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0356B - 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0356B
CN112770356B CN202110014452.5A CN202110014452A CN112770356B CN 112770356 B CN112770356 B CN 112770356B CN 202110014452 A CN202110014452 A CN 202110014452A CN 112770356 B CN112770356 B CN 1127703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lock
capacity
wireles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ni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44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0356A (zh
Inventor
周政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144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703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70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0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0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0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4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detecting congestion or overload dur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技术领域,以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因无线芯片与主控单元之间传输频繁,导致功耗较高的问题。其中,方法包括:在无线传输单元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若目标数据量小于空余容量,则存储第一数据块至无线传输单元;若目标数据量大于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则存储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至无线传输单元,并传输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至主控单元,并在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二部分至无线传输单元;若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容量,则传输第一数据块至主控单元。本申请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无线芯片和主控单元。无线芯片用于接收无线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无线数据传输至主控单元,从而主控单元对接收到的无线数据进行处理。通常,无线芯片每次接收到无线数据后,直接传输给主控单元。
因此,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因无线芯片与主控单元之间传输频繁,导致功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能够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因无线芯片与主控单元之间传输频繁,导致功耗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电子设备的无线传输单元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小于所述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所述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在存储完成的情况下,传输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并在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二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等于所述空余容量;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容量的情况下,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容量为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所述空余容量为所述第一容量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设备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电子设备的无线传输单元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小于所述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所述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在存储完成的情况下,传输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并在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二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等于所述空余容量;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容量的情况下,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容量为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所述空余容量为所述第一容量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的方法。
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无线传输单元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首先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和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以判断目标数据量、第一容量(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空余容量(第一容量与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在目标数据量小于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将整个第一数据块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直至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满足第一容量时,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在目标数据量大于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将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使得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满足第一容量,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再将第一数据块剩余的第二部分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直至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再次满足第一容量时,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在目标数据量大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第一数据块较大,可直接将第一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可见,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较小的数据块暂时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的方法,以使得较小的数据块累积至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或者最大存储容量之后,一次性传输至主控单元,从而避免多次传输,降低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在电子设备的无线传输单元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
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无线传输单元1、存储单元2和主控单元3。
无线传输单元1,用于与其它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如蓝牙低功耗(BluetoothLow Energy,简称BLE)、比特流(BitTorrent,简称BT)、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简称WiFI)、第四代通讯技术(the 4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4G)等数据传输。其中,其它设备包括手机、基站等。可选地,无线传输单元1包括无线芯片等。
主控单元3与无线传输单元1之间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Interface,简称SPI)连接,无线传输单元1接收到数据后,传输至主控单元3,主控单元3用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可选地,主控单元3为主控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
存储单元2,用于存储数据。可选地,存储单元2可以是无线传输单元1的内部存储器,还可以是外部存储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为穿戴设备,可与手机端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因此,在该步骤中,在无线传输单元接收到外部设备传输来的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
其中,目标数据量用于表示第一数据块的大小,用S表示,单位为B。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出了第一容量。第一容量为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
不同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接收到数据块的情况下,可将数据块暂时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以存储至满足第一容量的情况下,一次性将第一容量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
因此,为了减少传输次数,可以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为基准,在无线传输单元中存储数据块。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存储原则,首先考虑以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为基准,在无线传输单元中存储数据块。其次,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需要传输至主控单元,为了确保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等现象,还需要考虑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以确保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小于或者等于最大传输容量,因此,以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为基准。
