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1342B -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1342B
CN112771342B CN201880098021.8A CN201880098021A CN112771342B CN 112771342 B CN112771342 B CN 112771342B CN 201880098021 A CN201880098021 A CN 201880098021A CN 112771342 B CN112771342 B CN 1127713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water
edge portion
convex edge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80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1342A (zh
Inventor
前田刚志
八柳晓
高桥智彦
浅井美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71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1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1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13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83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2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with multiple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F17/005Means for draining condensates from heat exchangers, e.g. from 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68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efrigerant cycles
    • F28D2021/0071Evaporators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翅片和与多个翅片交叉地延伸的扁平管,多个翅片分别具有作为沿着上下方向的缘部的第1侧缘部及第2侧缘部,扁平管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作为该扁平管的长径方向的端部,第1端部与第1侧缘部之间比第2端部与第1侧缘部之间接近,多个翅片分别具有:导水部,其形成于第1侧缘部与第1端部之间、以及第2侧缘部与第2端部之间中的至少一方,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下缘部,其位于扁平管的下方;以及凸状缘部,其位于导水部的下方,相对于下缘部向下方突出。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翅片和与多个翅片交叉地延伸的扁平管的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平行流型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多个扁平管和多个翅片。在翅片的下缘形成有从上风侧朝向下风侧变低的斜边和作为斜边的最下部的峰部。在该文献中,记载了附着于翅片的结露水或除霜水因重力而流下至翅片的下缘之后,从峰部滴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11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热交换器中,由于水的自重和表面张力的平衡,有时水不会从峰部滴下,水会保持在翅片的下缘。因此,存在热交换器的排水性未必提高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排水性的热交换器以及具备该热交换器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具备:多个翅片,其相互并列地配置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以及扁平管,其与所述多个翅片交叉地延伸,所述多个翅片分别具有作为沿着所述上下方向的缘部的第1侧缘部及第2侧缘部,所述扁平管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作为该扁平管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长径方向的端部,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1侧缘部之间比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第1侧缘部之间接近,所述多个翅片分别具有:导水部,其形成于所述第1侧缘部与所述第1端部之间、以及所述第2侧缘部与所述第2端部之间的至少一方,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延伸;下缘部,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扁平管的下方;以及凸状缘部,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导水部的下方,相对于所述下缘部向下方突出。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本发明的热交换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多个翅片的每一个中,顺着导水部流下而到达凸状缘部的水由于在导水部流下的势头而从凸状缘部脱离并向下方滴下。另外,在多个翅片的每一个中,顺着下缘部到达凸状缘部的水也与顺着导水部流下到凸状缘部的水合流。由此,在凸状缘部,水的自重增大,因此,更容易发生水从凸状缘部的脱离。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水由于表面张力而保持于下缘部或凸状缘部,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器的排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00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100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III-III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1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实施例2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100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实施例1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实施例2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热交换器100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制冷循环装置200中的室外机11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结构的主视图。图1的上下方向表示沿着重力方向的上下方向。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结构的俯视图。热交换器100是进行在扁平管30的内部流通的内部流体与向热交换器100供给的空气的热交换的交叉翅片式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00例如用作制冷循环装置的热源侧热交换器或负载侧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100用于制冷循环装置的情况下,作为内部流体而使用制冷剂。通过热交换器100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是图2中向上或向下的任一个方向。关于空气的流动方向将后述。在以下的说明中,各构成构件的设置姿势及各构成构件彼此的位置关系原则上是将热交换器100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时的姿势及关系。
