、冷却塔、板式散热器、冷水机组,再至出水口流出;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液体从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板式散热器、冷却塔、板式散热器,再至出水口流出,可充分利用自然冷或部分自然冷来降低冷冻水温度来降低冷水机组电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数据大量需求,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完善,大型数据飞速发展,导致数据中心服务器在运行时会产生很多热量,因此需要专用的制冷系统来对数据中心服务器进行冷却。现有的制冷系统中冷水机组对数据中心服务器直接供冷,致使冷水机组功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制冷系统中冷水机组对数据中心服务器直接供冷,致使冷水机组功耗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冷却塔,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以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水端与进水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与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与出水口连接;
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一进水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与所述冷却塔的第一进水端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与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出水端连接;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出水端处,以检测从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出水端流出的液体的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水端处,以检测从所述第一进水端流进的液体的第二温度;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所述冷却塔,所述冷水机组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电连接;其中,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液体从所述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板式散热器、所述冷水机组、所述冷却塔、所述板式散热器、所述冷水机组,再至所述出水口流出;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液体从所述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板式散热器、所述冷却塔、所述板式散热器,再至所述出水口流出;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的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的温度值。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冷却泵,冷冻泵,第一切换阀至第十切换阀;其中,
所述冷冻泵的第一进水端连接进水口;
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阀与所述冷冻泵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二切换阀与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七切换阀与所述第三切换阀和所述冷却泵的第一出水端分别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三切换阀与所述冷却泵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通过所述第四切换阀与所述冷冻泵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五切换阀与出水口连接;
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一进水端通过所述第六切换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和所述第五切换阀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通过所述第八切换阀与所述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七切换阀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九切换阀与所述冷却塔的第一进水端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通过所述第十切换阀与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出水端和所述冷却泵的第一进水端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切换阀至所述第十切换阀电连接。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阀、所述第六切换阀、所述第三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切换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四切换阀、所述第五切换阀、所述第七切换阀和所述第八切换阀关闭。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五切换阀、所述第三切换阀和所述第八切换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四切换阀、所述第六切换阀、所述第七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切换阀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第二计时器和第三计时器;
所述第二计时器配置为记录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采集的第一温度的第二持续时长;
所述第三计时器配置为记录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采集的第二温度的第三持续时长;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计时器和所述第三计时器电连接;其中,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温度、第二持续时长、第二温度和第三持续时长,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阀至所述第十切换阀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的数值范围为2~5摄氏度。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驱动模块和第四温度检测器;其中,
所述第四温度检测器配置为获取室外温度,所述第四温度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冷却塔的进风侧设置卷帘,所述卷帘与驱动模块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的温度值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卷帘的起升或降落。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计时器和第三温度检测器,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出水端处,以检测从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出水端流出的液体的第三温度;
所述第一计时器配置为记录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器采集的第三温度,及所述第四温度检测器采集的室外温度的持续时长;