对应地,在该步骤中,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还需获取空余容量。空余容量为第一容量与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
步骤S2:在目标数据量小于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至无线传输单元。
在该步骤中,目标数据量小于空余容量,空余容量足够容纳下第一数据块,从而直接将第一数据块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
进一步地,直至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满足第一容量,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一次性传输至主控单元。
可参考地,当无线传输单元累积第n个数据块,满足如下条件:S1+S2+S3…+Sn+S(n+1)>M,其中,M表示第一容量,将n个数据块一次性传输至主控单元。可见,为了确保每个数据块的完整,可按照数据块的个数,一次性将尽可能多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
步骤S3:在目标数据量大于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至无线传输单元,在存储完成的情况下,传输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并在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二部分至无线传输单元。
其中,第一数据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第一部分的数据量等于空余容量。
进一步地,第二部分为第一数据块中除第一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分。
在该步骤中,目标数据量大于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空余容量能够容纳下第一数据块中的一部分,从而首先将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
其中,第一部分的数据量等于空余容量,这样,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刚好满足第一容量。
进一步地,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一次性传输至主控单元。
然后,再将第一数据块中剩余的第二部分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直至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再次满足第一容量,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一次性传输至主控单元。
步骤S4:在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传输第一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
在该步骤中,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容量,无需在无线传输单元中存储,可直接传输至主控单元。
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无线传输单元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首先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和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以判断目标数据量、第一容量(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空余容量(第一容量与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在目标数据量小于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将整个第一数据块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直至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满足第一容量时,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在目标数据量大于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将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使得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满足第一容量,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再将第一数据块剩余的第二部分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直至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再次满足第一容量时,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在目标数据量大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第一数据块较大,可直接将第一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可见,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较小的数据块暂时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的方法,以使得较小的数据块累积至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或者最大存储容量之后,一次性传输至主控单元,从而避免多次传输,降低功耗。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中,在步骤S1中,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之前,还包括:
步骤A1:获取第一数据块的数据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类型是针对数据块的实时性而进行划分的。
因此,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首先获取第一数据块的数据类型,以实现对第一数据块进行实时等级分类。
示例性地,依据实时性,将所有数据块的类型分为高实时类型和非高实时类型。
可参考地,高实时类型的数据,如语音数据、解密包等。非高实时类型的数据,如一些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传感器数据、埋点数据、日志数据等。
进一步地,非高实时类型包括低实时类型和非实时类型。
可参考地,可在数据块中设定一个通信协议字段,比如包头的第n个字节,通过获取该字段来判断该数据包实时等级,是高实时类型数据,还是低实时类型数据,又或者是非实时类型数据。
步骤A2:在第一数据块不属于高实时类型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
在该步骤中,第一数据块不属于高实时类型,即第一数据块属于非高实时类型。
对于非高实时类型的数据块,可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以根据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在目标数据量较小的情况下在无线传输单元中进行暂时存储,待无线传输单元中组成大数据量的数据块之后,以每包字节大小为第一容量再传输给主控单元,以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
步骤A3:在第一数据块属于高实时类型的情况下,传输第一数据块至主控单元。
在该步骤中,对于高实时类型的数据块,无线传输单元收到数据块之后,马上传输给下一级主控单元,主控单元立刻对接收到的包进行解析和处理,减少延时,提高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一些不属于高实时类型的数据块,实时性要求不高,且每个数据块的字节长度小,则可以将多次接收到的数据块组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一次传输到主控单元,这样便减少了无线传输单元和主控单元之间的传输次数,从而节省了传输功耗。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中,步骤S4,包括:
子步骤B1:在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分次传输第一数据块至主控单元。
其中,每次传输的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
可选地,对于在目标数据量等于第一容量的情况,可一次性传输第一数据块至主控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较大的情况,即目标数据量大于第一容量,无需进行存储累积,则分为多次进行传输,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均小于或者等于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以确保数据不会在传输的过程中丢失。其中,尽可能确保每次传输的数据量满足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以尽量减少传输次数,节省功耗。另外,对于不属于高实时类型的大数据块,可在每次传输之前,获取待传输的数据量和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并重复前述实施例的步骤,以使得每次传输的数据量最大化,从而尽量减少传输次数,节省功耗。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中,在步骤S1之后,还包括:
步骤C1:获取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
在该步骤中,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可结合当前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块,以及相邻的数据块,通过上下两个数据块的时间差和大小,计算出的毫秒速D1,作为当前接收的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其中,D1的单位为B/ms。
步骤C2:在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至无线传输单元后,传输第一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或者,传输第一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
步骤C3:在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大于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
可选地,根据主控单元和无线传输单元的串行通信,可以计算出1ms内无线传输单元最高可以传输给与之串行总线连接的主控单元的数据量D,作为预设传输速率。D的单位为B/ms。
基于现有的一些无线通信的传输特性,比如BLE传输,如图3,从最左边到最右边的时间为52.69ms,手机端一共在四个BLE连接间隔中下发了BLE数据(图中黑色的格子表示有实际的数据),没有黑色格子的表示BLE进入休眠。可见,数据传输不是连续进行的,因此本实施例要保证整个数据链路的传输没有问题,需计算整个数据链路中的最大传输速率。在图3中,出现4个蓝色格子的时间为7.9毫秒,一共传输了4*183字节,在该时间段内最大传输速率为91.5B/ms,所以要确保整个链路每1ms可以满足这个性能,才能确保数据的实时性。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最大传输速率与预设传输速率进行比较。
一方面,若最大传输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传输速率,则说明可以确保整个链路每1ms均可以达到最大传输速率。
对应地,根据目标数据量的实际情况,若目标数据量较大,则直接传输第一数据块至主控单元;或者,若目标数据量较小,则在无线传输单元缓存后,再传输至主控单元。
另一方面,若最大传输速率大于预设传输速率,则说明无法确保整个链路每1ms均可以达到最大传输速率。
对应地,在最大传输速率大于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将第一数据块存储至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