如图1及图2所示,热交换器100具有:多个翅片10,其隔开间隔且相互并列地配置;以及多个扁平管30,其相互并列地配置,并与多个翅片10交叉地延伸。
多个翅片10分别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平板状的形状。翅片10各自的长度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即,翅片10分别沿着重力方向延伸。多个翅片10沿着与重力方向及空气的流动方向均垂直的水平方向、即图1及图2的左右方向并列。相互相邻的2个翅片10之间的间隙11成为空气流通的空气通路。翅片10分别例如为铝制。
多个扁平管30分别沿着水平方向、即图1及图2的左右方向延伸。多个扁平管30分别具有扁平的截面形状。以下,有时将扁平管30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长径方向简称为扁平管30的长径方向。多个扁平管30以各扁平管30的长径方向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方式配置。多个扁平管30沿着重力方向并列。扁平管30分别例如为铝制。
另外,热交换器100具有液体集管101及气体集管102。在液体集管101连接有多个扁平管30各自的延伸方向一端部。在气体集管102连接有多个扁平管30各自的延伸方向另一端部。液体集管101及气体集管102均具有筒状的形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液体集管101设置有流入口103,该流入口103成为热交换器1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流入口。流入口103设置在液体集管101中的下部。在气体集管102设置有流出口104,该流出口104成为热交换器1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的流出口。流出口104设置在气体集管102中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
图3是表示图1的III-III截面的剖视图。图3的上下方向表示沿着重力方向的上下方向。翅片10的长度方向是沿着重力方向的图3的上下方向。另外,与翅片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翅片10的宽度方向是图3的左右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扁平管30的长径方向也是图3的左右方向。空气的流动方向是图3的向右或向左。
如图3所示,翅片10具有第1侧缘部10a及第2侧缘部10b作为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一对缘部。相对于空气的流动,第1侧缘部10a和第2侧缘部10b中的一方成为翅片10的前缘,另一方成为翅片10的后缘。在第2侧缘部10b形成有供多个扁平管30分别从侧方插入的多个扁平的切口12。插入到切口12中的扁平管30通过钎焊等与翅片10接合。
扁平管30具有位于翅片10的第1侧缘部10a侧的第1端部30a和位于翅片10的第2侧缘部10b侧的第2端部30b作为该扁平管30的长径方向的端部。第1端部30a与第1侧缘部10a之间比第2端部30b与第1侧缘部10a之间接近。第2端部30b与第2侧缘部10b之间比第1端部30a与第2侧缘部10b之间接近。另外,扁平管30具有上表面30c及下表面30d作为将第1端部30a与第2端部30b连接的面。上表面30c及下表面30d均形成为平面状。上表面30c和下表面30d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扁平管30以上表面30c及下表面30d均沿着水平面的方式配置。
扁平管30的第2端部30b沿着翅片10的第2侧缘部10b配置。另一方面,扁平管30的第1端部30a未到达翅片10的第1侧缘部10a。在扁平管30的内部形成有使内部流体流通的多个流体通路31。多个流体通路31在第1端部30a与第2端部30b之间沿着扁平管30的长径方向并列。流体通路31分别沿着扁平管30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翅片10的表背两面的表面,在第1侧缘部10a与扁平管30的第1端部30a之间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呈带状地延伸的导水部13。导水部13成为将在翅片10的表面或扁平管30的表面产生的水向下方引导的直线状的流路。导水部13例如平坦地形成,以不阻碍水的流动。图3中的导水部13是第1侧缘部10a与通过多个扁平管30各自的第1端部30a的直线L1之间的带状的区域。
另外,翅片10具有在位于扁平管30的下方的部分形成的下缘部10c。下缘部10c是翅片10的外缘的一部分。下缘部10c形成为与第1侧缘部10a及第2侧缘部10b垂直且与翅片1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状。翅片10以下缘部10c沿着水平面的方式配置。
并且,翅片10具有在位于导水部13的下方的部分形成的凸状缘部10d。凸状缘部10d是翅片10的外缘的一部分。凸状缘部10d与下缘部10c邻接地设置,以相对于下缘部10c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即,凸状缘部10d以下缘部10c的延长线为基准,比该延长线向下方突出。另外,凸状缘部10d位于比下缘部10c靠下方的位置。凸状缘部10d位于导水部13的正下方。
凸状缘部10d例如具有梯形或三角形的形状。凸状缘部10d具有位于凸状缘部10d的下端的底缘10d1、将第1侧缘部10a与底缘10d1连接的第1侧缘10d2、以及将下缘部10c与底缘10d1连接的第2侧缘10d3。底缘10d1例如形成为与第1侧缘部10a垂直的直线状。翅片10以底缘10d1沿着水平面的方式配置。第1侧缘10d2例如形成为在第1侧缘部10a的延长线上延伸的直线状。第2侧缘10d3例如形成为相对于第1侧缘部10a倾斜的直线状。第2侧缘10d3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度比下缘部10c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度大。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底缘10d1、第1侧缘10d2以及第2侧缘10d3均形成为直线状,但也可以是底缘10d1、第1侧缘10d2以及第2侧缘10d3中的至少1个形成为曲线状。另外,第2侧缘10d3和下缘部10c也可以经由曲线平滑地连接。
在热交换器1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在翅片10及扁平管30的表面产生空气中的水分冷凝后的冷凝水。另外,若附着于热交换器100的霜因除霜运转等而融化,则在翅片10及扁平管30的表面产生霜融化后的融化水。在图3中,用虚线箭头表示这些水的流动的例子。例如,在翅片10的表面中的被2个扁平管30夹着的部分产生的水顺着翅片10的表面逐渐向下方流下,到达下侧的扁平管30的上表面30c。到达上表面30c的水或在上表面30c产生的水在沿着上表面30c移动而到达导水部13时,顺着导水部13向下方流下。在导水部13中,在翅片10的各部分产生的水不断地合流。因此,顺着导水部13流下的水的量越往导水部13的下方越多。由此,顺着导水部13流下的水的速度越往导水部13的下方越快。即,在导水部13中,水一边逐渐增加势头一边向下方流下。
顺着导水部13流下的水到达位于导水部13的下方的凸状缘部10d。顺着导水部13流下到凸状缘部10d的水与顺着下缘部10c到达凸状缘部10d的水合流,并且由于在导水部13流下的势头而从底缘10d1脱离,向下方滴下。