若所述第三温度的温度值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所述室外温度的温度值低于第三预设温度值,且持续时长超过第一持续时长,则所述冷却塔的风机关闭,且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的温度值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卷帘降落,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值。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温度检测器为室外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换阀至所述第十切换阀均为自动切换蝶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水端与进水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与冷水机组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与出水口连接;冷水机组的第一进水端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连接,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连接,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与冷却塔的第一进水端连接,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与冷却塔的第一出水端连接;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从冷却塔的第一出水端流出的液体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检测器检测从第一进水端流进的液体的第二温度;控制器与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冷却塔,冷水机组和板式换热器电连接;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液体从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板式散热器、冷水机组、冷却塔、板式散热器、冷水机组,再至出水口流出;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液体从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板式散热器、冷却塔、板式散热器,再至出水口流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根据数据机房内所需冷冻水温度(即第二温度),及数据机房所在气候区域内在冬季或过渡性季节冷却塔出水温度(即第一温度),可充分利用自然冷或利用部分自然冷来降低冷冻水温度,以完全停止使用冷水机组或通过降低第二温度来降低冷水机组电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总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确定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制冷系统可以包括:冷却塔10,冷水机组40,板式换热器30,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以及控制器。其中,冷却塔10,冷水机组40,板式换热器30,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以及控制器的连接关系及工作关系,具体如下所述:
板式换热器30的第一进水端与进水口连接,板式换热器30的第一出水端与冷水机组40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板式换热器30的第二出水端与出水口连接。
冷水机组40的第一进水端与板式换热器30的第二出水端连接,冷水机组40的第二进水端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连接,冷水机组40的第二进水端与冷却塔10的第一进水端连接,冷水机组40的第二进水端与冷却塔10的第一出水端连接。
第一温度检测器设置在冷却塔10的第一出水端12处,以检测从冷却塔10的第一出水端12流出的液体的第一温度T1;第二温度检测器设置在板式换热器30的第一进水端31处,以检测从板式换热器30的第一进水端31流进的液体的第二温度T2。其中,第一温度检测器和第二温度检测器均可采用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与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冷却塔10,冷水机组40和板式换热器30电连接。其中,当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液体从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板式散热器30、冷水机组40、冷却塔10、板式散热器30、冷水机组40,再至出水口流出;当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液体从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板式散热器30、冷却塔10、板式散热器30,再至出水口流出;其中,第一温度T1的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T2的温度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水端与进水口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与冷水机组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与出水口连接;冷水机组的第一进水端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连接,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连接,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与冷却塔的第一进水端连接,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与冷却塔的第一出水端连接;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从冷却塔的第一出水端流出的液体的第一温度;第二温度检测器检测从第一进水端流进的液体的第二温度;控制器与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冷却塔,冷水机组和板式换热器电连接;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液体从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板式散热器、冷水机组、冷却塔、板式散热器、冷水机组,再至出水口流出;当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液体从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板式散热器、冷却塔、板式散热器,再至出水口流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根据数据机房内所需冷冻水温度(即第二温度),及数据机房所在气候区域内在冬季或过渡性季节冷却塔出水温度(即第一温度),可充分利用自然冷或利用部分自然冷来降低冷冻水温度,以完全停止使用冷水机组或通过降低第二温度来降低冷水机组电耗,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作为一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制冷系统包括冷却泵20,冷冻泵50,第一切换阀V1至第十切换阀V10。其中,第一切换阀V1至第十切换阀V10均为自动切换蝶阀。冷冻泵50的第一进水端51连接进水口。
板式换热器30的第一进水端31通过第一切换阀V1与冷冻泵50的第一出水端52连接,板式换热器30的第一出水端32通过第二切换阀V2与冷水机组40的第一出水端42连接,板式换热器30的第一出水端32通过第七切换阀V7与第三切换阀V3和冷却泵20的第一出水端22分别连接,板式换热器30的第二进水端33通过第三切换阀V3与冷却泵20的第一出水端22连接,板式换热器30的第二出水端34通过第四切换阀V4与冷冻泵50的第一出水端52和第一切换阀V1连接,板式换热器30的第二出水端34通过第五切换阀V5与出水口连接。
冷水机组40的第一进水端41通过第六切换阀V6与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34和第五切换阀V5连接,冷水机组40的第二进水端43通过第八切换阀V8与第二切换阀V2、第七切换阀V7和板式换热器30的第一出水端32连接,冷水机组40的第二进水端43通过第九切换阀V9与冷却塔10的第一进水端11连接,冷水机组40的第二进水端43通过第十切换阀V10与冷却塔10的第一出水端12和冷却泵20的第一进水端21连接。
第三温度检测器设置在冷水机组40的第二出水端44处,以检测从冷水机组40的第二出水端44流出的液体的第三温度T3。其中,第三温度检测器T3可采用温度传感器。
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T1、第二温度T2和第三温度T3,控制第一切换阀V1至第十切换阀V10的开启或关闭,控制器与第一切换阀V1至第十切换阀V10电连接。