进一步地,由主控单元一次性读取外部存储单元已存储的数据块,从而完成大速率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的无线传输单元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并比较最大传输速率与预设传输速率。其中,预设传输速率可以是电子设备可满足的最大传输速率。进一步地,在获取的最大传输速率大于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说明无法满足整个传输链路每一毫秒的传输速率。从而,将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块存储至外部存储单元,以便于主控单元可一次性读取外部存储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而在获取的最大传输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说明可以满足整个传输链路每一毫秒的传输速率,从而执行前述实施例所述的传输至主控单元的步骤。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在外部存储单元存储大速率数据块的方法,可避免因无法达到当前数据传输速率,导致数据丢失等现象,从而可满足各个等级的传输速率,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可兼容各个等级的传输速率,改善电子设备的兼容性。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中,在步骤C3之后,还包括:
步骤D1:在主控单元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由主控单元读取外部存储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
在主控单元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主控单元与无线传输单元之间无数据传输,链路空闲,从而通知主控单元将外部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块读取走,并做计算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可等到空闲状态时,通知主控单元将外部存储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读走,避免与其它数据同时传输造成影响,从而实现大速率数据的传输。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在最大传输速率大于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无线传输单元不能一次性把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块马上传输给主控单元,因此无线传输芯片先把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块找一个地方存储起来。而内部的闪客(flash)空间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空间有限,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存储单元为外部存储单元。
例如,外部存储单元包括flash、nor flash、nand flash、U盘(USB flash disk)、SD读卡器(Security Digital Memory Card,简称sdcard)等等多种外部存储器。
参见图2,可选地,更改存储单元2的连接接口,以使得存储单元2与无线传输单元1连接,从而实现大速率数据块的存储。
可选地,如果外部存储单元为nor flash,同时无线传输单元接收数据的速度又很快,而文件系统的存储速度相对较慢,串行总线操作可直接根据物理地址,从0地址开始按顺序存储,该写操作方式的优点是写入的速度非常快,1ms至少可以写入4KB以上的数据,这样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无线传输速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外部存储单元存储大速率数据块,从而确保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进行存储,进而确保大速率数据传输的完成。
在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中,在步骤C3中,存储第一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包括:
子步骤E1:在目标数据量小于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至无线传输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提出了第二容量,第二容量为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最大传输容量和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中的较小者;进一步地,空余容量为第二容量与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另外,提出了第三容量,第三容量为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和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中的较小者。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存储原则,首先考虑以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为基准,在无线传输单元中存储数据块。其次,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需要存储至外部存储单元,为了确保存储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等现象,还需要考虑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以及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以确保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小于或者等于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以及小于或者等于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因此,第二容量以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最大传输容量和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中的较小者为基准。
而目标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无需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则可考虑以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和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中的较小者为基准。
在该步骤之前中,在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和空余容量之后,将标数据量与空余容量进行比较。
因此,在该步骤中,若目标数据量小于空余容量,则说明无线传输单元中足以存储第一数据块,从而将第一数据块暂时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
子步骤E2:在目标数据量大于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二容量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三部分至无线传输单元,并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存储至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并在存储完成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中的第四部分至无线传输单元。
其中,第一数据块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且第三部分的数据量等于空余容量。
进一步地,第四部分为第一数据块除第三部分以外的部分。
因此,在该步骤中,若目标数据量大于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二容量,则说明无线传输单元中不足以存储全部的第一数据块,同时,若将第一数据块直接存储至外部存储单元,又不能实现存储时一次写操作的最大数据量,从而将第一数据块中满足当前空余容量的第三部分暂时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使得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满足第二容量,进而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一次性存储至外部存储设备。进一步地,再将剩余的第四部分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待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再次满足第二容量时,再一次性存储至外部存储单元。
子步骤E3:在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容量的情况下,分次存储第一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
其中,每次存储的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容量。
在该步骤中,若目标数据量大于第二容量,则说明第一数据块无需和其它数据块之间进行积累,本身就可以满足存储过程一次写操作的最大数据量,从而无需将第一数据块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而是直接存储至外部存储单元。
其中,针对目标数据量大于第二容量的情况,为了满足存储过程中,一次写操作的数据量最大化,可将每次存储的数据量等于第三容量,对于无法满足第三容量的存储写操作,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该次待存储的数据块存储至无线传输芯片,以与其它数据块累积后一次性存储,以节省功耗。
可选地,在一种情况下,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容量,且小于第三容量,则可一次性存储至外部存储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大速率的传输场景,若传输的数据块较小,可暂时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中,直至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量块可满足存储的最大数据量,则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存储至外部存储单元。若传输的数据块较大,则分次将数据块存储至外部存储单元。这样,在完成大速率数据传输的同时,既确保低功耗,又确保存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等现象。
综上,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针对电子设备(特别是穿戴设备)的无线数据率越来越大的趋势,实时监测无线接收每次接收到的数据块大小、毫秒速、以及实时等级类型,结合系统的串行通信和存储性能参数,设计了一套动态调整算法来动态调整和主控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对数据的合理的存储方式,达到节省功耗、提高传输和存储兼容性的目的。
因此,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方面,针对越来越大的无线速率,电子设备能够兼容各个等级的速率;另一方面,在目前的穿戴设备中,功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超低功耗甚至可以成为推广的关键词,可见功耗优化在可穿戴设备中的重要性,在无线数据传输的场景,功耗优化同样重要,而本实施例,电子设备的功耗得到优化。可见,本申请的实施例提高了传输和存储的兼容设计,通过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动态调整,顺应智能穿戴越来越大的无线数据量传输的趋势,从而能够胜任以后的大数据传输和存储场景,进而满足未来更多的产品功能需求。
具体地,通过实时计算无线接收中接收到的数据块大小S,以及并通过上下两个数据包的时间差和大小计算出的毫秒速D1,和实时数据类型等级T1,结合系统的性能参数:1、无线芯片一次接收中,接收的数据块大小S;2、无线芯片每次串行传输给主控的最大数据块大小;3、无线芯片可缓冲的最大数据块大小;4、存储单元一次写操作可存储的最大数据块大小;5、每1ms无线芯片可以传输给与之串行总线连接的主控的最高数据量D(字节每毫秒);6、通过上下两个数据块的时间差和大小,计算出的毫秒速D1(字节每毫秒);来设计一套调整算法来动态调整和主控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对数据的合理的存储方式,达到节省传输功耗和兼容各个等级的无线传输速率的目的。