在此,对热交换器100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是图3的左右方向中的向右或向左的任一个方向。但是,从减少热交换器100的结霜量的观点出发,优选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图3中向右方向。对这一点进行说明。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扁平管30相对于翅片10设置在靠近第2侧缘部10b的位置。由此,在热交换器100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第1侧缘部10a的温度比第2侧缘部10b的温度高。因此,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图3中向右方向的情况下,能够使成为翅片10的前缘的第1侧缘部10a的温度接近要流入的空气的温度。因此,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图3中向右方向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热交换器100的结霜量。
另一方面,从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图3中向左方向。这是因为,在翅片10或扁平管30的表面产生的水容易被空气的流动引导至导水部13。
下面,列举具体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结构。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在此,在图4以及后述的图5、图6、图8~图14、图18及图20中,示出了与图3对应的截面。在图4所示的热交换器100中,将位于凸状缘部10d的下端的底缘10d1的宽度尺寸设为W1,将位于凸状缘部10d的上端的根部10d4的宽度尺寸设为W2。宽度尺寸W1及W2均为沿着翅片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此时,宽度尺寸W1为宽度尺寸W2以下(W1≤W2)。在凸状缘部10d为三角形的情况下,底缘10d1的宽度尺寸W1大致为0,在凸状缘部10d为梯形的情况下,底缘10d1的宽度尺寸W1大于0。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在图5所示的热交换器100中,将导水部13的宽度尺寸、即第1侧缘部10a与第1端部30a之间的宽度尺寸设为W3。宽度尺寸W3是沿着翅片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此时,宽度尺寸W3为宽度尺寸W2以下(W3≤W2)。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具备相互并列地配置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翅片10和与多个翅片10交叉地延伸的扁平管30。多个翅片10分别具有作为沿着上下方向的缘部的第1侧缘部10a及第2侧缘部10b。扁平管30具有第1端部30a和第2端部30b作为该扁平管30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长径方向的端部。第1端部30a与第1侧缘部10a之间比第2端部30b与第1侧缘部10a之间接近。多个翅片10分别具有:导水部13,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下缘部10c,其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扁平管30的下方;以及凸状缘部10d,其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导水部13的下方,相对于下缘部10c向下方突出。导水部13形成于第1侧缘部10a与第1端部30a之间、以及第2侧缘部10b与第2端部30b之间的至少一方。
根据该结构,顺着导水部13流下而到达凸状缘部10d的水由于在导水部13流下的势头而从凸状缘部10d脱离并向下方滴下。另外,顺着下缘部10c到达凸状缘部10d的水也与顺着导水部13流下到凸状缘部10d的水合流。由此,汇集在凸状缘部10d的水的自重增大,因此,更容易发生水从凸状缘部10d的脱离。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水由于表面张力而保持于下缘部10c或凸状缘部10d,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中,在将凸状缘部10d的下端处的宽度尺寸设为W1、将凸状缘部10d的上端处的宽度尺寸设为W2时,满足W1≤W2的关系。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在翅片10的宽度方向上较宽范围的水汇集于凸状缘部10d的下端,因此,能够增大汇集于凸状缘部10d的水的自重。因此,能够更容易发生水从凸状缘部10d的脱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中,在将凸状缘部10d的上端处的宽度尺寸设为W2、将导水部13的宽度尺寸设为W3时,满足W3≤W2的关系。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顺着导水部13流下的水更可靠地到达凸状缘部10d,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并且,更优选满足W3<W2的关系。在满足W3<W2的关系的情况下,能够使沿着最下层的扁平管30的第1端部30a向下表面30d侧偏转并流下的水也更可靠地到达凸状缘部10d。
实施方式2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6所示,多个扁平管30分别以上表面30c及下表面30d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方式配置。在多个扁平管30的每一个中,上表面30c的第1端部30a侧的高度位置比上表面30c的第2端部30b侧的高度位置低。另外,在多个扁平管30的每一个中,下表面30d的第1端部30a侧的高度位置比下表面30d的第2端部30b侧的高度位置低。由此,上表面30c及下表面30d分别以越靠近导水部13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倾斜。
在翅片10中的被2个扁平管30夹着的部分产生的冷凝水或融化水顺着翅片10的表面逐渐向下方流下,到达下侧的扁平管30的上表面30c。到达上表面30c的水或者在上表面30c产生的水沿着倾斜的上表面30c向导水部13侧流下,进而顺着导水部13向下方流下。顺着导水部13到达凸状缘部10d的水与顺着下缘部10c到达凸状缘部10d的水合流,并且由于在导水部13流下的势头而从底缘10d1脱离,向下方滴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是图6中向右或向左的任一个方向。从减少热交换器100的结霜量的观点出发,优选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图6中向右方向。从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图6中向左方向。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中,扁平管30具有平面状的上表面30c。上表面30c以越靠近导水部13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倾斜。根据该结构,由于水沿着上表面30c向导水部13侧流下,因此,能够增大顺着导水部13流下的水的势头。因此,能够更容易发生水从凸状缘部10d的脱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
实施方式3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结构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或2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7及图8所示,在多个翅片10各自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供多个扁平管30分别贯通的多个扁平的贯通孔14。贯通了贯通孔14的扁平管30通过钎焊等与翅片10接合。扁平管30以上表面30c及下表面30d沿着水平面的方式设置。