当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切换阀V1、第六切换阀V6、第三切换阀V3和第二切换阀V2开启,并控制第四切换阀V4、第五切换阀V5、第七切换阀V7和第八切换阀V8关闭,使液体从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板式散热器30、冷水机组40、冷却塔10、板式散热器30、冷水机组40,再至出水口流出;当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第一切换阀V1、第五切换阀V5、第三切换阀V3和第八切换阀V8开启,并控制第四切换阀V4、第六切换阀V6、第七切换阀V7和第二切换阀V2关闭,使液体从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板式散热器30、冷却塔10、板式散热器30,再至出水口流出。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值的数值范围可以为2~5摄氏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温度T2的高低除受室外温度的影响外,受室外相对湿度影响也比较大,在北方干燥地区,因相对湿度较低,即使在室外温度较高情况下,仍可使第二温度T2的温度偏低,进一步提高了室外自然冷的可利用时长。可见,第二温度T2的高低仍是能否充分利用室外自然冷量的最重要依据。
作为一个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可以包括驱动模块和第四温度检测器。其中,第四温度检测器配置为获取室外温度,第四温度检测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具体的,第四温度检测器可以为室外温度传感器。冷却塔10的进风侧13设置卷帘14,卷帘14与驱动模块的驱动端连接,控制器根据室外温度的温度值控制驱动模块驱动卷帘14的起升或降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利用第四温度检测器实时监测冬季或过渡性季节室外湿球温度,以监测冷却塔出塔冷却水实时温度,驱动模块用于驱动冷却塔卷帘的升起或降落,以调整冷却塔的进风量,以改变冷却塔出塔冷却水实时温度,从而实现合理利用室外自然冷量和冷水机组机械冷量,以满足数据机房总冷量的需求的目的。
作为一个实施,在北方寒冷或严寒地区,为了避免冷却塔内冷却水被冻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可以包括第一计时器,其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第一计时器用于获取第一持续时长。若第三温度的温度值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室外温度的温度值低于第三预设温度值,且持续时长超过第一持续时长,则冷却塔的风机关闭,且控制器根据室外温度的温度值控制驱动模块驱动卷帘降落。其中,第二预设温度值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值。示例性的,第二预设温度值可以为10摄氏度,第三预设温度值可以为零下5摄氏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计时器,通过第一计时器记录第三温度的温度值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且室外温度的温度值低于第三预设温度值的持续时长,若持续时长超过第一持续时长,则冷却塔的风机关闭,且控制器根据室外温度的温度值控制驱动模块驱动卷帘降落,以改变进入冷却塔内的冷风量的大小,降低冷却塔内填料被冻结的风险。
作为一个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可以包括第二计时器和第三计时器。控制器与第二计时器和第三计时器电连接。其中,第二计时器配置为记录第一温度检测器采集的第一温度的第二持续时长,第三计时器配置为记录第二温度检测器采集的第二温度的第三持续时长。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第二持续时长、第二温度、第三持续时长,控制第一切换阀至第十切换阀的工作状态,如开启状态或闭合状态。
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为:
当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的温度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且持续时长超过第二预定时长时,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和第二预定时长,关闭冷水机组40,控制第一切换阀V1、第五切换阀V5、第三切换阀V3和第八切换阀V8开启,并控制第四切换阀V4、第六切换阀V6、第七切换阀V7和第二切换阀V2关闭,如图2所示,可以完全利用室外自然冷量来达到满足数据机房冷量需求,或根据室外冷却塔冷却水出塔温度短时使冷水机组40停机,以减少冷水机组40电耗。
当第一温度T1与第二温度T2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且持续时长超过第三预定时长时,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和第三预定时长,打开冷水机组40,控制第一切换阀V1、第六切换阀V6、第三切换阀V3和第二切换阀V2开启,并控制第四切换阀V4、第五切换阀V5、第七切换阀V7和第八切换阀V8关闭,如图3所示,可以部分利用室外自然冷量和部分利用冷水机组40冷量来达到满足数据机房冷量需求。
优选的,第一温度T1比第二温度T2小于两摄氏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温度的限值可根据数据机房实际冷冻水回水(即第二温度)进行设定,第一温度的最大温度值可只比第二温度的温度值低2℃,即可开始利用室外自然冷量,降低冷冻水温度,从而降低部分或全部冷水机组40耗电量。
当第一温度T1的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T2的温度值,且持续时长超过第四预定时长时,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第一温度、第二温度和第四预定时长,打开冷水机组40,控制第四切换阀V4、第六切换阀V6、第七切换阀V7和第二切换阀V2开启,并控制第一切换阀V1、第五切换阀V5、第三切换阀V3和第八切换阀V8关闭,如图4所示,充分利用冷水机组40冷量来达到满足数据机房冷量需求。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塔,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第一温度检测器、第二温度检测器,以及控制器;其中,
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水端与进水口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与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与出水口连接;
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一进水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与所述冷却塔的第一进水端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与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出水端连接;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出水端处,以检测从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出水端流出的液体的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水端处,以检测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水端流进的液体的第二温度;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所述冷却塔,所述冷水机组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电连接;其中,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液体从所述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冷水机组、所述冷却塔、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冷水机组,再至所述出水口流出;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液体从所述进水口流入,依次流经所述板式换热器、所述冷却塔、所述板式换热器,再至所述出水口流出;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的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温度的温度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冷却泵,冷冻泵,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第三切换阀,第四切换阀,第五切换阀,第六切换阀,第七切换阀,第八切换阀,第九切换阀,第十切换阀;其中,
所述冷冻泵的第一进水端连接进水口;
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阀与所述冷冻泵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二切换阀与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七切换阀与所述第三切换阀和所述冷却泵的第一出水端分别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三切换阀与所述冷却泵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通过所述第四切换阀与所述冷冻泵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五切换阀与出水口连接;