另外,现有的串行传输方案没有区分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系统没有在这块没有做相应的实时等级区分,无线数据端只是简单的把接收到数据传输给主控,这样在一些实时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又少,但传输频次多的场景,会增加不必要的传输次数,从而增加功耗。对应地,针对系统没有对数据做相应的实时等级区分,通过调整通信协议,加入实时等级,接收端获取到实时等级之后,动态调整传输方法,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电子设备,或者该电子设备中的用于执行数据传输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执行数据传输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电子设备。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在电子设备的无线传输单元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
第一处理模块20,用于在目标数据量小于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至无线传输单元;
第二处理模块30,用于在目标数据量大于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至无线传输单元,在存储完成的情况下,传输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并在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二部分至无线传输单元;第一数据块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且第一部分的数据量等于空余容量;
第三处理模块40,用于在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传输第一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
其中,第一容量为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空余容量为第一容量与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
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无线传输单元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首先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和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以判断目标数据量、第一容量(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空余容量(第一容量与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在目标数据量小于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将整个第一数据块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直至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满足第一容量时,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在目标数据量大于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将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使得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满足第一容量,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再将第一数据块剩余的第二部分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直至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再次满足第一容量时,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在目标数据量大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第一数据块较大,可直接将第一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可见,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较小的数据块暂时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的方法,以使得较小的数据块累积至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或者最大存储容量之后,一次性传输至主控单元,从而避免多次传输,降低功耗。
可选地,设备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据块的数据类型;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在第一数据块不属于高实时类型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数据块属于高实时类型的情况下,传输第一数据块至主控单元。
可选地,第三处理模块40,包括:
第一分次传输单元,用于在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分次传输第一数据块至主控单元;
其中,每次传输的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
可选地,设备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至无线传输单元后,传输第一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或者,传输第一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大于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
可选地,第六处理模块,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在目标数据量小于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至无线传输单元;
第二分次传输单元,用于在目标数据量大于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二容量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三部分至无线传输单元,并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存储至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并在存储完成的情况下,存储第一数据块中的第四部分至无线传输单元;第一数据块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且第三部分的数据量等于空余容量;
第三分次传输单元,用于在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容量的情况下,分次存储第一数据块至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每次存储的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容量;
其中,第二容量为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最大传输容量和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中的较小者,空余容量为第二容量与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第三容量为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和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中的较小者。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处理器101,存储器102,存储在存储器102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01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6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0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01、网络模块1002、音频输出单元1003、输入单元1004、传感器1005、显示单元1006、用户输入单元1007、接口单元1008、存储器1009、处理器10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0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6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1010,用于在电子设备的无线传输单元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存储器1009,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小于所述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所述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在存储完成的情况下,传输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并在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二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等于所述空余容量;处理器1010,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容量的情况下,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容量为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所述空余容量为所述第一容量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