在翅片10的表背两面的表面,在第1侧缘部10a与扁平管30的第1端部30a之间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呈带状地延伸的第1导水部13a。另外,在翅片10的表背两面的表面,在第2侧缘部10b与扁平管30的第2端部30b之间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呈带状地延伸的第2导水部13b。第1导水部13a及第2导水部13b分别成为将在翅片10的表面或扁平管30的表面产生的水向下方引导的直线状的流路。第1导水部13a及第2导水部13b例如平坦地形成,以不阻碍水的流动。图8中的第1导水部13a是第1侧缘部10a与通过多个扁平管30各自的第1端部30a的直线L2之间的带状的区域。图8中的第2导水部13b是第2侧缘部10b与通过多个扁平管30各自的第2端部30b的直线L3之间的带状的区域。
翅片10具有:下缘部10c,其形成于位于扁平管30的下方的部分;凸状缘部10d,其形成于位于第1导水部13a的下方的部分;以及凸状缘部10e,其形成于位于第2导水部13b的下方的部分。凸状缘部10d是第1凸状缘部的一例,凸状缘部10e是第2凸状缘部的一例。下缘部10c、凸状缘部10d以及凸状缘部10e是翅片10的外缘的一部分。凸状缘部10d及凸状缘部10e均与下缘部10c邻接地设置,以相对于下缘部10c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即,凸状缘部10d及凸状缘部10e均以下缘部10c的延长线为基准,比该延长线向下方突出。另外,凸状缘部10d和凸状缘部10e均位于比下缘部10c靠下方的位置。凸状缘部10d及凸状缘部10e夹着下缘部10c形成在翅片10的下端的两侧。凸状缘部10d及凸状缘部10e具有相互左右对称的梯形或三角形的形状。凸状缘部10d位于第1导水部13a的正下方。凸状缘部10e位于第2导水部13b的正下方。
凸状缘部10d具有位于凸状缘部10d的下端的底缘10d1、将第1侧缘部10a与底缘10d1连接的第1侧缘10d2、以及将下缘部10c与底缘10d1连接的第2侧缘10d3。凸状缘部10e具有位于凸状缘部10e的下端的底缘10e1、将第2侧缘部10b与底缘10e1连接的第1侧缘10e2、以及将下缘部10c与底缘10e1连接的第2侧缘10e3。
在翅片10中的被2个扁平管30夹着的部分产生的冷凝水或融化水顺着翅片10的表面逐渐向下方流下,到达下侧的扁平管30的上表面30c。到达上表面30c的水或者在上表面30c产生的水在沿着上表面30c移动而到达第1导水部13a和第2导水部13b中的一方时,顺着该一方向下方流下。在第1导水部13a及第2导水部13b的每一个中,在翅片10的各部分产生的水不断地合流。因此,顺着第1导水部13a及第2导水部13b分别流下的水的量越往各自的下方越多。由此,顺着第1导水部13a及第2导水部13b分别流下的水的速度越往各自的下方越快。即,在第1导水部13a及第2导水部13b中,水一边逐渐增加势头一边向下方流下。
顺着第1导水部13a流下的水到达位于第1导水部13a的下方的凸状缘部10d。顺着第1导水部13a到达凸状缘部10d的水与顺着下缘部10c到达凸状缘部10d的水合流,并且由于在第1导水部13a流下的势头而从底缘10d1脱离,向下方滴下。另一方面,顺着第2导水部13b流下的水到达位于第2导水部13b的下方的凸状缘部10e。顺着第2导水部13b到达凸状缘部10e的水与顺着下缘部10c到达凸状缘部10e的水合流,并且由于在第2导水部13b流下的势头而从底缘10e1脱离,向下方滴下。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水由于表面张力而保持于下缘部10c、凸状缘部10d或凸状缘部10e,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
本实施方式的翅片10具有在图8的左右方向上对称的构造。因此,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是图8中向右或向左的任一个方向。
下面,列举具体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结构。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在图9所示的热交换器100中,将位于凸状缘部10d的下端的底缘10d1的宽度尺寸设为W4,将位于凸状缘部10d的上端的根部10d4的宽度尺寸设为W5。宽度尺寸W4及W5均为沿着翅片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此时,宽度尺寸W4为宽度尺寸W5以下(W4≤W5)。另外,将位于凸状缘部10e的下端的底缘10e1的宽度尺寸设为W6,将位于凸状缘部10e的上端的根部10e4的宽度尺寸设为W7。宽度尺寸W6及W7均为沿着翅片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此时,宽度尺寸W6为宽度尺寸W7以下(W6≤W7)。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在宽度方向上较宽范围的水汇集于凸状缘部10d及凸状缘部10e的下端,因此,能够使分别汇集于凸状缘部10d及凸状缘部10e的水的自重增大。因此,能够更容易发生水分别从凸状缘部10d及凸状缘部10e的脱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0所示的热交换器100中,将第1导水部13a的宽度尺寸、即第1侧缘部10a与第1端部30a之间的宽度尺寸设为W8。宽度尺寸W8是沿着翅片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此时,宽度尺寸W8为宽度尺寸W5以下(W8≤W5)。另外,将第2导水部13b的宽度尺寸、即第2侧缘部10b与第2端部30b之间的宽度尺寸设为W9。宽度尺寸W9是沿着翅片1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此时,宽度尺寸W9为宽度尺寸W7以下(W9≤W7)。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顺着第1导水部13a流下的水更可靠地到达凸状缘部10d,能够使顺着第2导水部13b流下的水更可靠地到达凸状缘部10e。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并且,更优选满足W8<W5及W9<W7的关系。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沿着最下层的扁平管30的第1端部30a或第2端部30b向下表面30d侧偏转并流下的水也更可靠地到达凸状缘部10d或凸状缘部10e。
实施方式4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1所示,多个扁平管30分别以上表面30c及下表面30d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方式配置。上表面30c的第1端部30a侧的高度位置比上表面30c的第2端部30b侧的高度位置低。下表面30d的第1端部30a侧的高度位置比下表面30d的第2端部30b侧的高度位置低。由此,上表面30c及下表面30d分别以越靠近第1导水部13a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倾斜。
在翅片10中的被2个扁平管30夹着的部分产生的冷凝水或融化水顺着翅片10的表面逐渐向下方流下,到达下侧的扁平管30的上表面30c。到达上表面30c的水或者在上表面30c产生的水沿着倾斜的上表面30c向第1导水部13a侧流下,进而顺着第1导水部13a向下方流下。顺着第1导水部13a到达凸状缘部10d的水与顺着下缘部10c到达凸状缘部10d的水合流,并且由于在第1导水部13a流下的势头而从底缘10d1脱离,向下方滴下。另一方面,在第2导水部13b产生的水顺着第2导水部13b流下,从凸状缘部10e的底缘10e1向下方滴下。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水由于表面张力而保持于下缘部10c、凸状缘部10d或凸状缘部10e,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图11中向左方向。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向左的情况下,通过空气的流动促进水沿着上表面30c向第1导水部13a侧的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多个扁平管30分别具有在长径方向的中心部折弯的倒V字形的截面形状。