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一进水端通过所述第六切换阀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出水端和所述第五切换阀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通过所述第八切换阀与所述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七切换阀和所述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通过所述第九切换阀与所述冷却塔的第一进水端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进水端通过所述第十切换阀与所述冷却塔的第一出水端和所述冷却泵的第一进水端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切换阀至所述第十切换阀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阀、所述第六切换阀、所述第三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切换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四切换阀、所述第五切换阀、所述第七切换阀和所述第八切换阀关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的温度差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五切换阀、所述第三切换阀和所述第八切换阀开启,并控制所述第四切换阀、所述第六切换阀、所述第七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切换阀关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二计时器和第三计时器;
所述第二计时器配置为记录所述第一温度检测器采集的第一温度的第二持续时长;
所述第三计时器配置为记录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采集的第二温度的第三持续时长;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计时器和所述第三计时器电连接;其中,
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温度、第二持续时长、第二温度和第三持续时长,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阀至所述第十切换阀的工作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的数值范围为2~5摄氏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驱动模块和第四温度检测器;其中,
所述第四温度检测器配置为获取室外温度,所述第四温度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冷却塔的进风侧设置卷帘,所述卷帘与驱动模块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的温度值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卷帘的起升或降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计时器和第三温度检测器,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器设置在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出水端处,以检测从所述冷水机组的第二出水端流出的液体的第三温度;
所述第一计时器配置为记录所述第三温度检测器采集的第三温度,及所述第四温度检测器采集的室外温度的持续时长;
若所述第三温度的温度值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所述室外温度的温度值低于第三预设温度值,且持续时长超过第一持续时长,则所述冷却塔的风机关闭,且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的温度值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所述卷帘降落,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温度检测器为室外温度传感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阀至所述第十切换阀均为自动切换蝶阀。
CN201921237233.8U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制冷系统 Active CN2112045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7233.8U CN211204599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7233.8U CN211204599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204599U true CN211204599U (zh) 2020-08-07

Family

ID=71854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7233.8U Active CN211204599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2045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5064A (zh) * 2022-06-23 2022-1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65064A (zh) * 2022-06-23 2022-11-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CN115265064B (zh) * 2022-06-23 2023-1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8235B (zh) 具有相变蓄冷的双冷凝器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05904B (zh) 一种机房的制冷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4730411U (zh) 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节能控制器
CN102705939A (zh) 应用于idc机房的闭式冷却塔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CN103499137A (zh) 一种机房的制冷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2630282U (zh) 应用于idc机房的闭式冷却塔制冷系统
CN104101040B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水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62472A (zh) 自然冷却机组与离心冷水机组相结合的双冷源制冷系统
CN209524659U (zh) 一种宽温热泵冰点温度运行装置
CN106288075A (zh) 空气质量感应智能恒温生态幕墙系统及控温方法
CN107435970A (zh) 一种相变储能双蒸发器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204599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05209039U (zh) 自然冷却和消防水箱蓄冷配合使用的冷冻水节能系统
CN103912942B (zh) 一种室内自动换气装置耦合相变制冷器的空调系统
CN206572676U (zh) 自然冷却机组与离心冷水机组相结合的双冷源制冷系统
CN202581580U (zh) 一种酒窖低温恒温恒湿装置
CN208817826U (zh) 全自动智能调节节能型供冷系统
CN204739735U (zh) 地源热泵的恒温、节能控制系统
CN103868275A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04202025U (zh) 一种温湿度调控设备
CN210511959U (zh) 一种阴凉库防爆温湿度控制系统
CN203771778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
CN205002493U (zh) 一种冷库安全节水节能的水冲霜系统
CN203518099U (zh) 寒冷季室外直接防冻取冷装置
CN203353466U (zh) 变频驱动的水温调节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