这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无线传输单元在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首先获取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和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以判断目标数据量、第一容量(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空余容量(第一容量与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在目标数据量小于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将整个第一数据块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直至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满足第一容量时,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在目标数据量大于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将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使得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满足第一容量,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再将第一数据块剩余的第二部分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直至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再次满足第一容量时,一次性将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在目标数据量大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第一数据块较大,可直接将第一数据块传输至主控单元。可见,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将较小的数据块暂时存储至无线传输单元的方法,以使得较小的数据块累积至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或者最大存储容量之后,一次性传输至主控单元,从而避免多次传输,降低功耗。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数据类型;在所述第一数据块不属于高实时类型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在所述第一数据块属于高实时类型的情况下,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主控单元。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分次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主控单元;其中,每次传输的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在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或者,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存储器1009,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大于所述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
可选地,存储器1009,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小于所述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所述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二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三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并将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存储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并在存储完成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四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且所述第三部分的数据量等于所述空余容量;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容量的情况下,分次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每次存储的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容量;其中,所述第二容量为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最大传输容量和所述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中的较小者,所述空余容量为所述第二容量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所述第三容量为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和所述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中的较小者。
具体地,通过实时计算无线接收中接收到的数据块大小S,以及并通过上下两个数据包的时间差和大小计算出的毫秒速D1,和实时数据类型等级T1,结合系统的性能参数:1、无线芯片一次接收中,接收的数据块大小S;2、无线芯片每次串行传输给主控的最大数据块大小;3、无线芯片可缓冲的最大数据块大小;4、存储单元一次写操作可存储的最大数据块大小;5、每1ms无线芯片可以传输给与之串行总线连接的主控的最高数据量D(字节每毫秒);6、通过上下两个数据块的时间差和大小,计算出的毫秒速D1(字节每毫秒);来设计一套调整算法来动态调整和主控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对数据的合理的存储方式,达到节省传输功耗和兼容各个等级的无线传输速率的目的。
另外,现有的串行传输方案没有区分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系统没有在这块没有做相应的实时等级区分,无线数据端只是简单的把接收到数据传输给主控,这样在一些实时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又少,但传输频次多的场景,会增加不必要的传输次数,从而增加功耗。对应地,针对系统没有对数据做相应的实时等级区分,通过调整通信协议,加入实时等级,接收端获取到实时等级之后,动态调整传输方法,达到节省功耗的目的。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0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0041和麦克风10042,图形处理器10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0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061。用户输入单元1007包括触控面板10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072。触控面板10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0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0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10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10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任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子设备的无线传输单元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
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小于所述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
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所述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在存储完成的情况下,传输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并在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二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等于所述空余容量;
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容量的情况下,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容量为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所述空余容量为所述第一容量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数据类型;
在所述第一数据块不属于高实时类型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
在所述第一数据块属于高实时类型的情况下,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主控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容量的情况下,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包括:
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分次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主控单元;
其中,每次传输的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
在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或者,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
在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大于所述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包括:
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小于所述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
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所述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二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三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并将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存储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并在存储完成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四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且所述第三部分的数据量等于所述空余容量;
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容量的情况下,分次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每次存储的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容量;
其中,所述第二容量为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最大传输容量和所述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中的较小者,所述空余容量为所述第二容量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所述第三容量为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和所述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中的较小者。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电子设备的无线传输单元接收到第一数据块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小于所述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所述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一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在存储完成的情况下,传输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并在传输完成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二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的数据量等于所述空余容量;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容量的情况下,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容量为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和最大传输容量中的较小者,所述空余容量为所述第一容量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数据类型;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块不属于高实时类型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目标数据量及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空余容量;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块属于高实时类型的情况下,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主控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分次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容量的情况下,分次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主控单元;