扁平管30各自的上表面具有:平面状的上表面30c1,其形成为靠近第1端部30a即靠近第1导水部13a;以及平面状的上表面30c2,其形成为靠近第2端部30b即靠近第2导水部13b。上表面30c1以越靠近第1导水部13a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倾斜。另一方面,上表面30c2以越靠近第2导水部13b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向与上表面30c1相反的方向倾斜。
另外,扁平管30各自的下表面具有:平面状的下表面30d1,其形成为靠近第1导水部13a;以及平面状的下表面30d2,其形成为靠近第2导水部13b。下表面30d1以越靠近第1导水部13a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倾斜。下表面30d2以越靠近第2导水部13b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向与下表面30d1相反的方向倾斜。
到达上表面30c1的水或者在上表面30c1产生的水沿着倾斜的上表面30c1向第1导水部13a侧流下,并顺着第1导水部13a向下方流下。顺着第1导水部13a到达凸状缘部10d的水与顺着下缘部10c到达凸状缘部10d的水合流,并且由于在第1导水部13a流下的势头而从底缘10d1脱离,向下方滴下。另一方面,到达上表面30c2的水或者在上表面30c2产生的水沿着倾斜的上表面30c2向第2导水部13b侧流下,并顺着第2导水部13b向下方流下。顺着第2导水部13b到达凸状缘部10e的水与顺着下缘部10c到达凸状缘部10e的水合流,并且由于在第2导水部13b流下的势头而从底缘10e1脱离,向下方滴下。因此,根据本变形例,也能够防止水由于表面张力而保持于下缘部10c、凸状缘部10d或凸状缘部10e,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
实施方式5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4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缘部10c形成至第2导水部13b的下方。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导水部13b的下方未形成凸状缘部10e。下缘部10c以第1侧缘部10a侧的高度位置比第2侧缘部10b侧的高度位置低的方式倾斜。由此,下缘部10c以越靠近第1导水部13a的下方的凸状缘部10d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倾斜。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下缘部10c向与扁平管30的上表面30c及下表面30d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
在第2导水部13b产生的水顺着第2导水部13b流下。在第2导水部13b流下的水由于流下的势头而从下缘部10c向下方滴下,或者顺着下缘部10c被引导至凸状缘部10d侧,与在第1导水部13a流下的水合流并从凸状缘部10d向下方滴下。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水由于表面张力而保持于下缘部10c或凸状缘部10d,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图13中向左方向。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为向左的情况下,通过空气的流动促进水沿着上表面30c向第1导水部13a侧的流动、以及水沿着下缘部10c向凸状缘部10d侧的流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中,导水部具有形成于第1侧缘部10a与第1端部30a之间的第1导水部13a以及形成于第2侧缘部10b与第2端部30b之间的第2导水部13b。扁平管30具有平面状的上表面30c。上表面30c以越靠近第1导水部13a和第2导水部13b中的一方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倾斜。凸状缘部10d形成于第1导水部13a和第2导水部13b中的上述一方的下方。下缘部10c形成至第1导水部13a和第2导水部13b中的另一方的下方。下缘部10c以越靠近凸状缘部10d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倾斜。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水由于表面张力而保持于下缘部10c或凸状缘部10d,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
实施方式6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在此,将多个翅片10中的1个翅片设为第1翅片10-1,将隔开间隔与第1翅片10-1相邻的翅片设为第2翅片10-2。在多个翅片10的并列方向上,第1翅片10-1和第2翅片10-2交替地配置。此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5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4所示,第1翅片10-1除了未设置位于第2导水部13b的下方的凸状缘部10e这一点之外,具有与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翅片10相同的形状。第1翅片10-1的下缘部10c形成至第2导水部13b的下方。第1翅片10-1的下缘部10c沿着水平面延伸、或者以越靠近凸状缘部10d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倾斜。
另一方面,第2翅片10-2除了未设置位于第1导水部13a的下方的凸状缘部10d这一点之外,具有与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翅片10相同的形状。第2翅片10-2的下缘部10c形成至第2翅片10-2的第1导水部13a的下方。第2翅片10-2的下缘部10c沿着水平面延伸、或者以越靠近凸状缘部10e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向与第1翅片10-1的下缘部10c相反的方向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是图14中向右或向左的任一个方向。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中,多个翅片10具有第1翅片10-1和隔开间隔与第1翅片10-1相邻的第2翅片10-2。导水部具有形成于第1侧缘部10a与第1端部30a之间的第1导水部13a以及形成于第2侧缘部10b与第2端部30b之间的第2导水部13b。第1翅片10-1的凸状缘部10d形成于第1导水部13a和第2导水部13b中的一方的下方。第2翅片10-2的凸状缘部10e形成于第1导水部13a和第2导水部13b中的另一方的下方。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在多个翅片10的并列方向上相邻的凸状缘部10d彼此的间隔扩宽成翅片10彼此的间隔的约2倍。因此,能够减小夹在相邻的凸状缘部10d彼此之间的水的表面张力,因此能够更容易发生水从凸状缘部10d的滴下。同样地,能够将在多个翅片10的并列方向上相邻的凸状缘部10e彼此的间隔扩宽成翅片10彼此的间隔的约2倍。因此,能够减小夹在相邻的凸状缘部10e彼此之间的水的表面张力,因此能够更容易发生水从凸状缘部10e的滴下。
实施方式7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5及后述的图16中,示出了翅片10的上端附近及下端附近的结构。此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6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5所示,翅片10的上端附近以外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翅片10的结构相同。即,在翅片10的下端形成有位于扁平管30的下方的下缘部10c和位于导水部13的下方的凸状缘部10d。
另外,翅片10具有在位于扁平管30及导水部13的上方的部分形成的上缘部10f。上缘部10f是翅片10的外缘的一部分。上缘部10f具有直线部10f1和切口部10f2。直线部10f1与下缘部10c平行地形成。切口部10f2的轮廓具有与凸状缘部10d的底缘10d1及第2侧缘10d3的轮廓相同的形状。由此,在沿着扁平管30的延伸方向观察时,整个上缘部10f的轮廓具有与下缘部10c及凸状缘部10d的轮廓相同的形状。
在此,将扁平管30的排列间距设为DP,将从下缘部10c到最下层的扁平管30的上下方向中心部的高度尺寸设为H1,将从最上层的扁平管30的上下方向中心部到上缘部10f的直线部10f1的高度尺寸设为H2。此时,高度尺寸H1与高度尺寸H2之和与排列间距DP相等(H1+H2=DP)。另外,高度尺寸H1及高度尺寸H2均与排列间距DP的一半相等(H1=H2=DP/2)。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热交换器10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如图16所示,翅片10的上端附近以外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翅片10的结构相同。即,在翅片10的下端形成有位于扁平管30的下方的下缘部10c、位于第1导水部13a的下方的凸状缘部10d、以及位于第2导水部13b的下方的凸状缘部10e。
另外,翅片10具有在位于扁平管30及导水部13的上方的部分形成的上缘部10f。上缘部10f具有直线部10f1、切口部10f2以及切口部10f3。直线部10f1与下缘部10c平行地形成。切口部10f2的轮廓具有与凸状缘部10d的底缘10d1及第2侧缘10d3的轮廓相同的形状。切口部10f3的轮廓具有与凸状缘部10e的底缘10e1及第2侧缘10e3的轮廓相同的形状。由此,整个上缘部10f的轮廓具有与下缘部10c、凸状缘部10d以及凸状缘部10e的轮廓相同的形状。
与图15所示的翅片10同样地,从下缘部10c到最下层的扁平管30的上下方向中心部的高度尺寸H1与从最上层的扁平管30的上下方向中心部到上缘部10f的直线部10f1的高度尺寸H2之和与扁平管30的排列间距DP相等(H1+H2=DP)。另外,高度尺寸H1及高度尺寸H2均与排列间距DP的一半相等(H1=H2=DP/2)。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中,多个翅片10分别具有位于扁平管30及导水部13的上方的上缘部10f。在沿着扁平管30的延伸方向观察时,上缘部10f的轮廓具有与下缘部10c及凸状缘部10d的轮廓相同的形状。通常,多个翅片10通过用冲压机切割长条的金属板而制造。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上缘部10f的轮廓具有与下缘部10c及凸状缘部10d的轮廓相同的形状,因此能够减少制造多个翅片10时废弃的部分。因此,能够提高翅片10的成品率,结果,能够削减热交换器100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度尺寸H1及高度尺寸H2均与排列间距DP的一半相等(H1=H2=DP/2)。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翅片10的下缘部10c与最下层的切口12或贯通孔14之间的高度尺寸、或者翅片10的最上层的切口12或贯通孔14与上缘部10f之间的高度尺寸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在冲压机的切割加工时在翅片10产生的形变。
实施方式8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8的热交换器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100的结构的剖视图。此外,对于具有与实施方式1~7相同的功能及作用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7及图18所示,多个扁平管30以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排列成2列的方式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的流动方向可以是图18中向右或向左的任一个方向。在翅片10的表背两面的表面,在图18中左列的扁平管30的第2端部30b与图18中右列的扁平管30的第1端部30a之间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呈带状地延伸的第3导水部13c。第3导水部13c与第1导水部13a及第2导水部13b同样地成为将水向下方引导的直线状的流路。
在翅片10的下端形成有位于左列的扁平管30的下方的下缘部10c、位于右列的扁平管30的下方的下缘部10g、位于第1导水部13a的下方的凸状缘部10d、位于第2导水部13b的下方的凸状缘部10e、以及位于第3导水部13c的下方的凸状缘部10h。下缘部10c被凸状缘部10d和凸状缘部10h夹在中间。下缘部10g被凸状缘部10h和凸状缘部10e夹在中间。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扁平管30排列成多列的热交换器100,也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7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9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9的制冷循环装置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200的结构的制冷剂回路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制冷循环装置200,例示了空调机。如图19所示,制冷循环装置200具有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回路50。制冷循环回路50具有压缩机51、四通阀52、室外热交换器53、膨胀阀54以及室内热交换器55经由制冷剂配管而连接成环状的结构。另外,制冷循环装置200具有向室外热交换器53供给空气的室外风扇56和向室内热交换器55供给空气的室内风扇57。在制冷循环装置200中,通过驱动压缩机51,执行制冷剂一边相变化一边在制冷循环回路50中循环的制冷循环。在室外热交换器53中,进行作为内部流体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56供给的空气的热交换。在室内热交换器55中,进行作为内部流体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57供给的空气的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53和室内热交换器55中的至少一方使用实施方式1~8中的任一个热交换器100。
制冷循环装置200具有室外机110和室内机120。室外机110是收纳压缩机51、四通阀52、室外热交换器53、膨胀阀54以及室外风扇56的热交换单元。室内机120是收纳室内热交换器55和室内风扇57的热交换单元。室外机110与室内机120之间经由作为制冷剂配管的一部分的气体管130及液体管140连接。
关于制冷循环装置200的动作,以制冷运转为例进行说明。在制冷运转时,切换四通阀52,使得从压缩机51排出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3。从压缩机51排出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四通阀52流入室外热交换器53。在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5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即,在室外热交换器53中,进行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56供给的室外空气的热交换,制冷剂向室外空气放出冷凝热。由此,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53的气体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