其中,每次传输的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或者,传输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主控单元;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块的最大传输速率大于所述预设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处理模块,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小于所述空余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
第二分次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所述空余容量且小于第二容量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三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并将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存储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并在存储完成的情况下,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中的第四部分至所述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第一数据块包括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且所述第三部分的数据量等于所述空余容量;
第三分次传输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容量的情况下,分次存储所述第一数据块至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单元;每次存储的数据块的数据量小于或者等于第三容量;
其中,所述第二容量为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存储容量、最大传输容量和所述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中的较小者,所述空余容量为所述第二容量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中已存储的数据块的容量的差值,所述第三容量为所述无线传输单元的最大传输容量和所述外部存储单元的最大写操作容量中的较小者。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2.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110014452.5A 2021-01-06 2021-01-06 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770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4452.5A CN112770356B (zh) 2021-01-06 2021-01-06 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4452.5A CN112770356B (zh) 2021-01-06 2021-01-06 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0356A CN112770356A (zh) 2021-05-07
CN112770356B true CN112770356B (zh) 2023-07-07

Family

ID=75700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4452.5A Active CN112770356B (zh) 2021-01-06 2021-01-06 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7035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2571A1 (zh) * 2008-04-30 2009-11-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时分双工模式的数据缓存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13003682A (ja) * 2011-06-13 2013-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メモリ管理装置及びメモリ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260128A (zh) * 2015-09-11 2016-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将数据写入存储设备的方法及存储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48432B1 (ko) * 2004-10-05 2011-07-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파일을 이용한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JP2008172515A (ja) * 2007-01-11 2008-07-24 Sony Corp 送信装置および方法、通信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477886B2 (ja) * 2008-07-18 2014-04-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データ保存方法及びデータ保存プログラム
JP6232604B2 (ja) * 2014-02-10 2017-11-22 サイレックス・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サーバとその制御方法
JP2017016534A (ja) * 2015-07-03 2017-01-19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外部装置
JP2017022513A (ja) * 2015-07-09 2017-01-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用プログラム
CN105657017A (zh) * 2016-01-04 2016-06-0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318107A (zh) * 2017-07-31 2017-11-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外接设备和移动终端
CN111295905A (zh) * 2017-11-14 2020-06-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缓存状态报告的传输方法
KR102545229B1 (ko) * 2018-05-04 2023-06-21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메모리 시스템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CN109547357A (zh) * 2018-12-03 2019-03-29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系统中数据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719232A (zh) * 2019-09-30 2020-01-21 北京欧珀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32571A1 (zh) * 2008-04-30 2009-11-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时分双工模式的数据缓存方法、装置和系统
JP2013003682A (ja) * 2011-06-13 2013-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メモリ管理装置及びメモリ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260128A (zh) * 2015-09-11 2016-0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将数据写入存储设备的方法及存储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0356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12156B (zh) 一种视频缓存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981990B (zh) 采用Android平台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377965B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4460934A (zh) 多cpu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2629240A (zh) 一种串口通信方法与装置
CN101707565A (zh) 零拷贝网络报文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1177025B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1167167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for data processing
CN102566958B (zh) 一种基于sgdma的图像分割处理装置
EP275004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emory
CN111338745A (zh) 一种虚拟机的部署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02566959B (zh) 一种基于sgdma的图像分割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40020246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FIFO Memory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CN104571942A (zh) 数据存储系统和非信号分析方法
CN111435318A (zh) 应用程序的dex优化方法及终端
CN112770356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207843B (zh) 一种数据行宽度可动态配置的cache结构设计方法
CN104714832A (zh) 一种用于机载数据网络异步数据交互区的缓冲管理方法
CN114978916B (zh) 一种数据传输带宽的配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5727556A (zh) 一种图像绘制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2117261A (zh) 一种芯片内部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方法
CN101587585B (zh) 图像处理系统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13420191B (zh) 数据存储方法和装置、数据查询方法和装置、数据结构、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8487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1846416U (zh) 图像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