从室外热交换器53流出的液体制冷剂由膨胀阀54减压而成为低压的两相制冷剂。从膨胀阀54流出的两相制冷剂经由液体管140流入室内热交换器55。在制冷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55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即,在室内热交换器55中,进行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57供给的室内空气的热交换,制冷剂从室内空气吸收蒸发热。由此,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55的两相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55的室内空气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被冷却。从室内热交换器55流出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管130及四通阀52被吸入压缩机51。吸入到压缩机51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制冷运转时,连续地反复执行以上的制冷循环。虽然省略说明,但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由四通阀52切换,室外热交换器5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室内热交换器55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200中的室外机110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如图20所示,室外机110在底部具有通过将钢铁制的钢板折弯而制作的底板111。也可以在底板111的表面形成用于防止腐蚀的树脂制的覆膜。底板111在一部分具有以向上方凸起的方式形成的热交换器支承部112。通过热交换器支承部112支承热交换器100的底部、即各翅片10的下缘部10c。另外,底板111具有以向下方凸起的方式形成的排出水流路113。排出水流路113与热交换器支承部112邻接地设置。排出水流路113成为从热交换器100排出的水的流路。热交换器100以各翅片10的凸状缘部10d位于排出水流路113的正上方的方式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热交换器100排出的水从设置于各翅片10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的凸状缘部10d集中地滴下。因此,能够较窄地形成排出水流路113的流路宽度。由此,能够抑制水在排出水流路113的宽度方向上扩散的同时将水沿着排出水流路113排出,因此,能够抑制向排出水流路113内的残留水。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200具备实施方式1~8中的任一个热交换器100。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能够提高从热交换器100的排水性的制冷循环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1~9中,列举了翅片10的长度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的热交换器100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翅片10的长度方向也可以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即,本申请说明书中的“上下方向”不仅包括与重力方向平行的方向,还包括考虑技术常识能够视为上下方向的、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方向。
上述实施方式1~9以及各变形例能够相互组合来实施。
附图标记说明
10翅片;10-1第1翅片;10-2第2翅片;10a第1侧缘部;10b第2侧缘部;10c、10g下缘部;10d、10e、10h凸状缘部;10d1、10e1底缘;10d2、10e2第1侧缘;10d3、10e3第2侧缘;10d4、10e4根部;10f上缘部;10f1直线部;10f2、10f3切口部;11间隙;12切口;13导水部;13a第1导水部;13b第2导水部;13c第3导水部;14贯通孔;30扁平管;30a第1端部;30b第2端部;30c、30c1、30c2上表面;30d、30d1、30d2下表面;31流体通路;50制冷循环回路;51压缩机;52四通阀;53室外热交换器;54膨胀阀;55室内热交换器;56室外风扇;57室内风扇;100热交换器;101液体集管;102气体集管;103流入口;104流出口;110室外机;111底板;112热交换器支承部;113排出水流路;120室内机;130气体管;140液体管;200制冷循环装置;L1、L2、L3直线。

Claims (7)

1.一种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热交换器具备:
多个翅片,其相互并列地配置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以及
扁平管,其与所述多个翅片交叉地延伸,
所述多个翅片分别具有作为沿着所述上下方向的缘部的第1侧缘部及第2侧缘部,
所述扁平管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作为该扁平管的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的长径方向的端部,
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1侧缘部之间比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第1侧缘部之间接近,
所述多个翅片分别具有:
导水部,其形成于所述第1侧缘部与所述第1端部之间、以及所述第2侧缘部与所述第2端部之间的至少一方,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延伸;
下缘部,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扁平管的下方;以及
凸状缘部,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导水部的下方,相对于所述下缘部向下方突出,
在将所述凸状缘部的上端处的宽度尺寸设为W2、将所述导水部的宽度尺寸设为W3时,
满足W3≤W2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在将所述凸状缘部的下端处的宽度尺寸设为W1、将所述凸状缘部的上端处的宽度尺寸设为W2时,
满足W1<W2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扁平管具有平面状的上表面,
所述上表面以越靠近所述导水部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导水部具有形成于所述第1侧缘部与所述第1端部之间的第1导水部和形成于所述第2侧缘部与所述第2端部之间的第2导水部,
所述扁平管具有平面状的上表面,
所述上表面以越靠近所述第1导水部和所述第2导水部中的一方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倾斜,
所述凸状缘部形成于所述第1导水部和所述第2导水部中的所述一方的下方,
所述下缘部形成至所述第1导水部和所述第2导水部中的另一方的下方,
所述下缘部以越靠近所述凸状缘部则高度位置越低的方式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多个翅片具有第1翅片和隔着间隔与所述第1翅片相邻的第2翅片,
所述导水部具有形成于所述第1侧缘部与所述第1端部之间的第1导水部和形成于所述第2侧缘部与所述第2端部之间的第2导水部,
所述第1翅片的所述凸状缘部形成于所述第1导水部和所述第2导水部中的一方的下方,
所述第2翅片的所述凸状缘部形成于所述第1导水部和所述第2导水部中的另一方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
所述多个翅片分别具有位于所述扁平管及所述导水部的上方的上缘部,
在沿着所述扁平管的延伸方向观察时,所述上缘部的轮廓具有与所述下缘部及所述凸状缘部的轮廓相同的形状。
7.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
CN201880098021.8A 2018-10-05 2018-10-05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12771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37331 WO2020070869A1 (ja) 2018-10-05 2018-10-05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1342A CN112771342A (zh) 2021-05-07
CN112771342B true CN112771342B (zh) 2022-12-16

Family

ID=70055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8021.8A Active CN112771342B (zh) 2018-10-05 2018-10-05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9784B2 (zh)
EP (1) EP3862711A4 (zh)
JP (1) JP7019067B2 (zh)
CN (1) CN112771342B (zh)
WO (1) WO202007086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8921A1 (ja) * 2011-01-21 2012-07-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WO2013089116A1 (ja) * 2011-12-14 2013-06-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EP3091322A1 (en) * 2015-03-02 2016-11-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Fin and tube-type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CN106288911A (zh) * 2016-09-07 2017-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及包括该翅片的散热器
WO2018003123A1 (ja) * 2016-07-01 2018-01-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517710T2 (de) * 1994-07-22 2001-0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Wärmetauscher
JPH09159314A (ja) 1995-12-08 1997-06-20 Toshiba Corp 熱交換器
US5975200A (en) * 1997-04-23 1999-11-02 Denso Corporation Plate-fin type heat exchanger
JP3868641B2 (ja) * 1998-11-20 2007-01-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紙葉繰出機構
JP4109444B2 (ja) 2001-11-09 2008-07-02 Gac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844807B2 (en) * 2008-04-16 2017-12-19 Wieland-Werke Ag Tube with fins having wings
JP2010091145A (ja) 2008-10-06 2010-04-22 Sharp Corp 熱交換器
JP2014163633A (ja) * 2013-02-27 2014-09-08 Panasonic Corp 冷却器、および冷蔵庫
JP6656368B2 (ja) * 2016-06-02 2020-03-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の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を備え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8921A1 (ja) * 2011-01-21 2012-07-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WO2013089116A1 (ja) * 2011-12-14 2013-06-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CN104011495A (zh) * 2011-12-14 2014-08-27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EP3091322A1 (en) * 2015-03-02 2016-11-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Fin and tube-type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WO2018003123A1 (ja) * 2016-07-01 2018-01-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6288911A (zh) * 2016-09-07 2017-0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及包括该翅片的散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1342A (zh) 2021-05-07
US11499784B2 (en) 2022-11-15
EP3862711A1 (en) 2021-08-11
WO2020070869A1 (ja) 2020-04-09
JPWO2020070869A1 (ja) 2021-06-03
US20210325117A1 (en) 2021-10-21
JP7019067B2 (ja) 2022-02-14
EP3862711A4 (en) 202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9053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9328973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9154460B (zh) 层叠型集管、热交换器和空调装置
EP3306252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EP3279598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US10082344B2 (en) Fin-and-tube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3650798B1 (en) Heat exchanger
US11009300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3156752B1 (en) Heat exchanger
US11175053B2 (en)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0398163B (zh) 热交换器
CN112771342B (zh)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EP3550247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JP6932262B2 (ja)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11902683B (zh) 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
US10801791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20240060722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